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Ethan Stiefel Ethan Stiefel在Center Stage中的演出使更多人认识他,他在中央舞台中演的Cooper Nielson,同样是芭蕾舞界的明星。
现实世界中,他是American Ballet Theatre的 Principle Dancer,还是Royal Ballet Guest Principle Dancer, 到过许多国家演出,例:法国,荷兰,瑞士,韩国,丹麦,意大利,香港等等。
Ethan Stiefel在Pennsylvania 的Tyrone出生,生长在Madison, Wisconsin。
因为小 Ethan太精力充沛。
会在家练习足球和棒球,于是他成为他的芭蕾舞班的唯一男孩。
8岁开始和姐姐Erin在Wisconsin的The Monona Academy of Dance习舞。
学习芭蕾使他被同龄小孩嘲弄,可是,他的第一位教师Paul Sutherland回忆说:Ethan有天赋,柔软的身体,turn-out等,另一位早期教师是ABT的前principal dancer Ted Kivitt。
当Stiefel 家庭搬回Pennsylvania,Ethan在 Marcia Dale Weary Central Pennsylvania Youth Ballet学习,14岁时,夏天到 School of American Ballet(SAB)上课,父母为发展他的才能,搬到New York ,而且获得奖学金成为School of American Ballet全日制学生 ,在16岁的时候,他的偶像Baryshnikov成立一隶属American Ballet Theatre的小学校,Stiefel离开 SAB跟随Baryshnikov习舞,可是,他的学校只有3个月寿命。
Stiefel返回SAB,一周后, Peter Martins为他在舞团安排职位。
对Stiefel来说,New York City Ballet(NYBC) 不过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在NYCB的第一个独舞是Nutcracker的中国舞。
而且 Peter Martins再给他重要的角色Les Gentilhommes。
18岁,著名的编舞者:例: William,Forythe,David Allen使Stiefel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为著磨练自己在不同的角色发展,他缺席NYCB 一年,到瑞士的Zurich Ballet,有一个指定为他编舞的Nutcracker,一年过去,他再返回NYCB。
并开始想作客其他的芭蕾舞团,例: American Ballet Theatre。
但是,NYCB是需要一个忠诚奉献的舞蹈员,所以,23岁的他决定离开,接受ABT正式的建议成为principal dancer。
在ABT,他得到他想跳的古典作用,第一个角色是Swan Lake,还有Giselle 的Albrecht,La Bayadere 的 Solor。
ABT非常通融他演出CENTER STAGE,因为ABT认为这不只是对他好,对ABT的发展有好影响。
不过,Stiefel 说这是辛苦极。
因为需要表演所有的能量和活力,拍摄了2 周以后,他不能走路几天。
拍戏的薪金都用来买他的Harlary电单车的零件。
(PS:大家还记得Center Stage中的 Harlary Davidson电单车吗?
这是Stiefel自己的电单车。
) 他以自己的天赋创出名堂,他的跳跃大慨是向地心引力挑战,旋转多得令人忘记数数,1999年开始,除了他在ABT当Princple dancer外,他还在ROYAL BALLET 当客席。
据说,Stiefel现在的女朋友是早前跟随ABT访港的Gillian Murphy。
现实中的女友Gillian Murphy Gillian Murphy出生于英国的温布尔登,成长于美国。
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芭蕾,曾在哥伦比亚城市芭蕾舞团,北卡罗来纳艺术学校就读,并在学校多次担任首席演员参与演出。
1994年15岁的Murphy在美国杰克逊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进入决赛,1995年在莫斯科大剧院表演后获得“洛桑希望”奖。
1996年加入美国剧院芭蕾舞团(ABT),2002年晋升为首席女演员。
【如果喜欢,欢迎关注微信号点点的小屋diandian_house,分享文字,分享人生】作者/徽外 (本号非作者,请勿豆邮)作为一部曾经大火的剧情/歌舞影片,《中央舞台》(Center Stage)最初吸引我的元素是芭蕾。
这里的芭蕾可不是《黑天鹅》里作为噱头的点缀,而是真正焦距在年轻芭蕾舞演员身上,看他们在竞争激烈的芭蕾学院,如何恣意地挥洒青春和寻找梦想(对本片八卦感兴趣的可以拉到最后,有彩蛋)。
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不光是一个关于芭蕾的故事,更为如何选择事业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简单来说:当我爱的和我擅长的不能两全,我该怎么做?
职业规划里有个经典概念——刺猬理念,来源于Jim Collins的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
这原本是用来总结那些跨越了优秀到达卓越的公司所具有的共通特点。
后来被移植到个人的职业规划领域,描述擅长(skills)、热爱(passion)和收入(income)的关系:
上图里的三个圈圈分别表示三个变量:热爱(What you really enjoy doing)、擅长(What you are good at doing)和收入(Things people get paid to do)。
我们看到:1)三个圈圈并没有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有天赋的(擅长)、感兴趣的(热爱)和能够谋生的(收入),是不同的事情。
2)三个圈圈共同重叠的部分,就是一个人比较理想的工作(简直就像灵魂伴侣有木有)。
那如果找不到呢?
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两个圈圈重叠的部分。
这样会有三种情况:你擅长并且喜欢,但不挣钱,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爱好”你擅长并且收入不错,只是做起来比较无趣,很多人会作为职业的追求你热爱并且能够有高收入,可惜你并不擅长,不少情况下这就是“梦想”——可望而不可得。
生活总是要比模型复杂得多,也有意思得多。
《中央舞台》刚好通过三个女主角Maureen, Eva, Jody,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简化的双变量模型:不考虑“收入”的情况下,“擅长”和“热爱”的不同组合会产生怎样有趣的结果。
影片一开始,三个女孩在纽约最负盛名的芭蕾学校学习。
她们都渴望能在汇报演出中充分展示自己,被最顶尖的芭蕾剧团相中,从而拥有光明的职业前景。
她们每个人,在职业探索也是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展示了独到的勇气和智慧。
咱们一一来看过:Maureen: 擅长但不喜欢Maureen以尖子生的形象出场,别人谈到都只有艳羡的份。
Maureen也绝不辜负这种赞赏,用精湛的技术,包揽了舞蹈课堂上的各种展示,毫无悬念地被选为古典剧的女主角。
可是Maureen知道,自己并没有那么热爱芭蕾,她喜欢的是,或者说需要的是,外界的光环。
一次和男友的争执中,Maureen脱口而出:“我是国家芭蕾学院最棒的演员,你呢?
你谁也不是!
”靠着外界荣耀的激励,并同时被内在低自尊所驱使,Mareen的舞蹈之路走得越来越艰难。
缺乏真正的热爱,犹如坏了发动机的汽车,只能靠人推着走,又能前进多远呢?
渐渐的,芭蕾带给Maureen的,更多的是焦虑、是压力。
她没有朋友,只有竞争对手;没有娱乐,只有目标:进顶尖芭蕾剧团。
Maureen甚至陷入了厌食症,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吐出刚刚吃下的食物。
一次崩溃后,她向男友坦白自己最大的担心:“你喜欢我,有多少是因为我是个芭蕾舞演员,有多少是因为我本人?
”促使Maureen下定决心改变的是目睹同伴排练时受伤倒下。
她震惊的发现,那一刻她不是担心害怕,而是希望倒下的是自己。
Maureen选择了急流勇退:退出汇报演出,把女主角的位置让给真正热爱芭蕾的Eva。
面对母亲的狂怒:“我不想你体会到后悔的滋味!
你知道什么叫做积错难返吗?
”,她很平静的说:“对我来说,芭蕾就是这样。
我希望找到真正喜欢的东西,而不是恰好擅长的东西。
妈妈,你没有跳舞的脚。
我没有跳舞的心 ”最后一句让我特别感动,也很为Maureen开心。
她终于拾起勇气去面对自己,承认自己之前的选择错了,因为这样的选择不会让她健康和快乐,她意识到自己需要停下来,去想想到底要什么,以及如何去取得。
也许经过探索,她还会发现自己放不下对芭蕾的感情,再回到这个舞台,但那时候,她的心境、态度会和现在截然不同。
至少她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真正为自己做出的选择。
Eva: 擅长并喜欢所以作为被上天眷顾的幸运者,找到自己既擅长又喜欢的事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看看Eva,就知道成就总是离不开汗水的浇灌。
兴趣可以带来新奇的刺激,擅长可以带来暂时的成就感,但只有深入的钻研,才能带来持久的满足感。
影片有很多细节都展示了Eva对芭蕾的热爱。
比如抽完烟后,Eva用芭蕾标准的绷直的脚(pointed feet)将烟头踩灭。
又比如因为得罪团长,她自知没有办法在汇报演出中争取展示的机会,同伴问她打算,她说:“汇报演出之前我就跳了很久的舞,而我还要继续长久得跳下去。
我不为他们而跳,我为自己。
”白天参加舞蹈训练,累得直不起腰,晚上Eva却还会独自在练功房偷偷揣摩主演Maureen的舞蹈部分,即便她只是不起眼的一个配舞。
跳跃,旋转,虽然观众只有她自己,但这就是她的全世界。
正是这样的付出,让她突然面对Maureen请她替自己出演时,能够从容抓住机会。
并且,为了心爱的芭蕾,Eva也学着对生活做出妥协。
她一直是个直来直去的女孩,率性而为,和学院舞蹈总监很不对付。
同时,Eva也是固执和自我的,不愿意为了外界改变自己。
但这次却是例外。
舞蹈老师劝导Eva说:“确实,他斤斤计较,很难相处。
但事实是,你将来会很难找到性格不是这样的舞蹈总监。
聪明的舞者知道把注意力放在哪里。
当你翩翩起舞,你就知道,你来到了自己的世界。
”这一次,Eva是真的听进去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是真正的热爱和勇气。
Jody: 喜欢但不擅长和Eva一样,Jody也热爱舞蹈,但不巧的是,她并没有Eva那样好的先天条件,练功房里总是最吃力的那个。
Jody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热爱是不够的,她很难在芭蕾之路上走得远。
但又实在难以割舍对舞蹈的爱,于是她转向了表现形式更多元、更加张扬个性的现代舞。
这里,Jody迸发出了惊人的舞台表现力,整个人都像在发光哪,怎么也无法令人联想到芭蕾课上局促怯懦的她。
在即将得知国家芭蕾剧团录用结果时,出人意料,Jody拒绝了,转身接受了一个刚起步的现代舞团的录用:“过去十年, 我一直想成为一名国家芭蕾剧团顶尖的舞者。
可是我就是我,没有完美的身形。
但我其实更喜欢这样的自己。
请不要告诉我结果。
如果你们不录取我,我不想听到这个消息;如果你们录取我,我恐怕没有勇气拒绝,然后用尽自己的黄金岁月,站在舞台的最后一排挥挥鲜花。
我想,我能做的不止如此。
”所以如果你天赋不够,但你真的很喜欢一个事物,你要去追寻它吗?
Jody的回答是yes, 但是你需要妥协。
毕竟很多领域做到顶尖不仅需要汗水,也需要天赋。
好消息是,往往一个领域并不只有一样特定的工作,如果愿意做一些妥协,你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机会和选择。
比如你没办法像梅西那样擅长足球,但你特别喜欢,你可以当足球教练、足球解说,再不济,做自媒体、开知乎live讲座;你没办法拥有王菲的嗓子,但你真的热爱唱歌,你可以去做幕后、当声乐老师、办合唱团。
后记面对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勇气和或多或少的妥协。
毕竟,当生活不顺我们意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对老天发脾气的。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我们知道想要什么,自己能提供什么,会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去做就好了。
没有什么值得可怕的,只要是你认真生活、为自己做出的选择,都是最好的选择。
一点小八卦^_^1. 本片演员阵容超级豪华啊,不少演员本身就是专业芭蕾舞者,比如主演中就有两个是来自全美顶尖古典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团(ABT)的首席,一个ABT的独舞,还一个旧金山芭蕾舞团(对,就是谭元元任首席的那个)的群舞。
2. 荧幕后真实的生活特别有趣: 演Jody的Amanda Schull和演Eva的Zoe Saldana追随了Jody在影片中的路线:经历职业芭蕾训练(Jody就是前面提到的旧金山芭蕾舞团的群舞),但都不愿意就此埋没自己,早早转行当演员。
Zoe后来还在《阿凡达》里出演纳威公主。
3. 影片中的Eva是个热爱芭蕾很有天赋的非裔姑娘。
10余年后,美国芭蕾舞剧团(ABT)终于迎来了他们第一位非裔首席:Misty Copeland。
你可能已经在under armour的广告"I will what I want"里见过她啦。
【欢迎关注微信号点点的小屋diandian_house,分享文字,分享人生】
也有始乱终弃,也有潜规则什么的,不过这仍然是一部美好到可以给小孩子看的影片。
影片的宗旨,就像某一季Project Runway的冠军,"Meana" Irena说的那样,All good things take a lot of work and effort, and that's why they are great. 对于任何一项能为普罗大众带来愉悦与暂离现实之升华感的艺术,具备所需才能的人本来就不多;于万千种机缘中恰好从事了这一项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芭蕾,花滑,任何一项表演艺术,任何一项竞技体育,每当有天才出现,在舞台上的一瞬,光辉就足以盖过平庸日子的晦暗,炽热就足够驱走乏味生活的干冷。
曾经想过,如果有钱到向片中那个老女人一样,做个艺术家的patron真是不错的差事;不过,更美好的位置,就是在天才们的光辉之下,做一个惊喜而满足的fan——比如说,我一直想要回到那个时代,看一看尼金斯基。
平心而论,最后一段现代舞并不是我的菜;看这部片子,反而是惊叹一下各处情节中出现的动作、津津乐道一下那些因为复杂而愈发引人入胜的technicality,更能称得上乐事。
可知道这部影片有多么难得、多么不可复制吗?
男四号的俄罗斯口音小配角、因为是自我介绍为“芭蕾dancer”而常常泡不到妞,心一横撒谎自称黑手党的,那便是长野冬奥会的花滑男单冠军、俄罗斯的国宝库里克。
女三号还是女四号黑人小女孩甫一亮相即气场非凡,后来长大了,成了《阿凡达》里面蓝洼洼的女主角,也许卡梅隆就是相中了她dancer出身、柔和协调又充满张力的动作。
更遑论饰演Cooper的那个技术奇迹,还有不要相信女一“功底不好”之类的说辞。
最后唠叨一句,艺术、体育主题的片子,一定要找最出色的专业人士出演啊,不要出“自由体操做个阿拉伯团众人就惊掉了下巴”这样的bug,当然不符合力学原理的“晴空霹雳”“25米的转身”等乌龙事件也当力避——anyway,只有“世界之王”的气场,是特技做不出来的。
这部电影,让我走进了年轻女孩勇敢追梦的飞扬的青春。
大家都是出类拔萃的跳芭蕾舞的年轻人,进入了顶尖芭蕾舞团的招生初赛,她们来到纽约,开始追梦之旅。
在他们眼里,中央舞台是梦想,更是生命的巅峰。
影片中的三个女生,性格迥异,天赋不同,她们代表了不同的人生。
大家都渴望站上中央,为之努力拼搏,但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却也有各自的烦恼。
被人称赞尖子生的学生Maureen擅长跳芭蕾,却没有对芭蕾的热爱,迫于母亲的压力被动地追求着进入顶尖芭蕾舞团的目标。
她为了母亲的愿望,扮演着听话懂事的乖孩子,为了控制体重,她不得不催吐。
但她最终想明白,勇敢地对母亲说:“不!
”。
在自己没有心的芭蕾上,她选择退出,她有放下一切的勇气,去追求自己真正的热爱,而不是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浪费青春。
与之相反的Jody热爱芭蕾,却因为没有完美的身材线条和足够优秀的先天条件成为顶尖的芭蕾舞者而痛苦。
她努力练习,却不能做好,得不到老师的认可,让她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
自己没有办法做好最热爱的事情,着实给人很大的打击。
但是她没有消沉,她选择去尝试新的事物,发现她在其他领域可以表现的非常出色。
幸得Cooper的赏识,他冲破世俗地将现代舞的烈火带入温和的古典芭蕾,在现代舞和古典芭蕾地激烈碰撞中,Cooper和Jody成功地点燃芭蕾舞界,收获成功。
Jody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时我们付出的努力不一定就会收获同等的回报,所以我们就要进行抉择,坚持还是妥协?
有时妥协也会带给我们新的收获,同样可以实现梦想。
真正幸运的人是Eva,她有对芭蕾的满腔热情,同时也很幸运的拥有足够的天赋,自己擅长的事情很喜欢。
她不会因为没有被选上主舞而消沉丧气,因为她很清楚的明白,自己跳舞,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但是她在拥有天赋的同时,也不曾暗暗自喜,依旧付出加倍的努力。
也正因为她晚上在练功房揣摩主舞的舞蹈动作,才能最终成为主舞,成功进入顶尖芭蕾舞团,实现自己的梦想。
青春是用来追梦的,影片中的芭蕾舞演员,她们每个人都是付出了无限的努力,用常人无法理解的苦痛,用汗水、泪水换得成功。
面对生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勇气,有勇气去追逐,也要有勇气去妥协。
只要是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拼尽全力去实现,就是最好的选择。
最让我感动的是Emily妈妈的话:“跳舞曾经带给我们快乐,但现在不是。
答应我,姑娘们,不要让别人使你觉得自惭形秽,上帝给你们的模样最完美。
”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
我们都是最好的我们。
2000年的美国老片,拍得很美好,让人回味,以至于我一连看了三次。
电影讲述三个出类拔萃的的跳芭蕾舞的年轻女孩,入围美国芭蕾舞团招生初赛,来到纽约,入住同一个寝室,竞争成为正式演员。
芭蕾舞女孩纤细娇好的身材,光滑高盘的头发,洋溢着青春美丽的脸庞,电影一开头就呈现处一种纯净,活力和专业的美好氛围。
主角是叫Judy Soya的年轻女孩, 演员是Amanda Schull, 金发美女,据说Amanda也是芭蕾舞演员,当年她出演这个电影的时候22岁,之后她继续电影生涯,但表现乏善足陈,主演过“Mao” 关于中国的芭蕾舞片, 其他大多都是配角,她在Nikita电视剧出演过Michael的前妻。
出演男一号库伯的演员是Ethan Stiefel, 男二号查理的演员是Sascha Radetsky, 两人都是极有成就的芭蕾舞演员,Ethan Stiefel 在1995年已经是纽约芭蕾舞团的首席演员。
这些专业的主演,他们在电影里亲自表演了多场精彩的芭蕾舞蹈,导演的意图很明显是要把这个歌舞片拍得专业且精致。
电影的情节与其他励志歌舞片差别不大, 主线就是女孩Judy努力拼搏的故事,Judy努力练习却不得到老师认可,灰心之时偶遇美国芭蕾舞团的首席演员库珀,两人一夜情缘后库珀却没有当真,但看中Judy的舞蹈才能让她担纲主演毕业舞蹈。
查理也属意Judy,看见她为库珀难过流泪,守在一旁宽慰激励她更好地演出,Judy很快调整心态在毕业演出大放异彩,最后Judy放弃美国芭蕾舞团参加库珀新成立的芭蕾公司成为首席女演员,但她拒绝了库珀的示好,和查理发展恋情。
女主角Judy是戏里最闪光的角色,她年轻,美丽而且单纯,偶遇男一号时候她的眼光中流露出小鹿一般羞涩好奇的神情,这些珍贵自然的表演被摄影师一一捕捉到电影镜头里;在和库珀的一场亲热戏里,她脸上浮现年轻快乐的微笑,没有成人情欲的激动,她的表演呈现青春的特质,单纯而美好。
电影里有大量芭蕾排练和表演的片段, 芭蕾女孩轻柔的表演,男演员舒展有力的舞蹈,十分赏心悦目。
最后的舞台表演,Judy,查理和库珀的表演,加入Michael Jackson的歌曲做主旋律,把古典芭蕾极好地和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不造作不牵强,高难度的旋转和跳跃,十分好看,激动人心。
和其他的歌舞片相比,例如Stet up/舞出我人生系列,高中歌舞剧等,《中央舞台》的专业和诗意是其他片子无法媲美的。
先看得《中央舞台2》,以為很不錯了,但是第一部卻更驚艷。
編舞沒得說,整部電影最讓人佩服的就是該片編舞的實力,尤其是最後兩個舞蹈,風格迥異,但是表現力一樣優秀,強勁的捕獲人心。
描述芭蕾演員日常訓練的場景中選擇的動作都是技術性很強,但是充滿著人體張力,輕盈迅速的動作,讓人相信舞蹈演員真的能飛起來。
1編劇中對每個人物的經歷都有充分的考慮,每個人的個性都很飽滿,幾乎沒有那種“開始受挫之後毫不氣餒奮鬥成功”的角色,或者“千金小姐井底之蛙”甚麼的。
相形之下只有一條主線和一條單薄輔線的2就要遜色很多了。
Jody是電影裡少有的走了彎路還能理智清醒回歸正途的女主角了吧,電影離面腦子好用運氣又不一定好的女人還真是少。
歲月是把殺豬刀,對於舞蹈指導來講還算好,2裡面他依然矍鑠,只是Cooper就沒那麼好運氣了,那個眼袋+皺紋⋯⋯泛起一臉漣漪⋯⋯居然還有不少特寫。
芭蕾舞女演員究竟嫁誰好呢?
或者根本就是這樣:年輕的時候找個有激情,又帥又能啓發自己的男演員談戀愛,順便還能找個有潛力的舞伴和自己共同發展;年紀大了混上去之後,找個穩定又有地位的藝術指導結婚,也算是有個好下場,順便回頭感傷的跟以前那個男人說一句“你是我年輕時的一個美夢,以後也一直會是”,然後靠燃燒過去的激情供給自己的舞蹈生命,還覺得自己是個特別多愁善感的藝術家。
事情不就是這樣嗎,或者你本來就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呢。
或许电影的情节并不是十分出色,或许电影的选角并不是十分有名,但是不得不说,吸引我的就是芭蕾舞,以及颠覆古典芭蕾的精彩适合所有热爱舞蹈事业的人
很久之前看过的今天再看,还是被里面充满力量的舞蹈感动。
这部剧本身主打舞蹈 梦想总体的剧情来说,其实觉得有点差。
因为后面那个是喜剧的方式。
电影里面有几个很有启发的点。
第一个就是舞蹈是为了快乐艾米丽因为没有控制体重而被退出时,她的妈妈说的一句台词,永远不要因为别人而使自己伤心。
舞蹈曾经带给我们快乐。
dance for yourself.就像黑妞所追求的我看到限制性地舞蹈和为了释放的力量,这两者的力量是非常不一样。
你有没有力量别人是能够感受得到的。
就如同当女主到外面的舞蹈室跳舞的那一段,我非常喜欢!
那是非常有力量非常快乐的舞蹈。
因为释放了心灵,所以非常的美!
第二个点:当索耶说不能满脸泪痕地进舞室跳舞时,the cute说,那就 use it.利用你的情绪,用舞蹈表现出来所有的艺术,舞蹈、绘画、写作都可以利用情绪进行创作。
人生的阅历是一种宝贵的土壤。
不要以为低谷是最糟糕的事情,事实上你还可以利用谷底的力量反弹上来。
还有就是,伤心、愤怒的负面情绪也是一种力量,你可以利用它。
用舞蹈、写作、绘画将遭遇的事情改编成故事,用艺术形式释放这些负面的情绪,这就是一种升华了。
第三个点,就是莫林对她妈妈说的那句话。
我想找到一件我喜欢的事情去做,而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恰好是我所擅长的。
这个真的很激励人。
芭蕾,你不仅要有好的身形,要有纤细而有力量的脚,更要有想跳的心。
每一双芭蕾人的脚都是不堪入目的,那些痕迹是用汗水和艰苦的努力刻进去的。
所以如果你不喜欢,老了之后抚上这双脚时,是不是会后悔时光错付,纵使功成名就?
当我没有动力的时候,重温下电影中女主到外面的舞蹈室舞蹈那段,感觉力量又回来了。
编剧的排舞非常有创意,即使时隔十五年再看,也是很棒的水准。
为了不同的人生目标他们考进了舞蹈学院,忍受着枯燥的训练, 每次脱下芭蕾舞鞋都能见到伤痕累累的脚.芭蕾不愧是一门残酷的艺术,有人天生就有好的身体条件,有人无论怎么刻苦练习都无法做到完美,经历了芭蕾带给他们的快乐和痛苦后, 每个人都从芭蕾艺术中得到了回报
第一次挥之不去的舞蹈题材电影,就是这出....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如果没有艺术感悟,你看完会觉得..哇好棒!
如果有艺术感悟,你会觉得............................当然,你现在需要拿10年前的审美去看!
22.11.30.于乌镇。
真的不能有盲目的期待,本来以为能比歌舞青春强上一个档次,可惜它让人失望了。
预期放的很低,只是想来看看芭蕾舞,剧情没抱太大期望,但没想到比舞出我人生好看一些,结局一场传统一场创新的芭蕾舞真的很美
演员演技一般,但他们的舞蹈,舞蹈编排让人印象深刻。比较经典
ES不愧是ABT的首席舞者,舞蹈中的他简直光芒四射!!!这是我最喜欢的青春歌舞片。BTW 看着看着发现其中的一个芭蕾舞蹈老师长着魔发奇缘里面巫女妈妈的脸,真赞。希望我老了的时候也能这么优雅高贵。口水之~~Donna Murphy
看得很累,就那些事儿吧。
芭蕾舞题材电影中最专业,舞蹈最好看,最让人感动的一部,没有之一。
太无聊了
center stage 擅长的事情不一定是喜欢的事情 怀揣着梦想而为之奋斗 才华横溢而作风不良的舞编 但无伤大雅 很多人习惯于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却永远无法真正体验在舞台上真正肆意流露的vitality which I aspire so much
芭蕾舞真的超美阿!!!!
砍掉佐伊的线,剧中剧,双女主,不管为催票房洒狗血讲塑料姐妹花撕逼,还是励志讲绝美舞蹈诞生,都会好看很多。希特钠的长项和短板都在这里,后来似乎他也没有打算改的意思,人间的恶意都归到天意叵测,每个人无论贤愚最后都一定有个恰当的归宿,从后往前看一个导演的电影有种“啊,原来如此”的趣味,真是个温暖的人,招风耳太可爱,演个真人版肖恩羊就好了
当年的Amanda Schull简直美翻了!!!I literally couldn't take my eyes off her,最后浓妆跳舞时神似Baby One More Time的Britney Spears。其他时候一直是甜美惹人爱的金发美少女。Mandy Moore的I Wanna Be With You响起时我才突然想起来这首歌的MV里是跳舞片段,翻出来看原来它就是这部片子的配乐,瞬间泪奔了。另,没想到Zoe Saldana是芭蕾舞出身。
对芭蕾还是不太感冒,最后一场芭蕾舞和现代舞结合到一起真的很赞。
女主非常不可 跳得不好最后的现代芭蕾转变也不怎么样 特别是跟男主跳舞的时候简直被吊打 导致最后呈现出来的根本是一个靠美色走捷径的故事
青春和梦想再加上曼妙律动的舞蹈节奏,就构成了这部别具一格的青春片,勇敢追求自己所爱吧,即使被冷落被打击伤痕累累,但是青春不就是勇敢做梦的神奇存在吗?想来后来迪士尼《歌舞青春》的灵感来源大概来自本片吧,但显然《中央舞台》不甜腻也不落俗套,直接走进了芭蕾舞学习者们的内心世界,更细腻更有诚意也更动人心弦。ps,意外邂逅青春无敌的佐伊•桑塔纳,除了是灭霸的亲女儿卡魔拉,她还可以是叛逆独立敢想敢做的天才舞者,令万千观众在台下为之着迷。
高中,博大买碟,知道这部片子,又是MTV天籁村李霞曾推荐的歌,那段岁月哦 Mandy Moore《I wanna be with you》
然而女主跳得真不咋滴
剧情so New York so cliché,但是芭蕾舞者(和扮演芭蕾舞者的演员)都好美好有力,金发女生主演的那出剧也编的不错
美,而且我喜欢歌舞电影。我一直以为喜欢现代舞很多年的自己应该会喜欢芭蕾嗯,但自从几年前有位朋友邀请我去大剧院看了场俄罗斯的冰上芭蕾看得我了无生趣哈欠连连之后,就再也不敢踏足芭蕾剧场。不过今天看片段倒是觉得异常的美。
歌舞片嘛,歌舞好就好了,要求那么多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