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回头看自己青春时期的爱情,总觉得幼稚与天真,更勿论九岁时的爱情。
但是,导演却从九岁的孩子身上,去描述一段爱情,几个小孩的人生。
走过那些童年的春夏秋冬后,我们不可避免的变成现在的我。
看完后就觉得不光是现在的小学生很早熟,04年韩国的小学生也是如此的早熟。
回想我小学的时候其实好像也是这样,很多事情都懂但是都藏在心里。
会暗恋,会去撒谎说自己家里如何有钱,有个在美国的爸爸,自己要去新加坡读书…小孩子不懂什么叫做攀比和虚荣心,只知道不想让其他的同学看不起自己。
我们最直接接触的东西,就可以一下子就学会。
什么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其实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每个人的最初都决定了我们的一些未来,但一生的路很长,我们也拿不准就不会堕落,也说不准不会改变。
虽然小时候就总会评判这个小朋友到底好不好,未来会不会有出息,但如果一直跟随他的脚步去看他的初中高中大学那些历程,又会发现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
他会改变,他会迷茫,他会起起落落,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的。
从小学到现在24岁的我,我此刻是多么想逃避现实,躺在公租屋的床上,我敲打着这些字。
因为第一遍的失误,错把大完一大半的文章给删掉了,心里难受。
然后现在打第二遍,又写的多少和第一遍有很大的区别。
人的一生只能过一次,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完全不可能跟第一遍一模一样。
我很想去另外一个城市重新开始,就像小时候恨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现实,而我现在渴望改变生活。
小时候渴望长大,长大了就可以远走高飞,而长大了在异地他乡却是渴望逃避生活,离开世俗一了百了。
就好像我一直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
没有很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是里面的很多地方编的太不细节了,小孩子的世界很多东西都要突出真实和细节才会更打动人,编剧和导演这点就做的不是很好,所以这部电影不是很出彩。
只能算还行。
而导演好的地方有很多。
比如我爱研究的电影开场,这个导演就在开场上挺出彩的。
用轻快的钢琴音乐和水彩油画代入故事。
让人与电影九岁人生相结合毫无违和感。
然后是三个小主人公那段真的很表现三个人的性格特征,让人觉得很有趣,一下子也就区别开了每个人的个性。
但导儿会犯的一点是,他不会一直把这点描绘的很持续,感觉刚开始有特色了,就把剪掉了,刚开始有些味道了,就用一些无足轻重的东西给切段。
没有抓住亮点一直放大,而是拍了一些不是很好的东西去盖住了美的地方。
举个例子吧。
在女一出场的那个场景,三个主人公因为互相抄作业罚叼着鞋子跪在走廊上那个画面很美很有趣,但当女一准备出场前,设计的动作太累赘了,中间的男生先看到,然后一边一边的去叫其他两个小伙伴往那边看。
整个过程太长乏味不利索。
干嘛不直接中间那个小男孩直接两只手去转旁边小伙伴的头一起慢镜头特写眼神往女一的方向切过去。
那些琐碎的动作加镜头切到中景,都让人少了一丝期待的节奏。
女一的美拍的也没有那么让人心动。
男一的眼神倒是挺到位的,这点给个肯定。
女一的性格设计这块,并不是很让人讨喜,就算最后她来了一段自白也依旧不是让人很讨喜。
所以编剧这块真应该把女一的性格特点写的更有趣一些,女一表现的也更个性中带着正能量一些才行。
片中不少孩子打架,直接就跟成年人一样上巴掌的,太虐心了,看的一点都没有孩子的感觉,所以这块也让人对整个影片有些失望。
还有妈妈带男主去买鞋,那个商店店长真的就是因为看到妈妈的眼睛就不卖鞋子给他们了吗?
莫名其妙,这难道有什么内涵吗?
剧情中还设定了一对有感情纠葛的老师,我在想是不是导演想用他们来体现一个反面现实教材来衬托小主人公爱情的纯真?
反正他们这边我总是没看懂,钢琴老师为啥对那个男老师有关心却拒绝他?
那个男老师为什么最后要自杀,这些都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
虽然他们的出现可以推进一些剧情的发展,但就算是最小的人物也要有个主线任务,他们的主线任务就必须要编剧更具体的表现。
整个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妈妈因为发现男主去打工赚外快责备他拿竹签抽他腿那个片段。
孩子的委屈与眼泪,委屈勾起了我的同情心,委屈让我想起自己受的委屈。
还有一点我也是一直耿耿于怀,那个经常跟男一一起玩的女二,为什么在男一一次又一次的不护着她当她面维护女一后依旧护着男一。
如果导演镜头一直都捕捉这些,那最后结尾也要有个对她的表述结局啊,要不然这段感情线也就莫名其妙不了了之了。
很喜欢结局的那场雪,意味着男一在困境中又长大了。
未成年人的影片夹杂着相对复杂性,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定势,还有对很多事情模棱,模糊的认知。
虽然是似是而非的了解,却是笃定的很。
我仿佛进入了小小的大人国,自己却又处于大大的小人国。
思绪慢慢被撩起,忆起了渐渐远去的童年,却又想到了什么呢。
刚买的时候因为光驱的问题没看到结尾,这次回家补上了。
比较真实的儿童片,因为没看过韩国的这种题材,所以看一下,其他没什么特别。
与自己看过的其他几部少的可怜的韩国片相比还算不错,从中可以窥探韩国人的一些独特心理,蛮有趣味。
你的到来原来就是一场梦。
熟悉的小教室,熟悉的场景,年少时单纯却也处处烦恼。
说谎的人心里一定有道裂缝,这样才不会让自己觉得太委屈,直到有一天你要放它走。
要离开的人,对所爱无能为力。
所以,要诚实,要好好告别。
两位小主人公都不错,其中体罚和最后的吐露给我印象比较深,前者是不平后者是感动。
虽然是韩国电影,但总感觉有些东西是似曾相识的,当40多岁的我在电脑荧幕前完整地看完这部电影,一幕幕曾经的记忆也重新涌入心头。
以前常常幻想着如果能穿越时空,我愿回到小学课堂那个我认为生命中的黄金时代。
但眼前若真的能实现了,我恐怕不能再回去了,因为我有了女儿。
生命中任何一道痕迹的变化都可能改变未来,别的未来也许可以改变,但我不能改变我女儿出生的这个时间线。
扯得有点儿远,这一切源于看电影时的代入感,同时联想到另一部男主有穿越特意功能的片子。
这部片子情节音乐都不错的,但有些东西也有点儿扯,小孩子能有剧中男主女主那样的思维认知是很难的,可能我那时活得太幼稚了吧。
整体给到4星,谢谢带给我幼时的回忆。
九岁,这个离我已然遥远的年纪。
九岁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如片中的友明和温琳一般,做着若即若离的游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谎言?
九岁,那还是些多么单纯的时光呵。
是一个我们自诩成熟,实质幼稚到无以言喻的年代。
九岁的世界有倾轧,有纷争,也有拉帮结派,互相猜忌,争风吃醋……但那到底是属于孩童的,游戏一样。
情绪写在脸上,清楚明白。
开心了就笑,累了就大哭。
生气了就大吼大叫,吵架,打架,不计后果。
没有伪装的世界,黑的,白的,一清二楚。
九岁的爱情。
天哪。
可以称之为爱情么。
温琳毫不留情地上缴了友明的情书。
于是一个笨拙,质朴,情窦初开的小男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布了自己惊天的秘密。
“我喜欢你,我会对你好。
”是吗。
爱情就是这样子的。
连九岁的孩子都知道,爱就是对你好。
可是。
有多少大人,能做到这样的死心塌地。
喜欢剧里的温琳。
活脱脱一个小版本的野蛮女友。
那种专横霸道,真真是小女生们的专利。
每当她跟友明无理取闹时,自己总是忍不住地笑出声来。
这多像某人跟某人的爱情啊。
九岁的友明说,男人就是要让着女人的。
所以,他不跟温琳计较。
呵呵。
这是九岁的孩子么。
如果说影片有些不真实的地方。
我想,这里可算得上一处。
要知道。
29岁的男人,也未必做到这一点。
于是又想起那个被迫和女友换了鞋子,一歪一扭跑步的傻子。
“如果她打你,一定要装得很痛,如果真的很痛,那要装得没事。
”如果每个女生有这样一个善解人意的BF,该是多么好的事情呢。
影片的结尾,温琳站在讲台上,说出事实真相的一刻,是全剧的高潮。
也是最煽情的片段。
为了再也回不到身边的父亲,温琳始终徜徉在自己的幻想中。
她的野蛮背后,原来竟是这样深刻的悲伤。
不得不让人心疼。
那刻很多人哭了。
而我的眼泪噙在眶里,却始终没有落下。
一个蜻蜓点水般的刻在温琳脸颊的吻,一副友明梦寐以求的墨镜,还有一封情深意重的情书。
温琳就这么走了,不留痕迹。
她对友明说,“我会永远记住你。
”但永远有多远呢。
永远记住,或许,只是童话吧。
但我宁愿相信,他们还会相遇,相恋,相伴到老。
生命苦短,偶尔幻想也无妨。
这个九岁的童话。
这份连青涩都未必算得上的感情。
就像夏日的一缕清风吹过心头。
勾起了,牵牵绊绊的,一些云淡风清的旧事过往。
http://ddwindow.blogdriver.com/ddwindow/824722.html
禹民是一个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生长在乡下。
当别的孩子都在玩耍时,他却卖冰激凌,给人清洁房子做零活攒钱。
他的愿望是给因工误伤眼睛的妈妈买一副眼镜,以避免妈妈遭受旁人异样的目光。
班里来了一位从首尔转学的女生雨琳,漂亮又有气质的女孩一下子吸引了禹民。
大城市来的新生,给乡下学校带来了许多新鲜感,同时也破坏了已有的秩序。
金福因禹民对雨琳的好感而不满,两个女孩之间时有冲突;树林里,男孩子们为了争“老大”的位置打得头破血流;逢迎领导,却动不动就体罚学生的老师;因爱情的失意而轻生的男青年……男孩禹民的九岁人生就在这些打闹调和感悟中成长。
如果说青春片里展现的是我们朝气蓬勃追求爱情策马奔腾的青葱岁月,那么《九岁人生》则是青春期前的情窦初开,要靠打斗宣泄的荷尔蒙,和怀着小小梦想的储蓄罐。
我们的九岁,和禹民一样。
那个年纪懵懵懂懂,质朴又笨拙。
想法和行为都很单纯,看到喜欢的小女生,会偷偷的塞根本称不上情书的纸条,然后马上被公之于众,遭同学们嘲笑,最后双方成为同学们心中默认的一对儿。
学校的礼堂,下课成为男孩子们的决斗场,聚众打架是家常便饭。
山林河边虽然远,却阻挡不了野孩子们的好奇心。
老师的教鞭,繁重的家务,朝夕不离的伙伴,被人误会的委屈,潺潺流水的小溪……所有这些,如同禹民的九岁一样,构成了我们记忆里最深刻最美好的童年时光。
如果父母常对孩子说:“一个小孩子,能懂什么?
”那就大错特错了!
面对很多事情,小孩子不但懂,而且可能比大人懂得更多。
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远比你想象的丰富多彩。
来自豆瓣 《 九岁人生》海报韩国电影《九岁人生》将永民攒钱为母亲买眼镜和他与雨莲的懵懂之情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刻画了以永民和雨莲为首的一群九岁孩子的温情故事,是一部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经典之作。
家境贫寒的永民一直想为患有眼病的母亲买一副眼镜,尤其是他亲眼看见母亲遭遇鞋店老板的歧视之后,他更加想为母亲买一副眼镜,于是他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做起了童工。
卖冰淇淋、替人数粪担、帮人送信等,虽然每次他都小心翼翼地把攒的钱放在室外的一个秘密罐子里,但做童工这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
母亲不想永民因为赚钱耽误学习,因此狠狠抽打永民,满腹委屈的永民疼痛难忍,向母亲哭诉,自己想攒钱为母亲买眼睛,并不是嫌弃母亲,仅仅是不想让母亲遭遇别人的嘲笑而已,母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来自豆瓣 雨莲和永民来自汉城的漂亮女孩雨莲做了永民的同桌。
看到雨莲带来的精工细作的午餐,强烈的自尊心使永民有点不好意思拿出自己寒酸的午餐,于是就和好友基政跑到教室外面去吃。
虽然永民不承认自己喜欢雨莲,但却酝酿着给雨莲写一封情书。
雨莲一点也不客气地把收到的情书交给了老师,老师早已猜出这封没有署名的情书是永民所写,让他当众去读,永民为此生气致极,跟雨莲画上了三八线。
雨莲在追赶小兔子的过程中不慎落水,永民听到后忘记前嫌奔力去救,也正是因为这次事故,暗暗喜欢永民的金福知道了雨莲并没有一个美国爸爸的秘密。
但永民却不让金福保守秘密,他认为雨莲不是故意撒谎,而是肯定有她自己的苦衷。
金福被永民对雨莲的好所感动,答应下来。
来自豆瓣 永民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的巧合。
永民拿着积攒的11元钱去眼镜店,本以为可以为母亲买到眼镜了,可是店老板告诉他还差2块,永民只好失望地回到了学校。
但恰恰就在当天,雨莲告诉老师自己少了11元,于是老师就把怀疑的目光指向了永民,令永民百口难辩。
永民被冤枉的事件令他的好朋友基政和金福十分恼火,基政在班里跟前去老师那里告密的戴眼镜的班长厮打起来,大家终于明白原来被大家自觉尊为老大的永民为什么从来不去打班长,原来是因为班长戴眼镜,而给母亲买眼镜一直是永民的愿望,也是爱屋及乌吧。
金福也在盛怒之下将雨莲有美国爸爸的谎言戳穿,并告诉雨莲是永民要她保守秘密她才没有说的。
好在雨莲的钱后来又找到了,一场误会终于化解,雨莲也越来越喜欢纯朴的永民,但是雨莲的妈妈告诉雨莲她们要回汉城了。
在回汉城之前,雨莲承认了自己撒谎的事实,也同时揭开了自己的身世,大家终于明白雨莲说自己有个美国爸爸的原因。
原来,雨莲的爸爸因车祸死于美国,他一直不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幻想爸爸还和自己在一起,所以常说自己有个美国爸爸。
永民终于敢在雨莲面前承认亲口那个没敢署名的情书是自己写的,雨莲也大大方方地回应自己也喜欢永民,并送给永民一副他一直最期望买给母亲的眼镜。
最终两个人会不会走在一起,电影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来自豆瓣 雨莲《九岁人生》中,孩子们已经对亲情、友情、爱情甚至人生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心理上日趋成熟 ,但行为上又不像现在的孩子那样早熟,非常单纯、纯真、纯朴的童年。
观看这部影片,总能让人回想起自己童年的点滴生活。
想想自己的童年吧,谁能说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呢?
孩子的内心世界远比我们大人想象得丰富多彩,不是么?
看是因为情节跟自己有几许相似,自己的第一封情书被对方交给了校长!
还是署名的!
从此过了两年难忘的日子,不过也感谢那些日子,让自己有不一样的过去!
刚回到家的时候在放,虽然不是从头看。不过这小小的孩子演出那种象韩国电影里的成人一样的各种表情,到是让人感觉很有爱。很喜欢里面的雨莲,这个小女生的骄傲让人看了就忍不住笑,但如果换为成人,估计会让我想吐了
对于儿童片来说,最大的期待莫不过是借此怀念自己的童年。虽然隔着国界,但相似的境遇都会共鸣。
小小的情愫
很感人
色调还是很韩国,饱和度和对比度都比较低。服装搭配引起强烈舒适,这种风格放在现在也算是一种时尚吧。我真的太吃那个小女生的颜了!!女生很自信,男生有一点点自卑,不过在小孩子的世界还是很纯粹的。喜欢就是喜欢,小男生绝对是个直男没错了!!“你刚刚说的话我就当没听到” “你明明听到了为什么要当作没听到” “我跨不过去……” “那你从那边绕过来吧”……简直了哈哈哈哈哈笑死
要不是我的电脑连不上无线,我觉得我不会有耐心把整部电影看完。过于成人化的表演,让小朋友们显得格外油腻。剧情就是低龄化的狗血韩剧,所以究竟和“九岁”到底有没有关系啊喂?情节逻辑狗屁不通,不知道最终要表达的是什么,没有一个完整剧情线络。而且小朋友之间的吵架,真的……一言难尽,真的有在按正常的思维逻辑在处理吗?
观影感受及其复杂。韩国老师体罚孩子实在太重了。穷小子爱上富家千金果然很苦涩呢
为萝莉而来
韩国的老师也太恶心了吧。。。气死我了aaaaaaaaaaa
切~
是很不错的电影。不过小孩子是有多早熟啊···
小演员的演技不错,最是年少才动人。
青春年少的喜欢,那么纯粹,那么真诚。小时候也有转学来的同学,确实是一个稀罕的宝贝,太多的见识,太多的显摆,太多的知识,太多的炫耀,但内心渴望但确实人间挚爱。小女孩渴望来自父亲的爱,小男孩渴望目前的眼睛变好,两个人的日常是最两小无猜的友情,喜欢只不过是相互的吸引,而珍视友情才能让爱伟大。懵懂青春,真的很好看。
童年的那份感觉,是很珍贵
这小孩鞋都买不起,怎么衣服一件比一件多
希望你永远不长大 也希望你快点长大
懵懂的的少年时代总是充满着无尽的回忆,片中把小孩子的内心与行为刻画的非常好,可以为了一丝丝的小时而打架斗殴,也可以转眼间就和好如初,那份友谊是成年人再也无法体会的。
没啥意思
好沉重的九岁人生呐。
原著相信更心思好看,韩国的村上春树不过,小情侣之间得羁绊,太喜欢这样得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