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事
Post Mortem,尸档案(港),尸体会说话(台),命运解剖师(台),尸检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
主演: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安东尼娅·塞赫尔斯,杰米·瓦德尔,安帕罗·诺格拉,马斯洛·阿兰瑟,马尔西亚·塔格莱,Santiago Graffigna,Ernesto Malbran,阿尔多·帕罗蒂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墨西哥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0
简介:55岁的马里奥在一间停尸房里工作,他有时也会写一点验尸报告。1973年中期,智利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政变。这段时间里,他疯狂地迷恋上了自己的女邻居南希。南希是一家夜总会的舞女。详细 >
3.5。历史的车轮下无一幸免,它冷漠而残酷,它埋葬证据,埋葬生命,埋葬每个人心里仅存的生活向往。影片将一个时代的绝望放在一个普通甚至有点龌龊的人物上,是非常妙的一笔。
这导演和贾樟柯一样都喜欢让老婆演女主诶,电影选题角度特别好,最后那段长镜头快要把人吸进去了
由政变坦克的车轮开篇,叙事是游离政局边缘的角色视角被政治事变所入侵,政变通过画外音被引入并介入叙事主线;角色关系解构政局,右派主角的冷漠与有限人性,以及左右两派角色间难以言说的纠缠;堵门长镜头是对政变前后右派所作所为的隐喻,而门前堆满的家具又怎能不让人联想到政变中成堆死去的人们
作为军事政变历史见证人的智利小人物法医,既要应付时代遗留的无数尸骸,还要处理自己无路可去的情感压抑。一个惊悚残酷的时代寓言
极佳的结局。历史的巨轮横碾阻碍之物的必然性,不仅俯伏在大街成堆的尸体上,还更深地隐藏在茫然温顺的眼睛里,在阴暗的阁楼、储藏室的残忍的秘密里。所有压抑着的无力与无能,在被羞辱的揭示后无可避免地扭曲,爆发
太丧了……
无论阿连德还是皮诺切特,不管游行或者政变,马里奥只想煎鸡蛋、撸管和操没别人操的X。补全Pablo Larraín的智利三部曲,看完还是觉得前面这两部好,No就开始好莱坞化了,可能也跟男主演Alfredo Castro个人表现有关,太适合这种道德模糊价值暧昧的角色。
一步一步来
#启明会观影节#6/10。将国家苦难与个人情感经历相结合,并不是一个很罕见的处理方式,但能做到像本片这样泾渭分明的确实也很少,本片的运镜、置景和服化道相当冷峻,再加上男主马里奥“解剖记录员”的身份,更是加重了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疏离感,观感真的挺奇妙的。片尾当那扇门打开目睹其中“奸情”之后,其实堵门谋杀的结局已然是可以预料到的,但还是很佩服导演能把这么长的时间都留来拍这个,而更堪称名场面的是当内战爆发,士兵从卡车上往下运尸体,马里奥第一次拉拖尸车进医院在走廊中,尸体掉下来的那一part,灯光昏暗的走廊、死寂无声的医院、摇摆不定的拖尸车,配上恰到好处的声效……震撼!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挺值得看的,但一定不要学习片中的“杀人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让你在军事政变后给心爱的「前」总统做尸检…哎,美利坚扶持独裁政府推翻智利的民主政府,你说说这世道…
爱死里面的调调了,有几个定格镜头直击人心。四星。
又名圣地亚哥73,所以就是一个智利版革命年代的爱情,和《NO》相比简直像两个导演拍出来的!《NO》多少有点好莱坞气息,而三年前的Pablo Larraín还是很像哈内克一样节制,那种不动声色的残酷和疯狂看得人吓势势。
跟《杀手夜狂热》一样,也是描写在独裁军政府统治下,即使没有政治背景的普通人,也有可能沦为罪恶的实施者。这种平民化视角的叙事令作品愈发具有杀人狂邪典电影的气质,对人性恶的零度批判无意中令观众成为邪恶的帮凶。对于一个重新诠释真实历史的题材,这种手法必定令人不适而争议不断。
!!!
女邻居竟然是啦啦因老婆,艳福不浅T T 后半部高能,导演熟悉的影像风格,啊,我被吸。男主不错【煎蛋放那么多油的嘛吓到了
2/5
不推荐。
喜欢Alfredo Castro的表演。撇开政治隐喻不谈,完全能理解男主角最后因爱成恨的极端举动。PS可惜皮诺切特三部曲只找到一部。
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他們一定出得來 ... 3.5。身體跟框景之間的尺度拿捏非常精準。
味同嚼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