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年代,剧本有硬伤,反派太抢眼!
魏健的坏是活生生的,一时间让你恨不得冲将上去狠劲的掐住他的脖子……幕终,人散,噢,那是戏......这是我观影多年头一次觉得“坏人”比好人有劲儿的戏!!
这坏人演的,酣畅淋漓,入木三分!
第一场:魏建跟欧大卫签演出合约。
为了拿到两亿的投资,不惜花上一百万给张老板的千金办生日宴,一个生意场上的老玩家,却那么轻易的签署一个魔术表演的合约,可见他是有多想取悦于资方拿到投资,可是他当然不会自己垫付那30万的演出预付款(他的美女下属自己垫付了这笔钱)此时的魏健其实就是一十足的小丑,为了一己私利毫无原则不惜一切代价的小丑,但是,请注意,影片初期他仅仅是小丑,还够不上十恶不赦的大坏人。
在当下压力山大的商圈里,此类小丑到处都有,为了获得投资,为了企业生存,把人格丢到一边,无所顾忌无所不为,用一百万的party去钓一条大鱼,在全民拜金的时期,姑且去理解吧。
注意到这场戏魏建(张颂文)的表演,用的是暗劲儿,不张扬,比较收,直观人物略有逢场作戏的假谦卑之态。
细节在于,面对所谓牛逼哄哄的魔术师欧大卫们表现出来的低姿态,魏健屈身并膝的坐姿,满嘴客套却毫无诚意的溢美之词,可当对方提出20万美金演出起价时,他并不直视这个话茬而是起身递茶讨好,一连串的肢体加语言尽显魏健之小丑嘴脸,因为他迫切需要欧大卫用完美的演出来取悦张老板从而获得两亿投资,所以,张颂文第一场戏就把握得非常精准,演出了小丑之态,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魏健身上有一种坏,叫做不不显山不露水的坏!
或许魏健的初衷并不坏,有了两亿的投资,他就可以盖一个全新的艺术园区。
但是他说等盖好了艺术园区就给他漂亮的女下属毛娜在园区中间盖一个小剧场,在魏健说这话时,我从他那自我陶醉的眼神里看到了自我膨胀的野心,张颂文的眼里一项很有戏!
不过对于魏健这话的诚实度我持有怀疑,或许在他看来,忽悠好了女下属,对他是极其有利的,这场戏的虽然短,但却是一个很巧妙的铺垫,出来混,是要还的,今日的许诺,日后女下属不定怎样为他赴汤蹈火呢!
果然,魏健是有企图的。
通过演员渐外化的表演,我们可以看出魏健之贱。
他对于钱和色的企图逐一外化起来,他对女下属的肆无忌惮的挑衅,骚扰,表演上也由收至放,逐渐具体化,自自然的呈现给观众一个更加立体的坏人!
在这个世界,坏人分很多种,象魏健这种坏人在我们生活里并不难找!
表面上冠冕堂皇,实则里利欲熏心,不择手段,欺善怕恶,两面三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魏健,在张老板面前十足一奴才嘴脸,张老板对毛娜垂涎三尺之态,焉能逃过魏健那双旁观的冷眼,对了,就是那眼神,冷得让人心里发寒有木有!
我一直就说,这个坏人的眼里最有戏了。
在魏健看来,为了两亿投资,牺牲一个下属的所谓贞洁又算得了什么?
他毫不吝惜的投其所好,够坏吧!
KTV里,他逼迫毛娜当中跳艳舞取悦张老板,在利益之下,尊严和贞洁都得让步,别说跳艳舞,就是火坑,也得义不容辞的去跳!
在遭到推诿拒绝之后,魏健坏人之本性显露无疑,“我叫你辉煌你就辉煌,我教你熄火你就熄火”,他说这话虽语调不高,却阴狠有力,注意到演员的表演了吗?
多有力道啊,是不是让你恨得压根儿痒痒?
剧情到这里已经不再喜剧了,魏健已经不是开始的那个丑角了,他的坏爆发了,他必须最后一搏,不顾一切的把毛娜送入虎口,他活生生的把你从喜剧的幻想里拽进了残酷的现实中,演员很大胆的用了一种非常现实和表象的表演方式,或者说是非常现实和脸谱的表演方式交替的来演,把魏健之坏演得入木三分!
该说说后面水缸逃生那场戏了,我不想论这个桥段编排的是否合理,还是说魏健,当一切都泡汤之后,魏健疯狂了,他狠狠地揭掉了欧大伟的发套,残酷的撕开了欧大伟的伤疤,他设计了一个极富戏剧的逃生魔术,他要用极度疯狂方式去报复,他要让那个卑微的魔术师死在自己的魔术里,于是他像小丑一样在舞台上张牙舞爪着。。。。。。
当我们都在猜测这场魔术该如何收场时,欧大伟居然成功逃脱,很显然,水缸里挣扎的魏建,不是小丑又是什么?
这简直就是大师级别的表演啊,惊艳全场!
接近舞台化的表演,夸张的肢体语言,大胆而有张力,魏健已经癫狂了,他不需要再伪装,不需要再逢场作戏了,这里的表演较之前面的戏,反差极大,酣畅淋漓的表演叫人过目难忘!
既说表演,免不了要提一提该片的剧情了。
不知道是编剧的问题还是剪辑的问题,个人感觉该片定位有问题,或者说定位不准。
喜剧色彩,煽情桥段。
笑点刚来,就被那一连串KTV情境搞得郁郁不已,结尾理想主义和极端现实主义的冲击,显得突兀。
定位不准,而演员能凭借演技让角色风格跟上剧情杂乱无章的节奏,对于演员来说,本来就是极大的成功,比如片中反派魏健的扮演者张颂文!
,通常喜剧不太有纯粹的反派,他们更加类似马戏团里的小丑,且角色人物多为逗乐取悦,让观众发笑。
而魏健这个角色,在影片前期喜剧定位之下,说是反派,其实就是一小丑。
可是影片到了中后期,编剧似乎玩脱了,想在喜剧里搞点黑色幽默和讽刺,对于演员来说,这就难了,前后风格不搭调啊。
怎么演?
这是个课题!
顺剧情,说回KTV那场戏,魏健已经从丑角变回真正的大坏蛋了。。。。。。
再到后面水箱逃生那场戏,欧大伟成功逆袭,坏蛋又回归到丑角的意味。
毕竟正常的坏人是不会毫无理智的设计这样一场疯狂式谋杀闹剧的,这时候张颂文处理的非常之赞,他用了一种接近话剧式的表演,尽量让表情和动作夸张,让影片氛围保持在显示和喜剧之间,又不跟前面的角色形象犯冲,这就是演员的成功,这就是张颂文此次表演带给观众的惊艳,他能在不连贯的影片风格中找到角色形象的平衡!
是演员的表演挽救了剧本的伤!
相比之下,而片中女主就显得有些败了。
她的表现让人摸不着头脑,前面剧情设定她曾是夜店里的大姐大,后面表现出来的却是贞洁烈女。
再说回KTV那场戏,一个混迹夜店终于走出门路的女王角色,居然对需要逢场作戏的客户摆姿态,理由只是不愿意跳所谓艳舞??
这种场合要有起码的圆滑吧?
不知道当初她是怎么带着姐妹们混得。
如果表现出外柔内刚的角色气场效果就不一样了,虽然剧情要你拒绝妥协,但是你演得话,不能真演出那种苦大仇深的贞洁烈女般,仿佛出于污泥的青莲,生人勿近的样子,该学学杜十娘和龙门客栈的老板娘是怎么演的。
当然,也不能全怪演员,还是前后不搭的剧情所限制,前面设计,刚一见面的男人想跟她上床她也不拒,后面又矜持自尊到不愿意跳舞给他们最需要的大客户,好吧,这叫演员怎么演?
所以说,剧本的伤坑人啊!
本来觉得还不错的,但是看了影评再思考一下之后,觉得确实情感扭转上有些刻意,比如那个胖老板为什么被徐峥打了没有报复他,徐峥之后和他孩子老婆之后又是怎么过上幸福的生活的,虽然说这是电影的留白,但是有些地方就是没有交代清楚,没有去显现社会的现实。
另一方面,也不能把什么都往社会现实里面套,电影没有交代的,也许只是导演想让观众去思考的部分而已。
而且这个电影在底层小人物的刻画上,非常的写实和深入,但是刚开始看这几个人,其实觉得都不好,魔术骗子,夜总会女人,福利院的小骗子,行为都需要虚与委蛇,两面三刀,其实价值观导向不太好。
但是每个人身上的遭遇其实特别让人值得同情,一些奇怪的缘分,这几个人就演绎了一系列生动又奇怪的故事,莫名其妙的结婚领证,莫名其妙的领养凑成的一家人,真的是很无厘头,当然反派也特别反衬出人性,那些仗势欺人者对弱者的欺辱,以及最后的下场,其实挺戏剧化的,一笑了之就好哦
《摩登年代》这部电影真是让人又笑又哭。
它告诉我们,在这个看似繁华的摩登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和不易。
影片里的角色都很有特点,他们的故事既搞笑又感人。
看完后,你会觉得生活虽然充满了挑战,但只要我们有爱、有梦想,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这部电影不仅让你笑出泪,更让你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从电影院回来,已经对认识的人把槽吐了个遍,还是忍不住要来说几句。
首先这真的是喜剧么?
穿插几个笑话儿的悲剧罢了。
警察那段,是挺好笑,笑完后有点心酸。
小女孩儿在这个年纪应该享受童年的快乐,而不是生存的打小算盘与斗智斗勇。
已经反正我笑的都很忐忑,因为杯具就在旁边候着。
看完觉得,累。
第二,凡是逻辑解释不过去的地方,三个步骤:①音乐声音放大 ②人物开始说些乱动情的话,要么开始狂吼 ③大家智商都突然变低,自动变成群众演员不解释过多,因为很多人对于电影采用这种手段还是能接受的但莫名有种拉低观众智商的感觉,可以接受不代表不希望你进步,哪一天国产电影脱离这个煽情手段那真是进了一大步第三,人物性格前后不一比如骗警察那段,小女孩这么小就这么能撒谎,可是面对徐峥时又指责他骗人。
大部分时候精明得不像这个年纪的孩子,偷偷记毛阿姨的号码,还能追出租车追到机场。
威胁大人,抓住要害软硬兼施死缠烂打。
这种年纪的小姑娘哪会这么强势?
——是了,导演也记得她是个小孩,末了还上演一出被小伙伴们欺负可怜兮兮的戏,性格不一简直不忍直视。
还有那位毛阿姨,艰难攀登到如此高的地位,身后还有一帮姐妹(。
)要她撑腰,按理说是个很现实很理智不冲动的女人。
尼玛就因为别人流露一下真情,就跟着人跑了。
膝盖都给你跪碎了,怪不得被人骗钱骗情骗色。
您多大了,还不如个小姑娘懂替自己划算。
那个魏什么,最后突然来一场搞怪的表演,拖拖拉拉,对着一群小孩子挤眉弄眼,最后反而被关进水里一副智障脑残样,完全跟之前手段麻辣脑子灵光的那老板不是一个人。
被男主角整得大哥与女人尽失,还这么有闲情逸致,跟几个SM眼罩男表演魔♂术,也是神级的深井冰啊。
但是还是两个字,贱,俗,还透着点儿善良,是这部电影的基调,我非常喜欢它有些时候显得有点真实的可爱。
至少它一点也不装逼。
《摩登年代》点映那天,豆瓣影讯中赫然出现了卓别林那张著名的头像海报,原来是豆瓣管理员把徐铮的《摩登年代》和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搞混了。
有一点倒是没错,《摩登年代》取了这么个其实跟剧情没太大关系的片名,也主要是为了向卓别林致敬。
从故事情节上看,《摩登年代》更像卓别林的首部长片《寻子遇仙记》,主角都是一个吃不饱饭的男人和一个意外闯入他生活的孤儿,男人摆脱孤儿不成,于是两人靠互相配合招摇撞骗维持生计。
后来孤儿面临着重回福利院的命运,直到生活出现转机,父子(女)俩才终于重逢。
《寻子遇仙记》里的小男孩演得很好,尽管是默片,神韵却十分到位。
《摩登年代》中换成了《唐山大地震》里表现出色的张子枫,虽然是小姑娘,却也一副正太扮相,尤其是背带裤和大毡帽,几乎就是搬演致敬。
1983年,大卫·科波菲尔为现场及全世界电视观众表演了一个著名的魔术——将自由女神像变没,过一会再把它变回来,令全体观众大为震惊。
现在,魔术的谜底已被揭晓,科波菲尔其实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完成了看似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提前制造好能活动的地板,蒙上黑布后将黑布与地板同时向上倾斜一点点,由于距离十分遥远,掀起黑布时观众就只能看到空荡荡的天空了。
科波菲尔先后用类似的方法表演过很多魔术,使不少大件物品突然消失。
这个魔术被移植到《摩登年代》里,上下倾斜变成了左右旋转,并且加上了灵感来源(带女儿玩旋转木马,沃尔特·迪士尼也是在陪女儿玩旋转木马时想出建造迪士尼乐园的)和剧情推动(筹钱搭建舞台、因故取消演出、在女儿和福利院孩子身上重新实现利用价值),算是一次聪明且合理的借鉴。
至于徐铮,在卓别林珠玉在前的情况下,依旧能树立鲜明易辨的个人风格。
《摩登年代》拍摄于《泰囧》之前,两部电影已经能够证明徐铮的国民喜剧帝地位。
电影既有现实主义的部分,也有不少幻想色彩段落,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贴近生活的。
比如前一秒钟取款机里往外飞钞票(特写,慢镜),下一秒钟便拉回现实(维修人员闯入画面)。
女主角陪酒卖笑,看着心酸。
《摩登年代》在形式上保守了一些,但作为休闲放松看看无妨。
酷大叔和萌萝莉的组合永远不会过时,父爱更是能直触每个人的心底。
《摩登年代》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无奈故事,用感人真挚的亲情来烘托现实中无数的谎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方面用荒诞和幽默的手法来表现徐峥这个倒霉的魔术师所遇到的各种离奇事,一方面又用张子枫扮演的小女孩对父亲的渴望和情感,来反衬亲情的可贵。
徐峥饰演的魔术师内心善良但是却不得不满口谎言,以求得糊口,虽然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徐峥也演出了他的可恨、无奈,让人深深同情。
张子枫的哭戏也让观众看得十分动容。
而两人在电影中的配合默契度也相当之高,搞笑起来可以十分癫狂,煽情起来又能十分投入,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让很多观众看得有笑有泪。
电影从头就开始做了铺垫,结局其实是魏和欧演给张看的,为的是得到张的2亿。
欧从小表演水中逃生术,魏说欧的那套骗人的把戏自己17岁就会。
为什么魏说欧的命值两亿,以及整个魔术中为什么会有中场休息这一幕,而且一开始是上锁的,中场休息的时候开了锁而且魏把钥匙丢进水箱,最后魏的手下鼓掌?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欧得罪了张,张同意支助魏的公司2亿条件是要欧的命,而魏其实只是要钱并不是想杀人,中场休息的时候魏给欧开了锁,说欧的命值2个亿,并且没有上锁,欧自然心领神会,把表演继续下去。
其实整个表演只是给演给张的手下看的,魏知道欧的闭气能力很强,所以刚开始上锁的时间长一些,而中场休息以后没多久欧怎么就断气了?把欧丢进水箱的那两个手下是张的人,那是装给张的手下看的,张的手下以为欧已经死了所以走了,所以故事的结尾没有出现那两个手下,鼓掌的是魏的手下,原因是他们得到了张的2亿。
并且最后欧变得富裕很可能是得到魏给的一笔钱原因是让欧从此消失。
欧在水箱中的这段回忆也给故事做了一个解释。
—来自腾讯视频评论
《摩登年代》:残酷现实,梦幻励志!
文/列文徐铮主演的这部喜剧片取了个跟卓别林经典电影类似的名字,一方面无疑有着强烈的致敬意味,另一方面说明两部影片有许多相似元素——底层小人物在冷酷的物质时代中苦中作乐的艰难求存,以及主人公同孤女相濡以沫的感人亲情。
只不过本片用魔术元素进行了一番包装,让影片在残酷现实中具备了一些梦幻励志的色彩罢了。
徐铮和卓别林在影片开始时都是一个潦倒不堪的人,只是徐铮扮演的欧大卫有魔术一技傍身,还可以借此坑蒙拐骗、游戏人间。
但是一个自称他女儿的小女孩“丢丢”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她不顾一切地对欧大卫死缠烂打,就是要认他当爸爸,一来二去这两人居然产生了某种“父女关系”式的纽带,欧大卫心里也逐渐从厌烦到喜欢上了这个古灵精怪、乐观开朗的小家伙,甚至人生观都发生了转变,不再把魔术当成行骗的工具,而是要靠自己的创意和本事,真正在观众面前表演一次魔术奇观……不难看出,《摩登年代》所采用的“欢喜冤家”的角色关系、日久情深的“父女情”以及“屌丝逆袭”的励志路数,无一不是国产喜剧片常用的商业套路。
剧情风格也必然是前半部分嬉闹搞笑,后半部分励志煽情。
而本片有所不同的是,对支撑整部影片的“父女关系”营造得格外成功,徐铮扮演的欧大卫和张子枫扮演丢丢在一起搭配格外有火花,奉献了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桥段。
比如说两人开的车因为倒后镜坏了被警察拦了下来,欧大卫百般解释根本没用,而丢丢突然开始哭闹,表面上埋怨欧大卫上当受骗、热心慈善导致倾家荡产,实际上是他夸成了个境遇悲惨的大善人,欧大卫也无比煽情地加上一句“女儿别哭,爸爸待会儿去卖血”。
父女俩渲染出来的“惨不忍睹”的生活窘状搞得警察不仅不好意思罚款,还当场捐助了他们300块钱。
还有父女俩为了筹措购买魔术装置的经费,挨个找欧大卫的前女友们要钱,丢丢的大嗓门也成为逼前女友们就范的一大利器。
既然片名叫《摩登年代》,影片除了在搞笑与温情方面有所作为之外,也必须映射出我们这个时代与社会的残酷现实,才能不辱没了与之名字类似的影史经典。
影片对现实阴暗面的表现也让人倍感真实,搅起观众五味杂陈的感受。
片中演出公司的老板其实并不在乎什么魔术,只想借着魔术表演去赚大老板的钱。
而大老板看上了演出公司漂亮的艺术总监之后,就把“潜规则”作为投钱的前提条件,而演出公司老板就软硬兼施地逼其就范,徐铮去劝阻反而被暴打。
影片在这些情节中,都将现实的不堪、人心的险恶、人性的阴暗、坏人的伪善与狠毒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影片具备了让人思索与感慨的某种深度。
而最后徐铮上演的“屌丝逆袭”的大结局,也是残酷感多于梦幻感。
演出公司的老板因为欧大卫搞砸了他的生意,于是在欧大卫给小朋友们表演魔术时,将他锁在水箱里让他表演“水箱逃脱”,而对于欧大卫这种三流魔术师来说,这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观众只能一次次揪心地看着欧大卫在水箱中痛苦地挣扎,听着演出公司老板口中“现实是残酷的”将欧大卫说过的“现实是有梦的”击了个粉碎。
即便结尾欧大卫奇迹般地上演魔术逆转——当舞台大幕拉开时,他站在观众前而将演出公司老板锁在水箱中,这更像是影片为了大团圆而大团圆所营造的超级梦幻罢了。
《摩登年代》最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奉献出喜剧片中不常见的好表演。
徐铮将欧大卫一开始的顽劣不羁,受打击的崩溃抓狂,以及后来的奋发励志、真情流露,多层次的角色心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把角色的草根感觉诠释得十分鲜活。
而张子枫则证明了自己绝不是在《唐山大地震》昙花一现的童星,本片中她小女孩丢丢那种外表包裹在一层“小大人”的坚硬外壳,但内心还是柔弱小女孩的感觉诠释得格外生动,既笑点频现又惹人怜爱。
不过最赞的还得说是张颂文扮演的演出公司老板,那种唯利是图、见风使舵、忽软忽硬的势力小人形象简直太到位了,甚至每一个表情神态以及说话的语气都让人印象深刻,堪称2013年迄今为止华语片最经典反派形象!
魏娜被逼在KTV玻璃茶几上跳舞,欧大师想帮她摆脱尴尬局面,结果自己被搞得更尴尬,这画面太真实的残酷了。
这个片子是难得之作,不应该所有的片子都拿票房去衡量。
泰囧这类片子大家喜闻乐见,但摩登年代可以去温抚你的内心。
有些人悲伤会嚎啕大哭,有些人悲伤是内心默默流泪,《摩登年代》属于后者,你看不到他流泪,并不代表他不悲伤。
现在还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吗?
靠魔术行骗的江湖骗子欧大卫(徐峥 饰)掉进自己编织的骗局中,突然又冒出一个八岁的孩子丢丢(张子枫 饰)声称是他的女儿。
莫名其妙的大卫对丢丢十分不耐烦,但遭到了丢丢的连环制裁。
次日,欧大卫的搭档李文学(王太利 饰)给他带来了一笔大生意:一场“大变海神之母”的魔术表演。
当然,这对骗子只打算拿到定金就跑路。
不料欧大卫却再遭李文学的连环骗局,不得面对那根本无法完成的魔术。
丢丢更是紧追不舍,在被迫一起寻找魔术方法的旅途中,丢丢和欧大卫开始互相了解,逐渐产生深厚的“父女”情,而大卫因为丢丢获得了“大变海神之母”的灵感。
一场极度危险的深水逃生魔术即将开始,为爱,他要表演一个不可能完成的魔术。
逢时。片方很有头脑。
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魔法师,这话在粗糙的现实面前显得缺乏底气,不过也许我们都太缺少那么一点给生活加点料的勇气了。本片主打温情,喜剧元素的点缀显得生硬,角色设置有想当然的成分,因此故事进展得也就磕磕绊绊,我是带着理想主义的心态看完此片的。
另一個視角來看,可能是不同的~現代三毛記~
2星半 看在珠影的份上给半个
徐峥在喜剧这块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如果他不滥用的话。
其实影片还是不错的。就是虐心事件有点多。不过最重要的是女主角是本溪人!!!怒赞!!
我觉得挺好看的啊 这部电影。
其实还算有内涵的片子吧,只是可惜看客不愿当它一回事儿,小朋友演技不错
挺温馨
徐峥已经尽力了 甚至可以说已经拼命了 但是一点都不好笑 就算主打父女档也不能那么滥情的无来由的和一个陌生女孩那么快有如此强烈的感情。真的不好玩 假大空 拜托不要在消费徐峥了 难得的好的喜剧演员 拜托给他好点的本子。
前面有点平淡太多,爆发时很有劲!还可以。
如果这都评不了高分,那还有什么可以评高分的呢
你能明白我在电影院看不下去跑来豆瓣打一星的心情吗?
最后那个魔术实在是不懂。太不现实了也不符合逻辑啊。不过片子还行。一群快要作死的文艺青年的自以为是批判看得我快吐了。能正常点么?能说句人话吗?说比小时代好的你也身高一米四吗?
确实很心酸
就那样吧~
小成本片子 要求不能太高 勉强过关
真是坑爹啊
还可以
峥哥再卖力拯救不了这烂片,想当然的故事情节,矫情的演绎.. 竟然还各种煽情各种催泪,我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