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集看下来,根本就不能用差来形容,简直完全是侮辱观众用了三个好演员,然后用了一个用脚都写不来的垃圾剧本。
内娱真的完了。
说句最不客气的“这电视剧拍的不如农村快手手准”参考一下唐医生的剧本,虽然是爽剧,但每个角色都立得住,配角也能时不时给个小惊喜。
反观这部剧,三位主演的逻辑、动机两集之内全部塌方,故事背景设定混乱,槽点密集到让人发指。
看到第二集了…//看到最后一集了,果然如我所想,张卫国应该可以干餐饮,而林宏年,俺更喜欢这个角色…被掏空了一切,亲情友情,但人能被生活偷走的其实是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没有了傲慢,却还拥有一些自信…没有了钻空子的各种花招,但反而有了做实事的劲头。
不该有的被偷走了,亲情友情却回来了。
敢肯定这样的林宏年可以倒头,睡个安稳觉了。
其实整部剧中,他一人最受精神上的压力。
正如我也所想,其实师姐在说卫国一定能自己创个业的时候,俺就想到了做饭,开面馆。
感觉靠谱,一技之长且热爱,挺好!
而最为觉得可贵的片段,莫过于林宏年给原单位领导打电话说的那几句话…诚恳,坚决。
人贵在知错能改,人贵在知耻而后勇,去面对去改变。
很喜欢这部剧的结局,虽然还有一点没看完,但看到这些已经满足了…兄弟情看剧集小标题,也早知道会圆满…
一切都刚刚好!
黄磊是一个好的演员吗?
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理解一些朋友认为黄磊演什么都是在演自己,但是,难道综艺里的黄磊就真的是他自己吗?
在我看来,不过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向往的生活》里的黄磊的确有着他本人的一些很显眼的标签,一个会做饭、爱说教、爱耍小聪明的中年男人。
并且,黄磊近些年的主要角色:方圆、陈卓和这部剧里的张卫国都有着他在综艺上展现出来的“特质”。
但,这些标签真的是他吗?
我认为不是。
相反,我觉得这是他想让观众记住的标签。
至少我不认为他在自己的生活中,真的是他剧里或是综艺里呈现出来的“完美中年男人”人设。
所以,我认为黄磊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因为他成功的让所有观众相信了,他在镜头前呈现出来的人物,无论是方圆、陈卓、张卫国;还是综艺里的老狐狸黄磊,都是真实的“黄磊”。
所以,黄磊把一个个贫嘴、随和、中年发福的男人形象活灵活现的搬到荧幕上,不恰恰证明了他的演技过硬,以至于观众带入了剧情。
所以,在这部剧里,张卫的特质被黄磊很好的把握了。
张卫国的特质是什么?
是他老实憨厚、小富即安、对生活有点小惦记,但却人到中年力不从心的颓废中年男人形象。
一辈子窝窝囊囊的,没什么算计,没什么城府,甚至还被努力上进的儿子瞧不起。
你可以说张卫国怂,可以说他傻,甚至有一点蠢。
这不就是这部剧主创希望观众记住的人物形象吗?
他如果没有这些性格特点,他也不会把自己的生活过成现在的这个样子。
所以在最后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黄磊演绎下的张卫国,在“断交”那场戏里,眼噙热泪,悲痛愤懑,但又决绝的处理,我认为是整部剧的高光时刻。
张卫国的性格就注定了这个角色的悲剧底色。
而另一边的林宏年恰恰就是张卫国的反面。
林宏年精于算计、八面玲珑、如屡薄冰,都和张卫国在人物设定上,以镜面的方式打造。
换句话说,林宏年就是张卫国的反义词。
但是林宏年的生活幸福吗?
不幸福!
这便抛出了这个剧一直希望和观众探讨的问题:“人应该如何去探索自己的幸福?
” 答案在最后一集揭晓:幸福就是“随遇而安”,在生活的五味杂陈中,努力去寻找美好,释然各种不如意。
所以,在张卫国的夏天里,随处可见的就是强烈的对比所带来的戏剧冲突。
“控制vs自由”、“憨厚vs精明”、“颓废vs风光”等等……在这样强烈的戏剧冲突下,有特色的人物群像就诞生了。
林宏年的世俗、追名逐利,自私被刘奕君诠释的淋漓尽致。
而且刘奕君对这个角色的驾轻就熟是任何影评的文字表达不出来的。
海清的顾佳怡虽然还是咋咋唬唬,但也代表了一批儿时在家长“暴力压迫”下长大的成年人,那被压在心底的“叛逆心”。
至于被骂得最多的两个孩子,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李林谦的顾林,作为顾佳怡从兄弟姐妹那里“过继”来的孤儿,天生就会有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感觉。
很多人认为顾林是一个林宏年养不熟的白眼狼,我不认同这个观点。
换位思考的话,“妈妈”顾佳怡是全心全意支持她追梦的人,“爸爸”林宏年不过是一个夹在“妈妈”和“强势姥姥”之间的“墙头草”。
所以,很自然的,顾林和妈妈就会走得近。
更何况,随着剧情发展,观众发现林宏年的“投机”属性愈发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安全感的顾林,当然更不可能和无法给她安全感的爸爸“如胶似漆”。
至于江鹏的张安安,所谓的那些“浑小子”特质,不过是来源于他对于父亲长期积压的“瞧不起”、“不求上进”和“对妈妈去世的误解”……站在张安安的角度,爸爸不求上进,整天乐乐呵呵,对于妈妈的离世,也没什么情绪波动,反而依旧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继续过日子。
而自己是一个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清大学霸”,如果换作是你,你真的不会对这样“玩世不恭”的父亲有一丝的偏见和误解?
就像我们常说的,原生家庭的不幸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对于张安安来说同样如此。
同住一个屋檐下的父与子,也会有很多不可明说的秘密。
这些秘密,都是出于爱的原因,避免争吵和矛盾继续破坏父子关系的“解药”,这样的处理办法或许不是正确的,但是是合理的。
所以,在我看来,《张卫国的夏天》是一部很好的短剧。
12集的体量短小精悍,剧情线简洁明了,没有那么多的支线去稀释主线的剧情连贯性。
一间小院儿匡住的是张卫国的喜怒哀乐,也是以张卫国为代表的中年生活的世态炎凉。
在荒诞喜剧外衣下的中年危机,是一个值得观众思考人生哲理的话题。
黄磊老师演的角色相对来说比较同质化,嘴贫有些怕老婆有些“窝囊”的中年男人,更多的困扰是家庭教育上,这样的角色看多了真的腻了。
但黄磊老师演的这部剧不太一样了,虽然角色还是嘴贫还是有些“窝囊”,但他更专注于他自己了,小时候的腰摔坏就像蝴蝶效应,引发这个夏天皇帝后裔梦破碎,瓷马摔碎,工作黄了,兄弟感情破裂,真的很坎坷,张卫国还是用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之道,把一个个困难克服了,一件件事情都解决了,心也更宽了,生活也慢慢走回正轨,关于张卫国的剧情,既有些机缘巧合但也很符合狗血的生活,很有意思。
黄磊老师的两段哭戏惊艳到我了,发现罪魁祸首是自己一直敬爱的大师兄的悔恨生气的泪水,后来又原谅了放下一切宽容的泪水,这两段哭戏很深入我心。
刘奕君老师的角色更不用说了,把狐假虎威,自私自利的林宏年演得活灵活现,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个好人,后面剧情一点点推动,我才发现他的真面目,他干的这些事你说恨他还真可怜,很多也是为生活所迫,你说他可怜,他有时候嚣张的样子又恨不得冲进屏幕里打他,他精明的样子让我完全不觉得这是刘奕君老师,而是真的有林宏年这么号人物。
海清老师的南方小女人的气质,讲软软的南京话,好可爱啊,这个角色也是我之前没有见过的,有强势的一面也有可爱的一面,感觉有一丝丝本人的性格了!
其实剧整体来看真的不错,12集短小精悍,回味无穷,这一星扣就扣在孩子们的事有些儿戏了,top大学说不上就不上,举家来陪你学画画被说了两句就放弃了…感觉把观众的逻辑思维按在地上摩擦啊。
虽然生活狗血但也不至于这么狗血
看了前四集,说实话剪辑真的很乱,剧情属实不连贯,编剧和导演没有强迫症,但我作为观众对剧情和拍摄有强迫症,看着难受。
后续会不会继续看我也不知道。
说演技,其实我一直觉得黄老师演戏是“投机取巧”的,别人是融入角色,他是让角色融入本身,有些人演戏是看人物设定给反应,他其实是看剧情给反应,所以细微之处有不同,但大体还是黄磊。
无非就是黄老师遇到方圆的故事性变成方圆了,遇到张卫国的故事性变成张卫国了。
人变魂不变。
这种演戏方式,非常的教科书。
很多演员都用这个方法演戏,就是用得好用不好。
真入戏很难受的,周迅刚演完如懿的时候,说到一些情节就哭,刘诗诗刚拍完步步惊心的时候,别人叫她若曦就抑郁。
以前的剧,黄磊也入过戏,现在一把年纪,特么还有心脏病,演个老北京,本身就是他自己,他又不是去演不适合他,需要大量入戏的角色。
说舒适圈的,你能自己先从舒适圈出来吗?
最讨厌的就是叫别人突破突破,自己在那里摆烂。
刘奕君演的角色,很少有重叠的,所以演技好。
——现在娱乐圈没有几个演技能称雄的。
我之前看《胭脂扣》,一边玩手机一边看的,看得贼不认真,但梅姐一个回眸,我就哭了,很莫名其妙就哭了。
我根本不知道电影讲了什么,只看到了她好遗憾,好悲伤。
从当时,我知道了,正真的演技不需要靠剧情衬托。
后来,直到此。
我看了很多很多演员,再也没有一个,能一个眼神,让我泣不成声的。
现在哪有什么演技好的演员,没有剧情,啥也不是。
黄渤孙红雷演技好,但你要认真看,表演痕迹也很重。
黄磊之前演窃听风云里的一个角色,表演痕迹也很重,特别是一群人拿着酒杯飙演技,我心想:哎呦,这群大佬要开始了!
让我看看谁的气势和眼神更好。
只要我跳脱开剧情,没有一个人物能起来。
周迅还好,但有些角色你也能感觉到表演痕迹。
我后续大概不会看了。
现在的电视剧,剧情带不进我,演员带不进我。
看了两集,先说一下演员阵容不错,不过这演技方面,刘奕君这两年突破挺大的,海清也一如既往地很优秀,可是这黄磊还是那个样,太松了太随便了一些,有点过了头,那些随意给人一种设计好的感觉,总是故意瞪着大眼睛然后疯狂的眨眼,演什么都像黄磊。。。
好歹是教演戏的老师,年青的时候演技确实不错,这怎么到中年了越来越没有追求的感觉呢。
全剧剧透第一次看当年新剧,主要是为了看黄磊和海清。
最近生活中有些无聊,正在从头看《向往的生活》,了解到黄磊还是海清的老师,且黄磊已经50岁了,明明看起来是30多岁。
黄磊曾经是国民老公,因为出演《橘子红了》。
但我一点印象都没有,对于《橘子红了》,我唯一的印象就是周迅,那时大抵是周迅红起来的日子,几乎身边人人都在谈论这个和之前的女演员丝毫不同的冰冷的面孔和性格。
我从《隐入尘烟》第一次看到海清,又听了她的访谈,才知道她被称为国民媳妇,2022年才第一次看到国民媳妇着实惭愧的很。
那个访谈我非常喜欢,海清是真实的演员。
在《向往的生活》中甚至于真实到让孩子做不完作业就别做了早点休息。
在访谈中,海清说,她的孩子说每天背几百个英语单词,跟妈妈诉苦,海清说太苦了让他别背了,但是孩子不同意……对于我来说,了解海清越多,越变得带有色彩的看待她。
所以在《张卫国的夏天》中,她说的南京话都让她更加温柔可爱起来。
然而这个角色也是慢慢的渗透到我的印象中的,一开始我会觉得顾佳怡为什么要那么说她老公,从我一个男性的耳朵里听起来是一个典型的中年妇女,什么事都唠叨、想要从母亲的控制下脱离,又想要控制女儿,总之是一个不那么讨喜的角色。
这个剧就是会回想起来挺有意思,觉得它很用心的在编写故事走向。
随着事情进展,似乎顾佳怡给我的印象好转了。
略微分析,原因有三个:第一, 林宏年在搬到北京后总之找借口离开家,说明他又想离婚,又想说一套做一套,和前面的君子形象截然不同,那么他对立面的顾佳怡很可能没有错。
第二, 顾佳怡给张卫国做治疗的几组场景成功的拉近了顾佳怡在我心中的距离感,因为张卫国是本剧中距离我最近的那个人,是我的视角所在。
第三, 顾佳怡处理妈妈、女儿、温汤的关系时,看起来还都不错。
在顾佳怡的对面,林宏年的角色相对来说是丰满的,也是暗线所在。
在同学聚会中他对张卫国特别好,对其他的师兄弟的逢迎有所克制,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不忘本的好人。
这和顾佳怡的线交缠,在一开始影响了上述顾佳怡印象的第一点。
他回到老院子,剧情开始交代他不告而走的那段往事,大家都以为他是有钱了,不想回来了。
这一段正好发生在林宏年找借口不与自己家庭住在一起之后,加上之前顾佳怡的控诉,让我误以为他真的是这样的人。
然后在中期他对着干爹的遗像坦白,后期师傅对张卫国坦白,导致张卫国意外的罪魁祸首是他。
既是一个证据,证明了林宏年确实不是故意的,否则他没必要对干爹的遗像坦白;也是一个解释,解释了为什么他年轻时离开北京。
这些剧情要分布在不同的集中,做这样娓娓道来的交代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有很多线纠缠在一起,每一个情绪、想法的推进显然都是有设计的,不然,不可能这么巧妙。
所以林宏年给我的印象就是,他的内心很孤独。
顾佳怡说的所有控诉,几乎都是错的,只有一句是对的,就是「不真实」。
面对干爹、师弟、老婆、女儿、投资人、助理等几乎所有人的质疑和道德谴责,他从未解释过。
也许因为他是一个孤儿,习惯了自我相处,习惯了没有的东西就去夺过来,但又渴望温暖的人际关系,这个角色渴望的两种现实几乎是完全矛盾的,需要强大的健康心态才能处理。
林宏年的心理状况显然处理不了,结尾的合家欢等于避开了这个问题的应然不谈,做了过于简单的处理。
这一点上处理的更好的是《都挺好》,但显然《都挺好》的长度是足够人物展开的。
这个角色背负着道德硬伤,因此无论如何,无论张卫国、我、各位观众是否原谅他,他都不会令人喜欢,不讨厌就不错了。
从令人讨厌的这一点上来看,刘奕君非常成功。
主角张卫国似乎并不应该作为一个角色解读。
这个角色给我情绪上的起伏相对其他的角色弱很多。
一个北京土著,年轻时是个京剧的名角儿,摔了腰,从此落寞,过了二十年,父亲离世,发现房子是别人的、古玩是假的,还被骗几十万,剧团开出了他,孩子从清华退学,欠岳父的债还不上给岳父气病了,当保洁和滴滴司机,和年轻时候心仪的师姐又一春,看似很惨,但给人的感觉是毫无波澜的惨。
也可能是人设过于悲惨,相对摔坏腰毁了一辈子来说,其他就都没那么惨了。
也许是都挺惨的,所以也就没什么起伏了。
最后三十分钟时,他人生中的所有问题似乎都已解决。
开起了最有前途的炸酱面馆,过了人生的一个大坎儿,也口口声声终于放下了摔坏腰的心结,当年摔下来唱的《通天犀》也放在了牌匾上。
但是当师哥让他来一个曲儿时,他又说他不敢踩凳子唱那首《通天犀》了,腿软。
所以,这个细节就是在强调他的心结还是没过去,否则也不需要最后十五分钟的哭戏来解开。
但我仍然觉得与林宏年的和解是解不开这个心结的。
这个角色并不是被林宏年解开心结的,反而是被老岳父解开心结的。
《张卫国的夏天》的张卫国摔了腰,可以被广义的理解为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遭遇的不幸,到了中年无力改变忙的焦头烂额雪上加霜命运不公的故事。
最后必然是中年人与世界和解。
如何和解,怎么进一步解读男人的四十岁,我觉得可以参考类似类型的影片或连续剧,这类的解读非常多。
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剧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反而是质量还过关的流水线产品。
也许作品想要打造一个不那么苦的温情剧,但是大家都是苦的温情剧,怎么脱俗是一个艰难的话题。
其他“1. 梅婷出演的师姐的角色,可谓老生常谈的有钱人的烦恼,毫无新意,可以理解为在张卫国最困难的时候给了她一点希望,创造了这个角色,但对剧情的帮助不太大。
对张卫国这种能做保洁的性格来说,他自己就是自己的希望。
如果张卫国的妻子没有被设定成病死,而是贯穿全剧,去掉师姐这个角色,似乎可以展开的碰撞更有趣。
2. 周晓秋、韩童生、顾林、张安安,温汤属于类型角色,不过度展开。
看到苏晓明,就会想起《汉武大帝》的长公主。
就像看到韩童生,就会想起《大丈夫》一样。
个人一直很喜欢黄磊的生活剧。
今天看完了最后一集,觉得这剧值得来豆瓣打个五星。
一开始是觉得剧情很搞笑,看着很欢乐,慢慢随着剧情展开,又看到了生活的无常,人性的复杂,做为一个坎坎坷坷活了几十年的中年人,觉得故事虽然有艺术再加工的成份,但也很写实,人生就是有可能一夜之间天翻地覆,完全相信的朋友也可能背地里在搞着小动作,儿女是不受自己掌控的。
黄磊的这部剧虽然短,比他之前的作品有过之无不及,推荐。
1990年,19岁的黄磊考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并且出演了陈凯歌导演的《边走边唱》,可以说是带着光环开始大学生涯的。
那一年,20岁的刘奕君已经念到大四,是黄磊的“师哥”,却大概连个正经电影里的龙套都还没跑过。
年轻时的刘奕君,正经小鲜肉一枚1991年,刘奕君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电影制片厂,没戏拍,干后勤,给全厂人抄工资条,一抄就是五年。
这五年里,黄磊在北电完成了本科课程,还考上了研究生。
1996年,黄磊凭借和“哥哥”张国荣合作的电影《夜半歌声》,获第3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
这一年,也刚刚拿了奖的刘奕君回到北京,成了“北漂”。
因为没戏拍,他为宁波电视台编导了8集电视短剧《漫记人间》,获得了全国星光杯二等奖。
但好像没大用,他还是没什么戏拍。
《夜半歌声》里的黄磊,在哥哥跟前毫不逊色之后的很多年里,黄磊一直在拍戏,演的都是主角,想演什么演什么,只有他挑戏,轮不到戏挑他。
他还唱歌、出专辑,还演话剧、搞戏剧节,可以说是呼风唤雨了。
现在觉得黄磊没演技的年轻人,可以去看看《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似水年华》,当年的“鲜肉”黄磊拥有演艺界独一无二的书卷气、文人气,至今找不出第二个具备这种气质的演员。
《似水年华》里的黄磊,最后的青春版黄磊同样“鲜肉”的刘奕君也一直在拍戏,也演过主角,但大部分是配角,甚至是连配角都算不上的小角色。
他不挑戏,不挑角色,不是没要求,是根本不敢挑,能有戏拍就不错了。
他曾经很长时间接不到戏,就一个人去爬香山,爬到山顶,坐下来削个苹果吃,然后再下山。
他颜值不差、气质不差、演技不差,大概只是差了点运气吧。
《摩登家庭》里的刘奕君,第一个去韩国拍戏的中国男演员,有点像哥哥呢一个是年少成名,天之骄子,在演艺事业上几乎没有遭遇过挫折;一个是乏人问津,郁郁不得志,拍了这部没下部。
后来,黄磊摆烂了。
《似水年华》之后,他结婚生女,不仅告别了青春,还告别了身材。
他大概从来没有过身材焦虑,胖了没关系,油了没关系,并不耽误他搞事业。
他甚至可以根据自己如今中年大叔的外形去选择适合自己、演起来毫不费力的角色。
以他在娱乐圈的地位,早就不用靠外形去赢得角色了。
《小别离》里毫不费力的黄磊刘奕君呢?
坚持锻炼、控制饮食、保持身材,因为只有状态足够好,才能在神仙打架的演技派叔圈杀出一条血路,才能一直有戏拍。
在《大山的女儿》里,有一段戏是他抱着杨蓉饰演的黄文秀走很长一段路,公主抱过独木桥、走土路、爬小山坡,导演不喊停,他就不能停,到最后差点坚持不住。
事后他说:演员真的要有个好身体。
如果换成黄磊,他肯拍这样的戏吗?
他可能会教育导演一通然后把本子给改了。
《大山的女儿》里使出吃奶力气的刘奕君《向往的生活》里,黄磊说他“师哥”刘奕君是反派专业户,而他自己几乎没有演过反派。
是啊,一上来就演大男主的人,怎么会去演配角反派?
不止是因为角色不正面,更重要是演着累。
刘奕君真实生活中是个很温和的人,他曾说过演反派是非常痛苦的经历,不得不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角色,才能和角色融为一体。
他也想演正派,但男主轮不到他,配角戏不出彩,只有反派,至少还能过过戏瘾吧。
刘奕君说他演《远大前程》张万霖的时候经常做噩梦最近路透说刘奕君和周迅搭戏,演上了一番男主,可那好像是个职场性侵犯?
这种角色又有哪个一线男星愿意接呢?
刘奕君曾说过:别人不愿意演的,他愿意演;别人不敢演的,他敢演。
其实,不过是没人看上的角色,剩给了他,而他还要把这个好不容易到手的角色演出彩,才会继续有戏拍。
刘奕君在《他来了,请闭眼》中演了个变态有人说,《张卫国的夏天》里,刘奕君演了林宏年,黄磊演了黄磊。
的确是这样,张卫国就像为黄磊量身打造的,亦如《似水年华》是他自己为自己圆的一个梦。
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角色是为刘奕君打造的。
他为什么是剧抛脸?
因为他只能竭尽全力地去贴合人物,贴合不同的人物,展现全面的演技,才可能接到更多、更好的戏。
多少人忘不了那句“我是欧阳懿呀”,却记不起他的名字黄磊当然是有演技的,只是他近年的大部分戏根本用不到演技。
他在戏里的状态非常松弛,一如他身上的肉肉。
然而,一旦剧情需要他发挥,比如《张卫国的夏天》中的哭戏,还是可以看出黄老师还是黄老师。
刘奕君的演技在生活剧中属于过剩,他琢磨过每一场戏,甚至准备好了每一个微表情。
没办法,他以前的戏份大多都很少,只能紧紧抓住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去展现自己的能力。
所以,生活剧里的刘奕君有时候显得不够松弛、不够生活化、不够接地气,因为他始终憋着一股劲儿,他不容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琅琊榜》里的谢玉,靠一场戏差点让反派口碑逆转2022年,此前少有交集的刘奕君和黄磊成了戏里戏外亲亲蜜蜜的师兄弟。
根据黄磊的朋友圈,大概,刘奕君终于是要成了吧。
他曾说“大器晚成”不在于“晚”、而在于“成”。
无论晚到什么时候,能成便是莫大的肯定,便是大半生的努力没有白付。
有那么多人,晚到白发苍苍,却仍一事无成。
他们未必是才华不够、努力不够,很可能就只是运势不够。
在《向往的生活》里一起去钓鱼,刘奕君永远坐得笔直,黄磊一直在瘫着娱乐圈“大红靠命”,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机缘、命数。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没有人希望大器晚成,但既然晚了,那就继续努力拼一拼吧。
很难想象,如果把黄磊置于刘奕君的人生中,他是否也能坚持下去,坚持在没戏拍的日子里爬山、锻炼、削一个苹果给自己吃;在看到昔日同学一个个风生水起的时候转过身去、埋头为自己的小角色补全人物小传。
当然,也很难想象,如果刘奕君像黄磊一样年少成名,是否还会几十年如一日地严格自律,还是会成为另一个“刘小厨”,任由自己变成一个快乐的胖子。
ps:这么多年了,我依然很难接受现在的黄磊,中国最文艺的男演员活成了一个胖墩墩的厨子。
我曾经那么爱他呀,痛心疾首呀直到我终于找出了一个为他辩解的理由:他属猪。
(没有歧视猪宝宝的意思,只是身边属猪的朋友确实大多比较喜欢美食,而且活得很开心)
就是爱做饭,戏里戏外做,怎么地吧
看点多于槽点,值得一看。
《张卫国的夏天》最大的槽点就是:黄磊一个中年油腻男,还能演上大男主;我其实单纯是不太喜欢黄磊这个演员而已,但是刘奕君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他们两人的CP我追完了这部电视剧。
这部剧最搞笑的就是:张卫国把骨灰洒在了大师哥老婆的脸上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这个事件就像蝴蝶效应,导致了大师哥一家人都从南京到了北京。
或许大家都在逃离南京的生活,想要去北京有一个新的开始新的生活把。
这部剧最感人的就是:大师哥因为做错事害怕承担责任离开张卫国,但是又一直被内疚折磨的常年失眠;为了弥补,来到北京,帮助张卫国,和干爹忏悔;后来张卫国知道真相对大师哥无比的恨,最后两人的重归于好。
这部剧最发人深思的就是: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就导致了很多大事的走向;一个小小的恶意,对一个人的一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里面一些小事对他们造成大的影响,归根结底是他们一直在自欺欺人;直到事情的真相出来,一切才云归云,路归路。
如果他们各自都早一点去面对和接受真实的事实,或许放下的东西并不会对他的人生造成大的影响的。
张卫国接受自己的腰伤这个事实,就不至于什么事情不顺就是腰伤害的;大师哥接受自己的错误并承担错误,就不至于一直被这个事情折磨坏了工作,又坏了婚姻;想到一句至理名言,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学会认错。
你接受了自己的错误,才会去改正这个错误;而不是一直忽视这个错误,或者为了掩盖这个错误去错上加错。
腻歪诶 我刘老师啥时候能再接一个像样的剧本,碰上出色的团队啊!
怎么不改名叫《张卫国:被师哥背刺的一生》《林宏年洗白传》《我那八百个心眼子师哥师弟之张卫国是傻白甜》《年过半百没有存款的人生》
咱就说,这是不是马大帅的故事。
开头不行,中期精彩,后期平淡。黄老师演啥都是黄老师,这句话没什么毛病倒是。
黄磊的剧一直这么好看,海清演技很自然很生活
黄磊演什么都是向往的生活,太程式化了。中年碎嘴男内心依旧纯洁善良,男版油腻刘三好。最后富婆师姐啥也不图,就图他打呼噜自己能睡好和他双宿双飞?编剧自己觉得不扯吗这个剧情。儿子上了清华还要退学,毫不在意辛苦拉扯大自己的爸爸,更何况这个爸爸并不是古板专横的人。顾林就算不是林宏年的亲女儿,但好歹养了这么多年,丝毫没看出来顾林跟父母任何一方有感情。烂。冲刘奕君+梅婷加2星。
看在黄磊老师恶搞自己的份上多给颗星吧
黄磊演什么都是在演他自己
出乎意料,还挺好看!黄磊演的新人物憨憨的还挺可爱。刘奕君那条线和瓷马那条线都挺好笑的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个欺负羞辱他的师哥也是唯一的依靠,无可奈何的可笑也是细想让人动容的地方
节奏搞笑轻松,很有生活气息。就是剧集太少了。
现在的连续剧算它是有声小说都是抬举。你们一群戏骨,有脸?
林宏年和顾佳怡两个人的婚姻,真的女人可以容忍老公不爱自己不宠自己!但真的容忍不了!老公不爱孩子
无趣的油腻中老年故事
弃了
总的来说还不错,挺接地气的!
好难看。三集以后,水得像没有剪辑似的。
中年男同剧
很少看芒果剧,天气太热在家吹空调,随便看了一集也就追下去了。前几集作为荒诞轻喜剧还能看,轻松图一乐呗。半程过后开始感觉不对劲,剧情不流畅行为没逻辑,总之各种别扭。
热热闹闹又一地鸡毛的生活。为什么张卫国与再别康桥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让我多少有点恍惚。夏天跟着剧一起要过去了。最后没有多团圆,但是到处都是和解,不论是跟自己跟兄弟跟家人 也算是个温暖的剧了。虽然可能碎碎念的有点厌烦,但最后还有有点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