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午餐盒》与众不同的印度爱情片,准确的说,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生和生活的聚焦之作。
“有时,错误的火车会带你去正确的车站。
”一个孤独沉默的大叔,一个简单寂寞的家庭主妇,因为一份送错的午餐,开始了一段互相倾吐慰藉的书信交流,两个生活在城市不同角落,看似永远不可能有交集的人就在这种巧合之下,各自的生活似乎变得和昨天不同了。
故事很简单,但书信的内容和转折却很精彩,片中对于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处境的描写真实的让人恐惧,这个世界还真的是寂寞如雪啊,我又想起了我初中时传纸条的岁月,往事不堪回首。。。
全片最让人吃惊的就是细腻真实的笔触,描写微小普通的人和生活,不添加任何的情绪渲染和气氛营造,极力还原生活原本的样子,展现一个真实的故事。
其次就是几位主演的演技,伊尔凡可汗,纳瓦祖丁·席迪圭,尼姆拉特·考尔的表演都可谓细致入微,真实可信,令人印象深刻。
最后就是电影关于生活中人们对于情感需求的真实表达,这个表现的过程很自然,让人认同。
片子的结尾也是让人出乎意料的一部分,可能每个人都在脑海中有不同的结局。
总的来讲,这是一部好电影,一部你所不认识的印度电影,没有绚丽的歌舞和打斗,有的是真实的生活和对于人的关注,小舞舞四星诚挚推荐!
就是一个印度背景下的小清新故事。
感到比较意外的是竟然到最后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ending。
整体感觉还不错。
为写paper记录如下:背景:Saajan Fernandes是即将退休的文员,妻子去世独身一人。
一切从送错的午餐盒开始。
他一直顺理成章地吃着家庭主妇ila做的午餐,后者丈夫出轨,只有和女儿相依为命。
两人后来通过送错的午餐盒里的字条交流。
重要配角:ila从未出场的auntie,照顾她瘫痪的叔叔,在ila楼上通过篮子和喊声和ila交流。
Saajan的实习生Shaikh,是个孤儿,开始很讨人嫌,后来挺可爱的。
1.我们先看到ila在准备午餐,和auntie交流,然后送餐,saajan吃到午餐。
这里一个细节是他不太会开午餐盒。
午餐盒送回,干净到“像舔过的那么干净”,ila很开心,梳妆打扮迎接丈夫(可以猜到她跟丈夫关系不好),门开了,丈夫回来,看到的是另一个男人(悬念)。
2.男主孤单一人,在阳台上看对面合家团圆晚饭的场景。
对比。
这个场景后面又出现两次。
3.再次上班,发现字条。
ila说她认为拴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拴住他的胃。
从字条里看不出ila是否确定送错了。
但saajan回条complain今天菜色时ila确定了送错了。
auntie给她送辣椒要她“教育”一下这人(笑点)。
4.此时saajan和实习生交流,我们得知his wife died(揭示背景)。
5.又一次送餐,saajan看表,表示期待lunck time,特意看了,这次没有字条。
然后回条,评论饭菜说太辣了忍不住吃了香蕉,很多人午餐也就吃香蕉(暗示饥饿、贫困的现状,午餐的意义),镜头此时在两人两个地方来回剪接。
6.第二天ila回复,讲自己和丈夫关系不好及auntie的故事(揭示背景),uncle卧床15年,每天看着头顶的电风扇,那似乎成为他吊着命的东西,电风扇停了心跳也就停了(细节)。
结尾写道“what do we live for”。
7.saajan回复,提了提自己的建议,认为改变带给婚姻新鲜元素。
ila照做,穿了honeymoon的衣服,但丈夫却无动于衷。
此时又一次出现saajan看对面合家团圆的场景。
8.saajan上班堵车,司机说有个女的带着小女孩从最高的楼上跳下来。
saajan担心是那个女人(悬念)。
分发午餐盒的紧张,尘埃落定,释然的表情。
午餐时间看纸条,实习生过来,突然ila的念白就打断了(笑点)。
9.实习生Aslam Shaikh对saajan的轻视表示不满,说自己是孤儿(揭示背景,和之前善谈轻浮的形象对比,欲扬先抑)。
10.在字条交流中他们谈起自杀女人的勇气。
ila念白时镜头照应她的生活举动,说到那女人跳楼前摘下首饰,镜头是ila睡觉前摘下首饰。
(观众自问是否某种暗示?
)11.实习生跟saajan关系拉近,在他买烟时过来说所有同事都讨厌你据说是因为有次你见死不救没有救一只出车祸的猫,saajan淡定说他们说错了,我把一个人推进轮子下面他出了车祸我走开了。
然后saajan走开,实习生惊恐:u gotta be careful.(全场大笑,笑点)12.实习生和saajan一起上班,在火车上用文件夹垫着切菜(伏笔),请他到家里吃饭,表示自己以前做过酒店大厨。
说到talent has no value in this country。
saajan说今晚有事,然后镜头拍他晚上的活动是看电视剧。
(悬念:究竟是不善与人相处还是另有原因才不去的?
)13.saajan和ila纸条交流,说昨晚在家看死去妻子爱看的电视。
(猜到也许昨晚是妻子祭日)他说他看了全部,终于在最后“i knew what i was looking for”。
他怀念的是当年妻子看电视,他在院子里做工,然后电视屏幕上面映出妻子的影子。
他说“i wish i looked back then”(泪点)14.ila回条说自己哥哥吸烟得肺癌死了(揭示背景)。
母亲来拜访ila,说儿子还在就还好了,要用钱给父亲买药(解释背景)。
此处显示出ila的窘迫,不好跟感情破裂的丈夫要钱。
15.小女孩的视角看母亲打开字条。
saajan说昨天的奇遇,发现街上画画的人的画里有自己作为行人出现。
(画者的镜头之前有出现,照应)saajan重游故地,而ila和女儿一起玩玩具,找回过去。
16.ila通过丈夫衬衣的味道判断出丈夫外遇。
字条中她说了这件事,也说想带女儿搬到Bruton去。
回条就一句:what if i came to bruton with you。
这次没有读出来。
17.通过实习生之口说出sometimes wrong train takes you to the right station. saajan在家的孤独画面(frame within frame)18.实习生来跟saajan一起蹭午饭,坐下时煽情BGM停(笑点)。
又一次没有读出字条内容。
19.ila听saajan建议让auntie放一首歌。
火车上小孩唱的跟ila在家听的是同一首。
20.约见面,saajan立刻看表。
boss问话,saajan替实习生的错误遮掩。
揭示原来垫着切蔬菜的文件很重要。
实习生再邀saajan吃饭,saajan赴约,和实习生的未婚妻一起。
saajan说出了我有个女友,她的名字是ila。
21.实习生在阳台上和saajan聊天,说自己女友是从家里逃出来和他在一起,但她父亲现在终于同意了,就要结婚。
邀请他来婚礼当自己的“父亲”。
说岳父送给自己一辆摩托,因为他要升职了(saajan要退休)。
saajan说自己可能没那么快退呢,想延迟(暗示ila让他觉得自己年轻),实习生沉默,然后:那可千万别让我岳父知道呀。
(笑点)22.saajan即将去ila的约会,紧张的整理,在一个dusty mirror前面看着自己。
火车上面被让座(暗示别人觉得他老了)。
火车的声音在下一幕场景里延续(暗示剧烈的心理震动),又跟boss表示想退休了。
然后ila在咖啡馆等着他,落空,然后第二天给他送了空午餐盒。
(悬念:为何没去?
)23.揭示:saajan写字条说因为在浴室闻到了smell of old man,他祖父就在这个浴室。
他说他去了,但看到她young and beautiful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太老了。
24.实习生的婚礼。
对比妻子家是大家族,实习生这边只有saajan。
和实习生的告别戏,实习生说第一次和他坐火车还逃票了,后来买了通票。
对话中揭示saajan要去nasik(暗示不是bruton,不和ila在一起了)。
25.电话响,ila知道父亲去世了(她原本在洗衣服,起身接电话后镜头没动,空荡荡地拍着凳子和洗衣盆),到医院和母亲交谈。
母亲说feel hungry。
因为光给父亲做早餐了,自己还没吃。
说,你看他死了,而我只是feel hungry。
(泪点,揭示eat=love的某种symbolism)26.父亲的死显然让ila想到了什么,从送午餐的人那里要了saajan的地址,带着女儿去了只看到实习生。
27.saajan在火车上和老人的对白,表示要退休,永远住在nasik,但老人的手抖,暗示saajan的后悔。
实习生用摩托送ila和女儿回去,说抱歉。
28.saajan回来了,小孩问他为什么他没有回答。
第三次在阳台看对面的合家欢场景。
29.ila又一次摘首饰(悬念,照应之前谈论自杀的女人)然后字条念白,她写了封信给nasik的saajan,说她变卖了首饰,要带女儿去bruton。
又一次说wrong train takes u to the right station。
两个人两个场景又是同一首歌。
30.最后一个镜头saajan在火车上,不知是否去bruton了。
应该是去找ila了。
把生活揉碎了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柴米油盐,吃吃喝喝。
本为凡夫俗子,当然以食为天。
更何况大家都说,抓住男人的胃,也就抓住了男人的心。
于是她潜心专研食谱,做得一手好菜,试图以此换来丈夫的关注和爱。
怎奈丈夫日日要加班,连午餐盒子送错了都毫无知觉。
这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你一直以为自己对于某人是特殊的,却意外发现他连你做的饭菜都识别不出来。
然而错送的午餐却满足了一位即将退休的会计那颗孤独的胃,还慰籍了一颗寂寞的心。
午餐盒里不仅有美味佳肴,还有短短的文字,关于他过世太太喜欢的肥皂剧音乐,关于楼上多年卧床不起的伯父和乐观坚强的伯母,关于丈夫总是加班的无奈。
她说,不知道我们都是为什么而活着。
他给她了一个笑话。
她闻到了丈夫衣服上别人的香水味。
他没有去约定的餐厅跟她见面。
他老了,即将退休。
她风华正茂,像一朵妖娆的玫瑰花。
一部很有创意的文艺片,平缓,真实。
关于爱情,又不仅仅只是爱情。
同样的东西,有些人食之无味,有的人品如甘醴。
爱情如此,工作亦如此。
有的人无论你怎么努力也入不了他的法眼,有的事无论你怎么用心都会感到力不从心。
世界那么大,观念那么多,很多事情很难评判出个是与非,却关系到对与错。
对的人对的事,吃嘛嘛香,错的人错的位置,就像抱着一大盆仙人掌,越用力越疼。
重要的不是有多疼多委屈,而是有没有勇气放下这盆仙人掌,腾出双手去捧上一把红玫瑰。
父亲去世那天,母亲说,我一直不敢想象你父亲走了我该怎么办,可是我现在只是觉得饿。
她不用再因为父亲生病需要很多钱而忍辱负重继续那段味同嚼蜡的婚姻。
而他,也坐上了开往另外一个城市的火车。
太多时候我们都在蝇营狗苟计算得失,然而认真想想生活哪里有什么得失可言,正正负负,最后一切都归零。
离开错的,才能遇见对的。
放下烦恼,才能装得进快乐。
电影制作真实细腻,摄像头里忙碌拥挤的孟买,地铁上人头攒动,普通百姓形形色色的生活和大大小小的困境,仿佛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
两位演员对细微情感的把握和表达非常到位,不矫情,不做作。
相信这部朴实却精致的电影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Sent from my iPhone
这部电影,给五颗星。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很可笑,印度员,这是印度非常火的职业,无论刮风下雨。
世界物流行业的一项奇迹。
准确率超过99.9999%。
整部电影没有印度电影以往的载歌载舞,没有疯狂的火车。
一切都比以往平静。
女人也可以不再蒙着头纱,甚至可以约单身男子再咖啡厅会面。
简直是一部现代孟买爱情片。
丈夫出轨的妻子,丧偶中年濒临退休。
楼上大妈照顾残废的丈夫,母亲每天给父亲做饭喂药洗澡。
小孩上学,送餐员准时出现。
生活好似千天一律。
两颗孤独的心走到了一起,于是产生了心心相惜的感觉并不足为奇。
这部电影有太多感动人的地方。
如春风拂过。
让人温暖。
这个城市有很多人中午只吃一两根香蕉,它既便宜又易饱。
反倒男二让我既感动又好像。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可能我们不再是以前的实习生,但是请对待新人友善一点。
他们也许鲁猛,不圆滑。
也许很多年前我们午餐也是只能吃两根香蕉。
那个时候我们买不起火车的头等仓位,我们可能要冒着逃票被抓的危险才能同同辈做一个车厢 ”你知道那,第一次做头等舱我没有买票,整个过程我都很忐忑,我害怕被捉不知道你会怎么想我“ ”我每天都切好菜回家这样我可以做好饭和她一起吃。
“ “我要和她结婚 她家的军队都会过来 大姨姑妈二嫂子叔叔婶子大伯。
而我只有我一个人,我希望你可以做我的见证人。
“ ”我岳父答应送我一辆摩托车作为我的升职礼物“我喜欢男二说什么事情都那么认真,眼里都含着泪水。
说完后听到的却只是个笑话。
也许生活中的很多不幸我们都只能哭着说完然后笑着接受。
苦在心里。
但是日子还得过而且会越来越好。
好几年没有看佳片有约了,隐约记得上一次还是在高中的时候每次看的时候都已夜深人静,所以会把声音调得很小,免得打扰家人休息,故而这样看电影总有一种悟言一室之内之感。
这一次为了赶上,便放下还没有剪完的新闻(本打算一晚搞定)赶紧赶回宿舍,赶上了片子,但错过了一部分的讲解(如果讲好的话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可以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美食电影——“《七月与安生》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部华语爱情片”——彭湛辉其实严格意义上这不算是一部美食电影。
在我看来,美食不是题材而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切入点,再结合印度的社会实际便使影片的剧情阴差阳错但又合情合理佳片有约说得很对,这部电影摒弃了所有印度电影让人又爱又恨的套路——一语不合便开始歌舞,一切剧情离不开俊男靓女的爱恨情仇。
整部影片从剧情到视听都是平稳而细腻,让人看着很舒服(也许有人会睡着)。
因为我翔哥放被子的动静太大,所以原本舒适的观影过程被愤怒的班长无情地打断,本打算第二天看完但结果一直拖到今晚。
愿以后能一直看《佳片有约》,现在看一部好的电影已成为我莫大的精神寄托差点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剪辑干净、简洁、利索!
这是我需要好好学习的地方,虽然有些时候显得有些突兀但并不违和。
几处声音延迟也很有意思
《午餐盒》这个世界没有表面那么糟糕——错误的火车,总可以载你到正确的车站。
时常从对面楼偷窥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饭又回到屋子里吃方便食物的鳏夫,错误收到了想尽办法做饭讨丈夫欢心的妻子做的变着花样的午餐盒,他冷酷无礼的态度让她不满开始报复,于是开启了一场将错就错的沟通。
他开始期待每天的午餐盒:用心的菜和写满心里话的纸条。
午餐盒信纸上的感情是坦诚直接的,在身边人就那么难得到的正面情感回馈,在陌生人那里,只是轻而易举而已。
平行世界的两个人,互相传递的是情书,给两个死去的人——他写对亡妻的怀念,她写被爱她的心死去的丈夫的苦难与迷茫。
破裂的感情用生儿育女维系????
——他的破意见。
还好在这之前,她发现了丈夫的出轨。
她发现丈夫有外遇的方式和辨别衣服是否该洗一样,闻每一件衣服的味道。
历经迷茫,见证爸爸死后妈妈的解脱感后,她变卖了家当,带着孩子离开丈夫去了想去的地方。
另一条让冷漠无情的他开始打破僵硬的自己变成有笑容(容光焕发)的“活人”的线路,是热情又坦诚新同事(孤儿),为新同事背锅,去新同事家吃饭,接受新同事的邀请当婚礼见证人。
此外,他已经能接受孩子们在他家门口玩耍,孩子们也感受到他给他们的安全感,开始和他打招呼。
感受到爱,回馈爱,是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
最后他选择不再逃离,从封心所爱的自我世界里走出来,在原来的地方继续生活。
——什么都靠自学没人教的孤儿,爱说“我妈妈说”。
因为“但当我说“我妈妈总是说...”,人们便会认真看待,这种感觉很好”,说这段话的时候,失焦的眼睛跟不上心里画面的速度。
得亏这个早已成年的孤儿的无所谓的咧嘴笑,变成不能自控的抿嘴收缩泪腺,因此眼泪没能从红眼眶里出来。
他真的很敏感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也很努力去做好。
——乘火车上下班,还可以在火车里切菜,方便回家做饭[破涕为笑],属实没想到的骚操作。
——被邀请见面时他紧张得胸腔强烈跳动,又期待得有点不知所措的特写让人印象深刻。
——他的眼镜盒好精巧,刚刚好放下眼镜又不臃肿,好想要一个呀。
——她的白色耳钉,她女儿的白色头花,都好美,白色真是可以高贵也可以纯洁。
——她和楼上的阿姨用绳子绑起来的篮子互通食材的有无,从未出面的阿姨,靠着喊话,成了她的最佳场外援助对象。
——错误的火车,总可以载你到正确的车站,也算是一种自洽吧,只要往前走,都是对的。
——结局没完全结,好像又在互相找寻,最好找不到,跟之前的见不到一样的最好。
这种靠着书信的来往,最多算是“网恋”叭,只是一些简单沟通,甚至都不互相了解,怎么还往男女情感去了呢!
(还好出戏是在最后几分钟)
三星半差不多。
1、最喜欢结尾的留白。
在这样一个沉闷、拥挤、窘迫的城市里,这样一对平平凡凡的人,如果以童话式的重逢收尾,则显得太浪漫主义;如果以确凿的“错过”收尾,因为感情的浓度本身不够,也不会让观众有太多遗憾。
一个未知真正结局的收尾,反而让人惊喜,很符合全片的现实基调。
2、故事底色是一个带有少许浪漫色彩的好莱坞式爱情故事——双方情感困顿,巧合让他们相识;很容易拍成一个好莱坞式爱情神话片。
但本片没有。
内容上,男女主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见过一面,女主的丈夫在情节上本来是重要的,他的出不出轨也许很重要,但本片没有如一般情节剧一样着墨太多,甚至他是否真正出轨也是不确凿的,很有一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感觉;手法上,相对而言,片子是反模式化的,如果用文字写作作比,描绘男女主人公时,片子更多的是用“记叙”而非“描写”和“抒情”。
细节刻画也不多(想不起来有什么细节和有意义的特写),景别等等上都是比较平实地叙述,甚至有点“俯视”这个故事的感觉。
观众不是被特写“带”进去的。
3、尤其喜欢女主突然生出的勇气和男主突然生出的怯懦。
那么真实。
两个人都不是一往无前的勇士,更多的是犹豫克制和小心翼翼。
一点神话色彩都没有。
女主角听到妈妈爸爸的事儿,带着女儿一鼓作气走到男主工厂;男主角精心准备了一切,却在餐厅一角独自坐下,不敢上前,用一句老套的话,“爱是想要触碰又收回的手”。
勇气和怯懦都太珍贵了。
大众往往更激赏前者,但后者也能具有很大的美学含量。
(所以多给了半颗星)4、虽然突然生出的勇气和怯懦很打动我,但这个突然有一点突然。
女主找男主这一块,仅仅是听到妈妈讲述婚姻的平淡,就突然去找男主了?
关键点情节动机不够;男主突然怯懦,前面的段落最好还是多加一点细节,暗示他在衰老。
5、本片节奏慢,现实感真实感强,拍摄手法也比较一以贯之,好处在的确很贴现实,坏处在变化太少,多次拍拆信,总是很像,镜头能不能多一点设计呢?
6、以我个人观感来看,可以拍得更细腻一点,当然,也可能是个人审美偏好的原因,我觉得本片故事的底子比较薄,所以镜头上视听上要细腻一点,不然情感出不来。
7、对丈夫的塑造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着墨少,但形象很立得住。
只关心花菜的男人。
失去爱情和激情的男人。
8、一个问题是,他们产生的是爱情吗?
我觉得对影片的爱情里真正的“爱情”成分着墨太少。
两个人更像是知己。
一种相思两处愁,男女主就是我害怕且遇到的两种孤独,我问妈妈:难道结婚后就不孤单了吗,她说是的,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妈妈,你难道不孤单吗在这段婚姻里 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是在午夜,电视在黑暗里闪闪烁烁。
但就无意间记住了两个画面,女人欣喜又羞涩地对着窗口说丈夫吃自己的饭了,男人坐在满载的火车箱里带着笑地望向远方 我真的很喜欢开放式结局,因为生活直到死你才知道结局到底是什么,它永远在流动且不停歇 真的很喜欢粗糙画面和冰面下暗潮涌动的情感 “如果我和你一起去不丹呢”电影里的配乐也特别有暗流涌动的感觉,隐藏在平淡生活和外表下无时无刻不想爆炸澎湃的心跳 天呐,当男主走进那家餐厅却不敢和男主相认,只是远远看着女主喝完了桌上的水时,这部电影的酸涩拉扯到了极致 耶 上午男主找女主,中午接到小孩,下午去车站,让那个傻呗出轨男哭去吧。
姐姐,你最后坚决的眼神好像要砂仁的钩子🥹🥹🥵好喜欢
片子一开头,女主人公在邻居阿姨的指导下做老公的午餐。
阿姨说,他吃了这个会愿意为你建造一座泰姬陵。
女猪脚说,泰姬陵是坟墓。
也许一开始,骗子就暗示着,婚姻就是女人,特别是家庭主妇的坟墓吧?
做的饭好吃,他会为你建造一座不会离婚的坟墓,做的不好。。。
呵呵呵。
阴差阳错的午餐盒,让男猪脚和女猪脚相识,并通过餐盒传情。
而女猪脚的丈夫则每天吃着杂乱的小食店送的快餐。
然后,女猪脚的丈夫因为食物难吃(或者其他什么吧,印度女性的地位和在家庭中的作用,实在不是很懂。
缺少交流沟通,没有地位,附属品,或者什么,或者说男性出轨这个话题本身就不是一两个理由可以说清的。
),出轨了,开始晚回家,甚至夜不归宿。
而此时女猪脚的父亲过世了,母亲说每天单调乏味枯燥的生活终于结束了以至于自己的丈夫离世不觉得悲伤反而解脱了。
这让女主再次更加深刻的怀疑人生,然后想要和未见过面的,柏拉图的男主一起逃离生活。
然后故事的结局是女主收拾了东西准备和女儿逃离现任丈夫,而男主则克服心理年老的阴影在去找女主的途中。
美食成就的姻缘?
吗?
试想,女主和男主以及女主的女儿终于一起开心的逃离到另一个国家,然后女主就不会天天做饭了?
还是说,因为男主终于退休了,有钱生活不用奔波,然后也年老体衰不好出轨了,所以终于可以收着一个会做饭的年轻女人幸福终老了?
故事中的女人需要的是陪伴和肯定,故事中的男人需要美食和年轻女人。
所以女主的丈夫出轨,女主的母亲不幸福,男主最终选择和女主一起?
总觉得基调好伤感。。。。。。。。
因为邮递员的疏忽,ila给丈夫准备的午餐盒被送到了saajan的手中,saajan早年丧妻,一直在家附近的小餐馆叫餐,saajan的那份午餐则送到了ila丈夫的手上。
ila发现丈夫没有收到午餐,于是在午餐盒里附上了纸条,于是,午餐盒成了两人的信箱。
ila说想要绑住别人的心,先要满足他的胃。
她和丈夫的婚姻进入了冷淡期,随着双方激情的减退,ila的恐慌与日剧增。
一方面受印度传统社会观念的制约,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家庭主妇,她是这段关系相对较弱的一方,她更需要尽力维持这个家庭,尽管他们之间爱情已经所剩无几,但是面包不能没有。
ila的生活简单又枯燥,日复一日地洗衣煮饭,唯一和她有交流的是楼上的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送错了的午餐盒反倒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一些生气。
她问saajan,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她就像德什潘徳先生一样,靠一个风扇,消耗生命。
saajan只差一个月就要退休了,这么多年来,他每天穿梭在拥堵的巴士和火车,在一寸见方的小桌子工作,四周都是各种各样的人,同事、路人、孩子,但他们都是陌生人。
他严谨严肃,他不善言谈,也不愿言谈,他在空虚中老去,将自己埋葬在巴士与火车的人群中。
与ila通信后,他开始面对他的过去,他的童年,旧邮局,他的父母与他的妻子,在ila发现丈夫出轨后,说想要去不丹,于是他对她说:如果我和你一起去不丹?
lia和saajan是一类人,他们对生活怀存着厌烦恐惧,他们被各自的生活囚禁着,冷清地苟延残喘,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在对方身上发现了微小的希望。
在影片的最后,ila鼓起勇气离开了丈夫,带着女儿去找saajan,而被告知saajan已经去了不丹,失落中,ila带着女儿又回到了家,而本已搭上火车去不丹的saajan放弃了旅程,他明白如果没有ila,他始终还是原来那个麻木的行尸走肉,他随着送饭盒的人的步伐,去寻找ila,而这时ila已经准备搭乘下午的火车去往不丹,开始新的人生。
他们说:错误的火车,总可以载你到正确的车站。
ila和saajan最后是否可以相遇,似乎已经不重要,因为他们的人生都因为这小小的午餐盒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重要的是,生活从来不是绝对的,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勇气去改变生活,即使如ila一样,这样的改变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那些信怎么就敞开心扉了?她老公怎么就让她忍不了想出轨了?他怎么就突然变自卑不敢一起私奔了?导演你说说明白一点会死啊
有時搭錯車也會到對的站
印度的军事和工业老是丢人,可是电影业真的超过我们太多了, 跟什么狗屁审查都没有关系,我国观众自己惯坏了烂片. 故事很好,演员很棒,顺带还介绍了一个自己国家的特色。
结局不圆满,怒了。
昏昏欲睡,太慢
片子蛮好的,只是看过之后对印度的食物就...
对印度重拾希望了
印度版的查林十字街84号,很像文学作品,也是那种很平常却又道尽人生酸甜苦辣的电影。“我在浴室里闻到了熟悉的味道,是我爷爷洗完澡之后的味道,但是我爷爷并不在,只有我在,我闻到了一个老男人的味道”,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男主角感觉到了自己的衰老虽不是一个浪漫的时刻,却是很浪漫的表达方式。
看惯了印度的歌舞片、动作片或者艺术片(雷伊等),突然来一部如此细腻隽永的爱情文艺片,还真有点不太适应。当寂寞的少妇遇上孤僻的鳏夫,通过美味情书的传递,一段爱情油然而生,而他们的心境也因此而变。
现在不多见的一种印度电影,角色情感质地更像是日本之类东亚电影。婚姻不幸的家庭主妇,和盲打误撞吃了自己盒饭的中年社畜结成笔友之类关系,这段关系改善了角色心境,比如男主对顶替自己的新人就好了些,二人对这段感情隐忍不发,最后女主前往不丹而男主辞职走人,留个悬念。整个叙事有硬凑的感觉,女主给老公的饭盒第一次被送错了,一般人的反应难道不是纠正这个问题吗?当然这里的设定是女主的婚姻寡淡乏味,但应该在送错饭事件发生之前就交代清楚这点,而不是后面再让女主发现丈夫出轨之类的往回找补——这样是不是还有种可能:丈夫敏锐感觉到妻子状态不对劲才出轨?这个先后问题挺重要,会给观众判断造成困扰。印度特色的送盒饭服务的过程这里也没展示,有点遗憾。丧偶男主对新人态度改变和遇上女主这两件事之间也没有直接关联。
剧本的故事链非常的好莱坞化,叙事的角度也很西化,只是情节走了文艺简约的路线,其实这个故事的本质和【西雅图未眠夜】【电子情书】那样的片子没有多大的区别。现代人生活的压力,奔波忙碌和内心的空虚孤独,它只是换了一张当下印度社会的皮,主题上在保守的印度女性的地位有了光明。★★★
真人版的玛丽与马克思
印度的妻子原来是这么迷人
仿佛说了什么正确的话
非常喜欢的印度小品。好莱坞似的清新生活剧,后面有点鸡汤了
3.5.π的片子。
好无聊的电影
整部电影挺无聊的,更像文艺片,到最后四分一直接快进结束了,没啥意思
我不喜欢这片,但这确是我看过第一部不跳舞的印度电影
错的火车会带你去对的地方。一直在等女主男主相见的画面,可是并没有。结局隐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