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砸重金的商业烂片真是好了千百倍!
音乐不错,人设不错,虽然剧情过于单薄,有些地方不符合常理,演员的表演还是非常的到位,对于现在各网大恶搞低俗风气中此剧属于一股逆向的清流,值得拿下四星半!
梦想需要追逐,有些时候也需要面对现实,这就是残酷的世界。
每个职业都值得被尊敬,每段感情都值得被原谅,导演在这些方面处理的非常好。
片子投资应该很少,演员演技也不足,专业程度也不够,细节之处也是略显粗糙,但却是一部诚意满满的网大,没有无病呻吟的毒鸡汤,也没有狗血淋头的三角恋,三观很正却一点儿也不浮夸造作假大空。
导演编剧应该也是借鉴了几部日本佳片,但却有自己的创造性内容,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给三星,再加一星给音乐,几个歌真好听,其中一个特别催泪
在爱奇艺看了《哀乐女子天团》。
作为一部网络大电影,它有亮点还挺特别的,一是它竟然有“龙标”,二是它的质量跳脱出了“网大”的粗制滥造。
然后,它还是一部青春片。
三个坚持音乐的女孩组了个乐队,梦想有了,但面包阙如,不愿妥协于市场走日韩女团的卡哇伊风于是得不到舞台演出机会,家人不支持,房租拮据。
现实很骨感,女孩们偶然机会遇到殡葬服务公司“出入往生”的何老板,稀里糊涂签了约,心不甘情不愿地加入唱哀乐的队列,和前辈刘翠春花同台唱丧的过程中从发生龃龉到互相理解,三个女孩开始发现生死的重量、告别的意义,从觉得唱哀乐丢份逐渐认识到哀乐的价值。
世界观的转变故事,情感总是最动人。
无论是何老板在生意人外衣下裹挟的逗逼和善良,何老板徒弟胡莱的见利弃义,还是刘翠春花的饮水思源讲义气,公司财务方叔溘然去世对大伙的触动,以及女团女孩对“做偶像”还是“做自己”的抉择,都是在“出入往生”的相处中绽开脉络。
各路小鬼请开道,让我方叔一路走好,莫纠缠。
其实葬礼比很多仪式都更有意义,因为它关乎一个人的一生,唱哀乐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歌颂,打造一场属于逝者自己的告别盛宴。
当你亲身参与过后,你会觉得,你是在帮助他们迈过人生道路上最艰难的一步。
可是,为什么唱哀乐的会自卑,会觉得丢份羞于启齿呢?
后来唱片公司想包装女团也是不惜撒谎也要否认偶像女孩和唱哀乐毫无瓜葛,怕歌迷知道了会不接受。
因为那个世纪难题啊,人言可畏。
传统观念中,国人避讳葬礼,怕晦气,而在葬礼上唱歌是不伦不类,确实很多唱哀乐的像是小丑闹剧,一帮音乐上无造诣可言的牛鬼蛇神“坟头蹦迪”,民间殡葬服务就跟婚闹一样,存在不少陋习,而在媒体报道中更偏向暴短揭私,在民众中口碑自然一言难尽。
但这个行业也是在不断肃清不断发展,很多人士用心经营,流程和项目渐趋专业化,但积重难返,加之一些山寨毒瘤依旧在小打小闹,旧观念的纠偏远非一日之功。
在我家附近有一座宏伟漂亮的院子,是个保险公司的基地。
建筑物美轮美奂,但是在这里出入的人群是顶着世俗压力上班的。
保险从业人士在国人老观念里会被粗暴地归纳为“卖保险的”,而保险这种貌似看不见摸不着的金融服务,在中国发展之初由于推销员们不招待见的方式方法(例如杀熟、夸大其词)和不专业的售卖模式(面销全靠忽悠,电销满是套路),保险销售员是个庞大群体,门槛较低,年轻人多,学历和专业背景层次低,简单培训就上岗执业了,保险常常被人认为是“骗人的”,卖保险甚至一度跟卖安利的、搞传销的之流等量齐观。
如果你从事保险业,你不敢对家人说,因为会被认为公司不靠谱收入不稳定,你不敢对朋友说,因为会被提防向其推销赚提成。
中国无论从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都和欧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而其实也正因如此,保险业在中国是朝阳行业,但这有赖于民众保险观念的普及以及对保险信任感的塑造,中国人口泱泱,民族性格偏保守,对新生事物建立先进、开放的理念,这可不是一件易事。
中国造假盛行,不讲诚信的行业和企业太多了,民众的信任值一再被拉低。
任何领域都存在的不诚信,但保险为什么貌似格外受非议呢,一方面保险业在中国发展时间短,大多数普通百姓对保险还知之甚少,中国主打社保,民众对商业保险普遍觉得是非必要的,另外可能主要是由保险产品的复杂性,付出成本(交保费),但似乎收益(拿保险金)是短期不可见的,没有安全感就难以建立信任感,在售后服务(理赔)上稍微有点不够迅速就会引起愤怒,加之“穷追猛打”“急功近利”的保险销售方式令人生畏。
国家一直在规范和推动保险业健康发展,例如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出台《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等等,中国已经涌现了300多家保险机构,真正想有长远的保险公司势必会更加爱惜羽毛,注重服务,加强人员素质,不是都说与时俱进吗,老观念可以休矣。
接到保险销售员的电话也不必视为洪水猛兽,可能耽误到了你的时间,你可以挂断,但请别那么粗暴甚至厌恶,对方的初衷确实是想把一种抵御风险的观念传递给你、把可选择的保障方案如实推介给你,保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买不买是你的选择,稍微释出点善意,礼貌的拒绝也是一种修养呢。
我家附近这个有漂亮院子的保险公司,是中国八大保险集团之一,中国企业500强,除了保险是主业,还有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医疗健康、海外地产等产业。
其实在这个院子里上班,估摸也是不错的职涯选择呢。
《哀乐女子天团》中最后女团的女孩们勇敢地在自己的演唱会上向歌迷坦承: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唱哀乐,如果没有这样一段经历,今天的这一切都不会开始,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我们的音乐是最普通又最特别的,有些事平凡,但有意义,有些人渺小,但格外重要。
晚上八点。
我和我妈百无聊赖,点开一个又一个爱奇艺里头的电影,看了不到五分钟,又一个又一个关掉。
看到“哀乐女子天团”时我没做停留,也没抱期望。
我先入为主,仅凭着片名和海报,便将它定义成烂片。
但是我妈很兴奋,觉着这名字念来很有感觉,应该不错。
我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点开了电影。
面生的演员,生涩的演技,奇怪的强调,还没展开的剧情。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有些尴尬,没法让人提起劲头来,我靠在罗汉床上,依旧是百无聊赖,想着,不如睡觉。
但,紧接着剧情展开,一个个人物性格逐渐鲜明,一个个支线逐渐饱满。
我坐起身来,眼睛睁得大大的,不知不觉入了神。
追求梦想的三人在出入平安唱哀乐,这将近一小时的戏,拍的很好。
不落俗套,感情真挚。
我时不时鼻头发酸,眼眶发红。
这时候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物个性,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跳。
我尤其喜欢刘翠,这姑娘侠肝义胆,爱恨分明,嗯,是条好汉。
最喜欢的片段是第二场葬礼上,刘翠和山山明着斗歌,你高,我更高,互不相让。
这场戏演员们表现得相当出色,我在她们的眼睛里看到了倔强,看到了年轻的一冲动就不会考虑后果的自己。
第二场葬礼上,伴随着鞋跟与地板相碰的清脆声,男主唱登台,扫视台下,说:“兄弟,还记得吗。
”几个人默默站起身来,摘掉胸前的白花,走上舞台。
看到这一幕,我抽了抽鼻子。
第三场葬礼,那个被死者妈妈推搡的男人,没有进礼堂,他默默地笔直地站在门口。
死者父亲在读死者的遗书时,默默跳过了一段。
我没暂停,只看到那张纸上写了:我想念你,我不后悔,祝君好。
爱乐女子天团临时改了曲子,“朋友,别哭”,随着歌声四溢,那个男人终于佝偻了腰背,泣不成声。
看着这些幕,我都抽了抽鼻子。
我很好奇那张纸上写的东西,但是我没有暂停。
原来潜意识里,我已经接受并尊敬了影片中的人设,真相一定很痛,我不愿意强行揭开他们的伤疤。
我参与了他们的感情,对于事实本身,朦朦胧胧的也很好。
扣了一星,因为过于美好了的结局。
结尾的潦草了。
正能量是要有的,可这样生硬的美好,我接受不了。
总的来说,影片是很不错的。
或许演员们的演技并不算专业,可是我喜欢,我喜欢这份认真。
看吧,青春剧也并不是非得有爱情非得要爆点的,还有友情还有亲情还有梦想,这不就挺好。
因为刚好有会员,又听见朋友介绍,所以才去看了这不网大。
我历来都只看网剧,对网大真的是信任缺失,从没看过也不想看。
因为说起网大,印象也就是那样:黄LOW 山寨的名字 毁三观的剧情 一群整容脸 看完讲些什么也不知道。
《哀乐女子天团》我是很不情愿看的,因为以上原因。
但是在我看了5分钟之后,我就全然忘记了退出这回事。
我不从专业上的角度去分析电影拍的如何,我只从情感导向来说说感受。
怎么说呢,我觉得里面最有故事的其实是方叔这个人物。
话不多,嘴不甜,其实能看清楚所有的事,总是默默注视并关系着所有的人。
忽然之间方叔就离开了,虽然之前能想到编剧会这么安排,但还是不愿意看到那一刻的离开。
我在北京工作,离家很远。
月底就是爷爷的80大寿,初到大城市工作繁忙,都不知道自己能否回去给爷爷过生日。
身边哪个人会突然离开真的说不准,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
爷爷奶娘年岁越来越大,我似乎还没有完整的陪伴她们去哪里玩儿过,从小都是接受着爷爷奶奶的照顾,变成了理所当然。
也从来没想过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参加她们的葬礼,从来不愿意想这样的问题。
但是这个电影看完以后,我突然想去正视这个问题了。
我不想等所有的话到亲人离开后才跟他们说,趁着老人还健康,趁着还有机会,我真的要多陪陪家人,有时间就要多与他们聊天陪他们玩耍。
每每想到这些,眼泪真的止不住!
总之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它让我改变了,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真诚的希望大家抱着最平常的心,来细细品味!
拥有摇滚梦想的三个女生 机缘巧合进入殡葬行业为逝者唱哀乐 从最初的抗拒到后面真正为逝者“发声”--- 实现自己的舞台梦想 期间一幕幕的小事件反映出女孩们的心态变化、成长历程 更自然地表达出影片主旨-成年人并不是只做自己喜欢的 那些平凡的普通的但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更有“魅力”这部影片是很棒的网络电影,每位演员都很有代入感、演技在线用心 期间的每一场葬礼每一首歌深入人心 虽然剧情不那么复杂,表现方式等都恰到好处 强烈推荐看这部片子的朋友们用1.25倍观看 效果最佳💗
其实刚看到《哀乐女子天团》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拒绝的,甚至还把电影的名字读成了哀le女子天团,并且将其认为是一群小女生哭哭笑笑的那种老套的青春剧,可是当我接触剧情,才发现,原来他和我认识的青春剧并不一样,没有堕胎、出国、车祸、失忆等老套的剧情,相反,电影的每一帧都恰到好处,完美地展示了女孩儿们的逐梦过程。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五个女孩通过在葬礼上为逝者做告别仪式,不仅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还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解了殡葬行业,甚至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实现了人生价值。
“你们几个天生是属于舞台的,而我,将给你们提供这个舞台。
”“这就是你说的舞台啊?
”“这就是舞台啊!
”“可你没说是殡葬舞台啊!
”就这样三个海归学院派女孩误打误撞来到殡葬现场,被迫和刘翠、春花同台唱丧。
在她们搞砸的葬礼上,女孩们开始发现梦想并不只有一条道路可以走,正如老何所说的,“你们连给死人唱,都唱不好,还怎么给活人唱?
”生死的重量、告别的意义,让女孩们开始认真对待唱丧这件事,五个女孩也从陌生敌意相处成惺惺相惜的好姐妹。
打破青春 追逐梦想如果要将这部电影与其他青春片相比较,两者完全不同,他不仅仅讲的是青春,更讲的是一帮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故事,打破了以往受众对青春片的认知,这也正是这部影片的精妙之处,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华丽的制作、他就像是一个平凡的人讲述着不平凡的事情,娓娓道来、不骄不躁,也希望有人可以引起共鸣。
这部影片,说是青春,却也不青春。
说他青春,是因为整部影片的主色调很清新,且追逐梦想这个主题也是青春的一次尝试;说他不青春,是因为整部影片甚至没有讲述几位主角的家庭、身世,看完电影我们甚至不知道几位主角的具体信息,也只字未提爱情,这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产青春偶像剧的认知。
以悲为喜 成就梦想哀乐,给人的主观印象就是低沉的、压抑的,整部电影以哀乐为主线,却突破了压抑的氛围,在追悼会上大唱摇滚歌曲、为女孩儿们搭建梦想舞台。
其实,整部影片最吸引我的并不是三位女主角,而是老何,老何虽然作为生意人,但却有着自己的职业操守,也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操守,这是很难得的。
三位女孩儿从最开始的排斥哀乐,到后来的“决定大干一场”,也是在为她们的成功做铺垫,“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影片中有许多这样的话,虽然有些狗血的正能量,但却真真正正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整部影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当三位女孩儿终于要开始发光发亮的时候,造星公司告诉他们不可以承认自己曾经担任过殡葬的主唱,而在最后三位女孩儿却在自己的演唱会上勇敢的承认了事情的真相,她们不是不知道如果勇敢的后果是什么,有可能这么久付出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但却毅然决然的做了。
勇敢,不是傻,这恰恰是我们许多人做不到的地方,我想,三个女孩儿最后收获成功,和她们的勇敢和坚持密不可分吧。
谁的青春不迷茫 有梦就要勇敢闯整部电影围绕梦想展开,其实这里讲述了两对人的梦想,其一自然是三位女孩儿的音乐梦,三位女孩儿因为哀乐成就了自己的梦想,而另一个梦想就是老何的,梦想不论高低贵贱,虽然老何的梦想很小,但是他在电影中承担的作用却不可忽视,他坚持着自己的职业操守,更触动我的是,他对殡葬事业的看法,不仅限于利益关系,更多的是为人的品德。
其实近年来,国内关于梦想题材的电影并不少,音乐电影也不占少数,比如前段时间的《百鸟朝凤》,整部电影围绕民间艺术唢呐展开,也希望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切掉浮躁、回归本质。
《哀乐女子天团》的创意源于生活,说的是身边的故事,人生正如电影,每一天发生的故事都是在为我们日后的生活做准备,所以,年轻人们,在面对自己的梦想遥不可及的时候,千万不可放弃,毕竟人生的路还长着呢,谁的青春不迷茫,有梦就要勇敢闯!
这个片子题材非常新颖,讲述了殡葬行业的一些规矩,包括好的坏的,优点和诟病。
当中那些杀马特的表演还真是大开眼界,做丧事时候一边看表演一边嗑瓜子,大概也是喜丧的一种吧。
剧中三个妹纸走投无路,电费都交不起才误打误撞进了唱丧这行,好在她们就唱唱歌不用哭爹喊娘,唱的也挺好听,关键颜值在线。
他们老板这人其实是个很牛的男人,是相当有想法而且能坚持己见的一男人。
总体来说,这片子拍了有点意义了,比现在一般的国内题材要深刻的多。
但这片就是又要讲梦想又要讲现实,有点忙不过来,有些特别正面的点也就隔靴搔痒了,还不够更加深刻。
比如有一场丧礼,貌似是同性恋不被接受而选择了自杀。
这个其实很隐晦,但把这说好了就会是个很吸引人的点,我就感觉隐约是那样,就结束了没然后了,该稍微再透一点再深一点,现在接受度没那么闭塞的,角度也会更宽广。
然后男主自己常说做这行晦气,女孩子做别的更好,别掺和进来。
我倒是觉得这行女孩子也干的挺好,因为看到过现在最新的家属观看遗体的清洁告别仪式,那个小姐姐做的很到位,他们殡仪馆的工作人员穿的很正式,正装出席给老人最后一次敷面膜清洁身体穿衣梳妆。
这样的告别,是件很认真很严肃的事,即使是告别仪式现场只有儿子一个人和三个朋友。
然后今年过年期间又逢亲戚家99岁的奶奶去世,参加了那几代同堂、宾客满堂的本地人的喜丧,吃了顿特别欢乐的豆腐饭,白事酒水还不亚于婚礼排场,全程三天的丧礼流程下来,全家连同近亲都疲惫不堪。
一年一场的两场葬礼下来,我也对死亡和葬礼产生了点特别的想法。
死亡,不可避免,就如同我无法选择出生一样,自然而然。
但做给活人看,其实意义不大,大多活人也就是求个心安,图个理得而已。
死者已矣,他们究竟是不是泉下有知我们并不可知,他们还是否会看到感知到一切我们也不会晓得。
我们为死者安排的后事只是我们力所能及所能给到死者的最后的一份体面,其实说到底,是给活人看也是给自己看的,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但其实我身边看多了生前人情单薄,死后哭天抢地的做派。
包括我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我还真不知道死亡到底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十几岁的年纪还不会想到在未来的日子里,自己唯一会伤感的一件事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所以在当时丧礼上的时候,我就只是脑子一片空白和麻木,无边的麻木,麻木到眼泪都无力掉下来,最终仰头把盈眶的眼泪给憋了回去。
但当时开追悼会的现场,那些他们健在的时候,也没来看过他们几次的亲戚们简直哭的死去活来,还说哭越大声越好。
我到现在也做不来这件事,最多只能默默掉掉眼泪,真没办法那样去表现。
所以我自己一直认为,在亲人还健在的时候多多做些自己能做的事吧,比如孝顺父母、怜惜伴侣、珍惜挚友等,毕竟谁死了就是永远诀别了,或许还能活在活人心里,但活着的那个只能在漫长的年月中独自怀念了。
后来,终于懂了如何去爱,但想去爱去珍惜的那个人不在了,人生也不可重来,那岂非憾事?还有,最重要的是自己,现在到底是虽死尤生,还是向死而生呢?
怎么算活着?我以前也没想太明白,现在也还是没完全明白,但觉得我活着一天就多享受了一天,多看了一眼世界。
世界很大我很渺小,只要做我自己,享受活着的过程,好好对我爱的和爱我的人更好一些,尽力活的更好一点,这样就有余力再去做点对我来说有意义的事,那就行了。
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还活着,但已经死了。
但寻死不是勇气,而是懦弱,真正的英雄主义确实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能热爱生活。
活着受苦比一死了之更加需要勇气和爱,勇气是去直面惨淡的人生,爱是为值得的人去保重自己。
所以,比死更需要勇气的是好好去活。
难得的国产小成本佳片,颇有日本励志片的味道,笑点泪点都有,细节处理得很仔细,两声“走呗”,第一句急切,第二句无奈,把主角离开哀乐队时的心情表现得很好,男主老何的演的很好,把整部片子的立意拔高了许多,结尾处方叔的葬礼算是催泪弹,为别人办葬礼终有一日会轮到为自己人办葬礼,此时又要以什么样的心情做完所有的仪式难以想象。
但是结尾有点仓促,以主角三人组自我表白和为方叔献唱作为整部片子的谢幕让人觉得有些虎头蛇尾,感觉片子还可以有更深的立意而不仅仅停留在三个小女生的成名之梦的实现,对于人生、生死的刻画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做得很好,所以最后的结尾使得格调有些下降,但是难得国产电影可以做到这个程度,歌很好听,希望导演多多加油,不要被资本强暴,做出更好的作品。
《哀乐女子天团》不得不说,哀乐女子天团的确是个被名字耽误的优秀电影作品。
三个怀揣音乐梦想的女孩,在交不起房租的情况下愣是被何傲“骗到”了自己的丧葬公司,尽管不情不愿,又有丝毫不懂的乐理的队友,交锋的激烈场景不禁让人感觉又搞笑又无厘头。
经历了两场演出后,在何傲下逐客令的同时,三个女孩懂得了用音乐也能让殡葬者最后的人生的变得与众不同。
靠死人賺钱可能听起来并不光彩但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终结,他们需要最后的仪式感去告别世界,告别亲人,给予人生道路上的朋友去缅怀,珍惜当下。
(在这里推荐日本电影《入殓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
)为什么说它是被名字耽误的网络电影?
这个名字处听起来很晦气,带着一丝“暮气”。
但电影先导的很燃的摇滚风还是抓住了我的眼球。
要么惊喜,要么无聊。
青春的气息还是占据了屏幕,尤其是葬礼上与“葬爱家族”的对舞,让人大开眼界。
无厘头的同时,又在后面期待菇凉们的表演,演出不负众望,以静制动方式完败“葬爱家族”。
(手动为菇凉们点赞👍🏻)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面的就不剧透了。
电影的硬伤也有,如果不是网剧可能不会播出,电影的细节也没有讲述,借鉴的日本电影我虽然没有看过,不过网友反应都还不错。
题材新颖,主题曲好听,几首插曲选得也很到位。以轻松的氛围谈论生命的厚度,有日系治愈风格。许多地方灯光反而破坏了镜头的美感。
三星半。真挚加半星,音乐好听。
27分在人生舞台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37分这个社会非常残酷,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机会,可机会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错过了它就会从你指缝中流走。47.30我其实一直都在你们身边,只不过用另一种生活方式而已。两首熟识的歌《感谢有你》 《朋友别哭》
良心网剧。
演技不行 太木了
值得鼓励
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有几个女角色颜值挺抗打了。
看的我累死了,累死了,最后还是快进了,感觉自己在浪费时间。
无论从创意(入殓师)到表现(海街日记)都挺日系,后段的青春励志和前段的人生感悟不太协调,但拍得真诚不矫情,青涩却清新。P.S.“葛天”和“曲婉婷”唱得不错,“吴亦凡”拖了后腿~
咋说呢,故事挺有创意的,但是整个电影还是摇曳着浓浓的劣质观感。
做的挺好
办白事不是一味传统守旧,也在随着社会其他方面不断的变迁。
有灵气的地方不少,瞎凑合的地方更多,像是一个明明能考80分的孩子因为粗心考了59。认真编排一两段殡葬戏,其实吃不进多少经费,然而小心思都在《海街日记》的站位和滤镜那儿,钻错牛角尖了。
海角七号版入殓师。其实概念非常棒。前半部分不错后半部分偏弱。究竟是哪个大佬决定调色调成这样?两小时看下来眼真瞎了……
拉升网大新高度,很久没看到及格线以上的国产片了。虽然三位主角刻画比较苍白,演的最好的反而是东北大妞。
作为电影,瑕疵不少。可作为网大,算得上瑕不掩瑜。作为国内网大,满分不为过。就像电影里说的“有些事,平凡但有意义。有些人,渺小但格外重要。”而这部网大也将渺小化作了有意义。
剧情感觉有点仓促;片尾曲不错。【更新】18/10/7 片尾曲已循环半个月,有点被激励到诶……
丧葬版《琳达琳达》、《摇摆女孩》,非常的日系,几场戏导演也承认模仿《海街日记》。电影还差1、2场丧葬故事的时长,5个妹子人设应该再多点细节深挖,方叔作为重要人物前面的铺垫也太少,细节的缺失导致电影有佳章却成不了佳片。但是细节真的很用心,不敢相信一部网大却能秒杀一众院线片。推荐一看。
服了,这么拙劣蹩脚令人尴尬的网大怎么吹起口碑的,配音一塌糊涂,表演一塌糊涂,剧情套路毫无想象力。不是设定新颖就能撑住新颖。
比以往的网大有突破,但还是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