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爱,美好又充满遗憾。
看电影前三分之二。
我都是姨母笑,太甜了,青春的恋爱就是这样,纯淳美好。
当男主为了救女主被挡板砸到,后续拿不到毕业证,在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心里开始后悔跟女主的相遇。
啊,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啊,哪怕再爱,当现实频频不如意的时候,也会忍不住责怪身边当初最爱的人啊。
如果没有当初为了你这样那样,我现在会更好啊,太真实了。
他们13年的纠缠,陪伴了彼此的成长,可人生有些阶段就到这里了。
男主,女主温柔地跟岁月和解了,你往前走,我在这里祝你幸福。
男女主从相知到相爱,再相散。
再相爱,最后以女主的婚礼结束了这场浪漫。
男主是真的很爱女主了,不管何时,在相遇还是没相遇的时光里,女主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梦。
当他真的和女主在一起时,他们真的很契合也很甜蜜,但当男主说出那句后悔时,即使他内心并没有想太多,他只是生活的太不顺了,忍不住要抱怨,只是,不该。
他表达的方式不对。
有些话确实该说,但有些话是真的不能说出口。
尤其当你有抱怨的时候,我希望你可以跟我以一种和蔼的方式谈谈,有什么抱怨你可以当面倾诉,这比让我在背后听到的要强得多。
许多人说女主终究还是不够爱男主,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她是个聪明的女孩子,她当然看得到男孩子对她的好,她也在全心全意的爱他。
只是那句后悔说出了口,就跟她在心里长了根刺,尤其还有她爸爸的阴影在,这对她来说更是一种害怕,所以她选择了分手,离开。
看出了《建筑学概论》的味道。
韩国群众还真是喜欢最终没有跟初恋在一起,而依然怀念的故事。
中间虽然有比较drama的情节,但女主理智选择没有跟男主在一起非常现实,就算在一起也最终会互相怨念!
前女友有句话说的对,“为啥只有女性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而没有男性心理学?
因为没有必要,男人就跟小孩子一样。
”男主对女主的爱远远超过女主对男主的爱 或许女主根本没有真正爱过男主吧 答应在一起也是因为男主舍命保护了她 比起爱情更像感动 不然在男主茫然低落的时候 仅仅几句抱怨 就决然离开 像是早就等着的一个借口 如果境遇对调 我觉得男主肯定不会这样默然离去 三年过后 告诉曾经深爱过自己的人 我又有了新的感情 而且就要结婚 如果爱过 怎么忍心 这段感情里 相对于男主的慷慨 女主过于自私和自我了 PS:金英光真的很适合这个角色 傻甜却又敢说敢做 敢追求也敢放手 好感度倍增 宝英妹子演了这么多年甜美可爱的角色 这部里终于也是看到了难以掩盖的岁月留痕
所有人都在说,没有遗憾的青春是不完整的,也是因为有那么一个人,叫你读懂了青春,学会了成长。
不讨论现实生活,只看电影,不考虑TIMING,只看现在,的的确确是男主失去了那个她,我们总要为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买单,我相信就算到死,男主心里一直都会有那么一个结,都会后悔当时产生的那个想法。
时间不会抹平一切,只会让一些人或事变淡。
虽然他在婚礼上对她说了时隔多年才明白的道理。
但是他的失去也已成定局。
两个人当时都有爱,只是时间节点太巧了,恰巧家人去世,恰巧没有工作,恰巧出国深造,恰巧校园教书。
假如男主挽留或者追到国外,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我们只有经历过失去才会成长。
他还是会像之前那样产生如果没有她我会不会更好的想法,所以在那个时间节点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和她一起走下去,但是如果他当时真的明白了是因为有了她他才有了现在,选择不再等待不再逃避选择主动出击那可能这电影应该就叫我们的婚礼了。
这是改变他俩未来走向最关键的timing。
而最后的婚礼让我一下回到了那些年的味,导演聪明,知道不该给新郎官露脸,无论谁来演新郎都不会让观众满意,现在这样怨气值大大降低。
最后想用我的观念收尾,我也曾在无数次拷问自己的时刻,想过,如果没有她我会不会更好或者不一样,答案一直都是,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会变成什么样故事结局什么样,但我知道,我在每个时间点所做的决定都是我当时认为的最正确的决定,遇见她也好,离开她也罢,选择不会更改,正如时间不会重来。
我不知道到时候我有没有勇气去参加你的婚礼,可不自觉的又想像我到你婚礼的画面,心有点痛,无法呼吸的痛可能真的存在。
人的成长环境可能真的对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吧,学生时期看到的是我喜欢你和你喜欢我,刚开始工作看到的是你想要的和我想要的,再后来是你想要的人生和我给不了的无奈。
你喜欢的还是你喜欢的,人没那么容易改变,能改变的就是劝自己别再强求。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张远唱的《嘉宾》。
但愿相爱的人抵过岁月漫长。
如果不行 也要记得幸福。
................................................………….....................................................
这是一部题目即剧透的电影,可是却夺得了韩国票房的冠军。
《你的婚礼》。
高三那年,他们认识。
他在办公室挨罚,超级狼狈。
她来办公室报到,转学于此。
狼狈是他的日常,摊在外面,反正他从不觉得丢脸。
优秀是她的标签,只在外面,内里特别臭拽不羁。
一开始,他们就不一样,很不一样:学习的好差,只是表面。
他是一个一眼能看到底的人,她却不同。
所以他嚷嚷着喜欢的她,不一定是就是真实的她。
他爱她,快速又笃定,她向他笑一笑,他就能甜蜜好久。
她不爱他,只是觉得他是一个简单可爱的好男孩。
就算她答应了和他交往,那也是因为他说“如果做他女朋友,他就再也不打架”的话。
她只是觉得也许可以帮助这个男孩而已。
直到在随后的相处中,他让她改了观,她渐渐觉得他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她喜欢他,缓慢而深沉,而且仅仅还是“喜欢”而已。
这个世界没有给她“爱上”的足够时间,他们就分开了。
我不想用性别的不同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区别,我觉得很大原因是原生家庭带来的。
他能爱的那么简单,是因为他家庭的简单:父母关爱,学习自由,没有压力。
而她呢,有一个家暴的父亲和随时拉着她逃命的母亲。
她只能逼迫自己承担,逼迫自己优秀,全身长满了“不信任”的倒刺。
“爱”比“喜欢”要难。
可他的“爱”却不一定比得过她的“喜欢”。
她的“喜欢”要跨过多少内心的丛丛荆棘。
她那个爸找到了她们母女,于是她们只得继续“逃亡”。
少年的爱恋就是那么无力,脆弱得连一个“地点”就能轻易把他们分离。
从此,杳无音讯。
直到缘分之光降临。
他无意中在一张大学的宣传单上看到了她的照片,欣喜若狂。
碌碌无为的人生开始有了方向,他要考上和她同一所大学。
此处的剧情显得特别魔幻,仿佛爱情有拯救一切的能量,一个本来学习垫底的男生怀抱着爱情,努力努力就可以轻易逆转人生了。
反正我是不信,我有过太多“努力成空”的经验,世界哪有那么简单,你努力了你就可以成功。
权当该男孩是个天才吧,别人从小开始努力都未必到达的地方,他后来居上,努力到达了。
小男孩的“爱”真的挺深的,一场那么持久的“相思病”,一场那么坚定的“真爱追寻”。
可小姑娘的“喜欢”却不同,她在大学里交了男朋友,那才是常态吧。
他想要牢牢记住“过去”,因为那里有他最美丽的少女。
她想要赶快忘记“过去”,因为那里有她最难堪的漂泊。
他有些黯然,可又从她出轨的男友中看到了希望。
却没想到得到了她剧烈的怪罪。
其实有的时候“恼羞成怒”也许是因为“在乎”。
曾经父亲酒醉撒泼后,她痛哭流涕的样子,被他看到。
而此刻,她被男友背叛的样子,又被他再次看到。
被别人看到可能没什么,可却偏偏是他。
她怎么总不能在他面前有个完美的样子?
第三次的见面也是一样。
她没有完成她的服装设计师梦想,而是为了赚钱混在娱乐圈,无奈而窘迫。
他看见了,而这次她已经习惯了“他的看见”。
人一旦走出象牙塔,“自尊”什么的就没有那么宝贵了。
他望着她,一再心疼。
痛的地方,就是爱。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挣扎就和此时的女友分手。
其实,他一直都在原地等她,从那个高三的夏天开始。
可她还是没法去握他的手,她只是遗憾,为什么每一次他们之间总有那些来来去去的人?
她暴力的父亲、她花心的男友,他无辜的女友。
可是中间有人横亘着又如何?
他不怕,他从来都不怕。
她怕,她从小就生活在惧怕中。
要不是一场飞来横祸,他奋不顾身地冲出去救她,不会把她的“爱”逼出来。
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可生活里“飞来横祸”毕竟少,而“财米油盐”才是日常。
他偶尔的一句“牢骚”居然让她泪流满面,再不回头。
很多人觉得这个男孩爱的好深啊,他一直是那个主动的执着的一往无前的人。
“爱”也影响他好深啊,他会有如今的人生完全就是因为爱,因为这个他爱女孩啊。
可是女孩爱的就不深吗?
高三那年的“放弃”是因为家庭,大学那年的“擦肩”是因为“自尊”,此刻的“分离”是因为“爱”。
她不想以后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彼此怨怼,她害怕他会慢慢不爱她了。
而她,承受不起。
你凝望着她,方向始终不变,其实她早就凝望进你的心里。
男孩的爱出于冲动,而女孩的爱一定是出于感动。
爱,带来“害怕”。
所以,那场照片前的哭泣才会那么撕心裂肺。
她终究还是充满了“畏惧”,她从小就习惯了要考虑很多东西,她终究不是一个勇敢的女孩。
而“爱”只降临给勇敢的人。
图文并茂请戳公众号
“男人的初恋会被带进坟墓里”ftisland的这首歌名,又被证明了一次。
首先电影不功不过,拥有一部浪漫爱情电影的基本桥段,同看的朋友几乎能猜中相应的剧情。
电影本身完全是从男性视角出发的爱情故事,其中包括青春期的悸动,情窦初开和性冲动,大学(求偶期)时结下的深厚男性友谊。
而女主角和其他女性角色在其中却是片段式的,模糊不清的。
我们像电影里所有男人一样,不懂女人的心,迷惑女人究竟为何如此多变,不变的只有男人心底的渴望。
这并不是在观影时毫无依据的推测,而是电影一开始就被告知了的。
女主角出场时的两场戏,都是女主角在高处俯视男主,而男主不是在被老师体罚,就是正站在楼梯下,这是女主最初在男主眼中的位置。
后来作为观影者的我们才发现,原来女主角比起男主角要矮小那么多,而电影也用了一个纯男主的镜头机位,用仰角镜头拍摄男主,同时用俯角镜头拍摄女主,提醒了我,这是一部专门拍摄男性内心初恋爱情的电影。
而我们也从电影不断的闪回中了解,已经成为了体育老师的男主角,为了不做学生们口中那个无聊的老师,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己的初恋故事。
当记忆随着故事的多次讲述,而不断被润色,我们也许有理由怀疑这个完全由男主作为叙事者的爱情故事,是否有被美化的可能。
电影以“你的婚礼”为题,开场就将婚礼请帖丢给了男主角和观众,这无疑是个两小时后定时爆炸的炸弹。
如果女主角和他人的婚姻是结果,那么男主的初恋失败就成为了必然,而电影中间越多甜蜜,便会给观影者带来越多刺痛。
最后我们都看到男主角为了逃离初恋的“辐射”甘愿将自己流放孤岛,大醉一场后似乎振奋了精神,决心从孤岛逃离,直到见了女主角,我们才知道原来他没想要抢走谁,只想将自己成长后成熟的想法讲给女主角听。
(当然他也抢不走谁)当女主角微笑着听完他那番话的瞬间,他才终于同自己和解。
故事结束于男人走出婚礼礼堂,关上门的那一刻,没有人看清女主究竟嫁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为没有人会再成为观影者的眼睛,这个故事终于因男主角的不在场而写下了大结局。
这个男人的初恋,或许原本就是一场自说自话。
这部电影刚好探讨了我前几天思考的问题,不要为了别人做决定。
男主为了和女主上同一所大学,头悬梁锥刺股;为了追到女主,意外受伤连技能测试都错过了。
成功感动了女主,抱得美人归。
顺利的话,岁月静好。
可惜,女主事业越来越好,男主却求职失败,于是一个念头不断向毒蛇一样爬上心头:如果我当初没有为了她受伤,是不是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
这就是为了别人做决定或放弃什么后,最有可能阴魂不散的念头,到最后成为两个人无法跨越的鸿沟。
我赞同颜同学的说法,这个世界上合适你的人也许有很多,但能够凑齐天时地利人和的却不多。
男生会有长大的一天,但女生却已经走远了。
《那些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把爱情留在最好的年纪,也没什么不好。
轰轰烈烈爱过了,也知道,继续走下去,沉淀下来的,不一定那么美好。
珍藏最美的回忆,永远封存,时而怀念,才是对这段感情最好的诠释吧!
其实就算男主没有受伤,两个人到最后的热恋冷却期,也会有矛盾,这份美好的爱情终究只能存起来慢慢回忆。
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