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the past eight months waking up has actually hurt.The cold realization that I'm still here slowly sets in.I was never teribly fond of waking up...... Only fools possibly escape the simple truth. That now isn't simple now.It's a cold reminder.One dat later than yesterday.One year later than last year.And that sooner or later it will come.过去的八个月里,醒来是件痛苦的事。
“我仍旧在这儿”的冰冷现实慢慢沁入。
我从来不怎么喜欢醒来……只有傻瓜会逃避一个简单的事实:现在不仅仅是现在。
那是冰冷的提示。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那一刻,迟早会到来。
It takes time in the morning for me to become George.The time to adjust to what is expected of George and how he is to behave....I know fully what part I'm supposed to play....Just get through the goddamn day.每天早晨都要花些时间去做回那个我,调整到预期的那个我和那种预想的言行。
……我完全知道自己要扮演什么角色……只要熬过这该死的一天。
A bit melodramatic,I guess.可能有点戏剧化。
-Death is the future?.....It's not depressing,It's not depressing.It's true.It may not be your immediate future,but It's what we are share.Death is the future.未来是死亡?
……没,没沉重,事实这就是未来。
当然不一定是离你很近的未来,但我们终分享一样的结果。
死亡就是未来。
-You are right,I guess. 我想你说得对。
-If one not enjoying one's present,there isn't a great deal to suggest that the future should be any better.如果人不能享受现在,难以想象他的未来会比现在更好。
-Yeah,I've thought that before.But the thing is you just never know.Look at tonight.是的,我以前也这么想。
但你永远不会知道。
像今晚。
Actually...I feel really alone most of the time.事实上,我很多时候感到孤独。
-You do?是吗?-yeah,I've always felt this way.I mean we're born alone,we die alone.And while we are here,we are absolutely completely sealed in own bodies.Rearly weird.kinda freaks me out to think about it.We can only experience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our own slanted perception of it.Who knows what you're really like?I just see what I think you‘re like.是。
我一直有这种感觉。
生的时候一个人,死也一个人。
尽管我们在这儿,事实上是被完全封闭在自己的躯壳里。
真的好怪。
想想就让我发狂。
我们只能通过主观去体验外部世界。
谁知道真实的你?
我看到的只是我认为的你。
-I'm exactly what I appear to be.If you look closely.You know the only thing that has made the whole thing worthwhile....has been those....few times that I've been able to really,truely connect with another human being.我完全是那个我所想呈现的我。
如果你挨近看。
要知道只有一样东西能给予人生以价值,就是为数不多的时候,能够真正和另一个人心灵相惜.Mr.Huxley says,Experience is not what happens to a man.It is what a man does with what happens to him.经历不是一个人会发生什么,而是如何对待发生的什么。
Pathetic!......Why are you here?Why did you get to the office and ask secretary for my address?.......Me?What's to be worried about?I'm fine. ........I‘m fine.悲哀!
……你为什么在这?
下课你为什么去我办公室问我住址?
……我?
没什么可担心的。
我没事。
我没事。
A few times in my life,I've had moments of absolute clarity, When for a few brief seconds… …the silence drowns out the noise… …and I can feel……rather than think.And things seem to sharp...And the world seem so fresh...as though it had all just come into existence.在我生活中,我很少感觉如此清澈, 就在短暂的几秒里,沉静驱走了杂音,我能感觉得到,而不是去想。
事情如此鲜明……世界如此新颖……一切都实实在在。
I can never make this moments last,I cling to them,..but like everything they fade.I've lived my live on these moments.They pull me back to the present,..and I realize that everything is exactly the way it was meant to be.我不能使这一刻永恒,我试图紧握……但他们像万物般流逝。
这一刻,我还活着。
他们把我拉回了现实,现在意识到,一切都恰如注定。
And just like that it came.就这样,那一刻来了。
评论:【侵删歉】人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死去,却要穷其一生去抗拒孤独。
一个人存在于世的意义是否就是要在对方的心里证明自己“存在”过?
片如其人。
看完片子,突然明白Tom Ford为啥要拍这个片了。
作为一个成功的中年设计师,人生的基本物质需求都满足了,事业有成,生活的追求似乎少了一点。
少了物质的束缚,自由多了一点,那么可以探寻一下人生的认识了,探寻一下自己脆弱的部分。
影片中屡屡提到的一个主题是恐惧,对未知的事物心里石头下不来的恐惧。
故事背景设定在古巴导弹危机的年代,人人谈论可能的核冬天,影片中出现一家老小挤在狭小的地下掩体的无厘头镜头,倒像了几分Family Guy。
作为一个中年同志,最大的恐惧是什么呢?
老无所依,没有伴侣。
结果事故就真的发生了,又是车祸(咋跟韩剧似的)。
十六年的感情寄托就这样灰飞烟灭,而且这段感情还得不到其家人的承认,最后一面都送不成。
话说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年轻奋斗目标本来就基本实现(充满雅痞趣味的家具和房子、车就是明证),感情占生活追求的比例自然相对增大。
独自在家,想到过去温情种种,白发人送黑发人,自然胸中郁结。
于是悲恸不已,情不自禁,拿起心爱的左轮手枪,准备买点子弹,上完最后一天班结果自己。
主人公来到上课的大学,用过最后一天的态度极力赞扬每一个人,发现有学生要了自己的地址。
最后一课,他一激动,谈起了恐惧,说道人们最害怕的东西是最抽象最不可琢磨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
然后仰慕的学生A(乱起的名字)冲过去谈话,说哎呀听君一席话,胜读万卷书,希望能一起喝一杯。
他无视之,去银行,取珍藏的东西和保险票据。
路过卖酒小铺偶遇西班牙帅哥一枚,两只烟后回家。
然后他到家后开始尝试自杀,不是枕头垫的不对了就是站在浴缸里滑倒了,没死成。
姐妹淘打电话来让一起喝两杯,跑了过去。
姐妹淘是那种他差点娶了的女人,结果还是发现喜欢男人。
两杯黄汤下肚,互吐衷肠,怀念起伦敦的旧日美好时光来。
喝完回家,想继续喝发现没酒了,跑去那个当年和死去男友相识的酒吧,发现了仰慕他的学生A。
两人喝酒,谈恐惧,他放下防备,敞开了点自己。
小年轻说,那你敢不敢现在去海里游泳(酒吧在Santa Monica,就在海边)。
平日古板的他激情一下上来,说游就游。
然后就一边游一边享受大海(伴随游泳场景的音乐同样波澜壮阔,扣人心弦,让这部压抑的片子有了点生气和高潮)。
岁月不饶人,体力不支了还是,两人回家。
小A给他处理伤口,脱衣秀身材等等,温润的让他心里的冰开始融化了。
回到房间准备睡觉,打消自杀的念头,又想起前男友,各种温情回忆后,丫的心脏病犯了,夺了他的性命。
整个故事有如《美国丽人》,同样的中年危机,同样的性幻想特写,同样的凄惨开头,同样的回心转意后挂掉。
不同的是,既然导演是知名设计师Tom Ford,职业病特征的华服不能没有,英俊小生的胸肌特写,脸部特写不能没有,室内装潢,建筑设计不能不讲究,节奏不能快。
另外既然要表现惨淡,那么色彩的饱和度直接被PS到了很低的值,但那些让主人公产生正常生理冲动,或者感到世界温暖的特写,饱和度都被PS高了。
不能不说是一个很直接的电影语言,但用多了,加上那么那么慢的特写总让人觉得有点假。
本片洋溢着中年同志的审美观,都是老牛吃嫩草的选了些年轻的脸孔好好PS饱和度。
倒是对他与学生的对话产生了点兴趣,小A说,哎呀你现在有的东西就是我们最羡慕的,他笑道说那又怎样,完全忽视了自己在感情市场上财产的砝码。
隐约记得的是小A问,对过去现在将来怎么看。
他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他活在现在,将来不可知,其实是彻底的骗小孩,不活在过去还自杀个鬼。
他的姐妹淘就很直接,坚决拒绝回伦敦找过去的美好时光,仍然希望生活在过去里。
一个才女过去告诉我说一个个人贯穿人生都是一个个孤岛,无论怎样试图连接都终究会发现那不是永远,真相是你要永远和孤独做一辈子的朋友。
所以呢,怎么样让自己寻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有一个感情外的寄托是保险的做法。
让我不禁想到了戈尔同学,选举失败后他重振旗鼓找到了自己新的激情,我觉得他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 昨晚看完后被结尾虐得死去活来,半夜上微博吐槽报社,竟然凑了快一千字——可见吾怨念之深。
写篇影评留一下好了。
# 情节透露有预告,且不算关键就不标了哦。
有还是有一点的。
看过《单身男子》:妈的……我心情好复杂,近期看过的电影里最百感交集的一部了。
科林叔美得不可方物,Nicholas Hoult和Matthew Goode两个亮闪闪。
妈的……完全写不出一条正直的短评了。
捂心口。
心情稍稍平复一点,就讲讲A Single Man吧。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天里,回忆穿插其中,套路跟The Deep Blue Sea很像,而且都是自杀梗。
前者是六十年代背景,后者则是Around 1950,是风雅的。
科林叔的角色好考究,白衬衫袖扣修身西装粗框眼镜全是萌点。
伊居然脱了,跟Nicholas Hoult一起脱了,想不到这么瘦。
拉廷根果然是大手中的大手。
想想蛮妙的,他身为给写的The Deep Blue Sea是言情戏,而A Single Man是正儿八经的基片。
对,纯基片。
不知道Nicolas小同学跟科林叔一起演基片感觉如何。
他看起来比187的科林叔还要高,身材很好,背很好看。
蓝眼睛也很勾人。
他有跟抖森一起演过维兰德哦。
89年的人生赢家。
至于旧情人Matthew Goode……他侧面太像抖森,正面又神似Harry Lloyd,整体感觉又特别Captain Jack mixed基妹所以我很纠结(戳手指)。
不过我截图之后发现伊跟抖森鼻子不一样!
伊是鹰钩鼻,抖森倒是一根到底的……片头是科林叔吻了死去的他,片尾则是他吻了将死的科林叔。
这种呼应真是,太戳心戳肺。
片中的男女配角都很美很美。
不过因为三个男主演都风头闪耀,一瞬间那些女性角色就有了一种微妙的……多余感。
前妻在这么多好看的女演员衬托下甚至有几分面目狰狞,导演你不要给科林叔搞基找正当理由啦。
不过他在前妻家里抽紫色的女烟那几幕真是好看得很,没有娘炮气,只觉得很雅致。
我们科林叔腔调足!
结尾么,要剧透了哟。
我毛病比较严重的,一想到那「投怀送抱的男学生」(@囧兄 语)第二天一早起来看到科林叔特么一死了之还要帮他处理后事被警察叔叔问话他妈就……他妈异常烦躁啊。
白白送上门不说,还要有心理阴影,太苦了。
按片中氛围判断,60年代时候同性恋不是很好接受的事吧?
哦你让人家怎么办。
漏说了那个西班牙男模,他的棕色眼镜,真有Amber Eyes的感觉。
整个片子镜头处理得又细腻又美,色调小巧思很多。
想得起来的,一是银行里小女孩和她妈妈绿裙红衫的对比,二是片中频繁出现的弃世时万物失色,与片末放弃自杀时候的对比(其实小女孩那里也算一次)。
You coloured my life,差点当场嘤嘤嘤。
最后一条A Single Man系列刷屏(大概)。
窝实在好喜欢科林叔的房子窝也想自己送上门去了,长恨此身非糙汉唷!
自重好吗。
建筑师男朋友可真棒呢。
(好窝吐槽吐舒服了睡觉去了刷屏的纪念:http://weibo.com/2017699927/yl0t004OKhttp://weibo.com/2017699927/yl18RAlqbhttp://weibo.com/2017699927/yl1bA1W2ahttp://weibo.com/2017699927/yl1el6muUhttp://weibo.com/2017699927/yl1i8BkW0http://weibo.com/2017699927/yl1lCk9YEhttp://weibo.com/2017699927/yl1sM9Rbahttp://weibo.com/2017699927/yl1u0orta
After many a summer.我有很多的朋友,但是他们都不需要我。
在一部以男人为主角的电影里,这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有时候我们任性地认为自己很重要,其他人都需要我们。
但是当我们发现事情并非我们所想,失落便像海涛一般汹涌袭来。
许多个夏天前,我踮着脚尖想,我会成为一个对他人来说很重要的人。
许多个夏天以后,我在看了一场电影后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才好。
Every day goes by in the haze.我曾经天真的以为光明终将到来。
但黎明前的黑暗却正在吞噬着我。
每一天过得都像困在玻璃房子里。
灵魂被困在肉体里,世界被困在视线中。
我的一切显得那么赤裸,但是我看到的一切都是迷雾。
哀伤的大提琴悄悄奏起,我们缓慢的脚步已经赶不上时间了。
Completely, entirely and forever.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告别过去,如果每个人都告诉我们让过往的随风飘逝,那么这一些过往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等到他们占据了我的脑袋和身心,你才告诉我要把握现在忘记过去。
可是你却不告诉我要怎么做才能忘记过去,要怎么做才能让现在不成为即将要忘记的过去。
Who knows what you really like?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摆脱寂寞,尽管你说我拥有很多朋友,但是并不属于我的东西如何能称得上是拥有?
爱情能填补这份寂寞吗?
但是那个人是不是能够看清真正的我,等到我也无法看清自己的时候,那个人还能不能看清我?
Tonight.Death is future.And just like that,They come.
他像实施程序一样精准地重复每天的步骤:剃须,拿出规整熨帖的衬衣,整理鬓发,将皮鞋扫擦得锃亮……给这副困境折射出来的表情补上考究的妆,拉开镜子,光线交叠出姿整的“Slightly stiff but quite perfect George”,作为他的被饰演者存在(此处科叔就是汤姆叔叔装扮道具的活体芭比啊)——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个外表无懈可击的空心人,镜头里优雅之气漫溢。
因为厌世他无谓又无畏,淡定自若,气定神闲。
没有人知道,他刚刚走过赤烫的雪地,落在房间的冰窖,乍醒于不复体温的冰唇。
唇上弥留微暖的吻感,翻过梦境藩篱,只余墨水的残黑。
浮生若梦,快活不知时日过。
他和厮守十六年的同性爱人吉姆曾在琉璃屋中快乐生活,嬉笑怒骂,抵足夜读,他揶揄他迎接每个晨曦时充沛的生命力一如他调侃他迂腐的学究气,他不乏文人尖酸地调侃“最愚蠢的物种总是最快乐的”,一如他炫耀自己如何利用愚蠢物种报复邻居家的小男孩……——只羡鸳鸯不羡仙也不过如此吧。
“永远有看不见的孽贼藏在欢愉时光的毛细孔内,伺机发动偷袭,将你从峰顶推入谷底。
”电话里一通噩耗传来,未见鲜血便已哀鸿遍野。
快乐何其短暂,生存何其稀薄。
死亡发生了,犹如海洋移位冰川融化,周身方圆天崩地坼,其后一切都变了模样,寻常事物寻常相见,却已无从辨认。
冷酷的丧钟把他拽回了现实:他只是一个见不得光的爱人,这只是一段不予公允的爱情。
回忆是吉姆留给他的唯一遗产。
初见的场景仍鲜活如昨。
酒吧门前,隔着重重人潮和喧嚣,他点烟他脱帽,他转头他饮酒,上帝的响指一落,灵魂的频率发生共振。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爱如蝶舞,交缠织茧,蝴蝶猝逝,日子成枷,肉身作茧自缚。
乔治从没有做眼泪的同谋者。
悲情深入膏肓,感情如此强烈,无法用寻常反应来自控。
作为一具标准的行尸走肉,你不能说他是阴性的、消极的、没有情调的,他有一个始终对他贼心不死的闺蜜,他在课堂侃侃而谈的疏放风采可以辐射超强魅力,美得具有侵略性的异域男子借着借火的微光向他靠近,他连丧服都还不忘打上最能彰显英伦优雅的温莎结……但这些热闹都是别人的,与他无关。
就像中谷美纪在《阪急电车》里独白所说:这个世界上明明有如此庞大的人口,明明有如此多的人共同活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时刻,但却无法带来任何意义。
素不相识的人们既不会对我的人生产生任何影响,我的人生也不会对任何人的人生产生影响。
世界便是如此构成的。
热闹喧天的世界不过是一座芜杂的活死人墓,死亡沼泽散发的腥甜与静谧气味早已俘虏了他的鼻息。
你就好,你死了,我还活着。
活着的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在经历了八个月的刑期之后,他终于决定自寻出口。
从他把手枪放入皮包的一刻起,这就是完美的一天。
他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深不可测的孤独,游走在浮世边缘,展开赴死前的秘旅。
导演的慢镜头,对所有的人、事、物聚焦和特写。
不愧是对美有着过人感知和执念的GUCCI前掌门人,Tom Ford充满设计感的构图,将俗世的美感烘托得仙气飘飘,渲染到无以复加。
命运就像一个顽皮的玩家,玩尽一切手段跟你角力周旋,在你气馁离席的时候,又唯恐赢得无趣,使尽浑身解数对你挽留。
它把曾经像捉迷藏似藏着捂着的盒中巧克力慷慨奉上,拱手河山讨你欢:操场上被汗水浸润的麦芽色肌肉拉出费洛蒙沸滚的线条,小女孩湖蓝色的公主裙和天真扭动的身姿,邻居女主人摇曳生姿的艳红裙裾和友善的笑靥,一朵花的嫣红在暗沉视界里晕染开一片暖色天涯,闺蜜狐媚的眼妆盛装的礼服欢愉的舞步,西班牙美男的眉目满斟倾城日光的绚烂涂鸦——你看,大地众生如此美丽,你怎么忍心撒手撤离?
说来真有点讽刺,当他生无可恋,生命却突然对他产生了浓烈的恋慕。
电影的整个色调都是冷峻清索而静美的,如斯凯蒂之手抚在胸口,心一点一点地沉静,一点一点地凉透。
其中又有几个镜头,将浓艳色彩刻意地从全片基调中跳脱出来,制造强烈对比,就像忽然爆绽的烟火,令晦暗的周遭顿时沦为背景。
万花色放,人间吐艳。
复古色调里的一抹鲜亮,美得肆无忌惮,天地霎时通明。
天生丽质的Colin Firth大概无需点化,只需Tom Ford稍事点染就泛出珍珠般的感光——光而不耀,风流蕴藉。
如香茗,似陈酿,缓慢释味,唇齿留香。
尤其是开头阴柔娆媚的盈盈步姿(跟Rupert Everett怎么打情骂俏都出不来的GAY气终于在此刻、在这个镜头里正漏侧漏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在这个直气逼人的英伦绅士演来,真真叫人惊艳(影帝的预备役打得着实华丽,科叔的演技足以位列仙班)。
所幸的是,男学生肯尼终于从顽石中凿取了一丝甜,肯尼用他的美貌,慧黠,体贴,温存,化百炼钢成绕指柔,渐渐驱散乔治灵魂深处的孤冷。
这个有着爱琴海般湛蓝眼眸的少年何尝不是爱人在天之灵从天堂派下来的使者呢?
讽刺之中的讽刺,是在他恢复玩心在命盘重新下注时,命运这位庄家也恢复了操纵的绝对权力。
死亡迟早都找你,切勿凭自己。
乔治心脏病发,猝死。
虽然结果相同,但主动的死亡与被动的死亡,筹谋的死亡与意外的死亡,这刻之前的死亡与这刻之后的死亡,已经有质的不同。
电影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背景从茫茫雪地切到馨暖的睡房,爱人枯涩的眼珠换成他欲言又止颤动的唇,这次换做先逝的吉姆走到他身边,致以安魂的一吻——在命运荒诞的反转里,这画面令人安慰。
涤净灵魂的杂质,带着清澈,才能欣然远赴天国。
如此看来,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星级:★★★★【单身男子】里Colin Firth演起一个老gay的淡定人生,电影看上起非常的王家卫,到处都是中产阶级的小情小调。
在Tom Ford的镜头里,一切都很完美,从服装、道具到电影配乐,甚至演员里都没有一个丑人。
本片就是Colin Firth大叔演技的个人Show,他在与男人接吻,与女人调情中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在号称时尚界最帅最有才的同志Tom Ford手里,Firth大叔那张老脸竟然变得性感起来。
Tom Ford真不愧是时尚界的情色大师。
16年的伴侣Jim车祸去世,把George生命里的一切都带走了。
他拿起枪,试图自杀,却总是没有勇气。
他鼓起勇气过完生命中最后一天,没想到一具行尸走肉最终找回了活下去的勇气。
但不再试图自杀的George却在结尾处心脏病突发死去。
不是没有人关心他了,只是那个他最爱的人去了。
在George的回忆里,从他和Jim的相遇、旅行到居家生活,虽然都只是几个简单的画面,却构成了一个小资的完美生活。
他们不像【断背山】里的那对一样总是纠结于自我身份的认同,而是两个人尽情的享受生活。
Tom Ford没有像原著一样过多的描写两个人的生活片段,没有让Jim过多的出现在George的记忆里,只是选取几个片段,留下来的想象空间足以满足观众们的意淫。
那简直是每个人的理想人生,足以衬托失去爱侣后George想自杀的理由。
最生命的最后一天里,他敞开心扉和学生畅谈恐惧,暗恋他的学生Kenny眼神火热,试图走进George的人生。
他的姐妹淘Charley摆下私人晚宴试图将George掰成直人,但她的努力甚至不如学生Kenny的怂恿。
Kenny怂恿George来到海边裸泳,死气沉沉的中间大叔似乎终于找回生气了。
在Kenny一系列的脱衣秀之后,George因为过度疲惫睡去,醒来后看到睡在沙发上的小男孩Kenny。
所有人以为Kenny会走进George的生活,填补Jim的空白,但突如其来的死亡却将一切推向悲剧或者完美,抑或是永恒。
总觉得只有死亡可以让George的生活变得完美。
只是Tom Ford不屑于给大家一个【潘恩的迷宫】一样的结局。
那只会让一切变成悲剧,然后让观者在内心自欺欺人,构建一个完美的结局。
【单身男子】里只有一个老GAY淡定的走向人生的终结,无牵无挂,又那样的突如其来。
老无所依的失去,也许并不坏,只是对于爱他者而言,一切还是那样无奈与惋惜。
【单身男子】像一部超长的精美广告片,里面有着决绝和孤芳自赏。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充斥着剧中人物的生活,关于理想爱情、理想生活和完美伴侣,三者缺一,便是人间地狱。
它太精致,太完美了,真想像George一样活一次。
尽管这里只有无止尽的心痛!
PS:George回忆里的那三段——一见钟情、日光浴还有沙发里看书的三段简直就是完美人生嘛。
而且伴侣还是Matthew Goode!!!
PSS:很喜欢Matthew Goode的那张充当道具的裸照。
PSSS:George这个角色总让人联想到感情生活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男人的Tom Ford,他和记者男友Richard Buckley都是受《A single man》作者Christopher isherwood影响走过来的小正太。
Tom Ford近20年“比婚姻还牢固”的爱人Richard Buckley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就是大名鼎鼎的《Vogue Hommes International》的主编(但是他已经在2005年2月4日辞职)。
他们两个这种稳固关系,一直被时尚界称道。
有一个小细节,Tom Ford曾想领养一个孩子,但是Richard Buckley极力反对。
现在Richard Buckley与Tom Ford一起重新创业。
他俩依旧感情稳定。
更巧的是Tom和Richard也养了名叫John的狗狗。
将近结尾的地方,Kenny跟George在老酒馆里有一段对话。
The past doesn’t matter, the present is a total drag. What about the future? Death is the future.时间,是这部电影反复把玩的一件东西。
在影片的开头,George对镜子里了无生气的男人说:Just get through the goddamn day. 这部电影只讲述了一天,从早晨的梦醒,到深夜的结束。
在这一天里,过去、现在和将来一同出现。
过去是最鲜明真实的部分。
片中共有三段对两人共同生活的回忆,让人窥见一段堪称完美的爱情。
第一段,他们躺在沙滩上吹风喝酒,荒芜的背景之下只有这二人。
话题是常见的小情人小吃醋,却又不是小情人小吃醋,这就是Tom Ford勾人的地方。
两人都没有较真,有些亲密的游戏意味,Jim信任,George坚定。
这时候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看Jim:He is so sure about himself.第二段,是两人的初遇。
Jim魅力无限,George淡定闷骚,一见便心有灵犀。
这些回忆的镜头都抵死唯美,抵死鲜明。
一不留神镜头就一个切换。
一瞬间缠绵,一瞬间又回到现实的铅灰。
第三段,两人窝在沙发上斗嘴聊天,这回晒的是老夫老妻,不多说了。
George被困在过去了。
过去虽然鲜活,但是触碰不到,徒增悲伤。
他的现在是一场幻觉,虚虚实实,只有回忆是彩色的。
影片里有一个镜头,George赤身裸体漂浮在水中,四周都是模糊一片。
他的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一切好像发生在水下,没有岸上那种明确的真切,从水下往上看,看到岸上的景物历历在目,那是他与Jim的过去。
George并非不知道生活美好,相反他比谁都知道。
Tom Ford拍老男人眼中的现实,唯美得一塌糊涂;镜头一回到老男人身上,又成了一潭死水。
George透过厕所的窗栏向外看的时候,大提琴的声音响起来,时间忽然变得沉重缓慢了,就像电影,一帧一帧。
女人转过脸来,发现了他,华尔兹一样的音乐戛然而止。
George开车上班,经过邻居家的花园时,镜头再次随着音乐慢下来。
看过《樱桃的滋味》的人都能辨认出这个镜头。
四方形的车窗圈出一个将死之人眼中的世界,色彩就像版画一样。
别人的花园有多唯美,对他就有多不真实。
他深知世界的美好,可是他与这个世界已经被无形地隔开,独自被困住了。
影片中多次用到栅栏, 厕所一次、办公室一次、开保险柜时一次,可能就是某种暗示。
现实其实随时准备着接受他。
Charley,Carlos,Kenny,都想走入他的生活。
Charley与他在伦敦有过一段旧情,她想要他想得都绝望了。
George对她很温柔,绅士地搂住她,更绅士地推开她。
Carlos以James Dean的样子出现,皱着眉头叼着烟,真不是一般的销魂。
他年轻性感,有十分纯粹的气质,对George来说,似乎就是现实世界派来证明它依然热情的使者。
这段邂逅短暂而惬意,而George最终还是把Carlos独自留在了夕阳下的停车场上。
Kenny是三人中走得最接近George的一个。
他几乎走进了他的生活。
He pulled him back to the present.影片的最后,他已经准备要重返这个世界了。
And just like that ,it came.在这一天的尽头, the clarity of the present被 future取代。
Death is the future .这只是个结局而已。
我也懒得深究如果他没死又会如何之类的问题。
George的死亡可能另有深意,也可能是导演对某种完美的追求。
George在这一天里完成了他的一生,最后一刻出现在他眼中的,是Jim。
George到底还是停留在了Jim那里。
没看片之前,担心50岁的科林费斯会像吉姆凯瑞在《我爱你莫里斯》里面一样,老得让人忍不住出戏。
后来发现担心是多余的。
科林-费斯饰演的乔治教授是个鬓角微微花白的鳏夫,他松弛的面颊、不再灵活的躯体确实不美,他是美在一种从容自若的雍容神色,永远不慌不忙的笃定态度。
在共同生活16年的同性爱人吉姆死后,乔治决定自杀。
他对镜自勉:“挺过这一天。
”在最后一天,倒数的时钟慢下来,人间偏要像个勉力留客的好主人,谄媚似的将自家宝贝都捧出来。
看看这打开的珠宝盒里耀人眼目的——球场上健硕男人挥汗如雨的裸身,花苞儿样的邻家女孩,严妆靓服、明眸善睐的邻家太太,乖巧的狗儿,邂逅的西班俊男,热情的老友,冰雪聪明的男学生……各式各样的美态。
属于老男人的镜头,总是灰黑色调,除他之外,则全是美人如玉、美眷如花。
生命的焰火在那些眉梢眼角迸现,好像释放出无数条惑人的蛛丝,要拖住他直往死地踏去的脚步,像一场无声的角力。
在银行大厅里,乔治坐下在皮包里找东西,手枪就在手边。
角度逐渐变为垂直式俯瞰,在乔治眼前光可鉴人的地板上,闯进一条模糊的影子,只能看到影子主人的一对果绿色皮鞋的纤足和雪白的袜子。
在画面里,鞋子的颜色倏地鲜艳了,就像一盏灯燃起来。
跟着乔治的视线向上看去:生着处子绒毛的小腿、鲜蓝的裙摆、平坦的稚女的胸脯(身子爱娇地轻轻晃动)、金黄的辫稍、花瓣似的脸颊。
借着青春的辉光,老男人灰黄的脸上忽然又映射出红晕。
然后,那粉嫩的双唇开合,吐出问话来。
但乔治只是沉静地凝视(镜头无数次强调他的凝视),半冷半温、半悲半喜地微笑,沉着应对,不为所动。
乔治与同性爱人吉姆的十六年生活,闪回了四段:庭院中的蜜吻,烈日下的岩上裸裎相对,静谧斗室中对坐读书,酒吧里的初识与暗许。
饰演吉姆的是马修古迪,当然,他是个美人儿,奇特的是美得出众,却又出众得熨帖;那对剑眉下藏着的星目,聪敏而温和,无端便有情万种,最适合脉脉相对,虽然偶有点促狭的意思,却教人相信他掏出来的是最真挚的心意。
在《故园风雨后》中,他和本韦肖在牛津的湖边靠着老树坐着,在夕阳的余晖里为每杯香槟赋予一句诗,着实倾城。
在本片中,他与乔治的相遇倾心,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在沙发上读书调笑,又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这样的日子,一旦有过,就难以忍受不再有。
这世界成为一座可怕的哀悼他的纪念馆,每处都是要人命的遗迹。
乔治甚至不被允许参加爱人的葬礼。
因此他持续梦到大雪中的永别,在死寂的天地里,走向那双玻璃珠一样失掉光泽的眼睛,亲吻冰冷的嘴唇。
他并没在吉姆死的时候立即赴死。
但彻骨哀伤像钻进果实中央的蛀虫,逐渐将生趣啃噬殆尽。
他并非不爱这生活——从他留字在自备的殓服上“请给我打一个温莎结”就能看出。
实在是哀毁过甚,没有法子坚持下去。
乔治在停车场偶遇的白T恤男子,俊得原始,像一头才长成的豹,在紫灰的暮光中吸一支烟也是美的;尼古拉斯-霍尔特饰演的学生肯尼,在衬衣外套着一件白毛衣,毛衣的软绒令他浑体笼着光圈,酷肖天使;而朱莉安-摩尔饰演的他的老友夏洛特,在这片子里出奇的冶艳,大有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尤物的派头。
最后一个夜晚,乔治与曾经爱过的女人夏洛特小酌。
私筵之上,食物精致,器具闪亮,音乐柔靡,老酒香醇,老友识趣。
谈得入港,乔治也能随着大笑,也能应邀起舞。
一切都彰示生命仍可是场欢宴。
我想,在长久了无生趣之后,决定自戕的乔治终于轻松下来,用局外人的眼光审视身周,反而能发见那些回光返照似的神采。
可惜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最终让他迟疑的是他的美少年学生肯尼。
肯尼是一直默默关注他的。
打听他,尾随他,想帮他排遣忧思,含情脉脉地注视他,邀他跳进深夜的大海,略显羞涩地露出姣好胴体,把他的手枪藏在被子下面。
有这样的倾慕者,乔治也难以不被打动。
然而结局是《警察与赞美诗》式的:乔治烧掉留给好友的信,把手枪放回抽屉,打算振奋精神,忽然心脏病发,倒数的人生与时钟一起碎裂一地,就此终结。
这里,有一个与那个小姑娘出现同个样式的镜头:乔治仰躺在地上,已至弥留,一双黑皮鞋踱入画面,爱人吉姆微笑前来,在他唇上一吻,又隐没在黑暗中。
因为这个,我相信乔治最后一刻是满快活的。
在《西雅图夜未眠》之中,汤姆曾说:“我打算每天清晨,起床,呼吸,再过一阵子,我就不必再提醒自己,起床,呼吸,再过一阵子,我就不会再想起过去的甜蜜。
”在《唐山大地震》中,丈夫死在地震中的女人李元妮,始终独身一个过清苦的生活。
在烧纸钱的时候,她把新家的地址告诉丈夫,嘱咐“别走岔了”。
三毛是在1979年失掉荷西的,恩爱逾恒,她却没有与他同死,而在1991年自经。
我揣想她确非因病厌世,是多年寡居,生命力着实磨蚀光了。
据说,曾有一个人被雷击中过七次,都大难不死,然而失恋之后他自杀了。
索尔贝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在自己的极限之内,接近那样言笑自若、实则痛不欲生的时期。
幼稚肤浅的心灵能感受到的伤害,不比深邃睿智的灵魂来得浅,就像小蚁举起饼干渣与奥运选手举起杠铃是一样壮观的。
我曾经有过两回这样的体验。
第一回在八岁,你想象得到,八岁小女孩是怎样依恋痴爱母亲。
然而母亲那年消失了一个月,她生病住院了,是重病。
我被交由姥姥照管。
一月中我竭力克制,照原样上学放学,背书考试,课间跟女伴跳皮筋、丢沙包。
但我清楚地记得心底挥之不去的毁灭性恐慌。
一衣一镜一枕一箸,母亲的馨香与手泽俯拾即是,我不知道今后是否只能靠这些来过活。
十几年后,一位很要紧的某君离我而去。
我再次感受到世界危如累卵;不过,还得暗暗攥紧拳,命令这具躯壳在图书馆呆到铃响,参加院系联谊会、与邻座男生互留电话号码……然时时惝恍,眼前会忽然一花,出现某君的笑眼白牙;又像蹑足走在绝壁边沿,就算自持不向深渊看去,也真切感到寒气砭人肌骨。
而前路隐没在雾霭中。
某友人父亲突然重病,他回去照料。
不到两个月后,他在病床边埋首小睡的清晨,父亲去世了,半句话也未留下。
他回来后其实我们都有点恐惧,不知怎样面对,笑乎?
不笑乎?
然而他竟能若无其事,说笑如常,我们讶异佩服之余也轻松下来。
然而某天聊天忘形了,谈论父亲节云云,忽听门一响,他悄悄走了出去。
我们自恨失言,相对讷讷。
我忽然说:“他朝吾辈也相同。
”每位挚爱迟早会离去;早早晚晚的,每人都有份,去领取命定的悲恸(我想,死在爱人之前是种福分)。
除非压根不去爱任何人。
不过,只要不死,总会活下去。
因此我后来依然能吃能睡,在超市里头一个冲进突然开通的付款通道,或者狂奔过两个红绿灯终于赶上末班公车,或者突然发现想看的新电影有了高清下载,或者突然发现爱吃的薯片买二送一……还是会狂喜得在手心里嘿嘿乱笑。
不过,你永远不知道那些言笑晏晏的人们,内里是不是一副破碎过后勉强缀补起来的肺腑;那些睡着了的人,在梦里,是哭着还是笑着呢?
这电影的瑕疵,就是一切都美得过分,缺少粗砺的元气,容易受到“太形式化”的批评。
当然,电影啊,电影,你不就是一场幻景。
不就是导演汤姆叔叔心中的小屋。
曾另有某君,在他的电脑上示我以休-格兰特主演的《About a boy》,当小男孩霍尔特亮相,他叹道:“你看这孩子的眼睛,太美了!
”如今某君不知在天涯何处,霍尔特已出落成声名日隆的玉面郎君了。
首先说明,这是观后感,不是影评。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惨痛地失恋过。
惨痛的倒不是失恋这件事本身有多么的曲折,而是因为失恋而引起的一系列的情绪。
那段时间非常的伤感。
是早上刚刚醒来,还没有睁开眼睛,眼泪就先流下来了。
是那种坐在公交车上,突然泪崩只好下车在路边痛哭。
是坐在办公桌前对自己说,要撑过这四个小时,却无论如何都撑不住,跑到厕所里无声的掉眼泪。
是不能和任何人谈论起这件事情或与此相关的一切。
自然那段时间身体状况很差,无论行动或者说话,声音都是很细微的。
因为身体的虚弱,所以感官特别敏感,能够捕捉到周围环境一切细微的变化。
感觉每一天都太过漫长,而在这种伤感之下的时间每一分钟都被扩大。
你只希望今天赶快过去,这种心痛的感觉赶快过去。
如果可以,愿意付出一切换一个人生的快进键。
这种状况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自己才慢慢地从这种情绪里走出来。
你瞧,你的生活未必多么好,你每天还在为生存而奔波,没有人在等待你,也没有人在接近你,一切都还处于生活之下,可是你如此伤心。
并不是因为不能够独自一个人生活,并不是因为无法忍受孤独。
只是在原来的生活之中,你得到了你真正想要的关系。
不是为了生存,不是生活的必需,只是它让你快乐。
它让你最为平静的快乐。
你不再每天疑惑生活的意义,你不再像浮萍一样漂浮无依。
这段关系将让你稳稳地站在尘世生活之中,从未如此踏实,从未如此平静,可你失去了它。
失去比未得到还要痛苦。
当你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能使你快乐的时候,当你能拥有的一切都不能使你平静的时候,你只想睡去,沉沉睡去。
幸好时间能带走一切,可惜人总是会复原。
慢慢的,生活会治愈你,你会认识新的人,因此得到一段新的关系。
那些艰难到无法呼吸的时刻已经离你远去,当你偶然回想起,也只是发出一声长长的长长的叹息。
本以为又是这类题材惯用切入点,描绘同性的感情在社会标准的压迫下扭曲,纠结和挣扎。
但冲着奥斯卡提名看了,没想到完全给我一个惊喜。
电影远远超越了同性异性这些物质形态,而是向虚空里大胆探究一种更深刻动人的东西——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
主角George是大学教授,有得体的工作,但孤零零地住在一栋设计精致的房子里。
通透敞亮的落地玻璃,掩映在草地和绿树中。
他在车祸中失去了和他一起生活了16年的Jim。
熟悉的回廊里,他总反反复复见到Jim的身影。
可能是那如同断手断臂的痛苦,终于让George觉得无法忍受。
于是他准备选择死亡。
整个电影也就是演了他从早晨起床的一天,和他在这天里遇到的人,发生的对话。
Kenny是他的学生,亮晶晶的蓝眼睛充满年轻和活力。
他也就在这最后一天里,努力走入了George的生活。
Kenny尾随George来到酒吧,两个人的一番对话我觉得是这部电影里闪亮点。
演员Colin Firth的表演简直就是丝丝入扣,捕捉住了主人公每个复杂又缥缈的情绪。
年轻的小演员,把那种不羁和内心的火焰,也表演得淋漓尽致。
Kenny说了如下一番话,给我触动很大:“大部分时间,我都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
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死去。
我们被完全密封进了这个肉体。
那种感觉很奇怪,也很可怕。
在这个肉体里,只能通过偏颇的意识,去间接捉摸和感受外面的世界。
谁又知道你真正的样子是什么,我能看到的也只是你在我意识里的投影。
”这个被局限在肉体里,通过有限的感官和影像里去看世界的描述,是对我近期个人感受认识一个非常精准的总结。
《道德经》里有类似的描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大部分人的生活,其实就是在有眼而盲,有耳却聋的状态下进行的。
世界并非我们所看我们所感。
如同你在驾驶一部车窗玻璃浑浊,后视镜缺失的汽车。
外面一片混沌,身边也没有任何人……George的一句回答,也是让人回味:"让所有一切有意义的就是那几个零星瞬间,我感受到能真正和另外一个人联结在了一起。
" 这句话似乎也点破了爱的本质。
爱情其实本来没有那么圣洁那么伟大。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内心深处爱一个人,需要和一个人融合的渴望,其实只不过是为了逃匿那种被隔离被封闭后产生的空虚和孤独。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我们在一起,因为拥抱里可以规避孤独。
这里面本就没有什么伟大可言。
但是爱情里,藏着伟大的种子。
发芽还是不能发芽,需要的是一种灵性。
两人在深夜里冲进大海,自由地在月光下和海浪搏击自由游泳的一幕,竟让人觉得一种莫名的感动。
最后Kenny用年轻的生命力,终于让George的笑容里重新出现了温暖。
望着熟睡中充满青春的Kenny, George做了收场独白:“在我生命中的几次,我感受到了这种心灵的绝对清澈。
倏忽的几秒中,宁静漫没了嘈杂,我也不再用大脑思考,却是发自内心而感受。
那种宁静清澈里,事物变得格外清晰,世界也变得异常鲜活。
可我从来没能延续这种瞬间。
当我努力去抓住它时,它和万事万物一样,快速从我指缝间消逝。
我活着,就是为了那几个瞬间……“这些文字描述了一种无尚的宁静。
在这种宁静里,没有失去,没有痛苦,没有孤独,只有无尽的清澈。
这种宁静也是人们从根本摆脱孤独的终极方式。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如期而至
看不懂这个油腻又奇怪的上流审美。。
全是英伦当红的明星啊。。。不过马修你吻的太业余了。。。
放下之后想再度紧握人生,命运却已作出了相反的裁决。
很精致的电影.。
不知所云
【B】作为一部gay片,台词里一次“gay”都没出现过。聚焦于丧偶男人的内心,刻意避免了同性恋情的特殊性,将其视为普通情感对待。乔治对夏洛特说“你最大的缺点就是自怜自艾!”,这也是我想对大部分矫情的gay片说的。
好萌的小男孩。
生命,就在那一瞬间。
调性、质感、节奏、气氛、慢镜…宛如装在玻璃盒子里的一枚60年代标本,凝视它,时间就慢了下来,甚至退了回去。现在,是与过去的温存。未来亦然。绝佳的原声音乐,恍惚间似是《The Hours》、《The Fountain》与《花样年华》的一个曼妙拼装版。而老中青三代型男云集,眼福吖耳福
镜头语言太烦人了 导演的沾沾自喜程度令我不适
太拉风了
深情即是一出悲剧。Darcy is still proud,but lost. 献给这个胸口碎大石的晚上。哭了就过了。
只为看帅哥。
有点无聊,TOM FORD还是设计适合你啊
光是色调变化代表内心纠结这一点就已然足够惊艳。Colin Firth处处见真情的隐忍压抑绝对是本年度最佳表演之一。
简直昏睡,导致我晚上9点就睡觉了......
致幻
没看懂,隔壁的小孩是干嘛用的?
反正总评分那么高,我尽情差评也拖不了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