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惯性思维很严重,而且我真的不觉得一部剧的2跟1相比要有很大变化。
1、主题曲没有1好听了,其实没必要改啊,很多好看的剧每一季主题曲都一样;2、造型师跟蒙嘉慧有仇,第一部里很漂亮的madame leung,在第二部里那个发型是怎么回事?
生生毁了一个美人。
她的美人尖和额头长得很好看,不应该用刘海遮住,就是要露出来。
3、佘诗曼的脸太长了,太长太长了,出场第一个镜头本来应该是很御姐范的,可是那个特写镜头被她的长脸毁了,后来怎么看也习惯不了;4、现在的欧阳震华跟《陀枪师姐》里很不一样了,眼睛不太睁,有一种杀气,领导嘛,当然要有震慑力;5、法政和法医哪个更有钱?
因为法证一里面的梁小柔才决定看二的,结果二就没了……第一部结局就是阿琛和汀汀的定婚,结果二里汀汀就领盒饭了??
不理解的是汀汀去世了阿琛接着遇到英国马就忘了汀汀(起码遇到她之后就没有回忆过了,钟嘉欣的戏份好少……)主要是对好兄弟的女朋友不避嫌真的让人讨厌。
喜欢佘诗曼但是真心感觉马帼英婊,在两个男人之间徘徊,明明Ivan已经跟她确认关系了她心里还在想阿琛,而且明知道他们是好兄弟。
看剧的时候甚至觉得她跟阿琛在一起得了可别嚯嚯Ivan了欧阳胖胖的戏份对比一感觉少了好多,二主线就是三角恋了而且少了法证的戏份,从剧名看怎么都不比第一部精彩另声明,不针对演员只针对人物设定,如果现实中你的兄弟跟你女朋友不避嫌而且你女朋友心里在想你兄弟会是什么感觉,或你明明有男朋友还去想他的好兄弟你觉得合理吗?
正常吗?
有些剧情只存在于影视剧里就够了,现实中可让人无法接受
法证2终于追完了。
就像我无数次追完一部戏一样,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剧中人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
现在突然就没有了,就算是喜剧的结局也会觉得难受。
其实说起来第二部并没有第一部精彩,但是还是足以令我锲而不舍地追完它了。
本来以前很喜欢SSM,不太喜欢表情没什么变化的MJH。。
不过这部戏令我开始讨厌SSM,不对,准确的说是讨厌“人见人爱英国马”,而开始喜欢上了被编剧搞得没有什么戏份的小柔。
不过到最后两集的时候,我又开始重新喜欢上了SSM,因为她重新反省了自己的感情,从我最讨厌的三角恋桥段中走出来了,开始好好和IVAN恋爱,而且最后的案子也终于回归本职,开始好好专注于案情。
不过IVAN说“让蓝天和白云作证”的时候,我曾一度以为我在看琼瑶剧。。。
囧囧囧最后的案子本来我以为凶手会是那个助手ROSA,她虽然不过是个龙套,但在T记的龙套里多少也算个熟面孔,凶手这样的角色按T记的惯例至少也应该安排个有点头脸的熟面孔来演。
不过看到海哥被当成凶手后,ROSA和BELL在医院的谈话,我又觉得她一定不会是凶手了。
当时我看最后两集的时候,姐姐也在旁边一起看,然后抓到凶手是海哥,我就跟姐姐说,凶手肯定不是海哥拉。。
因为凶手挡住被害者的门进屋时是带了手套的,然后海哥爬水管跑掉时又没有带手套留下了指纹。
而且海哥既然是爬水管跑掉的,那阳台扶栏上怎么还会有人跳下去的脚印。。
肯定还有个人在场,那个人才是真正的凶手,海哥不过是想包庇她。。
而且看到被抓的人是海哥的时候,我就肯定凶手一定是武戏替身了。。
结果TIM真的是根据带手套和没带手套,以及水管和阳台护栏有不同的逃跑痕迹确定凶手另有其人的。。。
于是我就跟姐姐说,我看多了这样的片子自己都可以去破案了。。
结果姐姐说,你以为真实的案件都跟TVB的编剧一样倒霉。。
不得不承认,姐姐说得对。。
那个真正的凶手啊,就是那个武戏替身,其实在T记众多的龙套中也算是长得还不错,但是为什么我一看到她说话我就想用拖鞋抽她的脸啊!!!
还有她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眼睛,忽闪忽闪滴。。。
我真的恨不得能拿根针,然后。。。。
ORZ。。
我不厚道,掩面逃走。。。
难怪到最后两集的时候我又重新喜欢SSM了,每当SSM跟她对戏的时候,我是那么地希望镜头多给SSM一些,我觉得她的演技真的无比的好,长得真是无比的漂亮。。
寒。。。
夏天看这段戏其实是可以省掉空调钱的。。。
再次寒。。。
不知道是曹世川的公司倒霉还是SAM的剧本倒霉。
可能是那个角色就跟香妃一样受了诅咒嘛,每个染指的人都要死,就连当替身的最后都掉下楼华丽丽滴死掉了。。。
而曹世川公司捧的四朵啥子花全部不死都残了。。。
不晓得是不是公司风水不好。。。
李诗韵出场又强势又华丽,但是一看就不应该是和SAM一对的嘛,两个人都是强势理智类的,虽然丁丁有点NC,但是正好和SAM互补了。。
不过这么个大配角在整部剧里真是龙头蛇尾,后来结局的时候连面都没有露,至少交代下什么之类的吧。
其实真的不知道要安排个这么有名的配角在这里做什么,T记是不是资源过剩。
难道不过是想让案件变的复杂,或者是突显BELL和IVAN的感情戏。
总之觉得李诗韵在这里出现很突兀。
同样的大配角还有陈敏之,整部戏只有一个镜头,不过这个镜头还真是抢眼。
看来T记连第三部的人选都已经选好了。
但是很不喜欢这样的感情戏啊,太多丁丁的影子了,一样非主流的水晶鞋,一样莫名其妙的发型。。
如果SAM是因为陈敏之符合了他的回忆才喜欢上她的,那不是正说明了他根本就没有走出上一段感情嘛。
可不可以安排个不一样一点的人给SAM嘛。。
比如。。
IVAN。。
好吧,我承认我不厚道。。
而IVAN不愧是以炸弹专家的身份出场,这部戏里就有三场炸弹戏,出场是炸弹,又因为丁丁被炸弹炸死加入法证部,最后一幕也是炸弹。。。
不过话说回来,IVAN和SAM最后纠结那个炸弹的时候还真是有爱啊本来以为IVAN会死掉的,结果只是昏迷了,按T记的惯例应该是留个悬念给下一部,不过这次T记比较厚道,直接给出讯息说IVAN已经醒过来了。
之前医生说烧伤四成,结果完全没有看到IVAN哪里有烧伤的痕迹,难道那么巧烧伤的都在隐秘部位。。
而且说得很严重,但是却又很轻易地醒过来了。。
像蟑螂一样的命大啊BELL的戏真是承前启后,出场的时候撕了伴娘服,最后一幕又撕了伴娘服。。
不过第二次撕就没有这么帅了。
看来同样的桥段不能用太多。
BELL在婚礼上接到电话的时候,看她哭的哪个样子,我一度以为IVAN不行了,当然这也是由于近来T记的编剧都太倒霉了。
不过后来看BELL一边跑一边哭又一边笑,总算是松了口气。。
这次编剧还算好。。
有童鞋得出结论如下:1千万不要找英国马同志当伴娘,后果很严重2一般电视里的主角植物人一段时间马上就能醒3法证的最后一集的杀手一般都因为前几集的某个原因暴走,然后找警方复仇之(参见法一最后一集)非常有道理,但是不用担心,总是会有爱情的力量支撑他们获救的。。。
囧囧囧囧。。。
怎么感觉T记开始走琼瑶风了呢。。。
另有童鞋这样说:这次的法政太教育片了,总结如下1 过马路时不要听手机和mp3~~2 要正确处理动物尸体,否则也要坐监(见“我来埋尸,发现骷髅——||)3 不要随便捡路边便当4 女生不能疯狂减肥,以免发生心力衰竭死亡——||5 最重要一点,不能犯法因为人会撒谎,证据不会~~~~~~~~~~~~~~~~~~~真素总结的非常好啊,从第九集的公益片出来以后,法证2就越来越有教育意义了,真是照顾到了将要放暑假的小盆有们。。
还有童鞋总结说:根据人肉搜索理论。
要找到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只需要六层关系。
在法政里,两三层就找到了。
原来犯案的,被害的,侦缉的,法政的,验尸的,大家都认识。
我只想说,TVB是一个河蟹的大家庭=.=在《拉字至上》里两个人要扯上关系就用了六层,只能说明香港比美国小。。
不过第二部最大的功劳就是不仅照顾到了主角的感情戏,也给了配角圆满的感情归属让我们为这个圆满而河蟹的大结局鼓掌吧下一部,又该追什么呢
男人应该刚,可是很多人误会这个刚的意思,以为宁折不弯叫做刚,其实,那是铁,有杂质,等去掉杂质,变成钢,才会具有很高的韧性,才是真正的刚。
Ivan就是这种刚的男人。
一般人看来,Ivan就是围绕着马国英的华丽花瓶:约看电影修理东西煲汤烤饼干兼送便当,随时提供最灿烂美颜给女友乃至观众欣赏。
这些当然都是Ivan的好处,可是我想在这里写的,是郑嘉颖的演绎。
代表戏之一:看日落。
嘉颖说过,别人演戏是把自己变成角色,他演戏是把角色变成自己。
把自己变角色呢,就是镜头前那一会儿;把角色变自己呢,一整个身心都融进去了。
这一点我在看Ivan时非常有感受。
(嘉颖演的其他角色也给我同样感受。
)景色美,不知他是以前无意中发现还是特意为马国英找到的。
但是饼干呢,就绝对不是偶然。
这款饼干,是为了让黑咖啡味道好,他特意练习了多次烤成功的。
最重要,他并没有主动提出要提供咖啡、饼干,等女友说要一样,他拿出来一样。
表面看,是他想保留惊喜,其实,也是他尽量顺从女友的表现。
他并不是无条件顺从女友的软男,后面的一场戏再说。
顺从可以说是做为一个男人很难做到的事情,表面服从容易,真心顺从很男。
Ivan事事以女友为先,非常尊重体贴。
这些还都可以算是编剧的部分。
女友想喝咖啡,他比了个等待的手势,然后从后备箱拿出暖瓶和纸杯,露出灿然一笑,那个笑容里,没有显示“我就是强”的意味,只是非常高兴,好像“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高EQ啊。
变出饼干也是一样。
到了解释饼干和咖啡的关系的时候,他婉婉道来,让我想起杨过与小龙女16年后重逢,杨过听小龙女讲怎么用树皮做衣服如何做桌椅等等,好似比他在外面大风大浪还要有趣,为什么?
因为杨过珍惜跟小龙女的感情。
Ivan的一番努力在于说明:咖啡不一定是苦的,看你怎么喝。
同样,人生也不一定是苦的,看你怎么过。
身为孤儿还曾经流落街头的Ivan,心里也受过创伤,可是他选择阳光一样的生活态度。
马国英笑眯眯接受这份好意,开始品尝,镜头拉到Ivan的正面,只见他眼中突然迸出一道光。
这不是做得出来的,是他心中真的有光。
所以才有后面非常之甜蜜的偷吻。
一般人偷吻失败,会马上掩饰或尴尬,Ivan没有,他保持那个姿势,直到女友转过头来看到,他才露出甜美的笑容直起身。
如果尴尬掩饰,是因为自己的欲望没达成而致,没有尴尬,是因为Ivan的所有心思都是为了对方。
Ivan在表达爱意时的果敢和阳光,其实值得很多男生效仿。
女友假装没事人一样,问饼干可不可以加榛子,Ivan说还考虑过加腰果,等女友说“那就更香了”,他眼神转了一下,好像不小心泄漏出暗地里的百般用心后略微不好意思,这个眼神让这段对话精彩好多。
在这段演绎中,老套的剧情被嘉颖配上灵动的眼神和表情,看得人如醉如痴,十分享受。
代表戏之二:手伤进医院女友搞到珍贵的票,Ivan却因为临时碰到女友妈妈,而必须陪她去办事。
马国英的生气可以理解,Ivan的决定却显示出他心中是有做人做事标准的,不会一味讨好顺从女友。
结果Ivan意外弄伤手,本来不想暴露行踪的妈妈只好通知女儿来医院。
这下,马国英知道Ivan爽约的真相了。
接下来,一般状况就是误会解除,女方感谢。
那样也太平淡了,看看这里男女主的演绎。
坐下来,女友咳嗽,Ivan立马摸出喉糖,眼光中只有温柔和对女友的关注,心中完全没有自己。
马国英因为错怪了Ivan心里正在沉重。
Ivan才问喉咙舒服点了没,心里舒服点了没。
然后开始道歉,眼神和表情有短暂的回收,显得很惭愧,很真诚。
马国英的表情也因此从沉重变成道歉。
如果郑嘉颖只是一直看着SSM讲这段话,道歉就没那么有诚意,也就不是那个一心只为女友着想的Ivan了。
听了女友的道歉,Ivan眼神里有一点楞然后笑起来,说明他真的只觉得是自己不对,认为女友生气应该很正常。
这小小的眼神变化,非常能体现Ivan这个不一般的男人,胸怀非常宽大,所以他才能表现得非常阳光。
听到女友表杨,Ivan眼神闪烁着几下,有些不好意思。
女友说着说着,拿起Ivan的伤手观看,Ivan带点惊诧地望向她。
然后就透露出一种决心,这种决心是Ivan在这部戏里性格的统一,就是光明正大随时表露爱意。
所以本来是很平凡的握手,被他别有用心地一握,音乐也戏剧般配合,加上Ivan抬眼对女友的一望,心里有什么都讲明白了。
(好吧,这一刻让人很容易穿越到八爷雪地里握若曦的手有木有。
)看到女友顺从的眼光,Ivan眼神里闪烁出幸福,又再看她一眼,轻轻把两人的手收回到自己腿上。
害羞而开心地说出“好人有好报”这段。
而且不忘跟女友对眼神。
两人在眼光达到同一频率之后,恋爱关系就更进了一层啦。
本来编剧对古马的感情描写比较细腻新颖,什么写进剧本还相互讨论,什么天台暧昧幽会,什么同病相怜;相较之下,Ivan的戏份老套平实不讨好,而且Ivan和古都是帅哥,外表也没很大区别,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很难接受杨马恋,会喜欢古马恋。
郑嘉颖要面临的挑战是很大的。
他必须要化腐朽为神奇,才能赢得观众和女主的认同。
要女主认同,是增加戏剧的真实性。
当然SSM也可以凭演技让女主喜欢上并不出彩的男友,可是那看起来就很假。
所以嘉颖的出彩非常重要。
除了上面两段,夜晚加班那场我也非常喜欢。
Ivan为女友倒水回来,发现古刚离开马的房间,还为自己女友盖了衣服。
古之做法很过份,超出了一般朋友的界限。
如果Ivan由此而吃醋或心有芥蒂也是正常的。
不过Ivan把大方阳光进行到底,直接跟古沟通,让我对这个貌似简单的男孩非常佩服。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语言只占3成,眼神动作占7成。
郑嘉颖语言不是强项,但他的眼神动作绝对到位。
就说握手那幕,虽然和步步里八爷有像,但八爷更老练,Ivan比较害羞。
郑嘉颖没有重复两个角色。
在眼神上,嘉颖的演绎非常值得仔细观看,细细品味。
当年林志颖也貌似阳光,可是表情眼神比较单一。
认真看郑嘉颖的演绎,尽管他接的角色通常缺乏新意并且空洞,但由于他眼神和动作的巧妙配合,赋予了这些角色生命。
由于他是把角色变成自己,所以他把自己的爱和生命力投射到角色上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跟他对戏的演员会喜欢上他,而女主常常变成他的绯闻女友。
看Ivan,很容易被他完美的外表所吸引,这也难免,(其实是外表太强大了)。
可是如果只是欣赏他的颜而忽略了他的演技,就有点买椟还珠了。
我喜欢看嘉颖KC的戏,很大成分是因为透由一些小细节,可以欣赏到KC这个人独特的品质,他说过,每个人都是很多面组成的,他演角色就是把符合角色那部分的特征放大。
正如Ivan经历了失去双亲流落街头但只呈现阳光大方的一面,KC也是以38年的人生阅历来刻画30岁的Ivan,那看似无机心的后面,并不是一般想象中的不更事或单调。
那是经历了很多波折后的回归平静,却没有“天凉好个秋”的悲凉,有的是平静下对生活不离不弃的追求和坚持。
看到一座山,先只看到全貌;深入进去,可能只看到一部分,那是看山不是山的阶段;等出来再看,既有全貌又知道其中内涵,才是看山又是山。
了解了KC,才能珍惜Ivan;有了生活阅历,才知道Ivan不是平淡而是珍宝。
年轻的岁月,都喜欢新奇和刺激,其实平凡的浪漫,才是生活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追法证2期间的随想,一一列出。
1.不要企图在TVB警匪剧中追求谁是嫌疑犯的乐趣,那些熟口熟面的演员就注定了这方面的乐趣不会太多甚至没有,光站在那就已经知道他(她)是凶手,法证2这次更是在片头就将所有案件主要当事人都亮相了,可见法证2也并不打算追求这个悬疑。
首先要明确一点,看TVB的警匪剧,是看破案的过程,这点在法证2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法证2展现给观众的是法证人员们如何通过各种细微琐碎的证据来还原事件真相,除却最常见的凶杀案,还有抢劫案、交通意外案、伤人案、绑架案、盗窃案、外加一单纯粹的意外致死事件,这些案件本身都不是很复杂,案件只是用来充分展示各种法证技术的载体。
就像主角或主角的亲朋好友总有一个会成为嫌疑犯一样,不利证据再多我们也知道凶手不会是他们,但是为什么几乎每部TVB警匪剧都会有这样的情节,因为观众看得是过程,看得是嫌疑犯如何替自己洗脱嫌疑的过程。
如果你有“看了开头就知道结果”这样的感慨,那么很遗憾,在看了片头后就应该放弃不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活受罪。
2.但凡警匪剧就免不了被人挑硬伤,我经常看到“漏洞百出”这样的字眼,但我却看不到具体指出到底有哪些漏洞,哪怕是一个,看来是不屑于谈。
似乎强调自己看剧看电影看小说看出了漏洞可以显示出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很少有人不会提及这个,而当他们具体提到有哪些漏洞时,我们却发现原来大部分所谓的漏洞只是他们所认为的“不合理”情节而已。
合理不合理因人而异,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判定一件事是否合理是建立在多数人的判断的基础上,这就和道德有点类似了,我们都是遵循着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行为准则来做事,但强行要求所有人都一样这本身就不合理,一不小心就会像郭跳跳一样挥舞着道德大棒结果却砸向了自己。
创作如果过度追求合理与否那只会扼杀创意,不说那些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只需想象一下,如果剧中的杀人犯尤其是变态杀人犯都在合理情况下做出选择,那剧情会如何发展?
毫无疑问,在合理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去犯案。
创作就是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做取舍,或偏重某一方面,或平衡。
我衷心希望看到更多的人指出真正的漏洞,比如无可辩驳的逻辑硬伤、常识性的错误、技术性的错误(包括剧情本身的,拍摄过程中的,比如穿帮),当然,对于那些我们自认为不合理的情节仍然是可以批判的,只是要用对词,自己也出现漏洞就不好了。
3.我注意到法证2的编剧里有林少枝,TVB编审之一(编审作品有《刀马旦》《陀枪师姐I&IV》《男亲女爱》《栋笃神探》《甜孙爷爷》《写意人生》等),编剧的集数还不少。
此外另一编审蔡婷婷也参与编剧了一些,如此一来,二位编审就分担了法证2大部分集数,算是比较强大的编剧(编审)阵容了。
4.欧阳Bobby说这次一单案件未完就开始了另一单案件,我也有注意到,不止这样,这次还同时出现了两起不同的案件,并且牵扯到了不同的警察部门,当然,这同时也是为佘诗曼出场做的准备。
不过都只是个别案例,不可能一直这样,会让观众感觉混乱,适应不了。
5.一个有趣的事实,法证从监制到编审都是女性。
6.一个细节,钟嘉欣生死未卜时,林文龙在一旁向“主”祈祷。
作为一名信奉科学的法医,却向“主”求助,可见当时无助到了极点。
7.法证1肩负着把欧阳震华、蒙嘉慧、林文龙、钟嘉欣配对的任务,期间不止走错路,路还错综复杂,还夹杂着各种感情问题,成功恋爱并稳定感情真的不易,花费需时。
续集,要么是制造感情问题,要么是开始一段新感情。
法证2减少了蒙嘉慧戏份,且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同欧阳震华的感情戏自然也跟着减少了,除了意外,波折几乎没有,平平坦坦直到结婚,我们应该庆幸小柔离开了那么久,避免了令人烦闷的感情问题;另一对,钟嘉欣跟林文龙继续恩爱,感情路上同样一路平坦,可惜钟嘉欣太早死去,注定了短期内不可能开始另一段感情,至少不能太过明显。
于是,法证2感情戏的重任就落在两位视帝视后的身上,但是只有这一对似乎还少了点,只好让曹永廉与郭少芸也分担部分。
这样算来,法证1是两对主角的感情故事,法证2则是一对主角与一对配角的感情故事。
8.两兄弟跟同一个女人扯上关系,为了表现这两兄弟是多么情同手足,感情是多么的好,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结果敏感的观众没看出兄弟情深,却看到了暧昧。
林文龙跟欧阳震华同居那么久都没事,郑嘉颖一来就这样了,只怪两人都生得眉清目秀,正好又眉来眼去,还怪现在同性恋作品太多,舆论影响太大。
天才魏宁格在《性与性格》里说过,“男人之间的友谊当中全都存在着性的因素,无论这种因素在其友谊中是多么无关紧要”。
于是,我很怀疑以后甚至是现在同性间还有没有纯粹的友谊?
或者说还会不会有人认为存在纯粹的友情?
如果我们现在重新审视以前那些表现兄弟姊妹情深的作品,会不会有新发现?
电影方面早已有人以同性的眼光去分析解构了,比如就有人以此角度研究邵氏时代的电影,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以表现兄弟情仇著称的张彻导演的电影,结果气得他老人家在回忆录里还要澄清不是同性恋只是兄弟情,但是没用,不妨碍大家继续如此解读,标新立异也好,哗众取宠也好,扯谈幽默也罢,作者写完后,读者如何去看他们同样也控制不到。
我们要感谢弗洛伊德,自从他提出潜意识这个概念后(严格来说他只是发展了这个概念),人们想怎么扯就能怎么扯,什么都能归因于这个,世界因此而更充满谈资,充满乐趣。
9.按魏宁格的观点,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男人和女人,每一个人身上都夹杂着两种男性与女性的成份,而人就是在寻找其互补的对象,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取得平衡。
法证2里林文龙、郑嘉颖的男人气与女人气应该算比较平均,是最佳互补对象,而佘诗曼显然是具有男人气的女人,她的理想互补对象应该是具有女人气的男人,林文龙与郑嘉颖两人虽然比较平衡,但是就像天平会摇摆不定一段时间才会真正趋于平衡一样,两人的男人气与女人气也会在两者间摇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起初佘诗曼会对林文龙有点暧昧的好感,因为林文龙刚刚经历过丧偶之痛,此时他的女人气得到了释放,随着感情逐渐平复又恢复到了平衡,而郑嘉颖的天平此时还在女人气这边,随着感情越陷越深,女人气也越来越明显,生离死别后,佘诗曼终于彻底投到了他的怀抱。
天平还会摇摆,如果有续集,感情出问题是必然。
10.法证技术很先进,网站技术十年如一日,简陋得让人以为还在用56K猫上网的年代,且浏览器通常是没有地址栏的,后者可以理解,溏心风暴里陈豪在地址栏输入“常在心间”的网址,结果现实中不存在这个网址。
我一想到TVB剧里那些搜索网站,《建筑有情天》里那个拍卖网站,我就纳闷怎么就不见互联网企业赞助?
雅虎、Google、Ebay哪去了?
11.法证2里出了两个事关娱乐圈的案件。
八卦杂志都成了破案线索之一,在此,八卦杂志已经成了事实的代名词,娱乐圈也一如广大群众所认为的那么黑暗。
事实上,八卦杂志在TVB剧里一直都是事实的代名词,剧中人谈论上面的内容,十有八九会相信是真的且事实也正是如此,TVB剧反映的正是普通民众的看法,同时影响着另一批半信半疑与完全不信的观众。
八卦到底靠不靠得住?
因媒体而异,如果是靠谱的八卦当然靠得住,如果是壹传媒旗下的八卦,我看警察们还是别指望这里面能发现破案线索了,壹传媒的黎智英在一篇访问里说过他们的原则,“即便是专为吸引眼球的八卦新闻,壹传媒集团也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绝不允许杜撰新闻。
虽然跟踪偷拍手法有争议性,但在集团内部,作假是最严重的错误,一经发现,即刻会炒掉”,原则是不错的,但是关键在执行,为此他专门很形象地举例谈了一下吻别与热吻的区别,以借此来说明他们是如何贯彻执行他们的原则的,他说,“虽然没有做假新闻,但写作角度的确有夸张的成分,例如,明明是一个简单的GoodBye Kiss,可能会被写成热吻”。
看了这个,着实令人恍然大悟,原来两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只要属于同一类就可以互换,这只是夸张,而夸张不是歪曲事实,夸张本身就是建立在部分事实的基础上,原则就是这样,难怪没良心上的负担。
哪天看到黎智英在吃饭,是不是可以说,哇,老黎在吃屎,想必老黎一定会纠正道,“我这是在吃饭,不是屎”,“哦,不好意思,我夸张了一下,我以为反正都是吃(吻),怎么吃(吻)、吃(吻)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12.蒙嘉慧读了大半年的犯罪心理学回来,还以为会有一单案件会让她展示一下学习成果,结果没有,只有几句还算是心理分析的话,原来回来还真的就是来结婚的。
如果有3,应该好好利用。
1被女模特欺负的小助理,如何礼貌客气的收拾回去——你吃错药了,几万块就能打发我走,你懂我是什么?
刚才那个耳光还没打死你。
你脸皮真的很厚啊,不知道痛的对不对——这副钻石耳环色泽还是D级,7万多块也算配合你的身份——你有必要替姓曹的钱管这么紧吗?
省下来是进你口袋,还是你想博表现博老板好感,找个机会爬上他的床跟他睡?
——小姐,尊重一点。
——你是谁呀,谁在插嘴啊?
(此时李荞播放骂人录音)——你的声音不止好听。
还很上镜。
镜头在那边。
刚才我故意走到那个位置,就是让你可以正面上镜。
——你耍我?
——这也需要你来配合狠狠的一个耳光打下来才行。
香港警察做事情是讲证据,要告你伤人,有段录音,再加上录影带,有声有画。
难得你平时的形象这么高贵大方,我相信广大市民也想看你真的一面,你想把片子送给城市周刊,还是报社?
不过,如果你想保留一些隐私,我也会尊重,所以我希望你也能尊重我。
请不要再骚扰我。
香港不是只有曹先生一个大富豪。
眼光放远一点,听人家的劝。
曹先生觉得你戴这副耳环戴的好看。
那你就收下来吧。
(气的无言以对,然后离开)2让不想交代的证人,生怕落下任何细节Madam Ma审讯把一开始事不关己的证人。
当做嫌疑犯人审讯。
犯人慌张中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就把事情全盘托出。
而且还生怕说漏了。
哎呀。
你说拍到丧狗跟女人开房的照片,人家给我钱,要我拍她老公拿照片来做离婚证据的,我当时连底片都给他啦那你知道丧狗的老婆杨凤有没有别的名字?
人家给我钱,查查老公,管他有别的名字,我哪知道那容貌呢?
什么样子,我怎么记得?
我连自己15年前什么样子都不记得了,别说他的样子了你什么都不记得,那你记不记得你是怎么杀了他?
你说什么呀?
什么杀死丧狗啊?
我没有啊,你跟谁冤枉我?
我跟踪他干嘛要杀他呀?
在你拍的照片里面,丧狗是穿着这件衣服,就是说,他很大机会是在同一天遇害的。
你自己看看,他戴着金项链,手上戴着金表,可是我们拿出他骸骨的时候,所有的金子都不见了。
金子是不会腐化的,你不是说亲眼看到古泽琛他们走的,也就是说你是最后接触丧狗的人,很明显,你是见财起意,谋财害命就是劫杀。
你别胡说啊,我只是抢劫,没有杀他嗯,原来只是抢劫是真的,当时我环境很差,欠高利贷一笔钱,我看见丧狗被他们打得晕头转向,我就过去抢他东西呢其实我也觉得那个杨凤有可疑,老公失踪了那么久也不报警。
我也很想把他找出来,可是全名你不知道,长什么样子你也不记得,照片你又说没了,你叫我怎么查呀?
——开始以退为进——我真的不记得他的样子了。
他,我记得他总是戴着太阳眼镜。
长头发,头发卷卷的,中等身材,这种女人满街都是啊
喜欢沈雄,哈哈,第一部只是觉得这个人挺帅的,第二部这个人具体了,有了自己的形象,也很喜欢他跟YO的搭配,哈哈,觉得他有点像老友记里面的乔依,很可爱,会继续支持他。
法证第一部在破案上有很多漏洞,看得不是很爽,第二部好很多了,情节也比较合理了,但还是脱不出港片的老套情节,感情戏太多了,一看前面就知道后面有会什么情节,我只想看破案,每到感情戏时都会快进,但喜欢沈雄和YO的感情戏,很喜欢,哈哈
以下的文字写于2008年7月6日,跟现在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了。
于是评价也用的当年的评价,我只是想把我的记忆转到豆瓣里而已。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在渐渐的改变,对于以感情戏为主打的电视,总是越来越多的不大喜欢了,看这剧戏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少点感情戏吧,少点感情戏吧。
尤其是来段几角恋再纠结一下,以我现在的心态,估计会直接跳过。
所以我觉得这部戏挺好,感情戏的部分并没有占有多大的篇幅,而大多的感情戏也没有一般的那种误会,分手再合好,心情很舒畅的看完。
想想看之前自己还在纠缠林文龙、郑嘉颖、佘诗曼的三角恋,现在想想,是不应该以为所有的感情戏都很纠结的。
这部戏大多时间都在法证、然后法医、抓贼。
这部戏却是因为法证的高级而使得警察大多在靠法证,本就是一部表现法证的戏。
Bobby与yoyo还是一如既往让人舒服,林文龙与佘诗曼给我的感觉差不多,蛮专业蛮自然的感觉,钟嘉欣演这种可爱的角色还是不错的,比她演的那些苦闷的角色让人感觉好的多,郑嘉颖很帅,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他演戏有一点点的假,说不上来的感觉,可能他的声音动作什么的就是这样,但就是感觉哪里差了一点,不过还是很帅很不错啦。
另外黄嘉乐是这部戏里的另一个帅哥了,看《我的最爱》的时候就觉得这孩子不错,外形倒是有了,再发展看看吧。
杨思琪的那个角色感觉还不错,我就觉得吧,新出来的一批人,就算演戏不大好,演那种很拽或者是很可爱的人倒都还不错。
案件的话还是有很多经常发生在身边的小案件,还好吧。
新生代里有几个人的表现都还不错,但总的来说,跟欧阳震华、林文龙这种演技派还是很感觉出比较明显的差距。
不过年轻嘛,总是有时间再慢慢去磨炼的。
期待一下下半年的几部戏。
看了几集。
因为法证先锋1的关系,对这部还怀有一些期待。
当然是作为侦破推理类剧集的期待。
其结果就是,我发现女主人公跟马大姐长得贼像,越看越像是马大姐的香港版。
过几年她就可以上春晚跟郭大爷一起换大米了。
由于《法政先锋2》更新太慢,追得太辛苦,所以没得看的时候就看第一部。。
有时候看几集第一部,发现第二部有更新,于是又马上去追第二部。。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华丽丽滴穿越了。
总是觉得丁丁还在,而不知道MA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刚开始就两死一伤,高科技侦破手段悉数登场,SSM华丽登场,貌似相当精彩。
为了转SSM做女主角,原女主角一死一伤,编剧真够倒霉。
不过也不是很喜欢林丁丁,一直没有搞懂她的发型,而且一到感情戏就假得伤心,演的成分相当重,完全看不出两个人有多爱。。
《溏心风暴》里的常在心也是,实在不适合感情戏。
话说回来SSM出场真是华丽,穿着礼服到凶案现场,说是本来要出席朋友的婚礼做伴娘,但是相当疑惑的是,现在看到26集也没看到SSM还有其他女性朋友。
大概编剧不过想让SSM华丽出场,后来就根本忘了这件事了吧。。
不过郑嘉颖的出场就更华丽了,不仅华丽,而且有爱。。
其实一直希望丁丁原来是郑嘉颖弄死的,就为了抢回自己的爱人林文龙。
(《通天干探》的后遗症。。
)说到有爱,有位童鞋的说的对,SAM和LVAN就在一起吧,至于MA,你就和林沛沛在一起吧。。
不过林沛沛还真是惨,死了妹妹又死老公,想起第一部的时候,还结过婚又离婚,还被当成疑犯被蒙嘉慧查,莫非她才是传说中的“天煞孤星”。
you are my angle真是还不错,T记总是会弄一些很好听的英文歌作线,比如《溏心风暴》的文森特。
郑嘉颖出场以后,原男主角欧阳的戏份就减少了,不过仍然不时地出来说教和做法政扫盲。
说到戏份,水晶的戏份才是真正多,不知道是赞助商的原因,还是摄影师的私人爱好。
但是SAM和丁丁的水晶鞋真是难看的要是死,而且有够非主流。
戏份多的除了水晶,还有蛋糕,从第一部里蛋糕的戏份就很重了,TIM的老婆古泽瑶的案子就是“一块蛋糕引发的血案”。
这一部里,又因为蛋糕令沈接受MA。
一直不太喜欢蒙嘉慧,觉得表情太没有变化,不过这次残了之后反而觉得她有变漂亮。
追到第十九集,我最讨厌的感情戏戏码要开始上演了,本来很有爱的两兄弟看来要喜欢上同一个女人了,然后三个人拼命挣扎,最后谁也得不到幸福。。
这种恶心的戏码,令我对SSM扣分不少。
话说SSM的感情戏,她的过去还真是囧啊!!
不知道编剧怎么会想出这么囧的故事。。
不过不知道编剧是不是故意,SSM在《洗冤录2》里被人叫做“扫帚星”,这次又被骂“扫帚星”。
要说囧,第九集的剧情也实在囧,在众多大案、疑案中插入一起交通事故,最后那个一直很冷的WILLSON还很冷地出来说:“所以说,过马路就不要讲电话和听MP3。
”我想说。。
这是在拍公益片么。
而囧的台词呢,就要算丧狗那个骷髅案中的:“我来埋尸,挖到骷髅。
”囧囧囧囧。
第十六集TVB金牌变态再次出场,并且袭击小柔。
一看到这个人出场就知道又会因为变态原因发生案子了。
要说到金牌,十八、十九集的sharon受袭案中,金牌GAY也出场了,不过基本没戏份,只是个超级大龙套。
说到sharon受袭案,T记好像很喜欢用明星来做题材,比如第一部中刚开始也有个什么模特被变态歌迷骚扰,最后拍下的照片还为灭门惨案提供了线索。
《谜情家族》中大明星乐佩佩的案子也成为主线,《栋笃神探》里的路易十六的血泪案也有明星被杀,《扫黄先锋》中更有明星被强奸的案件。。
这么说下来,我更加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是个TVB迷。
看到第十八集,小柔去了英国,不得不说,编剧的英国情节真是重,不是从英国回来的,就是要去英国的,就连主角的名字就要叫“英国马”。。。
不过之前TIM说要去英国学什么课程,后来又一直没有去了,结果换成小柔去。
实在很喜欢TIM送给小柔的朱古力,不过有不祥的预感,T记送去英国的人。
一般不会再出现。
难道真的为了SSM这个新主角,连已经变成配角的原主角蒙嘉慧也要赶走,或者要让TIM也加入三角恋中。
如果真是这样,我会诅咒编剧的。
追到第20集,编剧越来越囧,T记越来越有趣。。
曾经在法政1里面出现过的车房工人,到了法政2就变成酒店经理了,真是多年媳妇熬成婆啊对了,我就是说的黎诺懿,他在法政1的第一集,第一个案子里,演被害者的男朋友,还被小小的嫌疑了一下,到了第二部,不仅混到了酒店经理,还混成了真正的罪犯,当然,结果还没有出来,我只是怀疑,而且推测。。
不过你说绑架马公子的不是阿伟又能是谁呢,而且T记派一个这么有头有脸的龙套出来,怎么能只让他演一个“有本事”的好朋友捏。。
肯定戏份还大大的有啊不过我还真是喜欢T记里的配角,貌似我每次喜欢的剧中人物都是大配角,比如《溏心风暴》里的黄宗泽,《原来爱上贼》里的Pinky,还有法政2里的Yvonne。。。
说到Pinky,也就是姚乐怡,在法政1里还是个超级大龙套,只演了个虐童案里的妈妈,到《凤凰四重奏》和《原来爱上贼》里就可以演到配角了,不过想起她当初在《陀枪师姐》里的青涩出演,还是喜欢她现在成熟妖娆一点的样子啊另外说回我最喜欢的陈法拉,最近重看法政1,才发现陈法拉在里面也有演大龙套,在下水道弃尸案中演了个杀人犯,如今从超级大龙套演到有头有脸的配角,也算是媳妇熬成婆啊有时候转回头看T记的老剧,看到好多现在有头有脸的配角,甚至是主角曾经演一些很囧的龙套角色,真是有意思啊再说点剧情之外的,剧中人的名字还真是囧啊。
第一部里有个林少聪教唆前妻和儿子自杀,后来被古采尼的拥护者杀死的案件。
其中演林少聪的TVB的金牌坏蛋麦长青,在《陀枪师姐4》和《原来爱上贼》中都以极品坏蛋角色出演。
当然,重点不是这个,而是第一部里林少聪的儿子,就是被教唆自杀死掉的那个小孩,居然叫做。。。
林俊杰!!
而第二部里,彪悍的人名又出现了,MA的爸爸送医院后,终于从护士口中知道他的全名了,居然叫做。。
马景涛!!
难道取个比较普通一点的名字会很难么,编剧就这么偷懒,还是林俊杰和马景涛在香港都没有太红,更或者是编剧故意的,想要要沉闷而残忍的案件中创造一点笑点,搞得轻松一点。
其实重看第一部才发现,原来第二部始终是不及第一部精彩的,无端端插入很多人进去。
搞得我原来比较喜欢的SSM也不喜欢了,反而开始心水我原来并不喜欢的蒙嘉慧。
所以说《栋笃神探》不拍第二部实在是件好事,永远在我心里留下个美好的印象。。
问题是,第一部虽然也有很多惨案,但是节奏总是比较轻快,而第二部里由于编剧太倒霉,搞得每个主角身世都很惨,于是整个气氛悲悲切切。
变得没这么好看了。
而且SSM好像没有用心在做警察,而是在专心家庭关系和三角恋,反而没有恋爱可谈的TIM变得法政破案一锅端。
虽然TIM在第一部里就是很聪明,什么蛛丝马迹都能发现的人,但是如果完全靠TIM了,请问重案组是做什么吃的捏。
而且MA很奇怪也,每次案情想不通就去找SAM商量,SAM只是个法医,就算不和重案组的人商量,至少也是跟做法政的TIM或者IVAN商量比较合理吧。
追到第26集,一直担心的三角恋终于没有出现,还算好,SAM和MA都开始反省自己的感情。。
23、24集的盗窃案也要重案组出动,是不是重案组真的什么都要管啊。。
26集的案子又是明星登场,有童鞋说很有金田一的感觉,不过侦破手段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想不通第一个小金花真的是自己身体的原因死掉的,应该会有点别的东西出来吧。。
我很喜欢的案件是,最后侦破的时候发现是因为多年前的隐情或者仇恨埋下的祸根,或者是有什么阴谋之类的,就像第一部里的最后一个案子,但是第二部里除了丧狗案和金牌变态案之外,很多案子就是莫名其妙不小心犯下的,每次案子侦破的时候都觉得很囧。。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更精彩的案件出现,比如第一部里最后的案子是模仿古采尼的书里的情节杀人。
不要这么容易被我们猜到凶手嘛。。
不过看《法政2》的时候,由于更新比较慢,没得看的时候就看《金田一》,结果我发现我以前很喜欢看的《金田一》现在看来十分弱智,明明取下指纹或者验下血就可以知道结果的简单案子,偏偏要超级弱智地推理半天,而且所有的推理看起来都是瞎猜,而且罪犯也弱智,虽然手法高明,但是处处都留下证据。
而且锁定了罪犯的范围,如果要让“法政先锋”们来破案,简直就是易如反掌,还省的金田一童鞋“拼上爷爷的名号”。
只剩最后四集了,在希望——失望之后,会不会给我们一点惊喜呢。。
小柔快回来吧,MA、IVAN、SAM不要再纠缠于感情戏了吧,认认真真把案件搞精彩一点吧怨念中。。。
又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不过也好。也许是习惯了第一部,总觉得佘诗曼和郑嘉颖多余了,还是爱欧阳震华和林文龙啊⋯⋯
是我每晚睡觉前在被窝里看一集的连续剧。挺适合休闲娱乐的,带着轻松的心情睡着..........吼吼。麦登马实在是不好看啊,还有时装楚楚可怜,受不鸟了。最后那个女凶手,好夸张。擦汗。港剧什么的,就是这么的夸张啊,越弱智越欢乐越爱看.....╮(╯▽╰)╭
幸好故事没有像第三部那么狗血。虽然我蛮喜欢林文龙的,但如果佘诗曼最后抛弃郑嘉颖最后选择古医生的话,我肯定弃剧了。至于《法证先锋3》,绝对不能承认是这个系列的。
我只能说,这部戏让我爱上了郑嘉颖。完美的男人
b解版,kc好帅!阿佘演技没进步呀,好平面呀,就摆扑克脸耍cool,完全演不出madam ma的内心戏,而且这个造型显得她脸好大。 拍这部的时候他俩戏外也在拍拖。论演技还得我yoyo,可惜这部退到女二,戏份少得可怜。
1.感情戏太多。2.硬捧佘诗曼。
= =变态杀人犯好。。。多。。。。 = =。八哥在里面好帅啊比古装的帅╮( ̄▽ ̄")╭
2集, 一般般
很想给2星,因为案情和一相比实在差的远的,一直在肉麻的煽情,但是和许多其它的剧比比其实还不错.....而且捧SSM捧得太超过了,还设计了个讨人厌的女FANS,忍不住生出厌恶.....对SSM本身没什么意见,挺敬业的。。。
我烦郑嘉颖!!烦死了烦死了烦死他了!!!
马国英的人设啊…最后几集完全变成了乱吃飞醋的小女人,吃的还不是自己男朋友的醋,怜爱小柔受伤不能做重案组没有戏份还被流放到英国好几集
只能说TVB的警匪剧还是好看,可是再好看,如果20多年没啥大创新,也就归为普通了……
剧情拖沓,反转狗血,主角们的感情戏太多喧宾夺主。唯一打动我的是最后卓岚的案子。历尽不平事的女子,唯一的一点温暖竟也未能救赎灵魂的苦难。
无线你要捧佘诗曼不至于这样吧,4集就把钟嘉欣炸死,蒙嘉慧耳聋手伤,不得不退居二线,发型颓废就算了,命运多舛就算了,16集干脆直接消失跑去外国进修,还直接影响到老欧的戏份。失望透顶。破剧。看到佘诗曼的僵尸脸就恶心。
如果不这样角色大换血会好看很多,第二部退出主角太意难平了
第二次刷,刷完第一部接着这一部。虽然很喜欢佘诗曼,她的人设也很棒,可是看过第一部后,看到小柔被这么削弱真的好气。连发型表情都整体弱下来,就是为了衬托佘诗曼,真的好气啊,好喜欢阿柔的说。我的阿柔,全程打酱油,好惨!古采尼恶心死了,专门撬朋友墙角!这部好多感情戏啊,案子都少了!
跟1相比实在退步太大 佘诗曼的角色加得不伦不类
年轻时候的郑嘉颖真是很可爱的,难怪阿佘选择他。情节还是很吸引人的,尽管过了这么久,除了一些穿帮镜头毫无违和感啊。
阿佘上位做一姐真是架势,众星拱月美强惨madam ma,结尾还要大特写凸显演技高光。只是第一辑的配置已经很合理,旧人就只好为新加入的一哥一姐让道,yoyo败退二线,连带欧阳震华这条原本应该是主线也基本完全放弃,KC则像个花瓶一样多余。案子比上一辑好一些,但可惜人员挤挤插插失了空间,有了KC才知道林文龙多有气质。扣两星为了佘诗曼造型太差和TVB过河拆桥放弃我yoyo。
续集女一女二大换血确实很考验观众粘性。据说是因为钟嘉欣无档期,编剧才把汀汀写死,那把小柔写成因重伤退出西九龙重案组又是为什么呢?续集的案件比第一部简单不少,破案节奏也慢了一些。我已经看厌了每个主角都得有感情纠葛的套路,写好一个自在单身的人或者两个单纯是朋友的男女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