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的时候看完《92》,很激动。
第一集开篇中年老母怒斥大龄女儿不仅不考虑人生大事,反而白吃白住在家里,竟捣鼓些不靠谱不赚钱的玩意。
这位妈妈简直是全天下所有家有剩女的母亲的代言人,讲话的气势和台词和我妈如出一辙,当时一把老泪就在我眼眶里打转转,同理心立刻泛滥,深切感受到大龄剩女的焦虑和躁动,母女俩唇枪舌战,鸡飞狗跳,简直就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当时的大龄剩女如我被剧情深深吸引,拍案称奇,甚至感同身受不得不粗糙一下:“我册那……”!
看完全剧更是激动到无法用言语形容,纵有千言万语,最后却什么也说不出。
三十岁后再看《92》,一样的母女大战,想起我那年方尚幼牙牙学语的女儿,苦笑中幽幽叹息,姜还是老的辣,中年老母完全就是提炼了岁月的精华,人生的睿智,骂得有水平有觉悟,句句见血,声声剜肉,实在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人似乎一定要踏实地过完这些岁月,心才会慢慢承认那些原本就懂但装作不想懂的道理。
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特向往白富美的奢华,却又喜欢灰姑娘和高富帅的爱情。
装B的一塌糊涂。
随着年岁的增长,屌丝的特质也慢慢定性,等到了终于相信白马王子死光光的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平凡但有魅力的男人和平凡但又聪明的女人的故事。
战战兢兢的社会人士,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有那么点拨云见日的气氛,对于要走的脚下的路越来越顺从,虽然还不是那么成熟,但再也不是稚气未脱的样子。
这是成长的宣言,看起来有那么点积极向上,对于我却是悲伤的告白。
曾经看戏的时候一直都只关注了情感,而现在开始理解女主的职业设定。
一个执着于写小说的编辑,在一次次投稿失败后,认清了现实的真相,在30岁后终于决定做好编辑的本职工作,放弃了成为一个作家的梦想。
小时候觉得梦想很伟大,认为每天的生活都会更靠近理想一步;进入青春期后,才发现理想根本就是天上的星辰,遥不可及;工作后,再也没有激情去寻找梦想,疲倦时偶尔自嘲一下那些不太记得的梦想。
于是,看到30岁的女主那么努力想要成为作家,似乎很勇敢,却让我觉得很徒劳。
执着也许的确是成功的要素,但不知为什么,在30几年的人生中,执着变成了我内心的污点。
执着的人充满了怨念,身边也是死伤无数。
30岁后的我,很清楚能够理解女主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作家。
那个暗恋投球手的清纯女高生将真实的生活演绎成了文字,真情实感最打动人心;那个神经质且多愁善感的老处女漫画家足够感性,有那么一个虚幻的空中花园区别于现实世界,自娱自乐不亦悦乎,小众杀手,死忠无数;那个玩弄了女主的人渣马峰春,笔名小云,把“贱人就是矫情”推向了极致,走火入魔的境界堪比九阴真经,如入无我之境,别具一格。
所以女主不能成为一个写小说的作家,因为她太理智了。
我觉得写作不是天赋的问题,是性格使然。
一个务实的人无法编出一个虚幻的故事,作者本身无意识地否定了自己的作品,所以不可能说服读者。
这就是写者和观者的心有灵犀。
但是女主却很适合做编辑,把握结构,调整节奏,揣摩心理,务实的人非常适合在已有的条条框框中找高潮,寻亮点。
就女主的职业设定来看,她所有的彷徨和挣扎就是一场和时间的战争。
写小说获得成功成为了她评价青春的武器,她一直执着的不愿意为青春划下句号,因为她不愿意承认青春已渐渐远去,一直积极写作的她,渴望成功来证明青春的无价,却始终无功而返,尴尬地站在了30岁的起跑线上,既懊恼又悔恨。
放下那些不适合自己的贪念,顺着人生的道路张开双臂迎接命运,也许青春的退场只为了教会我们放弃执念,过了这道坎,会知道怎么舒服的走进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只是30几岁的我,和兰熙一样死拉活拽的延误了青春的顺利退场,在心有不甘中走进了人生的下半段,却发现这段道路仍旧坎坷崎岖,较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苦恼和担忧的事情不一样了,痛苦和焦虑却变本加厉。
所以,文学作品始终要高于生活,因为创作可以随性逗点,生活必然无奈前进。
很喜欢最后女主跟男主坦白的时候,就是发烧那晚碰到了然后直接走过去亲了男主一下,以及之后告白的种种,能和你这样子真好,我爱你,我好想你。
这是憋了多久说出来的话呢各种美好啊,不论是做朋友还是在一起了,感觉这两人就是该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让我来捋一捋思路,15年《爱你的7000天》的前身是台剧《我可能不会爱你》,而《我可能不会爱你》又或多或少借鉴了07的韩剧《九局下 二出局》。
九局下 二出局,出自棒球术语,意为:棒球比赛9局下半场,2个击球手已出局,只剩最后一个击球手,比喻只剩下最后的机会。
两小无嫌猜,绕床弄青梅。
这是一部友情以上,恋人未满,由友情转化为爱情的故事。
30岁的青春男女,在满怀希望走上社会后,遭到背叛,彷徨不定身心受伤后互相治愈的故事。
孔子有言,三十而立。
而事实却是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未能活得清醒活得明白,本剧女主人公兰熙,年近三十依旧一事无成,在母亲的屋檐下低头过日子,在濒临倒闭的出版社领着拖欠百分之三十的工资过日子,与一个小八岁的学生谈着不靠谱的火热的恋爱,家庭、事业、恋爱都似乎谈不上完美。
“没有位子了,已经坐满了,右边坐著我的留恋,左边坐著我的伤感,对面坐著我的恐惧,还有那里,那里坐着的,是我的青春...哎,她坐得还真远。
”年满三十,依旧迷茫,依旧不安,依旧无所适从。
你是否也曾跟友人开玩笑的时候蹦出,“如果三十岁的时候,你未娶,我未嫁,我们就结婚。
”而现实情况大多是,青梅老去,竹马远离,各安天涯。
在三十关头,剧中的兰溪向炯泰“逼婚",炯泰立刻回绝,亲故,你现在需要的是朋友,而不是男人啊,于是送上一个满怀的拥抱。
恋人之间会有结束,朋友却可以一直保持平和状态。
“我的情意,怕你知道,又怕你不知道,还怕你知道假装不知道"因为太过珍惜,所以兰溪跟炯泰宁愿一直以朋友的名义陪伴着对方,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在场。
而缘分亦或爱情的另一个名字是叫timing,第一次兰溪的隐形初恋是炯泰,而那时的炯泰正处在万人迷中间,外加俊穆的一心向兰溪。
第二次炯泰从军队休假相约看午夜场电影,在兰溪的家门前守一夜准备告白却得知兰溪和马春峰过夜。
第三次,兰溪等炯泰回来时,炯泰身边又有了星儿。
而后出现的智善、政朱的出现,也不过是她们各自过客,兜兜转转,炯泰和兰熙的身边一直彼此守护。
一次如往常的旅行,在度假誓要怀二胎的夫妻的怂恿下,一场假扮情侣的游戏,到底谁迷失了谁的心,终究是回不去的,各自小心思无所遁形。
衣柜能锁住艳丽的红裙,却不能困住溢满的情意。
前女友归来,她忍痛再次退避三舍,而难耐相思之苦的两人辗转反侧。
小姑娘泻光时,她不由自主的捂住炯泰的眼,能瞬间说出他心中所想,能旁若无人的互相投喂,而他也知道她的病史,她的内衣size,她的喜好,她的梦想,她的六次恋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前女友看着他们在同一屋檐下,一个从浴室洗完澡出来,一个穿着家居服随意的招呼着,本该是女主人却更像一个入侵者。
是啊,要多珍惜,多隐忍,多努力,多克制的他们为这段关系留有余地,别人,是插不进去的。
五次恋爱,三次错过,电视的结局是温存的,同时也是留有余地的。
三十岁,似乎要是能把一切做好的年纪,但也是可以是青春的结束,成熟的开始。
兰熙暂停了作家的写作步伐,也许人生历练能让自己更好的踏在调子上,相比仪式化的结婚程序,现在更想享受全身全意无保留的恋爱状态,因为在他身边本就是一件令人激动不已的事情,没有什么能比握着他的手更让人心安,爱他的全部,包括伤口。
我记得那个长长的暑假,我看了咖啡王子1号店和这部,这部颠覆了我看过的韩剧,在讲一个期待着人生期待未来的人生故事,特别喜欢剧里面在20岁给1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这个剧情,还有他们几个好朋友纪念自己30岁的方式,这部剧讲述了到30岁的心情和感受。
还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的可爱和人生态度,男主角很帅哦!
非常值得一看的哦
暑假的时候太无聊了,所以看了很多片子,打发时间浪费精力...原以为这也只是一部很普通的片子。
看了几集就发现里面的旁白很出彩虽然不懂打棒球里面的规则,但是被解说的还是很通俗易懂讲的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的故事其实更多的讲述的是成人之后,我们在面对各种压力时应采取的积极姿态。
很高兴在那时发现了这样一部轻松又有内涵的迷你韩剧
青春年少,一刷后,竟然坚定地存在硬盘里。
这个剧,或许是被名字耽误了,其实比较小众。
当时,因为羡慕剧中人物青梅竹马的感情以及从校园到社会历久弥深的同学朋友情(本人没有,因此格外青睐这一类型题材的剧),再加上主角们贴近生活化的表演,让我对它心生喜欢。
当时的我,没有年龄焦虑,关注的点可能更多地在感情方面,男女主从相互爱慕到珍惜相处到成为恋人,每一步都牵动心弦,也无暇顾及角色本身的性格及处事方式(这里不做评价)。
今天,由于网络受限,我翻遍硬盘,重温这部剧,境由心转,又有一些新的感悟。
编剧借用主角的口道出了这个年龄段的心态与无奈——年龄焦虑。
20几岁的羡慕小学初中的,接近30岁的有婚育焦虑,到40岁及以后,就更多的是年龄焦虑了。
女主接近30岁的年龄,因婚育焦虑亦产生年龄的担忧。
总有年轻活力的青年,总有富有胶原蛋白的脸,亦有毫无禁忌勇往无前的心,而年龄与阅历只能让这些东西消磨,换来所谓的成熟与老练。
虽然热血的心依然跳动,学习的劲头依然充足,但社会渐渐对你另眼相看,35岁、40岁的门槛,暴露了多少人的心酸。
在年轻孩子眼中,30-40岁已经偏老了,是应该称为叔、姨的年龄,是应该卓有成绩的年纪,是成熟稳重有车有房的一代,但是,真的自己到了这个年龄,升职加薪不是必然,有车有房也有负担,快乐与惊喜成为限量,而我,依然认为自己还很年轻,依然还想大展拳脚,依然想与潮流融合……然而,每个年龄都有独特的境遇与思考,代沟可能是无法跨越的鸿沟,如果自己不够强大,老人说话你不懂,青年玩的你又跟不上,说到底,一切都得靠自己。
当然,这条路上,如果有人与你并肩同行,能够跟你商量或给你建议,抑或有位年长者适当给予指点,路程走起来可能更通畅一些。
每个人的路走得都不一样,有快有慢,有疾有徐,除了代际差异,同龄人之间的比较更是扎心。
无论是依靠资源优势还是自身努力,总有人混得风生水起,总有人成为佼佼者,总有那些别人家的孩子,而平庸的我,除了羡慕,可能只剩自卑、无奈与摆烂了。
心态调整,是一生都要学的必修课。
很多感悟,不是只有自己才有,也不是只有这个年代才有,前人的智慧绝对不在我们之下,所谓的经典,就是无论经过多少年,依然能够与你产生共鸣。
那时的我们为什么没有在一起,绕了一圈后却又回到了彼此的身边。
2011年火了一部台湾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李大仁跟程又青式的爱情成了追捧。
而这部2007年出来的电视剧与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比我可能,我更倾向于这部,因为男主角的设置,李大仁为程又青做了太多,不太符合朋友的身份,是处于友达之上恋人未满吧,而这部的男主角炯泰的角色设置却恰到好处,没有做得太多,跟女主角的相处模式与我跟蓝颜的相处模式差不多,最后的收尾也是,他们彼此告白,却没有着急着步入婚姻殿堂。
看完这两部后的感觉是,20岁的自己有20岁该过的人生,有恰巧出现的人,度过一段段短暂的时光,而你,那个能陪着自己到30岁的你,我们各自过掉了20岁的时光,互相了解对方的所有,跟谁谈过恋爱,第一次在哪里如何,我们那么了解彼此却到了30岁在一起,我想有它自己的理由吧。
20岁的人生没有牵起你的手,30岁的人生有30岁的你牵手,我想这样最美好也最圆满吧。
我们绕了一大圈后在一起,熟知彼此的禁忌,了解过去的种种伤痛与美好,这样的我们才有能力一起走到最后吧。
最近还在看的一部电视剧是《明艳动人的她》,有点差在目前看来。
但是,这部的女主角跟男主角在20岁的时候谈过轰轰烈烈的恋爱,最后男主角却选择了女主角最好的朋友结婚,但是在女主角30岁的时候,他们离婚了,女主角再次碰到了男主角,面对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有自己相处的模式。
我想,自己现在处于20岁人生的开头,有自己该过的人生,会碰见能短暂一起旅行的人,我应该好好体验这样的旅程,或许,跟我牵手走到最后的人不是现在遇到的人,而是身边一直在的人,但是,那我们再各自旅行久点,各自在探寻不一样的人生后,若真是你,我们终会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牵起彼此的手。
我亲爱的李大仁跟炯泰,谢谢你。
这部电视剧今天终于看完了,中途曾一度想要放弃,又抱着还是要有头有尾的心理把它看完了,不过看完了感觉还是可以的。
里面最羡慕的还是他们六个人的友情,身在异乡的自己多希望在自己开心或者想痛哭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朋友在自己身边,感觉有这样的朋友在一起,再悲惨的人生好像都能看得见阳光
年纪越大对狗血的偶像剧、做作的演员角色以及下一秒就能预测到的剧情越发反感,反之,这种娓娓道来,不时冒出的冷幽默,动人的生活细节,极富有生活气息的剧情,以及将生活哲学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方式进行阐述的电视剧越是让人无法抵抗。
剧里有四段爱情,一段是女主相差八岁的姐弟恋,男主角与女同事的爱情,男主角与初恋的复合,还有最后一段是终于完满的青梅竹马恋情。
很特别的是,不同于其他电视剧,《九局下二出局》以9集的剧情,超过一半的集数讲述了女主角与棒球选手的姐弟恋情。
在这段被所有人不被看好的爱情中,男友大学朋友让女主请客;女主拿打车费给男友;就连答应结婚后女主都得自己买束鲜花安慰自己……就像女主角自己讲述的,在他们的爱情中,打算结婚她关注的是租房信息而不是婚纱,这就是他们的现实。
相信所有观众在骂她傻的同时,都得替她掬一把心酸泪。
其实就算没有意外,这段爱情也会失败,没有成熟起来的另一半,是剧里美敬与尚勋折射出来的影子,未来为此辛苦的注定是兰熙。
但是这种没有任何的物质条件,满满的都是热情与纯真的爱情,像极了20岁的我们,不考虑未来,自以为单纯的爱情就可以抵抗任何现实。
无论如何都该佩服兰熙,无论多么辛苦,都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就像当她感叹有时也想不吃炒年糕、泡面,不再需要给男友零花钱,偶尔也想得到一些小礼物,炯泰却早已洞悉她:“如果小屁孩回来,你又要嘻嘻哈哈跟他去吃炒年糕和泡面了。
”这就是兰熙的魅力,在爱情面前盲目而吃亏,但却真诚令人动容。
她在感叹与政朱的爱情结束了,她的青春也下场了,但另一方面,在优质男俊穆的求婚下却不予接受,说宁愿选择陌生人的爱情。
非常喜欢男主角卞炯泰,工作上充满胜负欲,生活上一丝不苟,大方得体,确认自己真正的心意后就快刀斩乱麻老实承认(非常喜欢旅游时,他直接向兰熙表白的情节,绝不拖泥带水),能经常蹦出幽默的话语,当然最重要的是长得还很帅,遇到这样的青梅竹马,兰熙应该是上辈子应该积了不少德。
他两的爱情似乎水到渠成,嗯,时机终于对了,在他们三十岁的时候。
在对方身边的各种自然,熟悉对方的各种习惯,不用说出口的语言、动作之间的默契,其实已经秒杀了各种路人的情感乱入了。
听完兰熙说四十岁的时候希望他能捧着一大束能遮住脸的花来向他求婚,嘴上回答那成本太高了,从此却每天定点佚名送花,与前面兰熙被求婚后自己买花安慰自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赤裸裸的差距。
最后,非常喜欢剧里的每一个配角,喜欢单细胞略傻帽的春熙,她在得知转正后,忍不住敲打旁人的兴奋表情真是令人感同身受;不断为丈夫、孩子付出的美敬,得知丈夫无法适应社会工作想着还是她自己多多做翻译工作,让丈夫继续读几年书,真是社会许多女性的真实写照;还有尹星儿,纵然是骄傲的孔雀,在爱情面前,输了还是会泪流满面;还有俊穆,能够洞悉别人的心理,自己却守着那份孤独;渴望爱情的李作家,听了一个男销售的电话就能得到工作的灵感与热情,这是怎样的长期寂寞才能熟记每周叫餐鱼里近十种的底菜?
还有屌丝男部长,虽然长相很挫,带着两只取了名字的小鸡散步却感觉到他的善良;纵是初看让人觉得不爽,年纪轻轻却自视甚高的辛珠英,背后全都是故事…那些角色似乎就是我们自己现在或者曾经或者未来的身影,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必须拼了命努力,必须苦苦挣扎,不仅爱情是冷暖自知,生活亦如此,至于生活这门学问,我相信时间总有一天会全告诉我们的。
无聊之时看到这部好评连连的韩剧。
20岁的我,看这部剧没有太多共鸣。
只觉得如果到了三十岁,理想的伴侣还没找到,工作又不大顺心的话,那将是多恐怖的事情。
不过有个像炯泰这么帅,人又好的蓝颜知己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现实还是归现实。
这么帅的男人怎么会钟情一个女人。
女主角活得很潇洒,我在想到了三十岁的我们是否也会变得有内涵,面对所有事人能处之泰然,嗯!
那种感觉真好。
1集弃
-谢谢你依然留在我身边-我只感谢终于能够轮到我
三十岁可能也是不错的年龄吧。没有完全成熟,但稚气已腿,看起来有点沧桑,青春的伤痛依稀在脸上,但风度翩翩。——《9局下2出局》
其实女主很幸福,虽然30岁事业爱情看似都不“成功”,但能为理想执着的努力着,青春岁月里丰富多彩滴恋爱过,到了9局下2出局滴此刻还能和小自己8岁滴小男生来一场要死要活轰轰烈烈得不要不要滴恋爱,你还求啥?关键人还就是有一份嫉妒不上羡慕不来的30年友情变爱情。爱一个人连他的伤口一起都要爱。喜欢这句
本来觉得女主长得像男人,男主前任一出来,更加像男人。这个剧的主旨我无法苟同,但细微之处有点道理,虽然我看过就忘了。
多好的一剧,没火起来 = =
秀爱太美,太可爱,剧情很温馨舍不得结束
看了幾分鐘就棄劇了 實在不好看
前面还不错,后面太无聊,虽然剧情比我可能不会爱你要好,但还是太拖沓了,弃了~
如果有3.5,我比較想給這樣的分數……發揮得是不錯,但這種主題—三十歲的緊張、意外同居,日劇實在太多了。看著看著就覺得沒有比較好。
最喜欢的一部韩剧。
不俗的韩剧 两星给秀爱 一星给允儿 一星给颜似7v的女二和假装会弹吉他会说西班牙语的女三
为数不多优质的韩剧,朋友变恋人
有点墨迹
看两集,看走势各方面都比不上 我可能不会爱你
朋友知己熬到9局下也是够磨蹭的了
看着一般,难道是太年轻了?。。。
6集左右
啊有点想重温
为什么评分这么高?分明就是一眼看穿结局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