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营值得拎出来的角色太多了金保尔——导弹专业毕业,父亲是543群指总头目,母亲是空政独唱演员。
这样一个家庭出来的孩子,本来可以成为“官二代”,待在科研单位,既可以学有所用,出成果,又舒服干净,然后鲜亮度完一生。
然而,保尔毕业后却进了543,并且在战场上失掉一条腿。
看完金保尔的命运转折,让人感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对那个年代军人的敬仰。
, , 齐五一,肖占武的后盾, 韩山炮,肖占武的保障, 杨烁,肖占武的技术支撑和心灵依恋, 还有, 老戏骨林永健和闫妮这次甘当绿叶,为年轻一辈保驾护航。
, 这次他们在《绝密543》中扮演了一对夫妇。
, 一个饰演司务长马老柴,一个饰演老马的妻子赵盈秋。
, 两人把一生都献给了部队。
, , 说完2营,绕不过1营营长邢凯, 邢凯,一个幸运的倒霉蛋。
最初,邢凯是作为最优秀的选手进的543,一路高歌猛进,成为543“御林军”1营营长,空司领导的心头肉。
好吃好喝好装备,都紧着1营,苏军教官也是一对一辅导1营。
可惜,由于1营干部自我感觉太好,更由于思想固化,1营不仅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状态和战绩,还多次贻误战机。
广西边境一战,甚至由于指挥失误,险些酿成大祸。
要不是肖占武有着优秀的临战经验和视死如归的气魄,结局如何,真的难料。
完全有可能肖占武和2营全部因为邢凯而牺牲。
, 抢2营兵器、对2营的战绩冷嘲热讽、面对2营的累累战功,一直心存不屑,觉得2营是靠“运气”成功。
直到2营连续打下四架U-2和轰炸机,邢凯才猛然发现,2营,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搏命精神,已经把自己和1营远远的丢在了身后。
(1营后来也打下一架U-2), 我作为观众目睹着1营跟2营的巨大反差,心里泛起一句话——狼性文化,适合任何时代。
要想干好,就要狠干!
, 贴近真实生活的、鲜明、不着痕迹的人物形象塑造,正是这部剧的成功之处:真实、生动,个个是时代英雄,人人是艺术精品。
, 片尾曲:告别母亲,整装出发,趁我们还年轻经历多少风霜雨雪,笑看酷暑严冬守望天际,是昼夜不闭的眼睛一腔火焰,向两万米长天冲锋我们是一支,不为人知的神秘之旅家园有了我们,才祥和太平万众一心,奔赴征程,趁我们还年轻唱一曲战歌谱一曲凯歌,在大地上传颂戈壁山野,燃烧起我们的青春千里追杀,铸就了我们的忠诚我们是一支隐姓埋名的英武之师祖国和人民把我们铭记在心中我们是一支隐姓埋名的英武之师祖国和人民把我们铭记在心中铭记在心中(完), 军旅题材剧,受众面较小但局限性较大,《绝密543》硬是凭借强烈的戏剧冲突,在其他剧还局限于严肃的爱国题材时,这部贴近生活,让英雄人物走入百姓的电视实现了爱国和个人的平衡。
剧中,急速射击的90门高炮和发射的8枚萨姆-2导弹,均为真枪实弹。
就连演员也是亲自上阵实际操作,饰演肖占武的王聪亲历现场后也说:“我们用的所有军事装备全是真的,没有道具。
当时90门高炮齐发,我1米8几的个子差点被甩出去。
打了500多发,还有8枚萨姆-2导弹,都是我们亲自打出去的。
耳鸣,完全懵。
对地导官兵敬意油然而生,更祈求和平,战争太可怕。
”, 总之,这部电视剧整体上拍的还是很好的,感人和真实,这些543部队中默默无闻的官兵们,在广茂的地域上,在没人知晓的地方,用手中的国之大器,支撑起祖国的蓝天,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当年的英雄们都已经老了,有的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而这些年轻的演员和组创人员们能够比较真实地将这段历史再现,比我当年看的纪实性文章更加详细和丰富,而且更具有观赏性,让人们在娱乐中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些英雄。
后记——据公开资料,全球共击落7架U2,中国击落5架,其中2营击落4架。
现在的地空导弹部队发展状况我就不装X了,我“军迷”就是个笑话。
据说,现在红旗-9、红旗-22什么的是主力导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天候、多通道、中远程新一代地空导弹。
2017年7月30日,在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中,“英雄2营”作为地空导弹方队接受检阅。
《绝密543》取材于尘封半个世纪之久的军事秘史。
1959年成立至今,已经60个年头,所以,标题用了“辉煌一甲子”。
至于现在,昔日的543,到底是哪只部队,心里有,说不出来而已。
另:, 薛淮的原型是陈怀生。
, 陈福生的原型是叶棠棣(生俘)。
, 吴克南的原型是李南屏。
, 林秋分的原型是叶秋英。
后来打下的张立义生俘(剧中没写)。
叶棠棣、张立义,1982年回台探亲,个中曲直就不说了。
想更了解真实事件的,推荐观看以下的节目和纪录片:, 1、回忆录《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讲述的就是543部队独立二营的事。
作者名叫陈辉亭,正是剧中齐五一的原型。
, 2、CCTV-9:纪录片《角逐超高空》(共4集), 3、CCTV-7:讲武堂:绝密部队543(上)猎杀“天眼”, CCTV-7:讲武堂:绝密部队543(下)捕杀“幽灵”, 4、CETV-1:揭秘:543神秘部队(共3集), 5、黑白电影《闪光的箭》,也是根据这段史实改编的。
图1,金保尔图2,邢凯图3,主席接见2营营长岳振华图4,U-2残骸展馆图5,第一次打下U-2阵地纪念碑图6,叶棠棣、张立义回湾湾时的照片收起全文d
36集军旅剧《绝密543》看完了,太过瘾了!
这是根据真实历史和人物艺术再创作的作品,一部反映五、六十年代海峡两岸那段空中较量大戏。
解密历史真相、解读英雄本色,剧情不落窠臼不说教,内容真实可信,人物朴实可敬,很走心的一部良心制作。
本人虽非军迷,但毕竟也是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历史亲历者,对那一代军人的崇敬以及对燃情岁月的缅怀,这部好剧给了我极大的感动和满足,主旋律作品拍的这么接地气这么走心,感动之余就诚心推荐了。
通讯参谋林华兵的出场,颇富有戏剧性。
通讯参谋这活儿,至少应该是口齿伶俐、耳朵聪明。
我曾经在《继教论坛》看见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写的一篇文章,对通讯参谋的要求是“技指合一”,所谓##,就是说通讯参谋应该懂技术会指挥。
在部队就是要求通讯参谋懂技术又会指挥打仗。
可爱的林华兵,进门就给2营干部来了个“下马威”:个子只到营参谋长齐五一的咯吱窝处,一开口,还是个结巴,大家伙一见哄堂大笑。
这个小个子结巴通讯参谋,却是空司2号首长亲自推荐。
原来,林华兵的耳朵有灵异之处,还会读唇语,又对通信技术十分娴熟。
广西战场,面对轰炸机,齐五一操作“霄云壹号”时,紧张得忘了发射开关操作方式,林华兵见状,急忙伸手补了一下,才避免一场巨大的灾难。
别看林华兵是个小个子结巴,在2营却是重量级人物。
, 林华兵的演员黄澄澄也不负众望,这个角色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关键时刻的几次“救场”,把这个小不点的“重要性”诠释的淋漓尽致。
演员结巴时尴尬的汗珠和肢体语言的配合,几近完美的演绎了“林华兵”。
, 司马东,是2营一个运气比较“悲催”,十分富有戏剧性的角色。
习惯说话就说“三点”,所以外号叫“马三点”。
说他“悲催”是因为他确实“运气”倒灶。
2营第一次打下敌机时,司马东在探亲,女朋友闹情绪,说他装神秘,神龙见首不见尾,要跟他吹。
一脸晦气的回部队,想不到离开的几天营里居然打了大胜仗,所有人都荣立一等功,晋升一级,唯独马三点错过。
第二次打下敌机时,司马东正被人拉去照相馆拍照,又一次错过立功晋级的机会。
战友连续两次立功、晋级,肩上的“豆豆”跟自己的距离越拉越大。
更要命的是,一次因为工作疏忽,导致泄密事件发生,司马东是第一责任人,被群指通报批评,行政记大过一次,降衔一级。
所以,当他终于在2营第三次打下敌机时因为没有错过机会,高兴得眼泪直流。
司马东这个角色,也是剧中塑造十分成功的一个。
憨厚可爱、说话幽默,骨子里满满的笑点。
图1,林华兵与齐五一的高低差图2,在首长面前也要说三点的马三点图3,2营打下第一架U-2设伏阵地收起全文d
最近剧荒,偶然间看到这部2017年的电视剧,一下子被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追完了。
我是一个看剧很挑剔、会因为细节瑕疵而弃剧的人,然而这部剧虽然也有瑕疵,我却只是一笑而过,甚至觉得错得可爱,因为这真是一部如假包换的良心好剧,近些年已不多见,推荐给老公,他也是一看就入坑,每天追到半夜三点,终于难得跟上了我的品味[可爱]
先是老爸在看,顺带看了一段,一发不可收拾,又在网上重头追,已看到12集。
看到有些人喷,就想说两句。
喷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吗?
了解这支部队吗?
了解人物的原型吗?
了解在那个时期,我们没有自己的防空导弹部队,被对面的高空侦察机出入无人之境吗?
了解这些侦察机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吗?
了解这些都是美国在背后支持的吗?
了解当时刚结束抗美援朝,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吗?
如果你不了解,就不要随便喷,你确实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建立在你确实了解,有不同的看法,有理有据的前提下。
不是为了喷而喷!
什么说内战的事还在拍,首先,他主要描述的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一群有着情怀的军人,建立新中国第一支防空导弹部队,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导弹打下飞机的国家,是我们导弹部队成长的历史,人物原型后来还打下多架U-2高空侦察机。
说军容军纪的,为了树立人物的个性,做些艺术的处理,我觉得不过分,而且他们都是参加过战争的军人,都是战斗英雄,可能学历低,但充满这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的热情和决心。
而且在大是大非前,他们还是坚决服从命令的。
比如王大鹏的媳妇挺着大肚子来看他,因为刚收到命令,眼睁睁的看着媳妇失望的走了,这不是服从是什么?
这部剧没有太多大牌,但我觉得拍出了当时革命军人的情怀,我们现在很多人不能理解当时的想法,觉得假?
但你知道当时人是怎么想的吗?
夏虫不可语冰!
你没看到月亮,不代表月亮不存在,那只是你站的不够高,眼睛被云遮住了。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觉得二营指导员长的最像那个年代的军人,长的很接地气,很质朴,很憨厚!
李咨墨 二营指导员最接地气 李咨墨 二营指导员最接地气 李咨墨 二营指导员最接地气 李咨墨 二营指导员最接地气 李咨墨 二营指导员最接地气 李咨墨 二营指导员最接地气 李咨墨 二营指导员最接地气 李咨墨 二营指导员最接地气 李咨墨
罗鸣,一定落不下的一个角色,2营的灵魂人物之一。
罗鸣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来“543”之前是哈军工的老师,当初拒绝了留苏的机会,来到543第一营,就是想在战场上亲手打下敌机。
可是,性格傲娇,不懂得人情世故,被1营嫌弃。
在人生的低谷处,遇到了一位伯乐,那就是2营营长和参谋长。
被1营垃圾一样扔了,却被2营营长亲自接回。
罗鸣感激涕零。
第二次被感动,就是2营定岗时,肖占武力排众议,确定罗鸣为2营“引导技师”。
( 引导技师,是导弹发射的最核心岗位。
为了想当这个“引导技师”,参谋长齐五一还气哭了,因为齐五一深知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和荣光点)所以,战友都叫他“罗大”——技术顶尖、岗位重要,所以,做老大。
不过,是导弹核心部位老大,不是全营老大。
在这里,有必要说说“朱庆喜”,这位我现役火箭军某导弹发动机技师,(别人操作某动作需要90秒,朱庆喜只需2秒)。
他说,作为战术体系的末端指挥员,速度和激情是士官的标配。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我想,电视剧中的罗鸣,与现实中的朱庆喜,应该可以重合。
当初2营苦练“近快战法”时,最后全营其实就是练的一个人,那就是罗大,因为罗大必须在8秒以内判断目标方位角、距离、高低角等信息,然后指挥两个操纵手,调整导弹飞行姿态,瞬间将导弹发射出去。
引导技师和这两个操纵手是一个战斗的整体,密不可分。
罗大是个典型的军人知识分子。
军人知识分子与一般知识分子有区别吗?
当然,因为是军人,所以更要有底线和铁的纪律,又因为是知识分子,所以,有些清高、傲物。
演员金为珩,把罗鸣这个角色演得很到位,戏剧性的台词就是整天“干什么呀干什么呀”,夸张的嘴型和厚边框的眼镜,给角色增添不少真实性。
一支部队要保持充分的战斗力,离开政治工作绝对不行。
政委李继先是也我最欣赏的人物。
有人说他和肖占武的区别就像深水和烈火,肖占武待人没有什么心机,而李继先心有城府却都用得恰到好处。
李继先不在意肖占武瞅他不爽,只要战士们对肖占武感觉爽就好。
始终把自己当成绿叶,衬托着肖占武的同时,还用自己的沉着细腻牵制肖占武的急躁鲁莽。
部队发生泄密事件,他力扛所有的责任,为的是不让肖占武的昂扬精神受到影响。
他们这一对搭档后来达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成功地水火相容,肖占武甚至受到了李继先的影响。
如果没有李继先,二营不一定会有那么高的成就。
, , 这样的政委可以多多益善图1,罗大和他的左右操纵手图2,政委李继先图3,历史上的543收起全文d
一支神秘的部队,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一个传奇式的战神级的,有勇有谋、重情重义、信念坚定、满腔热血、不拘一格的行事作风的营长,带了着一群特点鲜明,有血有肉的队伍,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打U-2的任务。
就是这样一部主旋律的电视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台词既有激情满满,热血沸腾的讲话,又能前后呼应,幽默风趣,编剧的功力可见一斑。
特别是在爱情线上,既有那个年代的扭捏内骚似的打情骂俏,又能把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等精神作为爱情的主旋律,在今时今日像一股清流让人想一饮而尽。
也让人不禁思考,到底爱人是什么样的品质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是随波逐流追求白富美,高富帅还是坚持重情重义,努力奋斗,不忘初心的品质呢!
真心希望,朋友们追一追,看一看!
回味无穷!
岳振华,河北省望都县人,1925年5月生,1942年2月参加革命,194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被授与少校军衔,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1959年10月14日晋升中校军衔,1962年9月晋升上校军衔,1964年7月晋升大校。
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毛主席曾经四次接见他,也曾经说过:他打下一家飞机就给他肩膀上加一颗星!
他是我军历史上唯一的“大校营长”!
他开创了世界上地空导弹打飞机的先例!
他带领二营打下了3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
1964年7月,毛泽东主席在一份空军战斗捷报上批示:“很好,向同志们祝贺!
”还对周恩来总理说:“这个部队在哪里,我要见见他们。
”毛泽东指名要接见的英雄部队,就是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四战四捷的地空导弹第2营,营长为岳振华
这部剧特别令人振奋,虽然剧中所谓的梅花阵等十分令人无语,但是瑕不掩瑜。
剧情尽可能的还原了真实历史。
人物塑造很立体,不是英雄化的脸谱。
就剧中角色来看,尽管每个人身上都有明显的缺点,有时甚至令人讨厌,但却难以掩盖自身的光芒。
军旅生活艰苦朴实中燃烧着激情和梦想,有激荡的热血,有报国的豪情,有真诚的革命情谊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