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是个极好的故事。
不说拿奥斯卡大奖,至少也能获得不错的票房。
但,可惜拍成了渣。
一开始,俺感觉这是《珍珠港》,接着以为是《小男孩》,接下来,绝对以为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后感觉应该是《一级重罪》或《好人寥寥》。
然鹅,第一部分是有险无惊,第二部分是有惊无险,第三部分是有惊有险,第四部分则无惊无险。
整体来说,导演只是把故事平平淡淡讲述了一遍,作为一部电影,这绝对不够。
先从主要人物来说,电影开始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对好兄弟水手,一个是舞林高手,一个则木讷敦厚,他们都想泡一个妞,显然,靓女喜欢舞技高超的帅哥,憨哥就像个电灯泡,默默晾在一旁。
这种搭配的套路,不用多想,就是帅哥要出事,憨哥来接棒,最终抱得美人归的,非憨哥莫属。
接下来,就是船长尼古拉斯凯奇了!
他的戏,越到后面越重要,越到后面越杯具。
所以,这主要人物就从两个兄弟和一个美妞,跳到了一个大老爷们身上,还捎带了一个日本对手。
从剧情结构来说,就是平铺直叙,按时间顺序,讲述这艘军舰遭袭、送货、击沉,以及海员漂流、被救、船长被审、自杀的过程,一点也看不出多少编剧技巧。
不难看出,这部影片的编剧、导演很懒,很烂,五毛特效就不多说了,估计就是在一个大大的游泳池里,弄来大白鲨那个模型,在水里晃来晃去。
被炸的军舰,当然也是模型,手法甚至借鉴了《泰坦尼克》,拍摄的角度、镜头、动作都差不多。
假设一下,如果是俺来拍这部电影,至少有下面一些方法,会让影片好看一点。
一是以船长尼古拉斯凯奇为主人公,先拍他备受困扰,准备自杀,拿起枪,又放下,然后闪回到那艘军舰上。
整个故事,通过船长的反复回忆来完成,结尾,他把子弹上膛,穿戴整齐,拿起枪,眼里含着泪花,大特写,然后慢慢闭上眼睛,黑场。
二是用那对好兄弟作为绝对猪脚,一开始可以写憨哥与靓妹的孩子长大了,这时父母才告知他,你的父亲是个舞林高手,然后闪回到两个水手去泡靓女的那个时候。
当然,整个故事也是在憨哥与靓妹的反复回忆中逐一展现出来,最后,可以是憨哥与靓妹带着儿子去帅哥的墓地,当然顺便也看到了船长的墓地。
三则是开头就说,美国人研制成功原子弹,正准备将其投放给日本,想派一艘船将有关零件与设备偷偷运送到菲律宾群岛,而这时,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正在修复之中,船长没想到会接受到这样一项任务。
他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这艘军舰不久前遭受过日本人的袭击,大病初愈,惊恐犹在。
但最后国家利益至上,他接受了这项秘密使命。
如这样拍,电影片名改为《秘密使命》也可能更具商业价值,这样也可与船长后来受审,但有些原因他又不得明说,得不到众人谅解关联起来,让观众知道他是“秘密使命”的受害者。
顺带再说一下,这部影片最后那个船长与日本舰长见面,一起对战争反思的对话,表面看起来非常用心、深刻,但其实也是套路,并不一定符合历史真实。
须知日本人是不把杀死敌人当回事的,也很少会反悔反思的。
这种反思,当时肯定很难有,如果需要拍,倒不如在船长自杀后,可以拍一下日本舰长得知这个消息后的反应,这时,白发苍苍的日本军人可以来到广岛的原子弹爆炸遗址前,拿出印有船长照片的自杀报道,感叹一下说:“你们都去了同一个天国。
”期待将来有好的导演能把这个好故事再好好拍一次。
二战美军印第安纳波里号,运送原子弹那艘被日本潜艇击沉的巡洋舰 它负责运送后来轰炸日本的原子弹,返程被日本潜艇击沉,一千多人落水,其中七八百人被鲨鱼吃掉。
在把货物卸到西太平洋的提尼安岛之后,这艘巡洋舰继续驶往关岛。
从那里,它穿过菲律宾海,前往海军在菲律宾群岛上建造的基地莱特。
但它未到达那里,这是美国海军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海上灾难。
尽管这艘巡洋舰没有潜艇探测装备,舰长查尔斯.巴特勒.麦克沃伊提出的让驱逐舰护送的要求仍遭到拒绝。
上头告诉他,敌人潜艇实际上不会在沿途对巡洋舰构成威胁。
为了以防万一,上司下令他根据可见度和天气按自己的意愿让巡洋舰成之字形曲折前行。
7月29日深夜,天空云层密布,站在舰上一端几乎看不到另一端。
巡洋舰停止成之字形前进。
在上床睡觉之前,麦克沃伊留下话来,如果天气好转,就恢复曲折前行。
午夜时分,云层突然散开,月亮探出头来。
就在这一时刻,日本为数不多的仍在行动的潜艇之一1-58露出水面,发现了巡洋舰的位置。
潜艇共发射了6枚鱼雷。
第一枚炸掉了巡洋舰的舰首,第二枚猛地蹿入它的火药库和油箱。
仅仅过了12分钟,巡洋舰就下沉了。
在这狂乱的十几分钟内,船员至少发出了三条SOS求救信号。
大约300人与舰同沉。
还有大约900人——其中许多赤身裸体或者仅穿着内衣内裤——设法穿上救生衣,跳进大海。
包括舰长麦克沃伊在内的其他人上了几艘橡皮艇。
到了早上,他们满心以为自己将马上获救。
但一天过去了,然后是第二天,第三天。
他们的木棉救生衣使他们能在海上漂流48小时。
他们必须把下颚抬高,以便保持呼吸。
毒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照在他们被石油和盐水侵蚀而溃烂的脸上。
由于四周都是海水,他们没有水喝。
鲨鱼在周围出没,鳍若隐若现,尖叫声不绝于耳。
到一场大规模的营救行动结束时,近1/4船员——317人——幸存下来。
美国海军在日本投降的同一天宣布“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失事沉没,这条消息没有成为标题新闻。
但传媒开始提出疑问。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海军的回答是把舰长麦克沃伊送上军事法庭。
他的罪名是在这个国家参战期间使这艘巡洋舰“承冒风险”。
为什么所有船员在海洋中求救无门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
到这个时候,整件事似乎已经了结。
但这个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1958年,美联社编辑理查得.纽科姆写了一部关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灾难以及接下来麦克沃伊在军事法庭接受审判的畅销书,题为《弃船!
》。
哈泼-柯林斯出版公司明年元月将出版它的修订本。
幸存者经受了如此难以言表的苦难煎熬,以至于他们不愿把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告诉他们的家人和朋友,甚至不愿与其他生还者共同追忆。
但纽科姆却得到了第一手资料,这基本上是因为他本人曾是海军记者。
他的著作的出版对这些人来说是一种解脱,并导致他们在1960年第一次重新聚首。
这艘巡洋舰上的海军陆战队员贾尔斯.麦科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在那本书出版之后才有了聚会的念头的。
” 船员约翰.布拉德现在可以畅所欲言了。
他回忆道:“有人大叫道:‘鲨鱼!
’我们看见了鲨鱼鳍在朝我们逼近……我亲眼看见有个人掉了队,被鲨鱼咬死了。
”
通过影片了解了一段美国历史,虽然制作有些粗糙,情节有些雷同,没有高潮,没有渲染。
但是自然不雕琢的向观众展现了那段历史。
这段美国最大的海难历史以舰长查尔斯•麦克维指挥失当,并且获罪结束。
虽然并没有严正惩罚,但对于查尔斯•麦克维舰长的打击非常大。
他也并没有为自己开脱,就向他说的,“我负责指挥全舰,我要对它的命运负责。
”在聆讯中他说“我知道自己无法推卸自己的指挥责任”在经历了无数的电话诅咒骚扰,查尔斯•麦克维舰长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2001年7月,查尔斯•麦克维终于昭雪。
人性,查尔斯•麦克维舰长勇于承担责任,漂浮在大海中没有忘记自己的职业。
士兵之间摒弃前嫌互相救助,飞行员违令海上降落救援遇难人员。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没能及时返航,高层没人过问,收到求救信号没人重视。
事后推卸负责,都是人性的悲哀。
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演还是很细腻的,尤其是和日本舰长的两人对话,双方感情饱满,分寸拿捏的很好。
战争就是残酷的,身不由己的。
当然对于一些战争贩子,他们就是残酷的,嗜血的,是历史不可饶恕的罪人。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人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
而真相却永远是自己,没有人知道。
有一颗很好的心态,却永远躲不过自己的内心,虽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却宁愿去相信这便是事实,一心,就想着去安慰别人,解决别人所遇到的烦恼,却一直忘记,自己没曾接受过任何人的安慰……或许这便是天性,不需要任何一个人会有自己所遇到的遭遇。
忠诚不容亵渎军统一支特工分队,奉最高机密指令,在霸下镇蛰伏保护重要文物。
霸下镇保护文物的秘密有可能被日军发现的时候,这群特工奋勇杀敌。
事发之后,日军震慑。
任务即将完成,这群特工等来的不是勋章,却是被猜忌和被秘密清除的命令。
在忠诚受到亵渎,信仰发生危机后,特工奋起反抗,在共产党李从文大智大勇协助下,粉碎了国民党高层的阴谋,同时保住了重要文物。
2022.11.30
1991年美国根据同一事件拍摄过一部电视电影《虎鲨行动》,剧情简介最后一句话“这是太平洋大战中十分悲壮的真实故事。
其实用“悲惨”来形容更贴切,全舰1196名官兵中大约300名随舰沉没的官兵是战死疆场,死的悲壮;其余在等待救援的时候面临着日晒、脱水、盐水浸蚀和鲨鱼攻击。
最终只有317名被救,他们是冤死战场,只能说是悲惨。
有人说电影开篇那段爱情戏没有必要加。
其实看完这部电影后还让人心心念念不忘的故事情节恰恰包括这个桥段,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后会想假如没有这场悲剧,迈克和克拉拉会咋样幸福……,所以这段爱情戏还是很有必要的,悲欢离合正是电影艺术的主旋律和魅力实在,怎么可以没有。
布莱恩史密斯威克是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上的水兵,他是个性格内向的小伙子,而且思想传统,观念保守,他的好友来自纽约的迈克·德安东尼奥和他截然相反,性格开朗,思想开放,信奉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他对威克暗恋巴泽莫尔法官的女儿克拉拉,却迟迟没有去约她出来过,想等得到晋升证明自己后再表白这一老套的做法表示完全不可理解“什么?
没有晋升她就不会喜欢你了?
”
迈克是个讨人喜欢的小伙子,他的舞跳的极棒,人又风趣,居然敢教舞蹈社团的女孩们来自纽约近来最火的舞蹈,一下子成为姑娘们竞相追逐的中心,就连克拉拉也忍不住很投入的和他热舞一段,尽管迈克只是穿了一身普通的水兵服,但他潇洒帅气的舞姿竟让她一时心猿意马,没有回过神来,而威克只是在一旁默默的看着。
接下来三个月,他们俩人频频约会,从三个月,迈克就准备当着法官夫妇的面向克拉拉求婚,神速的让人咂舌。
结局可想而知,法官拒绝了迈克,伤了自尊的迈克冲动和人打了一架,结果把准备好的戒指给弄丢了,失去了最后表白的机会。
一艘受美国总统亲自指挥的军舰,单独远涉重洋,经过日本潜艇肆虐的地区,去执行“能拯救数百万美国人生命”的重要任务,竟没有护航舰的保护,这事咋听都不靠谱。
更不靠谱的是,军舰返航途中被日本潜艇击沉好几天竟然没有人知道,不是说好是美国总统亲自指挥的军舰吗,咋跟无人认领的弃儿样?
所以说,这就是几个华府高官政客密谋策划出来的,涉及杜鲁门总统任期结束前的一次冒险行动。
也是整个事件最悲惨结局的罪魁祸首和根源。
可怜的军人们,为此遭受非人的痛苦和折磨,付出巨大的代价,大部分人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和宝贵生命,无辜成为政治牺牲品。
知道了事实真相的查理上校无颜面对他的部下,心里崩溃,只有以自杀来谢罪。
而那些始作俑者的政客们,渎职和失职的高官们高枕无忧,这也是整个事件最可悲之处。
本片属于翻拍片,因为相同题材的内容在1990年就以《虎鲨行动》的名字拍摄过。
说实话,如果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话,最好去看《虎鲨行动》,这部影片才是真实的还原了印第安纳波利斯的这段悲剧历程。
本片属于地地道道的烂片,完全是将这个题材浪费了,期待由小罗伯特.唐尼担任制片人的另一部相同题材电影。
天呐!
这竟然是2016年的电影,不是2006年,更不是1996年,可片中的特效却给人一种浓浓的廉价感!
好吧,这不是一部主要描述战争场景的电影,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上被战争夺去的生命还没有因迟到的救援被大海夺去的多。
可是为什么要把水兵们在大海上遭遇鲨鱼的场景拍成惊悚片感觉?
相比同类型影片《坚不可摧》在海上求生部分就处理的很好。
最后一部分的庭审戏也没有拍出期待中剑拔弩张的力度,也许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无力。
片末两位舰长的对话是亮点:战争过后,原谅对手比原谅自己更容易。
刚看的战争电影,凯奇主演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特效不咋地,但这部电影像《钢锯岭》一样由真实历史改编而来,展现的战争的残酷,1000多号人,沉没时挂了300多,然后毫无希望的5天大洋漂流,大多数人作了鲨鱼的美餐,血淋淋的残酷,最终只有300多捡了条命。
片中还是美化了舰长,演的得好像印第安号被击沉是其悲情宿命一样。
但事实而论,他没做z字航行来规避潜艇,确实是个大错,这也是典型的“不怕一万怕万一”的真实写照吧!
同样是违抗军纪,那个水上飞机驾驶员就很值得钦佩,虽然他违抗上司的命令去冒险降落救援落难者,万一出了什么事自然是再责难逃。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有些东西,比如对生命的尊重和重视,更是普世的价值和底线,可以把那些官僚的规则当做shit。
背景介绍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这艘第5舰队的旗舰,就这样从珍珠港开始经历了数次重大战役,总计获得过10枚战星勋章,直到战争的最后岁月;但却就在战争结束前两周以一场悲剧结束了自己的光辉军旅生涯。
遇袭沉没在接受了修理和改装后,它接到一项绝密命令——运送原子弹装配所需的零组件及核燃料高速前往提尼安岛,正是这些重要的材料组装成的原子弹后来在广岛(Hiroshima)和长崎(Nagasaki)植下了两棵恐怖的蘑菇云。
由于任务紧急,“印地”于7月15日离开旧金山(San Francisco),19日抵达珍珠港,26日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抵达提尼安。
这次航行“印地”创下了一项纪录:从旧金山出发在10天内航行5000英里!
在将那批绝密货物送到提尼安后,“印地”又前往关岛,随后启程继续前往莱特湾(Leyte)准备向杰西·奥登多夫海军中将(Jesse B. Oldendorf)报到,此后将在冲绳附近执行任务。
7月28日,“印地”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赶奔莱特湾。
当时为中等海情,能见度良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以17节速度航行。
7月30日上午,在距离军舰不远处,一艘日本潜艇悄悄伸出了潜望镜,这正是日本伊-58号大型潜艇——形单影只的“印地”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日军的极好目标。
00:15,日本艇长桥本森千宣(Mochitusra Hashimoto)一声令下,伊-58射出两枚鱼雷,鱼雷准确命中“印地”右舷,伴随着两声巨响,“印地”上火光熊熊,剧烈的爆炸中金属碎片四溅。
12分钟后,“印地”翻覆并沉没,地点是在北纬12°02'、东经134°48'附近海域。
31日该舰没有按时抵达莱特湾,而美军也没有为此出具任何报告。
“印地”被命中时,300名舰员当场阵亡,近900人落水,由于没有被及时发现,这些可怜的幸存者不得不在接下来的近5天时间里为了生存同狂风巨浪、缺水以及精神和肉体的极度疲劳进行斗争,更为悲惨的是,他们还遇到了嗜血成性的成群鲨鱼!
许多侥幸从沉船中幸存下来的水兵此刻却成了鲨鱼的食物,顿时海面上惨叫不绝,大片的海水被染成了血红色……直到8月2日上午10时,美军VPB-152中队的一架PV-2反潜轰炸机正在进行一次例行的反潜巡逻,借着太阳在海水上的反光,飞行员查克·戈文(Chuck Gwinn)中尉时不时看到海面上有一条五光十色的东西,在注视了几秒钟后他发现那是一条长长的油带,这一发现令他十分警觉,因为这通常表示附近很有可能有一艘准备上浮给蓄电池充电的日本潜艇!
他立即降低高度,顺着油带追踪而去,在向东飞行了约15英里后,他的眼睛猛地瞪大了——下方的海面上,到处是散落的军舰残片和那些几近绝望的幸存者!
一架“卡塔琳娜”PBY水上飞机在阿德里亚·马克斯(Adrian Marks)中尉的指挥下抵达出事海域,为幸存者投下救生筏和补给品。
然后,这名勇敢的中尉违令冒险降落在海面上开始搭救幸存者。
一些幸存者爬上了救生筏,另一些人则被系在机翼上,用这种方式,马克斯和他的机组人员成功将56名幸存者带到安全地区。
他还向其他美国海军舰只通报了发现“印地”残片的准确地点,三艘美军驱逐舰和两艘其他舰只迅速赶来营救。
此后美军动用了所有空中和海面救援队伍,在附近海域仔细搜寻生还者。
到8月8日救援行动结束时,美军已经昼夜不停地对半径100英里内的海域进行了仔细搜索,但却仅仅营救起全舰1199名官兵中的321名幸存者,其中4人在送往医院不久后死亡。
这是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灾难原来歪果仁也要人背锅,就是找的不是临时工 ”最终陪审团给了麦克维较轻的处罚:经过仔细权衡,所有那些没有及时汇报“印地”未能按时抵达莱特湾的人员全都被免于起诉。
虽然麦克维受到的处分并不算重,然而这一事件却给他的海军生涯蒙上了污点, 他没有像许多人预想的那样被降职,只是推迟了晋升。
鉴于巨大的外部压力,他被迫于1949年6月以海军少将军衔退役。
舰长麦克沃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由于他在军事法庭上受到的指控,他不停的收到死难水兵的亲属的那些充满怨恨言语的信件,外界对他的指责让他无法自拔,骂他是杀人凶手,并用各种恶毒的语言来侮辱他。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生还者热烈拥抱他,向他敬礼,告诉他作为他的手下是多么自豪。
生还者的激励毕竟微不足道。
在他的妻子因肺癌去世后,他更是孑然一身,精神萎靡。
1968年11月6日,麦克维选择了特殊的方式来结束这些痛苦——他换上了笔挺的海军制服,走到他位于康涅狄格的寓所前门廊,把一支手枪的枪管放入口里扣下了扳机!
终获平反50年后的1996年,在“印第安纳波利斯”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转折。
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一位名叫亨特·斯科特的大学生看了一场名叫《大白鲨》的电影,在片中一个剧中人物回忆了鲨鱼是如何袭击失事巡洋舰上的舰员的,这激发了这个“军事迷”大学生对“印第安纳波利斯”事件的好奇。
斯科特决定调查这场悲剧。
他找到了“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幸存者的名单。
通过走访,这些幸存者都异口同声地对他说他们的舰长蒙受了极大的不白之冤。
通过调查,年轻的斯科特发现,海军最高指挥部始终知道“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正驶入极度危险之中,但它从未向舰长发出过警告;他也得知至少有3个海军单位收到了SOS求救信号,但它们要么没有在意,要么认为这是日本人耍的花招。
到了1999年,斯科特的研究结果以及他与许多生还者的谈话内容发表后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为麦克沃伊平反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2000年春天,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一项决议,称对麦克沃伊的指控“从道德上而言是不成立的”,对他的定罪属于“审理不公,导致他不公正地蒙受耻辱,并且毁了他的军旅生涯”。
参议院通过的决议口气没那么严厉,决议只说麦克沃伊“不应受到惩处”,但没说有什么不公正行为。
正印证了电影1944那句话——无罪的人不断自责,有罪的人心安理得 。
回到电影,电影真实还原大多的历史,但是角色刻画的不够好,里面加了几个故事两男兵同时喜欢一个女孩、船员pk,但是根本勾不起观众的兴趣,最最失败的落水之后等待救援的片段太长太拖沓了,很多时候都是看着全部人趴着不动的镜头,比较深刻的是最后巡逻的飞机违令冒险降落在海面上开始搭救幸存者。
特效有人说很烂,这个我倒不太介怀,毕竟什么特效大片我是不太感冒,总的而言这电影算不上上乘之作,倒可以给个合格以上分数——6.5。
1.Captain:他执行的是自杀任务.用自己的身体当作武器.当面对这样的敌人时,愿上帝保佑我们.2.A:像她那种久经世故的富家女,你必须向她证明自己,所以我才会这么努力地想要晋升.Mike Dentonio::什么,所以你没有得到晋升她就不会喜欢你?当你忙着筹策规划时,你知道那里正在发生什么吗?人生,要活在当下,我的朋友.3.Captain:Indianapolis号是一艘重型巡洋舰.他的设计是用来摧毁敌人的船舰和飞机.但舰上的武器无法有效攻击潜水艇.这就是为何我们需要额外的驱逐舰护航.驱逐舰在我们前面充当阻滞机制.他们的工作是发现和摧毁敌方潜水艇.在敌方攻击我们时,以深水炸弹消灭对方.很多船员都还只是嫩草.海上是危险重重的,他们毫无概念.如果我们被敌方潜水艇攻击,而且能奇迹般地及早发现,在敌方鱼雷达到前,我们最多会有四分钟的时间应付或逃离.我们主要的防御是让船舰密不透水,不让任何船体破裂情况严重扩散导致舰沉.有关这项秘密任务,我们需在没有护航下,以及无上荣耀的邮务精神,护送两个包裹.其任务的真正目的,我却不能多问.4.Captain:Hard to hit when you can't see.5.Capatain:Stay calm.Kavana,keep trying contact engine room.
多好的故事,拍成这样也是醉了。。。。。。第一次看到美国大片后期做得这么烂。。。。。。。那个潜水艇我擦嘞。。。。。。。。。。。。。。。。
真实事件就非常有戏剧性,一艘重巡洋舰被击沉后好几天都没人注意到,几百名海军官兵死亡,舰长还要蒙受不白之冤,击沉军舰的日本艇长也作为证人出庭。不过这部影片制作实在是太粗糙,特别是前半部分的军舰部分……
纯爷们的硬汉电影。
特效是外包给雷锋的故事的制作公司了么
鲨鱼一般不攻击人啊,是受伤的血吸引的吧
挺好看的,不明白为什么评分那么低。我觉得他已经拍出了人性,真实和残酷就可以了,什么叙事手法,什么剧本结构,甚至确实有五毛钱特效都能忍。
离太远了,不太有共鸣,不过最后一段两位指挥官的对话很动人。我做了应该做的事,但是我有后悔。我也做了应该做的事,但我对此没有一点自豪。那只能希望有一天我们自己也能原谅自己了。赢得战争并非胜利,消除战争才是胜利。
主演: 尼古拉斯·凯奇
看完内心还是有些沉重,直面一个历史事实,我觉得这部片比较好的地方是在描述人性,个人的层面,不是一味地歌颂美国军人。
竟然不是烂片!特效渣得要命,跟国产五毛有一拼,不过除此之外,故事很完整,节奏也不错,凯奇的表演合格,配角也都活灵活现的,属于那种虽然平庸但足以打发时间的片子,不至于像凯奇前几部那样完全看不下去
剧情一般,特效一般,到后面反而更好看些。
好故事!但是感觉还可以再展开一些,这样才过瘾!吐槽:翻译软件翻的还好意思把名字打上来?建议洋文好的直接关闭莫名其妙的垃圾字幕。
被这5毛的特效深深的震撼了。凯奇还是在烂片里面挣扎
凯奇绝对是烂片的代言,一部二战片,连CG的比例做的都不对,看着真水……
开头的特效很糟糕,饱和度太高,船上的模型质感又太新。以及用了密苏里这级船做道具,再合成上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后甲板结构……看着好变扭。故事稀碎。
一般般的电影,没啥好看。
没拍好,很平淡。“本片改编自真实事件,船只在1945年7月于南太平洋被鱼雷击中,船上载有第一枚原子弹。 上船的1196名船员有大约300名随着船只死亡,其余的在等待救援的时候面临着日晒、脱水、盐水浸蚀和鲨鱼攻击。只有317名水手被救,麦卡沃伊被送上军事法庭,半个世纪后才被免除罪过。”
2022-07-20/追追剧 真实3.5/该舰于1945年7月在南太平洋被日本潜艇鱼雷击沉,舰上载有两枚原子弹。 全舰1196名官兵有大约300名随舰沉没,其余的在等待救援的时候面临着日晒、脱水、盐水浸蚀和鲨鱼攻击。只有317名被救,舰长被送上军事法庭,半个世纪后才被平反。1968年舰长自杀。
除了最后回家团聚那段 没有任何亮点
不是战争片,而是一部纪录片,或者说灾难片,稍有点闷。最后2个舰长的对话,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