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点亮灯光

Keep the Lights On,为你流的泪(港/台)

主演:托尔·林德哈特,扎克瑞·布斯,Marilyn Neimark,帕普丽卡·斯汀,塞巴斯蒂安·拉·考斯,朱丽安妮·尼科尔森,玛丽亚·迪齐亚,茱迪·马克尔,贾斯汀·莱茵西尔伯,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丹麦语年份:2012

《点亮灯光》剧照

点亮灯光 剧照 NO.1点亮灯光 剧照 NO.2点亮灯光 剧照 NO.3点亮灯光 剧照 NO.4点亮灯光 剧照 NO.5点亮灯光 剧照 NO.6点亮灯光 剧照 NO.13点亮灯光 剧照 NO.14点亮灯光 剧照 NO.15点亮灯光 剧照 NO.16点亮灯光 剧照 NO.17点亮灯光 剧照 NO.18点亮灯光 剧照 NO.19点亮灯光 剧照 NO.20

《点亮灯光》剧情介绍

点亮灯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8年纽约,纪录片导演艾瑞克(托尔·林德哈特 Thure Lindhardt 饰)在一夜情中邂逅未出柜律师保罗(扎克瑞·布斯 Zachary Booth 饰),互生好感的两人终究正式交往,从而开始了一段历经十年寒暑分分合合的爱情长跑。艾瑞克发现保罗有爱用毒品的习惯后并不排斥,偶尔还一起享用,但保罗的毒瘾渐渐发展至失控。当艾瑞克的纪录片斩获国际大奖却找不到爱人分享时,当他在酒店看到淹没在毒品和男妓中的男友时,艾瑞克痛苦的体会到,原来他对保罗的爱就像毒瘾一样沉沦无助。每一次争吵,每一次妥协,每一次拉扯都在透支和伤害着对方,直到原谅再也无法止住泪水…… 《点亮灯光》荣赝年度最伤心爱情电影,入围圣丹斯主竞赛单元,获第62届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电影有如一幅悱恻画卷,又如一封笑忘情书,细腻而真实的描绘了同志世界的各种甜蜜与苦痛。导演艾拉·萨克斯曾凭《蓝色的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恐惧街王牌女保镖之极速守护两个恋爱你好中世纪我是传奇突然有一天之2月29日心碎往事经验丰富的你和经验为零的我交往的故事老师也疯狂女神捕之计中计军情五处第五季落地,请开手机婚礼教堂我的离婚派对继母的拖油瓶是我的前女友平衡法则哎呦,棒球一夏浮出水面第一季JOJO的奇妙冒险石之海Part.3米雅的精灵王国:乌托邦的英雄窥视之眸八大豪侠校花的超级保镖之消失的村落异形浩劫温特沃斯第九季鳏夫跨美旅东京贵族女子地狱屋3:鬼火之湖邻家律师赵德浩第2季黄金保龄球

《点亮灯光》长篇影评

 1 ) 灯下那一笑

一些琐碎。

好的独立电影必须要有好的音乐。

开头两首Arthur Russell很美很抓人。

Erik第一次向女友讲起Paul,说他很nice时脸上的笑。

hippister或是自由的gay一定要跟drugs拎不清吗爱情啊,爱情。

什么言语和逻辑都没有资格来评论。

百折千回,折磨的自己五脏生烟,到最后眼中依然是他,就是绕不过他。

被爱缠住了,就再绕不开了。

即便到最后分手时,他们是爱或不爱?

谁能说得清?

最爱的一场。

重逢时点亮床头灯,灯下Erik偎在Paul胸口时那一闪而过的来自内心的笑容。

那一刻他一定很幸福。

我愿意把“点亮灯光”具化成这一瞬,让时间就静止在这。

 2 ) 黑暗里的光

 《点亮灯光》这部电影的同志成分十分高,卡司上至少有三名人士全是同志,根据导演本人亲身经历改编,男主角由丹麦出柜演员托尔·林德哈特饰演,大量配乐出自才华横溢的同性恋音乐人Arthur Russell。

所以这不再是一部导演意淫的同志世界,而是带有强烈现实感的自传式的电影。

电影那张流传最为广泛的海报是这样的画面,Erik面朝镜头,直视观者,paul只是模糊的露出侧面。

爱情的故事向来都是两方各执一词,导演作为现实故事中的Erik,正如海报,他所展示的或许只是现实两面中的一面。

遵从近几年的流行趋势,普通爱情片都走小清新森林路线,同志电影是下流无底线路线,电影开头Erik打着性爱电话,寻找打炮对象,欲望简陋。

和去年大热同志电影《周末时光》一样,这又是一部从一夜情发展为真爱的故事。

Erik 在试着拨打号码,碰巧此时Paul接起了电话。

然后从性开始,到爱结束。

电影总是给我展示出我在现实世界看不到的画面,同时这也是我喜爱电影的原因之一,我只能在影像里和这些边缘可爱的人物相遇。

Erik和Paul 的相遇,既是浪漫又是丑陋。

Erik穿过街道来到paul的家,满意又合拍。

只不过在离别的亲吻之后,Paul对Erik说,我有女朋友,所以别抱更多希望。

之后,Paul又约Erik见面,2人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Erik无聊寂寞的消遣是打性爱电话,Paul工作时间是头发整齐的出版人,私下的小秘密是吸毒。

所以这是色情狂和瘾君子的爱情故事,即便是色情狂和瘾君子能有美丽悲伤的爱情。

一开始就像所有传统的爱情故事一样两个人非常幸福,有嫉妒吃醋不伤大雅的吵架,大概持续2年,之后从Paul的不断的失踪和对毒品的依赖开始搅局爱情。

从在聚餐中,Paul突然消失,一周后又若无其事出现在他们的家里开始,Erik彻底被Paul不知去向的失踪击垮。

在他们第一次吵架时,Paul曾下定义,“Erik,你就像个孩子”,孩子般的Erik永不知疲倦地对付一次次的失踪。

他曾经抱住晕倒在楼道里的paul,也曾经用伤害自己的方式质问Paul到底去了哪里,甚至Erik 在得到泰迪熊奖时,迎接他的却一场始料未及的大失踪。

在经过几天无可奈何的心碎之后,他突然接到Paul的电话,Erik只想带他回家,前一秒Erik还在温柔的鼓励Paul结束吸毒的混乱生活,后一秒一个无辜的Paul叫来的男妓就出现在了屋子里。

Erik像个失去尊严的小孩一样等在外面,他只是听到呼唤便进屋握起了Paul的手。

因为这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故事,总是看到Erik在不断的付出,深陷在拯救Paul的漩涡里,而我们从不得知Paul的那些失踪到底去了哪里。

在爱情里难免都有一个不停努力的傻子,仅仅是看起来像个傻子,对爱情的执着就像一盏灯一样,既照亮自己的内心也同时照亮别人向前的路。

外国影评人说这是最令人心碎的同志电影,导演却说希望这部电影照亮同志心里的所有阴暗处。

人世诸多不如意,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预见和操控,就如Erik无聊时拿起的电话,也如Paul久久不能戒掉的毒瘾,这是藏于心底的暗。

爱情不能使我们变成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但是它产生了像是永不熄灭的光,这光是在暗慢慢包围自己的时候,在心底看到的飘渺的希望,Erik抓住这希望,他倾尽所有精力去拯救Paul。

Paul也抓住这微弱的光芒,所以不管几天几夜杳无音息,最终还是会回家。

痛苦、眼泪、愤怒、混乱都不能阻止他们去寻找心底的光,直到无力承担或者坦然接受,看到光的熄灭并期待它再次燃起。

   之后,Erik离开了Paul的世界,一段时间后他们又相遇。

Paul再次梳着整齐的头发微笑在Erik面前。

那道光又再次出现在Erik眼里。

只不过时光已逝,他们又出现在彼此的生活里,不过不知道这是什么。

最后,Paul让Erik在3个小时内决定,他们是在一个全新的地方重新住在一起,或者就此分手。

Erik先是选择前者,又在半夜驱车赶到城里,对Paul说自己做不到。

最后,他们在熙攘的街道上告别,2人同时抱有遗憾和决绝。

直到最后Erik还在对Paul说我爱你。

 在这10年的后几年,Erik遇见曾在酒吧见过一面的画家Igor,他们从告诉彼此真实的姓名开始交谈。

现实故事里,导演与这个画家结婚了,电影片头出现了很多笔画简单的男性人像,便是出自他之手。

 这十年悠长的相爱,偶然揭开了爱情的一个真相,我爱你,并不是因为你有多好,而是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气味或者说话方式,一些难以描述,不能捕捉的玄妙东西,命运让我遇见你,我注定就会爱上你。

Erik和Paul就像是注定的相爱与别离,我说不出什么细节来证明他们的相配,我只是看见他们彼此对视时眼里的光彩和对话时温柔的语气,而觉得他们是合拍的一对。

这是一段悲伤的往事,也是美妙的故事。

看完整个片子,你并不会去延伸这个故事与社会有什么关系,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我所想的只是他们俩为何不能在一起。

 3 ) keep the light on

有点失望,还没有 徐佳莹的歌给我的震撼。

断断续续的故事,反反复复的生活,我没有觉得它温馨,也就不会为了它感动,伤心。

可能是文化差异,还有可能是性别差异,还有可能是年代差异。

这个片子,没有触动我,哪怕一丢丢。

并不是善良的人凑在一起就能好好过日子。。。。

 4 ) 我愿为你

偶然看了一篇影评形容一对同性情侣之间牵扯不休的爱情与最后落寞的结局题目是相爱很难今早看了乱世佳人的一江春水“人为何有心,有心便不一竟不如这春潮守信当初誓言今不语 耳畔却 生生如昔”漫长的句子里,只听懂了这一句有心便不一爱情是个难题是很长的距离也可能是个奇迹因为相爱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少因相爱而分开的人很多有多少爱情是可以走到最后的谁都不知道小白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好姐妹很多跟父母都没说过的隐私趣闻她都了如指掌的那种但是因为父母的一些问题,导致她感情经历一直郁郁不得最近一次的遇人不淑更是让她心情低落甚至有点不会再爱了···直到遇见这个射手座的急诊室小医生小医生跟小白的第四次约会的主题让我们很多人都大跌眼镜···去小医生家里包饺子···我们很难定义这是个正常人做的变态的还是极其高端的决定但是结果却意外的令人满意小医生极其室友充满大学生情怀的一次聚餐让我们仿佛都一下子年轻了好多嘻嘻笑笑中,仿佛所有的身世背景恋爱经历都可以抛到一边只安安心心的做个小孩子谈一次恋爱就好金马奖的颁奖礼上看到男朋友女朋友里面桂纶镁穿着校服剃着头发对着屏幕外的我们露出她青春的笑容时我的心动了我终于开始明白那部北京青年里面大家一起傻傻的重走青春路的理由与冲动了在那些化不掉的青葱岁月里我们总有些人有些事忘不掉也总有些人没来得及去爱有些事没有胆量去做所以当我们走到青春逝去的坎上的时候我们抬不起脚跨不过去我们不想承认自己的青春就这么溜走了我们不想人生回头看充满那么多的遗憾所以我们想回去我知道相爱很难电影里面两个人握着手却感受着第三个人的冲击有一个时刻我以为他们最后真的会走到一起直到埃里克第二次见到他命中注定的人我们才恍然大悟难的其实并不是爱情而且我们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爱情我们总以为我们错过了很多爱情但是却从未仔细想过那些到底是不是爱情我一直很感激上天在我已经放弃对爱情渴望的时候遇到小猴子相爱、走到一起做决定时的一往无前过程中的犹犹豫豫我也经历过对爱情的不安对是不是这个人的怀疑甚至在最最幸福的时候不敢相信这真的就是爱情直到昨天一次聚会、一场颁奖、一部电影让我想清楚了一件事爱情其实并不是握在一起的两只手而是哪怕重新走过一遍后依然会做的那个选择在知道了结果之后,也能奋不顾身的跳下去的那个坑如此,便是了

 5 )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似曾相识的悱恻,欲语还休的落魄似乎平常的流水似的过往,可是看到的是已经爱到极致的惊颤如果说爱可以包容很多,那么Eric做到了如果说爱可以有多任性,那么Raul做到了这两个都很爱彼此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慢慢延续自己的爱情,延续了8年,可是这8年的延续也一点点地杀死了爱情都被自己的爱和对方的爱折磨着所以最后Eric选择不和Paul一起离开,他说,我是真的很爱你,真的可是Paul疑惑了,真的吗?

我怀疑!

真的爱我,为什么不能和我一起走呢?

是的,有的事情的确就这么说不清,看似只是一个转身,似乎随时都会转过来,却未知,有时候,有些人,永远都不再转过身来了。

你能看到的永远只有背影了。

所以,还是点亮灯光,即便是离去的背影,也让我看清一点吧。

 6 ) 多少有点失望

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看到了全片。

从色彩到剧情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两个人之间闹矛盾也挺突兀,总感觉只是一个个的片段,而不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我跟ex分开也有两年了,在一起的日子远非小说中那令人向往的甜甜蜜蜜,而是慢慢地各有心事。

其实我一直都想让他明白:如果我们一直都固守着自我,不能为彼此做出妥协,做出改变那我们的相遇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之间的相爱早晚也只会变成一段回忆。

但是我要的是两个人的生活,人家喜欢的是恋爱。

 7 ) 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如果知道结局我们还会相爱吗?

”整部电影叙事慵慵懒懒,波澜不惊。

几度有看不下去的感觉,肉戏形同虚设,感情又矫情,但转折都在最后十分钟。

最后十分钟,Paul给了Eric两个选择:要么在一起,要么分手从此再也不见。

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忽然间感同身受,竟然为最后十分钟流下泪来。

这样的一段感情:两个人在一起彼此伤害,鼓起全身的尖刺让对方遍体鳞伤;分开了之后,空虚到绝望,惦念着对方一点一滴,以至于想起他来目光又会变得温柔起来。

当开心的时候,仿佛你的全世界都在这里,沉醉到无法自拔;当争吵的时候,你们彼此的距离又这么远,连心都拉扯得长出了韧性。

谁也无法回避,看着对方的时候,眼睛里又有了不一样的光,在同一张桌子上面对面吃饭,在同一个路灯底下用最近的距离交谈,在觥筹交错头顶上的吊灯折射进眼里的一瞬间,暧昧挥发在空气里,每一个分子的缝隙,每一束心电的流窜,把两个人绑在一起,别想逃。

就是那种该死的暧昧,和感情巨大的惯性,像潮汐一样不停涌动着,卷着两个人继续往深渊走去。

他爱他,他爱他,可他们不会相安无事地在一起,因为那命中注定的反骨,因为各自的坚守和沉溺,这是生命里不能破译的密码,是心脏上最痛的一隅。

“相爱很难,就难在其实双方各有各期望,怎么办”。

爱得太浓烈了,连伤人伤己都放不开。

就在一次次彼此伤害里,我们学会了忍让,从最初心痛的无法喘息到渐渐地只是悲哀地皱眉。

习惯了,却疲倦了。

再也不想这样无谓地让自己痛苦了。

可是在一起是痛苦,不在一起更是痛苦,进退之间全是痛苦,也不曾预见到底哪一种才是“长痛”。

只知道是时候要做个决定,却迟迟不敢跨出这一步,这是酷刑,这是人间折磨。

这就是[点亮灯光]的最后十分钟,这就是留给Eric的三个小时。

我都不敢去想象到这个决定真正来临的时候究竟会有多么痛。

是,正是经历过一次,所以才会知道,爱到最深是什么程度。

爱到最深就是刷牙时握着牙缸的颤抖。

爱到最深就是临走之前最后没尊严地说上一遍“我真的很爱你”。

爱到最深就是内心里一次又一次的余震。

震碎前生和今世。

到最后才知道,有些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8 ) 好看却穿起来有点憋的一条牛仔裤

7月9日,Gainesville知晓这部电影,是无意中看到了徐佳莹[不怕庆祝](该片台湾地区主题曲)的MV。

到上网看了一下预告片和简介,于是猜想说,肯定又是一部描写男同志世界中存在的畸形与矛盾的题材。

说实话,对于LGBT的题材,本人更倾向于走小清新或是温情路线的作品,像[Patrik 1,5 ]、[Transamerica]。

而对待类似[Keep the Lights On]这种明明知道会是以悲情作结尾的,总有种类似捂着脸却还要看恐怖片的矛盾心理在作祟。

8月22日,NYC只身搬到了纽约,开展新的生活。

9月7日,NYC电影今天上映,本来打算约朋友一起去看,因为种种原因耽搁,便没能把计划提到日程上来,也就把这事抛在脑后了。

10月7日,Chelsea Clearview Cinema我这个人有点小迷信,总觉得一切事物冥冥之中早已安排。

这天,和朋友在Chelsea吃完Brunch,正准备回家突然下起了大雨,于是便躲进了旁边的电影院,打算随便看场电影等雨停了再回家。

看了时刻表,发现最近的一场电影正是该片。

而当我看完电影出来的时候,更加印证了自己之前的想法。

在Chelsea的电影院看一部发生在Chelsea的故事,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笑)前面废话有点多,已经差不多快进入正题了。

因为本人现在暂住在纽约,于是想结合这部电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于纽约和这里的同志们的认识。

众所周知,纽约是世界著名的Gay Cities之一。

有时候你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走在街上的行人,同性恋会比直人还多。

纽约的Gay很喜欢扎堆抱团,有两个区在manhattan是gay最常出没的,一个是Hell's Kitchen,另一个就是主人公Erik和Paul相遇的地方——Chelsea。

故事发生在1998年,那个年代没有iPhone更别提接客帝,就连网络、手机也不是很普遍。

于是基友们便用家里的座机,开展约炮活动。

那大概是秋天的一个夜晚,Erik一人在家寂寞难耐,于是拿起了电话。

与不知道多少个人互报了情况(他还谎报了一点)和调情之后,在纸上抄下了Paul的地址,徒步走向他的公寓。

一番云雨之后,在即将离别之际,Paul对Erik说‘Thanks for coming by. 谢谢你的到来’,Erik回道‘Thanks for having me. 谢谢你邀请我’。

我不知道两人是那时候就相互产生了情愫,还是只是处于礼貌的问候。

Paul接着又告诉了Erik,其实他有女朋友,是个不敢出轨的伪直男。

Erik戏谑地说了句‘That's too bad’,然后离开了Paul的公寓。

就这样,二人邂逅了,并从419变成了Fuck Buddy,再成为Friend with Benefit开始Dating,最后Paul和女友分手,与Erik搬到了一起,建立了Relationship。

我个人认为导演应该再多一点对于两人如何坠入爱河的描写,因为后面突然就把两人爱的死去活来的给搬出来,让人觉得情感上有点衔接不上。

在两人第二次发生关系的时候,Paul便在Erik面前显露了自己的本性。

平时的Paul是个相貌堂堂文质彬彬,令人称羡的年轻律师,私下却是一个瘾君子。

他所服用的是在Gay圈里最为盛行的Sex Drug——Crystal Meth,也就是冰毒,学名安非他命,这个估计看过云翔的电影的同学都知道是什么东西。

曾几何时,人们给它起了另一个称号,叫做Tina或直接简称T,据说是根据在吸食是发出的声音所得来。

人们总是将男同志与性和毒品联系起来,我个人不予评论。

不过在纽约,确实有很多的男同志为了寻求刺激,因此沾染上毒品。

而T则是在众多毒品中最快使人上瘾的。

在曼哈顿,Chelsea则是重中之重的‘重灾区’。

回到电影,Erik看到Paul吸毒,并没有做出太大反应,还与Paul共同分享了起来。

大概是因为那时候两人刚好上,还处于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阶段,自然看对方什么都顺眼;有可能是因为Erik的工作是纪录片导演的缘故,在搞艺术创作的行业当中,人们对于毒品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影片中还有另外一个铺垫,在和Paul交往以前,Erik有一个炮友,暂且称他为二逼肌肉男,此人属于爱自己的肌肉胜过于热爱任何事物的那类金刚芭比。

多年后,在和Paul因为毒品的问题产生矛盾的间隙,空虚的Erik再次与该二逼肌肉男约炮。

当来到他家,Erik赫然发现此二逼肌肉男也染上了吸食毒品的恶习。

导演通过这名二逼肌肉男的转变,向观众更明确地表明了,使用毒品的现象在同志世界已经日益严重。

我个人认为同志容易沉沦毒海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同志们生存在弱势群体当中,他们处于社会的压力之下,很难得到家人或周边的理解,于是在生理及心理上进行自我麻痹和放逐;其次我觉得就是同志有时候真的比较经不起诱惑,太过于追求欲望上的享受。

Erik也有自己的问题,虽然已经和Paul处于稳定交往的关系,却还是偶尔会在外面沾花惹草,当然电影里没有真的演他和别人发生关系,但这是在同志圈子里十分普遍的现象,哪怕两个人十分的相爱,他们还是有可能会寻求生理上的刺激。

一天,坐在出租车里的Paul看到Erik在街上和别人搭讪。

当晚二人在家中发生了第一次争吵:。。。。。。

Paul喊道:“What do you want me to do? 你到底想怎么着?

”Erik说:‘I want you come to bed with me! 我要你和我回到床上睡觉’Paul询问:‘Why? 为什么?

’Erik:“Because。。。

因为(这时候的Erik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Paul接着问:“Why can we just sleep in different rooms? It's fine, it would be good for us. 为什么我们不能分房睡?

这样对大家都好。

”这时候的Erik露出他招牌Puppy eyes,对Paul说:“Cuz I don't want to. 因为我不想。

”Paul此时一语道破Erik最大的致命伤,但我认为这也是他最可爱的地方:“You're such a BABY! 你真幼稚。

”。。。。。。

二人吵架的情景,甚至说的台词,我想大多数有过感情经历的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验,至少在我本人身上就发生过无数次了。

每当争吵,一方总会拿着枕头被子跑到沙发上睡觉,另一方则会追出来用命令地口吻要求对方回到床上去。

看到这里,电影荧幕奄然就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我相信电影院在场的所有人,都在用审视自己的眼光,回想自己的过去。

不管那时候是对是错,不管对方已经消失于茫茫人海还是仍然在厮守身边,那些记忆已然成为了脑海中挥散不去的一抹尘埃,到头来只能释然一笑。

Erik和Paul之间的关系,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之间经历过喜悦、悲伤、感动、伤害、誓言、背叛,维持了近十年。

虽然不像[蓝宇]或是[The Trip]那样以生命结束作为收场,但还是没能够让人拍手称快。

影片最后二人的重头戏,是点题之笔。

分开一段时间后二人相约共进晚餐,饭后的Erik依依不舍地挽留Paul,于是二人回到狭小的公寓(或者是小旅馆,记不得了),躺在一张Full Size的床上,刚开始二人还有所保留的穿着内衣,有些害羞腼腆,之后相继将衣衫褪去躺在被窝里,大概各自都在为自己矛盾的心理做着垂死挣扎。

最后还是成熟的Paul先开了口说道:“We are not ganna have sex. 我们不可以做爱。

”,为二人打破了僵局避免了尴尬。

当Erik打算将床头的灯关掉的时候,Paul却要求:“Keep the light on. 把灯留着。

”原因大概是希望能够借助灯光看见Erik的模样,记住彼此这最后的温存。

看到这的时候心里一阵酸楚。

与去年的几部电影相比,比如[Weekend]、[No Strings Attached]、[Friends with Benefits],它们之间都有一个相似之处,主角们都是从炮友的关系开始,逐渐爱上了对方。

只不过英国的那俩小伙子只在一起呆了两天,美国的这两位一呆就是将近十年。

这其实透露出一个十分值得令人深思的现象,明明大家的初衷只是寻觅生理的慰藉,到最后却陷入万劫不复痛苦的深渊?

尤其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同志圈子,此现象貌似更加普遍。

影片结束走出影院,朋友问我对此片作何感想,我半开玩笑式的说:“这部电影就像是你买了一条牛仔裤,虽然好看,但是穿在身上有点憋。

”我所说的憋,是心里的那股子怨气。

一段失败的感情就好比如此,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你刚把牛仔裤买回家,穿着觉得还不错,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有可能是因为自己身材起了变化,也有可能是牛仔裤洗过之后变了形,它再也不是那条最适合你的牛仔裤了。

只是有的人比较恋旧,不舍得抛弃,而有的人喜新厌旧,不合适了立刻再买新的。

PS. 有一个问题捉摸了半天也想不明白:Paul的职业是律师,但他为什么每天却只穿个小衬衣,也不打领带不穿西装,出门上班就只背个纽约基友们唯一指定款的购物袋,而且一背就是10年,服指太不考究了吧?

2012年10月7日,祝你,可以找到为你Keep the Lights On的人。

 9 ) 说再见不难

满怀期待了这么久,看了之后却是满满的悲愤。

不是影片不好看,而是角色实在是不讨喜,这种不讨喜是普遍存在于每个人中的,但是这种不讨喜转移到他人身上时,我们便会忽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继而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就像我不明白为何埃里克会在保罗消失两天的短短时间内,却又要去找其他炮友来满足身体的欲望。

一开始我以为是保罗的错,毒瘾的一再发作使得埃里克失去了信心,但现在我更倾向于是埃里克的错更多一点,这会儿想起来埃里克读那份协议时一张无辜的脸,我就想打他。

他责怪保罗看到前女友时的不勇敢,但保罗和她分手了来和你同居,在大街上和你拥吻,为了你到戒毒所改变自己,而埃里克却在保罗每次消失的时候,不间断的寻找炮友。

到底是谁不勇敢,埃里克,你连改变的念头都没有,你怎能好意思去责怪别人对你的背负。

是的,保罗是不够勇敢,他的不勇敢在于他不舍得切断对埃里克的情感,总是离开又回来,再伤心的离开。

他知道埃里克死性难改,我把他对毒瘾的沉迷,当做对埃里克无可奈何的反应。

这样一来,他们就都不是完美的,他也就能说服自己,重新回到那个不完美的埃里克身边。

埃里克口口声声说爱保罗,但他的行为却对不起这一点,是的,他是爱,但是爱的不够。

他们都爱的不够,不够爱,也不够勇敢,不够勇敢的去结束这样一段关系。

他们不明白,结束一段关系并不是真的结束,而是一段关系的重新开始,就像保罗重新回来之后,他们在街上说的一样,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是他们没有把握住。

忽然想起来那句话,我们原先想要的只是一个拥抱,却多要了一个吻,然后……直到结束之后,才想起来,我们原先要的只是一个拥抱而已呢。

埃里克和保罗,他们都贪心了,贪心的不舍得去结束不明不白的关系,以致互相拉扯,拖长战线,让彼此都疲惫,让仅存的爱,在抱怨、担心和不信任中,渐渐消失无踪影。

他们不信任,便是他们的死结。

保罗的失踪,除了毒瘾发作的不能自控之外,也多少有些试探的意味,结果没想到埃里克真的被他在电话里抓包,这更让他觉得这场爱情,不靠谱,这大概也是最后虽然他提议两个人同居,但是却再也不想和埃里克做爱的原因吧。

他们最后说,最好一段时间不见,但我想他们一定知道,他们也许再也不会见了。

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原先是想避免这样的结局,却没想到彼此的挽留,加快了这场悲剧的到来。

爱情在开始的时候,往往都是美好的,埃里克兴奋的像个小孩,而这样的幸福感也让保罗勇敢的承认了自己,走到了阳光下。

曾经以为,他们彼此都是对方的太阳,照亮了彼此的路,却没想到这只是一场漫长的交汇,终究还是回到了两个不同的轨道。

“你是我最无法收敛的那句欢呼,就算一厢情愿的,可以看着就好了;你是我最意想不到的一次投入,就算总会失去的,空虚之前我要更用力庆祝。

”徐佳莹的《不怕庆祝》真的配的很贴切。

就像这场爱情的开始,都是他们所无法预期的奋不顾身。

但看完之后,我发现她的另一首《不难》却更贴切这样的一种结束。

“说再见不难,就别问是谁真心想说出来,像家人像朋友都只是欺瞒,当初多喜欢只是恶性循环;说抱歉不难,跟我们是否还相爱也无关,形式上去结束某一个阶段,淡去的记忆将由谁保管,都不是太乐观。

”这样的歌词,听的人淡淡的忧伤,却哑口无言。

就像这部影片的感情基调一样,大量的细节,感情浓稠的让人不想继续,却没有办法,只能看着它发生,曾经那么亲密,却要道一声再见,各自天涯,即使是屏幕前的我们都无法轻松的释然。

也许每个爱情都有它的寿命,它该走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放手,否则,强行拉扯,它便死了,连回忆都难找了,即使有,也是伴着美好回忆的死状悲伤而已。

说再见不难,别为了怕再见,而让彼此真的再也不见。

ps:还是抱怨一下,剧情缺乏高潮,平淡的有点拖沓的感觉,而且伊戈尔这个灯光还没怎么亮呢,电影就结束了==+而且有些内心戏好像剪辑的少了些铺垫,埃里克大哭那边总觉得还是突然了点。

 10 ) 病态关系下的互相折磨

电影讲述了从1998年到2006年,九年的时光里,Erik和Paul之间分分合合的故事。

Erik有性瘾,Paul有毒瘾,两人在病态的关系中互相折磨,可是又离不开对方。

看完电影我只能说两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点精神病。

Paul有很严重的毒瘾,虽然每年都在说戒毒,永远都不在吸毒了。

可是却日复一日地选择吸毒,就此沉沦下去。

Erik有性瘾,每次Paul不在自己身边的时候自己就要乱搞。

另外我觉得Paul的控制欲和狂躁症也很严重。

Paul对于Erik来说,是离不开的存在。

Erik希望Paul时时刻刻在自己的身边,不离开自己。

一遇到什么事情,Erik的躁郁症也会发作。

见于用物体敲击自己的脑袋等情节。

两人在互相折磨,彼此沉沦。

可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两人分分合合。

最后为了彻底地治愈自己,两人选择了长久的分开。

可是对于都是病态的两人,这又何尝容易呢。

感觉只是为下一次的重逢做好了铺垫罢了。

我觉得最好的情况就是两人一直在一起,不要让这种他人看作是祸害的个体流入新的婚恋市场。

最好两个人都彼此折磨下去就行了,想必这也是两人这毕生的命运了。

经过了9年的时间,分开已经重逢,毒品以及性爱,这些元素,大部分都是负面的,充斥着两人的人生。

这些负面的元素已经侵蚀到了骨髓,戒掉很难。

但彼此唯一靠,也算是为彼此点亮了一个灯光。

《点亮灯光》短评

我说桥的新搭档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是见过的……

5分钟前
  • Swe
  • 较差

节奏过缓,缺少高潮感。

7分钟前
  • 黑色眼球
  • 还行

矫情

9分钟前
  • 運·命
  • 较差

十年分分合合换成BG真TM矫情,但就是有不少戳到我的地方。Paul好帅好阳光,而且长得像很多人(。

11分钟前
  • 生煎馄饨秃子
  • 推荐

被张鹤群砍死的那天晚上在张鹤群寝室看的,看的心碎得一片一片的……为什么明明相爱却还要互相折磨呢(贱人就是矫情)……估计《电影手册》喜欢这淡逼风格,淡到10年的光阴一眨眼就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12分钟前
  • Paper Planes
  • 推荐

导演的半自传,一个瘾君子和一个性瘾者纠缠快十年的故事。据说导演现在有丈夫有孩子,保罗也过得很好,所以这世间最无力的就是除了相爱我们什么都给不了对方。“过去一年,我遇到你身边所有的人,除了你。”有些分手,要彻底诀别才可以。

14分钟前
  • 某J。624
  • 还行

基情片为了怕拍成奇情片一般都不敢拍成激情片 所以昏昏欲睡是难免的 “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 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会减 除了激情褪去后的那一点点倦 也许像谁说过的贪得无厌 活该应了谁说过的不知检点 总之那几年 感性赢了理性的那一面”

18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还行

负能量过盛 不喜欢

22分钟前
  • Jor.
  • 较差

又一部把平常生活拍得很平常化的电影,九年长跑分分合合,主角们爱得累,我也看得累,前半段偶有船戏也就这么过去了,后半段实在是拖沓得要死,偶尔的几次月抛未遂也是莫名其妙跟主线一点关系也没有。

27分钟前
  • 瞎说
  • 较差

最后总是一句算了了事 这大概就是宿命不可抵挡

30分钟前
  • 雅 罗 米 尔 。
  • 推荐

很久之前看的,但是已然不太记得了说明在拍摄上并没有留下记忆点的一幕

35分钟前
  • 今日月亮的温度
  • 较差

爱情大抵如此,从一开始的两情相悦,到后来的一个人对一个人的折磨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容忍,放手变成一种解脱,于是最后的结局就是爱情最后的样子,但不是最坏的样子。

37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托儿略怂

40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还行

看着太难受了,细节很赞,电影后半有点拖,两个人没啥气场,十年的分分合合真是互相折磨……

42分钟前
  • foguoguo
  • 还行

太散了

44分钟前
  • Billy
  • 还行

叙事平淡无高潮,节奏拖沓让人昏昏欲睡。两位主角相爱相杀,但是剧情发展却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感情的变化甚至可以说突兀。我唯一欣赏的是导演敢于拍自己和前男友的真人真事。

45分钟前
  • 斯 琰 🌈 🍭
  • 较差

「Would you turn that light on, above the bed? I don't want to be in the dark with you.」「I do love you, Paul. → Do you? I wonder. → I do.」

49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兜兜转转十年,却又感觉从未真正了解过对方。说你好不难,说再见不难。相爱很难。

50分钟前
  • XUE
  • 推荐

果然不该手贱去down这种片。。。电影手册也开始弯了么!

53分钟前
  • 🌋
  • 很差

声音软软的cuddly男主遇到阳光笑容男然后被一点一点卷入池底无法自拔。最爱的人要相望于江湖不是吗,不过我怎么可能相信你们不会再相拥(就没看到那个真实结局> <)。最近看什么都联系到存在。。情绪好像也没那么可怕。。PS:男主是Norman Reedus失散的兄弟吗长得未免也太像了吧!

54分钟前
  • Sam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