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恨交织的家国情仇,有寻宝悬疑故事,有日式枯山水和刺青,有多语言的文化混杂和历史细节,有几位很棒的演员,还有美妙的音乐、服装、风景,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呢?
虽然没有拍成史诗大片,但作为文艺片已经很有野心,故事也是引人入胜的,刺青的高潮段落相当精彩。
在战争又起的时代,重新看人类战争轮回的悲剧,别有一番滋味
战争片,要么拍得极度残酷,要么就拍得极致浪漫。
有的战争片让人记住历史,但同时它又让观众变得愤懑,激化人们心中的仇恨。
而有的战争片不仅让人记住了历史,还让人感受到了和平的珍贵,于痛楚之中收获大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是每一部战争片都是合格的反战片。
而2019年末上映的这部影片,就再次诠释了反战的重要性——《夕雾花园》
《夕雾花园》的制片地区是马来西亚,看来亚洲人对于日军的愤恨是共通的啊,不过主演阵容是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
主演阵容很强,分别是:李心洁、阿部宽、张艾嘉,都是影帝影后级别的人物。
其中李心洁曾凭借《见鬼》摘得金马奖和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奖,凭《爱你爱我》获过柏林电影节的新秀奖。
阿部宽也多次摘得日剧学院赏最佳男主角奖,代表作有《龙樱》、《比海更深》、《步履不停》、《不能结婚的男人》等。
总之看见阿部宽就知道,这作品不可轻视。
张艾嘉就更不用说了,大名鼎鼎的才女,代表作包含《饮食男女》、《少女小渔》、《相爱相亲》等。
能编能导能演,还常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她在金马奖和金像奖上被提名和获奖的次数,可不是一般女演员能比的。
《夕雾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二战之后,二战时期隶属英国殖民地的马来西亚曾遭遇日军的入侵,影片就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有悖伦理道德的凄美爱情故事。
影片女主名叫云林,她和妹妹云红曾在二战时期受过日军侵害,云林沦为日军的底层劳工,一天得工作18个小时以上。
妹妹云红的命运更惨,她成了日军的慰安妇,并在战争结束时丧生于日军手中。
孤身逃脱的云林,怀着愧疚找到了阿部宽所饰演的有朋,后者是著名的日本皇家园艺师:
云林找到他,希望他能帮自己建造一座日式园林,实现妹妹未完成的梦。
《夕雾花园》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种冲突感和撕裂感。
比如沦为慰安妇且命丧日军之手的妹妹,她在战前就爱上了日式园艺,结果自己梦想的艺术,和残害自己的人,竟然来自同一个国度。
所以妹妹曾对女主说,她爱的是花园,而不是建造它的人:
听起来很神圣,但却更像是身处地狱时不得不对自己说的心理安慰。
后来姐姐面对男主时,说的那句“艺术无国界,但艺术源于文化,文化是有国界的”,刚好与妹妹的话形成反衬。
妹妹的矛盾和痛苦延续到了姐姐身上,为了帮妹妹实现梦想,女主不得不去向日本人拜师学艺,中间更是心不由己地爱上了对方。
期间有一段争执,男主责备女主,说她与自己在一起,只不过是源于内心对痛苦的追逐罢了。
因为云林在赎罪,只有她和日本人在一起的痛苦更深一些,她对妹妹的愧疚才能更轻一些。
故事的高潮点在于一个纹身图案:
云林跟男主讲了妹妹的故事,还给对方看了背脊上那些受日军鞭打留下的伤痕。
于是男主提议,在云林的背上做一个全背纹身,用来遮挡疤痕。
纹身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云林从未想过那些图案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后来两人之间有过痛苦,有过怀疑,最终分手。
云林一直怀疑男主曾在二战时期担任过日军的间谍,直到多年后她才得知,原来那些她追寻了一生的秘密,男主早已帮她把答案写在背上了。
女主背脊纹身的轮廓,跟金马伦高原的地图是一样的,而中间被特意留下的那块空白,正是妹妹被埋葬的地方。
《夕雾花园》的节奏比较缓慢,但剧情极具张力,有着强烈的戏剧冲突感,让人可以感觉到人物身上撕心裂肺的痛。
比如男主,他用黄金买下了那些被日军侵害的战俘,拯救了许多人。
但即便冒着生命危险,他也不愿说出日军埋藏黄金的地点在哪里。
他肯定士兵们对于国家的忠诚,同时又极尽一生都在为日军赎罪。
这就是《夕雾花园》好的地方,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撕裂感,影片以此来告诉观众,战争残酷的本质。
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受战争侵害的,不止是那些内心怀着仇恨的人,还有那些同时怀着仇恨与爱的人。
战争年代,有多少人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战争隔绝了种族,隔绝了文化,《夕雾花园》中有许多关于日式园艺、浮世绘、刺青、折纸的描述,然而这些日本文化都给女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战争对于生命的践踏,不仅仅体现在那些泯灭人性的行径上,即便是一个好好活着的人,他的精神也可能正在被摧毁和杀死。
作为战争剧情片,《夕雾花园》也有一些令人不适的场面。
比如前一秒姐妹俩还在讨论梦想与未来,后一秒妹妹就被冲进来的日军暴力对待。
作为姐姐,除了眼看着这一切发生,屏息听着妹妹绝望的声音,什么也做不了:
影片用软硬兼施的方式输出自己的反战理念,给观众造成极大的冲击感。
当然了《夕雾花园》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前期铺垫过长,导致结尾有些仓促,女主获知真相后的情绪变化,描绘得不够饱满。
还有两位女主的演技差距有点大,在张艾嘉的衬托下,李心洁确实稍逊了好几筹。
尤其是开篇的这段瞪眼式表演,让人有点出戏:
还有沦为战俘的部分,妹妹发现姐姐逃了出去,既开心又绝望的神情也演绎地极为到位:
她希望姐姐赶紧逃走,不要管自己,同时又为已经预见的死亡感到害怕和绝望,各种复杂的情绪在短短几秒之内就被呈现出来。
就这段来说,妹妹的光彩比女主更盛。
《夕雾花园》不完美,但总的来说,它是一部值得看的战争片。
纯粹浪漫主义情怀的战争片很老套,但也越来越少见了,似乎我们都活得越来越麻木,把那些极致的残酷和浪漫忘记了太久。
《夕雾花园》的导演林书宇曾经说过:“许多电影谈到战争与伤痛,但有时反而让观众的心里产生仇恨,这是我特别注意和避免的。
如果战争的结果没有让人意识到爱与和平的珍贵,却适得其反深化了人的仇恨与愤怒。
死于战场上的那些孤独的灵魂就是被辜负。
”如今看来,《夕雾花园》没有辜负那些灵魂。
青石电影编辑部|老王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有点《雪中的棕榈树》的影子,只是这部尺度几乎为零;这部影片应该是美化了女主,女主找妹妹是真的,但是你说她一点私心都没有不想找金子?
男主没有军人的刻板,的确是爱上了女主,只是也轻描淡写了或者本身男主就不善于表达。
最后有点意思,英国老头说(既然有地图了)我们什么时候挖金子,老女主说等她破产,换层意思,老头说咱俩这下有钱了,女主说,这是我的钱该你什么事。
还有个老桥段就是老女主最后把信寄出去了,当然是表达她放下了男主,因为有金子了。
当然还有个更大的前提,女主确实伟大,死也没在透漏金子的位置,因为那个年代的人还是有理想的,不像现代人只为钱而活 。
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日本侵略战争苦难史的记忆,伏笔得当,后劲十足。
也真不愧拿了金马最佳造型设计奖,意境美得如梦似幻,又听闻片中连服饰布料都与那个年代流行款式丝毫不差,便不得不佩服其精细程度。
(阿部宽书桌上貌似还摆着一本《茶经》)最初知道这部影片是因为演员阵容,李心洁、张艾嘉、阿部宽,哪个都好吸睛啊!
不得不说,他们确实演得好。
李心洁和杨雁雁的角逐让人有种死亡般的纠结……阿部宽角色台词设计得着实巧妙。
我初听和李心洁反应一样,以为是装腔作势的土味情话,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解迷后才明晰其深意。
云林,don't forget it. 花园里的一切都有时间,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So , you need time. 那么这部影片的探讨焦点或许可以理解为人们该如何面对苦难。
战争从来没有输赢可言,一方的苦难是所有参与者的“对倒”。
分别归属侵略方和被侵略方的有朋和云林都徘徊在爱情(宽恕)与家国(仇恨)之间。
云林重返花园的目的是为了追寻失踪的中村有朋。
她说,“我也不清楚我和有朋之间到底是怎么结束的”,她的“重返现场”,一方面是在追寻自己戛然而止不知所踪的爱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求证自己的爱情是否合乎正义。
云林一直怀疑有朋的不告而别是弃她回国,那么这便暗示了有朋的非正义性,而作为战争受害者的云林竟然爱上了归属施暴者那一方的有朋,这便令她产生了背叛国家、背叛妹妹的罪恶感,但殊不知真正的“背叛者”是中村有朋。
有朋这个角色的本质类似《南京!
南京!
》里的角川,他最终选择“背叛”国家来完成自我爱情的升华与自我内心的忏悔救赎。
而于云林来说, “不要忘记”和“宽恕”并行不悖,对信件态度的细节刻画最能直观地显现出她与世界的和解,另一处则是在她确认自己的爱情合乎正义后,欣然地决定了争取法官席位。
有朋说,个体能选择的,是自我如何看待外景。
人生也需要借个景啊!
花园的雾散去,有朋走了,年迈的云林吻了吻岁月,世间依然阳光普照。
這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馬來西亞經歷了二次大戰的洗禮迎來的是共產政權和殖民統治的對抗女主的妹妹在日軍離去的那天被燒死與花園主人的相遇,然後一起建造這花園完成女主妹妹的願望他們相知相愛,卻又失之交臂,繾綣半生卻由背上的那幅刺青道出真相。
120分鐘,把你我都帶進了充滿回憶又感人的過去。
《夕雾花园》 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 (2019),这部电影拍的很唯美,音乐也是那么棒棒的,是纯美而柔情的声音。
整部电影使用的语言众多,计有英语、日语、马来话、广东话等。
可能是由于意只形态问题,没有中文字幕,只有英文字幕,字幕不艰涩,比较好懂,因此看片没问题。
这么优美的故事,这么缠绵的爱恋,为什么要扯上“日寇”这个史上的恶魔呢?
而且真的很扯,整个故事经不起推敲,满眼刀斧痕,充满了造作和“刻意”(来自下面的引文),即使有演员们的极其专业的表演,仍旧掩饰不住这种虚假。
下面引用“侯二六”(网名)的部分影评文字来说明这种虚假的造作和“刻意”:“對於日本園林主軸,雖知是刻意營造衝突,卻懷疑當時東南亞華人真會對日本園藝或刺青如此著迷?
三、四〇年代勇於捐輸國難的群體或較中意蘇州?
(想到變成華僑的張大千在巴西造園。
)驚艷於開場但茶鄉氣候必然極潮濕,三十年後木屋紙張鐵定蛀壞。
也許是過去太片段,感覺這部歷史劇太題材先行;與其用當代想像企圖拼湊真實,我比較喜歡以諸多真實築起的幻象。
”——本人尤其喜欢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以諸多真實築起的幻象”大概就是我之前说的,艺术的真实不一定是指符合事实或史实,而是要看起来自然,符合人性。
《夕雾花园》这部片子虽然很美,只能打68分。
阿部宽是真的帅啊,就是喜欢的气质和脸。
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是孔雀讲给我听,大抵阿部宽这样如今带有年代感的明星是今年35、6的他才会印象深刻的明星,而是我只看演员表名字只有若隐若现的记忆。
第二条故事线揉着日本文化,看得很心水。
全程想着过去孔雀和我讲的日本文化种种。
“文化有国界”。
有朋说了很多次“come”,有点冷到我,似乎比起“you have to talk like this?
”更神秘还更多想象的是直接带你体验感受。
电影画面记得有《茶经》的那一帧,因为看茶经是我亲身离了解日本文化最近的一次,其他不怎么了解。
也头一次看到刺青针的细节,是因为这电影。
看女主角的脸总是很出戏,两个时空都是...have no idea for why。
另外很跳脱,一些地方神秘搞得太刻意,甚至也觉得女主角在得知真相后的表现和emo太拉人出戏。
有些镜头手法也刻意,情绪没表达够或正确,显得衔接生硬。
我试图在两人戏里捉出以前孔雀和我说的那种情谊传达式,但没有感受到。
如要找,也许还需下眼日本本土的“昔日爱情“电影。
最喜欢的还是女主角的友在年轻时未表爱意前的两三场戏。
最近也看太多甜腻视频了,太爱这一种。
《夕雾花园》的故事并不复杂,当年的东南亚也是被日本人蹂躏的地方。
在日本战败前夕,李心洁幸运的从战俘(慰安)营逃出来。
然后,好像成了有点“地位”的人。
由于她亲眼见证了日本人的残酷和疯狂,更加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妹妹的惨痛遭遇,心底里对日本人是厌恶的。
然而,当年在战俘营,支持她妹妹活下去的,就是梦想中的花园。
为了完成妹妹的心愿,李心洁不得不面对一个日本人。
这个日本人,是个园艺大师,好像还是国宝级的人物。
但是,这位大师对国家数次召回的“命令”置之不理,一心一意的忙活手头的“夕雾花园”。
李心洁的到来,大师并没有给太多的好脸色,反而成功捕获免费劳动力一枚。
李心洁的阴影面积估计得好好算一算。
国仇家恨+民族仇恨,够这位大师喝一壶。
于此同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当时的日本人搜刮了很多的宝藏,战败后还没来得及带走,就淹没在这无边的大山里头。
这段插曲很有意思,但似乎又不适合说太多。
在“日夜劳作”下,李心洁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大师的“个人魅力”所倾倒,反正国仇家恨就愉快的放到了一边,和大师欢快的滚了个床单。
刺青从痛苦到愉悦,只差一个“爱情”的距离。
时隔多年,李心洁已经“位高权重”。
当年的爱情,好像也消失在“夕雾”之间。
没想到旧事重提,当年的大师,有“间谍”的嫌疑。
李心洁不得不重回“夕雾花园”,去揭开那尘封的往事。
那段往事里,有历史的痕迹,更有她被埋葬的爱情。
故事的结局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文化差异相隔,唯一能“同仇敌忾”的只有“共同的敌人”。
不过,当地的景色真的非常漂亮,如果有机会,在“夕雾花园”听一场雨,应该是相当的惬意的。
原作大概也是一部投降主义或东方主义的文学,所以诡异的看起来有种种不适感。
李心洁表现的不错,但文本中女主本身最大的问题是已经失去了自我。
有趣的是,虽然是马来西亚电影,但从导演到发行都跟台湾有关,而影片本身竟也巧妙了映射了台湾的心理和现状。
首先是对侵略者的温情,无论是对英国殖民者的美化,还是对日本侵略者的美化,都有些对不住大马华人的壮烈的反抗和沉重的牺牲。
我也理解这是一种个人的现时代意识的投射,但却是对故人无耻的利用。
你要警惕那些今日口口声声的优雅的温情的和解,因为在他们貌似纯良圣母的背后,一定是有人被侮辱了,只是他们今时却无法发声。
这是本片最让人诟病的问题——它缺乏对历史真正的敬意。
这让我想起九把刀岳母前几日因为打日本送的AZ疫苗而身故后,他依然说要按计划打AZ以感谢日本的支持;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台湾青年在电视政论综艺上哭着说我祖母做慰安妇是自愿的。
当一个人的意识形态被谄媚和跪外绑架了,其实于自身都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而这部影片,本身也是很可悲的一个示范。
台湾导演选中了这个文本并不奇怪,影片太多东西和台湾今日十分契合。
首先不明白为什么大马华人说粤语,即使是符合史实,我想也表达了一种台湾人对香港人的天然亲近感,这种天然亲近感的来源,是因为在面对一个在他们眼里蛮横而令人恐怖的,贫穷而令人不齿的大陆的共同情感。
而这种嫌弃大陆情感的另一面,是对欧美日的文化崇拜和认同。
香港废青跑路很多跑到台湾,两者有共同的所谓民主价值观,但这种所谓的友谊到底有多少分量,大概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英国大庄园主喜欢肖邦音乐,并绘声绘色的讲起和中国妻子相遇的经历,这是一种中产文化媚俗,这是对英美系的,在夕雾花园里,中村给云林讲冲浪里讲浮世绘,这也是一种中产媚俗,这是对日系的,两者是对美日(英日)显性文化的崇拜和仰望,所传递的信息是直接而明显的。
更不用说本片的核心故事跟日本人学做园艺,更是一种彻底的膜拜心理。
更有趣的是,年轻的英国少爷和日本园艺大师居然双双爱上了女主(是不是有点玛丽苏),就像今日的台湾人,常常得意于美日对自己可比大陆强上了不少。
如果美丽岛有事,美日那可不得前后脚来护我美人周全。
两大列强伺候我一个,大陆老共他敢动我试试。
这种投降媚外的幼稚病贯穿了全片,以至于通过角色说出了“渺小的感觉真美好”这样的话,几与“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无异。
妙的是不仅云林反映了台湾心态,其他角色几乎也都对得上。
比如马共自不必说,半夜登门踏户简单粗暴只在乎钱,跟英国日本的这些老爷少爷绅士们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云林的妹妹云红,就是49年前的旧中国了。
旧中国是美好的,也是多灾多难的。
被日本人蹂躏完了就走向了毁灭。
这大概就是反共华人眼中的历史叙事,在回忆集中营的痛苦经历中云林说,看妹妹走在死路上而不救,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糟糕的事。
你看,这些媚外华人依然对自己的能力是过于自信的,甚至自信到了有几分矫情。
这种媚骨文化有一样,它总是很难自洽。
比如电影里两人席坐堂中望向门外,中村前一分钟还给云林上课说“外面世界一直都在,我们唯一能掌握的是如何去看”,隔不了几分钟下一个类似的场景,中村却说“我们掌控大自然是为了寻求平衡,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
一会儿是大自然的旁观者,一会儿又变成了大自然的参与者和改造者,一会儿自谦,一会儿自大,倒是像极了日本人的性格,只是在电影里显得编剧也太神经病了。
因为无法做到平视这些英国日本的列强先进文明,所以变得前后不一,动辄得咎。
这大概也是挺可悲的。
在背上作画,为艺术献身,这并不是什么新的创意,好像《红樱桃》就有了,电视剧也见过,好在编剧也不傻,并没有因地制宜的根据疤痕来创作,而是不管不顾的画了一副……藏宝图,呃,怎么说呢,是一直绷着的高逼格终于绷不住了吗。
看到这里还是有些意外,尤其是临近结尾了,还怀疑是不是打算再拍一个寻宝续集动作片?
最后云林寄出了日军军官的家信,这意味着……她与日本战犯和解了?
就冲这一点都能把人气笑了。
大家都说张艾嘉影片中的老年云林表现有几分用力过猛,其实我觉得倒是挺恰如其分的,现在的台湾不就是这样带有几分草木皆兵的神经兮兮么。
我不喜欢今天台湾的歇斯底里,迷信普世价值信到如香港一般魔怔的状态,嫌贫爱富还则罢了,更重要是已经失去了自我的主体性,从而丢失了自己。
片中的云林周旋在两个外国男人中间,三心二意的打工援交为了妹妹建花园,她几乎没有表现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
老实说作为一个自诩为女性主义同路人的我都感觉有点被冒犯了。
崇拜和谄媚美日,嫌弃和恐惧大陆,最后把自己的主体人格给搞丢了。
真的能有志气,有骨气,不靠别人靠自己,我都欣赏这样的台湾人。
可是今天台湾人这种三观和意识形态,我却觉得不太配做中国人。
本片当然也有亮点,比如名字就起的不错。
夕雾花园,代表这片人为的矫揉造作的小天地,这种媚骨奴颜,已是在夕在雾,用不了太长时日,就会冲破迷雾重重,红旗得见,迎来一片光明。
圍繞山下寶藏的一段淒美愛情故事阿部寬飾演的園藝師有朋戰時名義上是園藝師,實際是負責埋藏山下奉文寶藏的負責人,而當地駐軍司令小林守則是具體的執行人,他們以當地勞工婦女為勞動力挖掘埋藏寶藏,正因為這個原因,有朋才能解救一些女慰安婦,然而他坐視更多的婦女和勞工被糟蹋蹂躪,最後被炸死滅口,他們打著是國家的名義,然而行罪惡的實行,他和那些軍人一樣有罪,小林守至死不吐露戰俘營的所在,也即寶藏的所在,應該也是為了國家的利益。
不知道是不是從這時開始,帶有負罪感的有朋喜歡上了受盡虐待的張雲林,他讓雲林講戰俘營的經歷以折磨自己,為自己最後以刺青的形式告知雲林她妹妹雲紅埋骨所在增加理由,他征服雲林的心也是也有贖罪之意,讓雲林在他的庇護下忘記過去,並以建造夕霧花園的方式埋沒山下寶藏的秘密,達成雲紅的心願,作為他對那些冤魂的救贖,然而他採取移景的方式過於隱諱,直到他失蹤二十年後雲林才從四方形的移景暗示中明白了寶藏的所在,了解了她們當年勞動的目的,明白了有朋當年離開她時的那個笑意。
他的確是日本間諜,但是他埋藏了寶藏後並沒有告訴國家(那三個讓他回國的日本人其實是要他告知山下寶藏的存在,他的沈默就意味著對國家的背叛),雲林最後的選擇是否認有朋的間諜身分,即是不願意讓更多人知道寶藏所在,也是不願意雲紅的遺骸受到挖掘和侵擾,同時,她謀求最高法院大法官的遠景也不允許她洩漏寶藏的存在,最後五十歲的雲林凝視著夕霧花園庭院外有朋離去的身影,正如她當年目睹一樣,只是時光流逝,有朋身影依舊,而她紅顏白髮,令人唏噓。
本部影片雖然引入了馬共,但只是為了介紹時代背景以及引出山下寶藏,但僅憑這個內容加上對日本人的美化就註定引入大陸無望,我有幸能在對岸看到這部金馬獎九個提名的影片。
有機會的話,希望能看原著,看看電影改動有多大。
本片中出演的障礙技巧,李心潔,阿部寬演技都可圈可點,值得稱讚。
高级的匠气
期待完整版重刷!就目前看的金马入围影片里,感觉这部最应该拿奖。整部戏里张艾嘉的发挥最好,但同样李心洁的演技完全可以拿下影后。三条时间线穿插却又不显凌乱,这部影片对于战争历史的切入在华语片中应该极为稀有且让人耳目一新的。遗憾的是收尾太过仓促,缺少了把爱情升华为自我救赎的空间,太过可惜!
大马对英殖,日占的回忆,这对我来说似乎是二战中缺失的历史,需要先科普的。电影用一种相对柔和的方式讲述那段回忆,以爱恨相织和企图超越民族仇恨的人文作为穿插和调和剂。不过这段爱情在我感受来说非常木有cp感,日式园林,日式刺青的美感也浮于表面,当然那个民族仇恨因为刻意的弱化甚至有点缥缈,爱,恨,美的交叉没有什么共鸣。
编剧讲座说,爱情剧最大的难点是障碍设计。于是就倾城之恋呗,国恨家仇,二战时期的日本男人和马来华人女。女人是从战俘营逃出来的,一起被抓的妹妹强迫做了慰安妇后被埋杀。那么,如果女人接近男人仅仅是为了给妹妹圆梦学习园艺,那么接受刺青是为什么?浴池激情又是为什么?真的不恨吗?不是把艺术拔高到不分国界、把爱情拔高到不分种族、把偏执拔高到信念就他妈牛逼了。那些被日本兵排着队发泄兽欲的苦难能轻易忘记?那些埋在矿坑里的冤魂可以被无视?
画面精致地讲了个故事。整个故事前面铺垫稍显冗长,导致悬疑结局推导得太快,整个节奏没有把握好,很可惜,可能跟小说改编和整个故事涵盖的元素太多太大(战争 历史 悬疑 道德 爱恋)有关,很难在两个小时娓娓道来。情感处理个人觉得还是可以再更细腻和深刻,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缺少一个强而有力地邀请观众共情的入口(除了慰安妇那段历史真的太难受了)。元素多,混乱的历史时期下,不同元素和主题交织,可能是想要面面俱到但又难,所以看完之后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把重点放在哪里更精准。p.s 前排见到李心洁真人QwQ,头和脸也太小了,眼睛很亮,片中演技在线,情感收放自如,处理得很棒,得奖在望。金马11/21
get不到女主的爱情到底从何而生,战争使人性扭曲,也让人变态了,虽然日本人本来就很变态,但这部片子呈现得更变态了。
我也是服了,本来是很好的题材,值得4-5星,前半段挺吸引人的,也有很高的立意,后来就拍的磨磨唧唧,既不是台湾风格也不是日本风格,就是磨磨唧唧不知所云。搞得我以为是悬疑片要反转呢。什么乱七八糟的
导演远不足以驾驭这种历史题材,想要用一种文艺和质感的方式去弥补拍摄手法的不足只能让我觉得本末倒置。故事是好的,但真的拍的过于拖沓和零散辜负了好剧本。当李心洁趴着被阿部宽纹身的时候,我就觉得真的太莫名其妙了,这个前因后果的人物情感走向太匪夷所思了,整部电影好多处觉得莫名其妙。先把故事讲好然后再追求美感,这又不是在拍情歌的MV。
#24th Busan IFF# 亚洲电影之窗世界首映。相当不错感觉就是金马最佳影片的调调,格局很大,拍得相当讲究,美服化道摄影都堪称优质。在二战后遗症主题里加上了职人电影(园林师)和推理解密两个类型套路,完成度相当好,尤其剧作在揭底的时候写得非常舒服,李心洁的演技已经能不输张艾嘉,相当之不容易。林书宇这次算是上了很大一个台阶!
不是很能理解,太文艺了,剧情又总体平淡,没什么张力。这是哪里被日本侵略了我都不知道,马来西亚?女主是马来西亚人?女主被日军抓去做慰安妇然后逃跑了,妹妹被炸死了,然后因为妹妹有个想法要弄个日式园艺,然后女主向日本的园艺师阿部宽拜师学艺,然后两个人相爱了上床了?而且我仍然无法理解把一块石头弄来弄去的到底有什么不同。战争时期能活着不才是最重要的吗?后面半小时什么纹身啊石头啊不知道在讲啥,完全没耐心看,一路快进结束。
呵呵,不愧是湾湾儿拍的~建议去滇西抗战博物馆接受一下教育吧。看看真实的世界。
格局很大,完成度也不错,美术尤为突出,历史背景下个人情感与命运的挣扎,在家国冲突下禁忌之恋的萌芽与发展,还有对日式园艺的科普现加上悬疑的元素,包括三段时空的穿插与最后的解密也比较自然。只是在历史观上也有点太台湾视角了。7.2
实在不用将花园拍出来。她的眼中早已有一座花园。
殖民者优雅 侵略者有文化 都是可以原谅的 唯独那啥不行
「這輩子我一直試圖遺忘,但如今卻渴望回憶⋯⋯」、「外面的世界永遠都在,我們唯一能掌握的是選擇如何去看。」(Ps:李心洁在此片中是最像宋丽伶的一次)
林书宇终于告别自己的幼稚病,把情感热烈地表现出来。花园的意义是寻找混乱人生中的宁静,那么爱情的意义就是制造一种彼此牵制的平衡
李心洁算不算是对张艾嘉的一种“借景”?
整部電影有種緩慢步調的文青氛圍,對不理解的人來說,只是一部沒頭沒尾的被拋棄女人的愛情感傷片,但這個故事在歷史的傷痛,到如何面對傷痛的過程其實都有很深的著墨,確實是很有導出「百日告別」的林書宇的味道!而不管是李心潔又或是其實算友情客串的張艾嘉,都讓這個故事跟角色立體很多,也更有那種惆悵感!我很喜歡貫穿整個故事與電影的「借景」,夕霧花園本身就是借用了電影的景象,說著一個理想的樣子,而故事中也不斷的把這個借來的「景」呼應著情感,讓這部電影變得很文青也很有意思!我覺得喜歡需要繞一下腦袋的朋友,應該可以被這部電影稍稍的感動一下呀!
電影溫柔而心碎。有一場戲我非常喜歡,日本官員來拜訪中村請求他回去,雲林在門外偷聽,對於中村竟然沒有直接拒絕而氣憤。當天晚上,兩人默默用餐,中村一開口即被雲林質問,他怎麼可以幫那些惡魔說話?中村提起那堆沒有寄出的信,他難得慍怒地說她沒有資格決定那些人的家人怎麼想。因為這場戲到後面才能發現,男主角和女主角一樣糾結,他知道日軍的暴行也做出彌補,他對女主的愛讓他共感痛苦,但是他來自視忠誠唯一的國家,他沒有選擇所以留下時間,因為時間治癒一切。我很喜歡雲林的角色,勇敢而堅毅,當老友問他是否為了中村放棄爭取聯邦法官,她說我既要為中村辯護也要當大法官,不因為過往而懷著受害者身分自憐,也呼應她向馬共兵說的─我什麼都經歷過還有什麼好怕。最後把信寄出去,既是釋懷也是放過自己,有一天會再見到至親和摯愛,李心潔超美!
真的是台湾人打着马来西亚的名义拍电影,爱上敌人为敌人解脱,显得那么高大上,显得那么有哲学意义,真是不要脸到极点了。拍的再好,演技再好,但是从根本上就是反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