看完这部剧最大的感慨就是:编剧老师的三观杠杠的正主要谈谈93组和22组的这对母女愿意为孩子豁出命去的母亲很多,但戴思瑾的信念才是最正的,“豁出一条贫瘠的命又有什么用呢?
”她跟上了改革开放的潮流,放弃铁饭碗下海,从捣腾衣服开始,越做越大成了“戴总”,收购钢材宾馆,投资月子会所……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财富,让女儿衣食无忧地长大。
等路远方长大了,有母亲创造的财富,她可以不必为糊口而只为自己的热爱工作。
路远方自幼看着母亲辛苦打拼、白手起家,养成了她雷厉风行的性格,以及对工作的全心投入。
她和前夫的情节,一开始以为难道要落入“豪门娇妻带球跑,深情霸总千里追妻”的俗套?
……好在结局是路远方很果断地拒绝了前公公拿信托基金威逼利诱,她的底气,不仅来自于母亲为她创造的财富,让她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养好儿子,更来自于见证了母亲的奋斗史,让她有独立的人格,可以不依附男人,依旧生活得精彩——这样的情节真的比那些“外表大女主,实则靠男人”的假大女主剧好一万倍。
还有两个细节值得点赞:1. 章楚江提到了未婚妻小雪,这个细节说明了戴思瑾和他只是生意合作伙伴,没有发展爱情线,呼应了“不依附男人”的观念。
2. 杜可心的独白似乎暗示着夏志雄和杜可心最后离婚了,编剧不让绿茶小人得志,作为观众我相当满意哈哈哈。
牺牲与否是妈妈的自由,妈妈只有先把自己活好了,才能养育好孩子路远方坚持和《生斗士》作者(还特地塑造成了个长相猥琐的大叔)撕到底的情节,除了表现她对作品的坚持,更是价值观的体现:《生斗士》认为妈妈天生就该牺牲、就该伟大,代表的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绑架和禁锢,是一种隐形的剥削和奴役——这是这部剧想要批判的。
牺牲,不牺牲,妈妈有选择的自由,不是旁人可以论断的。
不是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才是好妈妈,妈妈自己先活出一个丰足的生命,才能给孩子树立好的人生榜样;先把自己建立好了,才更有能力养育好孩子。
剧中戴思瑾后来在国外再婚,路远方怼夏志雄“难道我以后带着儿子就不谈恋爱了?
”都体现了单亲妈妈也能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有追求自己感情的权力。
少一颗星是因为有些地方人物心理转变过于生硬和表演过于浮夸了,比如08组陈兰青到机场把广播煽情把专家拦下来,比如22组杜可心看路远方直播看哭,艾米和路远方莫名其妙成朋友了……推荐给即将迈入婚姻和考虑要孩子的观众,是一部选材真实,三观很正的剧。
看了一半原来主旋律是催生教育类老婆生了 老公跑了 毁三观剧狗血剧情两口子没主见 啥都婆婆主导 还有个煽风点火的什么家庭能过好结局就是一个人抚养孩子 成了女强人!!!!!!
这狗血剧情 还不如去掉结婚这一段只恋爱不行吗越看越来气 小女生喜欢这样剧也许只能给2分评价 题材老套+狗血剧情 无不体现编剧脑洞大开
新剧《今生也是第一次》唐艺昕,艾伦演技爆表!
两个人都是转型之作,简直是脱胎换骨的进步了!
姐妹们都来看一看,不要相信你妈妈你婆婆骗你时候说的“你只管生,后面什么都不用管”。
真的生了你又塞不回去,最后一地鸡毛崩溃无助全部生活被毁掉的是你自己,她们还会嫌你矫情。
也不是劝人都不要孩子,真的要想清楚。
在我看来,选择生育一个后代,需要有两个先决且必要条件,不是物质的,主要是心理的:第一,你足够喜爱孩子,真的盼望一个小孩的到来,愿意放弃自己的一部分生活用几十年的时间陪伴他成长,并且会真心从中得到满足;第二,你足够喜爱这个世界,喜爱你的生活,愿意把你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体验你体验过的生活,见识你见识过的社会,分享你经历过的际遇,并相信他可以在这个世间找到自己生活的价值。
如果有以上两点满足,相信什么产后抑郁,生理疼痛,家庭矛盾,经济条件都不是问题,那么我真心祝福你跟你的孩子被这个社会温柔以待[抱拳]
女性群像剧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尤其这两年,女性题材各种维度的剧喷涌而出,到底什么才是合格的女性剧,什么样的剧才能真正输出女性态度,其实没有定论。
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女性剧总是在贩卖焦虑,不少女性观众表示看完后更加恐婚恐育。
这是女性剧应该输出的态度和观点吗?
这是女性剧应该达到的效果吗?
自然,我是不同意的。
不过《今生也是第一次》却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女性或者母亲的定义,三位妈妈、三种人生,却拥有着对子女同样的爱。
这和妇产科题材的医疗剧大不相同,这部剧是从母亲第一次生育入手,展现她们在焦虑、不安的同时,逐渐积攒力量的过程。
剧情分别以1993年、2008年、2022年三个线索展开,讲述了三种女性的生育迷思:1993年的戴思瑾(胡杏儿 饰)作为传统的职业女性,在生育的同时,面临生活的摇摇欲坠,最终选择和不靠谱不在场的丈夫切割,一边创业挣钱一边带娃。
2008年的陈兰青(唐艺昕 饰)是一位被全家呵护着的网络作家,直到真正生产才发现生育不是一件「与娃有关但与我无关」的事情,突如其来的巨大责任所带来的内心冲突,加上以育儿为中心的各种人际冲突,是这条故事线的主要看点。
2022年的路远方(王子文 饰)是一个试图把生育和养育都「项目化」的独立女性,在生育之后,她开始和各种由母亲身份带来的「失控感」,以及不得不重新面对的人际关系去完成共处与和解。
月子期是新生儿刚刚诞生的那一个月,也是生产后的女性内心最柔软和脆弱的时期,享受生育后的喜悦和幸福同时,也会面对慌乱、沮丧、疲惫、不自信等。
面对「第一次孕产」后生活的变化,三个时代的女性分别展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和选择。
通过串联起三个时代的女性,对比不同时代对「母亲」要求的变化与阶梯式成长。
更为巧妙的是,剧中的三位女性角色并非是完全无关的三条线索,她们联系并不仅是「母亲」的身份,而是通过微妙的人物关系传递出主创团队想要表达的「传承」意味。
从路远方到戴思瑾的母女关系,从陈兰青的小说到路远方的影视项目《月子会所》,传承的是对「为母则刚」的理解,是坦然面对生育后未知的勇敢,也是打破传统认知后重塑起来的「母亲」形象。
在话题的讨论方面,这部剧也围绕剧情,输出了许多相关话题,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也激起妈妈们的热情讨论。
就拿陈兰青这条线来说,她作为网文作家,在坐月子的时候持续发帖,在剧中便展现了她的帖子所引发的共鸣。
也正因为她的帖子,她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帖子写成小说,并由路远方拍成剧集。
《月子会所》的拍摄过程,实际上就是这部剧的拍摄过程。
制片人、编剧张巍其实在一些采访中也透露过这部剧的幕后团队构成,以及她们付出的心血。
编剧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于自身的生活体验,这个由妈妈们组成的团队,自然有本事引起妈妈们的情感共振。
与同类题材拉开差距的是,作为一部女性群像剧,该剧没有强化性别对立,反而真诚地站在夫妻双方的两性视角,共同探讨「生育」话题下的女性处境问题。
「生育」是一门大学问,对夫妻双方乃至整个大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生产后的夫妻相处、婆媳相处、代际沟通等问题便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虽然在许多国产影视剧中,婆婆与妈妈对子女小家庭的干预、观念的碰撞和矛盾屡见不鲜,但是《今生也是第一次》却通过陈兰青一家的境遇,带来了许多「新」思考。
比如婆婆与妈妈站在各自的立场给予夫妻双方的关怀应该如何平衡;上一代的育儿经验是否仍旧适合于下一代;产后抑郁原来并非是女性专属,男性也会生病;为什么女性在育儿时偷懒就罪大恶极,而男性付出了一点就会获得全家夸奖……剧集中尽管冲突重重,但并没有让男性都「渣男」化,也没有让陈兰青的婆婆妈妈都想当然地「脸谱化」。
剧集选择了女性包容的角度,给予了爸爸们成长空间。
虽然这些爸爸在前期都是缺席的状态,但后来都因为这个新生命的到来获得了成长。
不靠谱的路明磊,最后为了女儿选择放下面子,跟随前妻戴思瑾打工。
程领先产后抑郁闹离婚,最后也与妻子和解,共同经营小家,尝试脱离两位妈妈的帮助,共同与妻子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
意外得子的夏志雄也开始创业做母婴产品,尝试做一个好爸爸,弥补自己的不足。
总之,是孩子将夫妻双方乃至两个家庭联系得更加紧密,并不只是因为那一线血缘,而是在这样一个艰难时刻彼此之间更深刻的理解、接纳和包容以及携手应对细微变化的勇气,让他们简单的夫妻关系得到升级,变成了同一战壕的战友。
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这部剧集的情节并没有贩卖焦虑,反而是向观众客观展现了妈妈们完成「自我」和「母亲」身份整合的过程,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建设性的视角去面对生活中的重重挑战,加上以轻喜剧风格打底的剧情,也让整部剧带着一种更加豁达向上的态度——女性生育话题并不仅仅可以是表现「受难的母亲」,更可以让女性在经历考验之后,成为「有力量的、成长中的母亲」。
与此同时,本剧提供的另外一个视角也格外可贵。
“新手妈妈如何平衡工作与带娃”原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今生也是第一次》通过路远方的直播,用十分真诚的口吻告诉观众“平衡不了”,这似乎有些消极,戳破了各种悬浮人设为职业女性涂装上的女超人滤镜,如此耿直的表达才能够更加真实地为女性「解套和松绑」。
当然,路远方在平衡工作与带娃时的亦步亦趋,也折射出目前普遍面临的关于女性生育环境的各项议题:即使在鼓励生育的2022年,整个社会环境中母婴服务资源仍然稀缺,母婴室都还没有真正普及,生育和哺乳期的女性遭遇职场歧视和竞争困境,带婴儿出行也不断面临各种具体的现实困难……因此,这部剧是很真诚地在向观众们传达「为母则刚」的含义,也在很真诚地输出这个团队亲身的感受。
让屏幕前的女性观众能够感同身受,也让屏幕前的男性观众切身感受妻子、母亲的不易。
从我——一个未婚单身女青年——的角度来看,这部剧给予了我一份力量,让我意识到,做母亲并不容易,但做母亲也没什么可怕。
很久我都未曾提笔写下自己的情绪了,我好像也开始因为忙碌忘记回头看看曾经的过往了,这算进步还是退步呢?
也许也算是进步吧,终于愿意向前看,把那些烦恼甩在身后。
2020年至今,发生了很多的人生大事。
2020年我研究生毕业,顺利找到工作,并工作至今,虽忙碌,但待遇各方面还算满意;2021年我终于放下过往,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2022年我顺理成章的结婚了,对方很好,我父母很满意,婚礼当天,司仪说,今天就要把你交到另一个男人手中了,那一刻,我泣不成声;2023年我即将生产,即将成为一位新手妈妈,我内心忐忑过,甚至不安、焦虑过,我怕我不能成为一位好妈妈,怕照顾不好小朋友,内心煎熬。
所以我看了这部剧,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安慰与共鸣。
事实证明,在其中我看到了很多的现实问题。
不负责任的父亲、过度关怀的婆婆与妈妈,这点都让我有些恐惧不安,开始担心自己的月子生活,但随着剧情推进,我渐渐开始坚定自己的内心,我想当真正孩子到临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一定可以在那一刻迅速地成长,即使毫无经验,我们也可以做得很好。
我知道,当孩子出生那一刻,身体激素迅速下降,我会更加敏感,可能会更爱哭,我告诉队友,请一定要关注我的拍绪,因为那个时候我能依靠的人也只有他了。
我想,每位妈妈都是一位勇士,怀胎十月,骨开十指,只为诞下一个小小生命,还要面临堵奶等各种问题,但这些种种也许会在看见小生命的那一瞬间,全然忘记。
妈妈,世上动听的称呼,妈妈,你真的很棒!
平时国产剧看得相对少,最近查生育相关资料偶然看到刚好最近出了一部生育题材相关的剧,这个题材在众多偶像剧里算是一股清流了哈哈挺难得的。
看了之后也觉得挺意外惊喜的,看得出来不管是演员还是剧情都很贴近生活,里面很多细节都做得很认真到位,看完不禁对于女人生育这个话题又有了很多新的感触,总之值得推荐!
小女生阶段,没在过家家里面当过妈的姑娘,怕是不多。
但很好玩的是,童话自然结束于终成眷属那一趴,而过家家的时候天生你就有个娃了。
就算恋爱季节,人人荷尔蒙上头,超纲一点点,在想象中生了孩子,那也要么是充满圣母光芒的三春晖,要么就是三头六臂各种状况应对裕如的女超人,至不济也得是众星捧月一般,低个眉颔个首都有人在旁边小心接应,温柔招呼。
总之必然跳过所有的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直接进入peace&love的阶段,画面大都镶着金边儿带着虚影儿blingbling的,犹如陈兰青开脑洞的时候自动闪出的各种夸张特效,小婴儿粉妆玉琢,醒来睡去都快乐香甜,端端就是你和当下心目中那个他一起完美生活的天使级注脚。
——而不是生活中间的真实烦恼引擎和加速器。
事实上大部分的母亲虽然各有起伏,却也都最终安然度过了这个阶段,甚至于因为各种新的挑战层出不穷,往往很快就淡忘了最初的那一阵痛,仿佛自己生来就在做母亲一样,据说这也是一种在心理上自我保护的方式,毕竟接下来还有十八年养育,一辈子操心。
所以以往的各类剧集里面,涉及到生孩子这事儿,必然都是剧情急转直下的一个功能性桥段,情节由此开枝散叶,奔向更广袤复杂的世界,女人要么就此脱胎换骨成为女神女超人大杀四方,或者越发妥协沉沦成为芳汀式的悲剧种子。
相比之下,《今生也是第一次》恰恰是把爆破点选在了这里,它集中火力呈现和探讨了在一个几乎是限定的时间段——月子里——「新手妈妈」经历身体和内心的巨变,而接受母亲身份的过程,故事整体上看,确实并不存在什么巨大的悬念——一开始,每个人都生了个娃,故事的结局,每个人无论是不是真能身心合一,也都真正进入了母亲的身份。
这就是《今生也是第一次》最有难度、不那么讨巧,但也最有价值的地方。
一个女人忽然拥有了一个压倒性的,永远无法放弃的角色——母亲,并且要用自己的肉身和精神一起去开始承担叠加在疼痛和焦虑之上的养育责任,你面临的必然是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快节奏地进入一种多元合一的身份,那么该发生的一切,都会理所当然地发生。
这是一个精巧的盒子游戏,时空边界都很清晰,要看的就是盒子里的每一个部件是不是妥贴到位。
换句话说,既然是一「生」封神,那《今生也是第一次》专注于讲述的就是渡劫飞升这个过程。
加上轻喜剧的表达方式和时空轮转的切换,让这部剧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近一年以来“日常流”电视剧的一个崭新分支,它结构轻巧又诚恳接地气,告诉你一个母亲是如何成为了一个母亲。
它所传递的是,一切都会发生,你要面对,但绝对不是无力招架,也不是真的孤立无援。
时空轮转中的三个妈妈,和三种不同的女性迭代模式关于「不一样的女性群像」,已经被反复提及过了,《今生也是第一次》中虽然也有女性守望相助的桥段,但三位妈妈却不是组团打怪。
《今生也是第一次》当然毫不回避新手妈妈面临的糟心处境,三位年代相隔,个性和身份迥异的妈妈,每个人都经历过想象和现实的落差,经历过慌乱和崩溃,各种抓马剧情货真价实地呈现了新手妈妈的种种难受尴尬和憋屈,当你是漏尿的女神,是溢奶的公主,是身上脸上沾着婴儿口水眼泪的小娇妻,是闪电雷鸣一样崩溃的三春晖,你要如何重新定位自己?
作为女性,那个让你安心又能轻易让你濒临躁狂边缘的亲妈,她的妈味儿,到底是怎么来的,而当你成为一个母亲的时候,要如何继续保有「自己」——实际上这不全然是一个撕裂的过程,反而是一次「整合」的进阶。
戴思瑾——有点传统但从不柔弱戴思瑾这个形象是三个妈妈里面唯一一个没有呈现内心「自我」和母亲身份形成细节冲突的一位,她理所当然地就内心归位,作为一个母亲去处理每一件和孩子有关的事情——她的崩溃和重启来自于生活本身面临崩盘,比起身份转换,剧集反倒给了她很多生存和未来选择上的大课题。
这和时间设定有关,90年代初的市场草莽年代,养育孩子往往只是女性面临的生活困境的组成部分,而解决生活困境是下海创业的契机和动因,最终故事的重点一定会落在创业本身的艰辛起伏上,孩子的出现实际上是增加了升级打怪的特色看点。
比起处理一个糟心男人带来的烂摊子,为了给孩子更加安定的成长环境而完成彻底的生活重组,娃日常呛奶湿疹的问题简直不值一提。
而戴思瑾在面临每一次选择时候的清醒和凌厉,都呈现出一种天生强悍——她的温柔来自于观念习惯,不是为母则刚,而是该刚就刚。
所以本质上戴思瑾的故事不是一个柔弱女子为娃变强的故事,而是一个强悍的女人如何藉由成为母亲,突破观念限制而彻底释放自我的故事,带孩子的细节都是围绕助推和塑造她突破现实处境,展现商业天赋的任务而展开——从剧情上看,这是全剧的时空起点,而路远方也正因为如此,才会面临她自己成为母亲的课题——作为独立创业的妈妈的女儿,她天生就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长成了一个目标导向,经济、情感和观念都完全独立的女人,但面对柔软婴儿和脆弱身体带来的一切“不得不”,又会发现,只强悍是不够的。
陈兰青——孩子的崛起时代,我生孩子,与我无关?
相比之下,陈兰青的家庭遭遇引发了最为充分的共情。
进入2000年代,新一代城市女性往往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开始反思自己童年经历过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4-2-1的家庭结构让孩子成为家庭的绝对重心,大量的育儿理论和育儿服务开始进入家庭,这个过程今天仍然在持续,夫妻双方的父母协作抚育第三代,仍然是当下婚姻中育儿模式的主流。
看起来更多人手的加入,让母亲在体力上可以获得一部分解脱,但另一方面,更多的照料者,让母亲也同时拥有了更多「评判者」,陷入了更加复杂的关系和自我冲突 。
这种状况最具有标识性的一句话就是:你只管生。
事实上,上一代父母讲「你只管生」的时候,心目中的育儿主要是一种「体力劳动」,但事实上谁带孩子,谁就拥有了育儿处置权,这其中的矛盾在于,处置权分散了,但育儿责任仍然只属于新手父母。
剧中通过陈兰青和程领先把这一点表达得非常清晰,相对于生育之前的「你只管生」,新手爸妈,尤其是新手妈妈,真正体会到的是「妈妈只有一个」,但却六神无主。
「只管生」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孩子才是生育问题的绝对中心,妈妈则需要让出c位,从小公主秒变工具人,一朝生育结束,上有老下有小的处境瞬间降临,拖着一具创伤和激素困扰的肉身喂养婴儿,对上承情,对下负责,才是新手妈妈必须面对的生活真相,就算住在月子会所,各种科学育儿的理念照样意味着不同的育儿观念和标准,这些也无形中增加了陈兰青们的心理困扰——处于新旧观念交替之间,哭声免疫和亲密育儿共存,科学养育和抓惊叫魂齐飞,游刃有余和指挥若定是不存在的,毫无心理准备的惶恐和濒临崩溃分分钟不期而至。
这也是所有在社交媒体上写小作文的妈妈们共同感同身受,把关联的话题推上热搜的原因。
相比之下,两位单亲妈妈尽管在人手上难免“孤立无援”,却恰恰在“如何照顾婴儿”这个问题上拥有毋庸置疑的全部决定权,一旦“我的孩子我做主”,忍耐和牺牲顿时就充满了主动性和力量感。
最终陈兰青实际上是通过对医生的找回和对婚姻的「找回」,勇敢地承担了责任,也重新找到了对于生活的发言权和主动性,为母则刚,对于陈兰青来说,实际上也不是性格突变,而是开始学会从只处理单一线索的生活,到开始多轨并行。
路远方——孤勇者如何变得层次丰富作为戴思瑾的女儿,路远方基本上没有不当大女主的可能。
从性别视角来说,大女主的特点在于,直接以女性身份参与「雄竞」,并且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因此,对于陈兰青来说,是要学习用「当爸爸的方式来当妈妈」,这在路远方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生孩子既不是日程表也不是成绩单,路远方在这一个月里的密集功课是:学会接受「做不到」,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去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拿出更符合实际的生活解决方案。
人类幼崽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法预测的生物,尤其是亲生的那种,惊喜和惊吓永远随机出现,他只是自顾自滴成长,或者欢喜具足或者哭哭啼啼,但就算由金牌月嫂加持,只要身为母亲,就再也无法彻底心无旁骛。
剧中匹配给路远方的朱莉是一个虎视眈眈,随时借机取而代之的后辈,但实际上,身为主流意义上的女强人,最难以处理的并不是这种随时都会发生的职场争斗,而是真的发现,幼崽缠身,分身乏术,我做不到。
并且这种做不到还将一直持续下去。
除此之外,路远方和前夫的关系也从相忘于江湖的过去式伴侣,变成了必将伴随终生的血缘关系,抢孩子动用的不过是斗争经验,养孩子才是最新挑战,感情里面最难的其实也不是割舍,而是为这种必须维系和牵绊的关系,找到一个合理的模式。
杀伐决断不管用的时候就只有全盘接受。
于是路远方必须开始变得柔软,学会妥协,学会明着认怂,学着尽一切努力把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变成帮助养育婴儿的系统资源,与此同时,项目自然还得继续争取,因为做了母亲意味着,你就再也没法当独行侠了。
所以朱莉才不是一个打击对象,而是争取的对象,当视角转变,关系也就随之而变,而女性共同的处境,也让她们实际上更加容易成为彼此支持和成就的伙伴,当朱莉的身份从「取而代之」的野心后辈变成了「杯水之恩」的同袍,当夏志雄从一个代表家族利益的父亲,变成了一个开发婴儿食品的创业者和合作伙伴,每个人都在新的关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非此即彼秒变抱团取暖。
抛开生育本身自带的各种特殊性来说,实际上这对于习惯了孤军作战的女强人来说,恰恰是一种迭代的方向——我们对于独立女性的理解都有意无意导向独自面对和解决一切的「孤立女性」,但无论是面临哪一种困境,真正有力量的解决方案,都不是做一个孤勇者,而是和更多人建立真诚的合作链接,用一种更具有建设性和成长性的方式去取得突破,说起来,「为人母」能够为路远方带来的人生洞见,大抵如此。
也很高兴终于有一部剧,写出了这种正向成长的力量。
最后想说的是,女性在这个世界上面临的问题里面,生育其实是最亘古不变的一个。
生育给女性带来的问题和成长,其实也是一个长期缺乏深入讨论,但又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
由此,《今生也是第一次》的意义是,打开了「母亲之所以成为母亲」这样一个命题,也必将随着整个社会面临的人口增长难题,而不断被讨论和延伸,毕竟故事总有结束,但新生命总会源源不断地到来。
冲着制作团队去看的,团队之前做的梦华录,生活家都非常良心,所以看之前就知道剧情不会差。
再加上casting,有艾伦,一定足够好笑。
起初有点抗拒这样的题材,但看了之后发现并没有过多制造婚姻生育焦虑,反而非常真实地展现了妈妈在生产期间会遇到的情况,就连“我的孩子怎么那么丑” “怎么还没完” 这种情况都出现了,确实对我们这种小年轻来说,属于是个大科普了。
除此之外的故事内容,一整个就是浪漫喜剧色彩,但也有致命女人的影子在。
陈兰青这一对真的太有意思了,希望继续火下去!!!
听说我今年打算要孩子,朋友推了我这部剧,看完前五集感觉挺不错的,涵盖不同时代、家庭环境下女性生育所要面临的问题,而它直白的体现方式主旨不在散播焦虑,而是预防针“想好再生”。
我们总是按部就班的生活,一步步被推着走,长大成人,工作恋爱,结婚生娃。
看似被规划好了一切,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有些女生还以为生孩子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殊不知生命的诞生和成长需要一个家庭付出多少努力,生孩子和养孩子,没一件是容易的。
而这部剧就是一剂现实预防针,让我们看到了,思考了,再决定。
这剧其实让我了解到产后挺多事情的,比如溢奶、泵奶、排恶露、宝宝湿疹、产后瑜伽、家庭关系处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有种想拉着老公一起学习知识点的冲动。
剧里我最羡慕的是路远方,精英女性,酷飒拽姐,生孩子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事情,工作生娃两手抓,新时代独立女性模板。
被她的计划狂属性感染到我也想做个生娃规划了hh但我自己是和陈兰青很像的,父母疼爱下长大,适龄未育,老公承诺我只管生,其他的他们来就行,可是生了我真的能不操心吗,肯定是不可能的。
看陈兰青仿佛就看到了我自己生娃后的现状,一点点完成身份的转变——从女孩成为母亲。
或许人生的每一个重大阶段,都是要经历崩溃和成长的,成为妈妈也不例外,生命、人生都很珍贵,每个选择都有必然的代价。
从她们仨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对孩子浓浓的爱,很能触动到我,借这部剧我也算是提前建立了心理预期,希望每个女生都能在更多了解生产相关的事情后再做决定。
三个女主不同年代不同年龄不一样的人生!
命运不会让人低头,生活必须要活得有价值。
三条线同时讲述三个妈妈坐月子的不同遭遇三个女主把角色演得非常到位!
能让你看得非常开心,强力推荐啦…………………………………………………………………………………………………………………………………………………………………………………………………………
故事还可以,挺感人的最后
很喜欢路远方这种为自己而活的性格,而且头脑清醒,不管是生育、事业还是爱情,永远都在做自己认为对的选择
题材其实还挺好,但这个格式太别扭了。像公益广告、纪录片、PPT、宣传片的结合体。唐艺昕那家真的有点看不下去,两集之后缝她家必跳过,唐艺昕在《甄嬛传》瓜六之后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了。胡杏儿的演技也有些别扭。总之,电视机的立意是好的,但作品本身不怎么好。
国产电视剧什么时候才能进步,东抄西抄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三个女演员把生完孩子的女性演得作天作地,2008年的唐,更是夸张到明明身材完美到比没生都瘦,还演产后抑郁?!哪怕增肥一点点也会有点说服力吧……王子文为了三天的会,折腾所有人。自私、无理取闹、不可理喻,女性生育本来是应该被大众关注的,被她们演绎的真是……
93和22的线都行,08的线没看懂
最让新手妈妈最难受的不是不被理解,而且不被理解的同时还会有的责备和埋怨,剧里好多句都是我的心里话
看戴思瑾的人生其实挺感慨的,没有必要怨恨任何一个让你经历低谷的人,也许这会是你人生走向上坡路的转折点
是该面对现实了。很多事情就是实实在在发生了,发生过,但是又从来没被“传播”的。
王子文封神,唐义琴也可圈可点
有瑕疵,但内容和想法是好的,可能经历过+演员演技也在线,共鸣感很强
三个年代,产妇的生产环境一代比一代要好了,但产后问题也在不断的迭代,出现的问题都蛮有代表性的
挺好的一个题材,浪费了
最喜欢的是路远方和她助理的那条线,助理想趁远方怀孕抢项目升职,而最后谁是赢家其实跟项目的内容紧密相连,远方没有单纯因为她是这个故事的女主赢,也没有金手指,也没有因为高富帅前夫赢,助理也不只是恶毒女配专门来给女主使绊子,我觉得这是国产剧里比较少见的女主女配关系。
陈兰青程领先餐厅谈话那段一开始吓死我了,气氛那么严肃我还以为真要离婚了呢,领先产后抑郁真的很严重
不给力还添乱的丈夫、明争暗斗的妈妈和婆婆、怎么也放不下的工作,大概就是当代女性婚后生活的三座大山吧。
半颗星弃了
恐婚恐育了
真的好像生孩子机器啊 顺产侧切 剖腹产 喂奶挤奶 真可怕啊 漏尿漏奶 产后抑郁 我的天 如果再遇见个不靠谱的婆婆和老公 完犊子了 千万别生 真吓人啊 真吓人啊 生完就变成鱼肉了 感觉只能任人宰割😖 2.26看完了 有些煽情教育人的戏码真的太尬了 尤其是陈兰青 后期总是让人出戏😌
滤镜真的好难受好难受
从剧本到导演到演员,标准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