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1985,1985年
导演:陈俊彦
主演:科里·迈克尔·史密斯,维吉妮娅·马德森,迈克尔·切克利斯,艾丹·朗福德,郑智麟,比尔·赫克,瑞恩·皮尔斯·威廉姆斯,蒂娜·帕克,亚历克斯·妮科尔·麦康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科里·迈克尔·史密斯、迈克尔·切克利斯(《哥谭镇》)以及维吉妮娅·马德森(《指定幸存者》)将加盟一部艾滋病题材的独立剧情片[1985]。影片由华裔导演陈俊彦([你好、再见 ]、[人来,人往])自编自导,故事讲述史密斯饰演的艾滋病晚期患者在弥留之际,决定搬回老家德克萨斯,向保守的父母坦白自己的境遇。详细 >
3.5 镜头语言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平静的故事下却很有力量感 以及真实感
如果我是Adrian,索性告诉所有最爱的人真相。自己死后真相都会被发现,不如自己早早坦白,给自己和对方一个机会,彼此都不留遗憾
看了十几分钟,感觉可能是LGBT题材,一查还真是,gay达是越来越准了。然后通过几个细节提前得知了男主的病,知道后来告诉朋友才真正确定。1985年的父母就能够如此,真是今日还望尘莫及。和Andrew的兄弟情虽然只是结合小片段,但真正体现了血浓于水,不管彼此分离多少年,有多大的年龄差,依然是最懂彼此的那一个。情绪一直淡淡的,但催泪弹却一个接着一个,再加上背景音乐,绝配。
很久没看黑白电影了!一切都在无言中,一切又在无声诉说。父亲的那句你可以依靠我,诉说了多少心酸,母亲的包容又是如此温馨。然而却有些理所当然了,很多地方都有些突兀,可能是翻译的原因,也可能是文化差异。三颗半星。
有点无聊…
各方面都没有什么毛病 但确实没有触动到我
说不出口的告别,隐忍又辛酸… 结尾给弟弟的录音,莫名想起了cory的好友robin谈论自己在家乡爱荷华州的青春期,因为性取向和增重备受煎熬,直到来到西北大学,用戏剧宣泄自己,来到纽约,进入更包容的社会,一切才渐渐好起来。希望这个世界,能更多元更美好。
虽然是隐忍的氛围,但其实各种做作的感觉。。。
从《蓝色杰伊》的角度来看,黑白相间悲喜交织的《1985》同样是一部讲述旧爱重逢的影片。但很明显,陈俊彦处理的是一个漂泊之人的乡愁。年轻时候,背起行囊,追寻自我,远走他乡。在《人来,人往》的路上,体验着《你好,再见》式的游戏或奇迹。或许有那么一刻,或许只是一袋烟的功夫,你意识到,占有你一生的事物不过就是几个人。当你即将抵达此生的终点站——再也不能继续上路继续远行的时候,当你只能转向回头,你又将如何面对这些人?如何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反思曾经做过的选择和遗憾?这一切将如何结束又将如何开始?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陈俊彦给出的回应值得参考和借鉴:在西方文化的脸上加上一个东方式的微笑,在人类的心田再多播下一颗善意的种子。从《只是世界尽头》的角度来看,有时,真希望这种宽容出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辫析破嘱虫活益
骨子裏滿是東方人的濫情,或者以舞台劇形式去表演會更適合。八十年代的恐懼和忌諱,延續到後來Dolan的《只是世界盡頭》,幾十年過去,大家仍然沒有學懂開口和接納。
豆瓣没看过也能评一星吗?
同志属于少数类人,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爱,他们不被大众接受,他们的家人一样也很艰辛。
一场早有预谋的告别,来年再见,来年真的能再见吗?
最后数小时几度崩溃,故事上与《只是世界尽头》相似,与其刻意放大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用无止境的争吵来填满,这样明显更好,没想到这故样cliche故事讲的那么克制温柔又细腻。
电影中美国八十年代的同性生存环境正如现在的中国,隐忍、爆发、崩溃的过程熟悉又陌生,对这一群体几乎是一击必中的情感冲击效果,一点遗憾是电影的年代感太弱了。
影片里几乎所有人的态度都是含糊的,没有非黑即白的陈词滥调,但这种含糊却更让人心碎。最后爸爸穿上了夹克,妈妈关掉了正在布道的电台,多希望在机场的Adrain能看到这一幕!
还能拍的更好黑白损失的信息量到底还是太多了。如果在特定的位置变成彩色大概更有意思吧。
镜头没有很精细,但全片处理得足够真挚。对黑白色调的选择动机,因为没能等到结尾弟弟的彩色部分换到来,而在我看来稍嫌动机不明。
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灰天黑地人如狗,哭得很厉害,后劲也一直很大,一直念念不忘的be。情感浓烈的黑白片。240101重看,还是被情感击中,桥下呼呼大风吹得绝望冷冽,再苦再难也打不倒的我被他人伸出的温柔触手狠狠感动哭。记忆里是绝望的be片,没想到其实父母都有所了解有所改变了,但太晚了就更绝望遗憾。对弟弟的寄语依旧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