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真的没打算写一个长长的评论,尤其是像这种本身就存在着很多评论的影片下。
但发现那个短评居然有字数限制,然后写不下了,不爽。
所以即便这样,我还是不准备面面俱到地去写。
整部影片的大头,放在了父女情深上面,通过许多次的见面,令人对此产生了大量的同情。
与此同时,他的一帮舍友、狱警、老师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其中穿插的那次判案,则更是反衬出他的冤屈,令人产生深深的同情。
当然,这都是为最后的爆发做铺垫。
但是,我是一脸平静的看完的,我能够感受到导演为了观众落泪卖了十二分的力,甚至牺牲了剧情的合理性,形成了一种极度的刻意。
但刻意,就是不合理,就可以是我不喜欢的原因。
对于剧情而言,这个案情其实是极为重要的,但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对这个却是惜时如金。
我自然明白,这不是日本的推理剧,这是韩国的催泪剧,所以我也就不去多追究案情本身了,准备轻松地融入剧情感动一把。
但令人呵呵的是,我失败了。
其原因,就是那种强烈的刻意,直接把我推出剧情,极度的不舒服。
首先,主角居然是个弱智,请原谅我对于这类人的无法忍受,这是抛开影片本身我个人的想法,但很不幸的是这个想法被我带到了影片中。
然后,他受到了一帮人无条件的信任,无条件的帮助,真是傻人有傻福啊,但这是刻意的,还有令我想不通的是,一开始那个老大是怎么找到艺承的?
连名字都听成了“耶稣”居然能找到?
从“抛足球事件”可以发现,外面是有人与老大联系的,而且狱警似乎也串通其中,所以若是硬要解释的话,是可以通过那个“外面人”来圆上的。
但不觉得很牵强吗?
若是成立的话,这个“外面人”能量是很巨大的,那么我认为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越狱版本,而且为何后面销声匿迹了呢?
尤其是用热气球逃脱过程中,把绳子剪了这稍微一接应,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吧?
这就是刻意,为了煽情,剧情只要有个看似光滑的表皮就行。
但抱歉的是我是个敏感的人,这表皮下一根根尖锐的刺,我忽视不了。
有人说,童话故事里,你怎么说巫婆居然可以骑着扫把飞上天,这完全违反了物理常识呢?
我想第一,那是童话,而这部,嗯……标示的是,喜剧?
第二,这里面还是有差别的,童话的世界本身就不同于现实世界,这是一个所架构的世界本身法则的差异,不属于逻辑上的漏洞。
我不想撒谎,所看到的,就是那很卖力的刻意。
电影的开头是长大成人后的艺胜拿着父亲当年的审判记录从那间牢房里走出来,当看到满天飞扬的雪花中被铁丝绊住的明黄色的热气球时,抬头望向天空,脸上露出了夹杂着思念以及如释重负的笑,往后便拉开了回忆的序幕。
“害怕你受到伤害所以选择死亡 没想到比死亡更恐惧的却是 从此再也不能陪伴你一起成长” 喜剧和温情都不足以阐述这部电影所带来的震撼,影片没有炫目的特效,有的只是细腻缜密的温柔感动,听说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哭得一塌糊涂。
影片的重点所在是世俗的偏见、现实的麻木和权力的庇护造就了冤案的产生,还有对法制的反思。
而极具讽刺意义的是本是关满了罪犯的监狱却仿佛突然之间化身成了天堂,人性的光辉在每个人身上闪闪发光,许是只有犯过罪的人才更能够理解罪与非罪的界限吧,美好的七号房里那么可爱的一群人:有爱的所长,慈善的狱警。
弱智的龙九以他内心里的善之举感动了所有人,可爱的萌妹真爱所系感动芸芸众生,首先父女之情令人感动,其次牢房之情令人笑中带泪,最后骨肉分离令人泪如泉涌,温情得一塌糊涂,父爱伟大得天地共融。
残酷社会里心如纯水,一生只为女儿而欢乐,世界那么大,而我们却那么的渺小,面对如潮的阴谋与指责,龙九无法抗拒,心中只能一遍遍喊:救救艺胜,救救我的艺胜。
纵使我一无所有,我还有我的生命,只要你此生幸福,枉我生命又如何。
热气球升起,带着你一起看最美的夕阳,不要忘记今天,不要忘记爸爸,这是对女儿最美的期许,然最后生死离别,才真正意识到,此生无法再见证到女儿的成长,父爱此生再也无法继续给予了,这才是最最痛苦令人心碎的了。
以往看的监狱题材的影片很多都跟越狱有关,但是这部影片其实说的是亲情和友情,从头到尾我的眼泪就没有停止过,或许一开始能强忍着眼泪,但是当李龙久在行刑前说对不起时还是泪奔了,最后平反是再一次崩了,里面确实有很多好笑的镜头 ,小女主的笑容也很灿烂可爱,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喜剧片,真的只是泪中带笑,不让人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让人在如此困厄艰难的环境条件下坚强,让卑微地生活在底层的人仍然有活下去的勇气。
片子整体过分的童话化,没有什么广泛的启示和深度,只能算是闲暇之余用来消遣的小片子。
本片故事简单,而且比较脱离现实,过分的理想化的描写也使得这个片子并不能真正深入人心,故作的煽情片段,李傻的最后呐喊确实勾人泪点,但是确实有点故意煽情的感觉。
当然片子应该是要主推亲情和人情的,所以也很能捕获对于影片深度要求不多的观众的心,但是豆瓣上8.7分的评价,对于这样一部简单的煽情片来说,我认为是偏高的。
影片可圈可点的地方是它的色调很美,时时都让人感到那种温馨,当然这也是一种观影体验,看多了复杂内涵的剧情,看看这种色调暖暖很清新的小片再掉几滴眼泪也能起到休闲消遣的作用。
推荐给那些不忍直视现实,正好也想宣泄一下感情的同学们看看,当然女性观众应该会比较喜欢这种不需要太多逻辑感的电影,同时也能激发泪点,还是推荐值得一看的。
-分割线--没想到时隔两年,评论还常常有啊,看了下喷子们喷的,无非就是什么不懂他们的感动,不知道什么是电影,什么你去看纪录片啊?
这就跟“你行你上,不行别bibi”的怪异论点一样,是不是脑残们被制度摧残的太久,已经完全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最基本能力了?
难道这个世界上只有和你有一样的声音你才能听得进去么?
好多评论简直像我杀了他全家一样,真不明白,你们这种内心“善良”、心灵“纯洁”、感动了半天的人,怎么会喷出这种话。
再推荐给乱喷的人去看看《12怒汉》,或者国内翻拍版的《12公民》,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另外,绝对没有所谓的什么“歧视女性”之类的态度在其中,本身男人和女人思考的方式就不同,可能看得角度也不同,没有任何贬低别人的意思,女人天生的善良和感性正是吸引男人的地方啊。
《7号房的礼物》是由李焕庆执导,柳承龙、葛素媛、郑进永、朴信惠等主演的喜剧电影。
影片讲述了蒙受不白之冤入狱的李龙久和为了给父亲洗去冤屈而不懈努力的女儿之间的故事。
该片于2013年1月23日在韩国上映。
并成为2013年韩国电影票房排名第一。
“喜剧”、“温情”都不足以阐述这部电影带给我的震慑感,没有跌宕起伏的离奇剧情,没有炫目的特技,有的只是细细密密的温柔感动,小天使艺胜的哭和笑,爸爸龙九充满父爱和善良的眼神,7号房的犯人们善良柔软的心,都细细密密地萦绕在心头,遗憾之中,温情更绵长。
电影运用了倒叙的手法,用蒙太奇的镜头,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主演柳承龙在电影中既要演绎出患有智障,而只有6岁智商的父亲的单纯,又要表现出对女儿父爱情深的一面,演技让人赞叹。
我都不记得看的过程中哭了多少次,眼睛都哭肿了……“爸爸 谢谢你让我好好生出来” “能成为爸爸的女儿” “谢谢你”
豆瓣的剧情简介说:讲述了在患有精神迟滞症状的父亲受到莫名犯罪指控之后,其女儿在法庭上为其做无罪辩护的故事。
这个剧情简介。。。。
不对首先,这不是莫名的指控,当时案发现场除了小女孩以外只有这位智障阿伯尼,基本上大家都会把他当做嫌疑犯来怀疑。
其次,他的女儿为其做辩护,而其已经不再是智障阿伯尼,而只是一抔骨灰。
最后,这个简介只是说了开头和结尾,没有说这部影片的最大剧情—爱。
其实要不是早就知道这是部温暖亲情片,单单只看开头我也会把智障阿伯尼当做是唯一的嫌疑犯。
但是因为之前的电影宣传所以觉得不可能。
因为知道不可能所以看到他被市民打被监狱警察打被一同的狱犯打,而他被打后却只说谢谢,不好意思,更觉心疼。
可惜电影里面的大家都没有被剧透过,所以他们眼里的智障阿伯尼,就是杀人犯。
唯一相信他,一直相信他的,是他哒儿一波达的哒儿直到他替7号房的头挡了一击;直到他拼死救了监狱长.......越来越多相信他不会杀人,也越来越多人想替他翻案于是片中就出现了一幕几个狱犯在分析作案现场,瞬间是警察的角色可惜死刑判决书还是下来了。。。
......虽然我知道这就是催泪高潮,但是还是不想剧透给你们,眼泪到那个时候再掉就好。
坐等字幕版,再看一遍字幕版再把这剧评写完。
你有多爱,我们就会有多痛。
字幕版的出来了,感谢字幕组其实看了字幕版的你们,应该都是一边哭一边看完的好吧我看的时候哭得都让我爸妈以为我失恋了。。。。
哭点太多相信每个人都有你感动的点我只说我哭的奔溃的地方就是智障阿伯尼和七号房阿加西们给女儿过生日。。。。。
然后......然后......然后......当阿伯尼哭着求着说对不起的时候,真的,当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永远不能再见女儿的时候好了还是看电影吧,有时候借着看电影大声哭也是好的最后,对爸妈好一点。
虽然他们不是智障阿伯尼,但是你依旧是礼物,无论你是“申凤善”还是“艺胜”再ps一句:建议看完字幕版的可以看一遍无字幕的,你会看到演员们的每一处细节
在正常人眼中,监狱是罪恶的代名词。
其黑暗、冰冷、无情让人不寒而栗。
那是一个极端恶劣的另一个社会群体,遵从的是另一种规则。
然而,这部《七号房的礼物》却从另一个侧面描写了超出正常认知范畴的铁窗生活。
虽然明明知晓它的童话色彩,却也为这种近乎单纯的韩式描写感动了一次。
可能由于性别原因,对于监狱题材的影视作品涉猎的并不广泛,仅仅知晓的也只有比较出名的几个——《肖申克的救赎》让无辜者战胜一切困难重获自由,强调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越狱》展现的是小众抗击阴谋“政府”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匡扶正义的故事,强调的是伸张正义;《绿里奇迹》通过近似奇幻的魔力让善恶终有报偿,强调的是生命的给和予。
而《七号房的礼物》呢,打的则是亲情牌,只是从一个小小的侧面抨击了强权执法。
影片几乎略去了灰色犯案过程,仅仅作为背景交待给观众,而将更多的笔墨去描画监狱中这一对父女的爱意,以及小女孩来到监狱中之后对周遭产生的影响。
大量脱离了现实的浪漫色调和人物塑造让这部电影看上去带有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
父女情深和无辜蒙冤成为两条主线交织在一处相互穿插,并将一个个极其可爱的狱友和人性执法的看守带出,抛开了大众认知上的逻辑性和现实性,以浪漫的形式讲述这样一个极其温情故事,却依然赚取了我的眼泪。
虽然片中最后回归到沉冤得雪的结局,却也是时过境迁,抨击的力度并不大。
可见这之前的所有铺垫才是本片的重点,即展示出一个温情的另类监狱。
不知这算不算韩影的一大魅力或者说特例,可以将片子拍得如此不现实却极其打动人。
诚如极为居家浪漫的牢房布置、人性本善的同居狱友、谋划“越狱”的夕阳热气球……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催泪陷阱和带着甜蜜的巧克力豆。
在类型定位上,这是一部喜剧,所以可能自然要抛开太过沉重与现实的种种,让孩童的天真、众人的真诚帮衬、父亲的爱意组合在一起,讲述一个让人欢笑让人流泪的故事。
故而,可能这部剧的社会承担并没有那么沉重,相反却以轻松的姿态去感染人、带领人走入一个更加温柔的地方。
人们常说好的喜剧是笑中带泪的。
如果以这个标准去考量本片,无疑是成功的。
韩影的深刻直刺现实,如《熔炉》让人喘不过气的重负感如影随形,而这部影片以另辟蹊径的角度营造出轻松氛围,无疑让人有更多的欣喜观感。
或许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观众会感叹:“原来铁窗生涯也有如此的温情。
”而这种别样的情怀恰是韩国制造。
年度韩国第一催泪大作,人物设定与《我是山姆》有点相近,但剧情走向与结局却大不相同。
世俗的偏见、现实的麻木、权力的庇护造就了冤案的产生,对法制的反思也是本片重点所在,而极具讽刺意义的是,原来是关满了罪犯的监狱却仿佛化身成了天堂,人性光辉在每个人身上闪耀,也许只有犯过罪的人才更能理解罪与非罪的界限吧,美好的七号房,可爱的一群人,有爱的所长,慈善的狱警,弱智的龙九以内心善之举感动了所有人,可爱的萌妹真爱所系感动芸芸众生,之前父女之情令人感动,之后牢房之情笑中带泪,结局骨肉分离泪如泉涌,温情地一塌糊涂,父爱伟大得天地共融!
残酷社会,心如纯水,一生只为女儿而欢乐,世界那么大,我们那么渺小,面对如潮的阴谋与指责,我无法抗拒,心中只一遍遍喊着:救救艺胜,救救我的艺胜。
纵使我一无所有,我还有我的生命,只要你此生幸福,枉我生命又如何。
热气球升起,带着你一起看最美的夕阳,不要忘记今天,不要忘记爸爸,这是对女儿最美的期许,然最后生死离别,才真正意识到,此生无法再见证到女儿的成长,父爱此生再也无法继续给予了,这才是最最痛苦无情的了。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慕尼黑》,以一起绑架人质事件拉开序幕,那是在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巴基斯坦极端恐怖组织“黑色九月”绑架了以色列运动员的事件。
由于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接受,他们杀害了被抓为人质的十一名运动员。
愤怒的以色列立即组成了秘密暗杀队,开始了严密的报复行动。
但是,那些饱含爱国情操的秘密暗杀特工们,越是了解目标人物,却越是对自己的任务以及报仇的正当性感到苦恼,他们陷入了杀人的罪疚感当中。
一位电影评论家写下了下面一段话:“导演在这部电影里,以非凡的手法,表达了一种极大的悲伤,向人们发出了提问,然而他自己对此也没有答案。
”饶恕,才是答案,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了。
——摘自《活泼的生命》2013/4/17 电影里,那位执意要处死李龙九的警察局长在科长去向他求情时,问科长:你有失去过子女吗?
他那是的心痛溢于言表。
所以,他根本不愿意去想他女儿究竟是不是李九龙杀害的,他被一种丧女之痛紧紧的捆绑着。
即便他心里清楚,李九龙不是杀害他女儿的凶手,在这种无法释怀的痛苦里,他心里一定在想,我女儿死的时候就你在场,她是跟你在一起时死的!
如果你没有进到店里来抢我女儿的书包,她就不会带你去买书包,她就不会死!
如果你在路上有照顾好她,她也不会死!
总之,她是跟你在一起时死的,这就不可饶恕!
局长对他的恨,从他给他安的罪名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诱拐、强奸、杀害,我不仅恨你,我还要全世界的人恨你!
可是这样的局长,这一辈子就真的能因为这样赶尽杀绝、不择手段的报复而感到安慰吗?
李九龙在法院认罪时,不停的说,对不起,对不起……科长愤怒的吼道:“一个人都没有对你说对不起,你到底有什么对不起他们的……”即使是那样的因为爱女儿的单纯,因为那样的意外,真的就那么的不值得原谅吗?
十几年后,女儿艺胜在法庭上陈词时说,我原谅,原谅她像天使一样的爸爸。
原谅他的说谎,因为人不是他杀的;原谅他的过早离开,让她的爱只能以怀恋的方式继续下去;原谅他那样的深爱,以至于未经同意,私自用他的性命换她的周全……电影里提到了《悲惨的世界》里的冉•阿让,冉.阿让的偷窃是恶(十诫之八),却是出于救护幼孩的善心;李九龙的一点点过失,亦是发自爱女儿的心,他们是多么的一样。
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一4:8)。
更何况,李九龙的作为还在律法以内啊。
但现实却就像是,那幅艺胜画在监狱墙壁上的彩色漫画,那么美好。
当它在大家的努力下变成现实,在众人的期盼之中飞向蓝天时,却被现实的绳索钳制在了现实的监狱围墙之上。
尽管我们都知道,它不会飞多远,可是当它飞起来时,我们的心不也是和努力阻挠狱警追捕的七号房的其他叔叔一样的紧张吗?
三毛有篇文章,里面讲她和一个小孩讲天使的故事。
那篇文章好像还是小学时的课文。
每个小孩都有他的守护天使,养他育他伴他爱他,为他做一切的事情,竭诚奉献自己的一生来守护他,直到他长出翅膀,可以独自飞翔,但孩子们往往要等到自己变成天使,才能发现他们的付出。
这样的爸爸岂不就是人间的天使吗?
影片故事触目惊心。
它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管在任何社会体制下,都是有阶级之分的。
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永远都存在,不管外在宣传得多么民主、公正,只要有人的因素存在,就不可能完全公正。
对于中国观众的“安慰”在于,宣扬民主的韩国也有这样的冤屈存在。
韩国电影人的牛逼之处是把不管怎样的故事都能设计得动人心魄,温暖的、悲恸的、趣味十足。
因为爱女儿,所以愿意承认一切的冤屈,强者利用特权威逼利诱,弱势群体只会越来越弱势,这是标准的剪刀差,也是现代社会的逻辑。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愿景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实现。
屈从于强者是人类固有的劣根性,这不是通过一代或几代人能够实现的。
小姑娘实在是太打动人心了,看到她圆鼓鼓的小脸上泪花连连,便让人懂得了什么是心碎。
弱势群体的乐趣是强势群体不可能理解的,但他们懂得怎么剥夺这残留的乐趣
只有6岁儿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龙久和可爱的女儿艺胜相依为命,生活虽然简单清贫,却充满幸福。
某天,执着为女儿买美少女战士书包的龙久意外卷入一起幼童诱拐奸杀案,而死者竟是警察局长的女儿。
龙久懵懂无知,昏头昏脑就被投入监狱。
在7号牢房中,聚集着走私犯苏杨浩、诈骗犯崔春浩、通奸犯姜万范、恐吓犯老徐和抢劫犯申奉植等五毒俱全的“社会渣滓”。
龙久孩子般纯洁的心渐渐感动了这几个“大坏蛋”,他们甚至不惜冒险将艺胜带入牢房与父亲相会。
黑暗冰冷的监牢内,7号牢房阳光满满。
所以说,孩子的阳光与天真,能感化大汉,能感化罪犯,更能感化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纯真的地方。
《我是山姆》的《美丽人生》
老爸傻得我看不下去
每次看到这样的韩国电影,我都会感叹人家电影工业化的高度和成熟,在标准化的工业流程之外,还有一部相当韩范儿的犯罪主体。其实这片子倒没什么煽情的,导演似乎在这方面很克制,就是憋着为了最后的情感爆发,美式的残障励志遇到韩式的残酷法制犯罪,再完美可惜也终究还都是套路牌。★★★☆
最后父亲上刑场那场戏想起了《美丽人生》,可惜没绷住跑回来了。
为了催泪剧情服务,把监狱环境搞得和宅男宿舍一样,让人感觉有点奇幻。情感堆叠是因为占了亲情这种便宜。只能说催泪有效,但手法并不高级。周末温馨居家电影。
再也不想看被冤枉被冤枉被冤枉的虐心电影了!!!艹
站不住脚的剧情,脸谱化的人性,监狱大佬和公安科大佬都是要靠别人用“命”来换一次随即便由“坏人”瞬间“升华”为好人。小女孩的演戏成人化,这不是6岁孩子应有的情商和姿态。整部片都是群情意淫,刻意“催泪”,警长局长一心打造孩子被智障奸杀的情节里也不愿意承认孩子是意外滑倒,这才是智障的巅峰吧。
太煽情,失真了。韩国电影有很大一部电影,表达情感的度把控好就是情感密度和能量厚度都不错,如《杀人回忆》《老男孩》《追击者》等,把控不好就是用情过用力,流于煽情,如《七号房间的礼物》等。
美少女战士植入的不错
韩片一定要这样吗!!!哭肿了都
真的很难找到这么一个每个细节都不靠谱,每个情节都是满满槽点的剧本。这都能看哭的人对世界的合理性是有多低的要求?
感动又气愤,多么希望气球带着爸爸和女儿远走高飞!泪奔😭😭
以前看的时候还是有感动到的,现在想来,其实还蛮讨厌那种坏人的善良无限放大的感觉。因为现实是好人的错事万人唾骂。
明知道是脱离逻辑的刻意煽情,但还是不争气的哭了,呔!
韩式感动总是触及不到我的点
真心好片!第一次看韩国电影看哭了,不可否认的是韩国的电影质量还是不错的。所谓父爱如山……
催泪弹,三星半
影片用最淳朴的语言,最平常的生活,却展现出了最不平常的爱。我愿给你此生最美,纵使我一无所有❤
看到开场的黄气球和love letter构图就被囧到了。。。监狱怪咖的设置蛮有趣的,但类型的混杂做的有些不伦不类,桥段案件的设置和法庭辩护都随意到崩溃,后半段简直就在指着观众鼻子轮番儿逼着你哭,但感人的内核又很空洞。明明比挠人笑更烦的就是逼人哭啊!不过看到导演是双鱼座好像都懂了。。
还是《和声》的温情又不做作比较好啊!这部的戏码也太假了,故意赚眼泪么,很多地方没必要大声疾呼也可以打动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