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扎实、细微地实现对动态复杂情感的捕捉,“这世界上我爱着一件事胜过爱她,就是我的自我厌恶。
”已不再局限于“施暴者面目可憎/权力可怖”(丝毫无损观众感受到。
而是聚焦更加微妙的“受害者”心态,渴望认同和自我厌恶像双生子如影随形,破罐破摔向谷底俯冲时脑内依然有自我怀疑回响,渴望找到一个得体、科学、supportive的理由为自己的懦弱、可憎、自己的自尊傲慢和全部教养不允许发生自己却的的确确做了的事辩驳,却又恨(同时依然为此骄傲)自己聪明地看穿了一切的无能为力。
跨性别者在亲密关系中玻璃杯般看似闪光但一碰就碎退回到可以肆意被physically and mentally abuse的处境,masculinity纵容沉默的性暴力导致伤害在代际间近乎无法阻挡地复制,甚至stalker在健全语境和片面法理下的茫然disability都不是锦上添花的裱饰,而是有机系统地编织进以小见大,以个体譬喻集体的representation中。
全剧最喜欢的一段是重新回到施暴者家中说出“我愿意”的时刻,结尾从来无关松一口气,漫长马拉松中痛苦和夸奖的来处都可以是毫不体面自作自受,但别管我活得多糟糕,it’s on me.女导演的掌镜稳重、克制,没有丝毫炫技手法却让镜头语言如手术刀一样剖开剧本层层沟壑,配乐也使用得恰如其分。
片头的高级设计感让人眼前一亮(我就是喜欢一些好像很没用的小巧思。
唯一的遗憾是不知道以女性为主角的此类题材剧又要等上多少年。
我承认苏格兰男人很迷人但口音实在是太难懂了,靠近苏格兰那段时间我从来没有一次听成功过一句话。
本来非常困惑😧男主已经意识觉醒,为啥还要跑去知名编剧家寒暄。
他明明清清楚楚地跟观众和家人告白了编剧性侵他的事实。
他为何还去加害者家里,要面对现实要勇敢站起来吗?
之后的发展令人胆寒,真正毁灭别人身体和灵魂的编剧居高临下地评价着被害者的视频:你很勇敢。
来我家吧,我不会再做那样的事情。
剧作影视化加入吧!
你会有收入。
如出一辙,胡萝卜🥕还是老三件,金钱权力和名声,这三件套之前就害得男主一次次不顾被伤害被剥削的危险,跳入火坑。
现在经历了一切,重新走进火坑,还是被诱惑。
迅速卑微答应邀约。
对于上位者的陷害(嗑药和性伤害),因为上位者的光环,被害者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与憎恨。
一边恨自己一边乞求着被肯定。
所以在回归平静时,看到编剧给自己的剧本评价:很不错,你远不止如此,你一定能出名。
即便清醒过,知道这是编剧给自己的诱饵,还是义无反顾地再次找上门去。
那个恶心编剧作为狩猎者,反复施虐反复得手全身而退,无疑是男主的悲剧根源。
这个设定最好的就是男性对男性,不敢想女性被性侵又进去男性圈套的惨像。
反而是下位者玛莎,付出了扭曲的真切的变态的情感,难逃法网,她是需要治疗和帮助的人。
但她作为和编剧的对比项,她一无所有却总是愿意提供帮助。
编剧拥有一切世间成功的标志,金钱名声权力,却是个赤裸裸的压榨者,压榨男主的身体和灵魂,让他堕落而无法自拔。
这一切的反差太深刻了,包括结尾男主又一次颤栗地走出编剧家,听到驯鹿宝宝称呼的缘由。
闻者流泪。
可怜🥺🥺🥺的玛莎,把自己曾经受伤的心灵寄托在毛茸茸的驯鹿宝宝玩偶身上,又一次次爱而不得。
何尝不像男主,一次次寄托自己的成功在编剧身上,求而不得。
同是天涯沦落人罢了。
不得不佩服演员的演技,把自我怀疑,自我剖析,深陷泥潭却无法自拔的那种纠结演的恰到好处。
最后一集,当martha哭着说她童年唯一最美好的记忆就是那只reindeer toy,她极尽疯狂的渴望靠近,占有那份她仅剩的幸福时,一切谜题都有了答案。
结尾的首尾呼应把整个故事线串联了起来,真的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Dunny为Martha难过的同时,又痴迷的享受着Martha带给他的“安全感”,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点a little bit sick吧
似乎很多人都爱分析一个人变成疯子,怪胎,心理疾病患者的原因。
我们总是想从他的经历,原生家庭中找到一个人为什么会“堕落”的答案。
当男主袒露自己伤痛的记忆时,我相信很多人在荧幕前如释重负,好像我们找到了那个伤口,面对它,治愈它,我们就可以痊愈。
第二次有这种感觉是男主和父母坦白的时候,这两个场景都给人那种俗套的“明天起来就是崭新的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感觉。
可我很感谢的是,作者没有这么做,才使得这部剧对我这样的边缘人来讲具有真正的意义。
男主和我都有不太完美但总体来说还算正常有爱的原生家庭,成长的这一路上虽然受过伤也同时得到了很多爱。
但是自我厌弃还是时不时的出现,像摆脱不了的噩梦。
会有一件事的出现会让一切从此都好起来么,我个人是不相信的,自我厌弃是我们的一部分,阴暗的一部分,它会伴随我们一生,只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已经可以与它还算和平的相处,它不会毁掉我的生活,只是偶尔的造访,每当与它到来时,我要献上我全部的快乐作为招待,可它走后也会还给我难以描述的平静。
Baby reindeer像是婴儿的安抚玩具,痛苦不可回避,但抱着我的小驯鹿的时候我会感受到这点足可以陪我挺过黑夜的温暖,爱亦如是,爱从来不是救赎,爱是一只baby reindeer。
有几个影评简直让我大跌眼镜,如同一锅汤里的老鼠一般令人生厌。
难道因为男主是个懦弱缺爱渴望成功且自私的人,所以受到一系列侵犯、骚扰的事件都是活该吗?
得了吧,即使不愿意承认,但是人生来就有劣根性,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更别说完美的受害者了。
我特别讨厌把性侵害事件区分性别来看待,在这样的一个事件里,给男主先安上罪名,再来讲他的受害事件是不是活该,nah 是人就不该这样,请问你这样做之前有想过换个性别吗?
(哦你只是厌♂而已?
那没事了)前三集里,男主问自己“她到底为什么这样,她看上了我什么”,呵呵。
我初三到高二被霸凌很严重,中间转了三次校,每一次都能遇见之前学校里的同学,他们就跟新同学说我以前被霸凌的事,然后就这样开始新的霸凌,所以我是那种特别渴望受到喜爱的人。
大学对我来说宛若新生,没有了霸凌我就是一个又自信又开朗的人,交了许多朋友,毕业后我在离家三千多公里没有朋友没有亲戚没有钱的上海做了私教。
健身房三个女孩,一个已婚一个和同事恋爱中,我被四个男教练分别x骚扰过(摸屁股和背后搂抱),被其中一个尾随跟踪过(后来报警,这个人被开除),两个月后辞职去了一个新健身房,私人的,被老板x骚扰,又辞职,而我那个时候连房租都要付不起,父母在电话另一旁只会责怪我为什么工作了还赚不到钱。
所以我开始反思,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为什么是我遇到这样的事,是我妆化太浓了?
太女性化了?
然后我把头发剪了,其实更像是剃了,结果guess what,我之后被三个女的x骚扰,其中两个没那么严重,顶多是偷亲我一下之类的,但是另一个是我的客户,在我给她上课的时候把我的手放在她胸上,在没人看见的时候捏一把我的屁股,总是要我陪她去更衣室和邀请我去她家,每天给我发sq短信和给我发她的裸照。
后来我拒绝了她,那么,一个猎头公司女老板因为看上了你所以在你的健身房买了十万私教课,当你拒绝她后,她会怎么做?
所以是的,男的女的都会x骚扰别人,你化不化妆都可能被骚扰,你长发短发都可能被骚扰,而且是的,当这种骚扰跟你自身的利益或者情感挂钩,你很可能会容忍它继续发生,长期缺乏自信的你甚至很可能会迷恋这种被关注的感觉,因为这让你产生了一种“因为我很糟糕,所以会遇到这些不幸的事,而这个人可能是爱我的,所以证明我不是个糟糕的人”。
被骚扰被跟踪这种事本身就是错误的,那种所谓对你有所付出所以做这些事伤害你是应该的这种言论,都是FANG PI,对一个人友好、挑逗、哪怕你跟ta睡了,也不代表ta可以不顾你的感受做让你不愉快的事情,不代表ta可以跟踪你骚扰你强制与你发生关系。
那些说着漂亮话质疑的人,我只能说你没有切实作为当事人,实在不配去评判,你的理智批评在我看来很可笑,一个没有去过罗马的人去谈罗马的伟大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
—————————————————评论区有些人,有些女的要是在我面前我非得给你一巴掌,你tm也够建的,毕竟我闲得要si,这个世界真够怪的,因为我是女的,所以在一个犯罪事件中,当受害者是不同于普遍性别为女的的男性受害者时,我没有发言权?
因为我喷抨击自己同性别的人?
吃点好的吧,什么都跟你们是一个群体是吧?
你好歹也是新时代的女性了,尊重尊重自己吧。
——————————————————2024.5.24 观看第二遍这部剧之前上了榜单,所以吸引了很多人观看,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本身不是一个无条件反对与我持不同意见的人,但是我确实一开始被一些评论刺痛了,这让我非常气愤,我觉得非常不可理喻怎么会有人对一件显而易见错误的事情有这样不同的见解,也同时非常感谢那些和我一样认为我们非常需要一部这样的剧,也需要它被更多人看见,因为作为曾经处于或正处于相同处境的人们需要被理解,被看见,我们的声音非常小,我们需要社会正视这样的事情正发生。
同样的题材往往被拍成犯罪片,描述犯罪过程和剖析罪犯的动机,并没有太多以受害者作为中心,描述他们的心理过程的影视剧,难道受害者的内心不复杂吗?
受害者除了哭泣悔恨难道不会有其他的情绪吗?
受害者辗转反侧的样子又有谁知道?
受害者思考再三终于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最信赖最亲近的人的时候,听到了什么样的“安慰”?
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我做了这件事,我重新看了一遍这部剧,我试图理解和我不同想法的人,试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玛莎同时也是受害者,结果就是,我能理解,因为对玛莎产生恻隐之心正是主角一步一步迈入深渊的开端,如果看完这部剧,你也在观看过程中或多或少对玛莎有过恻隐之心,那么你有什么理由质疑主角一次次退缩一次次抱着侥幸心理?
你难道不该为自己没有经历过相同的事而感到庆幸吗?
因为显然你也并不知道遇到这种事正确的处理方法,即使你知道,你也做不到,你只有嘴巴会说而已。
即使处于在上帝视角的我们在看这部剧之前就知道大概轮廓,依然会一边希望男主赶紧报警惩治玛莎,一边为最后落泪的玛莎感到惋惜,也同时有些心疼她,玛莎不疯狂的时候看起来是一个很sweet的姑娘,这就是恻隐之心,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玛莎也许没那么坏,她做的事情还不至于被惩罚,而且她是女孩子。
我曾经报警抓过一个男同事,他跟踪我,把我挡在我家楼下骚扰我,动手动脚,所以我报警了,这是应该的,对吗?
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报警或者报复骚扰我的女孩子,她们也会动手动脚,也会把你逼到墙角,也会触碰你身上的隐私部位,但是为什么我从没想过报警呢?
你们想象一下报警抓一个女孩子说她x骚扰,有人会当回事吗?
如果你们没有经历过,那么无论男女你们可以告诉你们的最好的朋友或者父母,说自己被女生骚扰,看看他们的反应,了解一下我们会听到什么样的话。
最大的理由是女生不会做太过分的事,她能对你做什么?
这是我之前听到过很多次的话,女性不比男性具有威胁性这确实是被公认的事实,但她确实也能伤害你,被菜刀割破了手很疼,被水果刀划一下也很疼。
这不算一篇影评,这只是一个非常自我和私密的个人经历分享
在收到41071封电子邮件、744条推文和350小时的语音留言后,35岁的“伦漂”、脱口秀演员理查德·加德决定告官,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在被人跟踪和侵犯。
Netflix这部黑色喜剧惊悚迷你剧集根据加德本人的同名自传独角戏改编。
问题来了——“你为什么忍了这么久?
”本剧无意揭露跟踪狂的作案手法,而是对创伤及其运行机制的抽丝剥茧——为什么我会被那些应该导致我痛苦的事情唤醒?
我身上一定有一些令人厌恶的东西,吸引坏人来虐待我,为什么别人就好好滴?这部以个人真实经验改编的剧作雄辩地证明了,我们这个物种并不是以干净、可理解的逻辑行事的机器,我们脆弱易伤,可我们身上修复的动力又那么强,创造力既无限又无效,既可悲又可爱,既坚持不懈又自暴自弃……“想在你下巴底下装一条拉链,这样就可以钻进你里面。
”这句话很疼,却又莫名散发着爽的甜腥(151)。
很难得用一句话来形容这部剧,这个故事的精髓在于每一集其实都不太想得到后面会怎么发展,很惊喜。
好故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复杂性,尤其是人物心理以及行为的复杂性,不求引起共鸣,但总会让人思考。
Donny在这整个故事的走向中就是一个不断解剖自我的过程,一个外表看上去的普通人,遇到狂热跟踪者后,心态以及行为反应的真实又荒诞,我相信Donny的心里状态会引起很多人的同情和理解。
郁郁不得志的喜剧小演员,为了梦想在城市的一角苦苦支撑,他对于事业的热情、成名的渴望,以及最重要的对于想要站在聚光灯下的虚荣心造就了他遇到Martha之后所有的一切,所以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
整整7集的自我剖析中,Donny从惊讶到惊恐,中间还夹杂了一点点窃喜,他对于Martha复杂的感情来源于孤独和对自我认知的迷茫,好像世上只有这个疯子崇拜他理解他能看得出他过去受过的伤害,Donny有一部分内心是窃喜的,同时也清楚地认知到这个女人不可深交。
他明白自己的伤痕来源于哪里,后面也逐渐了解到自己为什么会有一部分纵容Martha的行为,因为Martha的出现让他变得不那么肮脏不堪。
受到侵害的经历让Donny变得自卑懦弱,痛恨自我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变化,但我觉得最难得的是,他内心深处很清晰地认识到是他的虚荣心让他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加害人,他的纵容不是过错,但加剧了他人生的悲剧性。
Donny自暴自弃后在舞台上的自我解剖,这一段表演非常厉害,糅杂了可怜又可恨又自我放弃的苍凉感,这一段应该很多人能感到共鸣吧。
整个故事最精彩的地方是在最终集,Donny终于听到了关于“驯鹿宝贝”这个称号的来源,这可能是他和Martha之间这段畸形关系中最为温情的时刻,这么温柔又小心翼翼的称号,是Martha这个疯子内心深处最让人同情也最为可怜的一个角落,上帝视角看,用这一点来解释谈不上原谅,但多了一分理解吧。
而剧情的最后闭环,Donny落魄潦倒地来到一个酒吧,点了一杯酒之后发现没带钱,酒保给了他一杯茶,他这时终于理解,这所有的荒唐和不可理喻的开端,仅仅是因为他当时发善心,请Martha喝了一杯茶。
人生中最为迷茫的时刻,任何陌生人递出的橄榄枝,可能都是救命稻草,而你不知道的是,有的人把这根稻草当做人生的全部,这个全部的重量,对于施救者来说可能是看不到尽头的牢笼。
我其实挺高兴的是,Donny在回到家之后跟父母坦白的那一段,他艰难地说出自己的经历,然后说出迷茫,他说,我不知道自己算是什么,我还在追寻,It’s a journey. 这部剧到最后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结局,应该会有不少人觉得治郁吧,但Donny自己应该能明白,This is a journey. Life is always a journey.
拉康的镜像理论太深奥了,混淆了虚拟与想象存在的边界,不过我很喜欢大卫戈尔一生这部电影所说的对比日本文学家所说的他人即地狱,在我心中,却是镜像理论当中的文学表达其实人不仅会成为他人眼中的自己,而且还会成为自己想象当中的自己玛莎会不断幻想自己是政府首席法律顾问,接触各种名流,现实当中她却只能去不断跟踪别人,也就是她在他人眼中的自己出不来,于是丢失了自我,她对于唐尼的追求更多的是想变成唐尼眼中的自己,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也曾经迷茫,也曾经陷入无边无际的痛苦当中,或许你也是,你曾经取得过荣誉,但是最终没入人海当中这个太像我们初入社会,自命不凡,以为自己就是主角,结果发现我们不过就是一个无名小卒,有一些人放弃了,变得平庸,还有极少部分人他们不愿意放弃,于是他们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去模仿成功人士,我记得无数成功学家都说过,最简单的成功方式就是模仿,可惜模仿也是分层次的,有一些人能模仿他人的才华与内在,有一些人却只能模仿他人的外在,并且沉迷于此。
不管模仿外在还是内在动力,人终究只能面对自我,实际上当你面对真实的自我,你的累生累世的才华将会觉醒,你甚至就是自己的神,最终你继续你的累生累世的追求,人最终只能追求崇高,因为你会成为你想象的那个自己所谓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按照量子力学当中的神棍理论,也就说你活在他人眼中,你的真我会不断坍缩,而你活在自我当中,然后影响他人对你的塑造,从而达到外在与内在统一,我个人认为很难的是如何影响他人,让他们眼中的你与你想要成为的你合二为一,那么这个就是最高的成功法门,需要看不少社会心理学书籍不要陷入他人的眼光当中,而要成为真实的自己,从而走向追求崇高之路
故事以男主单线剧情讲述。
男主在坚持梦想成为谐星的路上一次善意的举动解救了跟踪狂玛莎,玛莎因为这次举动疯狂迷恋上了他,他在与玛莎的不断接触中逐渐理解了玛莎的行为故事。
故事设定新奇,人物塑造立体化且很有特色,从一个男性受害者的角度去深入了解了男主的不间断遭遇,但也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了玛莎的一生。
故事要素颇多,同性恋、性别认知、跨性别者、妄想症和跟踪狂多种引人不适感的人物汇聚。
有些情节引人不适,但过程不拖泥带水,真的是一遍过。
作为女性受众看着看着有点不能理解男主,他虽然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灾难,但这些其实都在逐步发展,男主如果想要避免得话其实可以完全避免,但他没有。
而且从观众的视角来看男主已经足够幸运了,向父母坦白后父母安慰和开导他。
他和前女友分手,一直低价住在前女友妈妈的屋子里,享受着亲儿子般的待遇。
在他剖析自我的遭遇,不在过分在意他人眼光的时候,前女友的妈妈和前女友还能找他回来,继续住着她们的房子。
而且感觉男主根本不适合做一名谐星,他只会用低俗的生死段子和以女性取乐,而且一直重复,一点谐星的天赋都没有,真的无语…最不能理解的是他最后因为剧本上的一句话就主动找邀他嗑药和性侵的人再次见面,完全是打算再续前缘了…可能是人无完人吧,但最后一点我真的体会不了,但我能明白男主能够共情玛莎这一点,因为他们本质上是一类人。
导演在这一点刻画得十分完美。
总结,《驯鹿宝贝》对学心理,共情力高,对社会学感兴趣的人看或者单纯涉猎蛮适合的。
它不太适合普通观众,因为他们观看上和理解上有门槛,我身边大部分的人是不能接受男主人设的,会因为他果断弃剧。
而且有些画面我看得头皮发麻,冲击感贼强。
“你找什么?
”“你是只想做爱吗?
”“既然觉得做爱不快乐的话,为什么还要做呢?
”下次如果有人再这样问我的话,我会跟他说:我不知道怎么解释,但如果你真的想知道的话,可以去看看“驯鹿宝贝”,也许就能大概感受到了。
这个故事表达的是人在性面前可以多么不堪一击。
“性”就是所有问题的中心,而不是所谓“真正问题的表层”。
无论是自卑、自我厌恶、不正常痴迷还是精神扭曲,都和性有关系,都是人无法和利比多和谐共存导致的结果。
但我们是如此害怕和歧视性欲。
所有被认为是“不正常”“扭曲”“变态”的性欲望会在第一时间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定罪的证据、嘲笑的把柄。
性能够激发人最深处、最骇人听闻,同时也可以说是最广袤的想象——自慰可以被认为是不自爱,是不对自己负责,是健康的破坏者,是情绪的宣泄口。
性能决定你是否爱我,能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性可以是犯罪的原因,也可以是唾骂的依据。
性丑陋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又似严律圭臬在产房中一手遮天。
性可以是这么多东西,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好似构建成了人类社会最森严的等级结构之一:最下面的是一切变态的欲望,而最上面的——谁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
而我们从不讨论性。
至少像“伦敦生活”和“驯鹿宝贝”这样的创作让我知道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没办法处理性和爱而痛苦不堪。
因为这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一个在夜里让我睡不着觉、翻来覆去不到高潮不会罢休的问题:我真的是世界上最恶心、最不堪、最无能的人吗?
就因为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强烈的性欲,就因为我和那么多人上床、一个接一个地上床但还是搞不清楚自己在找什么,我就是一个自怨自艾、没有自制力、活该如此的人吗?
而又有那么多的人,如此清高,将自己与性爱割席,好像只要一表达性欲,就不算在认真地讨论爱情一样。
但同时,那些“唯性爱主义者”又如此不屑于谈论爱情,把相信爱情的念头当作笑话。
而最终,这之间剩下的那些人,那些困惑、踟蹰不前的人,才是真真正正地被当作怪物,在这座性与爱的金字塔里被排除在外。
《正欲》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尝试告诉观众水癖也只是一种正常的欲望,但是“正常”的观众在里面看不到自己,只看到了这种非正常欲望可能导致的社会犯罪。
我看到了自己。
我看到了那个因为自我厌恶而不断塌陷的人,看到了拒绝无能、接受无能的自己。
而至于那些无法代入的观众,我只希望他们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当唐尼对着玛莎的照片自慰的时候,我完全与他产生了共鸣:他觉得她很可怜,而她觉得他很吸引人——仅此而已。
一种竖着中指大喊世界去死吧的自毁行为,多么的勇敢和真诚。
而这就是真实的我。
即使少有快乐,也没办法不做爱;哪怕极度渴望爱情,却早就不知道怎么停下来怎么学会满足。
别怪我没有警告你——除非你真的想清楚了,否则不要轻易来爱我。
无法共情 无法同情
角色性别互换可能会掀起更大水花吧,男主我总觉得他在扭曲的享受这一切。
被stalk的一方(至少三次)变成了stalker,看到后两集加一星。不过与其说是编剧勇于自我剖析,倒更像脱口秀里揭自己和身边人的伤疤当素材吧
包装神经病的剧,与其说是给机会给大家共情,其实只是一味的倾诉。
活到一定岁数大概其都会明白:人生看起来,一开始是喜剧,后来会成为悬疑夹杂着热血和吉光片羽的爱情,最后当你真的以为本质是活脱脱的悲剧时,no,轮回无尽
结尾真好,没有人被治愈,因为伤害者始终在猎食链的最顶端,心理强大,问心无愧..
剧本真实微妙,入木三分,人物复杂多面,层次丰富,但是——妈的!扭捏、矫情、造作的白男!如果你为了体验优越和关注,自愿屈尊就卑地“同情”一个殴打你女友的变态,你又何必质问警察 What then?更何必事后反复强调自己对女友的爱之深切?我明白艺术家总是暗中梦想一个每个人都能被看见的世界,但这个结尾…能和变态共情至微至此,男主今后要么直接住进诱奸犯家里反复跳进同一个坑,要么自己终成变态本人,而这一大场所谓血淋淋的自我剖析其实屁用也没有。Wait and see.Ps. Teri 简直魅力四射。
友邻评价为男版fleabag 算了吧 只能说即使是同样的素材 在不同人的手里 创造出的东西也是天差地别 / 不致郁不治愈不惊悚不好笑 / 最好笑的是not talented到一定程度 只能写发生在自己身上唯一一件unusual事件——自己的stalker 居然还写不好 // “当你愿意去倾听一个疯子、了解一个疯子时,你也许会发现自己也一样疯”
到底谁把这种东西归为喜剧的
严重触发cptsd,承认因为男主角在创伤中的弱势地位有了复杂人性的代入机会,但因为终究摆脱不了性别,而耿耿于怀于玛莎虽然是stalker但确切来讲被男主入室强奸了。
完整的看完,哭了好几次,让我心痛。心理扭曲的女主是一个多么缺爱的人啊,她的行为让人又心疼又受不了,现实里的跟踪狂无论男女都让人感到可怕。男主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同而对女主一边想赶走她一边又想享受她对自己的爱慕。男主性格软弱但温柔有同理心,女主在楼下车站冻僵了,他会心疼女主送女主回家,站在女主角度怎么能不爱这么亚撒西的小帅哥呢。但我不太理解男主怎么吸引其他男男女女全爱他,前女友舞蹈生各种男的都见过,却老想跟男主复合,男主的女神一直给男主很多机会,还有那个男编剧也对男主情有独钟,别忘了男主每周是明知道会发生什么还自愿去编剧家,各取所需能算被诱奸吗,而且结局男编剧还给男主安排工作和薪水,对男主是真爱啊。总之,建议中国观众直接看半小时解说版就行,希望我们中国每个人都能有一个美好的人格,健康顺遂。
第一次看只有英文字幕的全英剧集,在Elise家里。全剧就是让人糟心的存在,不懂得拒绝的人有苦头吃的!不懂得拒绝有时候就是在害自己,足够爱自己就要好好表达自己!剧集疑似真人真事!只是想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缺爱的人很容易走向深渊!
with Beck,太无聊了都要睡着 整部电视一直觉得阴暗透不过气 主要是为什么还那么些人喜欢男主我就奇了怪了
有意思,最后他也没有变,他很享受其中,潜意识里,就是理性明知道这样不对,但还这样做了,那就是潜意识喜欢咯。同样的套路,面对诱奸他的老编剧,他还是说了Yes 。这部剧所展示的,大概就是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人,他和跟踪他的人共同演绎了这出剧。变性女性是看透这一切的人,于是她离开了。老编剧大概也只是在试探吧,然后,意料之中的反应。
人是一种特别复杂的生物,腐国人表现这种“复杂”特别得心应手。所以就给三星吧
因为看到有人说最后三分钟是精华,还以为有什么惊天大反转,结果就这,男主从头到尾还是那样,没有被拯救,看完一直梗在心头。男版被嫌弃的一生,不爱看,还好不是女的,只能说是个恐怖片。要是女的就是韩国现实电影了
罕见的冲突故事带有强烈现实意义,心理交织几乎要从屏幕中涌出来,很久没看见剖析得这么深的作品。这个剧本也太妙了。两个演员也太妙了。
玛莎bpd,大叔npd,男主infj太容易吸引这些人格障碍的了,男主低自尊,渴求关注和存在感的背面是觉得自己不配得因而极度依恋痛苦,现实中的名誉只能带来短暂的满足,只有填满每一个空隙毛孔的痛苦才是真实有安全感的,刚好玛莎能带给他逃不出去的无限纠缠的痛苦。男主缺爱的根源应该就是他爸从小被xq导致有点回避情感
Baby reindeer wasn't her excuse, as self-destruction wasn't his.
本片劝人向善 且能卷死所有IN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