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在有限的时长内讲述了一个一波三折、层层递进的故事,在一个个不断铺垫的巧合中,表现出了荒诞离奇、黑色幽默的戏剧效果,佩服编剧。
故事的结构很出色,屡屡出人意外但又自然流畅,将乐趣融入到这样一个紧凑的故事之中,每一秒都在推进剧情。
妙趣横生而又充满黑色幽默,整个故事也相当完整,收尾得相当利落。
剧情接刚开始的时候节奏很好,但是到了后面为了突出不断的反转反而没有让人刚放松一下又突然揪心的那种力量了,反而有点索然无味所以或许反转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让人猜不到结尾但是过于刻意的出奇反而有点喧宾夺主。。
少两个人物或者把影片拖到一百分钟再精炼一下台词,多一点【在盲人的国度里,独眼人就能称王】这种台词,这部电影就不会这么默默无闻。
不过作为小成本影片来说做的的确很不错,至少如果我去影院看绝对会觉得值回票价啊还有配乐少了一点但还不错
特别有意思!
这部电影曾在四年前看过一次,当时就觉得编剧真会编。
本片中运用了两个最突出的点:1、一个人被迫去做一件不擅长的事情,在这件事情过程中可预想就会有状况百出的可能。
2、计划中的事情永远都在变化,直到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时空的局面。
结构上没有运用多线叙事,按照顺序的方式去讲述故事。
一个博士学位的人,有着作家的梦想,由于自身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家庭生活也陷入困境,但是他有一个非常理解他爱他的妻子。
这是本片中最温情的一个部分,所以影片上来就是主人公的女儿荡秋千的场景。
这样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又怀有梦想的人,进入了一家电话服务公司做了客服人员,而他的“导师”恰恰是一个人面兽心的谎言高手。
搭档利用主人公的心慈手软给他讲述了自己的“悲惨”境况,编剧想的特别好,什么地方最柔软?
当然是亲生骨肉的生离死别。
第一招博得同情。
第二招,道出计划!
在这个时候,编剧很好的设计了一个前提,主人公刚接手的工作也丢了。
于是在搭档的怂恿之下,主人公铤而走险。
但是开工没有回头箭。
在这个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三个人介入了进来,这个人其貌不扬来头不小。
从这个人出现的那一刻就预感事情肯定会一一波几折。
在行动前,记性了周密的计划,但是刚开始就有了变数。
向对方索要十万的需求被飙升到了二十万,这个变化是有意思的。
然后计划撞上了别人的计划,当搭档踏入牧师家门的那一刻,牧师根本没在,而是一把枪对着自己。
酒吧那边也发生了变数,加油站的瞎子没在加油站,而是到酒吧庆祝自己的生日。
主人公慌了神,到牧师家中找搭档,这个时候恰恰看到了眼前惨不忍睹的一幕,一个人躺着,一摊血在旁边。
主人公这个时候的举动可以理解,他把眼前的这个人当成了牧师,以为此人已经死了,就想毁掉证据。
但是谁知这个人没有死,也不是牧师。
正当两个人想要离开之时,而且已经离开了,又因为丢了东西折回去,这个地方是运用了技巧,有意思。
但是回到作案现场之后,怕啥来啥的事儿就发生了。
一个人做了亏心事儿,就怕事情败露,就怕别人发现,观众会产生紧张感,而事情一旦败露,观众就会看这事儿到底怎么处理呢?
接下来的段落很有意思,编剧埋了几个点,一个是血迹、一个是光盘、一个是井盖化粪池里的秘密。
警察来到此处,要对这三个点一一产生质疑,才会产生出紧迫感。
在最后一个井盖即将揭开的那一刻,转折发生了。
警察被打蒙了。
被打蒙的警察将如何处置是个问题。
不过警察的事情先放一边,现在是一团乱麻,主人公想要退出前去自首,二人发生内部矛盾。
这场戏很重要,死的人不知道是谁,两个人都闹不清头绪。
就在主人公想去自首时,另一个人物出现了。
牧师的妻子。
这个人交代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交代了他们的计划,这里边更爆炸性的信息是有两百万现金。
牧师的妻子对着已经醒来的警察想要开枪,以此威胁二位说出钱放哪儿了。
危急时刻,第三个人出现了,把牧师妻子干掉了。
现在是错上加错,谁都没想到。
警察为了自救,道出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
而现在又发现了那两百万,警察想要趁机逃脱。
被三人抓回,就在上厕所又想逃离时,三人在外面发现了搭档的重大秘密。
内部矛盾加剧。
而此时关键人物警察死掉了,证人没了,计划相应的再次改变。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要头脑风暴,造梦开始。
制造车祸,编故事,狠狠的编故事。
这个时候就感觉编剧好像对犯罪心理很有研究。
接下来的很多事情都是意料之外。
我们写东西,往往在写之前,也会对人物、对故事做打量的工作。
但是不同的是我们没有人家会讲故事。
脑子也没有别人会转弯。
只知道人物身上要有弧光,但是不知道变化无常的情节才是很有意思的。
故事节奏很快,剧情推进非常迅速,出现了很多荒诞的情节转折和巧合,但难能可贵的是,整个故事推进的逻辑看起来还比较合理,而且更让人惊喜的是,很多情节具有“草灰蛇线,伏笔千里之外”的效用,又是一个具有开放结局的结尾,让N多影迷按图索骥,做出各种“合理”的推断,而且几个完全相反的推断(例如Charlie是否死去?
)看起来都能解释的通,真是非常有意思。
像一篇短小精干的小说,每个人物的刻画都不是很深入,但让人印象深刻,情节的各个小分叉又能前后呼应,最后还能留给人遐思的空间。
影片的题目是“Big Nothing”,但观影的感受却是“Short More”
微不足道 (2006)8.22006 / 英国 / 喜剧 惊悚 犯罪 / 让–巴蒂斯特·安德烈亚 / 大卫·休默 西蒙·佩吉以前说过,我看电影就像抽盲盒!
今天是抽中了一个大奖了!
这虽然是一部06年的电影,但是当我一看到两位男主我就相信应该是一部非常搞笑的喜剧片,因为《僵尸肖恩》和《老友记》的这两位,让人一看到就想笑!
事实上比这部喜剧片的搞笑更有价值的是它的剧情!
虽然是一部犯罪喜剧片,但是片中的反转已经超越了大多数的悬疑片了!
本片别说你猜不中结局,事实上你连剧情的正常走向都猜不到!
当然,它的优秀之处是看似简单的每一次反转,最后回头看的时候会发现都已经做足了铺垫,完全没有bug!
而且,本片的结尾把所有的人物都做了交代以后,又首尾呼应,把两位杀人大盗聚到一起,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让观众自己去想象,这给电影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这虽然是一部犯罪片,故事自始至终貌似都在述说人性本恶,其实本片最大的反转也就是从人性本恶到人性本善的一次反转,而恰恰是这一次反转,才把本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名碌碌无为且身患疾病的父亲,在最后关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而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妻女留下一笔财富,这就是父爱无疆,这才是大爱!
其实,妻子扔了警徽,也就说明了爱是相互的!
当然,本片的搞笑和剧情也都得益于各位演员的精彩演绎,个人觉得都挺好,因为他们在搞笑的过程中无形中就把故事演绎的非常精彩了,每个人都是一个闪亮的星星,才有这美丽的夜空!
以前说悬疑片不剧透,这样精彩的喜剧片也不能剧透,大家自己去看去乐吧!
推荐指数⭐️⭐️⭐️⭐️🌟
看完电影,看了一些影评,颇有启发,又倒看,对应了不少初看时并没有联系起来的情节。
既然这本身就是一部情节紧凑细分纷呈的剧情电影,不妨来条分缕析一番。
关于查理影评中大家争论的最大的一个焦点是查理最后死没死?
虽然查理喝下乔希的毒酒之前确认了成分才喝,这样的情节很容易让人认为他已经大脑飞转找到了解毒逃脱的办法,但仔细分析后我仍然认为他最终还是死了。
他的死可以说是影片的主题,简单说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复杂说就是命运的嘲弄,选择的盲目,对幸福的错误的定义。
也许影片的要义就在于,看似那么多巧合、偶然的因素,其实你自己的选择,决定了你命运的必然性。
还记得他去呼叫中心上班第一天开车时电台里播的是什么吗?
“黑洞,……最新的术语,1969年美国科学家约翰首创”,这就是告诉我们,从这一天、这个上班的开始,查理的一生就将要改变了,他之后所遇到的事情就像一个黑洞一样,黑暗神秘,把所有一切都吸入,无法自拔,无法逃脱了。
另外,查理和加斯在酒馆里谈起这个计划时,加斯拉他入伙让他选择红蓝豆,选红豆时影片借加斯之口说:“我必须警告你,选了红豆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命运的选择摆在了他眼前,犹如红蓝豆子,蓝豆子循规蹈矩,但他为自己的病痛和失业困惑,妻子安慰他的“你还有我你还有艾米丽,这就是富裕”他并不懂得,安慰他一定有出版商会出他的书,他也没有坚持信念,他要留下实际的财富,他选择冒险,即使他说他“不是犯罪的料”,也还是选择了红豆。
查理被加斯的一个计划拉下水,步步深陷,走向一条不归路,不论他的初衷多么好,他多爱妻子女儿,但他做的总归是犯罪的事,那么多条人命,即使不是他杀,也脱不了帮凶的关系,特别是最后眼睁睁看着肥侦探死的那一笔。
这是在影片前面的铺垫,在影片后,也有对这种命运选择的嘲弄和呼应。
案发第二天早上(为什么是那晚的第二天,小女孩旁边还没有整理出袋子的散落的钱、乔希穿着同样衣服搭车都说明了就是第二天),出版商就有电话来了,就是说查理哪怕只要再坚持一天,他就不会是这样。
呼叫中心里的景致一如平常,镜头摇到查理和加斯的桌子前,还和他们那天上班时的摆设一样,加斯的呢,摆有电话机、相架、罐装百事可乐、筹码(揭示他赌徒、欺骗的性格)、人人桌上都有的一本“叉叉service”的书、一本硬皮文件夹、还有一个“G9A-869”的工号牌.。
而查理因为只有上了一天班当天就被开除了,所以桌上干干净净,如同没有来过。
就是说,物还在,人已非。
其实,查理的陷入,到底是无意中,还是他早就被层层设计?
为什么偏偏遇上加斯,为什么加斯要挑中他?
最终哪一分是被迫,哪一分是他早就计算好的,已让人迷惑。
关于加斯肥侦探说,加斯除了临终那一句“你打死我了”之外,没有一句真话。
除了查理已经揭露他的那些关于妻女的假话之外,他大概还有两个地方,值得捉摸一下:1、加斯白天在呼叫中心混日子,他旁边的座位是空的,也许不是偶然,他也许早就用同样的招数套过N多傻小子了。
什么招数?
对新来的员工,故意在他们面前示范按键之后狂骂客户的泄愤方法,其实是不是有电话打来,打来了对方是否还在通话中?
外人不得而知,加斯对着空电话演一场戏轻而易举,对面的傻小子们信了,如法炮制,结果毫无意外地被炒掉,加斯再利用对方失业沮丧之机拉人入伙(当然还配合有午餐时间的温情攻势),也许之前的人由于害怕、胆怯或种种原因拒绝了,或许也曾经干成功了很多次,总之,这次轮到了查理。
2、牧师家里出现的那个人,到底在查理来之前死没死?
照加斯的说法,他并没有杀死那人,只是枪走火,把他砸晕而已(查理进门时是踩到了碎片,也可能是打斗时打碎的东西)。
但查理是探过脉搏的,他探错的可能性到底大不大?
如果最初加斯的目的只是想要独吞赃款跑路(买好的次日的飞机票),那他这时候为了自卫杀了人,也不是不可能,枪声可是响了两下,一下是在加斯腿上的话,还有一下反正有查理会给他做不在场证明。
也许他早就在楼上看到了查理,查理又是叫唤又是打电话,还拖曳尸体,总会有动静,加斯知道他帮他处理了尸体,顺势就把那情人的死干干净净地推在查理身上。
总之,加斯顶多也是诈骗惯犯,他并不热衷于杀人,但绝对是自身利益为重不会讲什么情义的就对了。
关于乔希乔希的“怀俄明寡妇”身份,也真正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回过头去就会发现对她的铺垫实在不少,回忆她与加斯在小餐馆里的相遇时,加斯问她来自哪里,她第一次点出地点,但却是极嗲的一句“俄克拉荷马”,谎言开始。
主动要求入局,打电话时台词老练,还会加码,如果这尚可看做是叛逆少女的行为,那在牧师家一上场就砍了牧师妻子一斧头,还那么高兴自在,就真的不是一般小女孩的淡定了,之后对待警卫的厕所之死,也是高兴得忘乎所以,提议撞警车、运尸的程序,也反应很快很有主张,对待肥侦探跟踪后的要挟,谈条件也是她先上,哇哦,真是犯罪全能mm!
铺垫得够可以了。
最后喝酒后家装中毒,查理和加斯信以为真,她把头一甩说了一句“你们真好骗!
”,这可是真心话啊。
另外还有几个地方不太明白:1、糖尿病和眼病:工作午餐时,加斯骗他说他女儿眼压有问题,一年内不做角膜移植手术会失明啥的,查理的回答是每年6万5千个糖尿病患者都会引起视网膜增上病变,加斯说他女儿没有糖尿病后,查理的表情有一丝停顿和疑惑,是不是聪明博学的他马上听出了破绽?
我自己百度了一下糖尿病和眼压之类的,看不太懂,不知道儿童的眼压问题是不是一定由糖尿病引起的,如果这之间有某种必然联系,那就是说查理从这个时候开始就知道加斯是说谎了,那么他还愿意加入,这至少说明他的腹黑远比影片呈现出的表面要多得多。
此外,肥侦探的病也设计成糖尿病,这之间又是否有联系?
2、肥侦探和加斯:肥侦探白吃黑枪杀加斯之前,加斯转头被肥侦探用枪指着,他反复求饶道“我们是一边的”,这是为什么?
肥侦探望着那个袋子时说“这应该是山姆大叔的吧”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这句话怎么理解,还是说山姆大叔在这里指代美金?
但也说不通啊3、乔希的酒瓶:既然两个酒瓶是乔希“吃饭的家伙”,为什么她会粗心大意到把装酒瓶的外套忘记在警察局!
即使当时慌张但她见过的场面也不至于慌张到这个地步。
退到那里仔细看了,知道她和加斯在进验尸房的走廊上她还穿着外套的,下一个镜头肥侦探在验尸房对着众人解说时她就已经没有穿外套了,为什么这个时候脱掉?
就算不小心忘了,但这件衣服可是过了肥侦探的手的,他后来也说自己搜查外套的时候检查到了酒瓶,但难道他搜出了一个酒瓶,就没有搜出第二个酒瓶?
搜出来过在众人要揭露她身份逼她喝酒时又不提醒大家?
这实在不合理。
4、一共几把枪:从出现枪开始,应该是牧师妻子情人一把,那个时候加斯说他并没有枪,情人死后,加斯手里拿着的理应是捡的情人的那把,但倒回去看了,不像,加斯后来手里拿的枪是黑把柄银枪管,枪管有点长,牧师妻子情人原来的那把是全黑的短枪管的,那加斯的枪哪里来的?
接着牧师妻子第二把,死后应由乔希捡到,注意看了后来乔希用枪的几个镜头,好像是同款。
肥侦探自己一把。
后面没有倒来倒去逐个研究,但这些枪——好像用串了。
5、大胡子:情人准备杀没带枪的加斯时说了一句“向大胡子致敬”,加斯还说不会是圣诞老人吧。
这个大胡子是谁?
是不是后来肥侦探说的什么山姆大叔?
——哦,难道都是指从未在影片中出现过的牧师?
一个叫山姆的大胡子牧师?
但牧师名字也不是山姆啊6、黑大个:回忆乔希和加斯那疯狂一夜时,最后敲门进来吓的加斯掉裤子的黑大个是谁?
是乔希的老相好?
另外,如果乔希的惯用手段是勾引男人后让他们喝毒酒挂掉,最终所为何事,求财吗?
加斯不像有钱的,而且乔希也没有干掉加斯?
反而进来一个黑大个,为什么?
6、时间简史:影片里好几处提到与时间理论有关的地方,比如一开始查理失业在家看的书是霍金的《时间简史》,开车上班时电台里讲“黑洞”,在牧师家对敲门的倒霉警官自称“史蒂芬霍金”,开车运尸时和加斯争论时间倒退的理论,这对于影片又有什么暗示?
还是因为导演或编剧纯粹是霍金迷?
几个有意思的小细节:1、三人碰头谈计划的酒吧叫什么?
“wrench”,“搅局”,哈哈,真妙!
2、他电话戏弄客户被发现,愤愤地走人时,那个staff only 的员工通道招牌给了一个特写,是什么呢?
“BIG FALLS call center”。
一个男杀人魔,一个女杀人魔,一个无时无刻在说谎的骗子和小“芦丝”,但这个“芦丝”他的妻子是警长.他们几个本来想敲诈牧师,因为牧师上一些黄色网站,到了牧师家里发现了更多的问题,死了一个又一个人,一个反转接一个反转,再接一个反转。
还是看原片好,但是我看了这个解读版被剧透了,原片就不看了。
应该是妈妈第二天接到了案情,得知丈夫死在案发现场,所以不能带着孩子,所以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去了现场认尸。
还有关于前期一系列对查理的性格刻画,他肯定是死了。
首先他第一天上班,只是仅仅看到加斯打电话口出恶言发泄不满,就有样学样,说明了他对自己的道德底线毫无坚持,容易被同化,不值得同情。
在牧师家里看见神像流泪忏悔,得知因为楼顶漏水后又一改嘴脸,毫无悔意,说明了他的虚伪,没有信仰。
我感觉在西方电影里,和宗教有关的一些情节,其实挺注重人的信仰坚定的内核,背叛上帝的放弃信仰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
所以结局应该是表示查理死了。
看完这电影竟然有人在在纠结男主死没死!!
重要吗?
这又不是在拍柯南 作为一个人 他已经把自己杀的干干净净了 导演一开始 描绘出一个虽然经济困难但非常幸福的家庭 男主拥有可爱的孩子 有善解人意的妻子 但后来男主因为自己的病 开始自暴自弃 完全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美好的家庭 一开始男主为了替妻子减轻负担 去面试了一份工作 在那里遇到了男二 仅仅不到一天就因为自己的愚蠢行为被开除了 而且在对男二毫无了解(影片中段 男主发现男二就是一个骗子满嘴谎话 连名字都可能是假的 )的情况下就相信了他的狗屁计划 从而引出了一场导致五人(神父的死和他们无关 朱茜到最后死不死不知道)死亡的闹剧。
而随着影片的进行 男主一步一步走向堕落, 一开始讨论计划的阶段以为自己“仅仅是”帮男二制造不在场证明 还在害怕 有没有人会受到伤害 后来发现与计划的不同导致了 “意外杀人” 到此还有一定的良知一直说要自首 到后来被妻子撞见开始对警察遮遮掩掩胡说八道 害怕被抓到 再到后来就完全丧失良知 先是想要收买警探后来干脆逼警探“自杀”,完全没有自首的意思了,成为了彻头彻尾的罪犯。
影片过程中男主问自己的警探妻子 如果自己当了罪犯会怎么样 当对方毫不犹豫的说出会逮捕他时 他竟然感到惊讶还为自己不停地找借口 拿为女儿好当理由。
影片中提到 查理和ROSS一样拥有PHD 显然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 轻的不能再轻的 轻信了一个刚认识的白痴和这个白痴通过无聊透顶的方式遇到的炮友 然后开始了可笑的勒索计划 随着影片的进行一步一步的从白痴到勒索再到变成了杀人犯 最后死在了自己的“拍档”手上。
影片最后男主的书终于得到了出版社的青睐 明明只要坚持下来一定会有结果的一定可以渡过难关的 可男主在前一天晚上把自己给玩死了。
男主从“中年危机”中一步一步丧失理智 丧失尊严 丧失人格 丧失了道德 丧失作为父亲和丈夫的资格 最后无论死没死还会丧失他真正活着的证据—— 他的记忆。
而且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导致他的妻子也丧失了作为警察的资格毁掉了他妻子的事业 。
整部电影就是男主自杀的全过程 所以男主毫无疑问从电影第十三分钟 男主吃下红色M&M's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死了 关于这一点影片一开始就已经提到过了
在选豆子的时候男二就告诉男主了这是一条不归路 而男二最后坦白说他欠了前妻30W 我想平分10W绝算不上什么终极自由吧。
终极自由毫无疑问是导演对死亡的暗示 影片最后也印证了这一点 三人小组中 这个段对话里出现的两个人都走上了不归路 都获得了终极自由 黑寡妇和连环杀手最后谁办谁 算是到要留下让观众想象的空间和悬念吧 至于男一男二的命运毫无以问在影片一开始就告诉观众了
电话公司上班的查理和加斯,联合酒吧女招待朱茜,一起敲诈勒索当地一名访问色情网站的牧师。
夜晚一件命案发生了,随后还有一位呆头呆脑的联邦警探和查理当警察的妻子被卷入到其中。
这部由杀错人、多杀人、绑架人、被绑架人意外死亡等一连串乌龙组成的黑色荒诞小成本电影,虽然情节还算紧凑,音乐非常好听,演员也都表现得不错,但在一些情节上还是显得有些生硬、矫揉造作。
直到电影结束,我也不会承认为了确认大卫·休默到底后来死了没有、有没有眨眼,按了几十次的暂停键,可还是没有弄明白;只好像知道了撒谎、敲诈、杀人,甚至以七条人命收场都变成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闹剧一场
完全不是之前期待的那种。 没看到ROSS是怎么把钱给自己的。 SIMON的片都是这个调调,非常喜欢。
感谢你英国幽默
黑色幽默还是有高低之分的
故事有趣,剧本粗糙,表演灾难。
本来应该是很经典的那种结构,但是整个散掉了呢。
SIMON PEGG 加 ROSS的组合已经很令我惊喜,剧本照旧是佩吉一贯的黑色幽默,整部剧我觉得相当出彩。说没意思的说看不懂的说不够经典的,我只好说一句:遗憾~
得分虚高的厉害,除了西蒙·佩吉,其他人的表现可谓一塌糊涂。剧情挺过瘾,但转折什么的极其生硬。
好看。
编剧屌了!主线清晰演员到位!一切都OK!最后的结尾是亮点!!!!顺便提一下,我就是喜欢这种主角全死的电影!
电影所有的时间都透露着一股温情和黑色幽默,一点诡异的恐怖的氛围都没有,哪怕一路上一直在四人,却比喜剧更有喜感。是一部很特别的凶杀片。
情节不断跳转,最让人心惊肉跳里面的一个杀人狂是用万恶的铊杀人
哇喔~~一环连一环,而且时间也不拖沓~~
诸多包袱有似曾相识之感,小时候看的那些港片不是经常出现类似正方及时喝住反方只是为了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或是同伴的身份亦敌亦友,最后绝对是以敌对的一方与代表正义的一方交战and so on。至于片尾查理的生死,导演无意交代,菩萨心肠的观众大可相信查理吉人自有天相,一家三口从此过着富足
惊喜不断的黑色幽默惊悚片,ross还是PHD.
我感觉看了一个恶搞视频
这么一个破绽百出的电影,怎么会有如此高的分数???
经典的英式脱轨犯罪电影
很好,经典的黑色幽默,一环扣一环,这剧情很不错
喜剧也要设计精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