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与《香水:一个谋杀者的故事》(Perfume:The Story Of A Murderer)简直异曲同工,Florentino Ariza其实就是另一个Grenouille。
Florentino,Grenouille,两个收集女人而又醉翁之意不在此的男人,但同样可怕,要么可悲的执念。
一个花了50多年时间等待上了600多号女人后终偿所愿,赢得芳心;另一个则是不折不扣的女人杀手,见一个杀一个,终得芳香。
本来以为这个故事的结局一定是非常尴尬的那种,就像the Kiter Runner里的那个将军女儿,本来是和一个阿富汉人私奔后来才遇上的男主角,Florentino就是那个最初一起私奔的家伙,当然那个家伙比较不幸,连名字都没有——想不到最后居然那么明朗,出忽意料,如果Florentino成为一个大反派的话,整个故事是不是会变得更加富有戏剧性。
不过,这个故事也许只是为了说明,是人,TMD就是中庸的。
大家追求的不过都是那么一点点的小幸福。
也许一见钟情,first love这种东西确实是存在的,但处理不当,这种爱情就变得幽灵般僵尸般的阴魂不散。
看上去好像最后仍然是美好的,其实早就变味了。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终身未娶,他总是“逐林而居”,这个“林”是林徽因女士。
即使是在林女士已经去世,她的先生梁思成又娶了第二任太太的事实面前,他也没有改变对林女士矢志不渝的执念,他仿佛在用剩余的生命等待,等待死亡或者能给他一个公平的开始。
初见时不受掌控的心动,后来的执着也许只是因为求之而不得,最后是为习惯和顺从:有什么样的幸福比得上和着岁月一起见证你逐渐老去的容颜;在你不知晓的幽深角落安静地驻足,倾听时光哗哗流逝的声音,我们共有的记忆终于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我等了你51年4个月08天。
”花白头发,弓腰驼背的Florentino站在阳光明媚的客厅里,颤巍巍地开口,我的泪一下就涌了出来。
和单身母亲生活在一起的这个男人,心思细腻而敏感,51年前宿命的一眼是他一生苦痛的开始:Fermine,Fermine,有着亚麻色长发的迷人少女,从此在他的心中扎下根、长出叶、生出刺、开出花,如此娇艳——也带来无比清晰的伤痕。
“爱情不过是个幻觉。
”美丽的Fermine总是这样说。
某一日在人声鼎沸的集市,蓦然回首再见到年少时疯狂爱慕的面孔,她突然失去了所有感觉。
“就是这一刻,我觉得我不再爱你了。
”她决然离去,剩下呆立当场的Florentino,仿佛从天堂直落地狱。
这种流逝,连神也不能挽回的流逝,让那些心心念念以为永远的承诺可笑得像个谎言。
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不爱一个人同样也不需要理由。
那只是漫长一生的开始。
她结婚、怀孕、生子、儿女成群,都是和另一个男人完成的;她的微笑她的哭泣她的恼怒她的娇嗔全部为另一个男人绽放,与己毫无干系。
最快乐的事,就是借着镇上公众活动带起拥挤人群的掩饰,远远地、肆无忌惮地欣赏她娇美的容颜;最多最多,在擦身而过的时候,脱下礼帽轻轻说一句:晚上好,Urbino太太。
于半个世纪的守望里,唯一有勇气说出的话。
“我会等她,等到她的丈夫去世。
”“可是你们都还年轻。
”“没关系,我会等下去。
”“我不怕死,我只怕自己变老,她的丈夫看起来越来越年轻,而我的样子却越来越憔悴了。
”“Fermine,我等这一天等了51年4个月08天。
”“爱情不过是个幻觉。
”“对我来说,它是真实的。
”他们终于在她的丈夫去世后得以再次携手倾谈,然而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
两个老人,干枯消瘦、垂老熠熠,相携走向花园的那张长椅,长椅上50年前他刻下的“Fermine”还清晰如昨,物是,人未非;上天垂怜,我们都还活着。
她恐怕早已忘了当初拒绝他的理由,在婚姻层出不穷的烦恼中偶尔探出头呼吸她也会设想另一种可能:假如我那时嫁给了他。。。
但一切竟是设想,浮光掠影般跳跃着,须臾消失不见。
她也终未想到53年后他们又走到了一起,在黄黑相间的霍乱旗帜下,孤独漂于长河的邮船上,笨拙僵硬地在对方枯朽的身体上喘息。
“那究竟是什么呢?
爱情。。。
哦,爱情,爱情是最困难的事。。。
”Fermine如是说。
“原来爱你是我一生的宿命。
”Florantino如是说,他早在53年7个月11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准备好了答案。
等了半世纪的爱情如此寒碜文_LoukasTC声明:我以下发表的任何言论都和原著无关,因为我没有看过原著,只针对电影来说,不管原著和电影是完全吻合还是有些微改动,我的言论都和原著无关。
Ok!
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这部被称为“爱情百科全书”的备受关注、备受期待的经典爱情故事,竟然让我如此无语。
我几乎不知道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恰如其分的形容我的心情和感受。
我只觉得这个爱情不值得我如此隆重的期待。
我只想说:等待了半世纪的爱情如此寒碜。
首先,男女主角的相遇简直可以说俗不可耐,不过是两个孤独的灵魂依附在两个样貌都不过尔尔的年轻男女身上,然后在一个干柴遇烈火的年纪,擦出莫名其妙的爱情火花。
然后他们俩就开始自以为是真爱的书信往来,这简直要了他们的命,搞得生离死别一般,但是哪个大户人家小姐和穷小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不是这样?
而且回归后的女主角确实也表现出了意料之中的逃避,因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情况,她都不可能爱这个穷小子爱到深入骨髓,不过是一次随机邂逅,加上几次鸿雁往来,有什么情深致死的理由呢!
难得的倒是男主角,竟然可以把这种幻想出来的爱情当成是一生的志向来完成,简直刻骨铭心的祭奠。
他根本就不是爱上了女主角,他是爱上了这种执着和忠诚于一个人的感觉。
因为他的浪荡和神经质的幻想,他必须为自己的灵魂找到可以寄居的影像,而这个影像就是女主角,这很好,显得他十分忠贞、至死不渝。
说起来有谁能爱一个人爱到五十年,多么伟大啊!
FML!
我最为之扼腕痛惜的倒是女主角的丈夫。
这个男人一出场就气质不凡,更别说长相还有点强尼•戴普的感觉,所以我给了他无限多的同情分和立场分。
电影给他安排了一次出轨,这好像会让他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有所动摇,但是恰恰相反。
我看了整部电影,唯一值得百分百肯定的就是,只有他是真心的、全心全意的爱女主角。
即使强行安排给他一次出轨,他仍然爱女主角至死。
就像他临终遗言所说,只有上帝才知道他有多爱她。
整部影片,我也只有在一开场,年迈的丈夫爬梯子失足坠落,躺在女主角怀中说出最后一句感人至深的台词的时候,留了一滴眼泪。
其他的真没什么可以打动我。
更别提那个寒碜的半世纪之恋。
还有,女主角在男主角的船上,和他有一番“君子”对话,叙述她这五十年来的婚姻其实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多么多么令人沮丧,这婚姻无疑是她一生最大的失败和失望之源。
真是不要脸啊。
老公一死,就马上投向旧情人的怀抱,还以如此恶毒的言论来诋毁这份长达五十年的无声的爱。
尤其是对一个同样不要脸的滥情男人。
即便是当年沉入海底的铁达尼,如果没有沉陷,rose和jack的婚姻生活恐怕也好不到哪去,不过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无奈版。
哪对夫妻,能经历五十年婚姻还没有一点风雨飘摇,七年就是一个坎,你们一起互相扶持,共同走过了七个半坎,竟然可以如此脸不红心不跳的诋毁这段感情,不是无耻是什么!
难倒你当初选择了那个电报小伙,你未来的生活就会美满幸福,和睦无双了?
除了无耻更无知。
果然是一个一生不被经济为难过的女人。
还有男女主角,拜托你们,既然是旷世绝恋了,那就找两个绝世一点的眷侣来演好吧,这两个人的长相也太差强人意了。
说回来,还是女主角的丈夫更讨喜一些。
男主角在里面反复强调,爱上女主角是他一生的宿命。
我想说,拜托你不要随便扭曲爱情好不好?
对,每个人对爱情的看法和理解不一样,但是这不代表,男主角可以如此在所有观众面前肆无忌惮的耍观众。
不要以为你终身未娶、嘴里总是念叨着女主角的名字,你就是爱她了;不要以为你每次像个猥琐的偷窥狂和跟踪狂一样盯着女主角,你就执着了。
你的形象真和你的内心一样,佝偻着背的丑男。
真难以想象他怎么会睡了至少622个女人。
这些女人都瞎了吗!
最后我送三颗星给女主角过世的丈夫,愿他来生擦亮双眼,找到一个真心相爱的人结婚。
Dear Fermina Daza:哥伦比亚喀他赫纳悲凉的热风吹在你红花黑底的长裙上,微微涟漪,不经意的一瞥我已陷入。
当晚回家,我告诉母亲我恋爱了。
在我还没能和你说上一句话的时候,你不属于我,我却属于你。
女神,让我在油尽灯熄的凌晨为你拉响封存很久的小提琴。
在教堂那日,我递上已经缩减的情书,颤抖的心——是你伸出的手和迷人的微笑挽救了它。
我的欢喜和誓言融化成难以自持的痛苦,呈现于字里行间。
如果你读懂,请你用哪怕万分之一也不能企及的热情回应。
霍乱四处蔓延,整个城市都笼罩在惊慌之中。
我的心也如同霍乱的辐射,所到之处无不忍受煎熬。
当你支走你的保姆,在楼上望着我,近在咫尺。
我单膝跪地求你嫁给我。
请相信,我绝不是意乱情迷。
电报员的身份总是不能得到父母辈的垂青。
空空荡荡的路上,马车扬起的灰尘遮蔽了你父亲的双眼。
你就要离开我了,原谅我的软弱,只能藏在母亲的怀里,我无法停止啜泣。
你抵达郊外姊妹家里时,我的电报已经提前候驾。
想象你骑马的样子,我在昏暗嘈杂的妓楼里疯狂思念。
“为你而留的童贞”,我不曾假设,只需坚决等待,等待你嫁给我的日子。
扫去庭院里满地秋叶,度日如年的我终究等来了你的归来。
在市场相遇,我忽然意识到你如潮而来的变化,你的转身抛开已告诉我曾经的山盟海誓只是年少的愚直。
1867年,我忍受无为的可悲,在你父亲扫门出地的憎恶中失去了你。
神迹和梦魇,原来都来自同一个方向。
全城都在庆祝富商女儿和医学世家的结合,我只能苟活。
从巴黎蜜月回来,你英俊洒脱的丈夫当着贵族商人的面宣告了后世的降临。
叔叔给我一份帮人写信的工作,我就要走了,离开喀他赫纳,即将遇见第一个性感摇曳的女人,把折磨人的真相远远的丢在身后。
可怜的母亲,被未曾谋面的父亲蛊惑。
私生子的罪名背负在名,替我痛苦承受的却是母亲。
她疯掉的那夜我作为唯一继承人,拥有了哥伦比亚运河最大的船商。
但我工作的时候还是一张书写情书的脸,满脑子是你。
眼观你的幸福,却不交集你的生活,每日我坐在你家的后花园,只盼望窗口永远是开着的,你匆匆闪过。
对你而言,原来我只是“一个影子,一个鬼魂”。
那就让我跟同样是鬼魂的女人尽情交媾,至少他们真实、放荡、纯粹又不顾一切、过目及忘。
622个,记录下每个女人,皆大欢喜,至少被割喉的那个女人是因为他善妒的丈夫。
我悲痛了一夜,之后又庆幸在70岁的时候认识了大学生**。
拥有无尽的女人和财富,足以向每个年轻小伙子炫耀,我到底还有什么东西未得到。
但我走路的样子还是缩着身体,微小而蹒跚。
为你丈夫举办葬礼的那个午后,我拄着拐杖闯进你的大房子。
“我等待你51年7月又4天,你嫁给我吧。
”我在时隔数年写给你的情书里写道:优雅不是爱情的手段,而是爱情的始终,开始即是结束。
”当垂垂老矣的时候你问我“我们还能持续多久”。
我管它叫“永远”——普通而虚构的词汇,但任何时候说出来都不会唐突。
即使你只是要我陪你度过孤独的余生,我也同样如当年在大剧院偷偷看着你的背影那般,天真得欣喜若狂。
51年9月又4天。
爱没有结束,我和你在余温尚存的落日底下一起倒数……Florentino ArizaPS:《霍乱时期的爱情》,看书和电影的时间相隔两年之久。
书里,马尔克斯用漫无边际的想象呈现十九世纪整个哥伦比亚。
电影则浓缩成一个男人无尽而绝望的等待。
不可同日而语,艺术角度出发倾向前者,感情的宣泄则倾向后者。
不过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个男人,会不会太恐怖了。
如果哪天背叛他指不定就给五马分尸了。
极端总不是好事,中庸才是幸福生活的准绳。
我倒喜欢Dear Fermina Daza和医生丈夫的50年生活,琐碎、平淡、小吵小闹,却相当稳定。
顺便感叹,哈维尔.巴丹的演出太棒了。
女主角形如枯槁,一干配角碌碌无为的情况下,他还能让观众的心跟随剧情慢慢破碎瓦解,影帝之位当之无愧。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这段《大话西游》的经典台词,这番的惊艳足以让荧幕中的紫霞剑刃脱手;就是之于屏幕之外的我们,也是如此动人入耳,以至传颂不衰。
情之一字,是为何物?
叫世间的痴男怨女牵肠挂肚、辗转难眠,生死相许而铭刻入心。
爱恋能有多深,爱情能被守候多久?
费洛伦蒂纳的那句告白,为这个问题交出的答案,在他人生迟暮的彼时说出,来得比孙悟空的“一万年”更触人心:“原来爱你是我一生的宿命。
”和所有的著名爱情故事一样,这段刻骨的爱情同样从那刻一见钟情的相会开始铺张开来。
从确认爱上了费尔米纳那刻起,这个在荧幕上的脸容一直没有给人摆脱癫狂的感觉的男人,一直为了这个女人,这段爱情疯狂。
或许这是由于他的家族所遗传的癫狂;或许为了弥补他父亲的那个没有爱过的一生最大遗憾;或许他那作诗的爱好,那诗人的情怀是更好的解释——无论如何,他用他的整个生命在塑造这段略显畸形的爱情。
荧屏中的费洛伦蒂纳或许不是英挺帅气,但在这对年轻人相遇的那刻,他不失青春的躁动与柔情;他可以写出满纸诗情的情信,在阳台下的庭院里拉奏小提琴,然后用那双饱含情欲的双眼注视他的女神。
一个青春少年的爱情痴态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在于他在面对费尔米纳的火热,而是他在家中的辗转悱恻。
这大概已经足以打动一个同样正直青春的少女。
所以少女开始在课堂中偷写回信,在弥撒时偷偷收起压在某处的信纸,在私底下差着侍女把信送到另外一个人的手上——他们的感情似在一封封情意绵绵的书信中俱增。
直至最后,这个少女在阳台上对着费洛伦蒂纳许诺,她会嫁给他。
如果这一切就这么如流水般顺势而往,这就不是一部被放上荧屏的爱情故事,更不是出自马尔克斯这个“文坛斗牛士”的大家之手。
故事有着转折,费尔米纳父亲的反对,举家的迁移,只是一个引子。
在被两人相隔的书信互通所粉饰的时光,暗自酝酿着故事的转折风暴。
在费尔米纳重新返回那座城市之后,这对分离多久的年轻人在街上相遇,然而此时的费尔米纳似乎已然不是那段让他沉醉的情信时光中的女孩,她只对他留下一句话,足以击碎他怀抱良久的美——“以前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幻觉”。
她如此莫可名状地否定了她以前的种种情愫,然后开始躲避他,甚至给他标上“无法摆脱的影子”的标签。
这其中的整个巨变,似乎一丝都没有交代费尔米纳为什么会突然舍弃了她在表亲家的日子中还依旧期盼的爱情——这不可能只是因为和费洛伦蒂纳的一个偶然的照面,在眼神定格在一副不再熟悉的面容之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或者说,决定。
如果费尔米纳的那句话不足以打碎费洛伦蒂纳的爱情愿景,那么乌尔比诺的出现开始把他后续的希望也揉碎。
这是一个完美的男人,最少是个完美的丈夫——有着英俊的外表,崇高的地位,良好的情操,还有当时所有婆家都看中的殷实的家底。
所以他们结婚,生子,一同变老……这一切原本是费洛伦蒂纳想要做的事情,都叫这个叫做乌尔比诺的男人取代了他的位置。
更痛苦的是,这个他深爱的女人,沐浴在那个男人的光芒与爱意之中看似是如此幸福,她的婚姻是如此美满……这让他连寻找一个用来讥笑她对于男人的选择的错误的机会都没有,让他无法找寻那份看到情人的不幸的婚姻所带来的畸形的安慰的可能。
他能做的只能是注视着这个男人的光芒,还有沐浴其中的那个他爱的女人的幸福容颜。
他们的婚姻,就如乌尔比诺的婚姻理念,“婚姻最重要的不在于快乐,而在于稳定”,平稳而看不到一丝缝隙。
这让费洛伦蒂纳在心中只是留落这么一个打算,等到这个比他完美的男人的死去,将会带给他与费尔米纳的新的机会。
这是个消极的抗争,在发现无法与他只能承认比自己优秀那么多的男人做正面的争斗之后,无法舍弃这份感情的心,只能化作这份畸形的等待——让上天为他消除这个阻碍他的爱情的男人。
但是他的等待,他对这份爱情的守候却并不如他的誓言般神圣——为了费尔米纳保持他的处子之身。
在他的一次外行的海航之中,被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妇女夺走了他原本为之守护的东西。
很突如其来,而且很轻易,只在于一阵的喘息过后。
对于费尔米纳这份无法得到相应的爱情等待,回馈给他的只能是不断深蚀内心的空虚。
和他那副羸弱的面容相匹配的是同样的这颗并不坚韧的心,这让他为这份空虚而手足无措,痛苦绝望。
痛楚总会让人倾向于堕落,尤其在他尝到了那份肉欲的甜意之后,他无疑沉溺于此。
在费洛伦蒂纳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寻到那份堕落的人们的一个共同因由——对于心灵的苦楚如此无力消弭,只能用肉体的快感来盖过这份痛感。
所以他们堕落,坠入那份由肉欲的满足带来的低层的肉体满足之中,沉溺于这份看似可以替代精神满足的快乐。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哪个时刻?
当他对着他唯一的好友报出他所有过的女人的数目,那个三位数的数字让他朋友瞠目,在旁观者看来,却也理所当然。
这个内心早被他一直无法抛开的那份初恋所扭曲的男人,附上那份诗人的癫痫,这份其中的空虚是如此深邃——在他选择用肉体来填充这份空洞时,可想而知这个数目是多么庞然。
然而在这段消匿于肉欲的岁月里,这份爱情的期盼一直不见一丝消弭——在那阵片头,同时也是片末重现的钟声的响起(这种前后的呼应,记忆的回溯过后到达的故事现今,犹如一种如梦般初醒的惊觉),一阵寻思,那个男人死了!
那份冲上面额的激动与喜悦,扭曲着他已被苍老所扭曲的容颜,让他这样拖着这具年老的身躯匆匆出门。
他总算得到他等待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三天的回应,这个他认为可以开启他揣怀至今的爱情之门的机会。
这要归咎于他这癫痫的心理,还是那份赤诚的爱情之心?
“起于爱情,而终于爱情。
”他最终对着他的爱人静躺在她的身侧,他说,这一刻将会永恒——正如最后的这一幕大河的黄昏远景,安宁而平静,美感恒久。
费洛伦蒂纳,用他的几近一生,在回答一个问题:爱情,能被守候多久?
显然,不需要夸张的“一万年”,但是是刻骨的一辈子。
一般而言,改编自文学体裁的电影有三种方式,其一:忠实原著,其二:在保留原著基本思想不变的情况下轻微改变,其三:对原作进行大幅度的改变。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导演希望把它拍成第一或第二种,可就结果而言合格都很难说得上。
马尔克斯明确表示过自己的作品并不适合拍成电影,这不仅在于小说的语言与电影的视听语言天然地具有鸿沟,也源于马尔克斯的文学风格本身就极难转换成电影的视听语言。
对于一部忠实原著的改变电影,迈克·内威尔这部电影实在是相当平庸。
第一:叙事平庸。
很难想象小说高密度,长时间跨度的叙事,只需139分钟就能表达清楚,最后的结果就是电影的叙事就像流水账一样,走马观花般将情节匆匆忙忙过一遍就结束了。
就整体而言,内威尔在这部电影的情节着力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导致电影几乎没有了叙事的节奏。
电影开始,医生捉鹦鹉摔死,弗洛伦蒂纳(后文简称弗洛)听到钟声,葬礼进行,弗洛再表白遭拒,于是电影描述的小说第一部分就结束了。
电影紧接着同小说一样回到了弗洛与费尔明娜年轻时候,在这一部分电影同样就用了几个场景轻描淡写般交代一下小说里的写信传信读信,于是弗洛与费尔明娜就订婚了,在整部电影中,几乎都是这种平均毫无重点的叙事处理手段,观众几乎只是看了个大概,很难将自己代入到电影的角色中去,使这部电影的叙事与其说是电影,甚至更像纪录片一样。
就细节而言,更显得导演随随便便,以弗洛爱上费尔明娜后相思病与霍乱症状一致这一点在电影中的表现为例,电影镜头下弗洛浑身冒汗,全身颤抖,在导演简单粗暴地拍摄下,如果观众没有看过原著的话与其说是相思病,倒不如说真是霍乱的症状。
马尔克斯笔下弗洛的症状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其对费尔明娜的爱,但在电影中却严重不可信地失真了。
这样的例子在电影中还有很多,甚至让人怀疑导演是否有认真的拍摄。
第二:镜头语言平庸。
如果导演确想表达小说的情感,就该好好研究研究如何巧妙的使用镜头语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以同样的改编电影教父1作为榜样为例,科波拉表现柯里昂在房间中议事和婚礼这两个场景时就使用了两种镜头和画面语言,长镜头和特写镜头及伦勃朗式的灯光表现黑手党的氛围,短镜头的快速切换和大量关系镜头的运用表现婚礼的喜悦氛围,使两个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内威尔这部《霍乱时期的爱情》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毫不讲究,整部电影几乎都是用定镜头来拍摄的,这些定镜头的运用,让我怀疑导演和摄影师都想偷懒???
场面的调度,镜头与镜头间的剪辑与转场也随随便便,这样的镜头真的毫无情感和张力可言,如果你还是被电影感动了,那多半是因为你读过原著被原著感动的,或者是自我感动的。
具体来看,在弗洛与做爱时喜欢吸奶嘴的女人做爱时的电影场景中,导演用来两个特写镜头表现猫抓伤弗洛,甚至还特意用了一个镜头表现女人在用手寻找床上的奶嘴,这些都是毫无必要的,导演完全可以将镜头拉后,用一个关系镜头将这些细节放在做爱的镜头里,再以弗洛的叔叔在弗洛的母亲葬礼上讲出了那句“我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在自己的葬礼上唱歌”一镜为例,导演为了让他说出这句漂亮的话,又得给他几个镜头,这更是毫无必要的。
导演以这样的方式表现小说中的场景,这简直就好像是在对那些看过原著的观众说:“你们看,我是有认真仔细的读过小说的哟。
”第三:配乐与场景平庸。
对于一位擅长改编英国小说的导演而言,表现拉丁美洲的文化与生活,实在是太过困难了些,电影的配乐真的是一点作用都没有,感觉有没有都差不多,电影一个场景表现霍乱的惨淡,一个场景表现内战的激烈,但在小说中,霍乱和内战,相当重要,尽管马尔克斯都是将这些描写穿插在故事中,但却奠定了故事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基础环境,但是在电影中跟故事却几乎没什么关系了。
第四:人物塑造平庸。
这是本人最想吐槽的一点了,导演对于演员的选用感觉相当随意,演员的表演也很是粗糙,“他很丑,而且可怜兮兮的,但是他洋溢着爱。
”弗洛在导演的镜头下简直就是个憨批,人物塑造的一点也不饱满,弗洛在为爱等待半个多世纪中,通过不断地满足生理需要而填补对费尔明娜的思念,可在导演的手上,看起来确是个性行为成瘾,为睡初恋而等待了半个世纪的lsp。
同样费尔明娜的塑造也很失败,费尔明娜明明是个独立,智慧,自尊心强的气质美女,但在演员的表演中看起来却胆小而时时刻刻处在担心受怕中。
要说人物形象唯一贴切的估计就是费尔明娜的父亲了。
电影相对小说而言,真的是太不尽如人意了,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吐槽,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整部电影仿佛是一位导演系的大学生为了应付老师要求,并且感觉导演就是拿着小说,生搬硬套拍成的。
作为一位马尔克斯的忠实读者,本人也许是有对小说的偏爱,但并不反对将其拍成电影,但还是觉得不要轻易尝试好,毕竟老马的小说对话很少,对于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等描写方式也是充满了小说本体语言的特点,它本身就只适合用文字来表现不适合用画面,声音和电影必然要有的台词来表现。
看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之前,我是抱着这是一枚文艺片的念头的。
于是,调整室内灯光,关灯,关窗,手机静音,甚至关掉各种聊天软件。
毕竟,我这个伪文学青年还是听说过马尔克斯加西亚这个名字的。
而且,电影的中文译名也让我联想,进而期待。
现在细想,为什么会联想,大概是因为看了王二的《革命时期的爱情》,其中的陈清扬,其中破鞋,其中挣扎的大腿什么的,都让我联想。
当然,更多的是,连王二都像是向马尔克斯加西亚致敬,我又怎能造次?
如果是要看女人的大腿,我想,这一枚披着文艺片的外衣的电影,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因为你不能要求一枚正经说着爱情的电影,让你像看AV一样的看尽大腿吧。
对,正经点,我们说的是爱情,不是AV。
故事采取倒叙的方式展开。
一开始是死亡,然后是男主角Ariza老牛吃嫩草,白发斑斑的跟一姑娘躺在一起。
这样的倒叙据说一直在马尔克斯加西亚的小说中应用着。
然后就是漫长的故事,Ariza对Fermina一见钟情,然后开始写信。
一来二去,就好上了。
那可是,父母之命成为一道宿命一样,横亘在这对男女之间。
之后便是变心,Fermina女士嫁给了医生。
然后,英俊的Arza男士,始终抱着痴心不变,一直到老去。
下面请看大屏幕:如果你要对着你心爱的女人跟别的男人进进出出、痴恋缠绵,你会如何?
找那个男人决斗?
还是找个女人睡觉?
Arza选择了写日记:第一个女人是谁,与她睡觉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他一直活在Fermina附近,从不曾远离。
你说,这是痴心吧,他真的自始至终都在关注着Fermina,不离不弃(即使Fermina觉得不需要),可是如果你说他是个坚贞的爱人(这里的意思是:爱着别人的人)吧,他在54年7个月11天里,他跟622(好像比这个还多)个女人上过床。
你说,这不是淫荡么?
可是,如果你爱过,你大概懂得,一个男人面对着自己的所爱的女人与别的男人在一起而又无可奈何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滋味?
大多数人是悲伤,然后再找一个女人,然后再对这个女人说爱,于此,就算一生了吧。
可是我们的Ariza不,他始终记得他对她所说的:I Love you, my crowned goddess.(我爱你,我戴王冠的仙女)。
他好像学会了灵魂与肉体分离,在感到无比的悲伤的时候,用与其他的女人上床的方式得到短暂的欢乐,以驱走长年累月中等待的寂寞。
通过电影,我有理由相信,当Ariza与别的女人做爱时,他的肉体和灵魂分置,他用肉体的欢愉,去取代灵魂的苦痛。
可是,我对此感到奇怪,为什么Ariza在与600个女人上床之后,依然能保持赤子之心,可以对Fermina说爱。
他为什么不会精神分裂么?
我是说,在长期的肉体与灵魂(精神)的分置之后,他竟然还完好如初,金枪不倒。
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爱情?
在Fermina的丈夫死后,Ariza先生给她的信中写道:Think of love as a state of grace, not the means to anything.But the alpha and omega.An end in itself.(请把爱情想成一种优美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手段,它如同万事万物一样,有始有终)。
有人说,爱情是一种宿命。
我信。
我也相信,爱一个人有时候充满了悲伤,因为:得不到。
哦,还有,里尔克说,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http://faydao.com/weblog/75.html)。
我也明白,当感到悲伤来袭,我也会想,去找点乐子,让自己折腾一下吧。
可是,我一直想不明白,一个人的悲伤会有如何的巨大?
要在自己的一生中与600多个女人上床,才能抑制住自己的悲伤?
而另一个对称的意思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要有多少的爱,才会有如此巨大的悲伤?
我不知道。
听一首歌:真爱又如何(崔健作曲,地址内含歌词)http://www.xiami.com/song/play?ids=/song/playlist?id=153586&object_name=default&object_id=0
分两段看完了这片子。
片头一开始的天雷勾地火,以及男女主角的强烈反应是我不能理解的一部分。
可能是由于文化时代背景,通过书信的往来,以及书信开头郑重得给予对方允许和承诺使得整场感情既正式官方又渗透着一些难以名状的可笑和悲哀。
如今的现实,似乎也并没有多少改变。
所有爱情的开始似乎都差不多,然而同步的热烈最是困难。
你无动于衷的时候,他热火朝天;你开始燃起了,他却快要熄灭进入尾声。
恒定的爱情只存在于爱情本身。
她并没有多么高贵与众不同,只是蒙上了性色彩的感情迸发,发展的过程中甚至更能表现出自私的取舍。
他说,我们开始吧。
于是,开始了。
他说,忘了吧,这只是一场幻觉。
于是,你根本没有一丝回旋的余地就这样被结束了。
如果这是一场交易,Florentino Ariza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除了热烈。
然而热烈在不需要的人面前,毫无价值,反而是负担是压力,像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是阻碍稳定生活的鬼魂。
当马尔克斯说出“饿的时候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时,Florentino Ariza正是按照这句墓志铭所设定出来的角色。
身体饿了,于是本能地觅食,通过622个女性的躯体不间断地缓解饥饿,短暂地治愈灵魂的孤独。
而对Fermina Daza的爱也并未停止过,也不吝于表达。
这一人生使命的达成用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迂回战术。
622个女性像维系身体机能的营养液,供养着Florentino Ariza的物质存在,从而以达到追寻精神存在的目的。
这看似宏大的场景之中,没有值得被歌颂的,也没需要被谴责的。
每一个人遵循的只是本能,我们终究只是自然的产物。
哈维尔·巴登把Florentino在爱人面前的拘谨之态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走路的姿势,看着Fermina时的眼神,这样的姿态延续了一生,哪怕到最后他终于圆满了,依然能够感受到年轻的感情。
推荐理由:绵延半个世纪之久的魔幻之爱片 名:《霍乱时期的爱情》 导 演:迈克•内威尔原 著:加西亚•马尔克斯主 演:贾维尔•巴登、乔凡娜•梅佐乔尔诺、本杰明•布拉特出品时间:2007年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很有意思,我的朋友凡看过这片子都异口同声来跟我讲它的坏话,尤以男主角的样貌为指摘要点,据说丑得没法看。
当然我明白,一流小说的影像化十有八九是要以失败告终——你看李安多有心机,不碰《倾城之恋》不碰《金锁记》,倒是把篇默默无闻的晚期作品《色•戒》悉心打磨成了器——全盛时期的张爱玲是碰不得的。
但一转念我又想,《霍乱时期的爱情》好歹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给打的底,再差又差得到哪儿去?
要知道那可是在我十五岁那年,只凭《百年孤独》的头一句话就把我震在了椅子上的马尔克斯呀。
太好奇了,其程度真不亚于我对榴莲的好奇,所以自然地,这电影是免不了要捏着鼻子找来看一看。
第三十三分钟,男主角中年时期的扮演者出场。
刚照面就吃一惊,忍不住敲了暂停键,定格在他的特写——天,这不是贾维尔•巴登吗?
原来是他。
《老无所依》中蘑菇头造型的冷血杀手,今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获得者,宽鼻子、长人中、大下巴的丑男人,贾维尔•巴登,难怪我那帮眼巴巴等着帅哥现身的朋友要大跌眼镜了。
一度我曾试图安慰其中的一位,“你就当他是西班牙的刘青云好了”,她在那头凄厉地叫了一声,“刘青云也比他好看很多”。
没辙。
故事的内容一句话即可概括——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爱了五十三年才如愿跟她同床共枕,并且他的爱,在其有生之年还将继续下去。
纯情得像是个火星故事。
而我们这些浅薄的冷酷的不可救药的外貌主义者,当然希望本片男主角又帅又深情,最好像韩剧。
但老实讲,一个男人如果帅,哪儿用得着这么深情?
更何况,君不见现实里一干完全不帅的男人变起心来也是一样快的么?
电影里的南美很漂亮,想象中的燠热、闷湿、鲜艳和浓烈都出来了,那正是马尔克斯笔下巫气弥漫的拉丁美洲。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尖薄的五官,随时随地像一只受了惊的鸟。
前四十分钟里,她与男主角之间也真算是不靠谱之恋的典型——两人一见钟情之后便开始书信往来,乃至发展到私订终身的地步,那个晚上她又无知又热烈,却还有那么一点点矜持,她答应他的求婚,说,“好的,我会嫁给你,只要你答应不逼我吃茄子”。
呵,真是初恋呢,竟然相信自己会与第一个爱上的人结婚,那么草率,但是那么真诚。
之后,果不其然地,女子毁弃婚约,在人人自危的霍乱时期,嫁给了一个医生。
而男主角也不再守身如玉,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艳遇之旅,以肉身之欢娱抗衡内心之隐痛。
这一段颇具荒诞感的情圣生涯看得我不禁叹之又叹,男人真是厉害,可以把性和爱界别得那么清楚。
但后来,当我看到他渐渐老去,走路时微微弓着背,耸着肩膀,那个样子就好像背负着什么不可推卸的东西一样,我还是忍不住感动了,因为我想,那不可推卸的东西是爱情吧。
在片中,已为人妻的女主角曾说,“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影子”,说得真好。
五雷轰顶的爱情,真可以令灵魂出窍,凡遭此劫者,都只是徒具人形的影子。
不过好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十分温暖,其时他和她都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各自拥有着一具垂垂老去的躯体。
在寂静的内河航船上,淡薄的夕照里,他们缠绵床榻,享受着迟来了五十年的,抱憾的温柔。
船头特意挂起黑黄旗帜谎报霍乱,没有什么可以打扰他们,连时间和死亡也不可以。
然而,且让我来说一句煞风景的题外话。
假如,我是说假如,男主角没能继承他叔父的内河航运公司,假如他终生平凡终生困顿,那么他不会有机会做到猎艳六百二十三名的情圣,也不见得能比女主角的丈夫活得更长久,更谈不上与他的爱人终成眷属。
所以,即使我们不喜欢也得承认,在肉丸子永远比玫瑰花更受青睐的现实世界,百无一用是深情。
2008-4-6
我的微信公众号:逍遥兽
有一个事实——爱情、情欲和夫妻亲情,通常一个人不会全部体会。
但是片中男主角是个特例。
这个有着丰富情感的缺爱之人,也尝尽了情感的丰富。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是一种圆满。
关于男女主角以信传情的那段热烈的爱情,片中多次出现一句台词:it is just an illusion. 一言蔽之——婚姻在于稳定,情欲因为空虚,而爱是一场幻觉。
抛开拙劣的美工部分不谈,单就故事本身,还是比较喜欢。
尽管看到3/4时,你都知道你看到的一切都似曾相识。
年轻时一见钟情,父母阻挠而厮守未遂;女主嫁于他人,男主心碎放纵;女主与医生丈夫幸福生活,尽管她到头来都不知道那是不是爱情;男主终于成名,并且与622个老幼妇孺有过故事,但只是因为空虚... 到了女主丈夫死去,你开始觉得不可思议。
你见过坚持不懈的,但没见识过如此。
那是一种怎样的幻觉和占有欲,延续了五十多年。
而爱情泛滥的时候,竟然只有书信和屈指可数的几面之缘。
此片是封面党、台词党、以及煽情党。
百科全书之感情篇。
请不要毁书谢谢
用一生 等待那个与你在一起的瞬间......
一个男人有过623个女人,却爱着那唯一的一个爱了54年~~
怎么删成这德性了?这纯爱风格,完全不是马尔克思,成渡边淳一了啊!
只要能够在一起,我愿意苟活我愿意等。因为,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
闭着眼选的演员吗
最终我们会在一起吗?我们会的
比看一本小说节省很多时间,但是也有点没劲。
。。。。没太看懂。。。看来还是应先把书看完才是。。。。非常喜欢配乐。
小说更加荡气回肠震撼人心。
男主角实在是太丑了!
万花丛中过,真心留一人。等待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历经生命中六百二十三个女人的洗礼,终于能够同恋人互诉情衷携手相伴同榻而眠。“爱情犹如恩泽的圣土,没有特殊意义,只是开始结局,兜兜转转,又无果而终”。“真正无限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
我不关心霍乱,我不关心战争,我只关心爱情。虽然爱情有时一如霍乱和战争,没有多少道理可讲,622个女人的身体,就像肥皂和肥皂泡一样,把纯粹还给纯粹,让年轻的继续年轻。没有邮局,没有电报,没有网络,如果爱情选择了徒劳,那就只有徒劳;选择了等待,那就只有等待;选择了孤独,那就永远孤独。
阿里萨太丑太猥琐啦!
好失望!
不喜欢。。
无法接受男主的长相,也不明白它要说什么。
费尔米纳被阿里萨当成女神一样供奉着,私生活却淫乱不堪,四处勾搭,上过622位啊!科比105位,相比之下也算不了神马。。。
只为一句我爱你
无感,男主长得实在太无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