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买到喜欢的P三儿,漂亮的鞋子穿起来又膈脚,郁闷之极,我于是冲到电影院,在片子开始前两分钟做到了大银幕前。
看了这部有我喜欢的两大美女+三大帅哥的电影今天总算痛快了下。
意外的是,回到家,兴冲冲的去看豆瓣的评论,竟然一片骂声。。。。
似乎大家对大名鼎鼎的徐克拍出这样“乱七八糟”的电影感到失望。
有位网友归纳的很是“精辟全面”:“电影的一开头说“地球再过50年就要灭亡”,以为是背景为25世纪的科幻片,出现厉鬼的时候以为是鬼片,女鬼开始讲上海话的时候以为是喜剧片,女主角开始寻找回忆时以为是文艺片,男女主角定情的一本书的封面出现了第30次时以为是这本书的广告片,最后男主角说“我们要保护海洋”时,我们认为是环保公益片。
故事每往前发展一点,就看起来很像结局,我就安慰自己:不可能的,后面会来一个大翻盘,我会惊喜——这是徐克啊!!
最后的最后,我们认定这是用来骗投资方的钱的充账片。
”真佩服这位网友敏锐的感知度和出色的归纳能力,确有同感。
可我还是要为这部片子说几句好话,因为我的确被它震撼了。
片子开头,大银幕中满眼茫茫无际的宽阔海面,耳畔呼呼的海风夹杂着震耳欲聋的机器的轰鸣声,不禁让我有种置身海面飞翔,无依无靠而心生恐惧的真实感。
这才想到,刚刚买票时看到显示屏上的“惊悚悬疑”四个字。
可再一想,我是安全的坐在影院里,顿时满足感汹涌而上,充实了刚刚还在郁闷的心灵 片子里多次出现深海潜水的镜头。
我从未尝试过潜水,不是没机会,只是虽然对美丽的海底世界心生向往,却还是缺少些勇气。
我害怕那种伸手无所依无所倚,不能正常说话、呼吸、行动,同时又要承受来自四周深无可测、一旦汹涌便完全无能为力的海水的压力。
然而,当我看到干练、专业的心理医生心洁独自潜入五彩缤纷的蓝色深海,静吸片刻,潇洒的摘掉潜水镜,取下呼吸器,以最直接最自然的状态享受海水的包裹,任头发随海水飘散,再一次让我对海水心生向往,恩,潜水,已经是我近期要实现的愿望之一了!
好多人批评说海底世界的画面与DISCOVERY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者要求也太高了吧。。。
两者着重表现的东西完全不同,自然拍摄工具、方法,选择的海域、团队海底拍摄的专业程度以及资金的投入都不尽相同,难道只要是出现在屏幕中的类似场景的画面都要拿来比较吗?
我一直觉得生活长大在水泥都市中的人,如果热爱潜水,或者只要有心去享受潜水都一定是热爱生活,充满能量的人。
导演、演员也都是普通人,不是专业的潜水员。
相信影片中呈现出的画面一定包含着他们的极大的勇气,坚持,和对电影深深的热爱。
有好多次我也误以为已经是结尾了,结果峰回路转,还有意想不到的下文。
被骂的最多的就是让大家都误以为是故事的实情,可到后来才揭开一切只不过是心洁臆想的情节。
心洁痛苦万分,注射药物自我催眠见到已经死去的郭晓冬后,晓冬告诉她白发女鬼跟着她其实只是想得到她的帮助和人们的关心,她只是希望和家人团聚。
这不禁让我想到《灵异第六感》中一个个追随着小哈利的冤魂,想到全国为四川遇难同胞哀悼的三分钟里响彻云霄的如同遇难者哀嚎的鸣笛声。
也许晓冬的死只是一个代表,他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甚至已经死去的人都需要家人、朋友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
而所有的冤魂,在了去心愿后便得到安息,而一切也终归于平静。
生活又出现和暖的阳光。
片子开头有句话说得好,尽管科学已经让人类可以潜入海底,可却永远无法完全探知它的神秘,就像对人脑的研究。
所以很多事是没有答案的。
影片的结局就好比故事的答案。
而生活中的事实却不会因为被写成故事有了个结局就嘎然而止,而是永无止境的继续着。
还记得开头李心洁说,科学统计,城市中每100个人就有9个人需要看心理医生。
现实生活带给每个人各种各样的压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我放松。
所以今天我选择到电影院去看这部电影,我觉得很享受 P.S.早上又接到苗苗的电话,她说,人老是不高兴不正常,可要是老高兴也是不正常呀,所以像我这样一阵开心,一阵郁闷才是正常人嘞,嘿嘿,大家也是吧:)
起初的《深海寻人》叫《深海寻尸》,此后又动过《深海寻夫》的念头,但最终只以一‘人’字代替,既指大家都明白的男主人公国栋,同时暗示另有一‘尸’埋藏深海。
【那尸体就是上海女人苏珍箐,她是小凯(梁洛施饰)在上海念书期间的同学,在同窗期间,小凯的性取向逐渐偏移了正确的轨道,渐渐把爱慕投向了苏,但最终看到苏和一个男同学相恋,便支身离开上海,投奔哥哥。
由于小凯内心始终相思苏,渐渐患上心理紧张和忧郁,便找到了心理医生simon(张震饰)恰巧遇见病友高静(李心洁饰),对她和苏酷似的外貌与气质吸引,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贴心好友。
而此时小凯接到苏的电话,对方哭诉和男友分手,约小凯去‘与那国岛’游玩散心,于是小凯迫不及待的赶往冲绳,却带上了高静陪同。
三人在海上嬉闹时,小凯情不自禁的亲吻了苏(此处有露点镜头),还向苏表白了对她的爱意,得到的却是苏的一记耳光,小凯感觉自尊受到严重伤害,和苏在岸边扭打起来,赶来帮忙的高静却误将苏打昏,怒火中烧的小凯割下苏的头颅,和高静一起潜水分别将苏的尸体和人头分别藏匿于深海之中。
】这段被删除了 我们直接从下面的开始看的 从此高静内心产生了对苏的梦魇。
每晚都会听见苏在水下的低吟声,还会在电梯里看到黑衣人的幻觉。
而小凯哥哥国栋(郭晓冬饰)的出现冲淡了她内心的心魔,二人一见如故,爱情逐渐升温,一年后,他们来到逐渐已被高静淡忘掉的与那国岛潜水,国栋在水下安排了一场浪漫的求婚仪式。
可就在二人浅到80米海下时,意外发生了……由于连续工作三天,高静出现氦昏迷状态,国栋只好拖她上岸,但当她渐渐向水面上升的时候,面前岩石夹缝中一颗头颅出现在高静视线中,这正是当年被他亲手藏匿在此处的苏的头颅,瞬间,压抑、埋藏于高静内心的心魔彻底爆发,她回过头,产生了幻觉,身后抱着自己的国栋变成了苏的厉鬼,于是他拼命的撕打国栋,可还是无法抽身,慌乱中顺手抽出匕首正巧扎在了国栋的动脉。
此时下水营救的小凯带着高静离开了水下,当她再下水去营救哥哥的时候,看到他正在冒血,可是,她却停顿了,她想得到高静,和她终生厮守。
最终放弃了哥哥的生命,独自上了岸。
回到家的小凯把受惊过度的高静安置在医院精神科,此时才是故事的开始,观众跟随高静的内心走过一段恐怖、惊悚的历程,最终的揭晓的谜底才是刚才所说的真相。
而当高静记忆恢复,得知真相后,带着对国栋的爱和对苏珍箐的惭愧,投海自尽。
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以上就是原版剧情,根据以上文字和在迅雷的电影,解释一下相关疑点 1、高静本身就有精神病,一直在接受治疗,她和小凯认识也是在西蒙的医院,她在幻觉中一直是西蒙在指引她方向,证明西蒙就是她的主治医生。
幻觉里反复出现1069水杯就是她在医院里专用的 2、从剧情介绍可以知道,原版小凯和现在的我们看到的小凯有很大不同,她是一个同性恋者,在与那国旅行时和高静一起把小凯暗恋的苏杀死并把她的头割下来和尸体分别沉在海底(这里也说明了为什么国栋是没有头的,那是高静内心对苏的愧疚。
电梯里的黑衣人也是苏的化身)。
小凯就一直想和高静在一起(这个在最后有说她一直说要照顾高静,按理误杀她哥哥的人不应该对她那么好的,高静投海后你看她跪向大海,多么伤心。
),但高静却爱上了国栋,小凯就在和他们一起去取戒指时在国栋被刀捅伤后见死不救。
小凯这个人物比改版后的饱满很多。
这几年来,我们注意到,为了对抗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了压制中华优秀古典传说,为了以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毒害我国人民,为了从震后余生的四川灾区圈钱,西方的电影资本家们,从《指环王》到《黄金罗盘》,从《纳尼亚编年史》到《地海战记》,把他们五迷三道的所谓“魔幻经典”,拍了一部又一部,一再挑战着善良的中国人民的底线。
而我们中国香港地区的徐克导演,怀着“为祖国做一点点什么”的一腔热血,参考另一部西方的伟大经典,创作出了《深海寻人》这样的大片,为香港回归11周年献上了大礼,也用实际行动回击了西方反华势力“中国拍不出真正的魔幻大片”的疯狂叫嚣,实现了对伟大领袖“我是革命一块砖,任党东南西北搬”的庄严承诺。
在影片的开头,徐克导演就以他深邃的眼光,为我们勾勒出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的一幅末世图景:“每10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精神分裂,两个精神紧张,两个焦虑症,两个弱智,两个自闭……每100个人里面至少有9个需要看精神科医生。
”已经患上沉疴的资产阶级,沉醉在纸醉金迷的幻景里,却不知他们的掘墓人早已为他们做好了棺材;50年后,正式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跃而成中等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中国就是这个掘墓人。
因此,徐导演接下来一针见血的指出:“地球的寿命不会超过50年”,这里的“地球”,正是对这个资本主义横行的世界的宏观概括。
就在这时,徐克导演突然笔锋一转:“科学能带我们进入海洋深处,却远远不能揭示它的神秘”,表面上,这里批判的依然是资产阶级的买办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反动科学,其实是暗中呼应着整部电影的另一个伟大母题:人类的科技力量无法挽狂澜于既倒,只有回归神的力量,才能让人类领会宇宙的大秘密。
伟大的无产阶级学者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说:神话,有时候比历史更好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真相。
在这一重理解上,我们回头面对导演刚才提出的“地球的寿命不会超过50年”的预言,我们清楚地知道,徐克导演正如高尔基诗中的海燕那样预言着:一场世界末日之战即将拉开序幕,神话中“诸神的黄昏”就要来临了!
徐导演并不想一开始就为观众揭示这个最终之战的宏伟面目,因此他仍是借男主人公之口娓娓道来:“其实我一直认为生命是不会终结的,结束也许正是另一种开始,真正的永恒是存在的。
”在此,导演不仅暗示了整部电影的情节线索,也提出了它的思想主题,即:直到现在的诸神在诸神黄昏之中阵亡殆尽之后,一个新的世界才会创生;这个灭亡与新生的过程将不断轮回,直到永恒。
徐克导演仅用寥寥数语,就将北欧神话的主题概括得如此通透明晰,可见无产阶级革命者对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远远优于他们的资产阶级同行们。
女主角高静是女武神布仑希尔德的化身。
她是一个精神科医生,在礼崩乐坏的年代里,她致力于修复人类的灵魂,但是她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于此,人类的“精神”是战魂的隐喻,而女武神的目的便是收集人类战魂,为“诸神黄昏”的到来做准备,让他们在那天为亚萨神族作战。
因此,电影中高静接触的对象并不是什么精神病人,更不是什么傻逼、呆子、天痴,而是如同梁家辉、张震和张震岳那样既猛且壮的优秀人种,他们正是战魂的绝好适格者。
高静的杯子上写着1016,这是关于她身份的另一个重要代码。
据说女武神的总数是16个,高静所代表的女武神可能正是其中的第10个。
明白了高静的真实身份,那么陈国栋是否就是大牛人齐格弗里德呢?
作为男主角的他与齐格弗里德有颇多相似之处:一、他是女武神的爱人;二、他是剧中最牛逼四溅的人物;三、他想给予高静的定情信物是一枚指环,结果这枚指环却是他悲惨命运的直接诱因和见证人,由此可见,那枚指环正是传说中具有支配世界魔力也背负着矮人一族诅咒的圣物——尼伯龙根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
可是这样的人物设定岂不是太简单了么?
齐格弗里德一个人物怎么能体现出北欧神话的悲剧精神和宏大叙事呢?
其实,在陈国栋身上徐克起码还加入了另外的两重神格:一、光明之神巴德尔。
巴德尔是光辉和美丽的化身,世间万物都无法伤害他,结果却死于黑暗神霍德尔投出的槲寄生树枝下。
电影里的陈国栋高大英武,结果却不慎死于一把小小的匕首之下。
女武神为什么要对他下此毒手?
请大家回想电影序幕里的镜头。
结论是:电梯中出现的黑衣蒙面人正是既黑暗又盲眼的黑暗神霍德尔,被邪神洛基诱骗,前来附身于女武神的身上,以完成洛基借刀杀人的阴谋。
为什么电影中的女武神会一再沉溺于LSD的幻象中不能自拔,无法施行引领战魂的神迹呢?
正是因为善于变化的火神洛基施展邪术,用哈根曾经使用过的秘药·忘情水使女武神忘记了她对齐格弗里德的爱意,而自己化身为齐格弗里德,以行使对她的精神控制。
因此,我们看到电影中高静在服下迷药的幻觉状态中看到陈国栋出现,想要拥抱亲吻他,却发现陈的身体无处不散发着象征洛基的火焰;而他也一再以“我们的任何接触都会抵消我们的力量”为借口,拒绝女武神亲近他,以免发现他正是洛基化身的秘密。
光明之神巴德尔的死,为诸神之黄昏奠定了第一重感伤的基调。
陈国栋的另一重神格是丰饶之神弗雷。
隶属于智慧之神族——华纳神族的他,是海洋之神尼约德之子,不仅拥有过于常人的智慧和正义感,也对海中的生活驾轻就熟,但是他宁愿为了得到一个女人献出自己的贵重宝物,注定了他在诸神之黄昏里的悲惨结局。
弄清楚了陈国栋的身份之后,小凯的身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她正是弗雷之妹,青春女神芙蕾亚。
在有的传说中,芙蕾亚是奥丁御准的女武神众的领袖,因此在电影里即使小凯明知高静是杀害他哥哥的人,也对她不离不弃,甚至自己打工来养活神经失常的高静。
若不是小凯对高静亦师亦友的双重身份,很难解释她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陈国栋和小凯一起构成了华纳神族的领导核心。
那么,陈国栋在片中孜孜以求的那个“与那国”是何方圣地?
溺死在那里的上海女人苏珍箐又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且听我缓缓道来。
与那国沉睡在大海中,属于日本的领地,却是日本人自己都不甚了解的一个古代文明遗迹。
它的象征含义,是北欧神话里的智慧之泉,要得到其间的智慧,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奥丁神就付出过一只眼睛)。
沉睡在这里的苏珍箐,正是智慧之泉的守护者,始祖神密密尔的化身。
在神话中,密密尔拥有至高的智慧,洞悉神界的大秘密,却被亚萨神族交换到华纳神族做人质。
华纳神族对这个喋喋不休的老头甚是不喜,于是砍下他的脑袋交还奥丁,以示不满。
在电影里,死亡已久的苏珍箐附身于小凯,交还陈国栋头颅的一幕,正是对华纳神族交还密密尔头颅的戏仿,表现了二神族亲如姐妹表面之下的深刻危机。
接下来,读者们不难猜到,陈国栋心心念念的那个“蓬莱”,正是神话中埋藏着神圣黄金的莱茵河。
莱茵河中的水仙们守护着莱茵黄金,谁能拿到用这黄金做成的指环,便得到统治世界的权力,但只有弃绝了爱情的人才能够拥有它,否则便要承受可怕的诅咒。
陈国栋和高静之间的爱情背离了水仙们的警示,因此他们凄美的爱情故事以毁灭告终;而神奇的尼伯龙根指环最后回到了它的出生地——莱茵,也就是剧中的蓬莱海边,召唤着高静随着它黄金般的光芒一步步走入水中,完成灵魂的净化。
这同时也呼应了瓦格纳剧中的情节:布仑希尔德以自身的牺牲,赎清了从莱茵女仙手中攫取黄金指环以来众神所犯的一切罪过。
可悲可叹啊,女武神英明神武,最后竟落得个蹈海而亡的下场,这不正是一枚指环引起的悲剧么?
不论是李安的《色/戒》,还是这部《深海寻人》,都指出了这样一个精辟的道理:革命女性也好,高贵的女神也好,一枚戒指完全可以搞定!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会感到不解,为什么众神之父奥丁没有出场?
根据笔者的猜测,奥丁应该就是梁家辉扮演的那个医师,他一直以长辈的身份开导高静,其实在几年前就已经死去了。
他的死,注定了高静和陈国栋的最后斗争必定会以失败告终。
在影片的最后,巴德尔和女武神的灵魂双双化鱼,在与那国的海底自由穿梭。
女武神同时也是命运三女神“诺伦”的替身,她已经洞悉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灭亡的命运,因此和爱郎一起投身华纳神族的根据地海洋,不再过问人世。
可是,你没听见她同时欢唱着预言性的歌词:“一万年的序幕,不用低语深藏”。
是的,人类的历史不会随着众神的去世而结束,在已毁灭的宇宙极南端,有一片从未有人到过的海域,末日之劫过去之后,将从那里的大海中涌出新的土地,而化为双鱼的巴德尔和女武神将无缘这个新世界的重建工作,因为奥丁之子瓦利和圣战中残存的神才是未来世界的新主人。
与那国正是这个美丽新世界在片中的地理隐喻,也在影片的最后点明了世界循环往生,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的题旨。
从此,世界在梁家辉之子的引领下,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这电影表面像是精神病人的幻想,一切清清楚楚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无法解释,比如一双绣花鞋,比如录像带空白的时候明显是鬼男友用法力在保护女友,不像是幻想而且那个死去的院长说是她的想象也可以,说是真鬼现身帮老朋友也可以而且她对鬼的想象很符合传说啊我更觉得这片是打着心理旗号的真鬼片最开始出现的岩石,是沉没在大海里的古代文明遗迹,这个古代文明到今天都是迷,再结合旁边里说的生命会去另一个世界开始,那遗迹就变成了另一个未知世界的代表其实女主角不是精神失常,她是中邪了。
因为精神失常在过去都被解做中邪,被鬼干扰,她经历了生死,所以被干扰出现幻象,在里面她看到了真正的鬼,但是也有幻觉,再加上医生对她的治疗,这些混在了一起最后她相信了男友描述的蓬莱,也就是灵魂生活的另一个世界,于是她带上了在海里,注意是在海里,灵魂生活的地方的戒指,和男友一起去了那个世界,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她被勾走了。。。。。
又一次看电影看哭了,最近真是脆弱得紧,见不得生离死别,即使知道,那是假的。
剪了短发的李心洁很干练,比起“20,30,40”时似成熟许多,那时举手投足皆透着少女的俏皮,如今却是女人味十足;梁洛施还是那么漂亮,演技蒸蒸日上,如果她就此退出娱乐圈,我会觉得分外惋惜;郭晓冬越长越帅了,嗯,他典型的属于越老越好看的男人类型,温和一笑,居然就有几分颠倒众生的味道;张震岳同学可爱依旧,想到他那“我爱台妹台妹爱我”的流氓样,居然要扮演一枚海洋专家,真是难为了他;张震同学自是无可挑剔得帅,我进而失心疯地觉得他就算失魂落魄灵魂出窍时都帅得起劲,好吧,我绝对花痴;梁家辉老师到底是老了,呵,帅哥迟暮其实也是一件颇残忍的事情。
关于演员,八卦完毕。
事实上这样的演员组合还是颇新鲜的吧?
奇特的是,这些人凑在一起,竟然分外协调。
还有,李心洁唱歌颇好听,飘渺感伤,无奈中还有一点甜美,和剧情简直天衣无缝,或者锦上添花。
电影开头颇有些惊悚效果,久不看恐怖片的效果便是看到光影变幻剧烈,布幔或者窗帘陡然飘动得厉害,女主角神色茫然时,心脏竟然紧锁,呵呵,比起专业恐怖片,这些都算得什么?
我不禁怀念起不错过任何一场恐怖片的大学……真的是个很煽情的故事。
同为潜水爱好者的郭晓冬和李心洁经由妹妹梁洛施的介绍,成为恋人。
郭决定带李心洁去他心仪的海底世界,在那里藏着他为心爱的人准备的戒指。
三人欣然前往,却发生了意外,李心洁吸氧过度,失去意识,郭奋力救他,而李体内却出现了暴躁的人格,用匕首乱刺郭大腿,在梁洛施救起李后,郭却因失血过多,被水流冲走。
而李心洁醒来后,丧失记忆,因为对郭的过度思念,生活在自己的幻觉里。
她为了知道郭死去的真相,寻求催眠。
死去的梁家辉主任成为其催眠师;而她现实中的医师张震成为她的心理病人,因为女友的意外而无法释怀;梁洛施女鬼附体,对她不怀好意,最终杀死了那个日本专家;而张震同学能看到已经死去的郭晓冬,能为她们传话,她不屈不挠地进行着一切能再次见到郭的努力,终于得以一偿夙愿;她甚至帮忙那位不幸遇难的女鬼找到了她在上海的父亲,让她魂归故里,不再漂泊。
在幻觉世界里的她,内心逐渐平和,慢慢能接受郭晓冬已经死去的事实,而郭告诉她,他死于水流击中,和她无关,这无疑让她释怀许多。
最残忍的便是,一切慢慢好转时,剧情直转急下,这一切都是李心洁的幻觉。
她醒来了,却发现自己丧失了部分记忆,而一直照顾着她的,就是小凯。
她帮小凯做饭,用力切蕃茄,小凯却想起来她用匕首刺伤哥哥的情景,不由按住她的手,她愕然,之后蕃茄被她剁成了酱,汁流遍地。
这一幕委实惊心动魄。
我以为两个人的演技在厨房这么逼仄的空间里,发挥到了极致。
终于她还是看到了那卷录像带,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她决意出走,去寻找郭在海边的小屋。
她蹲在渔灯边上的那一幕,分外动人。
火光辉映着她瘦削的脸,她的笑容,温暖而凄楚,不能言的哀伤四溢。
我想拥抱她。
很想很想。
最后的最后,她还是选择死去。
像是受到召唤,她在沙滩上找到了定情戒指,于是坚定地走近大海深处。
影片以梁洛施悲痛欲绝的神色结束。
我不喜欢这个结局,大抵是中了亦舒的毒太深,喜欢看到的是女主角强忍伤痛,依然笑对人生,只是越发内敛消瘦,但也越发坚强,只有无人时才会纵情哭泣,人前依旧勇敢生猛,生活困难只愿能披荆斩棘,而不是决绝投降,选择追寻逝去的人。
呵呵,我多么无聊啊。
徐克导演,无外乎是营造一个浪漫的哀伤结局,不至于让人断了所有关于爱情的念想吧?
呵呵,爱到生死相随,在今天的我看来,那么的不现实不可取。
我终于世俗到用最庸俗的角度来看待爱情了。
可喜可贺。
可是,我却有略微的难过,为我再不能够相信世界上真有这般生不能同生,但求同死的爱情。
一这些天城市总是在下雨,偶尔急一些,更多时候,只是细细的雨丝在天上飘啊飘的。
看完《深海寻人》,从影院出来时候云很厚,天阴的不行,就觉得象在海底。
如果穿上潜水服,背上氧气瓶,也许就会象鱼一样游起来。
远远的西南角的天际,云层堑开了一点缝隙,数道银色光束透射下来,不住地变幻,象海面上的阳光。
再过一万年后,这里会不会象与那国岛周围一样沉入海底呢?
城市里的一切高楼大厦只成为考古的遗迹,鱼群的游乐场;或者人类已经象电影结尾处的国栋和高静一样,进化成了海洋里的物种。
水是他们的天空,不再走路,只是飞翔。
国栋说,这世界上还有一片海,比这大海还要大上许多,就是人海。
大海再广阔,沉到海里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被捞上来,但如果在人海里和一个人失散,也许就真的再也找不到了。
在人海里,很难不迷路。
二“你知不知道?
”“什么?
”“地平线其实是个很有趣的东西,每次我们看见地平线的时候,都会以为到了尽头,但地平线的那一边是什么,很少人想过。
”世界上有那样一种人,喜欢不断地胡思乱想,山那边是什么?
海的那边是什么?
地平线的那一边是什么?
永恒是什么?
有时候会有答案,有时候没有,但无论怎样,他都会不停地走,不停地想,不停地要去看看。
在他心里,永远没有尽头。
1986年,潜水员新嵩喜八郎潜进了日本最西端的与那国岛海域,“我正在海里搜寻一些漂亮的新景色,不知不觉间游到那地方……我简直惊呆了,一根根毛发直竖起来,那是我毕生从来没有见过的伟大建筑遗迹。
”在深海海床上,他意外发现了无数匪夷所思的石质建筑:巨大的石柱,经过打磨的阶梯,人工运河,雕刻……专家们判断,这里很可能是一万年前的古文明废墟,这些建筑可能是传说中的史前太平洋“MU文明“留下的。
多年以后,徐克在探索频道看到了这座海底古城,突然间,有一种冲动,要去那里拍一部电影。
就有了《深海寻人》。
以前曾经有朋友给我看过潜水时的照片,就跟杂志上的那些同类照片一样,并没有引起什么特殊的感觉。
但是那天在影院里,宽大的银幕整个充满了我的眼帘,暗绿的海水,气泡,海底礁石,珊瑚,头顶海面投射下来微微波荡的光,就象我也置身海水之中,完全体会了徐克的感觉:“觉得自己就象鱼啊鸟啊一样,是在飞翔,游来游去高高低低,自己可以任意控制,完全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是一种享受。
有时候一大群鱼游过来,你回头一看,在阳光下全部发亮,一阵阵银色的浪,还能看到彩虹……”那个时侯,奇怪的是我竟然想起了安徒生童话,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的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
然而它又是那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
没必要评价《深海寻人》的好坏,对我来说,什么惊悚、浪漫之类的划分毫无意义,并且,它确实算不上一部好电影,它只是一段路程,喜欢的人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心。
三吕克贝松也拍过一部潜水的片子《碧海蓝天》,电影中,让雷诺扮演的亚舍最终死在海底,他的对手和朋友杰克却在一个夜里纵身跃进了大海。
亚舍说,你说的对,那个世界比这个世界更好。
徐克说,拍戏的时候自己像主人一样,回到我想去的地方去,所以那一段时间,我在那儿活得很开心。
拍完戏回到城市去,遇到了各种现实的问题,我觉得又回到疯狂的世界里了。
《深海寻人》开始时,心理医生高静说,在这个城市中,100个人里有9个需要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
我想徐克也在此列,他是那种有分裂人格的病人,头脑一半在现实,一半在梦境,常常尝到割裂的痛苦,但是他选择了拍电影,就让梦境有了一个逃离现实的出口。
二十年前开始看徐克的电影,看他纵横穿梭在一个个梦境之间,兰若寺的鬼魅世界,龙门客栈的血腥江湖,峨眉山顶的仙魔幻境,……翻翻覆覆一路行来,满眼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在影院黑暗的坐席上,常有恍惚之感,那银幕上的故事才是值得经历的人生。
徐克从小跟父母一起坐船从越南到香港,后来又远度重洋去求学,“一直觉得坐船出海这回事其实意义很重大”。
他说,我们活在这世界上个个都有很大压力,所以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想去海的另一边,找个新的开始……其实如果你看过每一部我的电影,就会发现电影里的主人公们,大多数都在找他们自己的“蓬莱”。
《深海寻人》里,我最喜欢的一幕就是高静终于找到了她的“蓬莱”。
那个四面透风的海滨木屋,对她却是回到了故乡。
外面暴风雨正接近,黑云压境,电闪雷鸣,木屋里,小小的烛光中,她一身白衣,象初生婴儿般干净,脸上满满的全是宁静喜悦。
四近期的报纸娱乐版和电影杂志上,挤满了《深海寻人》的各种消息,徐克马不停蹄地接受各种各样的采访,出席各种不同的座谈会首映式,喋喋不休。
他鬓发班白,尖翘的胡子也已经灰白相间。
他老了。
以前这些事大概都由施南生打理吧,如今却要全部靠自己了。
坊间流传着徐克和施南生的婚变消息。
两个人任由外界猜测,不解释,不澄清。
徐克说,真不真不重要,我觉得事实跟大家没关系。
看着他努力地在不适合他的人海里挣扎适应,真是艰难。
但是在这样老去的过程中,他毕竟发现了一些东西,找到了一些东西,象一个秋天的老农夫有了自己的草垛和谷仓。
——你看清了生命是一个有头有尾的循环,这并不是危机。
我有很多朋友都不在了,我觉得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是很自然的事情,人都有生有死,有衰老的过程,不需要去证明什么。
”——人生在世,肯定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放不下的,但放不下,又怎么能真正开心?
就好比亲人离开我们,那种感觉一定会很痛,但一个月之后,那种痛就会变轻一点,一年后,会轻很多。
又好比说你失恋……可能你跟她昨天还是好好的,但今天突然就要分手,你一定会很难受,会跟朋友喝酒,会找方式发泄。
可能一年后,你找到个比她更好的,但心里还是会放不下她,不是因为你有多爱她,而是因为你会不甘心,会觉得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
其实它是已经结束了的。
但是因为它没有以你料想的方式结束,所以你就会放不下,会觉得别人欠你一个完结。
但其实这个完结你是没法子向人求的,因为根本就没人亏欠你。
我们常说做事情有始有终,但很多时候,事情往往是有始无终,或者无始无终,始就是终……所以人要学会放下,不能纠缠在这里面,不然,一定不开心。
他说,人生到最后还是要找寻能够让自己快乐的地方。
五来到这个海滨城市好多年了,后来却越来越少去海边。
每天生活的轨迹只是在单位,家,饭店之间重复往返,间或去电子城相熟的碟商那里,有好看的片子会去电影院。
以前还会去图书市场逛一逛,现在就只在网上了,卓越,当当,淘宝,几乎能找到所有想要的。
想一想,却不知道幸福还是悲哀,再也没有那种为得到一本书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了,得来的容易,也就没有了那种漫溢全身心的幸福和满足感。
我知道这就是迷失。
我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人海里迷失,找不到自己。
我知道徐克的蓬莱就是我们每个人心里最想找到的那样东西,但其实是找不到的。
我努力驱除内心的恐慌,不停地看书,看电影,那是一些寻找的心留下的遗迹,有时候在山上,有时候在海底,有时候在伤心咖啡馆或者洋葱地窖,我只是想找到他们,喝杯酒,说一会儿话。
我知道世界上存在那样一种人,其实他是个孩子,无论年龄长到多大,只是一个孩子,他不愿意在一个地方停留,他不停地走,每一次到达都是起程,每一个结束都是开始。
那是他们让自己快乐的方式。
昨天晚上睡不着觉,脑子里反反复复的出现这部电影的画面,今天迫不及待的回到家,打开电脑,讲出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精神科医生高静和海底摄影师国栋一见钟情,直到有一天国栋计划带高静去海底去取那枚他为自己真爱准备的戒指。
在水下意外发生了,高静由于在水下时间过长而“氮醉”失去了意识而误杀了国栋。
回到岸上的高静失去了那段记忆,于是她开始在脑海中寻找,为国栋的死编制了一个恐怖的故事。
慢慢的情绪稳定的高静从脑海中走出来,凭借那仅剩的记忆的碎片去找寻国栋。
她顺着与国栋的定情画册“蓬莱”,为了一句“只要你到蓬莱就一定能找到我”,只身前往“人间仙境”。
高静就在当初国栋在蓬莱住过的小木屋里面等待着国栋,一场暴风雨之后,醒来的高静在沙滩上发现了那枚定情的戒指,于是她奔向了大海。
两个相爱的灵魂永恒的厮守在了一起。
很感谢徐老怪给了我们一个这么美好的故事,当然也要感谢他的别有用心,一场对于人脑和大海这种浩瀚而未知世界的探索。
不错,对于脑海和大海的广袤来说,几百年的现代科学还根本不能完全解释,在我们看来它们无疑是恐怖的,也是神奇的。
我们不能因为未知而否认他们的存在。
正如《十二猴子》里面对于时空旅行的认知,因为别人的看法与我们知道的相悖就否定它,觉得他是精神有问题的,不过现实告诉我们其实他是对的。
虽然是电影,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因为它是未知的,并不能否认电影里的就是真实的。
“深海寻人”中徐克把高静对国栋在脑海中的“找寻”拍的恐怖惊悚,正是由于人本能的对于未知的恐惧。
他们两个人的职业也决定了他们一见钟情,“精神科医生”与“海底摄影师”,同样都是对未知探索的职业,也正是这份双方的探索精神,才完成了这浪漫的深海寻人。
我们的生活亦如电影里的情节,对于未知我们恐惧好奇,对于爱情我们执着勇敢。
电影最后的美好结局也许就是徐导带给我们的对于生活的希望吧谢谢徐克!
谢谢这份希望!
这份很美的希望!
如果一部讲爱情的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讲爱情,那它一定不能让看的人,刻骨铭心。
电影的巧妙,除了用恐惧带来的痛让观者最终了悟故事主人的痛,还在于徐克用自始至终氤氲在惊悚中的“蓬莱”,为痛苦的心,潜心铺垫了一条美丽而解脱的路。
“蓬莱”,是美好幻境的代名词,至死不渝的爱情,天长地久的永恒,就在那里。
我觉得内地版本有蛮多删节了,所以导致看起来剧情连不上,不过还是可以接受的。
有些电影,只要自己看懂就好了。
有些电影,只要自己感动了就好了。
有些电影,请大家看完未删减版再作评论就好了。
对于这部电影,网上有很多褒贬不一的评论。
说乱,怪,不明电影主题的人大有人在。
“烂片”,“精神片”也充斥着网络。
但是对于这部“烂片”,我却有种发自心底的感动与留恋。
事实上,这部电影的剧情作为惊悚片,很老套;作为爱情片,很老套;甚至作为文艺片亦显老套。
有人说,这部戏是环保,是爱情,是惊悚,是悬疑,是探索,是文艺。
但是当这些元素完整的融合并展现在眼前后,心底竟有久久的感动。
蓬莱何处,青山几度。
桑田沧沧,天长地久。
爱的最高境界,逝去了,才能圆满。
这首歌的旋律最近一直萦绕在耳边,然后眼中浮现出海底的那些画面,美的不是深邃的海洋,而是比童话还美的爱。
因为爱,所以在焦躁的时候,第二人格在他面前爆发,所以杀死了最爱的人;因为爱,所以选择性的删除记忆,所以几乎忘记了那个人;因为爱,所以才会发狂的想念以致药水快要让自己死亡;因为爱,所以才会不顾一切去亲吻燃烧自己的灵魂。
因为爱,所以才会产生幻觉。
其实国栋还在,他守护着她的生命,他安抚着她的灵魂,他像一个天使一般从始至终保护着她。
这兴许才是真正的——爱的蓬莱。
《深海寻人》,其实是爱情片。
被阉割的《深海寻人》文/四月物语观影前,我不知道大陆版和传说中的港版啊台湾版啊有什么不同,只是在看的时候确实能感觉到很多段落有些跳脱。
在影院里能看到徐克的这部作品,还是优于在家中欣赏的,那些刻意营造的音效一点都不会从耳朵里跑掉。
故事还是有些曲折的,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必在本片中寻找表演的技巧,只是顺着导演的心思一点点的走进电影里,在谜一般的海洋里呼吸。
李心洁演唱的主题曲分为数个段落散在故事里,好像每段歌词都不大一样。
就是这样的有些凄美曲子和时而诡异的气氛融合在一起,整部电影几乎都是这样。
而徐克追求的技术层面也有很多展现,比如陈国栋(郭晓冬)和高静(李心洁)拥抱时的火焰,比如高静注射药剂时莹蓝的血管。
故事一波三折,高静和陈国栋相识,而后陈国栋遇难,随后又加入苏珍菁的线索。
明眼的观众一定会注意到这条线索在大陆版中的时断时续,从常理推断一定是被剪掉了。
从这个本应是主要线索却被咔嚓的角度来说,整部大陆版沦为审查制度的牺牲品,徐克的想法经过了再加工,是好是坏都由不得他了。
大陆版的结尾虽然看似自圆其说,但在许多观众看来好像出现了几个不同意义的结尾,然后却把它们拼成了一个好漫长的结尾。
徐克原本的故事究竟是怎样呢,下面开始完整版剧透,请谨慎观看。
在完整的版本中,小凯(梁洛施)恋上苏珍菁,后因冲突,小凯和高静将苏珍菁杀害并分尸。
然后,高静才遇到小凯的哥哥陈国栋,并产生恋情。
谁知,一次潜水意外中,高静因氮昏迷出现幻觉,将陈国栋看成苏珍菁,并掏出刀误伤陈国栋致其死亡。
而小凯因恋上高静,并未营救自己的哥哥,这样陈国栋便很无奈地告别了人间。
接下来,精神科医师Simon(张震)才出现在诊断高静的画面中,形成了大陆版中高静的病人是Simon的情节。
结尾看似是相同的,知道真相的高静投海自尽。
据说原来的电影叫《深海寻尸》,主要是同性恋和分尸的惊悚故事,而不是我们看到大陆含情脉脉的纯情片。
啊~是一部环境保护宣传片吧?最后一幕陪着沧海桑田的歌声还是挺美的......
原声太好听
看着香港导演一个接一个的堕落
暑假回国去电影院和某女人看的。那叫一个高潮迭起啊,爱情片悬疑片环保纪录片,啥都有了。电影嘛,看的开心就是好电影。哈哈哈~
结尾很失败
有点吓人,但不感人。徐克真的迷失了自己
我没有神经病..
那个头有点危险
今天首映~看到徐克、李心洁、郭晓冬了~
我的蓬萊
就是个片子
伪惊悚+伪鬼片+伪文艺+伪环保+伪爱情=狗血大烂片!!!
还不错啊。
schizophrenia~~~这个徐克的东西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李心洁现在感觉浑身散发出诡谲的气质。。。似乎大陆删减版有点太过分了哈
记得看过,但是不吓人。剧情有点托踏。
梁若施看多ㄌ覺得還真挺好看的
晓冬GG你到底是男主还是龙套?还有,结局时你到底是死是活还是鬼?
总算想起来部的名字了,在什么东方那个剧院看的!烂片!!!烂到要哭!!!!
还蛮感人的
雷死我了,郭晓冬啊郭晓冬你真不知道自己该演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