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贝尔的父母是可怜的,失去心爱的女儿,被恶魔欺骗,同意恶魔附身在娃娃身上,之后收养几个女童,结果一周不到就夫妻双双领了便当。
珍妮特这妹子也是手痒,被别人收养,在别人家里,主人家叫你不要进那个房间,你不听,结果害人害己。
另一个小萝莉倒是真艺高人胆大,不仅作工具测试邪灵,还敢一个人大半夜抱着娃娃去井边。
学了很多温大大的手法,故事和角色设定也有足够有力的情感基础和潜力,可惜发展过程中完全乱了套,两个小女孩的戏份配置失衡,且看得出来很多恐怖桥段都是先有点子,然后再把人物硬塞进去,导致不管是叙事还是角色动机都毫无逻辑。
另外,导演太过于依赖用黑暗制造恐怖气氛了。
很精彩的一次前传演绎,在引而不发的环节相当沉得住气,像电影里那把射向黑暗的球弹枪,有点无的放矢,却又时刻带着为彼端无物绷紧的焦虑。
奇怪之处在于,相比对父母的残忍血腥,对孤儿们的追击多少显得有些「手下留情」了。
温子仁的招魂宇宙又一部恐怖片,换了新导演,拍的很糟糕,即使有很多恐怖的桥段都是招魂宇宙经典的吓人手法,可惜这部的故事是为了制造前传而编故事,小女孩的恐怖人设基本上是废的,角色功能严重失衡,为了构建更复杂的电影宇宙,设置了好几个恶灵,最后止于多个恶灵现形,好在恐怖氛围营造的够味。
比1要强,气氛塑造很成功!
讲述了安娜贝尓的来历,起到了招魂宇宙中很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结尾很好的连接了第1部,还通过修女的照片get到即将到来鬼修女,另外结尾夫妇领养了已经被恶灵附身变成安娜贝尔的珍妮斯,并送个她一个娃娃,而这娃娃的造型才跟现实中真正鬼娃娃安娜贝尓一摸一样!
安娜贝尔2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感觉就是有惊但无险,惊就是各种特效给观众带来的惊恐,险就是剧情给观众带来的历险般的感觉先说说整部电影的一大特点,它很巧妙地运用到了恐怖谷理论。
所谓恐怖谷就是人类在看到与自己外貌、举止相似度极高的事物时,由刚开始产生的好感转为恐惧与厌恶的一个感情变化的过程,而玩偶刚好就处在恐怖谷中。
再回想一下影片中的娃娃,它有与人相似的外貌——端正的五官和捉摸不透的笑容、同人相似的行为——会反抗会计谋、甚至有了同人相似的思想——为了生存而斗争。
刚开始看它,你可能对它比较好奇或者是想靠近它,可是随着娃娃的慢慢靠近,恐惧与厌恶油然而生,这就是恐怖谷理论在影片中的证实。
作为一部恐怖片,它的特效是做得很成功的。
先说它的背景音乐,让我记忆尤深的是被安娜贝尔的珍妮斯“追杀”她的好友的那个片段,追杀时bgm时而急时而缓,当好友回头发现娃娃和她共处一室时,忽然bgm咚一声,让人心惊胆裂。
再说后期加工,这必须得提到这个片段,珍妮斯进入碧(已故的小女孩)的房间并发现站在窗边的碧,突然碧一回头,只见碧的脸好像爬满了乌黑的泥鳅,形容不出来恐怖就对了。
所以特效很“惊”。
但是,这剧情可以说是烂透了。
安娜贝尔2的剧情真像一部恐怖片,且不说安娜贝尔系列三部影片剧情上都是一样套路,就说它的剧情就毫无新意,与其他恐怖片的剧情大同小异。
作为观众的我都能猜到剧情的下一步,一般就是安娜贝尔又要去搞xxx了或者是xxx要死了,剧情都能被猜出来,那请问整部影片还有什么看头?
所以剧情无“险”,希望导演再编排其它恐怖片时能在剧情上下下功夫。
这就是电影的有惊无险,请多多指教!
曾经一个好电影被观众热捧以后,就会以续集或者前传的形式展开,但那种展开终究还停留在线性发展的形态。
但是随着电影产业在21世纪的蓬勃发展,系列电影逐渐成为了多线发展的姿态,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漫威宇宙系列,其中美国队长1、2、3部,钢铁侠1、2、3部,雷神1、2、3部等单线发展的影片,又通过复仇者联盟1、2这条主线联系在了一起。
随后DC也推出了自己的英雄联盟系列,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等等尽聚麾下。
传奇影业的怪兽宇宙(金刚、哥斯拉等)、环球影业的黑暗宇宙(死神、隐形人等),一时间各大公司百花齐放,誓要将握在自己手中的大IP物尽其用,榨干影迷手里的每一分钱。
以上几大宇宙电影都是声势浩大,来势汹汹,不把地球折腾没了誓不罢休。
但是还有一部小成本,小制作的宇宙电影,目前也渐露头角,这就是温子仁导演打造的招魂宇宙(你们折腾你们的大场面,我们就吓死你们的小心脏)。
2013年,温子仁导演的恐怖片《招魂》实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故事根据罗德岛州Perron家真实闹鬼事件改编,不耍噱头,不泼血浆,不吱哇乱叫,却照样吓你半死的拍摄手法以及光影运用,收到了影迷的大加赞赏,并且一开头短暂露面的诡异娃娃安娜贝尔,更是引起了很多影迷的好奇。
很快,作为《招魂》的外传,《安娜贝尔》正片在2014年问世,虽然影片质量并不尽人意,但极高的利润回报和影迷的大量关注给予了主创们更大的信心去继续拍摄,温子仁导演也看到了宇宙电影的巨大发展空间,以至于连速度与激情系列都懒得去拍了,毕竟那个系列只能在车上面做文章,或许可以考虑和变形金刚合作一下。
2016年《招魂2》横空出世,首映票房即超越《魔兽》,位居第一,其中的恶魔修女和驼背人,又一次撩拨了影迷们猎奇的小心脏。
借着观众对《安娜贝尔》续集的期待,制片方进一步拓展了招魂系列,在2017年推出了《安娜贝尔2诞生》,同时在影片中闪现了恶魔修女的一个画面,也为2018年即将上映的恶魔修女埋好了伏笔。
真想问问温导演,你搞这么多鬼怪出来,就不怕阎王爷找你收人工费吗?
《安娜贝尔2诞生》实为《安娜贝尔》的前传,讲述了娃娃安娜贝尔的诞生。
一个娃娃制作者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7岁的女儿,思女心切的夫妇俩招来恶魔附身于安娜贝尔身上,本以为女儿重生的两人渐渐发现自己的荒唐选择实际上正是引狼入室,在妻子被恶魔抓伤后,终于决定请来牧师将恶魔封印在衣柜之中。
但是12年后,几个外来的教会孤儿入住到那栋建筑中,并重新唤醒了恶魔,随即引发了一系列惊恐事件,并最终杀死了娃娃制作者夫妇两人。
这里吐槽一下该系列电影的吓人套路,第一天晚上会有一点风吹草动,却发现只是一场虚惊;第二天晚上会有鬼出来露脸,打个招呼;第三天晚上出来吓吓主角,却不惊动他人,以至于怀疑主角神经衰弱;第四天惊吓升级,大部分人都会受到鬼怪伤害,甚至有人开始送命;第五天,即使是白天也会遭到恐怖事件,到了晚上想跑也跑不了,于是正式开战。
当然还有最后的结局,鬼怪总是莫名其妙被干掉。
《安娜贝尔2诞生》在这个标准流程下走到最后,却正是《安娜贝尔》的开头一幕,两部影片完美无缝对接,作为前传的两部影片,安娜贝尔系列全部交代清楚,但从招魂里的伏笔以及安娜贝尔的恶魔还未被收服来看,安娜贝尔的续集很可能在未来几年上映,充实招魂宇宙的市场空间。
以前的系列电影纠结于怎样讲好一个故事,现在的电影纠结于怎样打造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中充满了无数的架构和设定,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埋伏其中的各种彩蛋,这种运营方式就像各种公众号一样,吸引观众,成为铁粉,每次观众走进影院去看一部上映的宇宙电影,不如说是去期待下一部宇宙电影。
说起宇宙电影,其实我们早就走在了好莱坞前面,比如金庸、古龙、温瑞安的武侠系列,如果说古龙小说中的人物跨故事交织只是浅尝辄止,那么金庸小说的人物交织就是炉火纯青了,而温瑞安小说的人物关系就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了。
================2021/6/12 update 失望的引入招魂3的剧情====================之前我预测过招魂3可能是说1971-1976年之间的某件事情,结果被啪啪打脸,本来不想多说,但还是勉强更新结个尾,以后也不会再关注温子仁了。
传送门: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606053/=============2018/9/7 update,引入鬼修女剧情=================================今年一共看过三部棒呆的恐怖片,lights out, dont breathe,和安娜贝尔2,lights out和dont breathe令人耳目一新,给你带来独特的恐怖观影体验,而安娜贝尔2,在我看来则集中体现了温子仁的恐怖片公里,他很敏感及时的吸收了前两部片子的特点而加以利用,打造了一部集大成式的恐怖片经典:同样是密室恐怖片,你能体验到那种灯光明灭之间恶灵渐进的lights out式恐怖,也能体验到dont breathe里面那种身处黑暗不得视物的窒息感,还隐隐约约有咒怨那种无差别杀人的惊悚,以及温子仁特有的那种邪灵渎神的无助。
即使是对于恐怖片爱好者而言,安娜贝尔2也可称得上招魂宇宙里面承前启后的关键之作:它讲述了安娜贝尔的诞生,结尾衔接了安娜贝尔1的剧情,而且剧中还hint了鬼修女,和招魂2遥相呼应,仿佛能看到温子仁想要打造一个围绕驱魔人worren夫妇的恐怖片世界,这和咒怨和午夜惊魂那种导演制片换来换去支离破碎的系列恐怖片不一样,而是除去恐怖片的外壳,也能提供剧情和细节的回味。
我简单的整理了一份招魂宇宙的观影指南:1,安娜贝尔2:1943年手工洋娃娃制作者mullins夫妇失去了7岁的女儿annabelle,夫妇俩思女心切招来恶魔附身于玩偶身上并现身抓伤了mullin夫人。
夫妇俩通过教会简单的压制了一下恶魔,把那个娃娃关在糊满圣经的房间。
12年后(1955年),影片故事发生,四处寻找foster的教会孤儿入住且重新唤醒了恶魔,恶魔通过附身Janice折磨众人并杀掉了mullins夫妇,众人合力把Janice重新关进圣经房间,但是等到教会到来的时候发现,娃娃还在,Janice却不知所踪。
镜头一闪,Janice被higgins夫妇收养并自称是annabelle长大。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并没有发生任何具体的驱魔过程,只是糊了圣经压制了一下,恶灵还是可以随时活动。
2,鬼修女。
鬼修女主剧情发生在1952年罗马尼亚的一个修道院。
修道院前身是一个邪道伯爵通过献祭召唤恶魔的秘密场所,不过被教廷用基督圣血封印之后建立了修道院修女们开始永不停息的祷告镇压,直到二战期间封印在轰炸中松动导致valak复出企图寻找活人附身,而开头的Victoria修女就是为了不让valak得逞而自杀。
梵蒂冈教堂委托神父和拥有招灵体质的Irene修女来调查此事。
经过一番波折之后重新封印了valak……未遂。
影片结尾发现其实valak附体了frenchie,而这个frenchie就是20年之后,1972年,招魂一的开头,华伦夫妇在一个驱魔seminar上展示了他们是如何为frenchie驱魔的。
甩一篇我写的详细影评,招魂宇宙的第三块砖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645528/&dt_dapp=1)3,安娜贝尔1:1967年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开头被谋杀的就是higgins夫妇,凶手就是长大离家出走投身邪教的annabelle及其男友。
安娜贝尔被警察包围之后抱着洋娃娃自杀,娃娃吸收了安娜贝尔的血开始作妖,妖力之强甚至可以直接在教堂门口手撕神父。
这里有个重要设定就是,这个恶魔想要人类的灵魂献祭,且只限于自愿的成年人,所以它会通过折磨婴儿来迫使母亲自杀。
最后黑人大妈抱着娃娃跳楼自杀,娃娃再次离奇失踪,同时forms夫妇也回归了平静的生活。
影片结尾洋娃娃被一个大妈买下,送给女儿Debbie,Debbie向Warrens夫妇求助收服了洋娃娃。
4,招魂1:1971年@美国罗德岛哈维尔的佩伦一家,主体是一个音乐盒,邪灵是一个叫 Bathsheba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所罗门的老妈名字也是bathsheba,大卫王强娶了本是他部下妻子的bathsheba,结果被耶稣警告了) 的女巫,bathsheba通过杀害自己的孩子向撒旦献祭,并一直haunt这片土地上居住过的人,而这些被杀害的灵魂也成为了帮凶。
bathsheba通过注入体液的方式附身了佩伦夫人,不过最后被识破真名且降服。
值得注意的是,lorraine在地下室遗失了带有自己女儿照片的挂坠盒,与此同时她女儿在家发现安娜贝尔娃娃已经被放出来了。
5,招魂2:1976年@美国阿密特维尔凶宅事件,也是类似的一个人被附身杀害了自己全家的case,这是lorraine第一次被鬼修女锁定和警告,她决定暂时收手。
然后跳转到1977年英国伦敦恩菲尔德区的哈吉森一家,鬼修女在这里才被真名识破,叫做valek,详情请跳转另一篇影评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935304/)。
6,招魂3:1981年的某个毫无关联的事件。
毫无关联到我都不想贴剧情了,就是套壳番外而已。
传送门: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606053/招魂世界里面有一些基本的principles如下:1,恶灵也许与神一样强大,十字架啊神父啊修女啊分分钟毁给你看;2,恶灵附体分成三个步骤:骚扰你,压制你,最后才是附身(附身都是通过恶心的体液交换)3,真名识破是退散恶灵的“必要”手段。
也许你发现了,附身在安娜贝尔身上的恶灵,至今仍未有真名,也未被直接镇压,还是时时刻刻在勾引着意志不坚定的人去打开那个橱柜。
当然了,以上恐怖片的剧本都是现做的,漏洞和硬伤不是没有(最大的硬伤就是招魂1里面的女护士说安娜贝尔higgins7岁时死掉了but最新的剧情是她是成年之后弑亲自杀献祭的),但是既然温子仁已经说过想要打造一个conjuring universe,希望他能在接下来的鬼修女和安娜贝尔3里面补全其他的细节吧。
看安娜贝尔2让我痛经。
就好像看了一部按流程走完,却又不太走心的porn。
众所周知,在porn的世界观里,女主角主要只做三件事:哭、叫、被捉住然后拖来拖去。
porn里是不太会有正经文戏的,就算为了增加新鲜感,给女主角写一点情节,开头五分钟过后一旦进入正题,剩下的桥段都差不多了。
无论她是赋闲在家的主妇,还是上班途中的白领,还是给学生单独辅导功课的教师,还是在医院值夜班的护士,一旦文戏结束,武戏部分都如出一辙。
From 片子 to 片子,女主角们的动作套路和台词,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甚至哪一招先出,哪一招后出,都很少因为剧情和场景的变化而产生不同。
角色的内心矛盾?
性格成长?
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
谁care啊,那可是一个porn。
只要那是一个porn,观众看到够爽的动作戏就满足了。
观众想来一发了,你老招频出似乎也无所谓。
porn如此,安娜贝尔2也觉得自己可以如此。
众所周知,在鬼片的世界观里,女主角主要只做三件事:哭、叫、被捉住然后拖来拖去。
安娜贝尔2所讲的故事,就是女主周而复始地做这三件事,而且还是一群女主。
不是说这样不行哈,作为类型片,玩点套路也无可厚非。
但有一个问题,看恐怖片的观众,在感官刺激方面的阈值提升得还是比较快的。
所以聪明的恐怖片,会努力展现更多反套路的文戏,努力创造更多意想不到的恐怖场景,用更多新鲜感来弥补观众见多识广的心灵。
而不聪明的恐怖片,比如安娜贝尔2,就会不努力。
借着本次电影节的机会,不少原先只能在电脑屏幕上看鬼片的观众终于可以通过杜比全景影厅的设备看大屏幕鬼片了。
虽然安娜贝尔2情节没逻辑,人物没弧光,吓人手段老套,但架不住影厅音效好,不少观众在电影结束后依然给出了高分评价。
不得不感慨一句,为什么大陆不多引进一些鬼片呢,我们的市场真的很大啊。
然而,但凡你看温子仁系列作品超过两部以上,就会对安娜贝尔2的不努力感到些微的生气。
隔壁招魂2都进化出家庭、传记、悬疑解密元素了,你个鬼娃娃还是只会先seduce后jump scare,还是只会欺负那些没脑子哇哇哭的小女孩,作为这么大一个恶灵你惭愧不惭愧啊?
本片的文戏,给人的感觉就是porn的文戏,随随便便写一下,编剧心想着,反正等开场十分钟后进入正题,就没谁会记得这一段曾经存在过了。
举个例子,小女一腿脚不好,在新房子里看着别的小朋友跑来跑去,羡慕得直叹气;被鬼纠缠,向修女老师求助,问是不是因为我残疾啊,修女老师说不是的,你身体残疾不要紧,心灵弱小才会被纠缠,小女一满脸若有所思的样子。
我以为后面的情节里会加个照应,比如像招魂1的妈妈那样,虽然被鬼附身,但关键时刻想起了老师散播的正能量,于是战胜恶灵什么的。
没想到后面啥都没有。
再举个例子,小女一某天晚上哭哭啼啼地跟小女二表白,说我们以前在孤儿院的时候感情多好啊,小女二说是啊,我看到那里,也以为后面的情节里会加个照应,比如像招魂1的妈妈那样。
结果还是啥都没有。
小女一被附身了,就是被附身了,前面铺垫那么多,效果跟随机抓取一个路人去附身也没什么区别。
还有,好心的夫妇二人收留了一群孤儿,当爹的刚开始检讨自己是不是对小客人不太友好,就被小客人放出的恶灵杀了;躺在床上的妈还戴了个歌剧魅影的面具,我以为她能有什么大招,结果只是帮恶灵完成double kill而已??
下面呢?
下面就没了。
好心没好报。
要是演妈的这个演员在国内有粉圈,就要骂你三观不正了。
一群从孤儿院出来的女孩子被鬼追,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怂,除了滋儿哇乱叫,就是往不该跑的死胡同里跑,知道哪里有鬼就盯着哪里死命瞧,明明平日里手脚健全、耳聪目明,关键时刻却自卫能力低下,开门跑完不关门,喘粗气,披头散发穿睡衣,除了脸蛋,你根本分别不出谁是谁。
既然形象上都是同等的脸谱化,那安排她们集体出场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尖叫效果加成?
这不就跟你看porn里的小姐姐个个马甲线匀称还在那里嘤嘤嘤一样吗,一看就是平时天天撸铁的货,在这里给我装柔弱。
然而就这样,安娜贝尔2在豆瓣上还能拥有6.6分,比第一部高出0.7分,可见第一部有多难看了(幸好我没看)。
第二部相比第一部好了很多,音效还不错,但是唯一觉得是小女孩深更半夜弄出这么大声音没人注意到?
房子男男主人感觉像打酱油的,没看到发挥什么作用。
为何最初知道娃娃害人,不毁掉,反而封印起来,留着当定时炸弹。
既然被封印,就出不来,怎么搞的字条吸引小女孩解除封印。
为何鬼片规定鬼都有特殊技能?
《安娜贝尔2:诞生》里有这样一个场景:由Lulu Wilson饰演的Linda坐在房间里,向着门外走廊深处的黑暗严阵以待,她手里拿着一把球弹枪,“砰”的一声朝黑暗里射出“子弹”。
一切都很安静,在“砰”的一声之后,是球弹落地的声音,随后是Linda转动枪上摇把的声音——它将带动系在球弹上的索线,把那颗唯一的“子弹”收回枪管。
Linda与黑暗对峙的场面和《死神来了》中男主角坐在小屋里静候死神的场面有点相近。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处境。
它们像雕塑一样,以一种独特的“静止”凝缩了高潮喷发前的所有动量势能,令人屏息凝神。
尽管和死神一样,《安娜贝尔2》里的恶魔也是无孔不入的,但至少它还看得见、摸得着。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过它隐匿在黑暗中发亮的眼睛,在稻草人的变异里目睹过它黝黑锐利的爪牙,它有时幻化成早逝的小女孩的身影,有时也会露出更加怪异恐怖的造型。
事实上,《安娜贝尔2》中的恶魔一直处于一种形态未明的状态,它在大部分时候表现出恶灵附身类影片里常见的操控他人的灵体性,但在其他一些片段中,它又获得了某种穿越式的“杂糅技巧”: 1. 女孩的幻影在仓库木板下急速爬行,抓住倒地的Janice,向她口中吐出黑色的物质,借此夺取她的肉体——Robert Kirkman笔下《驱魔浪人》的既视感。
但问题是,这里口吐“黑汁”的主体难道不是一道幻影?
它为什么需要实质的接触与过度?
2. 杂草捆扎而成的稻草人获得了“生命”,扭曲中衣物里充斥了恶魔的身躯。
我无意去质疑恶魔对于无生命体物件的寄生是否合理,我只是有点好奇:那个作为标题出现的安娜贝尔娃娃自然也一直是(至少在《招魂》系列中确实如此)恶魔寄生的实体,那么为何在这部电影里,它偏偏让这个娃娃始终处于无所作为的状态,而偏偏要打造出另外一个早逝少女的幻影呢?
恐怖电影在当代和另外一种类型小说——推理小说,面临着相似的创作困境。
我最近读完时晨的《镜狱岛事件》,在后记评论中,他的好友陆烨华如此写道:当你开始进行推理创作,就好像被置身到了奥林匹斯的竞技场中,同样的模式要构思新颖的设定,同样的谜面要想出不同的诡计,别人写过的优秀诡计就是挡在你前面的高墙,甚至你曾经的创作也有可能变成阻碍你的天花板,如果你想写下去,必须更快、更强、更新颖。
对于恐怖电影而言,这样的挑战同样存在,在同样的模式下你要构思新颖的设定和诡计来吓到你的观众。
在面对类型创作时,受众总是轻而易举地习惯去挑战创作者,无论这样的对垒是否公平。
对于推理小说的读者而言,提前在作者揭秘前识破书中的诡计似乎总是能够向自己(或他人)暗示自我的智力超群,那么对于恐怖电影的观众而言,从始至终保持鄙夷的冷静和嗤笑的决心是否就能向自己(或他人)彰显自我的勇气不凡?
这当然显得很可笑。
况且勇气这个品质相比智力而言,并不那么易于证明,似乎也不具备直接有效的优越效应。
《招魂》并不比温子仁自己的《潜伏》更有创意,他只是更踏实可靠地履践一些传统中行之有效的技巧,而温子仁式的风格也不是由温子仁所开创,只是他恰好是一个就近的有影响力的范例。
成文或不成文的恐怖法则都曾经告诉过我们,逼近的不可见的威胁永远要比可见的恐怖吓人的多。
但有些人也会认为只有眼见为实并固执地抱怨不可见的东西(不见血的杀戮)是导演在故弄玄虚、沉闷无聊。
困在电梯椅中的Janice被恶魔倏然吸起,镜头却向下摇到底楼底板。
过了好一阵,Janice的一只鞋子姗姗落下,然后又过了好一阵——我不由得想起那个半夜听见楼上住客踢落一只鞋子的笑话,我觉得一部分人会一直等着另外一只鞋子被踢落而迟迟睡不着觉,另外一部分人则在焦虑的等待中渐渐入睡。
不过《安娜贝尔2》的导演还是选择让Janice的身体紧跟着也落下,以结束这段故事板。
不过我仍然喜欢这一段的处理,在这些引而不发的环节,这位名叫大卫的导演似乎相当沉得住气。
而在另一些地方,他显得有些犹豫不决,或许是出于应对刚才我们论及的前例的挑战。
他就像他镜头下的Linda,无谓地向黑暗里放着空枪,但如果有谁应他之邀,衔起那个弹球,索线可能即刻就会绷紧,在双方角力下出现岌岌可危的崩裂效果——女孩的幻影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电影中起初封印安娜贝尔的房间也是一个有趣的矛盾体。
在后续的倒叙中,我们了解到那是当年父母最终发现归来的女儿实为恶魔后,请两位神父前来作法驱魔实施的封印。
隔间里贴满了经书的残页,在门被关上前,我们看到两位神父按照标准的流程还不断往娃娃身上泼洒圣水。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电影里的父母会遭到恶魔的残忍杀害,一个关节被根根扭断,一个惨被撕成两截钉于墙上,而其他孤儿院的姑娘们则尽可能被“温柔对待”,因为这里有着积蓄多年遭到禁制的怨恨。
)和《招魂》不一样的是,《安娜贝尔2》里缺少和恶魔对抗的手段与人物,所有电影里的角色只能被动的等待厄运的降临。
而这群于倒叙中出现的神职人物成了唯一可与之较量的力量之一(并且无疑暂时的胜利了),但在发生中的时间线上,神父处于缺席的位置。
他在电影开头驾车将这群由修女带领的孤儿院儿童送至这户人家,事后想来,仿佛送羊入虎口一般。
而在事情了结之后的第二天他又忝然出现了,还带着“开过光”般的搞笑口吻,与印象里始终处于和恶魔搏斗第一线的身份大相径庭。
另外一处有趣的设定在于Janice的残疾。
电影里修女劝慰她,恶魔只会入侵脆弱的心灵,和你肉体的残缺并无关系。
考虑到她的好姐妹Linda的饰演者Lulu之前曾在另一场有关占卜的灵异事件中遭遇过类似的体验,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或许恶魔在此路不通的情况下,可能会另谋他法,而身残者的强烈意志也能在电影里得以展现。
但事实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
尽管大卫很善于吊人胃口,但他仍然赋予了片中恶魔最为肉眼可观的样态(尽管如前所述,这里有一些微妙的设定上的摇摆不定),他可能是把“恩师”温子仁的《招魂》系列和《潜伏》系列搞混了(或者有意打通两者之间的背景连线)。
而在近日(更确切的说,是我撰写此文的昨日)我所观看的另外一部名为《黑夜造访(It comes at night)》中,同样面对黑暗,我们始终“不知”危险为何物。
我的友邻这样形容它:“’it’可以是任何能够在黑夜中摧毁人类的小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两部新近观看的电影在同样面对黑暗的场镜下交织到了一起,我们可以想象恐怖电影的突围途径,它可能需要诱使观众不再当一个勇敢的看客,而是设身处地去沉潜到黑暗里,但不是当一名受害者,而是扮演与电影里角色们角力的另一方,并最终因为发现自己的黑暗而不寒而栗。
但是我很快想到我们在观赏虐杀片时,即便以虐杀者的主观视角来欣赏故事的发展,也不会产生任何内疚的审慎感情。
所以或者这条路也仍然没有多少可以走通的可能性。
每一位直面它的创作者们仍然需要极力的前去应对过往高墙般的挑战,带着“强烈的好胜心”(陆烨华评时晨《镜狱岛事件》语)。
#Annabelle: Creation##安娜贝尔2:诞生#拿一个面目比较狰狞点的娃娃玩偶恐吓观众两次了,真的是无聊至极,影片中的所有桥段都是恐怖电影的固定套路,看的我就懒得配合它了只好睡去。
编导还煞有介事的讲诉了一个招魂的碟仙故事,可惜的是过于单薄,说它是一部圈钱为目的的廉价狗尾续貂之作毫不过分。
看了1后看了2的分数和部分评价,抱有较高期望,看完后十分失望,如果人物的行为完全是为了吓人而去作死,那么就算他吓到我了我也不觉得是个好的恐怖片,按道理来说许多恐怖片都有这毛病,到不知为啥我特别讨厌这部的无限作死,可能是因为这部的作死太过于反人类了吧…只能给1分因为他真的吓到我了剧透警告基本每个人物的行为都是作死:一个跛腿女孩发现女孩房间有异样还不厌其烦往里进,这么喜欢寻求刺激怎么不穿品如的衣服??
还有一个女孩躲在衣柜里看到👻走进另一个房间后发现柜子里有娃娃,第一件事不是出柜子跑掉而是调整娃娃的坐姿???
什么鬼???
我都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形容他的操作了…后面逃离鬼屋,车子开不动居然往谷仓跑??
迷之操作??
更加迷的是被困在谷仓的女孩看到💡被打碎后不是拿着棒子准备反击而是爬上梯子护着最后一个💡????
wtf??
这是人能做出来的操作🐴?!?
总之这是部极为糟糕的恐怖片相比来说第一部的行为逻辑更为正常合理,这一部完全是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或许会吓人但绝不好看,因为人物的行为逻辑就是屎,人物都是吊线人偶,完全为了恐怖服务,没有自己的灵魂,或许这就是他恐怖的地方吧!
催眠佳品。剧本太烂了,12年前痛失爱女的两口子,邀一票孤儿院访客来家里住,这些孤儿小女孩就各种见鬼,而其实两口子是知道鬼女儿存在的。女儿为何变鬼没解释,开场的孤儿院姐妹花的友谊之约我还以为是什么铺垫或是潜文本,也没有,也就是说全片人物都没什么立体的设计,就是机械的展现几个女孩各种受惊(还不如搬演她们如何受精),而且桥段还是重复的。全片节奏放的够慢,把剧本的灾难性放大了,不过导演在前四十多分钟像显微镜里看小虫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女孩,倒是惊悚片里有效的手法。另外本片还有年代感,所以孤儿里放个黑人小姑娘就不怕出戏吗?而且这丫头没有任何作用,真是政治正确到鬼扯了。这片子倒是抓住了近年惊悚片的一些关键元素,比如:有漂亮少女,所以导演还给瘸腿小姑娘擦了口红,呵呵也是够拼的
充分发挥短片导演的明快节奏,厚积薄发,炫富式埋桥段,床单、玩具、密室、音乐,jump scare和蒙太奇随手拈来,故事有条理,难得的条顺活好。温sir拍主线,其他导演拍衍生,招魂宇宙令人期待。片子里的公寓结构设计好巧妙,等考究癖来画结构图。
在杜比厅看的 这音效太牛逼了
慢,无趣。
吓人吓得没毛病
6.5(IMDB)不恐怖,但是比市面上大量的恐怖片来说好多了。他真正的把恐怖片做到了和其他类型普通电影一个水平,当一个普通电影还不错
属于看完不记得什么槽点只觉得太吓人的恐怖片!居然真的精准衔接到第一部!
还是等小丑回魂吧。
挺恐怖,还行!
#2019siff# 上影节恐怖片单元第三部 看了招魂一后新收的 但还是白瞎了我一百大洋 杜比厅都拯救不了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温子仁不亏是温子仁 你大爷就是你大爷
不能因为第一部拍的太烂就给这部放低标准吧,前面一大部分都是在玩温子仁玩剩下的东西,差点看睡。不过好在后半部分勉强渐入佳境,血腥与惊悚兼顾,也算是玩出点新招数,有几处的确吓人。
简单一句:比1好看。
比1好看不少,贝姐的诞生的故事。1和2的衔接还算漂亮。
只是温神的外壳,而无其内核。Anyway the Conjuring Universe这套还是很奏效。Lulu是个好姑娘,17年开头有她,结尾也有她
都是说话,偶尔黑暗恐怖出现,不好看。
父母不想给小孩买娃娃时,可以播放此片。
紧张得我都没看手机 光顾着捂眼睛和捏sv了 全场人一下惊呼一下如释重负地笑和鼓掌lollll 有位哥在镜头慢慢扫过黑黑的屋子时突然叫了一声 自己吓自己 全场爆笑哈哈哈 想起看完招魂2 sv说我现在去下卫生间 然后hang myself 还把手机桌面换成十字架哈哈哈
导演完成了对温子仁的一次模仿,顺便来点自己的《关灯后》。恐怖效果还不错,道具的使用很出色,总算没有来点驱魔仪式也是万幸,不需要正义战胜邪恶,反而将它的神秘感延续了下去,但是因为它有意想要打造成一个电影宇宙,以至于在联系到《招魂》系列和《安娜贝尔》的时候,有些东西实在是有点说不通。
老是玩jump scare真的很低级
好看,也吓人,观影时和朋友互相抱在一起瑟瑟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