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卡森·伦德
主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韦恩·戴蒙德,基思·威廉姆斯·理查兹,康纳·马克思,格雷戈里·法拉特克,基思·普尔森,小大卫·托雷斯,保罗·坎达里安,西奥多·布卢科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讲述了新英格兰一个休闲联赛的最后一场比赛。在他们心爱的球场即将被拆除之前,我们跟随着这群成年人的幽默和隐晦的感伤,比赛持续到加时赛,白昼渐渐消逝为夜幕,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详细 >
电影拍的是一场波澜不惊的棒球比赛,但其实完全不是。说的是一代人的精神空虚与焦虑和精神处境。当你费尽心思的想要跟上比赛的时候,其实场外观众的对话早已电题了。
#HIIFF
7.5 无可挽回的消逝,落幕总是无尽哀伤,怅惘无处诉。
不懂棒球真的看不懂一点,能看出来导演的群像戏调度是牛逼的,但这个导演拍的东西我真的get不到一点。
喜欢做梦,讨厌三一律
虽然没法共情主题故事,但是这个淡淡的情绪还是穿透,可能因为景色不错吧…绝对不是因为一群白老男人
#BJIFF@深影国际,车灯亮起的那一刻让热爱和惋惜都在黑夜里更加深邃,一个时代的落幕也意味着共通的集体情怀即将消散,令人怅惘。
“生命的时光这般匆匆,我奔向我的老爷车,缓缓启动…”一群老男孩们的热情随着没交电费即将被拆除的球场,一同湮没在tom waits的歌声里~
如果让我来拍,片名就叫《龙七对》,取景四川成都,讲述了一间常去的茶馆闭店之前一群人通宵打川麻到天亮的故事。
Omnes电影很美国本土,没有什么宏大、复杂的议题设置,加上制作不存在类型技巧,代入故事很难,很容易犯困。但优点很明显,它制造了一种强烈的时间触觉,棒球运动没有时间限制,便可以永不停止,也可能随时停止。它关注常被银幕忽视的普通的小小情愫,角色们对棒球的留恋,像小朋友们玩一个下午直到天黑,仍不舍离散。它传递给我的就是这种看着同伴离开,自己内心恋恋不舍的失落感。2.5
高中只要有体育课和活动课就是踢球,我们班一队,剩下所有班凑一队,踢到下课或者吃饭。也找学生会组织过班级联赛(后来被学校无情中断),下雪天踢球被校长撞见过,晚自习踢球踢到了跑步同学的脑袋,高三踢球被班主任校园追杀(但高考前一周自发凑起来的最后一赛很顺利),有许多进球和助攻(主要是我自己的~~)现在还记的真切。高弧慢球就像我在中场一个大脚射门,球又高又飘,最后砸到横梁上;就像某个普通的周六,几个哥们从中午吃过饭踢到太阳落山,整个操场都黑下来,大家拖着快抽筋或者已经抽筋的身子告别,高中就结束了。
时间的“民主化”,打破比赛时间,使其成为每个人的时间(可以再激进一些)。嘁嘁喳喳的老男人,Altman式去中心化声景的复兴。多段对于运动电影的Parody,场边的大段演讲,“最后一投”,最终都归于孤寂,不仅孤寂午后,孤寂一天。老爷车列成弧线,计分员飞上太空。
3.5 捕捉时间幽魂。/ “让棒球远离球棒。” 让电影(传统方式)远离电影?
Get不到,过吧
2025.04.19 深影国际影城-2025北京电影节-嘉年华-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好催眠的电影啊,老式收音机📻广播,1900s美国爵士乐,刻意人为说的回声,前半段光是很缓和的秋冬阳光。
已经无法共情你们这些老爷们的情怀了
【2025北影节】看了100分钟我还是一点也不懂棒球。深影放映机坏了看夜戏更暗了(扶额但笑
知道受《牛皮》和《不散》的启发后觉得太make sense了,对特定场域背后代指的文化符号以及时间本身都保有敬畏,绝无戏谑意味,场域外的衰老不会停止,但仍然追寻永恒,捕捉哪怕一瞬停滞的时空来缅怀消亡的旧日,那天什么都没有发生,又发生了一切
10月16号,最后一场棒球赛,像往常一样,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球赛打到了天黑之后,告别了提早“收工”,一件又一件“无从去处”载入了史册。片名即题眼,忘记时间的流逝,一直盯着场上球赛,结果唰的一下,比赛就结束了,再过几天,比赛什么的可能也忘得差不多了。没打出一击高弧慢球的漫游状态,人们舍不得球场,球场舍不得比赛,在想结束与不想结束之间看见了最难熬的与最幸福的。
得了吧别装了,若是看不懂棒球,电影3/4发生了什么你都不知道,就别提什么“大受震撼”这种谎话了。片子本身氛围不错,但终究掩盖不住三十多岁导演那股子青涩味,结尾硬塞的OI‘55更是违和感爆棚,高光时刻像在读一本漫画,但垮掉的部分就像无舵小船,空喊着"棒球是灵魂运动"的口号。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电影拍的是一场波澜不惊的棒球比赛,但其实完全不是。说的是一代人的精神空虚与焦虑和精神处境。当你费尽心思的想要跟上比赛的时候,其实场外观众的对话早已电题了。
#HIIFF
7.5 无可挽回的消逝,落幕总是无尽哀伤,怅惘无处诉。
不懂棒球真的看不懂一点,能看出来导演的群像戏调度是牛逼的,但这个导演拍的东西我真的get不到一点。
喜欢做梦,讨厌三一律
虽然没法共情主题故事,但是这个淡淡的情绪还是穿透,可能因为景色不错吧…绝对不是因为一群白老男人
#BJIFF@深影国际,车灯亮起的那一刻让热爱和惋惜都在黑夜里更加深邃,一个时代的落幕也意味着共通的集体情怀即将消散,令人怅惘。
“生命的时光这般匆匆,我奔向我的老爷车,缓缓启动…”一群老男孩们的热情随着没交电费即将被拆除的球场,一同湮没在tom waits的歌声里~
如果让我来拍,片名就叫《龙七对》,取景四川成都,讲述了一间常去的茶馆闭店之前一群人通宵打川麻到天亮的故事。
Omnes电影很美国本土,没有什么宏大、复杂的议题设置,加上制作不存在类型技巧,代入故事很难,很容易犯困。但优点很明显,它制造了一种强烈的时间触觉,棒球运动没有时间限制,便可以永不停止,也可能随时停止。它关注常被银幕忽视的普通的小小情愫,角色们对棒球的留恋,像小朋友们玩一个下午直到天黑,仍不舍离散。它传递给我的就是这种看着同伴离开,自己内心恋恋不舍的失落感。2.5
高中只要有体育课和活动课就是踢球,我们班一队,剩下所有班凑一队,踢到下课或者吃饭。也找学生会组织过班级联赛(后来被学校无情中断),下雪天踢球被校长撞见过,晚自习踢球踢到了跑步同学的脑袋,高三踢球被班主任校园追杀(但高考前一周自发凑起来的最后一赛很顺利),有许多进球和助攻(主要是我自己的~~)现在还记的真切。高弧慢球就像我在中场一个大脚射门,球又高又飘,最后砸到横梁上;就像某个普通的周六,几个哥们从中午吃过饭踢到太阳落山,整个操场都黑下来,大家拖着快抽筋或者已经抽筋的身子告别,高中就结束了。
时间的“民主化”,打破比赛时间,使其成为每个人的时间(可以再激进一些)。嘁嘁喳喳的老男人,Altman式去中心化声景的复兴。多段对于运动电影的Parody,场边的大段演讲,“最后一投”,最终都归于孤寂,不仅孤寂午后,孤寂一天。老爷车列成弧线,计分员飞上太空。
3.5 捕捉时间幽魂。/ “让棒球远离球棒。” 让电影(传统方式)远离电影?
Get不到,过吧
2025.04.19 深影国际影城-2025北京电影节-嘉年华-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好催眠的电影啊,老式收音机📻广播,1900s美国爵士乐,刻意人为说的回声,前半段光是很缓和的秋冬阳光。
已经无法共情你们这些老爷们的情怀了
【2025北影节】看了100分钟我还是一点也不懂棒球。深影放映机坏了看夜戏更暗了(扶额但笑
知道受《牛皮》和《不散》的启发后觉得太make sense了,对特定场域背后代指的文化符号以及时间本身都保有敬畏,绝无戏谑意味,场域外的衰老不会停止,但仍然追寻永恒,捕捉哪怕一瞬停滞的时空来缅怀消亡的旧日,那天什么都没有发生,又发生了一切
10月16号,最后一场棒球赛,像往常一样,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球赛打到了天黑之后,告别了提早“收工”,一件又一件“无从去处”载入了史册。片名即题眼,忘记时间的流逝,一直盯着场上球赛,结果唰的一下,比赛就结束了,再过几天,比赛什么的可能也忘得差不多了。没打出一击高弧慢球的漫游状态,人们舍不得球场,球场舍不得比赛,在想结束与不想结束之间看见了最难熬的与最幸福的。
得了吧别装了,若是看不懂棒球,电影3/4发生了什么你都不知道,就别提什么“大受震撼”这种谎话了。片子本身氛围不错,但终究掩盖不住三十多岁导演那股子青涩味,结尾硬塞的OI‘55更是违和感爆棚,高光时刻像在读一本漫画,但垮掉的部分就像无舵小船,空喊着"棒球是灵魂运动"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