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成人了,书包也挺有出息的,我也没有什么牵挂的,时间长了,就好啦,我不是也一个人孤独了一辈子吗。
”“妈,是不是让书包回来看看您呐。
”“她在美国刚立足,来回的飞机票得花多少钱呐,而且还耽误她学习,我想我再活个三五年没问题,是不是?
我要有个……山高水低的话,你不要让书包回来。
她回来也拉不住我,冒着坐飞机的危险,何必呢。
你告诉她,你告诉你的书包,她听你的话,姥姥在九泉之下就安心了……”“妈……”“别哭啊,别哭,你就当它是件小事一桩,我不能死,我不能死,我死了你怎么办呐……”27:00从机场回家的途中,谁都没有开口。
我的不安也使我问不出来那个让我一直想问的问题。
昨天是回来的第二天,虽然我什么都没有问,但却越来越害怕去奶奶家,面对那个现实。
在晚上的时候,很艰难地开口问了妈妈,她还是扯了谎,掩饰了过去。
虽然我不太相信,但似乎比之前,多了一线的希望。
谁都没有告诉我实话,但我对我一直在意的东西怎么会没有感觉?!
昨天还是去了,一切为了掩盖现实的假象被逐步地揭开,看着空荡荡的房间,证实我最糟糕的猜想。
爸爸和姑姑都不要让我太激动,不然奶奶更难过。
我站在阳台上,心里不知道该怎么办……很难过很慌乱,但却又有心理准备……告诉自己不能哭的很大声,但却被悲伤环绕。
这是一种别人很难理解的感觉。
止住了眼泪,就去安慰掉眼泪的奶奶。
过了一段时间,把话题转移到别的上面,在爷爷的屋子里,和说话的时候,没有再去想别的什么,提起爷爷之前的事情,也没有再感到悲伤,因为我一直觉得爷爷只是呆在另一间屋子里罢了,他从未离去……晚上妈妈也来了,一起回家的时候,听着爷爷走之前的事,眼泪就开始流,但却像是在听一个很真实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偏巧叫爷爷罢了。
晚上回到家,一切如常。
等到一个人呆在屋里的时候,才像是被人打开的开关一般,发觉,爷爷是真的不会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不知道在黑暗里坐着哭了多久,伤心,但又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爷爷走了也算是一件让他解脱的事情,但我却又不想让他离开。。。
哭累了,就睡着了。
清晨的时候,做梦梦见了爷爷。
爷爷瘦了,样子是像我离开的时候那个样子,穿着姑姑买的棕色毛衣和在家里穿的蓝裤子,走路的样子很矫健,又变成了我小时候他雷厉风行的样子,但是脸上一直带着笑容,像是在安慰我,告诉我他现在很好,不用我担心。
梦境身在其中的时候,没有觉得很荒谬,一家人在奶奶家,爷爷那时候似乎应该是病重的那一天了,但却又突然生龙活虎地走来走去了,我很悲伤地看着他,爷爷一脸淡淡的笑容,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笑着。
突然姑姑们说,这也许是回光返照,快,去,让爷爷挨个给说句话。
我们大家都站在爷爷屋子的门前,爷爷坐在床上,笑着看着我们,我第一个过去的,我刚跪下抱住他的腿,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想说爷爷别走,却哭醒了……心情是难以名状的难过,看了一眼表,5:25。
我留恋那个梦境,却再也回不去了。
我躺在床上,回忆是眼泪的催化剂,灰蒙蒙的天空,像是永远不会再亮了……如果我可以回到小学,我一定要做一个好孩子,不再为了看电视而跟爷爷吵架,我一定九点之前就上床睡觉,什么都吃不再挑食。
爷爷,我知道你现在一定不再介意我之前的那些任性的小错误,但你为什么没能再让我任性一次,让我看你一眼你再走啊……爷爷,我在国外过得还不错,虽然有一段时间过得很懒散,但我下次回去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我把自己照顾得也还不错呢,爷爷,你之前没有想到过吧。
家里人都没有告诉我,我也知道虽然我再三嘱托过,他们也是不会告诉我的。
我也预想过最糟糕的情况,但却没想到事情会发生的这么快……爷爷,我知道你也不会埋怨我没有陪在你身边,你也一定会觉得飞机票又贵又不安全……今天是充满泪水的一天,突然意识到爷爷不再是我触手可及的世界,但手指却依旧能够回忆起我走之前爷爷握着我手时的温度和力度。
胡言乱语地写下这些,但是真正的感受,哪里是能写的出来的……脑内一直在重复着一句歌词:“我想你依然在我房间,再多疼我一遍就走……”就像狮子王里面所说的,以后的路终究还是得要你一个人走,眼泪流干了便不会再流……
这是一部值得歌颂很有教育意义的片子,随着社会脚步的不断紧凑,内心世界的沦丧。
有一种大爱正被我们无情的冷漠着。
那就是至亲至死不渝的爱。
力量是伟大的,同时也是最无私的!孩子总是心安理得享受着妈妈给予的爱,却从未想过怎样回报妈妈的爱,也许就如人们所歌颂的那样,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莫过于母爱。
当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内心一片惆怅,不知用何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内心变化。
不知道是对于斯琴高娃扮演的女儿感到悲哀,还是怜惜那命苦的老太太。
还是对于这种爱的无奈呢。
每个人都曾享受过妈妈的爱,轻轻地一个吻,暖暖的一个问候,当你哭泣的时候,她会为你轻轻擦去眼泪,说着孩子不要怕当你高兴地时候,她会比你笑的还灿!
妈妈,我们的每一声呼唤,都牵动着妈妈的心,人们都说,儿女是妈妈的心头肉,想是正确的。
记得小时候很顽皮,总是惹妈妈生气,并不能体会到妈妈被生活压迫的痛苦。
只知道,在我的童年里一直是金色的。
还有父母忙于田间疲惫的身影。
也许就如电影中的一样,母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循环,孩提时,我们问心无愧的享受着妈妈给予我们的爱。
但我们为人母时,却又将我们曾经得到的爱完全的毫无保留的给予我们的宝贝。
这其中,没有人会去计较什么。
这似乎就是母爱的循环接力赛。
但特殊的是这场比赛是没有终点的。
因为love ie fover!我爱妈妈。
同样妈妈也爱我。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如此。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爱,有时候是那么的无奈呢,难道世界上真没有十全十美。
主人公深爱着妈妈,妈妈也深爱着女儿。
但女儿因为忙于工作,总不能尽孝。
造成最后遗憾终生。
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总认为妈妈还年轻,会一辈子陪伴在你我身边。
可是我们不知道,那一天终会到来的,发现那记忆中年轻能干像巨人的一般的母亲却变成了一个软弱不禁风吹得老人。
然而我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凄凉与痛楚。
发现母亲不再年轻,发现我们不能再充分的吸取她的爱。
她真一点点的老去,需要我们关怀得时刻,我们却因为各种的各种事情,忽略着她的存在,烦于她的唠叨,认为她不体谅,总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却不曾记起,我们曾经怎样掠夺她的爱,这是多么不公平的对待。
她唠叨婆妈,总是会为一些无中生有的麻烦使你恼怒,那时因为她们正在老去,时光的错位让我们处于不同的位置,小时候她是你年轻温柔的妈妈,长大后她是你年迈已久身心疲乏力竭的老人,她的爱变的枯竭而强大的不可理喻,是因为她们在走向一个不远的终点,而你却依旧年轻,一如她曾经的年轻与温柔。
把你的心放慢点,不要整日觉得停下来世界末日就要来了,放下来多留点时间和温暖给予那个时常看你忙忙碌碌背影的老人。
那双浑浊温暖的眼神里泉涌着满满对你的关心与疼爱。
想想吧,谁会这样至死不渝的爱着你,只有那个人,带你来到这个世界,给你甘甜乳汁的至亲,那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女人。
想想人生数十载,在时间的位置上你接下来的时间很多,而她们的却是有限的。
陪伴你的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不抽出一点时间避免接下来的悔恨呢。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隐含着泪水体味着这人世间的大爱和我们的漠然。
朋友,如果你觉得你身处于此种情况中,请你走出这种恶性循环吧,关心你身边的老人,你的母亲吧。
不要给自己留下永久的痛!
写于20091206
一个只看名字就会让我流泪的电影,看的时候更是哭得一塌糊涂。
导演为了能改编这部作品,曾多次找到原著作者并最终用诚意打动了她。
电影抓住了中国人的情感特征,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
虽然某些片段过分刻意煽情,但是还是击中和打动了我。
影片是由作家张洁的长篇散文改编,是一部有抒情风格的写实电影,剧情并不曲折复杂。
从内容到风格都平实朴素。
通过一位女作家的回忆再现了母亲从看病治病到离世的经历,表达了一个女儿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伤心悔恨。
影片中的女儿内疚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加速了母亲的死亡,也后悔多年来没有真正好好地陪伴过母亲,看完后,我们也会仔细思考:我们是不是陪伴母亲的时间太少?
我们有没有让母亲为我们终日操心?
我们真的要珍惜和母亲共处的时光。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却不能没有母亲,母亲是将你带到这个世界来的人,也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
母爱是很平凡的,每天生活中的默默付出很容易让儿女觉得理所应当,对于母亲的唠叨有时也会感到不耐烦, 但在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才会如此体諒包容子女,也只有母亲才会不顾自己年老力衰一心想减轻子女的负担,她才是這个世界上最疼你的人。
母亲永远不会记恨儿女,那种宽容,不是不在意孩子旳态度,而是不忍去指责与要求。
片中的女儿在母亲病危之际,突然感觉到,母女旳角色一下子换了过来,母亲对她旳依赖愈来愈多,有时像孩子一样听从她旳指挥。
曾几时,她以为母亲不理解自己旳一片孝心,以为母亲是在消极厌世甚至于折腾她,待母亲突然辞世後,她才渐渐感悟出母亲旳苦心,痛恨自己为什么到了五十岁才懂得如何多爱一点自己旳母亲,对于母亲唯一可以依靠旳人,她做的远远不够。
从片中可出感受她在失去母亲后的茫然恐惧,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不知所措。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除了哭,已没有任何办法。。。。。。
一个知名的作家,他母亲却有着极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老人走到这一步,跟她以往的经历有关,她的思想已经被锁死了,她的认知没有,那就更没有正确的行动。
人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 要坦然面对这一切,该享受的时候享受,该好好生活的时候就好好生活。
我是一直这么劝自己的,但我做的不够,在工作上用心太多太多了。
因为工作放弃亲情,放弃自己的生活,我现在要找回来,我不能再这样了。
否则等我要死那一天,我是会后悔的,感觉不值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可她给予我的一切,我还没有回报完,在她生命的最后,她仍顽强地与病魔斗争,真希望能用我十年的寿命去换她一年的平安,可惜一切都不可能。
煽情的片名,斯琴高娃,刚开始非常中国式的场景比如请小保姆照顾老人,都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
但看完之后,老实说,有点失望。
感觉斯琴高娃用力过猛,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她的表演痕迹太重,这种表演放到《大宅门》里有气场能压得住场子,但放到一个反应平凡生活的当代电影里就略显浮夸。
反而是姥姥演的很好,真实,有代入感。
剧情方面,有我欣赏的对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遇到生老病死态度的描写,这个接下去会详说,但我还是觉得有点煽情过度,并且我觉得影片最后的镜头是个败笔,可能导演想要表现一代人命运的轮回,悲情的延续,或者想要表达“真的成了妈才能理解妈”的身临其境的感悟,让斯琴高娃几乎重现了影片开头的场景:小保姆喊“阿姨,你看是谁来了”,妈妈从梦中惊醒下意识马上接电话,女儿含着泪站在门口目睹这一切。
虽然吐槽了这么多,但这个影片还是值得一看,至少能让我们在真正面对女主遇到的困境时更有心理准备,让我们所爱的人最后的路走得顺畅一些,也让自己少留遗憾。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
影片描写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男性力量缺失的中国家庭遇到生老病死两代人的反应。
斯琴高娃扮演的女主是个成功的作家,和二婚的丈夫住在北京,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女儿在国外学习生活,老妈妈留在老房子里,请了个小保姆照顾。
为什么说男性力量缺失呢?
丈夫回家跟个客人一样,灯泡坏了都要提醒女主来修,以及之后女主遇到人生巨大的困难——母亲生病住院自己心力交瘁照顾母亲的时候,不仅没有给予女主她最需要的精神的支持和关心,反而各种风凉话(“你妈到底治得更好的还是更差了?
”)各种添乱子(母亲马上要手术这时候把自己父母接到北京玩)各种不愿付出(“我可照顾不了你妈,下面那个托儿所也开办老人业务了,不如把你妈送过去吧”)。
女主固然有很多自身的问题,比如非常的强势固执刚烈,虽然是作家却不懂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还有什么事都要大包大揽比如自己没有心情去接丈夫父母最后还是去了,并且还硬撑着说母亲挺好的,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丈夫身上:中国传统观念擅长养育这种没长大的“男孩”,结婚前一切妈妈包办,结婚后一切老婆包办,自己对家也不需要有付出,进了家门当当客人就好了。
他们对家庭始终有一种疏离感,不觉得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也需要出力,其他家庭里的人也需要他们的帮助和付出。
影片初始,女主回家看妈妈突然发现了母亲的衰老。
那一段真实得令人心酸。
老人何尝不是每天都在衰老,我们的惊觉只是因为平时忽略了对他们的关注。
女主开始急躁开始自责,带妈妈去医院检查发现脑瘤,然后开始了和妈妈一起与她的疾病衰老抗争的岁月,陪妈妈走完最后的路。
我不太欣赏这个片子对死的态度,虽然可能是大多数老百姓最自然最真实的反应,让我觉得我们对死这个终极话题的关注和研究太少太少,不管是医务人员、当事人还是相关亲属,都把死当做一种病,一种避之不及的终极黑暗。
比如女儿对母亲离世的态度:“我害死了我妈,都是我的刚愎自用!
”“妈,你当然要活着了,否则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母亲对自己大限将到的悲哀:“我死了,你怎么办啊?
”如果只是为了煽情,我可以理解,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观念还深入人心,不得不说我们对死亡教育的缺失。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因为另一个人才拥有了生命的意义。
我是爱你的, 你是自由的。
还有一个经典场景是手术前母亲对女儿说:“书包(外孙女)就不要回来了,也别告诉她”。
太中国式的“不要耽误了孩子”的场景。
您知道吗,如果见不到您最后一面,才是对很多后辈最大的耽误。
他们会沉浸在无比的自责和遗憾中,甚至这会成为他们一辈子解不开的心结。
耽误不耽误他们说了算,不是您。
影片最后倒数第二个镜头虐到我了, 母亲已经去世,女主忧思憔悴的坐在书桌前,突然门口仿佛出现了母亲的影像,母亲慈祥地笑着,温柔的说“女儿”,女主难以置信的抬起头,仿佛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失而复得,含着热泪,饱含深情的吐出世界上最动听的一个字:“妈”。
斯琴高娃这个镜头我给100分。
我非常非常的感动,感动在于当你真正失去了,失去了你不想要的那些烦恼疲惫和忧虑,你也一并失去了温暖关心和牵挂。
献给天下所有的儿女:虽然绝大多数父母可能有很多我们不喜欢,甚至讨厌的特点,比如爱唠叨,爱比较你和别人家的孩子,管这管那,他们也可能以我们根本不想要的方式给予他们以为的爱,但一旦他们真的完全离开,剩下的将会只是我们想念的躯壳,踽踽独行在人世时,怀念人生最初的那一抹温暖。
最后说说影片的启示吧:1.对生老病死中的老病要有长久作战的心理准备衰老和疾病往往不是一下结束,而是在看似日复一日的琐屑掩盖下,你心爱的人的生命被慢慢消磨,同时被消磨的还有你的耐心,和周围人的包容。
太刚易折,太浓易散。
要是把心力一下子都耗尽了,之后的日子要怎么办呢?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是孝子不再孝,而是真的累了。
为了避免心力交瘁,除了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也要尽可能的多求助别人,把自己的精力用在刀刃上。
女主后来对母亲的病非常疲惫,加上正好遇到出差的借口,丈夫一鼓动,就默认了把母亲送到楼下幼儿园托管。
女主出差回来,看到老太太无精打采的坐在轮椅上耷拉着头,旁边是一群生龙活虎的小孩,非常的心酸,更加的自责。
观众心态妈妈,也心态女主的辛苦,所以希望她能够在照顾妈妈的时候对自己好一点,这样对妈妈和对自己都更好。
还有经常被人忽视的一点是由于精力全部倾注在病人身上,难免对周围其他亲人产生了忽略。
如何安抚他们,如何不只是一味求他们对自己的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印象中特别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妈妈手术后女主接到家里和自己以及丈夫一起生活,三人围坐吃早饭的时候,桌上有4牙咸鸭蛋。
丈夫夹了一个后贪嘴再去夹了一个,女主气不过白了他一眼立马给妈妈夹了一个,丈夫略微尴尬,妈妈默默夹起最后一个给了女婿,镜头定格在女婿复杂的眼神上。
2.沟通最重要的就是换位思考女主有个毛病就是太心急,什么东西不按照她的心意了就容易急躁,扔东西啊骂人啊放狠话啊,出发点都是好的为了母亲的健康,但对母亲来说很多时候这种不管你需要不需要我就要给的所谓的“爱”,给了她沉重的负担。
比如为了督促母亲锻炼说“您不锻炼要不了三个月您就死啦”,母亲想上厕所坚持要她自己站起来不让小保姆扶,宁愿看着母亲摔倒在地上匍匐前进,因为她想的是“我当时觉得妈是自暴自弃,是对我爱的背叛,是对我们共同付出的背叛。
我的大爱顿时变成大恨。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难道都是一场空,都救不了她吗?
”。
这真的是爱吗?
爱是让人温暖,给人希望,让人快乐的啊!
爱是建立在体谅,建立在包容,建立在真正为对方着想的付出上。
影片用一小段母亲的幻觉告诉我们母亲对女儿所谓的爱的真实感受。
在意识模糊的时候母亲仿佛看见自己置身一只小船上,行在青山绿水之中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想要带母亲离开尘世。
没有忧愁,没有恐惧,也没有不舍,母亲是满脸欣喜的对着那个声音的方向点头,后来稍露迟疑的原因是“我愿意留下了,但我还没给我女儿打个招呼呢”。
所以其实这时候疾病缠身的身体对母亲已经是折磨,她对生的念想只是在于怕女儿难过。
看完了哭得一塌糊涂前两天,妈妈得知外公重病之后,也是在这个位置,哭的两眼通红。
我曾经也以为,病了没什么大不了好好治疗,一切会慢慢变好总是跟妈妈说 不要哭 没什么好哭的可是我竟然忽略了那么多人与生俱来的性情妈妈说 外公会很坚强怕只怕外婆会崩溃很多人表面上风平浪静心底里其实波涛汹涌====姥姥,你看谁来了 (拿电话)错了错了你找谁?
妈珂阿姨,你看谁来了 (拿电话)错了错了你找谁?
妈=====生命其实让人很无力当一个生命逝去怕的不是逝者,而是继续活着的人
我本身完全不是多愁善感 容易垂泪的体质甚至有些时候还有点冷血但是从这本片子一开头我就哭开了 一直哽咽到结束其实剧情我根本没在注意 全部都是零零落落的我跟自己说逃避了那么久的现实是该面对了你不能一直假装失去的还在我觉得我很不孝顺还在家的那几天我每天躲在房间里打僵尸每次都要我妈打十万个电话催了才肯下去你头七的饭我没吃整个五七我都逃去了越南每天都想些无关紧要的事最后的五七饭我也随便吃了一点就跑出去了我真的不想去那些饭店吃饭那些每次过年大家都一起吃饭的地方吃饭我一坐下就想起每次我都喜欢坐你旁边因为你不像别的舅舅阿姨喜欢对我唠叨虽然你确实很唠叨每次都给我那么大一脸盆面吃还说 怎么可能吃不光 你小时候胃口那么好你总觉得节食的人很可笑 自己都胖成那样了还送我电磁炉让我去学校开小灶我跟你有很多小秘密你知道我做了很多很多坏事但是都不告诉我妈还整天塞钱给我我不要还硬塞到口袋里书包里随便哪里我其实求着我妈搬家大部分原因也是想跟你做邻居虽然我妈因为这件事老跟你不愉快你做的霉干菜烧肉最好吃我爸跟我都喜欢我每次送你一些什么新奇的厨房用具你就很高兴虽然嘴巴上不说 可是我真的知道我觉得我欠你的太多了你总说我出山了之后要靠我了可是我哪里可靠了 我一天到晚就想着出去玩我给你买个收音机你就很高兴了整天跟人说还是我孝顺我哪里孝顺了我平时都不回家 回家也不去你那吃饭我五一回家了也没去你那 你还以是别的什么原因其实就是我懒 三两步也不肯走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人有你那么宠我了大家都说你比宠自己孩子还宠我小时候因为我淘气 你多少次把我挡在身后直面拿着各种武器的我妈我朝大姨夫吐口水 也是你拦着他因为生气随手丢过来的筷子还是什么但是我对你根本一点也不好 我总是对你大吼大叫什么的害大家都嘲笑你帮狗吃乌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我 我自己一点也不明白我每年年三十哪儿都不去 每次都在你家跟你一起我还记得有次我在你家被勇华跟老程灌了很多酒实在不行了就趴在你房间地板上大吐特吐了起来 都11点了 你还逼老程跑出去给我买醒酒药 还把他们骂了一顿虽然事后你也嘲笑我说 一盒药都抵一箱酒了你住院那会儿我是每天都去但是都呆那么短我连勤创开会居然都还回去 是不是 我忘记了我暑假在家有时候躺在床上还会幻想你推门进来手里提了一个竹篮子里面放了几碗菜进来说懒惰胚你为什么还不起床为什么你没有醒过来我一定花光所有的钱给你买补品就好像我才不过献了次血你就炖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给我补还紧张地骂我有毛病 没事献什么血我不敢去你家 看见你照片我就停不下来了大家都骂我说大姨夫怎么受得了我有几次半夜去上厕所看到我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哭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原来会有那么难过的因为我其实也经历不少了 除了外婆去的时候我哭了满久但也觉得不管怎么说外婆都快80好几了你回家那天 你床下有张护身符我偷偷藏起来了我每天出门都带着我觉得你都一直在保佑我帮我可是我其实什么都没做母亲节的时候我会买花给你你那么高兴其实我早就把你当作我的妈妈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你跟二姨都想让我叫你们干妈 我后来只叫你了是不是你每天忙进忙出都忙的是大家的事你身体那么好抵过三个我可是你连再见也没跟我说我看了这部电影决定要孝顺起来尤其是对奶奶 你那么好 你明知道我跟奶奶不亲还老劝我去看看奶奶 我以后一定常去雄镇楼并且吃一大脸盆面
《世界上最疼的那个人去了》 一部母女情感的电影。
不说片子好坏,但很感人。
很多地方都让我哭得稀里哗啦的。
人都觉得我坚强,但其实一看到别人的眼泪就会忍不住的那种。
这完全是遗传了妈妈的, 某天我发现,即便没看到别人掉泪,我也很容易就哽咽,声音中带上了压抑着的哭泣。
吓我一大跳,这分明就是妈妈的习惯。
是我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潜伏在我体内的基因吧,随着我一起长大,慢慢成熟,最后成型?
母女之间,最尴尬和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女儿亲眼见证母亲一天比一天加剧且不可阻挡的衰老趋势,而女儿对此完全的无能为力,从最初的惶恐和不知所措到心伤心痛 到最后无奈的接受,即便接受了,仍会在想到这个问题时,心痛如割:若母亲走了,还有谁来疼我?
我还能是谁的孩子?。。。
想起外婆去世的时候,妈妈哭得那么伤心。
我还纳闷,妈妈平时老跟外婆大着嗓门说话,有时老不耐烦外婆的唠叨。
我觉得是妈妈跟外婆并不亲近。。
母女,毕竟是母女。。。
当发现母亲的第一缕白头发,发现母亲穿针时需要把针线隔得远远的,发现母亲很多次在自言自语说要买老花眼镜了,发现母亲脸上多了很多皱纹。。。
你知道这个趋势会走向哪,有一天母亲头发会变成花白甚至银白,有一天她即时戴上老花眼镜也穿不了针眼,要像小时候外婆叫我们帮忙穿针一样找外孙女来帮忙,有一天她脸蛋两颊会凹陷,眼皮会下垂,额头上会出现老人斑,手背上会青筋突起,腿脚会变得不灵活,记忆力会下降,变得爱唠叨,唠叨是因为她不再关心自己而只关心子孙,唠叨是因为她忘了刚才已经说过了同样的话。。。
看完《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如何去面对母亲的衰老,如何同母亲一起和她的衰老和平共处。。。
再看---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已经第几次看这个电影,我已经记不清了。
小说也是看过的,上大学的时候从图书馆借过这本书。
还记得,那封面变黄,有些残破。
每次看,我都深深的感到,做母亲的伟大。
可我们做儿女的又有什么时候能真正理解了那份伟大。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子欲养而亲不待。
到那些时候,也许等我们真的想弥补也就快晚了。
影片根据张洁同名小说改编。
讲述的是一位事业成功的女作家终年到处奔波演讲,无暇照顾年老的母亲。
八十多岁高龄的妈和心爱的猫及雇用的小保姆住在一处简陋的家里。
一日,当小保姆兴奋地告诉妈诃来看望她时,妈第一反应竟然是先拿起电话去听。
她看到母亲的衰老,十几年视力几乎为零的母亲被检查出脑瘤,做手术后被她强迫锻炼。
她是希望妈健康的活着,可是,年事已高的母亲还是走了。。。
最疼我们的人,就这样走了。
愿我们做儿女的,都能早点理解母亲的不易,早点把母亲对我们的爱回报给她。
愿我们的母亲晚年都能够健康,幸福。
2007年5月27日 10时39分11秒来源:补
太煽情了,相比还是更喜欢《我们俩》,斯琴高娃演的好是好,就是有点过了。但是很喜欢这部片子,结尾真是太棒了,让片子再升华一个等级。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啊!不入戏啊!一见斯琴高娃就没感觉了!
明白这片想表达什么,但种种迹象表明实在有点发力过猛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感情其实谁都明白,这么用力的煽情表现反而觉得过犹不及呢~还有全片看下来就觉得母亲本来可能更长寿,但生生被这女儿给折磨得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人都八十了还锻炼啥呢,保守治疗养着过就行了,难道还指望参加奥运会啊这女儿真是轴得要命~这里过分强调作为女儿的存在了,自己海归的女儿都不认识了拜托你好歹也是个母亲嘛,还“找谁”~额这么尬演真的好吗?还有这老公是个神马存在啊?咋就嫁了个这样的人啊太随意了吧,丈母娘病了没照顾一天,还各种挑毛病发牢骚,您是觉着您不用老是吧~唉总之还是那句,有点现实的影子,但终究发力过猛了点煽情过头~
我看的痛哭流涕 其实面对死亡 我们都一样 爱是一种轮回从妈妈 到女儿
2003/太假了……/7.8
没有故事,才是最好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真的不是你的另一半,我忽然理解母亲说,等你结婚了,我不和你住,但是我要做你的邻居.......
我还真不爱看马导演这两部电影,老年人的习惯一直那样,至于摔摔打打的吗?生病做手术后,依然老年痴呆,你至于这么摔打老人吗?这个女儿好恐怖,让我大跌眼镜!真的看的一肚子气。
老龄化。妈妈是支柱
为什么…… 在cctv6看过的一堆片都没来登记上哇。。
当时没有打动我
一部缺失男性的女性主义电影。这次把视点放在了母女关系展开,不同于一般性的描写温情母女关系电影,这部电影非常生活化的一切(表演、台词、剧情)让观众很容易投射到自我的生活经验中。它成功的把一个女儿不在身边的中年妇女在遇到年迈母亲要去世时的无助、恐慌、神经质、想当然等等的状态都呈现出来
小学生作文一般。。
这戏全靠这两女人演活了。老太太牺牲真的大,这演技,那真叫活宝!8.1分
好好的一个剧本好好的一个题材被导演毁了
这是一部让人反感的电影
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感情真挚,总觉得有些地方处理得刻意煽情的做作,不过仍然会让泪点极低的我稀里哗啦。
当年母亲节的时候陪母亲一起看这部片子的印象现在还历历在目
脾气也太大了 给80岁做完手术的老太太买跑步机也是厉害 作者有股莫名的优越感
还是我们俩好
The husband su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