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的开头,剧本上也是改编名作,但是显然导演是阿甘不是孟京辉,形式也是广电管辖下的电影,不是独立小剧场的先锋戏剧。
整个的感觉就是放不开,或者是放开了但是被阉了。
此片cast绝对是一流的,汇集了内地香港最好的一批演员。
强调一下,是演员,不是明星。
郭涛不用说了,熟悉他的都知道 等待戈多 恋爱的犀牛 活着等等,而不是近来的 石头。
刘心悠是新生代的小美女。
张达明、李灿森这都是香港能上能下的金牌龙套。
就连林家栋这种,也是近年来越来越显出可塑之才,表现抢眼。
可惜的是,导演似乎差点火候。
想来这样一部片,无论是给王晶,还是给擅长黑色幽默的彭浩翔,都不至于如此要激情没激情,要黑色没黑色。
但是,还是要称赞一点的就是,这一片,或者大电影这个系列,代表着一种趋势。
那就是我们就是为了拍一部娱乐大家的电影,而不是追求某种意义。
美国的昆汀说把电影拍有趣了再讲究逻辑完整,香港的肥彭也让我们知道就算是日本av女星也要看哪个来导。
国产电影以前是为了某某服务,后来是为了冲奥赶美强挣一个面子,现在从大电影身上我看到,这就是为了娱乐大众。
娱乐大众是什么,在美国人看来就是每年秀一秀姑娘的mimi,yy一下当世界警察,中国人来看,除了看声称自己不三级的黄金甲,我们还可以yy一把他就是三级。
如果把此片当作一部话剧来看,个个演员的表演无疑义都是一流的。
无论是郭涛开场的话剧式独白,还是李奇都能倒背如流的:用画面引入感情,用感情引入。。。
都显的小剧场高水准。
但是串起来就完全散掉了,也许是导演的功力不足,也许是这么一个故事确实太荒谬,我们当前的生活并不足以承受。
从剧尾的人至贱则无敌可见一斑。
有趣的是,这一句虽然是近一年来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怪的事情,但是无论是趣味性还是讽刺性都不足。
因为,类似于芙蓉xx、李x春这样颠倒的审美价值观,正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与不相匹配的文化精神带来的。
不去讨论整体的种种。
影片还是颇有些细节值得欣赏的。
美女刘心悠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早晨大号被拿着镜头猛拍的可爱表情。
郭涛是开场的独白,感觉回到了当年他演恋爱的犀牛。
李灿森那个发型已经足够搞笑,至于“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交配的好季节”更加爆笑的表演。
张达明差一点回到AV那个阻止大学生拍戏的仓库管理员,还好及时的转弯。
英壮中英文夹杂挤公交,还谎称我在hong kong(发音真是无论普通话,粤语,英文都不对,有够故意)。
至于剧中那个试镜反而试了导演的女临时(谁演的?
),更加是以一句“我上次拍从刘德华身边走过去那场戏”让我十分的欢乐。
除此之外片子还恶搞了很多当前的流行现象,有的搞得不错,有的则略显恶心,尤其是超女相关。
画面的处理上则是让人颇为称赞,从一开始的虚拟化的上海,到整体色彩斑斓的动画感,或者是郭涛脚上那双五颜六色的袜子,都是尽量的让你放松。
一切为了娱乐,就这么简单。
一句话总结:够胆在电影里将台湾水电工和黄金甲并称为三级片范本的,就是好电影!
大智则大愚大愚则大爱大爱则大智
虽然中国的经济状况尚不能催生出那种商业大片系列,但小品式剧集却一向广受老百姓的爱戴,市场广阔,君不见《武林外传》领导潮流?
君不见《家有儿女》赶超美剧?
于是小品式电影翻身上马,低成本,快投入,高产出,脍炙人口之余还小赚一笔,譬如《大电影》和《呼叫转移》。
说起06年的《大电影之数百亿》和《爱情呼叫转移》,可谓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一个纯粹恶搞,一个轻松探讨,一个遭人鄙夷,一个狂收追捧。
年末的《大电影2.0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和《命运呼叫转移》依然秉承衣钵,但两位主创却各有算盘:估计阿甘从去年就憋了一口气,抱负满满,志在必得,要将他的电影风格发扬光大,将《大电影》系列做大做好;而刘仪伟一向循规蹈矩,当年“天天做菜”时也没多大创意,看到《呼叫转移》创开“特色菜”牌子,索性赶走张建亚,自己亲自操刀,所以《命运呼叫转移》的命运果真转移也就是想当然的事情了。
《命运》败就败在野心膨胀,本是轻松小品,却硬要探讨沉重话题,还一下上来探讨四个,想当初《爱情》12位光彩照人的女星也才不过为一个话题服务。
结果四个风格迥异的导演将命运、爱情、做人、家庭、朋友这凡是人生的哲理芊芊浅浅地讲了一遍,可想而知能讲出什么花来?!
《荒唐事》却从《数百亿》恶搞却不讨好的粪池里跳将出来,另辟蹊径,恶搞之余加入一点点思考,观众顿感阵阵温馨。
犹如《数百亿》里粪池里喷出山泉,价值迥然回升,只可惜阿甘在《荒唐事》里才幡然领悟这一真谛。
阿甘是那种有点歪才的导演,《荒唐事》将超女、好男儿、潜规则等热门词汇一网打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与当今社会无缝衔接,而整合四个导演的《命运》则恰好丢掉了这个原本属于《爱情》的优点,除了手机,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令观众感到共鸣,正好像三英战吕布,再加上赵云,却被吕布一枪挑下,看来电影这回事并非遵循那句“人多力量大”。
虽然两部电影都同样在表现手法和镜头语言上寻求突破,但成王败寇:《荒唐事》的技巧娴熟、眼花缭乱,却于电影本身毫不感到突兀;《命运》的四段式结构仅只建立在“手机改变命运”这一空头口号上,段落之间却缺乏更深层次的联系,仿若手机广告,无端来得蹩脚。
还是那句话,没有实质内容,再漂亮的衣服也只能是花架子,亮得扎眼反遭挑剔。
使得《爱情》光彩夺目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因为那一打闪闪发光的女星,秦海璐、宁静、伊能静、姜宏波、黄圣依、宋佳...而《命运》虽然也群星荟萃,但总不如《爱情》来得齐整。
葛优、徐帆之流的加盟,又使得整部片子串了味,而少了他们的话,这片子又基本上是一文不值。
姚晨那种“提着钉耙乱挥一通”的后现代表演在《命运》里更是格格不入,而进了《荒唐事》的剧组,则憨傻对荒唐,正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也是我喜欢《荒唐事》的一个理由,“谁人笑我太疯颠,我笑世人看不穿”,那种由几个出色演员身上流淌出来的荒唐气,在整部片子里仿若浑然天成。
只是女主角刘心悠长得很漂亮,表演却不那么自然,倒不如客串的谢娜可圈可点,甚至粉丝一点地说,谢娜那段戏绝对可以成为今年的一段经典视频了。
大电影2.0:两个傻瓜的荒唐事好电影。
一个外国的剧本,被改造的如此本土化和现代化让我钦佩。
整个片子的精致也让人眼前一亮。
于是,一个发生在精致的破房子里的操蛋生活故事开始了。
我觉得整部片子导演想让人看的清楚的应该是,水至清则无鱼。
那么糊里糊涂的生活,你的幸福感可能更强。
但是天赋异禀的阿甘导演,在片子里处处挥洒着他不安分的灵感。
各种笑话,恶搞性质的模仿,和隐晦的讽刺,充斥在整个片子里。
片子的内容丰富了,但是故事还是让人郁闷的,看片子的时候我在想,艺术有的时候并不一定高于生活,现实中的操蛋生活或许比电影里有过之而无不及,多么悲哀。
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夸张和荒唐的片子,还不是高于生活?
那我回答,一,电影的情节在编剧和导演的安排下走向一个他们需要方向,虽荒唐,却不残酷,就像给伤口帖上了卡通的创可贴。
虽然你知道那下面是一道带血的伤口,但是表面看来还算可爱。
但是生活呢?
没有人会给你创可贴,有的只是把它扒开来,还要撒盐的残忍痛楚。
二,之前看过被删减的《迷失北京》也就是《苹果》的人知道,被删剪的内容不是很黄很暴力,而是很真很写实。
就连影片的名字也要改头换面。
那是谁改变了整个片子呢?
我不说,你也知道。
而在这个电影里,导演也悄悄的竖起了中指:发行商的要求不过是另一种要求的反义词而已。
而被强奸出来“文化”,更是导演高喊的fUCK.借诗一首,概作结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片头是剽窃 内容是抄袭《幸福的黄色电影》 全片除了谢娜有一段精彩表现 其他剧情全是抄袭《幸福的黄色电影》,决不是原创 就连剧照都是抄袭
感觉还不错的一部电影,演员表演也不错,感觉傻傻的,但还行吧,爱森斯坦说:镜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我们引向感情,感情又将我们引向思想,趣事乐多多,生活总是这样,喜怒哀乐成了生活的日常,有着爱人,情感成了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虽然荒唐吧!
但也有温馨和快乐,还有幸福,有些人也许可能觉得烂,但也有精华的所在,每一份演员的努力都在绽放光芒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钟司来跟我一起喊。。。。。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刘心悠!
后排的朋友大声点。。。。。
刘。。。
心。。。。
悠。。。。!
我听不到!
再来一遍好不好。。。
我数1,2,3.。
刘~~~~~心~~~~~~悠~~~~~~~!
《大电影 2》: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文/lovefaye2002也许是《大电影之数百亿》的名声太臭,以至于我对《大电影2.0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很不感冒,认为这又将是一堆流行文化元素和庸俗笑料的拼贴。
但如果光凭主观臆断就能决定电影的好坏,那还要看电影做什么?
只有看了电影,才能真正认识电影,所以今天我还是决定去看一看究竟。
果然,这比《大电影 1》进步了许多。
如果说《大电影 1》只是个大杂烩的话,那《大电影 2》就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当然影片并没有采用原创剧本,而是翻拍了2003年的西班牙影片《幸福的黄色电影》,但却拍出了地道的中国味道,一开始便反映了一个大城市中的小人物面对沉重生活压力的悲怆和无奈。
郭涛饰演的新书推销“经理”文耀,似乎是他在《疯狂的石头》中包世宏一角的一个延续。
三代单传的他,终于在三十好几的时候结了婚,却不得不和年轻貌美的妻子住在破烂的出租房中,还经常付不起房租。
白天他为推销新书奔波忙碌却处处碰壁,晚上疲惫不堪的他面对妻子又丧失了激情。
刘心悠继《出埃及记》后再度出演妻子的角色,老公也同样事业无成,遭遇中年危机,只不过他并没有出轨,而是“玩潜规则”成了“流氓导演”,并且后来又被检查出没有精子丧失了生育能力。
而正当他推销《新婚指南》一书倍感挫折之时,却意外地萌生了将其拍摄成影像的想法!
于是影片又和《色情男女》、《AV》等影片一样,有了戏中戏,而为了表示拍摄的专业性,爱森斯坦和费里尼这两大电影巨匠的名言又被来回引用,一会儿是爱森斯坦说:“镜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感情又将我们引向思想。
”一会儿又是费里尼说:“我是一个小丑,电影就是我的马戏团。
”但文耀既不是爱森斯坦,也不是费里尼,他只是一个继承了祖父“战地记者”遗风,会点拍摄技能的业余摄影爱好者。
但正如卖摄像机的李琦所说的那样“机子在你手中,拍什么就全靠你自己了”,选角、拍摄,剪接全都要自己来完成。
但选角的环节却出现了大问题,谢娜饰演的四川妹子想利用潜规则上位未能得逞,居然将偷拍的“激情”片断放到了网上,一时间让文耀成了“臭名昭著”的“流氓导演”。
颇具黑色幽默的是,他反倒由此因祸得福,拿到了投资人的拍摄赞助。
但正当他准备“大展鸿图”之际,妻子又因为得知他的“糗事”而愤然离开。
至此,影片才正式切入夫妻情感的主题,两段非常浓烈的戏剧冲突重新点燃了夫妻间消逝已久的火热激情,让他们俩同时成为戏中戏的男女主角。
然后两个“傻瓜”干了一通“荒唐事”,便为我们带来了一部妙趣横生,性感火辣又不乏艺术感染力的《新婚指南》,怪不得后来那个投资人看的连心脏病都发作了!
如果说拍电影是包装,夫妻感情是内核,统统属于主线的话,那刘心悠和林家栋的那条线就属于影片的辅线。
辅线处理相对来说处理的比较弱,但却让丧失了生育能力的男主人公有了孩子,起到了一个“借种”的功能。
而文耀并没有拆穿妻子的婚外情,为了维护相互间的和谐气氛而快乐地当上了爸爸。
最后科教片《新婚指南》大功告成,文耀成了名导演,而小孩也顺利成长,一家人其乐融融,带来了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
总的来说,影片前半部分重调侃,中间部分因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显得有些悲情,最后又在不断的妥协中成就了喜剧化的结尾。
影片虽然也像《大电影 1》那样出现了不少流行文化元素,但都是恰如其分地融入到剧情中,并没有破坏影片的整体结构。
比如李宇春参加“超女”的演唱片断是出现在妻子收看的电视节目中,对网络红人、电视选秀的调侃是出现在《新婚指南》女主角的海选中,对《黄金甲》、《夜宴》等古装大片的戏仿又是出现在《新婚指南》的拍摄过程中,而讽刺娱乐圈中浅规则的桥断更是成了影片情节的推进器,让文耀成了音像商手中的香饽饽,才有了最后《新婚指南》的大卖。
这种“融”而不是“突”恰恰让《大电影 2》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远远超越只是插科打诨的《大电影 1》,从而成为一部真正的,合格的电影!
挺有趣的一部电影,故事构思很有新意,对社会的有些映射让人会心一笑。
除了主演之外,客串演出的明星们,表演都非常到位。
“人至贱则无敌”的口号,在片末喊得响亮,不要轻视了这句话,它所蕴含的,是普通老百姓在无奈的现实打磨中悟出来的生活智慧。
很多的时候,人为了实现理想,不得不对现实低头。
理想实现的路,无法那么笔直的时候,适当地绕绕路也是一种聪明的策略。
真正智慧的人,知道那些应该坚持,那些可以放弃。
这部电影在时光上的评分很低,但是我很喜欢。
大电影2$$$$$$$$$$$$$$$$$$$$$$$$$$$$$$$$$$$$$$$$$$$$$$$$$$$$$$$$$$$$$$$$$$$$$没有看过大电影1,昨天看了2,笑是笑了,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一开始是感觉上的,然后上升到逻辑上。
这分明是一个北京爷们儿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不伦不类地被搬到了上海,上海外滩的欧式建筑和美丽的夜景,拍张爱玲的小说还可以,放在这里和整部片的调子不协调,而且奇怪的是除了几个连配角都算不上的群众演员说上海话,这里所有的稍主要演员,比如那个音像公司老板,男主角那个满嘴跑英文的小学同学;还有那个花大价钱买男主角片子的爆发,都是北京腔,都有洋溢着北京的胡同串子所特有的那种骨子里的调侃,玩世不恭,还有北京特有的一种一定要大气的小人物情结。
甚至连那个卖摄影器材的老大爷,小偷和小保姆都是北方腔调,一个陕西小保姆到了上海那地界也不知道改上海口音,还掉着个北京大舌头说话,摆谱给谁看呀?
我就纳闷了,怎么这些北京混混都集体移民到上海去了?
不是咱北京大款都叫嚣着非美国不移民吗?
那个穷得掉渣的北京男人的漂亮老婆从剧情看本应该是个上海女人,可偏偏操一口谁都听得出来是港台味道国语。
就算她们娘家是台湾搬来上海的,又有几个台胞跑到上海打工只干宠物店一个普通的宠物美容师的工作的呢?
和《大腕》里用关之琳,和《没完没了》里启用吴倩莲不同。
那些角色本身就有港台或者海外背景,说一口生涩的普通话是她们应该做的,倒是马晓晴在《没完没了》给吴作的京味配音有点奇怪,一个从台湾来的女孩子怎么能这么快就说一口京片子?
而刘心悠在《大电影》美则美矣,但和整部戏的喜剧风格不搭调,有些影迷评论她是花瓶。
我以为没有不合格的演员只有不入流的导演,花瓶摆在恰当的位置就是艺术品,艺术品摆在不恰当的位置也像地摊货!
就像家卫在《重庆森林》里用了“真的不会演戏”的王菲,却生涩的别有风味。
阿甘导演起用两岸三地演员,其目的就象《哈里波特》为了争取亚洲观众,而大搞选秀好不容易在众目睽睽下选出了个英国籍的华裔梁小姐,在我们期待的目光中,她却在《哈》剧中却出演个没有性格,没有戏份,虎头蛇尾,可有可无的角色。
这种取悦对不起这部片子,更对不起亚洲观众!
同样,这部片子杂糅得也不真实!
这明摆着是导演为了和上海或者港台观众套近乎才将故事强搬到上海这个地点,在影片里安插了几个香港角色,台湾演员。
就是为了在上海和港台上映的时候,有几张熟脸,有个噱头,功利心也太明显了吧?!
“阿甘”导演太爱动脑子,恐怕没有了我们熟悉的智商只有70的Forrest Gump 那么不动心思,行为却合于大道吧?!
其实电影不是全不好,好几个小的细节很感动我,比如郭涛扮演的那个小男人被小偷偷了,追小偷追到天黑,最终还是在黄浦江边逮着他了,贼说:“也太敬业了吧。
你那钱包我看了,才100块钱!
”之后郭涛逼那小偷买了他一本《新婚指南》,拿了60还找了小偷2块钱。
小偷无奈:“咱俩谁抢谁呀?
” 简单的情节把一个小人物倔强,诚实的性格刻画得很可爱,人物出场不错。
再说,整部片子的情节线索,先最近中国好几部大片的剧情都是抄袭,比如《夜宴》的情节抄袭《哈姆雷特》,《满城尽戴黄金甲》抄袭的是《雷雨》,《英雄》里出彩的颜色变换,抄袭的是还是日本人“黑泽明”的。
也不知道平时比驴都多的文学青年都干什么去了,怎么最近连个写剧本的都找不见了,害的我们沦落到要抄日本人的东西?!
我们导演们不停的翻拍,红楼梦不说,金庸的那几部小说,都是香港一版,大陆一版,台湾一版不说,还83一版,87一版,94一版的,差不多都有4-5个版本。
光黄日华就如办家家酒一样在《天龙八部》里演过虚竹也当过乔峰,过足了瘾。
相比之下,这部《大电影》还不错,据业内人事披露,翻拍的是西班牙喜剧电影《幸福的黄色电影》,这个我没看过所以相信大部分非业内人士也并不知道,其他几部借鉴的都是“中国人都知道”的故事。
但归根结底都是直接的借鉴,我们的创造力哪儿去了呢?!
《大电影》前半部笑料很多,哗众取宠但无幽默感地拿出最红的“超女”,“芙蓉姐姐”和“家有好男儿”来调侃,尽显谁出名调侃谁,谁出名攻击谁的痞子精神。
后半部越看心情越来越沉重,笑的不痛快。
也不明白为什么安排郭涛演的那个小男人的的老婆为了她老公的事跟别人借几万块钱,就一反常态地把自己和一个她明知道要开车的人灌得大醉,而且像这种平民出身的小人物,明知道自己要揣着好几万回家,还自己也喝得烂醉。
虽然没有出车祸,却导致意外了“事故”的发生,就好像为了这么几万块钱和别人做了个交易似的,但女主角分明是传统爱家型,那个成功男士似乎也不是故意。
总之这个细节安排的不太合情理,好像是故意为了铺排这个不可能有孩子的男人的家庭让女主人心满意足地得到孩子和希望。
但是情节设置不流畅,和人物性格冲突。
我们所处的世界越来越小,南腔北调是有的,但是导演有没有用心观察,他们是怎么在各个大都市里混合成一个整体的?
您的影片是拼盘还是熔炉?
文化的融合不是几个演员说几句方言就可以表现出来的。
在大的方面,比如剧情,立意,演员的选择,场景的安置,都是凌乱杂糅,诸多地方不合逻辑,乏善可陈!
但是小的段子,笑料和一些经典台词还是令人捧腹的,比如谢娜的那段“床戏”,比如郭涛的台词:“咱搞艺术的,怎么让艺术给搞了。
”那我也跟导演说一句:“搞票房的导演,怎么让票房给搞了。
”总的来说,这片子就是一堆知名演员演的小品段子,但是看起来就像剪辑和编排不是出自一个导演,起码不是出自于一个好导演。
听Joan介绍说是很搞笑,看完之后,怀疑她的幽默细胞是不是有问题…这部片子没到达很搞笑的程度吧,勉强撮合而已吧…还有她怎么能把郭涛说成是姜武呢,想必是没有看过疯狂的石头吧…难道这是“代沟”?我们是同龄人嘛…
稀裡糊塗的一鍋燉。
没第一部好看,没意思
前半部分不错,虽然模仿痕迹很重,但是趣味性也很强,张达明和李灿森都很搞,有点小惊艳。后半部分就荒唐过了,让人感觉特傻,整个分数就掉下来了。刘心悠这么漂亮,怎么也不说演个台湾偶像剧什么的?老跟老男人配戏,可惜了。希望阿甘再接再厉,争取来个超越疯狂的石头的作品。
这太悲惨了...
这是中年危机,和其它无关
谢娜果然是纯情出演,哈哈哈
那本《新婚指南》
搞
陕西话
比西班牙原著少了点悲情,比较能接受
好黑啊,新婚指南原来最重要的是在床上。
我觉得还好啊。。就是东拼西凑了点。。不至于那么差吧。
励志片
我居然是看完后才决定再也不看阿甘导演的任何电影
我相信正常人看到最后都会难受的,不是说一句人至贱则无敌就能消解掉划在内心深处的伤口的,这两天看的喜剧怎么都那么让人心里闷得慌呢
当时郭涛还不出名 我还小 就记得他和他女友在床上那个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明明是喜剧片怎么搞得这么沉重~`
谢娜满好玩。
我巨后悔看了这部片子。涛哥的形象彻底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