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探案剧,乃至于曾以为stone的冤案只是一个贯穿剧情的线索和剧情,就像一千零一夜,大故事套小故事的那种。
看到stone为自己的冤案费劲心思,我虽然觉得不对劲,但还以为是剧情推动需要。
看到第七集的时候,心里想,stone不是要重蹈萧峰的覆辙吧:心里一直想着什么真相啊,复仇啊,甚至可以忽视他的爱人,可以不顾纪律,太偏执了。
忍不住上豆瓣搜了剧情,原来不止“萧峰”了,还黑化了……真是没有想到啊
突然发现一个人老了,还是可以这么有型。
看到苗侨伟和萱萱,就好像个成熟男人那么宠爱,有爱啊。
剧情也是不错,如果是我被冤枉入狱这么多年,不变态才怪啊!!!
刚看完《刑警2010》,真是血脉喷张,激动人心。
苗侨伟,尽管现在可能已经五十多岁,但是还是那么帅,风度翩翩。
老帅哥,真是迷死我了。
以前演杨康的时候就觉得他很帅了,但是没有现在那么有味道,那么迷人。
总之,好喜欢他。
看到评论说,这部剧里,杨康把他欠郭靖的都还了,其实蛮有趣。
这里面,黄日华饰演的Stone Sir,是一个反面人物,其实很是一个充满悲剧和反思的争议人物。
而三哥,扮演的Mad Sir就是一个诙谐有趣,表面放荡不羁本质上却很纯真正派的人。
他们两个昔日的无线五虎将,一反《射雕英雄传》里面的形象,给人带来角色反差上的强烈对比,而且他们本身能聚在一起飙戏,就已经让人过足了戏瘾。
喜欢苗侨伟演的Mad Sir,长得又高又壮,男人味十足。
肩膀够结实,后背够挺拔,宣萱演的Kim在冷冻车里抱着他取暖的时候好舒服和有安全感。
而他对什么都不在乎的态度,不争名利,坦坦荡荡,活的潇潇洒洒,多么洒脱。
可是这么一个大男人,却又偏偏是个痴情种。
当他喜欢上Kim,他就一改以前的洒脱,连一个梳妆台和平时可能会被他嘲笑和不屑一顾的dream room,也能让他变得紧张兮兮的。
一根男人最有魅力的时候,是他认真的在乎一个女人。
暗恋时的他,看上去是不正经的乱七八糟,难怪Kim总是看他不顺眼。
Kim与Stone约会前,问他男人最中意女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他说男人最中意女人不穿衣服,真是让人觉得他又无赖又可爱,而这也证明了他是很纯粹的人,带点色却又很大男人主义,敢想敢说。
可是每每被戳到与kim有关的痛处,他的忧伤,他的痴情,都美到痛到令人心碎。
而Mad Sir和Kim之间的恋情也是非常有趣。
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就不断迸发出火花,让人吊足了胃口。
从开始的误会连连,到后来发展成一个人的单恋,那个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忧伤的眼神,简直美到令人心伤。
当谈到就能乱性时,Kim问Mad Sir是不是每天都像阿权那样,整日都和啤酒,背景音乐突然变得很微妙,Mad Sir似被击中痛处却又半开玩笑的说,你好想知吗?
哪晚灌醉了我,你就知了。
果然没多久,Kim烂醉后跑去找正在神伤的Mad Sir。
当Kim莫名其妙的吻了Mad一下之后,Mad体内压抑许久的激情被瞬间点燃,他不是像很多剧里那些正派的男主角一样,把持住自己的冲动,而是立马变被动为主动,表现的非常man。
如果在那时他有一丝的犹豫,都是不完美的。
因为如果不是足够爱,又怎么会是痴情和霸气的Mad Sir呢?
而恰好,没有任何迟疑和思考的空间,他就那么霸道而有力的回应了她的信号,这在他的内心,一定是渴望已久的。
机会来了,他就一定抓住。
尽管都没有判断她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奇怪的举动。
但在激情被点燃的瞬间,一切的疑问,判断,理智,都是多余的。
他就是这么喜欢,喜欢到那一刻,什么思维都没有了,只知道享受那种喜欢给自己带来的愉悦。
爱到最深处,情是最浓时。
一颗纯粹的心,爱上了便不再扭扭捏捏,坦然面对内心,关键的时候,恰到好处的体现了最男人的本色。
表面上的放荡不羁和对待感情时的认真执着,充斥着强烈的冲击对比,巨大的反差,真是觉得Mad Sir迷人到死。
说道这部剧,情节也是贯穿的非常紧凑。
而后半部分,留给人无限的思考空间。
为何Stone Sir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从前半部分他为自己洗刷冤屈开始,我们一直挺他,终于盼到他沉冤得雪,以为从此以后,两兄弟可以联手屡破奇案了。
可是,后来的每个案件,都为Stone Sir泥足深陷做好了铺垫。
一个刚烈正义的人,因为15年冤狱而扭曲了对法治伦理的看法。
之所以说扭曲,是因为现在的法律制度已经给出了一个标准,社会伦理也要以此为准绳。
而这种标准一定是对的吗?
绝对不是。
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
Stone Sir,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开始审视这个社会的不公,利用司法制度的灰色地带处决那些利用了这一灰色地带的罪犯。
他痛恨司法制度的不公,他要行凶者都能受到应有的制裁。
其实这没什么不对。
很多动画片,电影,都是以此为主题,表现一个主人公的个人英雄主义,比如超人,绿箭侠,还有更多,他们都是地下判官,而他们也是主角,是正面人物,最后都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作为一部基于法治社会背景的、在法治社会里上映的连续剧,它肯定不能宣扬这种脱离了社会公理的审判标准。
所以,如果说Stone Sir之前的擅用私刑还尚存争议的话,那么到了后来,Stone Sir误杀了非常不该死的Carson,就为他的行为定下了基调。
那就是从一个社会正义的维护者,转变为人性扭曲的地下判官,走向了沦亡的不归之路。
总之,这部剧到后来,设定Stone是坏人,是错的,所以他坚持的理念是错的,他的偏执是错的。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结局,Stone利用Kim周密的布置了一个爆炸的陷阱。
他只想要Mad成为他这样的人,从而体会到他所遭遇的痛苦。
从头到尾,Stone都有良知,一直都心存善念,所以爆炸也是假的,他不想害死无辜的人。
他只要Mad明白自己是对的。
如果成功说服Mad,卡片当然就不重要了。
可是他那时是求死的,因为如果Mad真和他一样,开枪杀死他,他依然是赢家,让自己的理念和方式被认可,对他来说更加重要,他内心最渴望的,仍然是伸张正义。
可是作为守法者的Mad,在最最失去理智的时候,依然坚守了自己的信仰,这最终导致Stone崩溃。
Stone又重新回去坐监了,还少了一条腿。
这给了人无限的感慨。
一个做了15年冤狱的人,为什么又回到了回到了那个地方。
这是一个循环。
因为冤狱,他重新审视了这个不公正的社会,他渴求司法公正,但他却因为不能与司法统一而重新回归监狱。
真正坐监也是因为那15年的冤狱。
如果没有这个冤狱,他依然是一个好警察吗?
答案却是未知的。
15年前,他冲动偏激,误打误撞坐了冤狱,出狱后,他冷静破案,最后沉冤昭雪。
而之后,他又恢复了冲动偏激的性格,加之15年冤狱给自己带来的阴影,他对这个社会的不公不能再视而不见,不能再坐视不理,他希望自己的冤屈是个终结,可是往往事实并不能遂人愿。
于是,他否定了整个司法制度,开始有自己的制裁标准。
因为结局设定Stone是死的,所以他后来杀了Carson,灭口了吸毒、抢劫、勒索的古惑仔,绑架Kim,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开始了真正的犯罪。
最后他成了一级要犯。
仔细想想这几个案子,他的确有杀人,但是Carson属于误杀,这个是剧情需要,一定要死个非常无辜的人,否则不能确定他一定是错的。
而其他人,那个被灭口的古惑仔,确实罪不至死,Stone杀他的情节也非常突兀,毕竟证据尚未到手,而正常情况下,古惑仔那么想要钱,又怎么会以命搏命,令到自己枉死。
最后是Kim,他制造了假的爆炸案,没有伤害任何人,只是让Mad了解到面对一个灰色地带的人,心里是有多挣扎。
他用性命去搏Mad的认同。
这个剧,最终归结为一句话,出自剧中Mad之口:魔鬼之路,也可以是由善意铺成的。
这句话特别有圣经那种味道,不知确切的出自哪里,总之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尤其是用在Stone身上,这太好的凝练总结。
当然,评论里有一句说,执法者如果也成为制裁者,那就是高度危险人物。
这句话是对的。
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标准去制裁行凶者,这个危害更是远大于司法不公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Stone是错的,前提是无人能控制好地下判官的尺度。
这部剧和《死亡笔记》非常像,其中还有柯南破案的影子,但是有借鉴都还是好的。
双重人格的案子非常精彩,变态杀人那段也非常唯美,尽管这两个案例都是俗套,但能拍的这么精彩真是难能可贵。
其实最后想说的,无关乎是谁对谁错,给人留下更多的是对司法制度的思考,对地下审判的反思。
不会有永远的公正,亦不会有完美的制度,而地下判决是否可以存在。
如果真有一种组织,可以采用合理的判决,那可不可以存在呢,社会公正会不会得到更大尺度的张扬呢,这个永远都不会有答案。
但是在现有的法治之下,答案只有一个,那就一定是否定的。
我一向喜欢看侦探类的影视剧,但此剧对我的诱惑无疑更在于那些演员,很久未见的黄日华、宣萱加上苗侨伟一帮实力派老将很有看头,很少见到的王君馨、王浩信加上胡定欣一帮时尚派新生代也很有活力和新鲜感,除此之外竟然还有二妹姐朱咪咪,如此卡司怎能错过?
当然,还要归功于微博,常常在好友的微博上看到剧照和评论,以及TVB金牌编剧对演员演技毫不吝啬的赞美之词,心不痒也难啊。
于是,老人们日渐沧桑的面容就忽略不计了,宣萱、苗侨伟和胡定欣的丑陋发型忍着忍着也就习惯了,可看完之后依然难掩失望。
首先,作为侦探剧,悬疑元素太少,破案过程太没技术含量,观众太容易猜到凶手是谁了,最多也就方法和动机还存有疑问。
但事实上仍有一些不合情理的bug一眼就看的出来,几个案子中真正属于高智商作案的还不到一半吧,而仅有的高智商作案所用的方法可能还是抄袭的。
再说动机,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凶手纯粹心理变态或精神病,而且变态总是有童年阴影的,精神病总是多重人格的,一点新意也没有。
其实如果此剧着重从心理、精神或人性角度分析凶手犯案的潜在诱因,倒也是个有趣的方向,当然这样就背离主线了,这是不允许也不实际的。
总之,编剧越来越没追求,把观众当白痴,TVB侦探剧集大放光彩的鼎盛时代不再,可悲可叹。
所以,此剧终究还是看人的。
Stone无疑是分量最重的男主角。
印象中港剧里并没有类似从热血警察变成地下判官的角色,就算有也至少不是主角,但跳出港剧,就很自然的想到了《死亡笔记》的夜神月。
世上本没有绝对的公平,再怎么不满司法制度,也不能打着除恶惩奸、替天行道的旗号以暴制暴、血债血偿,不能忘了警察的职责首先是维护法纪其次才是除暴安良,事实上Stone早就失去了理智和判断力,反对并抛弃了身为警察的原则,是不是警察身份对他已经不重要了,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不能利用职务之便滥用权力,去做自己认为正确却是犯法的事情。
当个人喜好和私自判决凌驾于法律之上,心里就再无制度和秩序,当一个人自认可以拯救世界,他就会毁掉这个世界,所谓“魔鬼的路可能由善意铺成”就是这个意思。
幸好最后当他面对Mad这个曾经坚守同一立场并肩作战的好兄弟同时也是处处与他作对妨碍他执行正义的眼中钉,尚未完全丧失善良本质,还自己拷上了手铐,若他选择狠心对Mad痛下黑手,恐怕此生都不可能回头是岸了。
Mad Sir无疑是最讨人欢心的男主角。
看他对着阿Kim说“我不会放弃,总有一天你会被我感动的”的时候莫名激动,看他追回梳妆台、一声不吭的装修房间、抵押加拿大的房子帮她还钱、买她喜欢的车,愈发喜欢这个男人。
他太了解自己的感情,太了解要什么,怎么要,有的放矢的同时又不失分寸。
其实从始至终我都没觉得Mad Sir到底哪里mad,他本色、随性、果敢、正直、聪明、博学,关键是他还专一、执着、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多完美啊,这样的人如果对我mad,那我也定会心甘情愿跟着mad。
所以Kim之前老是讨厌他、躲着他、拒绝他,我真是为他不值呢,我会对Kim说:“你就从了他吧,要不然拱手给我也好,因为是他,我才不介意年龄差距大的。
”然而,每一个Mad Sir的身边都有一个甚至不止一个Kim,却不是每一个Kim的身边都有一个Mad Sir,这恐怕就是我必须认清的现实。
于是看完此剧我也就不再花痴了。
阿Kim是让人爱不起来的女主角。
对这个女人我已经几近无语状态,我能理解30+的她恨嫁的心情,但她竟会像个白痴似的因为感情做些傻里傻气的举动,这种穿越年龄的天真还真是世间罕有。
这个女人吃醋的时候很惹讨厌,但是要讨她欢心、哄回她也很容易,态度转变之快令人咋舌,还动不动就dream room、dream car的,因而她接受Mad也的确有贪财之嫌。
我想男人骨子里还是喜欢年轻女人的,无论身体还是心理,因而阿Kim所表现出来的简单、可爱与知足也是打动Mad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阿诗和Carson作为仅次于三角的第二对情侣,在一起也是众望所归,他们无论身高、外形、个性、理想还是价值观都很相配。
但可惜,编剧在这个时候动用了虐人的权力,一声枪响后,小俩口开始不久的幸福尚未经历更多同富贵、共患难的感情考验就戛然而止了。
我只能说他俩的缘分是上天注定的,Carson爱上阿诗、几次舍命救阿诗就是为报前世的救命之恩,圆满完成报恩任务后也就到了该走的时候。
要说到演技,首推黄日华。
无论对罪犯的恨之入骨、对手足的虚与委蛇还是对老婆的眷眷深情,无论暴烈眼神中喷出的火、眼角洋溢的欺瞒的笑还是红色眼眶中噙着的泪,无不令人动容。
其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鱼尾纹和又大又黑的眼袋几乎不用化妆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只是连老爸都感叹“到底老了啊”,又恰逢电视台重播《义不容情》,怎能不感叹时间如飞刀呐。
苗侨伟和宣萱都比较一般。
Mad Sir这个角色本身的魅力比苗侨伟的表演更令人信服,这可能还是跟年龄有关。
我对宣萱则既失望又惋惜,这个角色对她来说太没有挑战性了,江河日下啊,恐怕还是由于今时不同往日,在TVB的地位决定了角色的好坏吧。
越来越喜欢胡定欣,看得出她是属于自身爆发力很强也很勤奋努力的那种演员,虽然论长相,她不如无脑美人王君馨,就算是现在沦为布景的某女(叫不出名字,人家好歹也演过女二号的)跟她比较也是有点底气的。
此剧中的她令我眼前一亮,为了演好阿诗这个角色不惜“牺牲色相”,放蛇一次又一次(编剧太没创意了,一个招数反复用),而她的表现也如阿诗一样极具潜质、张力十足,要妩媚有妩媚,要性感有性感,要冷艳有冷艳,要帅气有帅气,我甚至觉得她就是在演她自己,由此也可看出她是一个很有可塑性的演员。
按此剧中的出色表现,在《巾帼枭雄》和《义海豪情》又有所提升,虽然此届TVB颁奖礼上飞跃进步女艺人和最佳女配角都旁落他人,但我相信很快她就会上位的。
另外,她太瘦了!
身无二两肉的阿诗居然是拳击高手,还几次打败Carson,这也太没说服力了吧。
至于王浩信,从他出场开始我就一直在想,怎么这么眼熟。
结果没想到后来想起来的并不是《我的野蛮婆婆2》,而是发觉他长得像谁——明明就是郑宇成和吴克群的结合体嘛,无论笑起来的样子还是严肃的时候,都像极了此二人。
再一想,郑宇成和吴克群也的确有点神似呢,吴克群未来如果歌坛发展不顺倒不妨到影视界闯荡一番。
话说回来,王浩信的身板不错,再壮点更好,但演技一般,人家邓健泓虽然也就出来没几集,突破性的精彩表现却为此剧增色不少,这就是差距。
所以说,TVB别再给他花花公子、富二代之类的角色了,老是耍帅耍酷怎么进步啊,既然有这么大的提升空间,不多加磨练怎么行呢。
btw,此剧尚有一大亮点,就是重案组的办公室,乍一看还以为是什么大企业呢,不知真实的警察局是否也是如此好看,也不知女警的打扮是否也是如此新潮靓丽呢。
再btw,角色的名字耍了个小trick,Stone+他女儿Sharon正好是Sharon Stone,而Stone+Mad正好是“疯狂的石头”,呵呵,还挺冷幽默的嘛。
《刑警2010》的最后一个镜头,落在了片中主人公Stone手中的书签上,一排字煞是醒目:魔鬼之路,很多时候是由善意铺成的。
一句话,交代清楚了这部“TVB近5年来最出色的电视剧”的主旨思想和大概脉络。
人到中年的前警察Stone又一次身陷囹圄——上一次他坐监15年后沉冤昭雪,出狱后复职的他发觉时代已变。
失去的15年时光断无可能重新来过,他的性情越发偏执,对法律制度的不完美深恶痛绝,认为有罪之人往往能钻漏洞以脱罪,无辜者却要付出代价。
他最终决意成为“地下判官”,伸张自己眼中的“正义”,用一把枪来快意恩仇,但铤而走险的后果就是再次被判终身监禁。
编剧想讲的道理很简单: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个人无法与制度对抗。
严格说来,这算不上多么新奇巧妙的故事,“与敌同行”或者“双重身份”的把戏,好莱坞和日本都已玩得烂熟。
今年夏天的日剧档就有一部题材类似的《不被原谅的检察官》,而美国亦有热播到第五季的《嗜血法医》。
如果仅仅是纠结于刑警身份与杀人判官的心理变化与矛盾,或是同侪如何慢慢觉悟最终将其绳之于法,那《刑警2010》大概只配归于东施效颦的范畴。
成就这部电视剧的,恰恰是编剧的“闲笔”——世上没有天生的魔鬼。
魔鬼,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Stone一开始也只是一个热血而天真的警察,事实上,当他被无罪释放后,只是单纯地想要回家和老婆孩子好好过日子,再在复职后把自己的案情查清。
但15年的大牢生活让他已跟不上时代的变换,他不会用全自动洗衣机;不知道父亲已经身患老年痴呆;和上中学的女儿从未谋面,后者甚至不知道自己有个父亲,向朋友介绍他时嗫嚅许久也只能蹦出“朋友”二字;深爱的妻子也有了别的爱人,他点的菜送的花全部都触到了对方的霉头;工作中也时时面对他人的非难和质疑。
他不是没有努力过——让女儿帮忙注册电邮地址,努力参加警察考试体能测试,在家里抢着做家务。
作为一个错失了15年却努力找回过去的中年男人,他的木讷、脱节和笨拙都被观众看在眼里。
但总而言之,他还是那个他,时代、家庭和他所在乎的一切却已经无情地被时间洪流裹挟着离他而去。
当Stone发现自己所在乎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都因为15年的冤狱而背离自己时,他只能用惟一拥有的东西——暴力,来证明自己和满足自己。
当电视剧演至末尾,妻子又回头找他,邀请他带着女儿一起移民,“全家人重新在一起”时,他立刻决定收手,勇敢地拥抱新生活。
然而很遗憾,这一次,Stone没能钻成他眼中的“法律漏洞”。
在我看来,与其说《刑警2010》旨在探究黑与白的间隙,倒不如视其为一曲中年人的挽歌。
Stone是许许多多不够成功的中年男人的缩影,扮演他的黄日华为这个角色的成立增添了不少可信度,那种特属于中年的颓唐、绝望与孤注一掷,被他演得活灵活现。
作为曾经的无线五虎将之一,成功地塑造过郭靖和乔峰,黄日华一直被认为是电视剧“大侠”实至名归的代名词,却一样逃不过岁月侵蚀。
《刑警2010》中闪回的15年前的戏份,都让人不胜唏嘘——刻意化了年轻妆容的黄日华和苗侨伟,已经掩饰不住那份沧桑,更别提现在进行时镜头里的他们,肚腩、鱼尾纹和眼袋,伴着渐行渐高的发际线和苍老的声线,宣告着英雄迟暮。
30年时间,TVB将“大侠”历练成了“魔鬼”,时势造英雄,同样,中年的挫折、失落与不被重视的恐惧、无从发泄的痛苦,也可以造就一个魔鬼。
又回到了那个古老的问题:如果郭靖和杨康互换生长环境,那么谁会是英雄?
谁又会是魔鬼?
这部人物性格鲜明,演技当然很棒棒,看惯乔帮主一脸正气,真的不喜欢他演坏人让我感觉心痛😂😂stone本性是善良的,出发点也是善良的,但是到最后越来越偏激,如果他不那么执着,家庭美满他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呢…片尾最后书签那句话“魔鬼之路可以是由善意铺成的”真的就是这部剧的最好总结…唯一缺点就是片中每个小单元的案件很急促…那么容易猜到凶手…不过想想也是剧情需要,见证stone如何一步步走向魔鬼之路…如果演的太啰嗦,主线剧情就会没那么精彩了。
看TVB估计有很长的历史了,也见证了TVB的盛衰,TVB的黄金时代应该过去了吧,原因有很多,但我想编剧们的不给力是很重要的原因吧。
电影 电视 就像小说作品一般 没有好的剧本 没有好的 吸引人的故事 任凭有再出色的演员 估计也很难扭转败局。
现如今国内的绝大多数的电影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拍电影 拍电视剧 缩手缩脚 稍微敏感一点的题材都不敢涉及,没办法,不能通过审批 不能上映 投资的钱打了水漂 谁也不能承受,现在国内的情况就是票房为王 收视率第一 归根到底都是钱的因素。
当我们开始羡慕韩国的某些题材电影多么的鲜血淋漓 多么的写实 多么的直指内心的时候 我们是多么的汗颜与苍白。
带着脚镣跳舞是不可能的 有太多的束缚 整体文艺圈 电影界都开始弥散着纸醉金迷 而对大烂片无动于衷 对各种可有可无的电影节 奖项趋之若鹜的时候 我们的电影开始逐渐沉沦。
当政治的因素可以大肆左右奖项最终归属的时候 这是电影人的耻辱 是电影节的沦落 是全体文艺者的悲哀。
不是么 当什么建国大爷 什么建党胃液 什么建军八爷 开始充斥电影节 开始问鼎各大奖项的时候 你认为中国还有可以让人看的电影么?
可悲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97以后的HK 我不知道是不是也受到这样的枷锁,电影开始沉沦 这多少与盗版 与好莱坞 甚至日韩的入侵有很大的干系,但问题是 有没有因为受到压制或者限制 而有电影不能拍 有话不能说 有想法不能表达的困苦?
TVB也与香港的电影有莫大的干系 输送了很多演员去电影圈 很多电影演员又回来拍电视剧 反正 圈子就那么大 人数就这么多 跑龙套的也就那么多了。
或许因为长期的高产量 就像小学生写日记一样 天天写 写到无话可写的地步了,TVB的编剧们的困境是不是也是如此?
有了一部金枝欲孽 马上跟风几部类似的 什么宫廷戏 什么争夺家财 什么刑侦 探案 什么股市大战。。。
该涉及的题材都涉及到了,于是自己都开始无语了。。
今天写点什么才好 变成了TVB编剧们的悲哀。
回到这部戏,名字叫刑警。
但是看得还是以往的那些老套路 每个案子都似曾相识 还是那些人 坐在office里面 然后去案发现场 假模假样的搜索一番,罪犯的活命期 一般是23集。
推理就更加的乏善可陈了 没有新意 没有新的亮点 所以你注定沉沦。。。
说下细节。。。
stone 被冤坐牢15年,我怎么感觉只是被拘留15天?
一集 两集以后就恢复平静了 这个是正常的表现么?
与家人的隔阂 对社会的不适宜 和那些曾经或许落井下石的同事之间的恩怨就这么快消除掉?
编剧来自火星的么?
败笔 很大的败笔。。。
真正的罪犯这么快就现身 而且被他毙了。
为何不能改为内部警局的人陷害呢。。
并且把这个谜团稳稳的抓住观众的心。
TVB的刑侦有个大毛病,一般几集就破案 而且是板上钉钉的案件 没有错案 没有疑案 没有无头案。
谁都应该知道 现实当中破案是很费神的 一个案子可以跨度几年 甚至几十年 为啥不能写实点呢。
该剧中的案件基本上都可以省略 没有特色 没有高潮 没有令人毛骨悚然 是征服不了观众的。
我推荐的几个案件 你TVB下次编剧的时候可以做参考:1. 地铁惊魂 都知道香港的地铁很发达 那就来一次地铁爆炸案件吧 来自藏毒。。
或者假设为内地的某些人带着TNT 企图勒索香港政府 然后背着炸药包在地铁穿梭 24小时之内 引爆2. 怒火街头 越南洗劫金铺的团伙与刑警 重案组 在街头偶遇N支AK47和火箭筒在尖沙咀 你说场面能不打么3. 吸血迷情 现在吸血鬼很流行 你可以考虑真人版的吸血鬼4. 刺杀搵X煲 ,来港府做演讲 大批内地热血青年 前往港岛 企图灭杀之 5......
从很久以前开始有拍摄的新闻就已经在关注这部戏了,毕竟是黄日华的回归虽然一直不是很喜欢他,但是当年的靖哥哥乔大侠还是深入人心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有宣萱,《赌场风云》里就很喜欢她和三哥的搭配,但是当时没有好结果,希望这次会带来惊喜。
还有胡定欣,在小花旦里虽然不是最抢眼最讨好的那一个,可是觉得她不做作很真实。
外加在片花里看到的那个笑起来很好看的王浩信,所以很期待<刑警>里的卡诗恋。
结果基本上从第一集开始,整个剧的基本基调就已经确定了,欢喜冤家宣萱三哥从开始的打打闹闹到最后的甜蜜,执拗固执的stone sir因善变恶, 阿诗对mad sir的更多的是崇拜虽然对"二世祖"Carson不爽但最后还是被Carson感动。
在主角的感情线中穿插着那些变态的案子,这次的警匪剧貌似基本上都是变态杀手,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才能刺激stone的加速偏执吧?
其实stone的改变从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人被冤枉的做了15年的冤狱,这期间他所要面对的心里的压力是正常人不能想象的。
也许从他出来的那一刻,不那么着急在做回警察,警队考虑他的精神状态安排适当的安排辅导,也许就不会发生之后那么多的事情了。
至于其他人,宣萱和三哥这对欢喜冤家真是越看越爱。
Carson和阿诗虽然在一起的情节其实没有太多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讨好。
还有那个傻乎乎的快闪,梁烈唯最近这个频繁出镜的TVB转世灵童,hohohohoho虽然这部剧称不上经典,从剧情看其实也不算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情感好像也没有那么细腻,可是在这些平淡中我看到了一班演员的努力,明知道不会被重视(p.s.除了华哥入stone sir一样的炮轰),仍然卖力的去演出,最后真被他们演绎的人物感动到, 所以我绝对支持这部不受重视的台庆剧。
--个人记: 最近都在忙着准备期末,也在准备收拾东西搬家,可是仍然要追剧,本来不想看《囧探查过界》结果因为那天不舒服躺在床上也没事做,所以就看了前7集, 王喜还是我的菜 哈哈 剧情什么的就不说了,只是看着图个开心,不过真是“囧”的可以呀!!
至于明年,5月份之前都会很忙也许没有时间追看TVB了,其实看过2011的巡礼 想看的还是符合我惯例的找演员而已,《万凰之王》,《大太监》,《抉宅男女》。
而写影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看完之后写点儿东西出来也算是画下个句号。
断断续续,总算是看完刑警2010。
30集的剧,被分割成了三部分。
从Stone的翻案、私刑、坐牢。
整个就是一个循环,而这次循环是渐渐的走了弯路,越走越弯,导致最后回到原点。
“魔鬼之路,可以是由善意铺成的。
”天使魔鬼只有一步之遥。
其实,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里面遇到的Case都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但是,这些典型的可能找不到办法定犯人罪的案例,其实都是存在蛛丝马迹的。
古人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
最终也一定会被他知。
而刑警就是构建天知地知与他知的桥梁。
无论这桥是独木桥还是跨海大桥,一定有办法。
就像最后一个Case,Stone杀了那个轮椅男。
其实轮椅男的杀人证据已经被Mad等找到。。。
翻案已经不成问题,但是由于Stone动用私刑。
使得轮椅男得到了法律之外惩罚。
医生男那个Case,其实双重人格对一个人来说已经是精神上的折磨了。
如果治愈不能关在精神病院都是一种折磨。
那种折磨不亚于坐牢。
但是Stone以为只有死才是真正的应该有的结果,利用语言刺激致使医生男“自杀”。
车祸女的话,证据充足却被Stone毁灭,结果导致该女人自杀。
这也不是他想要的结果吧。
他以为她应该得到自由,但是车祸女良心发现。
如果当时抓住证据逮捕车祸女,将她关入监狱,让她感受自己仇人曾经感受过的事情,才能真正得到神的救赎吧。
可是,一个已经走入歪门邪道的Stone怎会想到这些……杯具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使得车祸女最后都不能理解神的真谛都没有得到救赎就这样去了。
还得再进入下一世的轮回。
摄影男的Case,虽然说没有做错什么,只是缺乏最后的证据将其绳之以法,所以选择栽赃。
摄影男的确蛮具有挑战性的,做事都过于偏执而搞得非常完美。
但是只要抓住其心理变态这点,投入一定的时间还是能找到破绽的。
这里就需要根据犯罪心理学对其进行心理画像刻画。
行为再如何能够刻意表现出来瞒天过海,心理是怎样都无法掩饰的。
如果心理都能掩饰都能调整,那也不会变的这样心理变态去杀人咯。
最后关于Stone仇人的Case。
其实大sir在临死前都留了后手自曝给Stone洗白。
在录音里都说了案犯是谁,这样的视听证据足够逮捕仇大虎了。
只需要在拘留阶段一个月内找到其他更充分的证据,就算他不承认都能将他送人监狱终身监禁了。
但是Stone却没有考虑那么多,以为再也没有机会将其绳之以法最后铸成大错。
而这里就是本剧的转折点,一个天使走向魔鬼之路的转折点。
当他以为没可能声张法律的正义,只能动用私刑后,却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
事实是完全可以走正常渠道完美的完成翻盘。
如此心理落差,再加上他被坐了15年冤狱翻案心切、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到极限的情况下,产生了替天行道的地下判官变态心理也就能解释的通了。
其实,细节决定成败。
只要细节做的够好够完美,没有不可能。
SO,睇完刑警2010之后呢,偶觉得,以后做事一定要注重细节啦哎哟。。。
其实犯罪心理都很重要咯哼哼
不喜欢和谐的结局。
香港十大奇案,似乎都在里面跑马观花似的提及。
为何最后不让mad杀掉stone,然后伪装成自杀。
然后,mad开始了解到stone的想法,开始理解这个社会为何需要地下判官。
于是,接棒做起地下判官。
中国的现实,需要地下判官吗?
一个变态警察和一群变态杀手的故事
虎头蛇尾 浪费了好演员
话说,剧情挺烂的,还没柯南精彩噶...反正看了头就知道结果了!
黄日华跟苗爷飚戏好过瘾!!!!!!!不过黄日华后面由于演技过佳,导致我现在脑海全是他的变态形象。。。Carson死了我很伤心。胡定欣真的好适合浓妆!
苗侨伟老了还是这么帅!!!郭靖与杨康的现代对决!!!
到十集都属于普通但不招摇犯错的剧,突然stone开枪了,好,我很喜欢,但是老兄,他到底是怎么能在mad一分钟不到到场的情况下徒手挖个坑把枪给埋了的。。。难道他是土拨鼠。再然后,您变成地下判官可以,但是不要老这么嚷嚷行不行,还有那个重案组不要老跟个游乐园似的。。。
十五年冤狱任谁都心态难平啊。
黄日华真的老了,三哥还是那么帅,剧情一泻千里
难看,它死了。
Carson童鞋为毛要去领便当呀呀呀呀呀!!!
好看!
扯淡
看了3集看不下去,第一个case难道不是抄袭柯南么??
剧情后续一般,三哥风采依旧啊~~
魔鬼之路是由善意铺成
靖哥哥和杨康。。。王浩信啊王浩信。。。
任何一种情感都不宜过分强烈,哪怕是正义感。过分强烈的情感会湮灭理性,走向迷失。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一种事物走向极端必将自我否定。正义这种东西,适可而止吧,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
大概是近年看的最不知所謂的港劇,不過是失眠的背景音樂罷了
魔鬼之路,是可以由善意铺成的。苗僑偉和黃日華演技自不必說,案件也不錯,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劇情片。
刚播出的时候看过觉得案子很好看 现在看觉得案子毫无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