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原班人马的重置,真人化的《 新·驯龙高手》将焦点放在了如何带来更为出色的视角体验上,相较于原版的动画,这次电影确将原本的动画成功嫁接进了真实的土壤,而在剧情上,电影了也只是增加了细节,并没有大的改动删减。
作为一部横跨十五年时光的动画经典,《驯龙高手》的魅力并未随岁月褪色。
原片导演迪恩・德布洛斯亲自操刀真人版重置,无疑让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确保了电影剧情上的一致性,没有出现迪士尼真人版动画中那种惨不忍睹的魔改,而《 新·驯龙高手》中的小嗝嗝仍旧有着他的成长弧光,从羸弱少年到龙族挚友的蜕变,处处闪耀着打破偏见的寓教于乐,其构建的维京世界也同前作一样超越了物种羁绊,演绎着 “共生” 的动人注脚。
电影最大的看点在视觉,影片将博克岛的粗粝与奇幻完美融合。
悬崖边的维京村落保留了动画中的原始感,而电影片长的扩容,也使得其有更多的时间去注入真实的生活气息。
当小嗝嗝骑着没牙仔翱翔天际,电影带来的沉浸感身临其境,而没牙仔皮肤上每一道凹凸的纹理,抖动时牵动的肌肉线条,都使动画里的龙,仿若真的走进了现实。
从人物上来说,在我看来,新作真人版最难的一点,是找到一个有着动画中同样神韵的真人演员梅森·泰晤士。
这个外形同动画里一样单薄瘦弱的男主人公,可谓很好还原了动画里小嗝嗝,足智却又因自己身材,难免颓废的气质。
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父亲史图伊克,则用魁梧身躯与沙哑嗓音诠释了维京首领的威严与内心的挣扎,将父子间的隔阂与和解刻画得令人动容。
这种真人表演的细腻度,让动画中的角色拥有了更加立体的情感层次。
电影的情感内核也延续了动画版对和解的探讨。
当小嗝嗝机械天才的智慧与对生命的尊重交织成最动人的乐章。
人与龙最终并肩对抗龙王的高潮戏,和原作一样都是通过巧妙的战术设计与情感共鸣,展现了超越种族的信任与团结。
这种以智取胜的叙事逻辑,不仅呼应了动画版的核心精神,更在真人化的呈现中强化了故事的可信度与感染力。
当然,这种对原作核心的忠诚也成为一把双刃剑。
当剧情走向与前作如出一辙,技术的进步没能转化为叙事的突围。
那些在动画中令人屏息的瞬间,在真人版中变成了精准的场景复刻 —— 固然每一帧都打磨得熠熠生辉,却少了初次相遇时的惊喜震颤,让这场本应充满冒险精神的新章,最终停留在对经典的深情致敬,而非勇敢的自我超越。
总体而言,引领观众走进更真实驯龙世界的《 新·驯龙高手》,是原作的一次锦上添花,但它并没有多少新的东西,这难免让人在满足中又有着一丝的失望,毕竟,真正的高手,不会只是躺在昨日的成功里。
第一次和弟弟看电影就是《驯龙高手》,没想到时隔十五年,还能看到《新·驯龙高手》这部原班人马打造的真人版电影,看得出无论是选角还是置景都非常用心,当我知道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博克岛是幕后团队进行一草一木细致搭建出来的,更加觉得这份情意很珍贵,如此有质感的片子是因为导演和我们这些老观众一样都很有情怀,向往电影里的御风而行的极致体验,也相信片中伙伴们的真挚情谊以及小嗝嗝和没牙仔的跨越了种族和太多束缚的深刻友谊。
我弟弟特意收藏了一个没牙仔的挂坠,幽深的绿色双眼,附有黑色鳞片的极具质感的皮肤肌理,真的让人深深着迷。
电影里的真人版的没牙仔完美复刻了动画原作的造型,更为惊喜的是,举手投足都是那么生动鲜活,抚慰人心时的憨态可掬,展现愤怒时的威风凛凛,都是那么入木三分。
片尾时喷发的伴随着电石气与氧气的幽蓝色离子球,冲击力强,有摧枯拉朽之势,更是让人震撼。
我最喜欢的没牙仔和小嗝嗝的互动,就是接近尾声的时候,没牙仔用自己的头撑住了快要摔倒的小嗝嗝,他们是并肩作战的伙伴,是生活中相互扶持的亲密朋友,是跨越了一切阻挠和障碍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饰演小嗝嗝的父亲的族长斯图依克的演员杰拉德·巴特勒,就是原版动画电影的配音演员!
我真的太喜欢这位演员的演绎了!
当看到孩子的成长,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几次结巴是动情至深的体现,他一直关注的是小嗝嗝的内心成长,当他意识到孩子是有担当,有自己判断的时候,他会选择站在孩子身边,帮助孩子去拯救没牙仔,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他身上,我品味到了父爱如山般的深沉和伟大。
恰逢父亲节,我真的还想和我的父亲二刷一遍这部电影。
本片英文名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也很有深意,小嗝嗝起初被人误解和轻视,眼眶里的泪一直在打转,却不曾落下。
应该是还有一股心气儿,支撑着他一次次证明自己,找寻自己的路。
从被别人调侃“你要改变你整个人”到被肯定“因为你整个人”,小嗝嗝的蜕变是因为他寻觅到了可贵的友谊,坚定自己内心所想,勇敢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大公无私地发至内心的想建设更好的博克岛。
我也为小嗝嗝感到骄傲。
过去十多年,《驯龙高手》在不少人的成长轨迹里都留下一笔柔软。
对我来说,它从来不只是少年驯龙的故事,而是某种“如何去理解世界”的隐喻。
这个世界既包括不可言说的“他者”,也包括我们从未真正理解过的自己。
真人版并没有试图推翻原作,而是换了一个角度,补完了那些在动画中因为人物设定年幼而始终悬着的东西。
比如小嗝嗝与阿斯翠德之间的那点情愫。
在动画里,他们更像两个孩子之间的互相欣赏,亲吻那一幕当年让我觉得不大自然,甚至有点跳戏。
但在真人版中,两位青少年的肢体距离、眼神变化,以及那种未说出口的靠近感,突然就合理了。
青春期本身就是一场关于认同、靠近与自我试探的拉锯。
他们的关系,从配角的“勇者羁绊”,成了电影中另一条清晰的情绪线索。
影片最打动我的,仍旧是最后那场与龙共处的平静画面。
无牙站在村子中央,周围人们习以为常,孩子们骑着小龙飞过屋顶的情节,这种人与“怪物”之间逐渐建立起来的信任与共生,是系列的灵魂。
那一幕并没有强调感动,却极其稳定地复现了动画的终极命题:只有理解,才可能共处。
但也并非没有瑕疵。
最后与龙王的大战,我其实是出戏的。
并不是场面不好,相反,那种压迫感、规模感、龙影穿透云层的镜头语言都做得相当精致。
只是我脑子里突然闪过的是《龙之家族》风息堡那一场:小路骑着阿拉克斯被伊蒙德骑着瓦格哈尔撕碎的镜头。
那种压迫与恐惧已经在观众心里建立起了条件反射,而这边《驯龙高手》同样试图制造一条“龙中之王”的战斗路径,多少就有点撞型了。
不是不好,只是太近。
无牙仔这次的还原,完成度不错。
虽然细看之下,它比动画中少了一点灵性(比如头微微歪着看人的表情没有那么拟人了),但整体的表演感和情绪流动依然存在。
尤其在飞行段落里,它依然是那个让人想要伸手去摸摸头的朋友。
真人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对观众来说,它不是一场翻拍,而是一次“从童话走进青春期”的返航。
它保留了动画的温柔内核,也加入了更多真实皮肤与骨感的重量。
北欧的风景实拍带来的沉浸感,是动画无法给予的;飞行段落的炫技,从“骑龙”变成了一场视觉风暴。
而小嗝嗝,也不再只是个被父亲期待着长大的孩子,而是真正在理解与选择之间挣扎的人类。
不是每一个真人版都值得,但这一次,《驯龙高手》给出的答案,起码是诚恳的。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2010年,梦工厂倾力打造的动画电影《驯龙高手》上映。
凭借出色的叙事能力与视觉表现力,获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与好评,影片在全球狂揽4.96亿美元票房!
(动画版《驯龙高手》截影)维京少年小嗝嗝骑着“夜煞”无牙仔飞越峡湾的场景,更是成为无数90后、00后心中永恒的记忆。
十五年后,由环球影业与梦工厂动画联合出品的真人化改编《驯龙高手》将于6月13日与全球观众见面。
《新·驯龙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小派有幸参加了6月5日的《新·驯龙高手》北京首映礼,算是比较早一批看到这部电影的人。
本期影评,小派将结合自身观影体验对该片进行评析,希望能为还没有走进影院的观众提供一些辅助视点和参考意见。
电影基于动画版改编创作。
博克岛的维京人世代以屠龙为生。
部落首领之子小嗝嗝天生瘦弱,无法像父亲一样亲手屠龙。
一次混战中嗝嗝使用射龙器击坠了一只神秘的“夜煞”,此前从未有人目睹过它的真容。
天性善良的嗝嗝背着族人豢养、驯化了这只龙,并为其起名“无牙仔”。
斗转星移,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嗝嗝不仅学会了驭龙飞行,还利用自己与无牙仔相处的经验,在“屠龙课堂”上大放异彩。
嗝嗝还希望尝试消除人与龙之间的隔阂,促使两大族群携手走向和平。
为此,他不得不忍受父亲与族人的不解与白眼,经受各种各样危险的冒险与考验。
《新·驯龙高手》的制作班底依旧是动画版原班人马。
动画版导演迪恩·德布卢瓦同时担任制片、编剧和导演。
动画版中小嗝嗝父亲斯图依克的配音演员杰拉德·巴特勒这次真人出镜饰演角色,其妆容十分还原,力量感和压迫感满满,就像是从动画版中走出来一样。
小嗝嗝由梅森·泰晤士出演,他虽然外形单薄,但很好地复现了主人公内心坚毅、勇敢无畏的美好品质。
阿斯翠德则是由当红小花妮可·帕克饰演,其魅力丝毫不逊于动画版女主。
动画版配乐作曲家约翰·鲍威尔也强势回归,重新演绎那些经典旋律。
在剧情上,电影做到了绝对忠实于原版动画。
尽管导演德布卢瓦强调“真人版会有新解读”,但故事主线依旧是围绕着动画核心——友谊与成长。
剧组专门跑到法罗群岛和苏格兰多地取景,配合CG特效,真实再现了那个神奇、原始、美好的博克岛。
一些经典场景如沙滩画画、穿越峡湾、大战龙王,几乎做到了一比一神还原,甚至连分镜都是一样的,可以说是情怀满满。
(动画版与真人版分镜对比)此外,真人版的细节处理也比动画版更加优秀。
在“无牙仔”的造型上尤为突出。
其皮肤纹理变得更加细腻,动作也更加自然流畅。
业内有人夸赞本片为“动画真人化的新标杆”。
可以说,这既是本片的优点,也是缺憾!
《新·驯龙高手》把精力全都放在雕琢场景和细节上,一比一复刻,有动画版珠玉在前,真人版的口碑就不会差。
影片时长(126min)相比动画版(98min)增加了28分钟,却没有添加哪怕一丁点新鲜内容。
在剧情上,几乎与动画版一模一样。
(动画版《驯龙高手》截影)对于那些熟悉原作剧情的老粉,真人版做到了重现最基本的故事,但是你能明显感觉到叙事节奏没有原版流畅,一些笑点也并不像动画版那样自然。
而且你已经知道了故事后续将如何发展。
多少欠缺了些惊喜与新鲜感。
不过,为了年少的情怀,买一张IMAX电影票去感受真人版带来的驭龙翱翔的视觉震撼,还是很值得的!
图源于网络石安浅 / 作者
驯龙高手真人版真不错让迪士尼学学动画怎么拍真人版吧!
就是电影院总共5个人,后边有一对脑残男女坐大概七八排中间吧,最后再往后还一个男的不知道和那对脑残是不是一起的。
那对脑残男女从电影开始聊到电影结束,聊的也不是电影内容,就是各种闲扯,什么谁结婚了等各种家常话题,最无法忍受的是电影中间开始公放视频,我坐第一排都听的一清二楚,后来没忍住回头骂了一句,那对脑残不放视频了,但继续聊天。
聊各种闲事。
只要是跟电影无关的话题,就各种聊,都不说聊驯龙高手的内容,哪怕任何一部电影、动漫的内容都不聊。
我写了这么多年影评了,也是第一次不聊电影内容而吐槽恶心的观影体验,真是难忍。
活了40年了,第一次遇见电影院里公放视频的,就算是电影院里只有几个人,也不要这么肆无忌惮好嘛,这都不是没有素质的问题了,这就是臭**🤬
15年前,一只没有牙的小黑龙划过浩瀚夜空,飞过凌烈海水和怪异巨石,我看见了狂野团结的维京族和龙世界,还有一只歪头杀的小可爱和纯真友谊。
2025年,电影院里,小嗝嗝说「我在没牙仔的眼里看到了恐惧,看见了我自己」,断左腿的小嗝嗝和断左尾的没牙仔互相搀扶着向前走,我看见了他们的成长,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原来,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延迟很多年才能看见。
原来,小孩看动画,成年人却在看人生。
原来,我们终究看不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那些不适应这个世界的人,我们其实快要找到自己了。
摸摸头 荣格说,你生命里出现的一切,都是你内在的投射。
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一次是父母给的「普世观念」的生命开始,小嗝嗝是谁?
是维京族长的儿子,是维京战士,是大家需要的「屠龙少年」;他出生在「屠龙维京」族长之家,他被要求活成父亲和大家的样子:要勇敢、要健壮、要霸气四射,要穿甲举斧,要屠龙。
但他天生矮小瘦弱、细腻敏感、厌恶武力屠杀,生在屠龙世界的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不符合这个世界的游戏设定,连当个NPC估计都得走后门,他注定无法成为父亲那样徒手揍火龙的维京战士。
一个发现:小嗝嗝是左撇子,但他公众场合用右手 他努力想得到大家的肯定(代表社会身份)、得到女巫的肯定(代表权威)、要得到女孩的肯定(代表亲密关系)、最最最重要的是想得到父亲/族长的肯定(代表父权,代表权威)。
他头顶母亲胸甲做成的头盔,熬夜学习每种「见则杀之」的龙知识,拖着斧头滑稽地走进斗龙场,有气无力的参加斗龙考试,造高射炮打飞龙,追踪掉落的龙,拿小刀刀扎没牙仔。。。
都只是为了得到这个「屠龙世界的认可」。
在遇到没牙仔之前,小嗝嗝对自己的价值确认,都来自外界,他对自己的定义都在「向外求」。
然而结果,他战力弱鸡在考场屁滚尿流,他心软杀不了小黑龙还放了它,拼尽全力希望成为屠龙少年的小嗝嗝,终于熬成了吊车尾。
换来的是众人的嘲笑、姑娘的鄙视、朋友的嫌弃、老师的叹息、父亲的失望,最可悲的是他对自己深深放弃。
当一个人被现实踩进深渊,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则会迎来重生。
放下屠龙,方可驯龙。
人的第二次生命,是活给自己的当整个世界都以屠龙为荣,当所有人坚信只有「屠龙少年」才是唯一价值观,小嗝嗝被打上了「废物」「异类」「loser」的标签。
直到他遇见不能飞的「废宠」没牙仔,他在没牙仔的眼中看到了害怕、无助、孤独、愤怒,没牙仔慌乱的攀爬石壁想要逃走却一次次跌落深谷。
这些都正是小嗝嗝向这个单一价值观世界发出的呐喊,没牙仔成了小嗝嗝的嘴替,两个不同物种的废物异类就这样相遇了,故事出现了转折。
小嗝嗝开始去了解没牙仔:爱吃鱼、怕鳗鱼、有痒痒肉、爱追光点、爱模仿、会笑、倒挂睡、睡前喷火打转、伸缩牙、讨厌踩线、爱在草丛打滚、爱飞。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祖祖辈辈驰骋大海,脚未离地的维京少年,没牙仔带他冲上了云霄,让他看见了更广袤、更高远的蓝天;一个身披重甲、手持战斧、崇尚力量的维京少年,没牙仔带他俯冲穿越,让他爱上了耳中带风的速度感;一个被小伙伴孤立、没有同路人,从来形只影单的废柴少年,与没牙仔一起研究风,一起挑战高空。
如果你都没体验过翱翔蓝天、俯冲海面,可能你永远以为自己最爱的是大海;如果你没体验过摸摸头和被摸摸头,可能你永远不知道,温柔也是一种勇敢。
此时的小嗝嗝是谁?
是没牙仔信任的伙伴,是爱人心尖尖上的唯一,是朋友的偶像,是父亲的骄傲,是众人的「驯龙高手」。
他是自己的舒适区。
这是他的人格觉醒。
罗素《幸福之路》写过:“幸福的秘诀在于,让你的兴趣尽量广泛,对你关心的人与事保持友善的兴趣。
那些友善的兴趣,都是宇宙透过另外的东西让你看见自己。
爱只有一种,就是「看见」。
除此以外,都只能叫善意一个人看见你的程度,取决于他多大程度看见过自己;一个人爱你的深度,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爱过自己。
一个人连自己的脆弱、羞耻、恐惧都没看见过,他都不敢正视自己的阴暗面,他都没在自己的地狱挣扎过,他哪有能力看见你的情绪,他那脆弱、破小的灵魂又怎么可能有空间和能量来容纳你的复杂。
我们看不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我们更给不了我们没有的东西。
心理学「关系里的看见」,关于养育理念 当小嗝嗝通过没牙仔看见自己,照见自己拒绝承认的阴影,虽然那里可能还有伤和痛,但他已不再期待别人来疗伤,他深信自己能疗愈这一切,他不再执着别人的认可,放下所有的外在评价,不再索取别人的爱,这个时候爱却从他的心里流出来,流向没牙仔,这个时候,小嗝嗝成为了爱的本身,每个经过他的人,都能闻到慈悲的芬芳。
《驯龙高手》用高水准的试听,用充满诗意的故事,治愈的沉浸体验,告诉小朋友和大朋友们:健康的关系从来不是主从关系,从来没有强权控制,有的只是看见彼此,一步步建立信任,彼此成长,相互成就的灵魂共振。
爱不是自由意志的沉沦,而是我有意识地奔向你。
《驯龙高手》给了我们一份跨越物种的、平等的信任范本,一份成长模版。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别怕,去看见,去爱,你会赏自己一个艳阳天。
You Complete Me
龙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恶的象征,屠龙作为一个古老传说,在《贝奥武夫》中已有体现。
屠龙不仅是驱除邪恶、保护族群的壮举,更是男性气概的象征。
电影《新・驯龙高手》中的少年小嗝嗝,原先给人内向柔弱的印象,屡遭同伴嘲笑,他的父亲作为率领全族人屠龙、守护家园的族长,其强悍形象更加反衬出小嗝嗝的弱小。
但正是小嗝嗝天性中的温柔特质,使他意外地驯服了夜煞没牙仔,由此人与龙之间第一次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联结。
从屠龙到驯龙的转变,绝非简单的守护家园的思路有变化,更折射出两代人之间的观念隔阂和代际距离。
父辈秉持以武力征服龙族、换取和平的理念,却忽视了龙的暴虐某种程度上也是源自人类对龙族生存空间的过度侵犯。
暴力是相互的,必然导致两败俱伤,而子辈成功驯服幼龙的实践证明了人与龙的冲突存在另一种可能:那便是和平共处。
族长对儿子小嗝嗝的态度经历了清晰的转变:从轻视他的柔弱,到目睹他躲过龙的火焰攻击后寄予厚望,再到反感他对没牙仔表露同情,直至亲眼见证他携伙伴乘着龙击败红死神,这一系列心理变化凸显了两代人的观念更迭。
某种程度上,龙作为邪恶化身的设定,也是对大自然的隐喻:人类征服自然的行为导致环境破坏,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
人与自然并非是对立关系,而是可以和谐共处,就像电影最后人与龙的关系那样,只要善加引导,龙也可以成为人类的伙伴,帮助人类挖掘自身潜能。
历来的文艺作品大多都是在讲“屠龙”,通过血腥暴力来博观众眼球,给予他们感官刺激。
现实中当然无龙存在,因此“屠龙”借指一类暴力叙事。
联想到古罗马的斗兽、现代西班牙斗牛,多少就能明白这种“屠龙”叙事具有的隐喻意义。
这是对人类天性中暴力倾向的象征性表达。
电影里有一关键场景是在一个类似斗兽场的建筑中,小嗝嗝被迫接受屠龙训练,他最终放弃了,这让作为族长的父亲颜面丢尽,进而暴怒。
此幕恰似斗兽或斗牛场景,围观观众将其视为感官刺激的娱乐景观,暴露出集体无意识中的暴力崇拜。
《新·驯龙高手》的故事遵循典型的成长叙事,无非是一个少年通过经历一系列事件成长为英雄的故事。
开始他是怯弱的“小屁孩”,因害怕屠龙遭同伴嘲笑;结尾他已是驯龙高手,是拯救族人的大英雄,还收获了爱情与友谊。
这一系列转变都围绕“驯龙”这个巧妙构思展开,他不是通过习得暴力、成为屠龙高手获得了成长,而是通过“驯龙”这一行为领悟到人与龙相处的新可能,这一点自然就拔高了整部电影的立意。
真人版《新·驯龙高手》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动画版《驯龙高手》的叙事,通过真人表演和实景拍摄赋予这个经典故事新的表达。
尽管故事内核未变,但真人演绎更加直观地呈现出动画中的惊险场景。
观众更加能共情于真人角色,而非二次元纸片人。
随着小嗝嗝骑着没牙仔飞跃山巅、掠过浪海,在与巨龙的搏斗中展示精彩的躲闪和反击,观众的情绪会被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出来,仿佛他们也是小嗝嗝,亲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成长历程。
儿子之前在电视上的APP看过动画版的《驯龙高手》,还记得夜煞。
小嗝嗝骑着夜煞——无牙仔翱翔蓝天的时候,儿子也发自内心的说,“好想养一只夜煞啊!
”
这种心情,就和我当初看《机器猫》是一样一样的。
因为看过动画版,所以对剧情比较熟悉。
就静静地等着该出现的出现,该到来的到来就好了。
忘记了动画版里有没有小嗝嗝和阿斯翠德亲吻的镜头了。
真人版里出现了两次,都是阿斯翠德主动亲小嗝嗝的脸。
儿子一看到亲吻镜头就扭过头去,好奇地问:“他们成年了吗?
”该怎么解释呢?
说维京人比较早熟吗?
那早熟又是什么?
小孩子的世界,总有许多大大的问号。
电影里那些千奇百怪的龙,也会成为许多小朋友梦里的坐骑吧。
电影画面优美,特效逼真,完美复刻了动画版的精髓,男女主之间朦胧的爱情也契合夏天的味道:炽热而清新,推荐带着小朋友一起观看。
豆瓣评分:
驯龙高手竟然也能真人化。
真人化的动画和漫画有很多,很多作品要么选角不合适,要么恶意删改剧情,瞎几把改编。
特别是迪士尼家的那些经典故事,很多都改的面目全非,爹妈都认不出来。
这一次梦工厂对其作品的真人化,天然就是一种对迪士尼的嘲讽。
影片近乎完美的复刻还原了驯龙高手第一部,一样的故事,一样的节奏,一样的主题音乐,一样的开场白和结束语,一样的导演。
选角同样很优秀,那几个主要的配角,几乎都像是从动画中走出来的一般,男女主虽然形象上差了点,气质也蛮符合。
虽然是一比一还原,真人化还是带来了一些新鲜的体验。
最直观的就是各种龙做的更真实化,虽然驯龙高手 3 的时候渲染质量比 1 已经上了好几个台阶,但和真人影像化还是有差距。
于是龙做的更有威胁度和恐惧感,形象也更狰狞。
因此真人版中滑稽的笑料感觉变少了,搞笑担当的羊了个羊,都没有什么戏份。
也许是我记错了,确实记不清原版驯龙高手 1 中有没有笑点。
另一个很好的体验则是实景在 IMAX 上的视觉体验非常出色。
故事中小嗝嗝和无牙仔练习飞行的画面一直都是影片的视觉美学担当,颇有些看 IMAX 纪录片的感觉,特别是片尾第一段字幕时那一大段纯景色的镜头,看的人心旷神怡。
驯龙高手三部电影讲述的是领袖的成长。
而第一部则主要讲述从一个少年成长为少年领袖。
当年看第一部动画版的时候,只觉得这个故事是一个少年英雄的成长史,火影那种很热血的感觉。
如今再看,才发现这个故事难道不是废柴二代龙王归位的故事么。
小嗝嗝是这群北欧海盗中的另类,他不敢杀龙,却想要和龙和平共处。
说起来这群海盗与龙族的恩怨,无非就是你杀我八百,我杀你一千,本来只是生存竞争。
但主角爹却特别执着于屠龙,究其原因,只是私仇,主角妈被龙杀了。
(其实并没有,第三部的时候孩儿他妈出场了,好像还很鄙视孩儿他爹)从领袖的故事中不难看出,仇恨使人盲目,而执迷则令人思维狭隘。
反过来看小嗝嗝,他的领袖气质就体现在,他想的是如何带领两个种族和平共赢。
村里面的一群年轻人对龙的接受程度远高于老人们,所以最后是一群年轻人骑龙去拯救老家伙们。
而影片的开场白和结束语也形成了有趣的对照,经过这个故事,龙从特殊的害虫,变成了特殊的宠物。
屠龙者化身为龙骑士,这样的转变,是这部作品想要传达的价值理念。
作为一部动画片,这个故事寓教于乐,但作为真人电影,确实显得粗浅了点。
然而大道至简,如此浅显的道理,却偏偏很多人想不通,放不下,就如影片中的小嗝嗝的老爸。
这次看才发现了影片中一处有趣的伏笔,女主嘲笑男主说自己看上了他家的领主大院,自己早晚会变成新的领袖住进宅子。
没想到最后却是她自己嫁了进去。
雖然說是夢工廠跟迪士尼有樣學樣而誕生的真人作品,但比起迪士尼自家的真人化,馴龍在真人化上反而沒有迪士尼真人化的那種擔憂,一來動畫版文本本身就極為優秀,二來動畫版本身在人物以及世界觀描繪上就足夠寫實,即便有龍的奇幻元素,但是在《權力遊戲》騎龍早已騎到像騎馬的寫實化中,本片的真人化反而沒有像迪士尼那樣太多需要擔憂寫實化會過於突兀的點,只需擔憂選角能否忠實還原即可。
在選角上梅森塔姆斯飾演小嗝嗝是我不太滿意的點,不滿意的點不是他演不好,而是相比動畫版看起來只有10歲的小嗝嗝,真人版長的太高太青少年了,喪失了動畫版首集的孩童感,不過也可能是因為動畫本身就故意將角色的身形做小去凸顯少年感的關係,所以導致在看真人時身形是有點超齡的,除此之外對於他詮釋小嗝嗝是有抓到動畫核心精神的。
真人化各方面都頗還原,其中最還原的絕非傑哈德巴特勒飾演的父親莫屬,從三百壯士到維京酋長,傑哈德巴特勒的嘶吼功確實很能駕馭這類型的陽剛領袖角色,此次從幕後配音走到幕前扮演,妝髮一上來毫無違和感,完全是為這個角色而生,與小嗝嗝父子談心卻又不太了解彼此興趣的尷尬感,傑哈德巴特勒在真人化的演繹下依舊抓到動畫版的喜感,方方面面都做到與動畫版100%相仿的復刻。
約翰鮑威爾的指標性配樂在動畫版一直都是為電影注入深厚情感的靈魂所在,此次幫真人版作曲加入了大量人聲以及曲風變奏,將磅礡感與史詩感拉抬出有別於動畫版的高度,當然最喜歡的依舊是他為沒牙與小嗝嗝在空中自由飛翔所寫的《Test Drive》,再來便是拉著亞絲翠騎龍飛翔的曲目《A Romantic Flight》,完美展現了從恐懼中的不理解到體會高空飛翔的浪漫,繼而理解沒牙與小嗝嗝因默契而形塑出的跨物種友誼,這段被強迫上車的浪漫飛翔,在約翰鮑威爾詩情畫意的配樂點綴下,被感動到眼眶泛淚。
雖然99%是照搬動畫翻拍,要說新意也還真的沒啥新意,但是衝著對動畫版的愛,以及約翰鮑威爾再次主宰全片靈魂的配樂,真人版在填充細節以及片長疊加下的照本宣科翻拍,接受度其實比任何迪士尼真人電影都還要高,真要說對真人版有啥不滿之處,我想還是敘事以及調度本身上還是稍微欠缺流暢感,也許是導演第一次拍真人電影的關係,真人版在片長疊加下也許填充了更多細節,但節奏絕無動畫版那般絲滑,有些許的拖沓感,場面調度上即便分鏡照搬,也多少欠缺特效鏡頭調度與轉場的絲滑感。
IMAX版值得誇讚一下,第三幕的巨龍在IMAX畫幅襯托下是真真實實呈現出了巨物的震撼感,畫幅的延展與收縮跟《罪人》以及《絕命終結站6:血脈》一樣極具巧思,非切鏡頭式的畫幅轉變,而是專注在單場戲中會依據此段情節特別開啟劇場模式進入1.9:1IMAX畫幅,IMAX畫幅上的延展與收縮應用最高度相似的就是上個月的《絕命終結站6》,同是1.9:1IMAX畫幅,畫幅上的延展與收縮與正片時長五五開,完全沒想到上半年已經看到3部IMAX畫幅的延展與收縮是極具巧思的商業片,非常樂見未來的好萊塢大片在普通畫幅與IMAX畫幅切換上能做到統一的延展與收縮模式,藉此讓IMAX體驗更加具有劇場模式開啟的沉浸感。
PS:希望真人版第二部能成功邀到凱特布蘭琪歸隊演真人版的母親,等不及看她和傑哈德巴特勒在真人版重逢高歌一曲了。
PS:真龍版的沒牙依舊跟動畫一樣可愛,雖然和小嗝嗝的磨合過程沒有像動畫版那般賺人熱淚,但是默契配合的飛翔鏡頭依舊令人看的熱血沸騰。
★★★★#馴龍高手 #HowToTrainYourDragon #傑哈德巴特勒 #尼克佛斯特 #梅森塔姆斯 #尼科帕克 #朱利安丹尼森 #迪恩戴布洛伊
看得我好想坐过山车。女主身板子薄得像是能被风折断。看到那小细胳膊小细腿晃荡晃荡得根本无法想象她手刃猛龙……
有点失望,还是老一套,她如此渴望当上杀龙手想要成为酋长,她怎么可能兜了一圈就释怀了呢,非常生硬,然后还有男女主感情线也是,也是一种把女主作为男主成长的奖励以及其正确性的证明,我不认可这样的人物塑造;另外一点是对于父母辈对于子女辈的沟通问题,小嗝嗝和父亲的最大问题是父亲完全不跟他沟通,然后一开始是完全不承认这个儿子的(甚至想把他赶出部落),到后面搬出一个更大的矛盾来“证明”男主的正确,然后解决这个更大的矛盾来看似解决了这个父子间的矛盾,这真的好吗,然后最后说我一直爱你,这对吗,几年前我吃这套,现在我真的是吃不下去了。还有就是宠物的概念,一开始说我们侵占他们的领地吃他们的食物,我们是一样的,我们打他们他们打我们,后面就变成宠物了??这样居高临下的态度
作为系列老粉多少有些失望,撇开强行在维京人里加入黑人和亚裔的政治正确不说,也撇开女主作为走后门的星二代打戏勉强还行文戏差强人意的现实,仅说回故事本身——为什么女主可以轻易地转变立场忘记要当酋长的野心,为什么有血海深仇的人族与龙族可以在短时间内放下仇恨其乐融融,做人族的宠物和龙王的宠物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很多动画里没那么拧巴且可以用可爱画风轻松带过的问题真人化后就会变得格外扎眼……但导演并没有试图修补这些bug或是试图给予老版动画里没给出来的答案,而是逐帧还原交差了事,这在我看来是非常偷懒的。想了解什么是真正了不起的翻拍吗?庵野秀明了解一下~
人类与人类的情感冲突尴尬突兀。动物是可爱的。
dolby cinema@ mathäser. 这种几乎完全依赖特效的片改成真人的唯一目的大概就是炫耀好莱坞的工业水准,虽然在现在好莱坞一众牛鬼蛇神里可看性显得还不错
3.5/5,在局势动荡的今天看一部放下仇恨、和谐共处的电影,真是很恰如其分,愿世界和平
No.2010【C+】真人版的聪明之处 在于着重对无牙仔和其他龙的刻画 至于人 呃🤔 看出来是个人
看完不仅令我觉得stitch分给高了,而且不想再看侏罗纪了。影响力颇大。
当然是高度还原动画的,但殖民味还是太浓了,美国人成了维京人还不忘解放龙奴,物种生存矛盾靠机械降神糊弄过去,结尾那句“pets”才是以爱为名的奴役的开始吧,太人类中心了。在天空和海岛之间飞翔的场景还是很梦幻的,谁能不爱无牙仔呢,虽然本质是大猫猫啦。
4.5 动画严格再现,精美
Universal studio我命令你出一个驯龙高手的室内4D过山车吧。把十年前第一次在电脑上看驯龙高手的惊艳体验一把
太好看了!!!不愧是原班人马打造,简直是动画的「三次元复印机」。在保留动画版精髓的基础上,通过神还原的选角、逼真的特效和质感满满的画面,把记忆里的二次元浪漫,变成了能摸到风、触到光的大银幕震撼!15年后,能看到 “真龙版” 没牙仔,太梦幻了,简直就是有生之年系列!!
女朋友战技比我强,我就是最牛平权梦工厂。宠物为我驰骋沙场,我们就是创业合伙人。知错能改,我最摇摆。酋长之子教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你还觉得你没龙。十五年前没看过,十五年后老套了。
如果有些导演不知道优秀的爆米花要怎么拍,那么请看:
还原度可以。动物一直都比人类善良美丽。最后哥斯拉一样的大boss也一般。影院放映中途卡卡的 拍了给影院投诉 返还了观影券可在有效期内观看任何一部电影。
接受不了至高人类主义的高高在上的价值观。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人类依然喜欢塑造自己才是有价值的、高等的文明的那一方,然后自以为是地去“驯化”“拯救”另一方。从头到尾都不喜欢这个“驯”字,看到最后维京人骑着龙拴着龙让龙干这干那,你们和那个龙王有什么区别呢?然后搁那儿吹牛别的种族养马当“宠物”你们把龙当“pet”显得特能耐是吧?这种片子和战狼那种本质上没差,战狼没把外国人当人,驯龙高手没把龙当龙,通篇充斥着厚颜无耻的洋洋自得。史迪奇好歹还能说一句we are family,这里演都不演了:we own the dragons as pets😅
这是翻拍的最高境界,圈钱的最佳模式
是龙又如何,会飞又如何,还不是要么打工,要么给别人当宠物。
7分,各种飞行的场面还挺帅的,也算刺激。整体还原度也不错,基本就是中世纪+一点点q版风格。核心还是新一代要有新的变革,老一代,太顽固了。
多少有点无聊了,不过龙龙们还是很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