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穿越

The Beyond,The Void

主演:大卫·拜利,简·佩里,科莎·恩格勒,布赖恩·迪肯,诺埃琳·科米斯基,艾米·劳霍恩,梅丽莎·格雷厄姆,布鲁斯·钟,奈吉尔·巴伯,汤姆·克里斯蒂安,朱利安·格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穿越》剧照

《穿越》剧情介绍

《穿越》长篇影评

 1 ) 当科幻附上哲学元素

我给满分,借科幻的形式阐述一些哲学的命题,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人还在揪着"物理常识"不放,整部电影恰恰就是在探讨这个东西——当我们面对未知时是否还能以既有的规律去对待。

IMDB 8.1我觉得很合理,豆瓣只有5.5? 天哪,看特效?

引以为傲的初中物理知识找BUG?地球二号和地球行成双子星系统不行吗?

 2 ) 电影触及我的点在哪里

直到看到人类2.0的部分才放弃了弃剧的想法,整部电影不在于剧情、画面、特效……脑洞开的也不够大,但却是很少的能部分触及到人何以为人这一主题的电影,人的存在是基于一个人的DNA还是他现世的所有记忆(包括记得起的和记不起但实际仍存在于大脑的),如果移植大脑,这个人是否会永远存在下去,甚至,将人脑中所有的信息以电子化存储后,这个人是否依然存在,并在硬件里永远存在下去……还有很多这样的涉及科技、伦理、道德、人性的问题,这才是这部电影触及我的点。

 3 ) 忽略为了符合逻辑而被限定的弱思想,这部电影该讲的都讲了,还表达了爱

看到很多评论,什么不符合物理引力啊,什么XXX啊YYY啊,你们真正get到电影的点了?

这部电影把该表达的东西都介绍了,需要的条件也都包含在里面了,你们却在这挑引力的毛病,好像万有引力就你们知道?

这怕是幼稚园小P孩都知道的东西。

看到电影那句话了嘛?

我们以为我们对宇宙很了解,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科学家,然而我们的宇宙发生了我们无法解释的事件,地球二号,这个时候,你们TM跑过来跟我扯引力和物理,是不是低能限制了你们的思想?

我想说,这部影片讽刺的就是你们这号人,自以为是。

这部影片从开头的怀疑,紧张,防御,一直到瞬间,我们完全错了,开始,给人感动的转折,未曾想到的美好愿望。

即使在这样屠杀,浪费,拜金,迷乱的现代,依然心中保持美好,依然呼吁人类回归本初,这部电影就很值得推荐,通过伪纪录片的形式,用好像是事实发生一样的事件,表现出作者认为的人类对其他事物不信任和攻击性的问题,同时2.0结合后,有句话说,人类在做上帝。

这表达了自以为是的自大。

但是,谁没犯过错误?

这就是为什么向外太空传递的开心的纪录片后面紧接着就是战争的片段,这些在作者看来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并不是不值得被救赎的,重要的不在于做过什么,而在于改变,所以作者给出了第二个地球,这就是重新来过,改变的机会,通过突然出现的地球2告诉我们要相信改变是可以随时开始的.前面之所以用那么久时间,我觉得也是有用意的,反而和后来,人类根本无法涉及的能力和技术占的短时间形成了对比, 即使对于高智慧生命文明来说微不足道的小技术,人类要展现记录半篇,而后半部,人类所无法触及的高智慧科技,则一笔带过,这就是对比。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都有了,而不需要表达的,比如弱智都知道的什么物理什么XYZ,根本不需要出现,出现了就是废话,浪费电影时间,你们想看这,不如找个科教片?

在哲学艺术又宣扬希望的电影里扯什么BBY。

 4 ) 人类想尝试跟外星人沟通再次被打了一巴掌

许多科幻片一直都在上演人类跟外星人交流的戏码,然鹅……去年的《降临》,跟这部《穿越》狠狠的打了这想法一巴掌,其实有时候想想,不同身体结构、生物表征、智力、道德、文化……甚至玄一点的次元观察纬度,都不一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体,根本很难沟通跟理解,就像人类跟植物或鱼怎么沟通?

只能根据“大量+长久”的观察才稍微了解习性而已,我们跟鱼一起在地球生活了几万年,根本都还不知道鱼表现出“善意”或“恶意”是怎么个表征,或许鱼根本也没这种情绪,就像人类认定外星人就一定有“善意”跟“恶意”的想法,完全就是把另外一种物种过渡拟人化了。

我不太认同片尾科学家把功劳归咎于GAP硬盘资料,反而认为是人类自己“自我感觉”希望认为的救赎,是自己做了与外星人沟通的造成的……搞不好人家外星人只是顺手爱护一下小生命而已,就像人类帮小鸟窝弄个罩挡下冰雹这么的简单的行为,并不是沟通产生的结果……再一个问题,就是外星人的科技有没有办法把人类的资料信息读取出来,也是个超级大误区,就像如果现在的科学家突然收到500年后时空穿越过来的硬盘,里面都不是mkv、jpg格式的,要怎么解开它或展示它,科技水平不一样啊!

甚至根本无法意识到这是一块未来用“基因”甚至是”暗物质”所做的硬盘……我个人甚至相信其实地球中充斥这外星人给地球人的信息,但地球人一直无法意识到那是“信息”。

好吧,再延伸一个问题,如果说用图纸来展示资讯,但不同生物理解力跟文化又不同,更无法解读,就像拿了张人类比ye动作的图片给狗看,狗能理解不?

狗尿一泡尿跟两泡尿存在什么含义,人类能理解不?

狗能从尿中闻出“情绪信息”,但人类能不?

再深一点的探讨,如果外星人的视觉就像苍蝇那样的复眼,它看到这张图片跟人类视觉成像根本不一样,或是像海星那样根本完全是靠体感或突触感知在行动的,图片影像对他们根本没意义,反而是洋流的浓度能带给他们信息……所以科学家想尝试跟外星人沟通,只能期待遇到的是跟“人类”和“科技”甚至于“习惯”不要相差太大的物种了。

片中25年前为什么也出现的虫洞,好像最后没提到,没想填的坑何必一开始就挖坑呢?

不过我还是鼓励这样的硬科幻片,虽然完整度不高,但至少烧了一把虫洞议题,可惜编剧脑洞力度没出来,能给观众的探讨性实在不多,反而是在着墨人类2.0的道德层面,但这种复制人的事情,已经被许多电影探讨烂掉了。

 5 ) 它们为什么要救我们?

它们为什么要救我们?

科学家们认为:人类值得去救,虽然我们有很多瑕疵,但是纵观整个人类的进程,对未知的谨慎探究、对智慧的灵活运用和对科技的执着发展,人类种群进化的空间任重而道远。

但是作为一个忠实的宇宙悲观主义者,我却无比赞同影片里国防部对于整个事件的态度,只有一句一笔带过的话:帮助人类生存下来,是否符合它们种群的利益?

剧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掺杂了很多新颖的元素,当然我就喜欢这种伪纪录片捎带点洛式恐怖的电影。

吐槽一下转场分镜,简单粗暴,sixsixsix—《The beyond》

 6 ) 用另一观点看待外星人

用另一观点看待外星人,但剧情节奏慢,大篇幅介绍人类2.0,而忽略片子主题,喧宾夺主,败笔……一天,太空空间站宇航员吉姆·马塞尔出舱维修空间站,突然太空出现强光,吉姆随即失踪……宇航局在寻找吉姆下落时,根据不同仪器探测,发现太空中出现一虫洞……科学家尝试发射一载有机器人的航天器进入虫洞一探究竟,结果机器人与航天器一进入虫洞即消失……接着,地球各处天空出现可怕的黑球体,各国国防部发出临战警告……虫洞中到底什么样,虫洞另一头是否有外星人?

科学家急切想搞清楚……为彻底搞清虫洞、消除地球隐患,西方科学家决定启动其国防部的秘密军事技术,即国防部研究利用神经学、合成生物学来强化战士,称人类2.0技术;科学家希望人类2.0凭借比机器人更智能、更强大的功能,驾驶航天器进入虫洞,帮助人类揭开虫洞之谜……人类2.0技术,是将人类大脑同合成的生物躯体聚合在一起,组成一具新的人体;存放大脑的头部躯壳里充满着果冻状凝胶,凝胶自头部流动于躯体各处,将大脑与合成肌肉联系在一起,大脑的电波信号由此驱动合成肌肉;合成体的呼吸功能主要是帮助合成体热调节;合成体内的Z02H化合物会向大脑释放少量的类似葡萄糖、氧气的化合物,以供养大脑;合成体外壳坚硬,抗伤害性能强大;并且,人类2.0的寿命相当长,虽然并非长生不老……但是,技术是不可逆的,人的大脑一旦移植到合成体,本身的肉体躯壳就永远废弃……最初应征参入移植大脑至合成体的人有十几名,但最后入选的是下肢瘫痪的卡尔·罗伯兹……但移植后,悲剧发生,卡尔的大脑与合成体发生排斥,卡尔逝世……接着,科学家在合成体的凝胶中溶入一些人体细胞,以避免排斥发生……接着,宇航局女科学家杰西卡·强森入选,并成功移植,成为人类第一个人类2.0……杰西卡驾驶航天器进入虫洞,一路报告着所见所闻,但随即发生强大的引力波,似乎要扭曲一切……接着,航天局失去了杰西卡的信号……几天后,杰西卡的航天器坠落大洋……航天器被打捞出后,杰西卡也慢慢苏醒,并回忆此前经历:她穿越虫洞后,降落一星球,见到了莫名其状的外星人,外星人携带者此前失踪的宇航员吉姆,吉姆告诉杰西卡:“会慢慢变好的……人类这种物种应该值得保留……”接着,地球迎来可拍的末日威胁,太空侦测器侦测到无数的航天器相互碰撞,其巨大的碎片纷纷坠向地球……科学家们正束手无策、等待灾难发生时,奇迹突然发生,——天空中的黑球体纷纷铺展开形成保护层,将所有碎片拦截,保护住了地球……接着,亚利桑那州沙漠降落一太空舱,里面竟是失踪的宇航员吉姆,吉姆苏醒后忘记此前所有事情……显然,外星人已不再需要吉姆作为中间人向地球人解释这一切了……此时,人类已彻底明白外星人此次前来的动机,就是认为人类这物种值得保留,故而在地球面临灭顶灾难时前来保护……接着,外星人为了解决地球人口过度膨胀、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在太阳系的地球轨道又创造出同体积、同质量的行星,人类称其为“地球二号”……首批探测地球二号的仍然是人类2.0……

 7 ) 游戏预告片:新区新服,欢迎加入。

剧情简介差的不行,我来重写下。

开端以记录片的形式,讲了航天局平淡的一天。

因为空间站还是卫星上的某些仪器出了些小问题,派了一名宇航员去排除障碍,结果遇到类似太阳风暴的不知名状况,宇航员失踪。

随后地球上出现类似黑云的虫洞,人类社会视之为头号威胁,国防部和航天局合作,制造出机械人-人类2.0。

派出航天器深入虫洞,原以为遥遥无期的返程只过了五天就看到了航天器的归来,经过研究,发现航天器上的时间过去了数年。

正在人类无所适从时,才发现被视为头号威胁的黑云帮助地球抵御住了伤害,保护了地球后,黑云就消失了。

再后来,人们发现多了个地球2.0.在我看来,这片是反科学的,讲的是不可知论宿命论,研究啥都是研究不明白的,不管人类怎么折腾,死到临头时又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地球一个全新的存档,好嘛,老天自有安排。

 8 ) 看完之后没在想电影如何,而是考虑里面提到的问题。

先说说电影如何吧,简单来讲就是资金不足啊。

感觉题材比较好,属于近未来太空科幻,让人感觉比星际迷航等一些电影多了点真实感。

如果资金充足,用通常手法拍摄的话,应该会很壮观,很好的一部电影。

可惜了,从头到尾都能感觉到这电影缺钱缺投资,演员人数和场景规模都是省着来的。

人类2.0的强大都是用嘴去说,连走两步的镜头都没有,更别提什么特效了。

只能说题材格局太高端,投资太少跟不上,估计钱都砸到虫洞和外星人的特效上了。

不过里面提到的问题确实挺值得思考的。

首先人脑和机器的组合可能以后真的会实现,毕竟这明显是可以行得通猜想。

不过即便实现了,发展到民用的可能性会很小,毕竟人类在机器人面前还是脆弱得很。

更别说有人类思想的机器人,如果有暴力倾向的人移植了之后,造成的后果会很严重。

然后再说下人类的数量问题。

很多人都希望世界和平,这没错。

但如果真的有一天世界和平了,那么人类增长的速度会骤然加快很多,正常和意外死亡的人与新生人数平衡差距问题会越来越大,到那时人类不得不面对资源匮乏的问题。

即便仍然有战争存在,人类依旧在不停增多,面对资源匮乏问题也是早晚的事。

还有就是对自然破坏,环境污染是一个从现代科技发展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的事情,即便每个国家都在尽力控制人类对环境的污染,但自然环境仍然在一点点被破坏。

因为很多人都有侥幸心里,就像有人往河里扔熟料袋,明知道这样会污染,但心里却觉得小题大做,觉得就一个熟料袋能造成多大污染?

就像一些小工厂排废水,即便明文规定废水必须再处理才能排出去,但工厂老板心里却还是想尽各种办法直接排出去,因为他心里在想购买污水处理设备需要多花很多钱,完全是浪费。

就算污染了这一片地方,自己手里有钱,大不了不在这生活,去个环境好的地方不也一样过得很好。

如果人类的侥幸和自私心理不改正,污染就不会停止,最终地球很可能变成不适合生物存活的星球。

电影最后外星人又给了人类一个新的地球。

我以上说的问题似乎都得到了解决,但是各个国家的资源争夺,领地划分又会出现一连窜问题,最终可能还是会引发战争,甚至是核战争。

即便最终这些都解决了,那谁去新的星球,谁留在地球又是问题。

最后电影留了最大的一个问题,人类到了新的星球,还会不会最终又把另一个星球破坏成了满目疮痍的地球呢?

这些问题都值得人思考。

最后我在想,如果以后人类科技发展到可以到外太空去寻找生命,探索星球的时候,肯定会发现很多适合人类宜居的星球。

到那时候,人类会不会不再考虑对星球环境的保护了?因为有了很多选择,大不了再换个星球而已。

如果真是如此,那人类又和很多电影里侵略地球的外星人有什么区别。

嗯,我想的有点多了,就是乱想,勿喷,勿喷!

 9 ) 捕获猎物之后

像纪录片一样的形式,还故意的摇晃镜头生怕观众不觉得这是在采访,冲着科幻片的标签才看的,浪费宽带。

总评一星0分。

装真实干脆拍纪录片算了。

凑字数,老B捕获猎物之后需要在老巢才能进行加工,因为你在野外遇到厨师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低到只有一千万分之一甚至一百亿分之一,而老巢之中老T行里的每一个厨师都处于等工作的状态。

第一次加工是初级中心,第二次加工是生发中心,

 10 ) 没有穿出新意

伪纪录片初看很新颖,整部影片都是这个基调,腻了,镜头晃的眼晕,很多镜头有种偷怕的感觉,完全没有必要。

估计有两个原因:一,没钱,靠相关人员不停的说说说说,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不需要拍摄这些说说说说的内容,整个记词器,一台摄像机,完事;二,让你感觉真实的压迫感,真实确实没有必要了,看开头就知道是科幻题材,距离真实太远了。

类似的这种拍摄手法的科幻题材很多,由马特·里夫斯执导《科洛弗档案》就类似,只是后者是一DV拍摄的方式呈现,也是镜头晃动到你想吐,但整体上优于这部。

太多已知的元素将大脑安装在机器里面,像极了《机械战警》;身体曾受不了引力,把大脑送出去,大刘的《三体》云天明是这么被送走的;地球出现未知物体,人类试图接近、交流,这里是虫洞和未知球体,《三体》中的水滴,《降临》中的 十二架贝壳状的不明飞行物,《湮灭》中的“闪烁”;虫洞中穿越类似于《星际穿越》......科幻元素杂糅片中想要呈现的科幻元素非常之多:3D打印、大脑移植、星际穿越、星际移民等等,很多元素杂糅在一起,在无法用视觉效果呈现出来的时候,就借助于演员讲述的方式说出来,确实节省成本,在看似认真讲述,娓娓道来的科技解说中,试图说清楚原理,窃以为,有些地方没有讲述明白。

比如什么原因导致的太阳系之毁灭?

并且如此之迅猛?

外星人是如何能够这么牛逼的做出一个新的太阳系出来?

并且做了一个10%地球比例的新星球供人类居住?

一个地球卫星——月亮如此之小都能给地球带来引力影响,比如潮汐等,做这么大个新星球,距离地球如此至近,引力何在?

......科学、宗教或是哲学?

电影中想要彰显的,不只是科幻元素,还试图探讨关于宗教,关于哲学。

大刘《三体》中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论,在面对未知名球体悬浮地球多处之时,人类依然使用敌对、猜忌,亦有此类思考,然而面对强大外星科技,电影展现出来的确有强烈的宗教神学色彩,强大的外星技术,成就掌管宇宙钥匙的未知体,看到人类的硬盘,决定拯救地球,主耶稣对诺亚说,我要发洪水淹死这些邪恶的家伙们,你整个诺亚方舟吧,神一如既往的牛逼。

需要指出的是,宇航员失踪的时候,未知名球体还没有到来,硬盘是未知名球体到来之后送出去的,强大的外星体是如何提前看到的硬盘,决定派遣未知名球体来拯救地球的?

一如既往的,类似电影都会探讨下人类的贪婪、好战、污染环境,面对新星球,依然想要先去占领地盘,开展殖民地,发现这部英国人拍的电影很是应景,占领地盘殖民他国,以英国为佼佼者,不然英语会是全球语言?

一部科幻电影,当然,科学幻想是第一要务,一个好的创意才能展开故事,然而讲好一个故事,是一部电影的灵魂,不然科幻只是科学教育。

影片故事讲述没有多少娱乐性,试图探讨宗教、哲学也不深入,人物没有立起来,看完想来就是几个演员嘚啵嘚啵的接受采访,对人物没有多少印象。

主题值得肯定,地球需要我们全体人类共同维护。

《穿越》短评

-

4分钟前
  • R
  • 还行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6分钟前
  • Joyc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