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4年前,一部《老兽》,周子陽让人看到在现实残酷下亲情的脆弱,4年后,一部《乌海》,他又让人看到爱情面对现实折磨后的倾覆。
4年间,从《老兽》到《乌海》,变的是更加精致更加浪漫了,不变的是依旧满目疮痍,嘈杂且无力,周子陽依然为观众捧上了一个好故事,他把刺痛都装裹进糖衣之中,然后,在一个接着一个的长镜头中,让观众一同见证罗曼蒂克的消亡与破碎。
罗曼蒂克是什么?
在我的认知里,是肝胆相照,是同甘共苦,是不忘初心,是善良,是真诚,是宽恕。
而《乌海》里,这些都湮没了。
说肝胆相照,被杨华当成好兄弟的罗宇,对他却尽是拖延与敷衍,借出去的钱成了泼出去的水,是杨华悲剧的起点,在不断的祈求索要无果后,一把火燃尽了情谊。
说同甘共苦,只有共富贵,无法共患难,得意时的好都没有了影踪,没落时的坏倒是被反复提及,岳父母眼中只有钱、嘴里只提钱,一步一步逼着杨华陷入绝望深渊。
说不忘初心,山顶求婚时的满脸喜悦,明明都还存在杨华和苗唯各自手机里,而当他们面对面时,却只剩下欺瞒、争吵与互相折磨,然后,停止在悬崖前歇斯底里的哀嚎。
说善良,裸贷受害者从一步错到步步错,然后万劫不复一片鲜红;说真诚,几乎每一个人口中都是谎言,也被自己的谎言逼到绝路;说宽恕,争吵时一句句不冷静的话语是一把把刀子,还有什么真话谎话,都给愤怒点一把火,将理智燃得灰飞烟灭。
罗曼蒂克已不再,即便随意一帧都可做明信片的美景,却没有了欣赏美景的心情。
在绝望面前从挣扎到放弃,在爱情面前从甜蜜到撕扯,该收时,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暗流涌动,该放时,如洪水决堤,如风卷残云。
从《芳华》的刘峰、《妖猫传》的白居易之后,黄轩又迎来了一个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大银幕形象,杨华是他近年来最有表演空间且又演得精彩的一个角色。
黄轩能够遇见杨华,杨华能够遇见黄轩,对彼此,既是一种幸运亦是一种成全。
杨华与苗唯,不知是巧合还是周子陽的故意设计,竟莫名贴合了陆游和唐婉的两首《钗头凤》,一边是错错错,一边是难难难,一边是莫莫莫,一边是瞒瞒瞒,宛如两人的判词,而乌海则是属于他们的沈园,可惜的是杨华和苗唯的结局更是惨淡,或者该说,惨烈。
就像看《消失的爱人》《蓝色情人节》《爱乐之城》一样,曾经那么相爱的他们,终了只剩叹息,如果他们能够彼此坦诚,如果他们能够彼此谅解,如果他们可以彼此扶持,也许他们的结局便不会那样,可惜,世上哪有那么多如果。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所谓的梦想,不过是投机者的毒品,务实者一旦染上便失去了从容,而女人本应是逐梦者的翅膀,务实者的暖巢,却被成为了这味毒药最难以戒除的成瘾源。
或许这就是我们身处的最大的悲哀吧……所谓的梦想,不过是投机者的毒品,务实者一旦染上便失去了从容,而女人本应是逐梦者的翅膀,务实者的暖巢,却被成为了这味毒药最难以戒除的成瘾源。
或许这就是我们身处的最大的悲哀吧……
刚开始还有点同情,越到后来越同情不起来。
跟朋友合伙做生意前,不要先看看朋友值不值得合作?
高中同学那么多年相处下来,难道还看不清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这么大的人了,要债都要不回来,卖惨也好,威胁也好,死磨硬泡也好,总有办法的,而男主居然直接把帐篷点了?
不光直接要不来钱!
纵火可是要坐牢的!
背着老婆把房子和车子抵押了?
拜托你是有家室的人了,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狗了啊,做事总得留点后路啊!
整个看下来就是这个男的一点本事都没有,情商还低,本来就是吃软饭了,嘴甜一点,把老丈人和老婆哄好了,日子也能过下去嘛。
咋?
还想软饭硬吃?
自己把家产败光了,跟老婆真诚道歉和忏悔,寻求一下原谅,这不是应该的吗?
我看到最后他们在山顶上,我心里一直在想,你道个歉,服个软啊!
可他表现得一点都没有愧疚之心,虽然他内心肯定是愧疚的。
那种情况下,他老婆要求离婚真是太正常了,要物质没有,要体贴没有,要你何用?
唯一的优点就是不家暴了,看他和老婆吵架那里,两人情绪激动地,我真的特担心他下一秒动手打人,好在即使愤怒成那样,也没动手,但是砸东西也很吓人,说实话。
最后他开车撞他老婆,说实话,我觉得他那种情绪状态下,是做的出来这种事的!
太绝望了!
不活了!
同归于尽吧!
即使他是无能的窝囊废,也是会有这种决绝的。
但我真的心疼他老婆,他老婆好惨!
真是倒了血霉了!
看完《乌海》的第四天,几乎每天都会见缝插针地谈论一点,思绪零零散散。
今天老海问我:你觉得孩子到底是谁的?
然后他自说自话,这其实没什么悬疑。
他会像很多讨论帖子一样问问题,比如,那苗唯为什么不说“孩子是你的?
”但是我几乎不用回答,对于一些人来讲,这电影里没有问题,因为人生就是这样的。
真实世界的沟通,往往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是你想说什么就是什么,甚至更不可能是你说什么别人就能听到什么。
然而,这还只是这部电影里捎带讨论的一个课题,所谓的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什么的。
如果非要说“沟通”,我个人是觉得这词没法用在一个崩溃了的人的身上的。
对于杨华这种在套路贷里崩溃了的人,其实就不再是人的,坊间叫这是什么?
您甭嫌难听,这叫“猪”——没错,就是“杀猪盘”里那个猪。
所谓杀人诛心无外于此,人一旦变了猪,那就万难回到人的状态了。
一个已经失去人的本质的躯壳,您在和他说什么沟通、友爱、亲情、爱情……猪能领会人性的光辉吗?
恐怕很难,猪只是不想死,猪只是想活,猪会用本能去做事,猪当然可以不敬畏法律。
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个电影看得实在太难受了。
你看着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算不能说是好人,但是也算不得一个坏人,他是怎么一步步崩溃,一步步走到万劫不复,一步步怎么跌到谷底的谷底,一个人,人生怎么全面地崩塌的,一个人,怎么样一步步地走到猪的地步的。
要是您觉得这太夸张了,不可思议,什么TM破玩意,怎么可能呢?
我倒是长舒一口气,有些电影看不懂或者觉得不好看那是幸运的。
要知道,有些人遇到的,比这电影里还恐怖一万倍。
要讨论这些,不得不回到这个电影的名称上。
起初我是不理解的,这不就是一个人的事儿,干嘛叫“乌海”?
实际上,这还真不是杨华这一个人的事儿。
乌海,是一个资源型的小城,没有鄂尔多斯夸张,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
都是因为自身的资源,出名的“羊煤土气”催生了一部分这样的四线小城。
城市突然有钱了,但是人们的精神却一下子跟不上这经济发展的速度。
再说回杨华这个人,他和苗唯两个人的家庭是不门当户对的,苗唯是城里人,杨华貌似是城里的,但也只能是城市飞速发展中,不得不城镇化“从下面上来的”毫无根基的农转非。
杨华读了书,在城里有了工作,娶了家庭条件很好的女孩,貌似成为“城里人”了。
这种人的精神状态其实特别值得关注,他们一定是读过书的人,自尊心极强,周遭的大环境把心都搅乱了,他们极其渴望“成功”,渴望“被人看得起”,而达成这个目标的方式简单粗暴——老子要有钱。
当然,最后被杀猪,局外人可以说他们愚蠢,但是他们永远不会承认,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种不服——谁谁贷款搞成了什么,赚了多少,谁谁贷款,天天在家打麻将,照样怎么怎么地……然而,这对他们真正要面对的人生有何裨益呢?
也许有人在这波疯狂中未等泡沫落地就抽身而退了,也许有人被伤但是背靠大树未动筋脉,但是可惜,都不是你,一个没有强大原生家庭做折腾后盾的县城小伙,一个不清醒的人人云亦云被发财的梦想冲昏头脑的蠢货,你没有资格去看别人。
回身时,人间的一切,都像做了一场梦,一个普通人,丢了工作不说,被催债到最后放火杀妻进了监狱,怪谁呢?
有一次字节跳动的老师给为我们做培训,她有一句话说的扎心,但是人间清醒——没有一颗韭菜是无辜的,回到电影里来,被校园贷逼死的女孩你说她无辜吗?
杨华无辜吗?
他们都陷入泥潭拔不出来了,但是,请问,到底是谁把他们推到这个泥潭里的?
我不是鼓励人们认命,农村出来的家里穷的,就不可以喜欢别人都有的,想要一个和宿舍同学都有的苹果手机算不得罪过,但是一个成年人,不懂法不学法,对于那些“免费午餐”一点警惕都没有,是愚蠢。
这不是教育的目的。
你要明白,恶是普遍存在的,直到今天,在大规模的“扫H除E”之后,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完全绝迹,一个人不懂得保护自己,被欲望驱使,主动走向泥潭并不值得同情,一个人将自己的生命和魔鬼做交换——当然我们都觉得十分不值得,但是从本质来讲,依然不值得同情。
最近的十年间,在我逃出的那个小城里,杨华的事故,女孩的故事,早就不算新鲜事,这种事儿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些主角最后都是怎么活下来,或者怎么死去的了,但是我从未听说一例被杀过的猪能变回人的,要么死猪不怕开水烫了,要么以猪养猪,成了恶人的帮凶走狗……比起《乌海》,其实《妈阁是座城》更惊心动魄。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着平行世界,你看不到它,它以它的价值观和运行规则在运转。
放眼放去,人都是人,但是,人都是人吗?
未必。
但愿你我,能平淡、庸俗地过这普通人生,不要好奇,这些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儿,因为,他们往往比你能在电影里看到的,更不可思议。
工蜂而已,无人在乎他经受过什么与另一个群体不同他甚至连呐喊都无人倾听“那只是你软弱的表现““一个大——吃点苦不是应该的吗”“我花——的钱天经地义,——花我的钱就是窝囊废”“她说孩子不是你的只是气话”“她怀孕了告诉同学只是气话”“她都承认了我们也不承认”“洗地我们是专业的”“反正你一个大——你就不对!
”即便是死了也会有人说“孩子是不是你的就那么重要?
”这就是工蜂。
电影《乌海》(2021)通过一对年轻夫妻在经济困境与情感矛盾中逐渐崩坏的婚姻故事,折射出当代社会婚姻关系的复杂性。
其对现实婚恋的启示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经济压力是婚姻的试金石** - **电影映射**:男主角杨华因投资失败陷入债务危机,经济压力成为夫妻矛盾的导火索,甚至引发极端行为。
- **现实启示**:婚姻中经济问题往往被低估。
共同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消费观念的契合度,以及对物质欲望的节制,是维系关系的重要基础。
经济困境若缺乏共同担当,极易转化为情感裂痕。
---### 2. **沟通失效加速关系崩塌** - **电影映射**:夫妻间的对话逐渐被争吵、猜忌和沉默取代,情绪积累最终爆发为不可逆的伤害。
- **现实启示**:亲密关系需要持续的情感表达和理性沟通。
回避问题、冷暴力或情绪宣泄,只会让矛盾固化。
学会“非暴力沟通”是避免关系恶化的关键技能。
---### 3. **信任危机摧毁婚姻根基** - **电影映射**:女主角苗唯对丈夫隐瞒怀孕,杨华因猜忌做出极端行为,信任的崩塌直接导致关系崩解。
- **现实启示**:婚姻中的信任需建立在坦诚与共情之上。
隐瞒、谎言或过度猜疑会形成恶性循环,而信任一旦破碎,修复成本极高。
---### 4. **原生家庭的隐形干预** - **电影映射**:双方家庭的经济差距、价值观差异(如女方家庭对杨华的轻视)成为婚姻的潜在压力源。
- **现实启示**: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涉及两个家庭的互动。
如何处理原生家庭与新生家庭的边界,平衡亲情与独立性,是维持婚姻稳定的必修课。
---### 5. **道德困境下的选择考验人性** - **电影映射**:杨华为摆脱困境不惜触碰道德底线,反映出人在极端压力下可能异化的价值观。
- **现实启示**:婚姻关系中的道德底线(如忠诚、责任)是维系信任的基石。
面对利益诱惑或生存压力时,如何守住原则,考验着个体的责任感和婚姻的韧性。
---### 6. **爱情与现实的碰撞** - **电影映射**:曾经相爱的夫妻在现实挤压下渐行渐远,激情褪去后暴露出价值观的深层冲突。
- **现实启示**:婚姻需要超越恋爱期的浪漫想象。
长期关系的维系依赖共同成长、目标一致性以及对差异的包容,而非仅靠初始的情感冲动。
---### 7. **环境对婚姻的异化力量** - **电影隐喻**:乌海市的荒漠景观与男主角内心的荒芜形成互文,暗示物质主义社会对婚姻关系的侵蚀。
- **现实启示**:消费主义、攀比文化等外部环境可能扭曲婚姻的本质。
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抵御外界压力对关系的异化,是当代婚姻的重要课题。
---### 结语《乌海》以近乎残酷的叙事揭示了婚姻中未被言明的暗礁:**婚姻不仅是情感的契约,更是责任、成长与人性考验的修罗场**。
它提醒我们:维系一段关系需要双方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共同经营,以及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对彼此的尊重与善意。
《乌海》中,杨华终于被逼急了把沙漠中的帐篷给点了。
火光冲天,将他的脸都映得通红。
他在沙漠中踉踉跄跄逃跑,摔倒在沙地上,然后,放声大笑。
我这才惊觉,这竟是《乌海》中杨华第一次欢笑,也是最后一次(除了在回忆当初求婚的视频中),其余时刻他始终面色沉重。
饰演杨华的黄轩,曾经满是少年感的“星星眼”到这里变成了中年人的臊眉耷眼。
知道帐篷燃起的一刻,杨华终于展颜。
我忍不住想到村上春树的小说《烧仓房》,小说中那个烧仓房的神秘男人说:"我觉得世上好像有很多很多仓房,都在等我点火去烧……谁都不伤心。
只是——消失而已,忽地。
”
导演周子陽擅长拍摄很难用好坏去界定的复杂人物,他们生长于现实,被生活碾压、折磨,一会儿是受害者,一会儿又是施害者,比如上一部作品《老兽》。
这才是真实生活中的我们,没有王子公主,没有超级英雄,人如困鱼,被囿于一片泥潭乌海。
《乌海》中有两个转镜令我影响深刻。
一是杨华和妻子苗唯在吵架后夜里上山,镜头慢慢转去山上,接着就出现他在这里向妻子求婚的视频,视频中两个人轻松愉快,相亲相爱,两个人的眼里都有光。
而如今彼此的眼神皆黯淡了,四目相对竟只剩怒火。
曾经的美好是真实的,可是,怎么就消失了呢?
另一处是杨华绝望到在车上掌掴自己,然后嚎叫发泄,镜头一转,沙漠中一只恐龙雕塑,也张大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恐龙曾是这个世界的王者,却也抵不过灭绝。
如今只能孤单矗立在沙漠里,成为凶猛的假象,四顾茫然。
一只眼睛还掉落了……后来杨华在夜色中爬进恐龙口中,栖息于此,他们合二为一。
这是电影中最荒诞却也最浪漫、最温暖的一幕。
但,却不是人类带给他的。
像杨华这样的人,我们在生活中见过,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中见过,在加缪的小说中见过……在加缪的《局外人》里,主人公默尔索也曾想住在一棵枯树的树干里,“只能抬头望望天空的流云,日复一日。
”他说,“我逐渐也会习惯的,我会等着鸟儿阵阵飞起,云彩聚散飘忽……”对此,北岛在《无题》中写道:“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语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们交换的只是一点轻蔑/如同相逢在镜子中。
”
乌海是一座城,黄河上游、沙漠边缘的美丽小城。
《乌海》是一部写实的电影,借地为名,高原上的人都把湖称为海,乌黑的水域是危险与阴暗的象征,席卷和吞噬一切。
《乌海》里黄轩饰演的杨华无疑是一只濒死的鱼,生意失败、跟朋友讨债、被自己的债主追踪、婚姻危机、家庭混乱,焦灼、暴躁、不安、失控、疲惫,每天醒来就是乱麻麻的生活。
影片第一幕,杨华在手机上看的是“非洲肺鱼”的视频,生命顽强的耐旱鱼类,从龟裂的大地深处挖出来依然活蹦乱跳,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杨华匆忙关了视频,也许他的人生还不如非洲肺鱼那般顽强坚韧。
复述《乌海》的故事无异于剧透,也显得无聊。
喜欢这部电影,是喜欢它那些“闲笔”和留白,它们是点缀故事的花边,奇异的人造景观组合,令人难忘。
杨华的妻子苗唯,作为瑜伽教练,她带的那帮老头老太太一身风尘仆仆,不在洋气的瑜伽馆里锻炼,而是在荒郊野外放飞,每个人的造型颇有土味武侠气势。
苗唯培养这些人多半是为了输送去罗宇的“沙漠月亮”户外度假区。
沙漠月亮,这个度假区名字时髦诗意,带着“财富密码”,里面有一个乐团,他们在沙湖边排练,在帐篷外为高端客户奏乐伴酒,即使大火四起危险临近,也不徐不疾镇定自若,继续演奏既定曲目。
荒原上除了寒风、沙尘,更荒凉的东西就是人心,那些用金钱雕琢成的人造景观矫饰了一切。
沙漠月亮沙湖边上稀稀落落的白色帐篷、水上悬挂的鸟巢屋,掩藏了贪欲和邪念。
比如直接导致杨华负债累累的“恐龙公园”,也是骚动不安的欲望产物。
烂尾的“恐龙公园”,白花花地裸露在郊外,那些残存的恐龙雕像,无论是阳光炽烈的正午,还是天色暗淡的黄昏,昂首向天,一派不屈与突兀,像来自史前文明的怪物,荒诞,诡谲,带着杀气。
和老婆吵架负气离家的夜晚,杨华百无聊赖地钻进了霸王龙的大嘴、腹部,此刻他也正在异化成一个真正的怪兽,濒死不远。
从雕像上掉下来的恐龙眼睛,一旦落下就难以复原,任凭杨华怎么摆弄,都装不回原位了。
他也像一个猪油蒙心的人,空有一双眼睛,却渐渐不看前路。
这只落地的恐龙之眼,和一条腿互相呼应,那是一条要债之人的假腿,在追逐杨华时伸进关了门的电梯,被他一把扯了下来。
杨华这个人,有眼,却无远可见,有腿,却无路可走。
那晚,盛怒之下,沙漠月亮的一顶顶帐篷被他一把火烧了个精光,有的升向天空,有的倒映水中,这是一条鱼最后的垂死挣扎。
这个城市还有一个最高处的人造景观,白昼可远眺他方,夜间灯光闪闪,洋溢着成功与梦幻的光泽,却也是寒凉之处。
这里曾是杨华、苗唯求婚、定情之地,也是他丧失一切的地方。
现在,景观正在改造升级,只能从崎岖危险的山路绕行,冒险之人上去之后,可能就有去无回了,杨华就是其中之一。
SOS超级压抑的电影,全是争吵。
尤其是求婚的片段插在最猛烈的一次争吵后面,形成的鲜明对比。
可怕程度让人恐婚了。
这是婚姻与爱情的另一种极端的可能性,爱情也并不那么美好,恋爱时候浪漫体贴的,有稳定工作的人,在婚后可能因为现实的压力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所以识人不能只看表象,本质上这个男生就是极度自卑,心眼实,头脑不灵活,易冲动,极端,不善于解决问题,猜忌心重。
表象是他很浪漫,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决定和一个人结婚,不能说是因为一场浪漫的求婚,或是其他一些虚无缥缈 表面上的事,重要的是看那人的最低处是否能接受的了。
女生若是低嫁,一定要看对方如何看待自己的家庭情况,是乐观坦然的还是觉得自卑羞耻的。
若是一个高度自卑,强自尊的人,可能就会走上男主这条路。
如果真的爱对方,其实可以慢慢疏导,表达信任,以及自己想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第二我觉得两人婚姻形同末路的很重要一点是缺乏以及不会好好沟通与交流。
我个人认为,女生应该当机立断的和过去喜欢自己的人说清楚。
不应该在微信上藕断丝连。
这样就不会有误会产生。
我以后会和结婚对象交流自己的情感经历(如果有的话),把话说开了就不会有误会。
争吵,不说为了激怒对方的气话,自己有了愤怒的情绪就要冷静下来。
等情绪过去了再去解决问题,不要呈口舌之快。
吵架的时候不去危险的地方,你真不知道一个没有理智的人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此电影足矣打那些无脑甜宠剧的脸,不是所有美好的爱情都可以同步复制粘贴到婚姻上的。
现实过头的一个故事。
看完电影我觉得,结婚一定要谨慎啊,我认识个三年五年 不一起经历一些事 看不出来一个人真实的秉性如何啊,闪婚真的存在很多问题啊。
是在资料馆看的点映,沙丹和导演周子阳对谈,导演并不健谈,也不是科班出身,说不上什么概念技巧,只是支支吾吾的,每次沙丹问这个情节有什么深意时,导演操着西北口音赶紧说道,这是我一个朋友的故事,沙丹就用电影术语概括出来,导演点点头,说你说得对。
这就是批评家和创作者的区别,创作者周子阳忠实地把身边的事记录下来,尽管他把这些事归因为贪欲,批评家则能看到更多。
黄轩饰演的男主人公的境遇我并不陌生,因为我有一个这样的亲戚,好面子,讲排场,能力不行,学识不高,却想做生意,而做生意要的是心狠手辣,可惜他又是十分老实的,最后被几个人做笼子狠狠地坑了一把,把他父母的养老钱,亲戚的积蓄全部坑了进去,黄轩好歹还有恐龙公园的遗迹,这位亲戚连块地也没留下,还丢了老婆。
这样青年的生成机制很难用贪欲来全部囊括,在我看来更像是底层青年面对物欲横流的不协调,当世界给你看到他的光鲜亮丽,你却没有绝对的能力去取一瓢饮,赌一赌或许才有些机会。
倘若导演在电影中时不时用贪字来批判男主,就失去了意味,变的浅薄,而忠实的记录,才会让人产生深刻的共鸣。
国内难得有拍得这么成熟的公路片 气氛营造得好 牵着观众的鼻子走 意向用得正正好好 摄影也有不少亮点 夜戏的恐龙吃人和火烧帐篷都很惊艳 黄轩难难得得有一部片子释放了他的表演 他不适合演淳朴良民 这种窝囊又残存良知半坏不坏的角色才是他的出路 导演应该挺恨观众的……… 希望下次能稍微给电影加一点亮色 逼太紧其实对于电影的评价不太有利…………
打架那一段给我看傻了,太真实了……
3.0。1.如果仪式感和氛围感营造不出来,那么所有的奇观也只是奇观。2.夸演员表演,你们确信杨子姗的表演有爆发力?3.黄轩最后杀人的动机是否能百分百成立,值得商榷,尤其之前铺垫黄轩老好人的形象。4.影片长镜头非常到位,但是即使长镜头画面掩盖住了主线叙事,也依然能被观众猜出。5.最好的是拍出了无处生发的暴戾感,看完后后劲十足。
艺术确实可以取材于现实,但不等于拍个今日说法情景还原就能当电影了。浪费了那么好的摄影。你让科长或者娄烨拍拍看,看什么叫电影艺术。
人生真的很艰辛
【15/HKIFF45】導演似乎是很想拍成「是環境讓男主角一敗塗地」,但實際上看起來這個男人淪落到這步田地全都是他嘗試「作為一個男人/ひとりの男として」去負責卻沒做對一步的結果。甚至能說很多人物都被拍得很「活該」,包括裸貸女孩。楊華這個男主被寫得太糟糕了,以至於黃軒是演好還是演壞都不重要了。很喜歡楊子姍演苗唯被約上山宣告魚死網破那時心死的無語眼神。內蒙古天高x荒原的景象很美。燒帳篷救火樂隊伴奏那個場景有點意思。
是我钟爱并时刻身处其中的混乱和自毁(大概除了特供部分,我总是期待更彻底的毁灭上完厕所出来,坐在我身后的情侣:“我以为她会给一个好的结局”“这完全就是烂尾”
不自然的地方实在太多了,甚至怀疑导演是为了拍躲进恐龙里/火烧蒙古包才加了个无无聊聊的故事,尴尬的镜头太多了,可惜黄轩,难得不演“书记”。
多次出现对倒的世界(开场天地、瑜伽倒立),这是个颠倒着的人为财死的世界。人们都无可奈何地被“金钱”颠倒。金钱被剥夺,几乎就被剥夺了所有。一路都在用事件推事件,递进情绪,构建角色,让角色喘不过气,前面压抑后面爆发,用第三幕来做逼到绝路的极端,是一个男人崩溃的过程。比《老兽》有进步,周子扬的特点是角色和城市是一体的,给演员很大的空间,表演带着剧情走。
这无疑是是一部尊重现实、尊重生活、尊重表演的国产佳作,长镜头冷静克制,却直勾勾地揭示出生活的残酷,人性的复杂,而非简单“对错”二字,然而对观众的接受度是种考验,毕竟压抑的感觉不好受,恐怕票房不会太好…调色、摄影有待提高,影像质感尚需雕琢…
十分灾难了《老兽》的才气全没,只有无尽的让人尴尬厌恶的自我陶醉。一个本以生活为脚本的电影,却一丝丝生活的气息也无只剩下拧巴了,主角的刻画也很糟糕,婚姻的困境和人生败局都没表现的很好。加上各种自以为是的桥段,让人相当生厌。可以说是那种看起来有想法,却各个方面都做崩的了那种电影。结尾的民间借贷法制宣传更是暴击,让人无语、尴尬、更加生厌……
还行吧。现实问题,剧情设计的一般,两人吵架那段戏印象深刻。
两星半。一场凤凰男一意孤行所带来的悲剧。影片的重心几乎全落在杨华这一角色,他普信的特质带来浓郁的直男气息,最后悬崖旁的哭泣,是击穿他自尊后的悲鸣,可这泪水中究竟混杂了些什么?是自怜?是自哀?终究没有对苗唯的爱,怕是鳄鱼的眼泪罢了。
看完《老兽》之后确实很期待这部《乌海》,海南看完之后周子阳导演很会拍,粗糙的镜头动线也不会看的厌烦,反而能感受到杨华人物情绪和内心变化,很有代入感。黄轩也太会演了吧,之前的是那种文质彬彬的印象,而杨华完全是反其道而行,大哭大笑的爆发力着实惊人,刮目相看了。
挺难过的片子,把人逼疯恐龙🦕吃人是一个神来之笔
一地鸡毛的生活,表现得意外失真,就第一场吵架就感觉像两个小学生放学后掐架,不知是表演的问题还是导演就如此设计,感觉还是自己作死的成分大些,男女戏份分配不均,导致两人的感情比较模糊,让最后那一下没有太强冲击力,相比老兽结尾弱很多
黄轩怎么演了这么个窝囊的渣男
成年人崩溃的N个瞬间,虽然剧本很一般,但黄轩演技炸裂。
据说导演是借了20个网贷把剧本创作出来的…
—— 幾處魔幻現實主義並沒把電影往上提, 導演審美不錯, 沒有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