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魔术师》的期待,源自于梁朝伟与刘青云的对戏。
正是十三年前,两人在电影《暗花》里的精彩对决,不知让多少影迷像我一样大呼过瘾。
时隔这么长时间,难得两位影帝再度聚首,想必有很多梁、刘的粉丝早已对《大魔术师》翘首期待。
此番,与《暗花》里的冷酷斗智不同的是,《大魔术师》是部彻头彻尾的喜剧,荒诞戏谑、离经叛道,反讽揶揄。
梁朝伟、刘青云、周迅的三角关系,在剧中被处理成最为奇趣、曼妙的情感组合,每一次的三人同台,或梁刘互动,都会有一种精巧的机智和情感的思辨深在其中,有时候,那些只有第三者观众才能透晰和回味良久的对白,甚至会将观众逗得捧腹大笑。
就连配角的张扬表演,也映衬出整部戏的娱乐追求与欣赏品味,尤其闫妮在片中饰演的姨太,夸张中带着小人物的无厘头情趣,串点着多次嘲讽的包袱与笑场。
《大魔术师》作为喜剧,不仅仅是凭借几位有喜剧特质、精通演技的演员所支撑起来的笑料百集,更关键的气质在于集误会、巧合于情理之中,集诙谐、讽刺于批判之中,站在“发扬真理,支持正义”的普世立场上,为观众制造了一个爱情得以高尚、恩仇得以圆灭的美化梦境。
在这里,《大魔术师》无疑是“电影是娱乐”的贴切功能注脚。
同时,《大魔术师》又是一部有关在电影中拍摄电影的电影,影片里戏仿了电影诞生之初默片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杂耍喜剧的幽默特质,并在一些剧情、转场和戏中戏的形式处理上,有近百年前先锋电影技法上的古为今用。
在戏仿电影俗套的同时,又不失以另一种策略向电影致敬。
相比越来越多的低智庸俗搞笑片,《大魔术师》更显示出一种真诚与敬业。
但是,《大魔术师》所营造的喜剧世界,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就像魔术一样,障眼于电影之内。
它避开了历史的灾祸、现实的困顿,完全沉浸于儿女情长的浪漫之中。
一些谈情说爱场面的迎合,也冲淡了喜剧结构的完整与节奏。
影片里魔术表演的段落,有的以快速剪接来揭示;有的完全以纯粹长镜头的方式还原;有的则通过特效处理,做到了以奇致幻的效果。
这不仅丰富了魔术表演本身的观赏趣味,还构建了似真似梦的电影幻象。
《大魔术师》故事的背景是接近百年前的军阀之争,这也正是电影最初诞生的十几年。
当时的早期电影,正经由魔术师梅里艾之手,发现了无数的电影技巧,在荧幕上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妙幻象。
人们沉迷于这种幻象的真实效果,就像如今尽管我们知道《大魔术师》是一个虚假的故事,却依旧认同梁朝伟、刘青云、周迅所饰演的角色所传递给我们的人生体验。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部港产喜剧《人间喜剧》,杜汶泽有句既搞笑又诙俳的对白,“电影是不会骗人的”。
情节设置:不说这极端的幼稚和没有逻辑,1个小时能讲完的事用了两个多小时,编剧就是在你觉得已经可以收尾的时候再来瞎编乱造一通,看到一半就如坐针毡了;人物演技:基本平平,刘青云勉强算优秀,梁朝伟很一般,关键抬头纹那么多了还到处抛媚眼有点起鸡皮;搞笑桥段:全部是很无聊的段子,这么多大牌,但是搞笑包袱实在低级。。。
总之要说烂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进了电影院就想出去,出了电影院就后悔进来,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叫好?
这完全在透支大家对香港电影的信任和期待。。。
知道影片是因为梁朝伟,背景是民国,有军阀,有青梅竹马,梁朝伟饰演主角大魔术师,这是个内敛的职业。
于是我期待的是大魔术师如何从一个恶霸军阀的手中内敛的巧取青梅竹马然后远走高飞的故事。
而后知道了导演是尔冬升,《新不了情》是一部好电影,于是对于此片的期待上加上了导演对于乱世鸳鸯的塑造。
军阀是刘青云,我觉得影帝来塑造一个反面的厉害的,能够匹配的了梁朝伟气场的角色是值得期待的。
女主角是周迅,虽然对她无爱,不过至少能够匹配二位影帝。
于是我怀着内敛的心去了影院。
所以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一部被我先前定义为内敛的乱世苦情鸳鸯戏是如何演变为一部贺岁喜剧佐料无数的心灵鸡汤影片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是如何沦陷的成为了我对于该片褒奖的关键。
梁朝伟上次出演贺岁喜剧还是十年前的天下无双,最后的噱头集中在了爱情。
这部电影开头的能够秒杀人的“自学,玩玩”,配合他犀利的眼神让人认为这次的梁朝伟是要继续东邪西毒了,于是最后我发现,风度翩翩的大魔术师的内心其实是东成西就的。
效果是我同样也东成西就了。
影片的初始是构建了“大魔术师—军阀—七太太”的框架,所有的矛盾是围绕着这个三角形而产生的,从民族大义到爱恨情仇是自然而然的。
当然遗憾在于可以想象最终的结局会是俗套的;随着管家的叛变,这个框架被打破了。
于是便开始期待,最后大魔术师和军阀是如何联手打败坏人的。
这种转变是充满了喜剧甚至无厘头的元素。
所有的元素仿佛魔术师隔空取物随意添加到影片中。
军阀被塑造成了一个“傻子”,影片的很大篇幅集中于军阀纠结的想要讨好七太太而引发的一系列碎碎念。
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大魔术师从“大人物”退化成为了“小人物”,这种退化配上例如“探班”等台词,迅速扫去了影片由于时代关系而呈现的陈旧感。
在此影响下,七太太从一种随时都可能伺机而动的“深闺怨妇”演变成一个拥有爱情哲学观并提出“我和你妈掉水里,你救谁?
”这个经典问题的小女人的瞬间是充满了喜剧效果但又是合理的。
影片中充满了大魔术师的舞台表演,两次电影放映的出现以及最后大魔术师提到他的人生理想是去“法兰西”让人感觉这是对于电影本身的一种致敬。
大魔术师作为运用魔术技术最出色的代表,对于自己的定义是造梦师,而非普世价值观所认为的“变戏法”和军阀当初所指的“骗子”。
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些自我标榜的“嫌疑”,但大魔术师在影片最后所表达的作为造梦师而延续人生的想法是深得人心的。
管家或者说所有人追求的“七圣法”就是造梦师造的梦。
卢米埃尔的火车没有冲出幕布,日本人望着快要冲出幕布的坦克大叫电影不是真的却被轰得稀烂,这可能是电影的变影成真的愿望的体现。
总之,我在荧幕前,看着造梦师造出的一出美妙的梦,感觉是享受的。
ps:感谢依旧帅气的吴彦祖和歇斯底里的徐老怪带给我的最大惊喜。
看完《大魔术师》之后我想要提出的问题是,魔术是否适合作为电影的题材以及电影应该如何表现魔术。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魔术最大的魅力应该在于,你不知道他如何发生,但他确实发生了。
而魔术又不同于魔法——魔术是真实可信的,而魔法是虚构的。
具体来说,大家之所以喜欢看魔术,是因为魔术师把不可能的东西变成了可能,是一种真实的表演。
而在电影中这一特点是否可以成立?
我们都知道,电影的剪辑、特效等神奇的艺术特性可以无需魔术师的技巧而完成很多魔术动作,那么魔术在电影中的表现还有意义吗?
如果以《大魔术师》和《致命魔术》为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电影应该如何表现魔术,会发现完全不同的答案。
《大魔术师》对于魔术刻画的重点是展示了各种各样与剧情相关的魔术。
这既是他的优点,也是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
好的地方在于所有的魔术都是与剧情紧密相关的,无论是用画卷展示柳荫和张贤的故事,给小朋友表演的阿拉伯飞毯,给雷大牛太太们表演变珠宝,都是在为剧情服务的基础上展示了尽可能多的魔术,这种设计是非常精巧的。
而其缺点也恰恰在于“展示”,也就是说在这部电影中魔术似乎只是一个吸引眼球的道具,这种魔术的展示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如上文所言,这种看似神奇的魔术都可以,甚至都是通过电影技法完成的。
反而是第一场戏中用魔术蒙骗百姓入伍和最后希望能够通过魔术“撒豆成兵”比较有意思,因为魔术成为了一种道具,具有了存在的意义。
而电影到最后就走入了混淆魔法与魔术尴尬境地——“七圣法”,这个类似于“香水”的东西已经不能用魔术来解释,而成为了魔法。
再看《致命魔术》,这部电影把对魔术的描写重点放在了对于魔术技法、魔术本质的探讨——有点像“魔术揭秘”。
其实其中展现的种种魔术并不复杂,但基本所有的魔术都在影片中做了魔术准备过程的展示,做了“魔术揭秘”,因而显得真实可信,即使在表现的时候用了电影剪辑“作假”,但观众对整个魔术过程进行了移情,相信这些魔术都是真实的。
而且电影试图表示的主题之一是,魔术是残忍的,为了达到精彩的魔术效果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这部电影就靠着魔术“立”了起来。
反观《大魔术师》,好像很难在其主控思想中找到“魔术”。
《致命魔术》在后半部分也对简单魔术进行了升华,与“七圣法”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试图用科学来解释这种最最神奇的魔术——“克隆”,这就把魔术与魔法划清了界限,魔术的本质得到了尊重和表现。
在对魔术题材的把握方面,我认为《大魔术师》做的不是非常到位,但我还是愿意给这部影片3.5星—4星的评价,因为这至少是一部认真的,尊重观众智商的,值得讨论的电影。
也许《大魔术师》这个太普通直白的片名会损失掉不少观众吧,如果改成《大卫高柏飞在民国》或是《大军阀的天桥风云》,会不会更奇情一点呢!
就像刘镇伟的《东成西就2012》明明应该叫《圈钱2012》,《战国》应该叫《真爱》,《关云长》应该叫《三国版超级马里奥》……总之现在的电影故弄玄虚的太多浮夸的太多,就这一点来讲,《大魔术师》其实算得上一部诚恳的电影吧,没有号称宏片巨制,也没有号称特效里程碑(真是谢天谢地没有这么多号称),甚至,里面有那么多大明星大导演的客串演出,也没有成为宣传重点。
所以这部电影变出的第一个戏法就是——龙套明星!
开场就能意外收获吴彦祖的制服诱惑,然后,再有林雪愈发广阔的身躯和方中信愈发上爬的发迹线在大屏幕晃荡,再然后,在人堆里,还能捡到个吴廷烨,当然,这得你是ATV的观众才能得到这偶见熟脸的乐趣,当然,天下谁人不识徐克呢,所以,你还能在这部施南生参与出品的电影里看到热爱客串的徐导断臂演出,如果你又那么爱好港片,秦沛和谷德昭你也不会陌生,总之,贺岁片的基本款——明星扎堆,这电影真是做到了。
至于人人都知道的大卡司主演——梁朝伟,刘青云,上次合作得追溯到银河时期的《暗花》吧,那时候,他们脸上的褶子还被隐藏在青春里,但现在戏妆的粉底都已经遮不住这些沧桑了。
其实我都已经毕业,这些陪伴我们长大的演员们都不得不成为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明星”,好在,伟仔成为伟叔身边还是嘉玲,刘青云拿到影帝旁边还是那位学历最高的港姐献吻,而港片虽然爱上合拍但我怕么怀念的那些元素也在这部电影里看得到——因此第二个戏法就是——无厘头。
别以为只有刘镇伟才会玩这个,只有周星驰才会演这个,其实梁朝伟在《东成西就》里就证明了自己是个出色的谐星,所以他穿着印度服装在音乐中变魔术逗孩子玩那段简直就是欧阳锋再现江湖,尔冬升恶搞的本领也是一流,让闫妮喊出“亚麻爹”的那段简直是让整个影院的男女全部心知肚明地狂笑。
最无厘头的还是片尾突然变出来的坦克,令我觉得剧情如果突兀到一定级别就算是笑点了!
第三个戏法自然是——隐喻,我觉得这部电影流露出来的政治隐喻倒是明过那部电视剧, 你懂的。
“自由恋爱”“抓住爱国青年只是为了保护他们”“人命比大事重要”……嗯嗯嗯,只要你上多了围脖和豆瓣,你真的懂的!!
当然,除了隐喻,对电影圈的明讽激起的笑点似乎更多,在《色情男女》里早就用过一次,旧瓶装新酒的效果还蛮不错。
当然,号称以魔术为主线的电影自然也少不了流光飞舞的视觉效果,所以,那些飘散在空中的七色气味,还有被魔术师玩弄于鼓掌之中的那团火焰,你才可以得到第四个戏法——玄幻,人人都有欲望,所以才会被张贤变出的那些梦想所迷惑,这部戏你会觉得明明是喜剧,但他好像又在跟你讲人生大道理。
周迅颇有哲理地说:“我没有被那些梦想困住,因为我没有欲望,我安于现状。
”所以大魔术师和大军阀她谁也不要选,魔术变不到一个人的心,因为人心才是比戏法更玄幻的东西。
其实天桥戏法尽皆障眼法,但我们明知道魔术是假却愿意观赏这些骗术,其实图的就是个开心,我们进电影院也是同样的想法。
其实观众好简单的,如果你买票进去是有期待,出来的时候是不后悔的,这就是一部电影最好的戏法。
《大魔术师》虽然有很多bug,但也更有惊喜,因为你明明以为进去看到的讲是刘谦“这是见证奇迹的一刻”,出来的时候却开心的发现,其实这个刘谦还变出了一个郭德纲,给你讲了那么多段好玩的段子,你花掉的钱吃掉的爆米花才总算死得其所可以含笑九泉了!!
看电影之前听说是喜剧,但是看了豆瓣7.2的评分还是决定去看一看。
刚开始的时候吴彦祖装傻把我逗乐了,但是电影院里只有我在笑,周围还有人一脸狐疑的看着我,我开始意识到今天是不是我出了什么问题,之后就不敢轻易笑了怕人家说我土鳖。
后来刘青云那句“橘子,苹果,小桌子,小凳子····”竟然引来满堂哄笑,我登时就明白过来了,看来,这不是我的问题,也不是演员的问题,更不是《还珠格格》的问题,问题是观众们就吃这一套。
整部电影我就笑了两次,一次是吴彦祖装傻,一次是你妈掉水里了。
看完电影回来心里想着MD又让豆瓣给忽悠了,想上来找找组织吐吐槽化解心中的不快,竟然发现大家对这个精神分裂片普遍持肯定态度,对于这群或者智商或者道德的无底线者,我做了一下摘抄顺便锻炼自己的意志力:1,我就是那个一边笑得要死一边还骂没内涵的2B青年。
,2,戏谑的故事,精巧的对白,犹如《让子弹飞》的杂耍节奏,喜感并不低智,充分体现了“电影是娱乐”的功能注脚。
3,很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过质量这么高的国产电影了,新颖好看的魔术表演,有趣的台词,不时跳出的小彩蛋,还有大量叫得出叫不出的熟悉面孔。
满场观众爆笑连连。
白天逛街太累,看首映我睡了差不多半小时= =不排除近期可能再次进电影院看一次。。。
4,太热闹了近期国产电影最棒的!!!
5,绝对是近几年来中国最好看的喜剧,又一次看见港式默很亲切。
6,《大魔术师》是一部想在气质上向子弹飞靠近的电影,但可惜姜文只有一个。
(我操····)7,绝对看完后值回票价和车租车费的片子,你不暗自喊牛B那是你不懂电影了!
——————————————————集中起来看这些短评你会发现其实短评比电影搞笑多了,竟然还有人提及《让子弹飞》,好吧,我宁愿认为这是《让智商飞》,或者是《让道德死》,《让爹被坑》,请问你们这是你们是在反讽吗还是什么最近新出的我不懂的某种隐含花样?
这些短评才是中国烂片产业的原动力,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没办法。
PS:列举途中发现很多5星评论是没有头像的,每到过年时各种贺岁片总会为豆瓣带来一大批没有头像的账号,你们都懂的。
逗笑卖萌什么的最讨厌了 冲着梁朝伟,本电影就有了可看的最大理由,毕竟他上一部大屏幕作品都是09年的《赤壁》了。
一直以来他挑剧本、择导演的严苛界定业内有名,而大抵不离三年一功的本事,每每只要他定下来并确定出演的角色和电影,基本水准都不会差,对得起我们一直以来对他报以的超高期望。
别人的含情脉脉和插科打诨总有种小丑做作的感觉,但他就不同,是一种骨子里出现的相似感,丝毫不跳脱的临场感。
吹毛求疵在现在其实毫无必要,伟哥的演技已经炉火纯青,还想继续寻求突破的话,只能寄望更伟大的编剧了。
老实说,我对尔冬升的印象还停留在旺角黑夜、门徒和新宿事件这一层面,总觉得他玩弄英雄黑血、青春伤痛和帮派对峙是绝对的大师级别,所以当看到大魔术师标签是喜剧的时候我就有点懵,这出戏怎么搞?
不过观影之后,我开始理解那句话,香港电影已经有了渐渐靠近好莱坞制作流水线工业的苗头了,就算尔冬升的擅长领域并不在此,但他和团队依然可以凭借成熟的体系和镜头语言,辅以精彩的原著小说和出挑的演员,交出这份足够亮眼的成绩单。
刘青云这次胜在被安排了最萌最讨人喜欢和最适合反转的角色,正因为戏份的加持,才在整体上没有被伟哥的气场压制住。
像他自己在里面里说的,一直在装傻,从未被超越。
电影里最大部分的笑料都是他唱主角,各种话里有话的台词被他一本正经的讲出来,总有种很另类的喜感,让人忍俊不禁。
周迅再一次让我觉得,清末民国时期的半古典装+旗袍竖领才是最契合她气质的扮相,她偶尔展露的身手,针对两个男人设下的问句,领会着雷大牛耍尽心思逗她一笑的心意,和张贤跳舞时候盯着他的眼神,就把电影笑果之外的、导演过分卖弄和谄媚观众的嫌疑给hold住了。
她和陈坤一样,从像雾像雨又像风开始就一直在不断的进步着,必须MARK住他们2个以后的每部电影,哈哈,哈。
喜剧电影本身的故事内容,影评是无从写起的,还想谈论矛盾双方和正邪对抗就会是个笑话,去看了就行,按下不表。
花絮篇: 1:客串的嘛,刘德华《我知女人心》里的大雷小雷双胞胎姐妹,在这个电影里出现了,很好认,作为花瓶组合真是与时俱进呐。
徐克大爷您老也忒霸气了,内一身华丽军装和钩子手还真是出彩啊。
男人帮里的王子文也有,她的小巧也很到位,作为张贤助手再合适不过,可惜没给她安排结局。
我就不说吴彦祖,我就不说吴彦祖,我就不说。
。。。
2:电影里我觉得最赞的部分就是张贤用水墨画一般的屏风道具和质感所表演的、以柳荫经历为蓝本的故事,这个本身不以奇淫巧计做卖点,从却是唯一能少许感动观众的桥段。
如果看到我影评前还没看电影的话,可以MARK住这一时段周迅的各种面部表情,相当精彩。
3:吴刚呐,吴刚呐,我肿么就看你那么顺眼呐。
听到雷司令揶揄狗捐时候的眼神,忽的凌厉凶横,在被雷司令注意到前又马上低眉顺眼,却也没忘表现一下自己失落的神情,短短几秒这种面部变幻真是神了。
在后面被抓包,三姨太诉说自己和刘管家曾经苦难的爱情旅程时候,他也一下子惊慌一下子甜蜜又一下子豁出去性命不要的各种姿态,让人倾倒。
我虽然看不起内地的金鸡奖,但他那个最佳男主拿的当真无议。
4:闫妮在拍沐浴戏的时候说雅蠛蝶雅蠛蝶真是把给我笑趴了。
5:对所有男人来说,在女人面前史上最难回答的问题又出现了,哎,好了啦好了啦,如果当时你问我的时候我妈没在我们附近,我一定说救你!
6:不懂为什么,在梁朝伟刘青云周迅这两帝一后的统帅下,我还是感觉这个电影有点飘,没有着力感的那种浮漂。
不过贺岁喜剧嘛,乐呵呵就行了。
(十分制)故事性:7分人物设定:10分画面质感:8分大魔术师:8分综合评定:8分 接下来还有伟哥最重磅的大戏《一代宗师》,激动万分啊!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整个电影院都处于一种很High的状态,笑声此起彼伏。
我是跟我家人一块来看的,看完后我的表姐表妹都感到很满意。
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确是好电影。
我一直希望自己是跟人民大众站在一个立场上的,但即使我刻意去忽略,电影前后两个部分巨大的风格不一致,还是明显到让我没法无视的地步。
于是我只能很谨慎小心地说,这部电影还可以做到更好。
但我其实更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的缺点跟它的优点是一样明显的。
尔冬升的无所适从就表现在他电影的无所适从上,如果尔冬升不想变成下一个冯小刚或者陈凯歌的话,他至少应该及早做出选择,到底自己想拍一部什么样子的电影。
因为我说真心话,无论是《大魔术师》的前半段,还是后半段,单拿出来都是很精彩的,但当两个部分放在一部电影里,这样分裂的电影就绝不应该被称为好电影了。
《大魔术师》的前半段,虽然也不乏喜剧、自嘲和调侃的元素,但总体上是服从于一种“现实主义”的风格的(如果我们不是很计较很严肃地使用现实主义这个词的话)。
这种风格是尔冬升导演过去所执导电影的一贯风格,也是最适合于尔冬升表达自我思考的风格。
所以在电影的前半段,在喜剧和调侃之外,导演甚至很认真地在讨论“人命跟大局哪个重要”、“不要相信传闻,眼见都未必为实”。
于是我很自然的以为这部电影有着在一个商业故事包装之下的一些对历史叙事的真实与虚假的思考。
本质上,魔术、电影与历史意识形态很相似,它们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欺骗以获得某种绚丽的色彩,很少有像美国好莱坞的西部片那样,把电影与历史意识形态的这种共性结合得如此之好的。
说《大魔术师》前半段整体上服从于现实主义的风格的另一个证据是,张贤、雷大牛、刘管家和李毅几个角色的行动还是都基于他们的人物性格,而他们的性格至少也可以说是鲜明可识别的。
张贤是沉稳内敛、处变不惊、悲天悯人的大魔术师;雷大牛表面上是刚烈暴躁、愚蠢自大的军阀,实则精明过人、洞悉一切,并且有着自己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感情;刘管家野心勃勃,在政治上投机,有着自己的聪明和算计,一直蛰伏在雷大牛身边,是一个阴险狡诈的阴谋家;李毅则冲动而自以为是,处处讲大局、大事,其实不过是一个偏执而缺乏阅历的书生。
在电影前半段,这些人物不管是如何算计对方、或反被对方算计,都没有脱离基本的人物性格设计。
而《大魔术师》的后半段,开始进入一种“狂欢”的精神气质之中,每一个角色,都开始跟他们起初的性格设计不一样了,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勉强可以说,好像每一个角色都变得有一点,“脱线”。
好像不管是阴谋复辟也好,剿灭日本黑鹰会也好,揭露日本人和刘管家阴谋也好,都变得不是那么重要,电影里每个角色都变得带有一些“玩”的心态在行动。
刘管家这样一个阴鸷蛰伏的人,居然化装成小偷亲自去张贤家偷七圣法,偷完之后还拜张贤为师,张贤三言两语就轻易骗了刘管家,复辟这么大的事两人就像讨论八点档狗血剧情似的,在茶楼里聊了起来。
张贤告诉雷大牛刘管家阴谋复辟的事,不找个隐秘的地方悄悄说,两人非在戏台子上又打又闹,当着一堆雷大牛的亲兵,悄悄咬耳朵。
然后雷大牛这么一个精明的人,在抓住刘管家和自己姨太太偷情后(更别说刘管家还背着自己勾结日本人要搞复辟),居然被姨太太三言两语就把他们放了。
然后明知道日本人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居然去洗了个澡,还揉了脚(还是张贤提议的)。
最后雷大牛开着坦克从电影中冲出来炮轰日本人,则将这场狂欢节的气氛带到了高潮。
仿佛所有人,包括外面那对说快板的爷儿俩,都知道这是一出戏,所以开心就好,只需尽情狂欢,而不需紧张正经。
我感觉《大魔术师》的后半段,是有《让子弹飞》的影子的。
我认为尔冬升导演在拍《大魔术师》的时候显然不小心看到了《让子弹飞》,于是在自己电影中也加入了这种超现实主义、带着戏谑和自嘲精神的狂欢节气质。
平心而论,尔冬升导演的模仿非常到位,真与《让子弹飞》相比也不妨多让。
但《让子弹飞》这种精神气质是一以贯终的,从片头姜文领着自己的土匪弟兄炸火车开始,观众就已经接受了这种超现实的设定。
也就是说,电影的整体风格是一致的,只有能不能接受的问题。
而且,即使是《让子弹飞》,在狂欢节的气氛之外,依然有六子的死、师爷的死、夫人的死,和几个弟兄的死,这些血腥使得电影依然有自己的厚重和深度,而不会一味狂欢胡闹下去。
而《大魔术师》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就在于,它首先在风格上是前后不一致的,而且后半段的狂欢显然有点过头了,也就说,它太戏谑了,以至于把电影前半部分讨论的“大局和人命哪个更重要”之类的命题也全部冲淡了。
如果尔冬升压根儿一开始就不去讨论这些问题,而摆出一种“我就是逗大家玩儿,图一个乐”的态度,那么他之后怎么狂欢怎么戏谑,都没有问题,我非要说一部喜剧片太不严肃,我就是蛋疼。
喜剧片是可以允许故事中的人物都以一种超逻辑和超现实的方式去思考、去行动的(比如霍华德·霍克斯、比利·怀尔德或弗兰克·卡普拉的电影中那些疯癫的人儿)。
但尔冬升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如此一本正经,而后半部分又如此的不管不顾,这就让我非常难以接受了。
尔冬升的困境,或者说他的犹豫,其实应该也是当今华语导演们绝大多数人的困境和犹豫:到底如何在迎合观众和自我风格之间寻找一个好的平衡?
也许《大魔术师》与《让子弹飞》的相似只是一个偶然,而并非是尔冬升刻意的模仿,全是我自己在看过电影后进行的臆测。
但《大魔术师》风格上的分裂不是我的臆测,而是一个事实。
导致这个事实的原因就是导演既希望表达一些什么,又希望尽量让观众感到轻松和高兴。
在这种两难之中,尔冬升这部电影所保持的平衡,应该说还是很不错的。
事实上我在标记“看过”这部电影时给它打了四星,但最终写这篇文章时还是决定只给三星。
因为我希望尔冬升可以再做的更好一点,我希望他下一次的尝试,可以不再有这种分裂,而是真正做到融合。
因为,他毕竟是个好导演。
切开来看,《大魔术师》里有三部电影,一部传奇片,一部文艺爱情片,一部喜闹剧。
这三者的结合没有明显的相互抵消和拖累,但也说不上如何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不过毫无疑问,真正让大部分观众受用的,是最后那部分教人放松身心的,属于港人自身最玩得转的一套戏法。
电影的制片规模和影像风格首先建立在一个过硬的基础之上,尔冬升的团队这些年一直保持着如此的基本态度和被投资度,这当然是许多到年末想着胡捞一把的挠痒喜剧所不能及的。
而主演的魅力加持以及零星点缀的客串阵容,也算填住了那些因段落风格跳跃过大而形成的沟壑。
而且正由于前半小时的架子是正经搭的,后面角色崩坏似的戏耍起来,包括说出极其反差的台词,也不会令观众有“低级”之感。
大致也是去年这时候,姜文的《让子弹飞》呼啸而过,六亿票房已成定局。
不知有多少人在戏院里掐着腿念叨“丢,这不就是我们玩剩下那套?
”不管旁人怎么去理解这部国产片里“正”和“谐”的搭配思路。
但同样植根在民国军阀内乱背景下的《大魔术师》,恐怕就此做出了重要改变。
把一个本可能以情仇恩怨浓墨重彩地贯穿在残酷斗争中的故事,拿欢乐呆萌深深二的人物和桥段来稀释。
即便文艺中年尔冬升忍不住花了篇幅试图要细究的如《单身男女》中那种两难命题,也最终飘散于七圣法这类非处方药所湮浸的一个个迷梦里。
这个改变,从目前看到的反响来说,总体应该是恰当的。
颇长一段时间里,北上的港导们很是受困于所谓"历史观"之类的玩意,但发现拍着脑子书写的道理也没多少人买账。
现在如此这般一弄,影院散场时观众多是带着欢愉的心情离开,但“还不错还不错”之后,他们确实也缺乏更多的语言去复述与讨论。
作为一部主打合家欢乐的贺岁档电影,片中甚至没有一个人明显地死掉,用刑仅限于展示道具和制造泡沫,彩纸火焰烟雾完全替代了这场斗争中必不可少的血与沙。
台词中反复在强调的那句“电影都是假的”,似乎一方面在喟叹自己的工艺,另一方面也强调着不要太认真去看这个故事。
因为确实本片出彩与碰好的,甚至花了心思去铺垫的,都与故事无关。
无论是天桥卖艺惊鸿一瞥的散景,还是军阀会议、探班现场、舞台上下各种的话里有话。
这其实也是多年来,我们熟悉的一套。
越出戏,越可乐。
因为不要太认真,所以不用去管王子文到底有什么用,不用想方中信最后干嘛去了,不要管王子义那帮人最后又打算干什么,这是平行世界里另一个纠结无穷的事件。
自然也不要想周迅到底在等待什么又挑剔什么,不要想梁朝伟为什么越到结尾破格得越厉害,倒是只有刘青云这个军阀始终在深藏不露和无甚可露之间徘徊,耗尽他的率真与执着去爱着一个,其实他从未理解的小美人。
如果把青梅竹马理解成天赋,死缠乱打当做努力,以拍电影当一个柳荫存在的暗喻,这其实有更多可以玩味的地方,这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导演那么一点点的偏心。
而为了让这个Boss能顺利地转职成双雄之一,整个情节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
可惜的只是,原本不是纯为卖萌而构建的人物关系陷在过多的事件和过复杂的流程里,导致玩开了后没时间空间去嗨到更猛烈的程度。
表象的东西倒在其次,比如我们当然不觉得闫妮像吴君如那样"啊哈哈哈哈谋朝篡位!
"就可爱了多少,但终究一个个贱兮兮模样的落脚之处真踏在“合理”之上,不免又会显出冷笑话需要解释的尴尬。
而这总会让人怀念起诸如《刀马旦》一类以小格局打底的作品。
很多道具上的细节表现乃至于吴刚日式盗贼装束的新意,也看得出创作之外的心思。
只是调整转身中的急躁与滞涩,没能被完全盖住。
这还自然是新年一月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的国片,无须对比为保版权必须重制的《大闹天宫》,更无须去比对票被早早卖光的喜羊羊系列。
只是对于要求更多的某些,有人出来后在想《美丽人生》,有些在想《你逃我也逃》。
大家隐约着猜测,如果这是一部更黑色更紧凑更缜密更纠结的作品,会不会有别样的欢乐。
算是银幕下的另一个魔术,另一个梦。
不是么?
1.搞笑賀歲片,賀歲賀歲嘛,其實就該讓大家樂呵樂呵,酣然一笑。
大家笑了,它就成功啦!
不過搞笑也分好多種:如果本身不好笑,硬是去擠笑點,那麼我們只能選擇苦笑或不屑地笑,最強囍事啊,東成西就2011啊,都給我這種感覺(可憐了古仔和eason了,演這種爛片),讓人過目就忘。
如果本意不在搞笑,卻莫名其妙地惹人發笑,好吧,我們可以勉為其難把電影黨喜劇看,吳導的大製作赤壁大概屬於這種,相信看過的人都對諸葛的“略懂略懂”和小喬的“萌萌站起來”印象深刻。
如果搞笑只是純粹的搞笑,好吧,我們選擇一笑而過,當年的唐伯虎點秋香和東成西就大家也看得很爽嘛!
如果搞笑,而又引人深思,那麼就更上一層樓了,讓子彈飛是這樣,大魔術師也是如此吧!
不過念在我才疏學淺,對於表像之下的暗湧可能分析不好,就不班門弄斧了。
2.愛情·理想·現實柳茵愛張賢 不只是因為青梅竹馬還因為他擁有熱情,懷抱夢想,充滿文藝細胞,閃閃發亮女人常常被這種男人吸引,他是流浪的王子,充滿著浪漫情懷但是懷揣美麗夢想的人常有一顆不安分的心於是,他選擇離鄉背井去追逐夢想留下她只能默默等待和守望有時候,等得太久,會厭倦她累了,不免懷疑在他心中自己是否重要原本他吸引她的地方卻頓時少了一絲光亮這時候,一個對自己千依百順的人出現了他是真的對她好,把她當成無價之寶恨不能時時在身邊目睹她的一顰一笑他要的並不多,只是有一個快樂的家,有心愛的她和可愛的寶寶漸漸地,她也感動了,有個人在身邊愛你有什麽不好張賢問柳茵是否開始愛大牛了,我相信她是猶豫了愛有很多種,也許開始並非兩情相悅,但後來卻能相親相愛女人往往選的都不是自己最愛的那一個,而是最愛自己的那一個因為被愛好像比愛人更幸福愛人常會弄得心力交瘁,遍體鱗傷而有人把你當做眼中的蘋果,悉心呵護你逗你笑,未嘗不好白天不懂夜的黑又怎麼樣,也許他不懂你傷悲,但是他能逗你笑笑的多了,就會慢慢忘了悲傷有的愛情來自渴望,渴望有夢想的那個他但越是渴望,越是難以得到因為他心中,夢想是第一位的,可惜夢想不是你有的愛情來自臆想,臆想一個完美的王子但越是臆想,越是難免失望因為他沒有你想的那麼完美,這世上沒有人完美漸漸地,你懂得了愛情理想主義的不可靠漸漸地,你理解了愛的現實主義才是可貴突然想到無印良品那曲 身邊 對,在身邊才是最重要BTW,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這個所謂的二逼偽文藝女青年還是期待一個張賢儘管最後可能會選擇一個可愛的牛牛但趁著年輕還有資本,再做幾年夢吧柳茵不是也沒選嘛3.真真假假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法中有戲,戲中有法拍電影,無論是開始吳彥祖那段,抑或三姨太閆妮洗澡那一段,黑鷹會的人都在強調“電影是假的”,是呀,電影是假,但人和情未必為假。
一段哭戲,劇情是假,眼淚是真,就算不是因為劇情落淚,但也是因為真情的浮想而淚流;拍戲的色情場面是假,但是露肉是真,如果大家不在乎真假,舒淇幹嘛要說“把脫得衣服一件一件穿回去”,曾經湯唯爲什麽會被封殺。
魔術也是假,是騙人的,是幻覺的藝術,但它存在本身又證明了幻覺為真。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誰又說得清。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人家老子不是說了嗎,一切都是對立統一。
所謂法中有戲,戲中有法;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看睡着了,除了闫妮,其他几位演员感觉是没钱花了才拍的,挖鼻屎!
以为梁朝伟、周迅、吴彦祖不会拍烂片的。。可是TMD有闫妮!!!!没看我以为是致命魔术风格的,开头以为是风声,中间以为是被嫌弃的松子的戏谑,结尾以为是香水的群P。。结果各种拼凑起来不伦不类,毁了梁朝伟等豪华阵容,好笑不够,爱情不明不白,剧情就是放屁
献给小明的电影。笑点太低。没有高潮。
以往看到烂片会小睡会,这次直接退场了。
仿《讓子彈飛》不到位,時而無厘頭時而一本正經,後半段亂七八糟。雖然致敬了一把電影,但還是一鍋亂粥,不成體系。PS.徐克這醬油打的。。
无聊的魔术障眼法么?
视觉做的像demo,配乐借鉴了不少哈利波特,台词写的像年度报表,剧本后半段编成散沙,梁朝伟还能靠这张老脸混几年,周迅先等肉毒消了再出来演戏,徐克拍龙门飞甲的钱估计都是靠这部电影的片酬赚来的。要想做成夸张怪诞舞台剧式的巨作就请尔冬升别只想着圈钱。
本以为是场乱世情缘,谁料是出荒诞喜剧。尔冬升也油滑了
太热闹了~~~~~~近期国产电影最棒的!!!
我觉得很好啊,为什么有人说这片子是抄袭魔术师呢?你看电影了么?越来越喜欢刘青云了。
乐死我了
本片就是喜剧话剧魔术加梁朝伟个人变装秀,总体来说,还是蛮欢乐的。
真棒的贺岁片,春节看倍儿来劲,值得看三遍以上。
挺不错
非常称职的贺岁档电影。该片能点评的地方基本上友邻全说完了,就不多说了,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吐槽,影片后段,刘青云在打一个电话说“请高司令接电话”,我仿佛听到了周围好像有流&吞口水的声音(ˉ﹃ˉ),这是为什么咧?呵呵后。 哦,之所以比腐尔摸死2少一颗星是因为最后的包袱抖得没有腐2高明。
此仇不报非美女...
爛爛爛爛爛!
比银河早了整整一年实现了"港片属性"与"大陆语境"的和谐交融
whenever you show up, it's a date
完全笑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