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上一集《凯斯宾王子》的纳尼亚年代3年后。
1943年的英国战争时,佩文西家孩子的老大、老二都离家,彼得正在准备大学入学考试、苏珊在美国度假,老三与老么-爱德蒙与露西心不甘情不愿待在剑桥附近的亲戚家。
他们在那里的最大挑战,就是应付讨人厌的表弟尤斯提克莱伦斯史瓜。
直到这三名孩子发现一幅黎明踏浪号的油画,那是一艘壮观的帆船,外观灵感来自巨龙。
(船首是龙的头、船尾是龙尾巴、左右船舷则以龙翼装饰。
) 油画图案突然间不知何故开始动了起来,房间涌进洪水将孩子淹没,然后将他们传送回纳尼亚的东海,被画里同一艘黎明踏浪号船上的凯斯宾国王与船员救起。
爱德蒙与露西很兴奋能重返他们曾以国王与女王统治的纳尼亚;牢骚发不停的尤斯提是这个世界的新访客,显得兴致缺缺。
三人很快便得知凯斯宾东行的目的--他正要履行找到7名失踪坦摩勋爵的誓约,也是已故先王父亲最好的朋友。
他们的旅程引领他们到5座岛屿,每一座岛都带给船上的人料想不到的危险与冒险,每一座岛都隐藏诱人的秘密。
凯斯宾一行人发现邪恶绿雾的存在,不仅能绑架人的肉体,连心智都能被掳走。
一名睿智的长者魔法师柯瑞金,向凯斯宾与佩文西兄妹解释,要破除这致命的魔咒,必须找到7名勋爵,并且取回亚斯蓝赠送给他们用以保护纳尼亚的宝剑。
全部搜集后,放在亚斯蓝的餐桌,宝剑将会赋予他们打败绿雾与女巫的能力。
如果无法集合7宝剑,他们与纳尼亚都将灰飞湮灭。
这群航海家的任务令人望之却步,他们必须力抗汹涌怒涛、骇人海蛇与其他危险。
当他们展开这场改变他们一生的旅程,前往世界遥远的边陲地带时,他们的勇气与信念,在这场攸关命运与转变的航行中,不断受到诱惑与考验。
一句话评论 此次在特效的作用下,连狮子也显得与众不同。
——《华盛顿邮报》 前两部纯粹讲冒险故事,有点虚张声势;这部《纳尼亚传奇3:黎明踏浪号》则显得更为深刻,蕴含了奉献、公正、信心这些主旨。
——《泰晤士报》幕后制作 迪士尼中途退出 一般来说,从著名文学作品改编来的电影,卖相都不会太差,尤其原作又是著名的魔幻文学作品。
看看《魔戒》和《哈利·波特》在票房上抢眼的表现,相信很多人对《纳尼亚传奇》系列的卖座会深信不疑。
但是世事往往就是如此难料,《纳尼亚传奇》并没有书写电影史的传奇。
《纳尼亚传奇2》的全球票房,也只有4亿美元多一点。
这样的票房表现,让影片的制作方迪士尼公司无法接受。
为了挽救这个系列,迪士尼炒掉了《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的导演安德鲁·亚当森,找来了迈克尔·艾普特接管导筒。
在艾普特的带领下,剧本被重新改写,一些美术设计和服装细节也被重新设定,著名的维塔特效也被雇佣来为影片制作美工和特效。
2007年6月,艾普特正式成为了《纳尼亚3》的导演。
按照迪士尼当时的计划,影片将在2008年1月份开拍,在2009年的5月1日上映。
当时计划中的外景地有马耳他群岛、布拉格和冰岛。
不过几个月之后,迪士尼却单方面宣布影片的制作计划还要再“仔细斟酌”。
这份通知式的新闻这么写道:“因为影片的拍摄计划时间跨度过大,这对于一些年轻的演员来说并不是好事。
所以,影片的拍摄还要再仔细斟酌”。
随后,《纳尼亚3》的开拍时间被挪到了2008年的10月,上映时间被改到了2010年的5月7日。
为了节省开支,剧组不再四处寻找外景地,而是把剧组拉到了墨西哥湾的摄影棚--那里有一个著名的“大水缸”,非常适合拍摄“海上戏”。
两部巨片,《泰坦尼克号》和《怒海争锋》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看上去,影片的命运非常平顺,可是迪士尼却在开拍前的节骨眼上临时退出。
2008年的平安夜,迪士尼宣布自己退出了《纳尼亚3》的拍摄。
因为《纳尼亚2》的票房表现太过于令人难堪,所以迪士尼要削减《纳尼亚3》的制作费用。
与此同时,制作方沃尔登公司却开出了1.4亿美元的高价,但是迪士尼只愿意给这部影片投资7000万美元。
由于两家制片公司无法就制作成本达成一致, 迪士尼公司选择了放弃和退出。
实际上,迪士尼公司放弃《纳尼亚3》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影片要想成功,必定会有大量的电脑特效,这些后期制作的内容会进一步增加影片的成本。
迪士尼退出之后,在自由市场上的《纳尼亚3》成为了烫手的山芋,因为谁也不知道这部电影的票房表现会怎么样,谁也不想去投资一部会赔钱的电影。
影片的制片方,瓦尔登娱乐公司为了找到投资,联系了数家好莱坞的著名制片公司,其中包括哥伦比亚、派拉蒙、华纳和20世纪福斯。
最终,20世纪福斯给影片注入了1.4亿美元的资金,又从迪士尼的手上买来了《纳尼亚》拍摄版权,让第三集《纳尼亚》得以顺利开拍。
绝不重蹈覆辙 不管《纳尼亚2》的剧组承认还是不承认,这部影片是有着不小的硬伤和瑕疵的,否则影片的票房不会这么难堪,迪士尼也不会在第三部即将拍摄的重要关头 “携款潜逃”。
作为《纳尼亚》系列的第三部,《黎明踏浪号》是整个《纳尼亚》系列中,受众最广,也是最受大众爱戴的小说。
如果再要把这部电影拍砸了,那么整个《纳尼亚》系列电影的前程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在拍摄期间,整个剧组上下一致地“绝不重蹈覆辙”。
在福斯成为影片的制作方之后,迈克尔·艾普特找来了澳洲的编剧迈克尔·佩特尼为影片修改剧本。
佩特尼说:“我的工作是修改剧本,好让它更好看,更具有娱乐性。
我看过前两集《纳尼亚》,第二集的确不算高质量的作品。
我要做的就是把剧本修改得让制片方满意就成。
”影片监制马克·约翰逊坦承说:“在上一集里,我们的确犯了不少错误,现在是时候改正这些错误了。
我们已经浪费、糟蹋了一部电影,决不能重蹈覆辙。
所以,我们更换了导演、更换了一些配音演员、更换了影片的编剧和配乐,目的就是要打造一部全新的《纳尼亚》。
现在,我可以说,这部电影绝对会是《纳尼亚》系列中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为了确保影片质量,艾普特还找来了和自己合作过数部影片的配乐大卫·阿诺德为影片制作音乐。
在阿诺德看来,给《纳尼亚》写音乐就是在创作交响诗。
他说:“纳尼亚的故事非常宏大,所以音乐一定不能太小气。
我选择了恢弘、磅礴的交响乐来搭配影片的故事。
而且这部电影并不是单独的影片,所以我还参考了前两集的配乐,以其在风格和格局上保持一致。
” 谈及影片的“钱途”问题,导演艾普特显得小心翼翼,他说:“在影片上映前,我不想去讨论什么票房问题。
我的工作就是指导电影,按照原著所描绘的面貌、按照剧本和制片公司的意见把影片拍摄得有质量,有意义。
至于票房和评价,我想只要我做到了自己的最好,影片的口碑和票房应该不会太差。
第一集的《纳尼亚》绝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它给一系列宏大的电影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部《纳尼亚》实际上也没有什么问题,票房不好的原因我想应该是故事没有想象得那么精彩,而且对原著的改动过大造成的。
这一集《纳尼亚》是原著小说中最受大众喜爱的一部,所以我基本是按照原著亦步亦趋地来拍摄的。
当然,因为篇幅的原因,编剧删减掉了一些内容。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小说迷还是影迷,都不会排斥这部电影。
” 全新的征途与冒险 刘易斯的第1集《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也许是该系列最知名与最受欢迎的一集,而许多刘易斯经典故事的超级书迷指出,《黎明踏浪号》是全部 7集中最出色的一集。
“它绝对是原著系列中最受喜爱的一集,”制片安德鲁亚当森表示,“《黎明踏浪号》带领读者回到《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里的惊奇、魔法、赞叹与冒险。
” 编剧斯蒂芬·麦克菲利第3度将《纳尼亚》系列改编成电影剧本(连同长期编剧搭档克里斯托弗·马库斯、迈克尔·佩特尼),他指出“撰写剧本时最大的挑战,是保持每座岛屿独特风味,而且不能让电影太过繁琐。
本片应该与前两集感觉是一体的、都是纳尼亚故事的一部份,同时要介绍先前故事还没出现过的地区、物种与主题。
” 本系列电影的新手迈克尔·艾普特,谈到吸引他执导的原因:“电影说的是两段同步发生的旅程。
一段是在深不可测与危机四伏的海上冒现,另一段则是在他们迈向长大成人时,对内心的探索。
当他们在旅程中克服邪恶力量,他们学到如何面对诱惑,并藉此找到真实的性格。
这是他们在纳尼亚学到的,所以在故事结尾,他们准备好离开,并过着属他们的生活。
这是刘易斯在他的书中传达给我们的普世主题。
” 将刘易斯的故事搬上大银幕时,导演与制片除了忠于书中的精神、情感与各个角色外,也做了某些必要的调整。
艾普特解释:“书中的叙事主线围绕着凯斯宾对七名勋爵的追寻,但是电影里,目标调整成七把宝剑。
我们在电影中着墨的绿雾威胁,在书中并没有提到,尽管在下一本书中的确有出现。
” “电影中,探寻七把宝剑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凯斯宾到世界边陲旅行的目的,”执行制片道格拉斯·葛莱斯汉姆说明道。
身为C·S·刘易斯的继子,他把刘易斯的书改编成电影,奉为一生的职志。
“除了书中关于七名勋爵的情节,还加上七把宝剑的主旨,能对故事有更多助力,让观众更着迷。
” 他们也很小心维持书中主题的完整性。
“《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故事大部分讲的是诱惑,”葛莱斯汉姆表示,“旅程中,凯斯宾、尤斯提、露西与爱德蒙与黎明踏浪号的全体船员,面对许多挑战与冒险,并应对随之而来的诱惑。
每个角色都面对他或她最深层的引诱,我们在先前电影中已可窥见一二。
” “恐惧与诱惑是主角们碰到的主要问题,而这些主题正是《纳尼亚》书中的重点与实质内容,”艾普特补充,“电影提醒我们,你必须了解自己,才能面对诱惑与恐惧。
那也是长大成人的一部份。
” “当你决定改编一本书搬上大银幕时,你首先要扪心自问它的主旨为何,”制片马克·约翰逊表示,“主题是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该如何在电影灌输相同的主题?《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讲的是信念,《凯斯宾王子》讲的是失去并找回信念。
新片是关于克服诱惑。
我们确保这个主题是片中的重要元素,并用一个精彩与魔幻的故事包装。
” 演员与他们的旅程 乔基·亨莉是制片们2003年为《纳尼亚传奇》寻找饰演佩文西家兄弟姊妹演员时,第一名雀屏中选的演员。
乔基被伦敦选角指导发现时,年仅7岁,没有专业演戏经验背景。
8年后,乔基在纳尼亚世界中度过几乎大半生,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她在这3部电影的个人经历,正如同她的角色露西的写照,尤其是新片的经验。
当然,露西的冒险发生在纳尼亚的奇幻世界,乔基则是在另一个幻想世界--好莱坞。
“三度返回纳尼亚,我其实有点紧张,”乔基坦言道。
也许她的紧张不安来自于她发现她是故事中唯一的女性要角,因为露西的姊姊苏珊在纳尼亚的旅程,已经在《凯斯宾王子》告一段落。
除此之外,自从上次造访纳尼亚以来,露西已经变了许多。
“她正经历每个人都有的不安全感阶段,”乔基表示,“露西仍想成为她的姊姊苏珊,想和她一样漂亮,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苏珊美丽动人。
” “片中角色的旅程都与诱惑有关,本片中将看到露西性格更复杂的一面,”乔基继续说道,“在前两部电影中,她被诠释成诚实、真实而且沉着自信的性格。
现在,她变得更复杂了。
我认为她的旅程是克服她的挑战,并了解她就是一般人,她正在长大,她拥有的感觉是正常的。
” 谈到过去7年来在纳尼亚的个人旅程,她指出,“斯堪德(饰爱德蒙)与我都与这些角色一同成长。
我认为与露西有很多共鸣,因为她在我人生中占了很大份量。
” 斯堪德·凯恩斯12岁时出任第一集里曾背叛哥哥与姊妹的爱德蒙。
尽管乔基打算继续从事演艺事业(她坦承:“我从纳尼亚得到许多收获,其中一样就是我对演戏的热情。
”),斯堪德却有不同的计划。
拍摄《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期间,他申请剑桥大学,计划攻读阿拉伯研究课程(他的母亲是黎巴嫩人)。
他在电影杀青后几个月获准进入这所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C·S·刘易斯1954-63曾在此教授文学)就读,斯堪德已经暂时告别表演事业,追求学业。
随着在纳尼亚的日子接近尾声,斯堪德唯一的紧张,来自等待是否能获准进入剑桥的回复。
在航海旅程结束后,亚斯蓝向爱德蒙与露西解释,他们注定无法再重返纳尼亚,斯堪德正如他的角色,正经历从孩童到成人的过渡期。
“加入《纳尼亚》系列电影6年后,我对于这次经验心怀感激,”他表示,“我在许多方面都获益良多。
我现在比我所能想象的更有自信。
我有了勇气自立,并接受挑战。
我已准备好往前迈进,我不知道我接下来的造化会如何,但我很快乐与满足。
” 对他饰演的爱德蒙而言,黎明踏浪号的旅程意谓面对难以对付的诱惑--他的诱惑化成蒂尔达·斯文顿再度披挂上阵演出的邪恶白女巫形式出现。
活在哥哥彼得阴影下的爱德蒙,想要自己作主。
电影中力量强大的反派白女巫,出现在爱德蒙的梦中,告诉他将提供超越他哥哥成就的权力与荣耀。
《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也是本·巴恩斯与他的电影角色--凯斯宾国王人生中的重大事件。
“凯斯宾已领导纳尼亚王国3年时间,”巴恩斯解释,“他曾参与并赢得战争,再演出凯斯宾角色,我需要一种自信与权威感。
我其实很高兴在《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与本片中有几年空档,让我能拍其他作品,获得更多自信,我认为能表现在角色中。
” 巴恩斯也发掘出更多凯斯宾的个人背景。
“凯斯宾心中始终认为他不曾有过真正的家庭,或坚强的父亲形象可依循,”他指出,“一方面,他就像露西与爱德蒙的大哥哥,同时也领导他的子民。
当凯斯宾来到世界尽头与亚斯蓝会面,他怀疑他的父亲是否在世界的另一头。
凯斯宾想见父亲的欲望,就是他终极的诱惑。
但是他了解他对纳尼亚、他的子民与传承父亲遗志的职责。
” 当巴恩斯拍摄《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时,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演员与纳尼亚家族的新成员。
饰演尤斯提的年轻演员威尔普尔特,在《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也遭逢类似情况。
尽管他饰演的是不讨人喜欢的尤斯提,他形容尤斯提是“彻底的捣蛋鬼”,但他却深获制片、导演与其他演员青睐。
“威尔是你生命中所能遇见最温和、善良与有礼的小孩子之一,”执行制片葛莱斯汉姆表示,“感谢威尔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我不认为任何观众能够不在开始时讨厌尤斯提、最后却爱上这个角色。
”导演艾普特补充:“我们试镜了许多演员,但当我看到威尔,我就知道我们找到了尤斯提。
他的演技很自然。
” 正如其他要角,尤斯提也面对诱惑挑战,对他而言便是从黄金湖之岛上的金银珠宝。
这一点导致他竟变成一条龙,最后帮助他成为更好的人。
“龙是片中有趣又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其实就是尤斯提,”MPC公司的视觉特效总监亚当·瓦德兹表示道,他监督计算机绘制生物工作。
“一旦大家看到威尔演出的尤斯提,他变成龙后也不能少了他的特质,我们把龙与他的演出结合。
所以我们赋予龙一些威尔/尤斯提的外在特征。
” 瓦德兹也负责老脾气动画监制,它是凯斯宾英勇的左右手,后来成为尤斯提的朋友与保护者。
瓦德兹担任《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动画指导,并一手创造出银幕上的老脾气,这支动画老鼠对他已是驾轻就熟。
“在本片里,我们让老脾气年纪看起来更大一些,让它双眼周遭透露更温柔的感觉,赋予它年纪增长的迹象,” 瓦德兹表示,“我们让它看起来带着细微的温柔感,因为它与尤斯提建立起情谊。
他们两者不仅发展出信任感,它也是让尤斯提在故事中成长与勇往直前的要角。
” “老脾气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与尤斯提的关系是电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艾艾普特表示,“动画角色的人性面,是刘易斯叙事的关键,也在系列原著具指针性。
视觉特效小组很传神地呈现出老脾气,它的每一个动作与姿态都准确无误。
它在前一部电影已经有所成就,现在我们看到它更年长、更有智慧,并成为命定的角色。
” 英国喜剧男星西蒙·佩吉以《僵尸肖恩》、《热血警探》深获全球观众喜爱,担任老脾气的配音。
自儿时便是《纳尼亚》书迷的佩格,把握机会演出该系列中最受爱戴的其中一个角色。
“老脾气是一只有高贵情怀的小老鼠,就它受人尊敬的英勇行为来看,而不是外表身高,它的内在比外表大上千倍。
”佩格表示,“它正是那种你希望能得到它看顾的角色。
”此言不假,尤斯提的确非常幸运能有老脾气的关照,尽管这两个角色并非一见如故的朋友。
“老脾气无法理解为何尤斯提时时刻刻对每件事情都看不顺眼,他本来对尤斯提的粗鲁无礼有所迟疑。
”佩格表示,“但老脾气注意到男孩身上的某个特质,也许老脾气年轻时与尤斯提也没什么不同。
所以他们之间发展出非常温馨的情谊。
” 对于老脾气而言,还有比冒险犯难更让它想追求的事物。
就像它在黎明踏浪号的朋友们,它也有重要目标。
“老脾气其实是想旅行到世界的边陲,并且在亚斯蓝的国度退休,”佩格表示,“它绝对不会拒绝冒险机会,但是在它心中,它想尝试别的事物。
” 这群航行者抵达亚斯蓝的国度后,是本片中主要动画角色--老脾气与狮王亚斯蓝,唯一碰面的机会。
这是一场充满感情的情节,五位要角都发现了他或她的命运。
(老脾气与亚斯蓝曾在《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照面过,在一场好笑又感人的情节中,亚斯蓝为老脾气修复战斗中失去的尾巴。
)花絮 ·《纳尼亚传奇3:黎明踏浪号》是《纳尼亚传奇》系列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不是由迪士尼公司制作发行的影片,也是唯一一部制作成3D格式的电影。
·本片的第一支预告片被放在《玩具总动员3》之前放映,因为《玩具总动员3》是3D电影,所以这支预告片也被制作成了3D。
·《黎明踏浪号》的原著里共有七座岛,电影里则减为了五座岛。
·在这一集中,为那只会战斗的小耗子配音的演员不再是艾迪·伊扎德,而被换成了西蒙·佩吉。
·在退出制作《黎明踏浪号》后,迪士尼宣布自己不再会制作任何《纳尼亚传奇》系列的影片。
·《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的导演安德鲁·亚当森是本片的制片人之一。
·影片使用的黎明踏浪号的道具重大145吨,并且能进行水平方向的360度的旋转。
此举是保证太阳照射角度正确的重要保障。
·在影片上映前,一个新版本的《黎明踏浪号》的小说被出版。
此版的封面是影片的剧照。
而且出版商还特意为iPad和Android操作系统制作了电子版本。
·Nihilistic Software和迪士尼合作出品了来源于影片的游戏,目前这个游戏已经登录了Xbox360、PS3和Wii。
后来,影片的版权被二十世纪福克斯买走, 福克斯公司找来了著名的Gameloft为这款游戏定制了iPhone和iPod Touch版本。
精彩对白 Edmund Pevensie: Squirt? I'm a king. Lucy Pevensie: Not in this world. 埃德蒙·彼得:妄尊自大?我可是国王。
露茜·彼得:是的,但不是在这里。
[Caspian, Edmund, and Lucy look up into the sky as a brilliant blue light descends upon them] Lucy Pevensie: Look! [the light transforms into Lilliandril] Lilliandil: Travelers of Narnia, I am your guide. King Caspian: You are most beautiful. Lilliandil: If it is a distraction for you, I-I can change forms. Edmund Pevensie, King Caspian: Noo! (凯斯宾、露茜、埃德蒙顶着天空的一条蓝光降落) 露茜·彼得:看啊! (蓝光变成了莉莉安迪) 莉莉安迪:从纳尼亚前来的人们,我是你们的向导。
凯斯宾国王:真是难以置信。
莉莉安迪:如果我刚才的样子困扰到了你们,我可以换个模样。
埃德蒙·彼得、凯斯宾:不用换了。
豆瓣要是现在死掉,那我一定会疯掉,如果从单纯从电影的角度上来纳尼亚拍的一点都不好3星都打不到,故事编的很松很空,特技不好,演员不好,神马神马都不好,但是他是纳尼亚所以一切都不重要 情节空洞无所谓 人物不好看无所谓 故事不好也无所谓都无所谓了 真的 只要我能看见那只叫阿斯兰的狮子,看完这电影我是蹦着回家的,因为我又看见这只狮子了真好,我爱他爱到骨头里 一个朋友陪了你20年,我爱我的阿斯兰跟这个电影已经毫无关系了 ps,我恨死导演了,我心里这么这么这么这么爱的一个故事你拍的这么烂,我真想掐死导演。
pss,当哈利波特大行其道的时候,为了某种莫名其妙的坚持,坚持不看,坚持不去电影院,终于等到纳尼亚拍成了电影。
导演你就拍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
一看《纳尼亚3》之前,最好做好几个准备:第一,要记得原著是一本奇幻“儿童”文学。
我见过最奇怪的差评是指责这部电影只适合16岁以下人士观看——儿童文学不该给儿童看吗?
如果大家都如同坂田银时般一把年纪还爱看《周刊少年jump》,有问题的只可能是银时们,没有理由因为这个就要求少年jump变成青年甚至中年jump不是?
第二,既然是儿童文学,就应该有简单的内容简单的角色和简单的好恶,你希望一部满是未成年青少年的能有多大奇诡?
不是谁都像那些日本变态,为了玩深沉玩复杂,一会儿好友变成了反派Boss,心灵受到深深伤害,一会儿哥哥杀了全家,年纪轻轻就要苦大仇深,一会儿又是世界末日,奇形怪状怪物不断降临。
第三,不要和第一第二部去比较,续集拍得比正剧好的,这么多年也就《教父2》和《蝙蝠前传2》,老是要超越超越超越,又不是政府报告,哪来的这么简单。
有了上述准备,就能和我一样,非常愉悦地欣赏这部影片,并且觉得它相当的不错——受到正义呼唤的少年,踏上斩妖除魔的旅途。
途中有壮阔的景色,蠢笨的大脚怪、隐形的城堡、稀奇而灵验的咒语、点石成金的湖水、星辰般美丽的少女,还有喷火的龙,多么有爱的组合。
二我一直觉得,这年头反派角色更形象分明些,《纳尼亚1》中的冰雪女王气场太强,几个小屁孩给人感觉永远是灰头土脸;《蝙蝠侠》中的小丑希斯莱杰实在太帅,所以他得了奥斯卡其他人没有;汉尼拔伏地魔西索大蛇丸嗷嗷还有尹志平,哪个大反派不是永垂不朽。
但纳尼亚3没有具体的敌人,一开始出场就是让所有人恐慌的一片绿雾,随后它一次次出现,都是飘忽不定的气体,哪怕到了最终的BOSS战了,对手也只是爱德蒙心中恐惧的具体化。
这是一个无形的,到影片结束也没告诉我们究竟是什么敌人的敌人。
无从了解、无可捉摸。
能战胜的只是它引起的内心的贪婪欲望。
爱德蒙心中深藏着一个冰雪女王,她会让他从万年老二史冬鹏变成刘翔;露西心中藏着一个姐姐苏珊,她会让她婀娜多姿吸引住男人的目光;凯斯宾心中藏着一个国王,他会让他成为掌握一切的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可怕的是你以为你没有。
《蜘蛛侠》早早从第一部的“责任与力量”,变到了最后一部的是自我的怀疑和选择,当蜘蛛侠不再一位想证明自己,他内心也开始出现怀疑和矛盾的一面。
哈利波特越来越让人讨厌,不仅仅因为他不再是可爱的圆脸男孩,更在于他性格的自我怀疑所带来的彷徨和对所有人隐隐的敌意。
魔兽世界中有个副本叫“安卡赫特:古代王国”,他的最终BOSS是长相丑陋的传令官沃拉兹,可他有个可怕的大招叫做“疯狂”,“疯狂”唤出你队友的黑暗分身,那是你不曾看到的队友的一面——然后多少队伍在这里扑街;魔兽还有个任务叫净化,要你跑到雪山上,呼唤出自己——可惜很多人都不会做这个任务。
自己永远是个最可怕的东西。
三如果你是和我一样的花痴病重度患者,那么毫无疑问,你会觉得这部片子相当不错。
我一直觉得岁月过于残忍,不仅仅因为英雄卸甲白头,美人对镜迟暮。
更在于那些可爱的,无比萌的正太,一个个变成长着青春痘、眼神暧昧、轮廓模糊、身体粗壮的惨不忍睹的青春期男孩。
《第六感》中的小男娃变成一个顶一头油腻金发的胖子,《小鬼当家》的麦考利变成了憔悴的眼袋男,《星球大战》的小阿纳金现在让人恨不得在脸上踩两脚,更为人所知的哈利波特现在人人烦嫌。
岁月这把杀猪刀如此残忍,年过三十还能又瘦又不变形又凹造型的只有郭敬明,以至于我只好继续无奈的爱着尼古拉斯凯奇、强尼戴普和迈克尔道格拉斯。
但《纳尼亚3》中凯斯宾王子一出场时,我震惊了,我……垂涎了。
这个在《纳尼亚2》里没给我留下多大印象的男娃,现在居然这么的……帅气,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魔戒中看到射箭的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或者是《生死时速》里奔忙的基努里维斯,然后眼前一亮,觉得看再烂的片子也值了。
《生活大爆炸》里Amy看到扎克不由自主的“呼呼”,我觉得我也有点“呼呼”了。
凯斯宾如此帅气,以至于阿斯兰对着雀斑男孩尤斯塔斯说出“纳尼亚还需要你”的时候,我想死的心都有了——下一步《纳尼亚》不会是尤斯塔斯主演吧,我实在不能想象他也有变帅气的一天!
四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结尾,小老鼠Reepicheep决定去世界尽头追寻阿斯兰的国度,眼前海浪滔天,前途茫茫,阿斯兰国度似乎在遥不可及的远方。
但他依然乘上船,拿起剑,带着帽子,顺着水流而上,他说:除了相信我们一无所有。
你看到那奇怪的向天空涌动的潮流了么?
在另一个时空,有个带着草帽的男孩和他的伙伴们,同样坐着船顺着水流向上攀升,他们的目标在远方,那是黄金梅丽号,那是利华斯山——然后,伟大航道的新世界展开。
你看,友情、努力、信念永不失败。
我喜欢温暖明亮又幸福快乐的电影,很不幸,它们多半是卡通动画片,小半也是拍给孩子们看的低龄电影。
可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依旧孜孜不倦的热爱着每一部看完感觉暖烘烘的电影。
纳尼亚传奇,是一个误入魔法世界的故事,这个故事又长,又不是特别精彩。
当絮絮叨叨,惹人烦的讨厌鬼抱怨狂Eustace对着海鸟说话时,仍然能让我乐不可支。
其实,我不是想写主角们,也不是想写大帅哥王子和阿斯兰,我想写的是那只老鼠,那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的老鼠。
电影的最后,大家都因为各种牵绊不舍得离开时,只有这只老鼠,丢下佩剑,面对滔天巨浪,奋勇直前。
他的眼神明亮且坚定,再多的荣耀加身也无法抹去梦想。
这是一只多么可爱的老鼠啊!
看着他小小的身影,我想起了冰河3里疯狂的巴克,勇敢的砍断绳索,巨石滚滚而下,淹没所有平稳安定,他选择了自己热爱的生活,即使无比艰险。
理智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总是特别感同身受的喜欢那些坚持梦想的人,也许别人眼中他们冲动又疯狂,贫穷又可怜,可是…..谁知道他们是不是以同样的心情在看待碌碌无为意志磨灭的我们呢?
本片改编自系列童话《纳尼亚传奇》第三部,作为承接第一部的四兄弟姐妹发现新世界、在第二部中已经成长了的四兄弟姐妹自纳尼亚回归后,第三部讲述了一个在成长中、不完全自我寻找身份认同、最终成长为成熟自我的故事。
在第一、二部中成长了并寻找到自己身份定位的苏珊和皮特在第三部里面不见了踪影。
他们就是大人在儿童世界里的隐喻,经历过波折和时间的考验后长大成美丽的、富有魅力的,有担当并揽上照顾家人责任的姐姐哥哥,不再出现在儿童的冒险世界里,他们成为了没有成熟自我的孩子们遥远的而被崇拜和追逐的目标。
【身份与自我的分歧、统一】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了由于环境因素和社会地位造成的身份困惑。
爱德蒙在纳尼亚里是象征正义的国王,领兵带将所向披靡,和战士并肩作战推翻了冰雪女王的统治为纳尼亚带来了久违的春天。
但在现实世界里,他还是个孩子。
穿上了大人的衣服、拿着伪造的身份证明希望能加入军队的他依然不能脱离目前身份的桎梏——“爱德蒙,你不是应该陪我去买菜吗?
”在现实世界,他是寄住在叔叔家的孩子,目前他该做的是承担家务。
他是在纳尼亚世界里完成一次成长的,他克服了困难、越过了生死、经历过背叛赎罪和重生,所以他的自我定位是——国王。
“可我是国王!
”“在纳尼亚。
”因而他迷失在现实世界里,在这里,他的身份需要他的自我定位是——好孩子。
他应该做的是服从大人们的期望和社会对好孩子的定义,不需要他拿刀举剑、冲锋陷阵。
爱德蒙得到成长的世界影响了他的自我定位,但是自我定位需要服从于身份的要求。
离开了成长的世界,自我定位和身份要求造成了矛盾,就会让人感觉无所适从、迷失、仿佛失去了自我。
自我定位是国王的爱德蒙,希望能成为战士,对平凡的生活不满。
后来,爱德蒙通过对自己的肯定、相信,举剑挥走冰雪女王的引诱插向魔龙、救回表弟、抵抗了黄金的诱惑和对死的恐惧,爱德蒙的自我成熟了,他选择再回到现实世界而不是留在纳尼亚,因为他不再困惑了。
当身份和自我达到统一时,外部的环境、社会地位就不会再动摇人们对自我的肯定。
由于对标准的不确定和他人预期值的存在,身份和不成熟的自我往往会发生移位。
女生从小就有成长母版——母亲、姐姐,露西恰恰处于女孩到女人的转变期,她刚刚意识到女人的魅力,自己则缺乏这样的魅力。
她还是个未成熟的青苹果,抱着试图品尝爱情、浪漫的憧憬。
所以她看到那位俘获英俊士兵的爱情的女生时,她不自觉地学起了她的动作:轻轻将头发撩在耳后。
这个动作的动因是,她希望成为那位女生,像女生一样获得爱情和作为女人的魅力。
而后来,在露西意外得到了一页能使她变成自己最想成为的人(电影中露西通过咒语短暂地通过书上的镜子看见自己变成了苏珊)的咒语书时,她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变成了苏珊,在咒语造成的幻境中,她看见自己和彼特爱德蒙一起前往苏珊信中说的舞会。
此时,她抛弃了原来的自我,希望成为别人,希望得到别人和自己期望值一直的认同。
后来,一直被露西保护着的小女孩对露西说:“长大以后,我希望变成你这样的人。
”自我成熟了的露西,发现了自己的美丽的露西,自我和身份达到了统一的露西对着小女孩说:“你应该成为你自己。
”这里是电影对自我和身份统一的第一次认可。
电影中还有多处外貌和自我的差异对比和相互影响。
隐形了的独脚侏儒在卡斯宾他们的想象中是恐怖而可怕的,隐形咒消失后独脚侏儒恐惧地逃走成为了可笑的小丑形象,这说明了外貌和自我并不具有一致性,但人们往往会被外貌蒙蔽;变成了龙的表弟,早前连人贩子都不愿意出价,现在反而得到了认识自我、获得勇气和正义心的机会,这说明了外形和自我有时候会相互制约。
以上都告诉人,不能透过现象看真实的是不智的。
【宗教情结】这部电影依然延续这很深刻而明显的宗教情结。
电影中最突出的、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绿烟。
绿烟盈盈扰扰,无孔不入,不能以武力敌之又无法摆脱。
象征的就是来源自人类本性的黑暗面。
不能打压之,却无时无刻不在与之对抗。
绿烟出现在人类祭奠时,绿烟像魔手一样张开,带着数船无辜人一同消失在海面上。
后来出现在露西烧掉要魅惑她变成苏珊抛弃自己的魔咒书时,魔咒书页在火焰中被毁灭,隐藏在书页的绿烟便显现了,在地上蔓延,蔓延至卡斯宾王子和爱德蒙的吊床边,绿烟吸收了二人内心的恐惧而强大,幻化成了有形的烟雾,催生了二人的恶梦。
爱德蒙看见了以糖果和力量诱惑他背叛亲人的冰雪女王,卡斯宾王子看到了表示对他失望的父亲。
此时绿烟是人们心里恐惧的物化象征。
再后来,绿烟出现在最终的关卡,爱德蒙在与魔龙搏斗时,绿烟再次化成冰雪女王,对爱德蒙说:“你想证明什么?
跟我来吧,我会给你力量。
我能让你成为我的国王”,此时,绿烟是人们黑暗的欲望,爱德蒙一直想证明自己是大人,一直想争取他人的认同,绿烟则是诱惑的象征,诱惑人们通过邪恶的方式实现自己内心黑暗的欲望。
另一证明是绿烟出现在造成卡斯宾和爱德蒙第一次决裂的黄金湖底。
浸入黄金湖的所有东西都会变成金子,爱德蒙希望拥有财富,因为此时他以为财富就是力量,通过拥有力量他就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同,他自我的身份和自我认同就能的得到统一。
而卡斯宾觉得不可以,有分歧的他们开始敌对,爱德蒙说出:“我不是你的附属品”,在这里两人之间的潜在矛盾——关于强者和力量的争夺,达到了高潮。
绿烟就是人们心底的恶,能诱发人们做出恶劣的事情,蒙蔽人的双眼,让人们只看到自己的欲望。
另一方面,绿烟不仅是代表了基督教中对原罪的定义概念,同时还有基督教中对原罪的形象特征——使亚当食下苹果的蛇和夏娃。
绿烟每次出现就伴随着女人轻柔的、魅惑、温软的窃窃私语,一如蛇的谗言和女人的诱惑。
电影中另外一个有明显宗教情结的设定是十字架和桌上的剑。
当爱德蒙露西一行人跟随着蓝星来到最终的洞穴时,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出现了。
这个设定说明他们一行人将在这个地方,如同耶稣,得到赎罪的机会或最终的复生(自我和身份达到统一,就是精神上的重生)。
最后当爱德蒙把剑插入魔龙、卡斯宾不在困扰在父亲的阴影里、爱德蒙的表弟勇敢地献身救人等,各人都得到了再生,解除了邪恶的统治,救回了无辜的人们。
另一个不能不提的设定是阿斯兰,这个这纳尼亚世界里有这上帝地位的形象。
他出现在人们对自我产生疑惑的时候,当露西陷入了变成苏珊却不能把身份和自我统一起来的惊慌中时,阿斯兰出现了,告诉她应该喜欢她自己;他出现在正义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当爱德蒙的表弟因为贪婪变成了一条龙而又为救人受伤奄奄一息时,他一声吼让可怜的孩子变回了人形。
他还出现在人们得到救赎、宣布幸福来临之时,他给了众人选择的机会——留在纳尼亚,还是去他的国度。
他在人们需要他是给予无限的精神支持,在众人决定攻打最终关卡的时候,卡斯宾完成了战前鼓动时,人们高喊着“纳尼亚!
阿斯兰!
”战斗。
电影中,阿斯兰就是上帝的化身,他指点迷津,给人们希望和精神支持,给予赎罪机会和洗涤人心。
我承认我一直对欧美影片比较宽容,尤其是大制作的魔幻影片,至少在视觉特效、场景设计等方面人家一般都是10元特效起步的,对得起票钱。
当然,还有个原因真正烂到如现在很多国产圈钱片水准的欧美烂片我们也基本看不着,因为它们基本没有能够传播到地球背面的生路。
包括欧美演员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大多数演技都过得去。
所以当《纳尼亚传奇》第一部出现的时候,我还是很激动的:魔幻史诗大片,还是部有深厚寓意的大片,很和我胃口。
结果去影院看了,中间硬撑着没睡着,而且看得浑身不舒服,照道理场面也够漂亮了,制作也不可谓不上心,故事虽然讲得不好但至少讲圆了,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出在那几个小演员身上,尤其是最小的那个露西。
讲真,我真是好久没见好莱坞出这么糟的童星了。
小姑娘长得挺可爱的,但是从头到尾就是各种端着,摆着我很可爱我很纯真的架子,让观众各种入不了戏,其他三位也不行,但和她相比好一点,但是但是颜值不高啊!
颜值不高就让人更难以忽视他们糟糕的演技,尤其是在气场强大的冰女王和栩栩如生的狮子阿斯兰的反衬下,四个小主角简直比路人还路人啊,除了有主角不死光环,其它的真都糟透了。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不平衡让人实在提不起兴趣也无法入戏。
外加纳尼亚传奇原著本身在国内没啥知名度,这样糟糕的演绎就落下“原来是部儿童片”的评价。
其实真不能怪原著,像魔戒系列,在电影之前国内的知晓度也并不高,正是电影的成功带动了原著的推广。
所以纳尼亚失败了,就老老实实承认吧,小演员演得太次了。
还可以横向比较一下题材相当相似的《潘神的迷宫》,小姑娘演得太好了,完全把观众带入啊,最后姑娘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真是心疼的不行。
之所以放在第三部吐槽这个问题,是因为第三部内部出了个对比模板,那就是丑得可爱的威尔保尔特,虽然他颜值真心低,但是演技真心好,真是把那几个秒得渣都不剩啊。
黎明踏浪号继续从女主开始各种端,只有威尔的演出自然,让你看了觉得他就是那个本色,但如果你看过《移动迷宫》或者《米勒一家》就能比较出这个孩子的塑造角色的不同,真是连气质都变掉了。
威尔的短板就是颜值实在不高,但也因为这样,他能创出一片天地,绝对是实力够强啊!
这是记忆中的魔橱,我总想见识白雪皇后的橡皮糖这是记忆中的魔橱,我总想另外的空间里与我所生活的平庸世界有完全不同的景象魔橱终于有第三部,3D我毫不犹豫地买票进电影院,海水里进入海水里出来,真正在大海里游泳过,那种被海水包围的感觉也被电影真实的再现了的确是给小朋友看的,但这小朋友小时候要看过那套蓝色硬皮精装7册的世界童话名著,知道纳尼亚传奇还有一个名字是魔橱的确是给小朋友看的,但这小朋友要知道不平凡的事情才发生在不平凡的人身上,我是一只老鼠,你是一条龙,让我们为命运而战的确是给小朋友看的,但是这小朋友要知道若想战胜外界的黑暗必先战胜心中的黑暗的确是给小朋友看的,但是这小朋友要知道你最害怕的东西其实就藏在你自己的心里的确是给小朋友看的,但是这小朋友要知道摩西分红海带领希伯来人出埃及,才能感受狮王用吼声分开大海,为两个世界建立连接的神奇的确是给小朋友看的,但是这小朋友英语要能听懂绝望主妇欲望都市,才能感受原版的魅力
《纳尼亚传奇3》绝对不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只能说是乏善可陈,甚至令人昏昏欲睡。
由于本片是改编自文学作品,这也许或多或少的限制了其自由度的发挥。
相反,看看同样改编自文学巨著的《指环王》和《哈利波特》系列所创造出来的辉煌战绩,《纳尼亚传奇3》在可看性上逊于前两者的劣势,恐怕不是“改编作品”这一点就可以搪塞过去的,关键还得从影片的本身找原因。
剧情波澜不惊首先的问题就是本片过于平淡,电影的片长似乎在2个小时以内,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原著的精华加入其中不是一件易事。
电影的故事很清晰,叙述简练,所以说在看片时感觉轻松自然、不觉得混乱,片子的剧本已经完成了一部改编作品基本功的一半。
但是电影整体过于平淡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
航海的主线波澜不惊,基本上前一半时间里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沉闷,荒岛探险和结尾水怪大战姗姗来迟,有些令人意犹未尽。
不光是大场面的欠缺才使影片平淡,造成的这种状况的原因还要“归功于”电影的流水账式叙述。
两兄妹与凯斯宾王子相遇后没有拧成一股绳,各自都没有太多的激情之处,而且和上一集类似,已经取代哥哥的爱德蒙与凯斯宾的“一山不容二虎”之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寥寥几笔点到为止。
剧情冲突不够深入,而露西也没有前两集的灵光,魔法书一段能看出这个小丫头成长的心理,我相信原著中这个段落一定细细分析了小姑娘内心变化,可惜电影依旧和埃德蒙与凯斯宾之间的故事一样,点到为止。
本片的结构有点像电视剧,整个局面四平八稳,而且航海过程中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偶有一点波动但不足以形成波澜。
本片的结构让人想起《指环王》中的护戒小队,后者可以做到精彩十足,关键是三部曲的空间有很大的发挥余地,能够做到“深入人心”,本片则除了故事简练外,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平淡无奇。
在有限的空间内原著的内容被塞得满满当当,留给刻画人物的空间实在太小了。
人物刻画不足第二个原因无疑就是本片的人物问题了。
由于几年的时间,片中的主人公已由原先初来乍到的孩童成长为更加成熟的青葱少年,所以他们世界观的转变成了一大看点。
埃德蒙的转变让人眼前一亮,几乎可以取得他哥哥彼得与凯斯宾王子分庭抗礼,几年前他还是一个为了糖果而险些误入歧途的小毛孩子呢。
露西本片中可以看出她遭遇成长门的内心变化,可惜戏份不够施展不开,另外几个配角人物中,了“罗宾鼠”的造型相当“卡哇伊”,还有那个呆头呆脑的表弟给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不过电影发挥最不怎么样的就属凯斯宾王子了,也许他在第二集的惊艳给观众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本集中虽然戏份增加不少,但还是没有从兄妹手中抢到足够的风头,不如前作那般英姿飒爽。
除了这几个人物,其余的免提,连名字都没有。
最重要的狮王亚斯兰的重要性越来越弱,原本第一集中最大的亮点狮子王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第二集里没怎么露面但最后还是主持了一次大逆转。
到了《纳尼亚传奇3》中这个卖点基本上沦为打酱油的角色了。
仅是结尾露脸一次,与他一同称为“酱油帝”的还有奥斯卡影后蒂尔达·斯温顿饰演的白女巫,自从第二集以来总是属于友情中的友情客串,结合她在电影里的形象,果真是一朵浮云。
儿童魔幻定位尴尬当年《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批评C.S. 刘易斯的《纳尼亚》小说过于小儿科,后者其实也找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因为这套小说的定位就是儿童文学。
回想起第一集中动物善吐人言,从衣橱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百兽大战的情节还有狮王亚斯兰的雄伟形象等设定来看活脱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这样一来就能驱使一批小观众拖家带口的前来捧场,票房大卖也就不足为奇。
可是到了第二集就开始如同《指环王》那样玩去史诗,风格也过于魔幻。
到了本作更是在其中加入了宗教色彩。
以往的孩子们成长的心理变化以及如《启示录》一样的剧情路线等对于儿童来说还是过于晦涩。
最后的大决战很是精彩,但是气量不够,把《指环王》中随便一场战斗拿出来,这场战斗还是有些小儿科,虽说《哈利波特》后几部黑色气息越加严重,但是好歹人家还有奇特的故事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战友们。
本片虽说主题也够黑色,但自身的定义不太明确,既算不上是童话也难称史诗,同时也失去了两方面的部分观众,本片的这种尴尬之地也就是造成本片的票房不那么出色的原因。
魔幻题材缺乏新意最后一点就是魔幻电影瓶颈的问题了,也属于老生常谈。
当《哈利波特》和《指环王》引领了魔幻的潮流之后,多如牛毛的魔幻作品便纷纷搭上魔幻的顺风船,其中《纳尼亚》系列算是最为靠谱的一套,名著改编加上高额投资,可惜还是没有挑战观众的想象力。
片中出现好多场景和“人物”都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无论是飞天巨龙还是大水怪,这些魔幻电影里老生常谈的招牌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的观众面前,难免会有“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的感受。
就连那个颇为抢镜的“罗宾鼠”也与《史莱克》系列中的“靴子猫”来了个大撞车。
如此屡见不鲜的货怎么叫观众去电影院里安坐2个小时呢。
精彩视效难救电影诚然本片的视觉效果依旧出色,尤其是在3D技术烘托下那些五光十色的魔幻场景确实令人陶醉。
但是本片有不像《生化危机4》那样依靠3D技术下的美女僵尸来赢得票房。
《纳尼亚传奇3》是建立在以故事取胜的基础上,但本片的故事不给力,这些3D画面只能当成一个陪衬,能让观众的催人入睡的观影中,时不时的提神片刻。
《纳尼亚传奇3》改庭换面到福克斯门下得以投拍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最终本片北美票房砸锅的境遇也宣判了这套系列的基本玩完。
《纳尼亚传奇3》的失败给了那些迷恋好莱坞特效的电影投机人士一个当头棒喝。
给个四星,感觉比第二部拍得好,剧情完整,没有漏洞。
剧情基本忠实于原著,但是为了把电影变得更紧凑些,时间顺序有一些调整。
其实这部影片的原作是我在整个纳尼亚系列里最喜欢的一部,尽管没有第一二部的战斗精彩,却有着一种浓厚的解密探险气息。
书里描述过的很多事物都曾经让我向往不已,比如世界尽头海里的百合花,魔法师的书,金水池等等。。。
当然,影片里估计是为了照顾孩子们和喜欢大动作的电影观众,加重了海怪的戏份,但是我觉得这个改动是应该的。
比较可惜的是3D版的效果平平,好象是纯粹是为了赶上3D潮流所以才决定临时抱佛脚一般。
另外电影版的结局跟原作里是一样的。
阿斯兰所说的现实世界里的他的名字,雷佩奇普的抉择,阿斯兰的国度等等都有相对应的象征意义。
不得不说的是,对于尤其是成人观众来说它的宗教色彩非常强烈,所以能不能接受基督教的种种传播就全凭观众了。
但是总体来说,剧情真的不错但是亮点比较少,我认为更适合原作爱好者和少儿群众。
距离上一部,已然有近三年的时间了。
彼时看第二部的心情,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部的副名,叫做黎明踏浪号。
电影结束之后,我一个人坐在那里,思考了很久。
我忽然意识到,直到第三部,我才真正看懂了纳尼亚传奇。
【诱惑:永远不要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生来都带着责任,同样,在承担责任的同时面临的诱惑也常常让人无法抗拒。
而这诱惑,常常与内心深处的欲望紧紧相连。
就像Lucy想要变得更漂亮,Edmund向往权力和财富的顶峰,等等。
Lucy在梦中念了变美的咒语,结果她变成了美丽的姐姐Susan,参加了浪漫的酒会,但自己却消失不见,似乎全然没有在这个世界存在过。
恐慌之下,Aslan的一番话点醒梦中人,Aslan说,Lucy,这是你希望的吗?
你要做你自己,不要期望变成他人,永远不要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是啊,永远不要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Aslan的一番话,也点醒了我。
怀疑自己,期望自己变成某某,我多么像Lucy。
觉得自己不够好,世界上没有那么简单的捷径,念个咒语就能让自己变成期望的样子,无论是相貌还是身材,无论是学识还是修养,无论是地位还是成就。
Edmund在欲望的池塘边与Caspian兵戎相见,那一刻心底的欲望暴露无疑。
那个魔幻的池塘,任何物品,包括人,丢进去都会变成黄金,如果能够带走这些财富,那么世界首富非他莫属,他与妹妹Lucy,就不需要寄人篱下,如果杀掉Caspian,他可以统治纳尼亚,而不用屈居人下。
只要这两项中的一项成立,即算如愿以偿。
这与现实世界多么相似,多少患难与共的兄弟手足,因为权力与财富,可以自相残杀,因为想要成全内心的欲望,不惜消灭对方。
通过自己的力量,战胜内心的诱惑,这是多么艰难的事情。
就像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诱惑的瞬间,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作何选择?
最关键的是,我们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看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
【信念:只要坚定不移,就能实现梦想。
】Lucy与水手的女儿躺在岛上看星星,女孩问Lucy,妈妈还能回来吗?
Lucy回答说,一定可以,只要坚定不移,就能实现梦想,这是Aslan说的。
从第一部“狮子,女巫与魔衣橱”开始,我就很喜欢这个名叫Lucy的小姑娘。
兄弟姐妹中,只有她的信念最为坚定。
她几乎代表着最纯洁的一面,真诚、美好、热情、坚强,一步步走来,她与Aslan之间的感情,最为亲密。
而信念的缺失,确是很多成人的共同点。
我们常常以自己已知的经验来判定未知的事情,应该怎样,可能怎样。
还没有开始努力,就认为结局必定失败。
可是,真的尽全力了吗?
我在彼时以自己的立场拷问自己,忽觉汗颜无比。
公考,BEC,工作,感情,我原本可以做的更好,原本可以没有那么多遗憾。
那么容易退缩,如果可以更坚定,如果可以更努力,是不是,就可以实现梦想?
【珍惜:不要只看着失去的东西,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更为重要。
】Caspian之所以搭上黎明踏浪号踏上征途,其初衷就是要寻找失踪的父亲和台尔玛七伯爵。
据说,找到Aslan的王国,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父亲。
而在翻卷的高大浪潮面前,Aslan告诉他,父亲所在何处,需要他自己去寻找。
一旦往前,便没有了退路。
Caspian最终放弃了前进。
他说,我想明白了,不能只看着失去的东西,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更为重要。
我失去了父亲,但是我还有我的国家和我的人民。
如果我放弃他们,父亲永远也不会原谅我。
这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吧。
Caspian很早就失去了父亲,在叔叔的阴谋之下艰难的生存了很多年。
历经了艰辛,终于到了Aslan王国的入口处,却只能选择无功而返。
而我敬服这种舍弃的勇气。
我们所有人,都会在人生关键的时候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题。
或艰难,或痛苦,选择A就必须舍弃B,不论你选择的那条路,是风景独好还是荆棘密布,都是自己需要勇敢承担的收获或代价。
无论舍弃的那个B,有多么美好的景象,都已经与你无关。
而选择的这个A,也许并不是完全一无所得,即便是荆棘密布,拥有了披荆斩棘的勇气和能力,也未尝不是一种收获。
所以,同样应当珍惜。
【成长:你们长大了,所以,这是你们最后一次回到纳尼亚。
】这是Aslan对Lucy临别时的箴言,因为长大了,所以,这是最后一次回到纳尼亚。
那么,纳尼亚究竟是什么?
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纳尼亚。
在这个纳尼亚王国里,我们曾是自己的King or Queen,我们曾经纯净如Lucy,勇敢如Peter,也许温柔美丽如Susan,也曾自私如Edmund,我们曾经都经受诱惑,曾经为捍卫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曾经为我们所珍惜的一切坚强抗争,而最后,我们终将成长。
Lucy问Aslan,我还能见到你吗?
Aslan说,我会在你的现实世界中存在,也许会换一种身份,有另一个名字,现在,只是让你们提前了解我而已。
而你的Aslan,又是谁?
三年了。
成长快乐,亲爱的自己,亲爱的你。
骗钱的
那小演员丑的很可爱啊~
不想装深沉了,看得挺开心的就给个4星,我还是很有童心的
简直不敢相信特效出自维塔的手笔!!次到爆了!!
浪费15块钱
Will Poulter太有演技了。
毕竟是我们永远去不了的纳尼亚 一个让我神游的国度
感觉这电影完全没有拍到第三部的必要。
睡了= =
特效做的很好。
我觉得还行 小孩子看看嘛
What a fairy tale!
这是号称跟魔戒齐名的么
剧情拖沓狗血,节奏控制的极差,说教味道浓厚,看得让人昏昏入睡,结尾戛然而止;消灭海怪那段使用的特效也让人感觉十分突兀糟糕。此片仅适合十六岁以下儿童观看。★★
theatre
形散神也散
4星全拜1080P所赐
<<纳尼亚>>一直是比较适合10岁左右孩子看的童话,这一部也是如此.
2011•1•18,mbox,尤珊、黄雪海、孙永航。根本不好看,mbox的椅子也没有多舒服!
“娘泡表弟的奇幻之旅”。就那丑呼呼的表弟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