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气球

Ballon,翻墙热气球(港),奇迹热气球(台),Der Ballon,Balloon,Le Vent de la Liberté

主演:弗莱德里奇·穆克,卡罗利妮·舒赫,大卫·克劳斯,艾丽西娅·冯·里特贝格,托马斯·克莱舒曼,乔纳斯·霍登里德尔,蒂尔曼·多布勒,克里斯蒂安·内特,罗纳德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英语年份:2018

《气球》剧照

气球 剧照 NO.1气球 剧照 NO.2气球 剧照 NO.3气球 剧照 NO.4气球 剧照 NO.5气球 剧照 NO.6气球 剧照 NO.13气球 剧照 NO.14气球 剧照 NO.15气球 剧照 NO.16气球 剧照 NO.17气球 剧照 NO.18气球 剧照 NO.19气球 剧照 NO.20

《气球》剧情介绍

气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79年冷战期间,冈特(大卫·克劳斯 David Kross 饰)和皮特(弗莱德里奇·穆克 Friedrich Mücke 饰)身处东德统治者的铁腕政权之下,虽然被限制了行动,但是两人并没有放弃对于自由的追求,他们利用长达两年的时间,策划了一起惊天大逃亡。 两人动用了手边一切能够得到的资源,制作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他们打算用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带领着他们的家人逃往西德。然而,就在一行人即将越过边境之际,热气球却因为意外而坠毁了,与此同时,他们的行动也引起了秘密警察的注意,针对他们的追捕很快展开了。一边躲避追兵,冈特和皮特还要一边想方设法制作新的热气球,一场与时间的竞赛开始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六季灵犬雪莉3佳节电影的故事:你我的永恒印象谎言与错觉刀剑神域爱你千万次相爱穿梭千年2:月光下的交换婚姻的敌人江豚·风时舞不思异:怪谈回来吧,釜山港之爱婚姻相对论我要结婚蜜月期影子爱人新入史官丘海昤心灵奇旅欲动越野花香你是我的人间至味勾魂谷大梦西游2铁扇公主撞车死亡森林的秘密黑石岭怪谈猛犸象窃画行动夜之小双侠七剑降魔传蛟龙行动

《气球》长篇影评

 1 ) 真实事件的维基百科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East_German_balloon_escape影片基本上与实际事件差不多。

相关纪录片:- Netflix「White Rabbit Project」 episode 2, "Jailbreak"- PBS「History's Great Escapes」(2004)- BBC「Outlook: Fleeing Communism in a Hot Air Balloon」

 2 ) 隐形的气球和长城第三

2018年的德国电影《气球》是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1979年身居东德的两家人克服重重险阻最终通过乘坐自制热气球成功逃往西德的故事。

该片豆瓣评分8.4,获豆瓣的“年度冷门佳片”提名。

故事本身情节并不复杂,而影片胜在情节紧张,节奏把控极其到位。

尤其是热气球翻墙这一创意也让不少观众大呼佩服——纯手工打造一套能容纳四名成人和两名儿童的热气球飞行器,这可不只是用缝纫机把帆布缝起来那么简单。

吊篮、燃烧器、鼓风机,还有飞行方案设计、时机的把控、如何掩人耳目……整个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统一啊。

屡败屡试的不懈坚持终于让这两家人获得了自由。

十年后,当柏林墙倒掉的时候,真的难以想象,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新闻的他们会是怎样一种心境呢?

在东德人民可歌可泣的翻墙史中,其实还有很多令人折服的天才创意,无论从技术含量还是紧张刺激的程度来说都令人叹为观止,甚至心生敬畏。

让我们先从柏林墙的前世今生说起——二战结束后,德国被一分为二。

随着苏联和美国,东西方两大阵营形成,一道铁幕在欧洲徐徐降下。

柏林因为被英法美苏划分为四块占领区,自然也分属不同的体制。

于是,从1945年起,大量东德人逃往西德,仅从柏林逃亡的总计150万人,所谓用脚投票,也不过如此。

为了阻止这一势头,东德在1961年8月,仅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在东西柏林间修筑了40多公里的一道由铁丝网和水泥板构成的界墙,随后通过不断进行加固,增加一些辅助设施(塔楼、暗堡、电网、路障等),逐渐形成了了一道170多公里的高墙。

一墙之隔,自由和极权,冰火两重天。

值得一提的是,柏林墙在修筑时的工程代号竟然是“中国长城第二”!

好吧,我想我应该知道“中国长城第三”在哪里了。

从1961年起,勤劳智慧的东德人民就开始了他们从未间断的翻墙壮举。

先说简单直接的,大家很容易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头戴钢盔身着东德军服的士兵,背着一把步枪,纵身一跃,从东德跳到西德。

这是一张真实的新闻照片:照片中的士兵叫舒曼,19岁,他是参与柏林墙建造行动的一员,趁着柏林墙即将完工,眼看铁丝网马上就要封闭,他抓住最后的机会,投奔西德。

当时在西德一侧的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抓拍到了这一经典画面。

另外,在柏林墙彻底建成后,直接破墙是最简单且大胆的方式。

在1961年当年就有火车驾驶员带着自己的家人和乘客驾火车强行冲关,成功解救数十人。

挖地道应该算是最流行的一种逃亡方式。

据统计,1961年起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掉,28年里德国人民总共挖了70多条地道。

之所以说是“德国人民”而不仅是“东德人民”,是因为这些地道不只是从东德挖往西德,还有从西德挖往东德的——西德人民主动出手解救自己的同胞。

比如,用半年时间挖出一百多米长的地道,一次性把数十名东德人解救出来。

一条这样长度的地道,除了耗费巨大的人力外,精密的设计和计算,组织协调和施工的艰辛都是难以想象的,我们不得不佩服德国人严谨的工匠精神。

还有更厉害的——弹射装置:使用该装置从东柏林的一座高楼起跳,向西柏林方向发射,在空中打开自制降落伞落地。

空中滑轨:用弓箭发射钓鱼线到西柏林大楼,接上缆绳,利用滑轮飞跃直达。

我最爱的是这个——潜水艇:1968年,一位东德工程师凭借自己精湛的工艺,手工打造了一艘单人潜水艇,在水下航行5个小时后成功在西德上岸。

此人后来被西德一家公司高薪聘用。

逃亡的旅程也是展示个人才艺的过程,有这门手艺,哥到哪都是金饭碗啊。

史料表明,柏林墙建成后直至1989年,为了投奔自由,有数百人在逃离东德时被当场打死,约7万人被捕并遭监禁,成功越墙的不到一万人。

极权国家哪怕通过虚伪的宣传机器把自己吹到天花乱坠,终究挡不住追求自由的脚步——哪怕脚下是鲜血铺就的泥泞,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

“中国长城第一”其实是抵御外敌入侵所筑,中国后来的历史上,也出现过无形的墙,比如“不许片帆下海”的闭关锁国,其结果有目共睹。

我们的国界上已经不再有有形的墙,所以也没有偷渡的热气球。

当今之世,我们的身体已经可以不受约束的走出国门,但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想象,在心中构想那些隐形的气球:它们升腾在虚无的空间,无影无形,却满载我们求真的希望,来去倏忽之间。

最后,借用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柏林墙建成后访问西德时一次演讲中的句子:“民主虽并不完美,但我们从未垒起一堵墙,把人民挡在其中,阻止他们逃离我们。

”我想引申一下——“民主国家也没有阻止他们的人民向墙外张望。

 3 ) 能力

无论什么年代,看来都只有聪明且有才能的人才有资格活下去。

古今中外,无论是悬疑片,战争片还是灾难片,剧中人物要么有着精明的头脑,要么有着生存的必要本领。

在陷入绝境中才能够凭借一套本领让他们摆脱困境。

《误杀瞒天记》里男主角看了1000多部电影,并且会多国语言。

《后天》男主角杰克是气候学家,儿子精通物理。

这些不是有种一套本领吗?

当真的陷入困境,那么,自身能力真的很重要。

 4 ) 自由仅在一墙之隔

无意中又重温了一次《气球》,如今才知道他有原型。

“In the East German balloon escape in 1979, two families, with eight members in total, escaped the Eastern bloc country of East Germany by crossing the border to West Germany in a homemade hot air balloon. The escape happened at approximately 2:00 a.m. on 16 September 1979. The plot to accomplish this was carried out over a period of one and a half years, including an unsuccessful attempt, three different balloons, and various modifications until the successful escape occurred. One failed crossing alerted the government to the plot, but the police were not able to identify the suspects before their flight to the west.”——维基百科当气球不再是孩子们快乐的玩具,当气球成为人们所追求自由的载具。

我敬佩他们的勇气,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

 5 ) 气球||飞将自由的奇迹

前按:很多时候,我总觉得我们把时间浪费在毫无价值的事情上,没有真正力量形成自己人生的励志故事——或者说,因为所处的社会要求我们,只能做一些无聊的事。

如果你真的具有正能量,对他们来说,就是巨大的威胁……

1979年,年仅11岁的米夏埃尔·赫尔比希 (Michael Herbig)在电视上看到一则乘坐热气球逃亡柏林墙的新闻,从此再也没有忘记这个故事,并且“立誓要将这个真人真事搬上大屏幕”……许多年以后,已经成为德国著名喜剧导演的他(很多人称他为德国周星驰),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拿下《奇迹热气球》(也有译作《气球》)故事的拍摄版权。

米夏埃尔用了五年时间进行前期调查,多次访问主人公,甚至还翻阅了史塔西(Stasi前东德秘.密警.察机构),针对这起事件长达2000页的报告书。

然后,米夏埃尔导演用两小时,向我们讲述了身在东德的彼特和甘特为了追求自由,利用自制的热气球飞越柏林墙的故事。

《奇迹热气球》开始,甘特放弃了筹谋两年之久的逃亡计划,直到他获得父亲的支持和鼓励。

但是彼特一家人这次也没有成功,因为云雾沾湿布料和煤气罐结冰——距离自由世界,他们只差几公里。

坠毁的热气球,引来了秘.密警.察的调查。

形势危急,彼特只好找甘特帮忙,于是两人再次合作,制作一个更大的新的“热气球”——剧情很简单,但是背景好复杂。

首先,导演并没有讲述他们“为何逃离”,哪怕一个小引子事件也没有。

只有彼特在餐桌旁,对着儿子说“有时候在这里没办法说真话,这里指的是我们的国家”。

所以,这一段历史,就需要观众自行脑补历史画面了。

据信,从1961年建造柏林墙以来,至1989年边境开放的这28年里,有187868人逃亡成功。

在此之前,约有350万人逃离民主德国和东柏林地区;就在柏林墙开放的头三天,便有超过300万民主德国公民进入联邦德国和西柏林“短暂访问”……其间,那些不幸死亡的“非法越.境者”,并没有完全准确地统计。

按理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彼特在那个年代就有自己的房产和小汽车,妻子在银行上班等等诸多因素来看,他们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比现在那些所谓的白领条件还要优渥,他们为什么要逃离?

就连他们的孩子,整天被教育要求热爱国家的三好学生们,也是态度坚决地想要逃亡……只是谴责别人想要逃离,却不去反思为什么建墙且重兵把守着不让人们离开——这究竟是谁的问题?

看来,他们并不像他们宣传的那样好。

话说回来,他们为什么不让人们离开?

假如不是担心家里的牛羊猪跑脱,自己的财富减少——除了这种理由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事实上,也只有那些有点经济基础和思考能力的人,才有考虑投奔自由社.会的可能。

太底层的大多数,如果不是被洗脑成猪思维(譬如建墙是为了保护我们,电影里有这句台词),不了解自由的世界会有多美好之外,即便有这个想法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制作热气球需要高昂的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付出的代价太大,根本承受不起。

那么,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什么样的人感觉会是幸福的?

当然,这里的人首先是指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猪思维的人例外,因为他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觉得岁月静好。

可以肯定的是,肯定不是像彼特和冈特那样的中产家庭,尽管他们生活富足,但是没有安全感——不仅只是资产随时可能被清零,连人本身的安全都无法保障……至于那些底层的家庭就更不要说了,因为物质财富决定精神建筑,每天为了生存而忙碌的人,是没有能力体会美好生活的。

我想,应该也不会是类似秘.密警.察这样的维护者。

譬如,作为秘.密警.察的女儿,甚至连和自己相爱的小伙子在一起都得不到应有的祝福。

倘若你努力工作将一切都奉献给最爱的人,而她却被别人深深地鄙视,你觉得自己为这个家贡献了多大价值?

是的,所有纵量的比较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而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因为对于社会架构来说,个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家庭,扩大以后才是国,就像一首歌里写的“家是最小国”。

在类似于丛林法则的国家来说,那个处在食物链最顶端的家长,应该是——不能说是幸福,但可以说是最爽的人了。

就像那个秘.密警.察在家收看西德节目《霹雳娇娃》,掌握了一点权力就能够让自己人去享受其他人无法想象的实惠,仅仅只需随手写下一张“批条”而已。

推及他的领.导,简直土皇帝一般了吧。

当一个人的价值来自于权力而不是能力的时候,只有权力本身才是有最价值的东西,人也就成了构架里的附庸品。

换而言之,没有权力,你连屁都不是。

相比起《奇迹热气球》,那个以同时期为背景的故事片《窃听风暴》就要精彩得多。

在《窃听风暴》里面,人们相互设局,监听,告密——就算是家喻户晓万众瞩目的大明星,也只能在当.权者的胯下成为听话的泄.欲工具,至于普通人,任人摆布地活着又算什么稀奇。

只是《窃听风暴》有一个致命弱点,导演在处理人性觉醒时作了升华:

对于《窃听风暴》导演的失误,这位网友的意见中肯。

因此我推荐《奇迹热气球》,是因为它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让人活着有希望。

让希望变为成功的先决条件,在于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不是希求外界帮助。

在彼特和家人第一次飞越柏林墙失败之后,有过一段无力挣扎,那是他们的绝望时刻。

他们想到了美国人,好不容易巧妙地将求救纸条投放进大使馆人员的手提包,换来的却是人家的抱怨——有些天真的理想主义者,总是希望超人(Superman)出来主持公道。

殊不知,美国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借助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和优越的人才计划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具先进性的顶层设计,广泛吸纳别国财富,从而让自己更加强大和更具有吸引力。

事实是,只有在美国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才会敲打对方,此举貌似为世界和平带来转机……所以祈望他们来改变自身的处境,无异于痴人说梦。

作为一个个体或者家庭,你可以选择去美国生活,前提条件是需要足够的资本办理移民,譬如贪污足够的钱财或者自己本身就有高技能。

由此看来,制度确实是有优.越性的。

身处人间炼狱,到头来只有绝望,这个世界会好吗?

就连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也曾有过如此这般的人性黑暗时期,我们是否认真地反思过:万物之灵的人类,为何会变得如此不堪?

如果要改变我们自己和这个国家,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努力?

愿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热气球,为自由和梦想的生活缔造奇迹!

 6 ) 《气球》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守墙士兵连自己为什么开枪都不知道就杀了平民,而他本来就是靠平民们交税养活的,扣上大帽子,人就可以做出很多可怕的事情某些人擅自写了几句话,只因为他们有枪和狗,这些话就成了法律,有人违法就放狗开枪,这才是终极的邪恶愚蠢的主角向美国求救,还以为美国会来酒店里接他走。

因为美国人交税养活了美国官府,官员需要百姓的选票,所以官府才对本国人负责,也只对本国人负责,你一声通知就等着天降神兵救你走,做尼玛的梦呢?

自油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自己从终极邪恶手里抢来的。

外部力量永远只是辅助,你自己爱吃屎没人能救得了你,打倒了东德你也会认南德西德北德做新主子小儿子那么小就会说打死你这个叛徒,如果不离开东德,小儿子也会成为一个精神上的残疾人,只要扣上叛徒的帽子,他可以杀任何人

 7 ) 三瓶啤酒和对自己负责

简介里有一句,你不只能点三瓶啤酒,你还得为自己负责。

这句话很有意思,因为在东德的酒吧里,每个人都只能点三瓶啤酒,注意,每!

个!

人!

不管你是高官还是工人,不管你是经理还是服务生,你都只能在这里喝三瓶啤酒,品质优良,不打折扣的,没有有害添加剂的,最好的啤酒!

而在西德,能喝这样好的啤酒的,只有高官和经理,他们能喝不止三瓶,倒马桶里都行。

而工人和服务生是不配的,他们要么只能喝损害寿命,导致失明的工业酒精,要么被高昂的物价和低廉的薪资压垮,连劣质啤酒也喝不起。

 8 ) 故事里ballon升起,现世里家庭坠落

这篇影评很简短,它只想通过一个关于家庭的视角来看待世道的匮乏。

在一个xyz的坐标系统里,一枚升空到1800米的ballon会使得作为第三维的z轴凸显;而人作为三维动物,这是他本身能够进入的维度,因此本片不是科幻。

外头的夜照样是漆黑,但知道自己在更高处的人们,是有希望的人。

东德的反派,尚余基本的人性,而人性渴望从前后左右都受阻的世界里突围。

“不许升空”构成了地球人对地球人的统治,上升就是革命与爱欲。

而发动革命的最小单元是家庭,国安局忙不过来对付一个又一个普普通通却能随时“升空”的家庭。

同样的道理,《农民宇航员》中的FBI照样不给力,美国对于企图升空的家庭也是毫无办法。

气球升空,火箭腾空,对地上的每一个还没忘记上升的灵魂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希望与鼓舞。

幼儿园老师的选择比所谓的“反派不给力”更微妙地说明了这一点(到这个田地,“和平演变”也就是以10年计了)。

可是,只要家庭被瓦解,只要孩子背离亲爹亲娘,那ballon式的计划就会失败。

于是,家庭被以一种新的方式所瓦解了,当父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被学校和各自的手机所瓦解,孩子们不再明白何谓重要,而家庭计划只剩下度假方案、换房规划以及孩子的出国读书的计划……这个时候,人就弄破了气球,不再升空,他们就成了马尔库塞所说的“单维的人”,one-dimensioned man。

没有爱欲,没有革命,没有理想。

如今的气球,都是淘宝同款,它不再来自地下室的缝纫机,而是来自快递送来的纸箱。

父母亲高高兴兴打开纸箱,为里面的气球充气,有些讲究的还专门买了氦气罐。

另外还有些气球,它们被充气后会变成标语:“Happy Birthday”,“Merry Christmas”。

就用这些ballon为孩子的party张灯结彩,GDP稳定增长,一切都很好。

 9 ) 《气球》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斯塔西到幼儿园问家庭情况军人没有及时发现逃亡者而遭到整肃主角之一无法上大学去学习物理完全是因为他爸在他五岁时逃往西德酒店大堂的斯塔西美国领事馆门囗的警察毕业生宣誓爱国而校长要继续管教他们布行职员要报警精神分裂的秘密警察一方面忠于职守一方面又要看西德电视人们的恶梦

 10 ) 《气球》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细思极恐的细节,已经有几位网友补充过了。

军人因未及时发现气球而被审查,上街买布会被举报,从儿童口中说出来的“叛徒”,路上看到一辆小车会被拉去盘问,秘密警察喜欢看西德电视节目,大使馆附近的各种秘密警察,。。。

补充一些细节:①晚上在朋友家待到太晚会被怀疑;②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③从东德到西德是可行的,如果是朝鲜脱北,那主角面临的将会是膝盖穿刺;

《气球》短评

结局差了点

3分钟前
  • 弥生夏蒙
  • 还行

看的惊抓抓的。。

6分钟前
  • 无鬼斋
  • 推荐

那些为了自由理想即使粉身碎骨也要飞跃藩篱的人

8分钟前
  • 赵启辰
  • 还行

硬核 人肉翻墙,沉重又浪漫,很德国

9分钟前
  • 诸葛福媛
  • 推荐

完成度很高的商业类型片,以悬疑惊悚电影的包装讲述历史的真实事件,全程紧凑紧张,剧本重点明确,情节安排得当,角色塑造立体,相比传达历史观点,导演更注重商业电影的体验,当然,这也是一个双刃剑,使得影片对于自由的表达相对简单和片面,要是更多地渲染政府对于自由的抹杀就更好了,确实不如《逃离德黑兰》那么有趣。

1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20世纪铁幕森严,电影里的冷战时期平民生活三大叙事,欧洲东德逃西德,亚洲“脱北者”、逃港者,这个电影挺美、挺紧张的,拍出了和时间赛跑的感觉,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的向往……

1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向往自由

23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那不仅仅是气球,那是对自由的向往。

28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竟然又是真人真事!营造气氛很紧张,无论是挖地道、横闯水渠、热气球飞跃还是无奈的攀爬铁丝网,挣脱牢笼热爱自由,是一个智人应有的勇气和追求。

30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德国老百姓牛逼,自己在家造热气球。而且男二还说,自己造飞机不是问题,只是没有跑道!跪了!

34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力荐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35分钟前
  • Comel
  • 力荐

有点无聊吧。

36分钟前
  • 当局
  • 较差

影片只是把背景设定在东西德分治时期的逃脱剧情片,至于前因后果以及生死攸关时的推动力是匮乏的。

37分钟前
  • 最幻想
  • 还行

向往自由的心不会被任何力量阻挡,也不应该被阻挡,而《气球》这起真实事件是物理还原的一个例证。节奏紧凑是本片的最大优点,人物刻画的单一、笔墨较少也是个问题。逃离恐怖通往自由的母题,之于在天朝的我们或许能更有体会,也更刺激人心。

38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胡编乱造虚假宣传,欺骗年轻人罢了。

43分钟前
  • 中年师傅
  • 很差

最后的气球很美

47分钟前
  • WilliamOsborne
  • 还行

一场125分钟的猫鼠游戏,鼠是制作热气球逃离西德的东德两家人,猫却无处不在,即使柏林墙倒下。

5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我给了5星,因为这么久以来,终于又看到好看的德国电影了。德国人,一场战争一堵墙给了他们多少创作的题材啊!从头到尾我心都是悬着的,最后柏林墙被推倒的时候真的哭的不行不行。

53分钟前
  • 西袄补袄
  • 力荐

及格

56分钟前
  • 柴禾-ChaiHe
  • 较差

导演将这起真实历史事件进行了类型化包装,打造成惊悚感十足的悬疑故事。全片节奏紧凑且毫无冷场,导演仅仅只是还原这场真实历史中的大冒险,便足够惊心动魄。尤其是结尾众人合力让热气球升空的场面,实在让人觉得又燃又感动!

57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