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老师是中国人民熟悉的喜剧演员,师从马季,幽默介乎于戏剧表演与现实讽喻之间,从《超生游击队》到《荆轲刺秦》,都是相当接地气。
小品之外,黄宏更与同门冯巩,都脚踏实地的进军电影,从《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到《倾城》,黄宏电影都植根于当代现实题材,走心的是对社会角落里的普通中国人的选择,无论是面对孤儿还是大地震,他们都在选择中改变自我、升华人生。
《倾城》里的角色,无论是警察还是潜逃犯,亦或是路人,都是草根,也就是寻常意义上的老百姓,这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相声、小品、电影、电视剧中出现最多的人群。
帝王将相的张力,往往更多戏剧化和传奇性,然而观众和演员都充分明白那些不过都是戏,而只有在市井生活里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本片的戏剧核心,可以浓缩为一出精彩的小品。
在512汶川大地震的特殊情境下,丁勇岱饰演的警察王老石,与黄觉饰演的逃犯刘川,在地震发生前、刹那、后连环逆袭,上演了心灵与肉身、制度与自觉的感悟。
逃犯穿上警服之后,半被动半主动成为拯救群众的标兵,最终在父女情深里坦诚过往的错误。
制服与面具,都能改变个人在社会中的形象,前者给予惯性信任,后者试图掩饰,而在特殊情况,制服往往又是最好的面具。
低压的帽子被掀掉之后,刘川幸运的遭遇了地震,阴差阳错有机会穿上警服。
在大地恸哭之时,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刘川于是能够找到救赎之路。
《倾城》由八一厂和小马奔腾联合出品,却并非想象中的主旋律,黄宏的剧本基本不说教,让角色进入平凡而有滋味的小城市之间。
《倾城》里面的城无名,不奢华、绝不摩登,然而却有着质朴的生机,四川人的安逸、淡然,景致徐然。
法国学者罗兰•巴特称“城市是一个论述”,“我们仅仅藉由住在城市里,在其中漫步、观览,就是在谈论自己的城市,谈论我们处身的城市。
”当危险发生之后,各种秉持着“我从何而来”的人,都如同射出的箭都向着同一个标的。
我们看到即使断壁残垣,无序的是自然界,而人间秩序依旧有道德来发挥作用。
《倾城》里自救、救人者,基本无“身份”,他们是对自己的城市和家园进行有寄予、希冀的救助。
人间是道场,救苦救难是每个人自发行为之时,警匪都还原为世间人,此前的社会身份即便被强化或遮蔽,无疑都给自己和对方更多一种选择。
有更好选择的双赢,才能实现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梦想,无论是被放逐的公务员还是因女之名盗窃的父亲,再或者是离家出走的叛逆女,大家无非生在天地之间,相逢便是一场缘分,造化就在于对大事件的选择,救自己的主要还是自己,给自己一条新路。
《倾城》,听之更像一个取景柔美、叙述凄美,以英雄和美女为主线的爱情电影,而影片却是以地震中顷刻坍塌的城市及废墟为幕景,通过叙述刑罚与人性、职责与伦理、时间与生命等充满戏剧张力的范畴,展现的是“人性的不完美”在法律与本能、社会与伦理之间纠结并选择,进而迸发出震撼心灵的“倾城”之美。
每个人都在艰难的实现着固执的自我,或因梦想,或因信仰。
五年前银行盗窃犯刘川在刑警王老石的手中逃脱,因此刑警王老石也被下放到派出所变成民警王老石,但职业使命与内心尊严驱使其近乎偏执的把抓捕逃犯作为自己生命中的唯一目标,他的帽子、鞋底时刻存放着逃犯刘川的照片。
而此时刘川却已冒险潜回熟悉的小城,因为他始终无法释怀对女儿的愧疚(因其嗜赌而延误治疗,让其发高烧的女儿变成了听障儿童),此时刘川承受着刑罚与心灵的双重煎熬,但一个人可以逾越法律、罔顾惩罚,但却无法挣脱原始的情感牵引。
小城,逃犯刘川与警察王老石不期而遇,二人展开生死追逐,但在王老石抓获刘川的瞬间,突发地震,城市轰然倾塌。
苏醒过来的刘川为了更为方便寻找自己的女儿,换上了昏迷中王老石的警服,却没想到这身警服让他陷在救援中无法脱身。
拯救罹患灾难的生命,让刘川近乎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
而警官王老石再次出场打破了他的幻梦。
废墟之上,面对时间与生命的凝重,王老石与刘川达成临时契约,刘川继续穿着王老石的警察制服抢险救人,同时王老石把刘川置于监督之下,使其不离自己半步。
但刘川则绞尽脑汁,时时想办法逃脱王老石的监管,寻找生死未卜的女儿。
如果一直上演警匪之间的“猫鼠游戏”,这部影片就只能是叙事性的商业电影,瞬间倾塌的城市和废墟之中的生命也只是为商业氛围布置语境。
但影片把刑罚与人性、职责与伦理、法律与本能等极具生命张力的范畴渗透在电影角色的情感体验中,让故事叙述、情感渲染以及哲理表达融归一处,让观影者能够清晰感悟到影片的内在精神意图。
面对废墟中每一个渴求生存的生命时,王老石与刘川在执着于自我目标的同时,都在时刻压制个性化的情感形态,努力消解个人之间的社会性冲突,携手搜寻每一个活下去的希望,奋力挽救幸存的生命,甚至尽心维护彼此的安危。
以生命和生存为基调的场景中,逃犯刘川深知自己无法逃脱法律与刑罚,他已经不排斥法律的规训,从某种程度上讲,刘川认可王老石对自己追捕行为的正当性,但是面对生命的强大召唤,尤其是搜救女儿的内在冲动,他只能在法律和本能之间选择后者;而警察王老石自主性的淡化了法律与刑罚的严苛色彩,虽然不曾放弃职责诉求和法律使命,但王老石基于尊重生命的立场,把人性和伦理释放了出来。
王老石看到刘川不断舍己救人的情形,不断倾听刘川自我救赎的忏悔,抓捕刘川的念头虽然固执但渐变温和。
刘川在感受王老石正直无私的品格中,也在慢慢减弱与他的对抗。
影片的最后,王老石被掉落的砖块砸中而生命垂危,“美美满满过一生”的生存图景也许是王老石对自己索然无味生活的一丝憧憬,同时也许是生命临终之时对刘川的祝福。
当刘川从死去的王老石口袋里掏出那张记载自己每天从废墟中救人的次数和细节,并建议减刑处理的纸时,他霎时间被王老石的人格所震撼。
影片中的警察与逃犯在彼此的观察与体会中,实现了情感体验的共融性,这是在灾害面前,因对生命和人性的尊重,而自然分娩出人性中最为柔软坚实的部分——信任与善良。
以地震和废墟中对生命的渴求为叙事背景,在时间与生命的惨烈博弈中,影片描述了警察和逃犯在面对法律与本能、刑罚与人性之时的纠结与选择。
故事里角色之间的冲突、转折、升华,在实现自我与感知人性的过程中显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峰回路转,芸芸众生或许并不存在一个至善的完美人性,而被人们所描摹的至善也只是高高在上的信仰,唯有不完美的人性在特定现实环境里所迸发出人性的真善美才更让人感到真实,也更令人动容。
《倾城》以抗震救灾为整个故事的发展线索,但是却没有单纯主旋律式的直接、片面表现面对灾难与悲痛的无私与无畏,她表现出一种“小家碧玉”式的真诚,是以小人物的真实内心演绎人性两面的抉择与挣扎。
不完美的人性辗转于法律与本能之间的抉择与挣扎,最终以良善和信任为选择结果,这正彰显了人性的真实与伟大,这样迸发出的人性之美才是震撼心灵的“倾城”之美。
(彭城律师事务所 祁娜娜)
如果说唐山大地震是对灾难的痛苦回忆,那么倾城就是灾难中人性的升华。
看完整部影片,我多么渴望自己永远停留在前二十分钟和谐自然的生活中不再出来。
但是生活就是生活,喜怒哀乐是每个人所不能掌控的。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让自己活的无怨无悔。
对于这部影片,我只能说是我近些时日以来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
它还原了生活,因为生活就是有嬉笑也有痛苦;它还原了人性,因为人性总是有善良也有邪恶。
生活是如此,电影亦是如此。
正能量的电影,正能量的生活,我们都需要正能量。
不说了,让我安静一下。
有空看看吧。。。。。。。
文 / 赤叶青枫一座地动山摇的危城,一群地震中的男女,这不是汶川伤痕的复刻,也不是雅安悲痛的重演,是“不为了忘却的纪念”——由家喻户晓的笑星黄宏执导,青年演员黄觉、林心如、丁勇岱联袂主演的一部《倾城》,在这个五月娓娓诉来。
电影《倾城》将故事地点设置在西南某城,丁勇岱饰演的警官王老石与黄觉饰演的银行盗窃犯刘川,在生死追逐之中,整座城市突发地震并轰然倾塌,苏醒过来的两人上演了一番反角逆袭的“猫鼠游戏”,在这过程中,有无私大爱的延续,有真善美良知的唤醒,也有林心如饰演的叛逆女孩秦肖雄表露爱意……三个小人物的命运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而发生改变,在大灾大难面前,他们放弃恩怨,携手救援,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银行盗窃案犯刘川奔逃在路上,他在不停躲避警察追捕的同时,还在疯狂地寻找着自己多年未见的聋哑女儿,他时而凶狠、狡猾,面对警察的追捕,他在秦肖雄耳边悄悄说警察是伪装的;他时而忧伤、温柔,在面对女儿时悲伤的眼神让人感同身受,在和秦肖雄一起时,昏暗的灯光柔和了他脸部的线条,眼神竟温柔得似春水。
于是全片里,狼狈逃犯黄觉的造型虽然大多满脸灰尘、破衣烂衫,却彰显了另类的帅,正是他的形体语言和变化复杂的眼神感动了观众,将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诠释得淋漓尽致。
本是警察身份的王老石却被逃犯刘川“掉包”,上演警察和劫匪角色上的离奇互换。
丁勇岱一直都是以正面形象示人,而他的警察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一身肌肉线条分明,热血男儿让人感动;在电视荧屏大热的大眼美女林心如加盟电影,出演一个性格叛逆、特立独行的女孩秦肖雄,为灰蒙蒙的废墟残垣增添不少,人物角色也在一系列的变故和对生命的重新体会之中寻到了人生真谛。
《倾城》虽是一部抗震救灾题材电影,讲述地震灾难下的小人物抉择,却不打“悲情”“苦难”牌,相比较于其他抗震救灾的影片,《倾城》更像是一部举重若轻的作品,拍的是地震灾难,反映的却是人性两面的挣扎,不仅诙谐幽默又充满爱,而且将一个大主题、大精神、大情怀放在三个小人物的身上,以“悲剧喜唱”的方式通过主人公在地震中的转变来展示出人类在天灾面前如何迸发出内心中的真善美,可谓是为主旋律电影如何拍得生动好看而开辟了“新”河。
《倾城》于细微处观察人间百态,捕捉人情冷暖,展现人性之美,最大的亮点在于“情”,灾难片充满了黑色幽默,无论是警察、逃犯还是叛逆女孩,都在危急关头暂时放下恩怨,携手救援,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直指人心最深处。
当看到最后逃犯抱着警察前行的背影时,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那是一种力量,即使“倾城”,也倾不倒的力量。
就算地震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
只因城市可以倾倒,但人心不倒,群心澎湃,众志成城。
电影《倾城》始终闪烁着小人物质朴的光辉,更让人感到灾难来临之际,假使一切都会灰飞烟灭,假使所有富贵荣华都是过眼云烟,唯有更加珍惜眼前人。
你我天各一方,却可同心,愿振作精神,重建家园。
听说这部电影的起因,只是因为前几天金鸡奖它获得了几个提名,很好奇黄觉和林心如的戏份。
黄觉,唯一的印象是连城这个角色,感觉比较硬朗那种。
然后看过一次他的专访,记得他说自己拍的风景比人物好看,应该是比较内敛的那种。
林心如,还珠格格夏紫薇,这次也差不多,清新,没有看出丝毫叛逆的形象(唯一令人深刻的是,给自己买了个房子——面朝大海的墓地),感情戏份太差,然后救援的时候,感觉林心如没了,正儿八经的花瓶。
感觉她的存在可有可无,没有分量。
主旋律永远需要弘扬,可以带给人们正能量,尽管目前它的存在形式那么直白,教条。
这部电影感觉也是这样,尽管加入了林心如这样的美女感情戏份(既然加了就应该好好渲染一下,可惜没有。
八一厂能拍出小清新吗?
),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
此外,戏里的配角感觉很出彩,细节处理的很赞,把人们印象中那种川味表达的淋漓尽致。
加油,主旋律!
ps:还是喜欢黄宏的小品,贴近生活,风趣幽默。
无论是在好莱坞还是在香港电影里,警匪片都是一种很主流的动作片,而国产电影里虽然也有不少的以当下都市为背景的警匪片,但就如论者所概括,“此类影片最大特征是模式化的情节、脸谱化的形象,影像叙述充满了惊险、刺激、神秘、曲折”。
不过今年来的两部警匪片已经不拘泥于这种过于模式化的特征,一是杜琪峰的北上神州之作《毒战》,另一部则是正在上映的这部黄宏执导的《倾城》。
影片以2008年的五月中旬为背景,故事讲述银行窃贼刘川在五年前窃取了一百万后背井离乡的逃亡,但是因为内心深处对于妻子、女儿的思念而让他再次回到了这西南小城,而当年负责这起案子的王警官王老石对于刘川一直耿耿于怀,希望有一天能够将刘川捉拿归案,正当刘川与王老石冤家路窄而刘川也被捕之际,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地震,借机再次逃脱的刘川则加入了救灾的行列……如果说,2001年的“9·11事件”是新世纪里美国的重大事件而也被一再的改编到电影作品里(如《93航班》、《华氏911》等),那么,发生在2008年5月中的汶川大地震则为国产电影提供了一些思路,如这部《倾城》——单纯看本片的片名,还以为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有些关系,但实际上影片的“倾城”在于地震带来的灾难,并带出了对于人性的思考。
如果是传统的国产警匪片,那么《倾城》里的王老石就不会是一个会占一些小便宜的人民警察(比如他去买冰棍的那一幕,通过杂货店老板的一句牢骚传达出他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这样),且刘川更不会是一个充满着同情心等的劫匪。
但《倾城》更类似于近几年的韩国警匪片,将警察/劫匪的人性置放于特定的时空里思考,也显得更为人性化并让人共鸣。
就以刘川的所作所为来说,他在地震后的废墟里发现了前妻的尸体时,也看到她与另一个男的紧紧的执手,他很难过,但也很努力的想将两人的手分开,这一个细节便将刘川作为一个男人的对于前妻的爱、醋意等传达了出来,让人动容。
更何况,影片有些类似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给男主人公的所作所为设置了一个“回家”的诉求,而对于《倾城》来说,则也是劫匪刘川想要看看前妻及女儿。
而导演黄宏还以“寻找”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在影片的始终。
表面上看是警察王老石寻找劫匪刘川、劫匪刘川寻找前妻与女儿刘苗苗,双线平行叙事并不断的推进,且编导还通过这种“寻找”完成了这两个男人的内心的成长——有一段戏是刘川来到了之前他偷窃的那家银行,因为有职员被困在银行的废墟之下,于是刘川不顾危险爬进去救人,这场戏既是救人也是刘川的自救,刘川也完成了自我的蜕变。
(对于王老石来说,则是生命的释然。
)虽然本片的导演黄宏更多时候是创作、表演喜剧小品,但这部《倾城》则是一部比较严肃的警匪片——影片摒弃了小品式的片段化叙事,而踏踏实实的讲述一个警察与劫匪之间的人性拷问的故事,并通过汶川大地震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将人性的光辉放大。
读过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看过很多版的同名电影,总觉得“倾城”二字应该是爱情的代名词。
可是看过黄宏导演的电影《倾城》之后,这种感觉却骤然之间发生了变化,在黄宏的导筒下,倾城被赋予两层的含义,既指突如其来的一场地震,让一座原本安详的小城顷刻间倾塌,也指在城市倒塌之后,无数人表露出来的善良的人性。
警察也好,罪犯也罢,在刹那间伸出爱的双手,过往的罪恶只能代表过去,黄宏想要表达的则是地震对人性的重塑。
因为赌债,刘川铤而走险,隐姓埋名五年,一场地震让他诚心悔过;因为刘川,王老石耿耿于怀五年,一场地震让他感悟颇多。
本来是一场猫追鼠跑,毫无悬念的警匪游戏,伴随着整座城市的轰然倒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这个故事发生在汶川地震之后,尽管是虚构的情节,但是其中展现的小人物的大爱情怀却让人无比感动。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曾经被认为罪恶滔天的刘川,在强大的地震面前,依然表露了人性从善的一面。
他不顾个人安危的穿梭在倒塌的楼板下面,如果说开始时还在挂念着自己的女儿,那么之后的一系列举动则在努力搜寻着每一个活下去的希望。
救人的过程亦是自救的过程,刘川的善行最后也拯救了自己,换来了跟女儿的真情拥抱。
亲情,总是可以在任何时候击穿人的内心,再坚强的人也无法摆脱亲情的力量。
而亲情作为影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为刘川的人物性格增加了不一样的色彩,一个罪大恶极的男人,当他成为父亲,一切都变得柔软起来。
丁勇岱饰演的警察王老石,以最朴实的一举一动却给了人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震撼。
这是个顽强又执拗的警察,五年前的失误,一直让他耿耿于怀,这种在意并不仅仅是因为被降的职位,更是在他对警察这种职业的畏敬。
也许有人当看到他的帽子里,鞋底下都藏着刘川的照片时,会会心一笑,就连打麻将的牌友都会说“五年了,你烦不烦”。
简单一句话,却将王老石的性格暴露无遗,这个倔强的老警察,即使爬到废墟里,依旧不忘自己的指责,这个看似无情的执法者,却在默默记录着刘川的立功表现。
当刘川从死去的王老石口袋里掏出那张写满了自己救援人数的画像时,又有几个人不被感动?
都说大爱无疆,这句话乍听上去总有点冠冕堂皇不接地气的感觉,可是在《倾城》里,在刘川身上,观众却真切体会到了这种精神。
作为一名出色的喜剧演员,黄宏给影片同样赋予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即使是无情的灾难面前,愁眉苦脸仍旧于事无补,能收拾好绝望的心情,能够乐观的面对这样的不可抗力,不得不说是黄宏让观众看到了一种希望,同样但愿这种希望能够感染到依旧在水生火热中的四川灾民。
导演黄宏的作品跟他的小品一样,草根气息浓郁。
从之前的《25个孩子一个爹》,到现在即将上映的这部《倾城》,展现的都是平头老百姓身上的那种最质朴的特质,说的都是他们身上最平常故事,但往往这些平凡与质朴却铸造了一座座大爱与丰碑。
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四川的小城市,人物全部操着四川方言,有些对白很生活很喜感,不少演员(也许只是群众演员)的表现也很生动自然。
比如说杂货店老板对警察王老石吃半价冰棍的小不满;剃头匠动不动就要给王老石剃头的本分实在;还有擦鞋的故意弄脏王老石鞋子然后主动上去的擦的巴结心理。
黄宏用一个很了解这个小社会的局内人视角展现出了这个很市井人文的小城市的生活气息,也刻画出了一个喜欢占小便宜,喜欢别人奉承两句,偶尔也为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生活伤神的鲜活警察形象。
丁勇岱的表演很符合人物性格,既能表现出作为一个警察的职业敏感度,又能把那种混地方的小城警察的熟络与痞劲儿演得很生动。
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小城警察和在逃嫌犯这两个普通人物之间,导演找到了一个最最不普通的处理方式,两人既是猫鼠关系,又似敌似友,甚至还是欢喜冤家。
最后嫌犯不跑不逃,愿意主动回到警察身边;警察也是不追不抓,因为他相信逃犯会迷途知返,这样转折很出人意料,但这个转变过程却自然而然。
影片有大量的细节描述来展现警察和嫌犯的内心世界,比如刘川经常看手机上的照片,老石帽子里的通缉照片,两人对目标的执着就是两人殊途同归的最主要原因。
林心如作为片中唯一一个跟整部片子气质不太搭噶的花瓶,也确实戏份很少,她对刘川暗生出的情愫影片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延展,所以爱情这一元素在片中非常酱油,尤其是在生死攸关,救死扶伤,人性光辉的映衬下,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戏份虽然不多,但林心如表现的还不错,本身气质自然清新,还带着一种年轻女孩固有的热情。
能看得出,如果影片能给爱情故事多一点延展性,肖雄一定是个敢爱敢恨的女性角色,并且能给男主角刘川带来一种个人情感上的救赎。
影片中一场追逐场面的动作戏,这是黄宏在这次导演过程中有所突破的。
能看得出,这场动作戏的拍摄并不容易,场景是在一片废墟中,演员的动作都是亲力亲为。
黄觉年轻,腿脚利索,跑酷动作还能一气呵成,而丁勇岱作为一个四五十岁的警察,那种力不从心也被导演表现得丝毫不加修饰,这也形成了一种很无奈的“笑果”,所以这段并不长的跑酷场景看起来没有那么顺畅,这也会让看惯了港台、好莱坞电影华丽视效包装的观众感觉有点不过瘾,不过却别有一翻实战的真实感。
作为灾难片却没过分煽情渲染悲情恰到好处的轻松、温暖和感动面对灾难和死亡人们有恐惧但更多的是人性最本质的爱心和善心不论什么年龄什么身份什么关系彼此间都能无私地相互帮助、相互关爱天灾无从避免但只要我们相亲相爱定能度过难关#电影倾城#绝对是部值得一看的好片赶紧行动吧
420雅安大地震再一次留给我们的是黑色的记忆和无尽的伤痛。
相信所有人都会拒绝灾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逃避对灾难的思索。
因为只有思索,才能预防,才能警醒,才能在无情的灾祸面前找到内心的力量……在电影的历史长廊上,曾经有不少非常经典的灾难片,影片所描述的在灾难中凸显的人性真善美本质总令我们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继2010年《唐山大地震》之后,今年又一部有关地震的灾难电影《倾城》再次催泪上映。
电影《倾城》是黄宏导演继《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阳光天井》后第三部执导的电影作品。
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笑星,“黄宏导演作品”无疑是本片最大亮点。
黄宏在小品舞台上,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欢声笑语,而在电影银幕上却大相径庭,黄宏导演作品《倾城》让你哭泣。
往往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天灾人祸为题材的影片,一般渲染惊心动魄的灾难,以刺激观众的恐惧感,也有的表现摆脱灾难的方法,战胜或躲避灾难的智慧,或宣扬非理性的宗教解救等。
电影《倾城》 拍的是地震灾难,反映的却是人性两面的挣扎,没有假大空的官方宣传,只有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真实的人性是复杂的,面对灾难的契机,爆发出的各种人性。
电影《倾城》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汶川大地震后三天内,讲述了西南某城警官王老石对五年前逃脱的银行盗窃犯刘川一直耿耿于怀,发誓要亲手抓获。
刘川东躲西藏了好几年,为了女儿,他再次潜回小城,却与王警官不期而遇。
两个人展开生死追逐,就在王老石抓获刘川的瞬间,地动山摇,整座城市轰然倾塌。
苏醒过来的刘川为了方便,换上了王老石的警服,却没想到这身警服让他陷在救援中无法脱身。
随着救援的深入,刘川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一时真把自己当成了警察。
而警官王老石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幻梦。
可是王老石的一只手带着刘川逃脱时为他戴上的手铐,所以被人们误认为是罪犯。
危急关头,两个人暂时放下恩怨,携手救援,但又各怀心思。
而叛逆女孩秦肖雄因为刘川的勇敢,心生爱意。
《倾城》:黄宏导演作品让你哭泣影片将老街派出所片警、银行盗窃案在逃犯、性格充满叛逆的女青年三个不同命运的关联在一起,在城池废墟上,三个人物,两条主线,警察与罪犯之间上演“猫鼠游戏”,罪犯与恋人之间上演患难见真情,在灾难中为了救援,警察与罪犯虽然是各怀心思,但也给了彼此信任;一对男女在救灾中偶遇,从互相鼓励到最后的坚强勇敢,天灾来临却阻断不了那一刻两人的拥抱。
他们一起拯救孤儿,一起拯救国家,一起拯救着自己的爱,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一个人的爱,在灾难中探寻着人性的光辉。
黄宏导演以一部讲述大情大爱的灾难影片,荣获得了法国红水晶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中国夏衍电影文学奖优秀剧本一等奖,电影《倾城》是一部艺术性、思想性极高的电影作品。
黄宏导演作品我们在艺术的渲染中敬畏生命的可贵,学会保持乐观、理智的心态,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只要不抛弃不放弃,一起努力,一定可以重焕生命的光彩,不需要记住电影里的故事,我们只需要记住的是——人间自有真情在!
哪个电视台首播
灾难面前,最是考验人性。最后被震撼了
灾难面前 人命关天 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 活下来再说 = =
立意不错,故事编的也还行,可惜情节太刻意,节奏感比较差,电影的质感太少了,看起来就像《演员的诞生》上的某一场竞赛。这电影下面的短评都是哪找来的?
不错的,黄觉是个好演员。
还是有点儿好看哟。四川话真好听~
警察演的跟保安似的,还怎么看。
感觉编剧在努力写,可是拖沓的地方太多了。没有前提的铺垫,四川人民的无聊日常需要那么多镜头吗。主题插入得也颇为突兀。林心如的表演好干。
演小品么看不下去
自我救赎
这可能是主旋律电影的一种新的尝试,不过也充分说明了以前不是中国的导演拍不出好电影,而是有人在瞎指挥。
丁是我喜欢的演员,黄觉意外得及格。民间味太赞了。导演有功力。以后不会再用“倾城”两字来形容美貌了。
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拍摄的还是挺新颖的,没有常见的说教,没有刻意让你感动或流泪,拍摄的很自然,很诙谐。是一部难得的小成本电影。
立意很讨巧,但讲故事的技巧尚有待提高,色彩、氛围什么的都对,就是衔接上总有点小别扭....
还挺不错的,虽然剧情比较脱节,但起码不太做作。
虽然在特技上有所欠缺,但是故事比同期很多国产电影甚至美国大片都好看。
看起来选题有点意思,只不过实在是看不下去。。。
应该叫SKYFALL,逃脱生天什么的
小成本,故事满是张力却无法表述出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真是如灰蒙蒙的色调本身,看得全无感觉~~
太不科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