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买凶拍人,真得要说两句,但说什么,我一时又没个谱。
想想电影里的片断,傻傻地笑两声,再想想,又忍不住笑两声。
该怎么说呢?
过瘾?
但实际上又怎是一个过瘾能说得清的。
当初看《KILL BILL》仿以有这种感觉,如今看《买凶拍人》,同声同气,看得更加有味。
各种各式不一样的东西被彭浩翔炒作一碟,调出充满新鲜感的菜色。
香港一向的搞笑与无厘头,似乎已渐渐丧失水准,好像有点疲弱了吧,有时甚至有点牵强,再没有那种即兴的创意。
在这部《买凶拍人》里,一个开头已经让我忍俊不堪,黑色幽默的手法,似乎在此又重生了。
在杂志《看杂志》某期翻到彭浩翔的专访,其中一段说到小时候他去吃自助餐,从来不按爸妈说的先吃热的再吃冷的东西,先吃咸的再吃甜的东西,而是喜欢把所有东西都混在一起吃;直至拍电影,也喜欢把各种奇奇怪怪不同的类型都放进去,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把新鲜的构思碰撞出来。
在看《AV》的时候我的感觉没那么强烈,是否跟演员也有关系呢。
一看演员表,葛民辉与张达明,还有陈辉虹,谷德昭,林以达,兰茜等,我想这班人的名字已经代表搞怪,以及灵光一闪的才华。
对于此片,该用天马行空,还是荒诞无稽来形容?
天马行空,原来杀手和电影是有关系的,一个濒临失业的职业杀手,一个有抱负的失意导演,竟然组成最佳的买凶拍人搭挡。
原来杀手也不过是一份职业,有时候为了拉点生意不得不亲自兜售,打电话那段真是够讽刺的;还有后来刘以达那帮人来抢生意,杀人还有积分,只要你盖满30个“杀”字,就能提供一次免费杀人服务。
真服了,这些烂主意,不知是谁给想出来的。
其实想想,这些也不过是身边常常发生随手拈来的桥段,放在一个另类的夸张的场合,就变成一种搞笑,但在大笑之余,这一切何不都是在反射着我们自己呢?
连杀手都得看顾客的脸色,随时迎合顾客需求,为了生活,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荒诞无稽,原来有人年中要杀许多人,由于马太的业务量大,才逼得阿Bart得迎合她的要求,杀人的同时也要制作录映带;然后发觉杀人也可以很商业化,不但附送杀人全程录影,还发展到有警告盗版字样,甚至送火机T恤,差点片子没能发行。
原来为了少许麻将数就可以买凶杀人,岳父为了二奶可以要杀掉自己老婆。
夸张的变形的题材,其实就来自社会,善与恶之间,如今人心是否偏向了后者?
对于片子的后半段,就是讲述标哥杀人那段,似乎节奏有点慢,情节也有点拖延。
其中出现的又是关于AV女郎与张达明的一段轻浅不明晰的感情,这个是否出现导演的一种偏好呢?
似乎与影片《AV》中有点类同了。
可是,换一角度来看,这里何妨不是一种浪漫的情怀呢?
他们都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
张达明储到足够的钱后就能开拍自己的电影,实现自己的追求,即使女主角是AV女郎美智子;美智子也很努力,她的偶像是饭岛爱。
且不论他们想做的是什么,至少他们有勇气去追求,影片承载了梦想的色彩,在不停的自嘲中,产生了一点点暖意。
回想一下,其实导演还是很尊重电影的。
张达明一直地怀才不遇,但他的确热爱电影,他的偶像是马丁。
斯科西斯,他有他的坚持。
即使拍的是杀人,过程可一点也不马虎,镜头光线、道具装备,后期制作,很专业认真的态度,也许就是从侧面反映了导演对电影的态度。
张达明在片场所受的待遇,我想,也许就是导演对现实的一种讽刺。
说不定,曾经,他也体会过这种感受。
电影,光和影的梦想,背后有多少阴暗角落是我们所看不到的?
张达明的际遇,似乎就是一种申诉。
张达明在片中一直强调要他来拍,就一定要让他作主,彭浩翔也终于作主拍了一部属于自己风格的电影。
整部电影中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明星,可能这样才四平八稳地把整个场面撑了起来。
其中有一两个配角的确也精彩,最有印象的就是那个双枪雄后来的替身,他那一段扮野让人猜,以及自把自为地加对白,加动作的情节,多多少少也反映着每一个配角曾经的心路历程吧。
对白中也有许多神来之笔,比如谷德昭给阿Bart推销DV的那一段,刘以达给兰茜讲解杀人优惠服务的一段等。
对于这种独特作品,我会比较喜欢用剑走偏锋来形容,一种非正统的武功。
非正统,第一次出手时可能威力强大,但往往存在弊病。
也许再过一些时候,我会再看一次,除却第一次的新鲜感后,看看彭浩翔的电影里,我不喜欢的因素有什么。
《买凶拍人》英文名叫You Shoot, I Shoot。
shoot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射击,一个是拍摄。
合起来就是你杀人,我来拍。
英文名这么奇诡,让人担心有“噱头”的嫌疑,但电影里可真把这些“奇诡”落了实。
试看“剧情简介: 职业杀手Bart(葛民辉饰)杀人技艺高超,他的雇主也很多,收入不俗。
他与妻子阿玲(方子璇饰演)居于高级住宅区,小日子过的非常滋润。
可惜好景不长,一场金融风暴后,生意愈来愈难做,Bart迫于无奈,便为有钱太太服务,为她们杀人。
没想到这些有钱太太要求多多,要他杀人之余还要拍下杀人过程,好让她们泄心头之恨。
Bart深明顾客至上,于是决定找一个拍档合作。
凑巧Bart在酒吧见到副导演全(张达明饰),二人一拍即合,成为了「杀手导演二人组」,令他们一时间生意大增,一连串的「买凶拍人」行动随即展开......” 杀人显然是个危险行业,可有钱的太太们说“杀人谁不会”,“关键要看到仇家死的情况,才好泄愤”。
于是生意清淡的的杀手阿bart和落魄的副导演阿全就组成了you shoot, I shoot的梦幻联盟,一个负责杀人,一个负责拍摄和后期制作。
大概观众这时多少都会觉得有些荒诞,杀人非但不隐匿,而且还留下录像作为证据,莫不成买凶者杀人者不怕有一天这些成为“陈堂证供”?
呵,有些荒诞就对,这样彭浩翔可以更加肆意地发挥他的想象了,观众也可以更轻松地看下去。
阿bart和阿全一个为了钱,一个为了有一天能拍自己的电影完美搭档,常常有着各种的巧思。
直到最后去杀一个黑社会大佬“双枪雄”,更如音乐里面的华彩一般,各色人物纷纷出场,颇令人眩目,把这部戏推向高潮。
后面的高潮戏有种狂欢感,杀“双枪雄”早已不重要,各个人凸现自己的意志才是要紧,因此标哥要杀人时模仿周润发的《碟血双雄》飞出一些白鸽,才显得“好凄美”,后来把又要拍出他“亲自手刃”才“快意”。
其他人物也是如此,补拍扮演“双枪雄”的那个替身偏又有艺术追求,真个片场喋喋不休。
真是戏里戏外,看着荒诞,却又有熟识感。
杀人成了如此“娱乐化”的职业,似乎看着“荒诞”,但想想却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顾客是上帝”,谁说买凶者不能有这样的要求呢?
既然有这样的要求“买凶拍人”应运而生就多么自然了。
这个题材情节看则奇诡,但内里却是落了实的。
借着这个题材,彭浩翔在电影里“世纪末”一把,阿bart的岳母因为一盘麻将打输了就让他去报复杀人(老婆也在旁边吹风),阿bart的岳父则因为深圳的姘头要来央托他帮干掉岳母。
人心叵测,家里亦如此。
片尾的主题歌“you shoot, I shoot”唱出的就是这样的一种世纪末狂欢。
单单这样显然还是小看了彭浩翔,他还借着他最熟悉的生活角色副导演阿全(阿全多少有些导演自传的色彩)演绎香港97过后的凋敝和导演生涯的朝不抱夕。
他对工作是有热爱的,却不得不要通过拍“杀人”才能实现他的导演理想,他是有道德的,却因为上部戏的尾期工资竟然是大麻而不得不到酒吧兜售,后来阴差阳错竟成为阿bart的杀人排档。
他还是有爱情的,弱势的日本av女优是他心中“女主角”,他把她“藏在心里”,后来更是挺身相助。
他和av女优的爱情或许是这个乱世人与人关系某种知识分子式的纯洁想象。
阿bart(葛明辉饰)长了一个喜剧的脸,显然这符合题材的荒诞和狂欢性。
看到他我还感到这部片和80、90年代香港影片是相承的,一部分是“无厘头”,非常市民,香港人的那种“现实的生活智慧”,但还不够,它还有还有着达明一派的那种愉快/狂欢的风格(我说不好)。
这叫什么样的审美风格呢?
有方家请言之。
去年这会儿正在和公司闹离职,吵得天昏地暗,身心俱疲。
早闻本片的大名,果然不出意料的好看,但是看着看着,心里就升起幽幽的叹息,人情如水,小人物有小人物难逃的悲哀命运,无论如何挣扎,总深陷于泥泞的岁月之中。。。
多少日子过去,觉得人们总是在疲惫和纷争中学会成熟的。。。
无论这生活是如何龌龊无聊,总有春暖开花的盼望
这是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我对它闻名已久,却只是因为了解些断断续续残片一样的故事情节:杀手、杀人中拍摄。
由此可见,我看电影的品味是不高的,注重故事性多于艺术性,关心视觉效果多于电影内涵。
《买凶拍人》讲述了香港经历金融危机后由于市井萧条连杀手都几乎没了生意,恰逢阔太变态的要杀手拍下杀人的过程以求最大限度的泄愤,于是片中的杀手只要尽力满足顾客的需求。
电影似乎在不停的讲着笑话,实则将各种丑陋和荒唐都展现给你看,让你笑,让你摇头。
再荒诞的喜剧还是要以人间的悲喜规律作规律,比如为了生存要卑躬屈膝,比如杀手在丈母娘那里也要低眉顺眼,比如江湖老大也有未泯童心,比如AV女郎也有感情。
说起这个,本片导演彭浩翔的另一部作品《AV》中也有这么个有感情的AV女郎,虽然做着这种职业,却让人厌不起来。
总是,推荐这部电影给能够理解香港无厘头的朋友观看。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254883
《独行杀手》里阿兰德龙的装扮是这样:长风衣,帽子,沉默,枪。
这一套行头将观众挡在屏幕外,给杀手的世界蒙上一层雾,套上一枚似乎模糊的酷感的标签,这有点像观众对于电影人的观感:一种与现实柴米油盐撇开距离的,光影之间的艺术世界,前卫时尚又有品位有艺术。
但是彭氏偏偏要恶搞你的小资想象,他把华丽的外衣脱掉,给你看一具贫瘠柴瘦的被阉割的躯体。
他告诉你杀手的落寞或者也可以说创作者共鸣感的失落。
彭氏的《买凶拍人》里,杀手和导演都不可避免地掉入到市场的尴尬中。
经济不景气,杀手只能给富婆当杀人工具满足她们的一时兴起。
甚至全家总动员,老婆要他多杀点人好赚钱,岳母要他杀麻将搭子,岳父要他杀了岳母好让二奶的事情不暴光。
葛民辉演多了小人物,特有一种奇特的喜剧天赋,只一个神色便把喜剧效果发挥地极致,也把杀手的酷抛在市场经济的氛围里消解掉。
而又一个可以演活小人物的张达民挑起了另一个以Martin Scorsese为偶像的青年导演的角色,这跟彭氏想表达的东西距离可能更近了:新电影人的困境,面对不景气的市场,面对观众的肤浅满足感应该寻求一条怎样的出路。
当黄金甲和无极享受着票房大卖和观众谩骂的时候,它同时也得到了经济收益和关注高峰,而另一些小成本的制作仍旧挣扎在社会视点的边缘处,虽然有诚恳,有努力,有梦想,但是他们的创作很寂寞。
彭氏借张达民对电影的一跟筋态度想表达的是梦想没有捷径,最重要是执着。
想成为Martin Scorsese,想成为饭岛爱,或者如周星星一般想把“我是一个演员”变的掷地有声,或者如《性工作者十日谈》里的happy一样,从一出道,就想做一个健康快乐的happy鸡。
彭氏把中产阶级认可的高尚做派一脚踹下,直捣严肃之老巢,他用嘻嘻哈哈的恶搞作风消解一本正经的说辞,仿佛孙悟空在至高无上的天庭中到处乱撒尿。
从朋友那借了这部片,没想到只还回去一个封套,下午在一叠dvd里竟翻出了一张无包装的买凶拍人。
于是顺其自然又看了一遍,意外发现主菜单里还有另外两个解说版本。
一是监制谷德昭和彭浩翔解说版,一是两名主演葛民辉和张达明解说版。
葛张二人依然是插科打诨个性,回忆哪一场被叫去西贡拍外景,结果270块的的士费导演一直不给报销,还有bart在后巷殴打阿全那一场,脏水一直滴到张达明眼睛,令到葛民辉怀疑第二天张达明会眼瞎开不了工,也会发出小小惊异,“哇真没想到这个镜头导演会这么剪的,当时拍了好多遍都不满意哇”,当然话题还离不开阿全和美智子激情戏,葛民辉揶揄张达明扮相文艺。
听葛、张这样的非大牌演员说戏是很有意思的事,就像身边朋友看电影会发一些寻常感叹,比如张达明说“我进入演艺圈就被玷污了啊,其实我本来是很纯洁的”,让人忍俊不禁。
谷德昭和彭浩翔又是另外一种风格了,虽然离不开香港人一贯的搞笑,但正如彭说的,如果认真看了《买凶拍人》,又把导演监制的解说版看了一遍,可说是对电影入了门。
重点是两人对幕后的交代,比如要美工在晚上两点找乐高公仔,第一次拍电影的彭浩翔不知道后期剪辑做特效是要另外加钱等等。
让人一下觉得拍电影是份脑力活更是体力活,像彭引用张艺谋的话——导演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喜欢电影的人和梦想能拍电影的人,也许会从这两个版本里,找到比《买凶杀人》这个故事本身更多的乐趣。
1.神秘模糊2.动画、游戏3.幻想4.冷幽默5.快速剪辑6.纽约电影学院导演7.两个不靠谱的人8.荒诞的故事9.面目开头与电视机相同的符号10.你是我的男主角11.灵异的世界观12.这也有淡季?
13.产业化14.最温馨不过此处。
美智子15.超现实主义画面,独行杀手16.吉人自有天象17.讽刺
剧透了大哥别杀我。
————————一个有钱的阔太,雇佣失意的杀手阿Bart,杀仇家的时候拍下全过程。
阿Bart因此结识了落魄的电影人阿全。
两人携手接单,一个专门杀人,一个专门现场录影,生意红红火火。
黑道的标哥慕名邀请二人,在一个生日宴上杀掉帮派仇人双枪雄,并录影。
不料现场忽生变故,双枪雄提前血溅当场。
混乱之中,阿全和阿Bart根本来不及拍摄。
情急之下,阿全只能临时找一个替身,扮演双枪雄,补拍他被杀之前的镜头。
各位,故事从这里就变得比较重要。
因为我要出场了。
——————我就是媚姨找来的临时替身,郭伟宾。
作为一个有操守的专业演员,当天晚上我的表现堪称完美,只用了3个步骤,我就成功征服史上最有情怀的导演阿全和史上最有追求的杀手阿Bart,拿下双枪雄这个角色。
这里,我很愿意分享一下我的试镜经验。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第一步,赢得导演的信任。
白岩松没有说过,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 。
但信任,确实能让试镜成功一半。
初次与导演接触,你的沟通能力、专业态度、合作精神,还有内裤尺寸,对方一无所知。
所以,在正式成为工作伙伴之前呢,大家彼此需要一个“破冰”。
不是这种搞基式的破冰啦呐,我的方式是主动展示才艺。
模仿歌星罗文、还有钟sir的电视广告,我张口就来,可以说惟妙惟肖、相当不俗了。
注意!
专业能力展示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客户见多识广,你的表演就是个笑话。
很不幸,在导演阿全面前,我的模仿秀就象个笑话。
气氛一度不算融洽。
好在旁边的副导,也就是杀手阿Bart捧场,他的热情,让有话事权的阿全,也情不自禁投入到下面的互动环节。
僵局打破后,阿Bart开始饶有兴致地提问。
中枪的反应怎样?
注意!
任何场合,Anytime,都不要笑话客户的浅薄。
哪怕他是一条无知的鲶鱼。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科普机会。
用专业演技征服他,是你唯一的选择。
比如我就告诉他,肚子中枪、胸部中枪、背部中枪、甚至子弹从天上打下来,4种不同中枪模式,反应绝对是不一样的。
看完我的生动演绎,阿Bart没什么反应。
没关系,消化起来是需要点时间。
最后我还附送他一个中飞弹的死法。
通过有效互动,你会惊喜地发现,时间紧迫,这个时候客户基本没耐心发出质疑,第一阶段的破冰任务完成。
——————#一句话总结# 用自身的才艺去破冰,既能热身,又能展现专业素养,可谓一鱼两吃,不,可谓一箭双雕。
——————第二步,了解客户需求,挖掘隐藏信息,进行专业预判。
合作意向达成之后,客户,也就是副导演,会跟你说戏。
这个阶段的重点就是倾听、分析,加上不知好歹地提问。
没错,你必须了解所有人物的身份背景、性格、行动逻辑、剧情走向。
甚至,了解角色的名字。
哈利波特说过,1千个客户,会有1万个要求。
而且,所有的客户都以为,自己的要求很简单。
越是简单的工作,越有挑战。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就是把简单的寿司,做得好吃到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要排队。
我的做法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是,专业化。
此时此刻,专业人士必须善于提问,挖掘简单需求背后的信息,寻找表现契机。
对真正的职人来讲,有困难,我们要解决。
没有困难,我们创造困难也要去解决。
所以这里,我只问了2个看起来多余、实际上很矫情的问题。
【问题1】标哥为什么要杀我?
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这个问题,我要了解对方杀人动机是什么?
双方人物之间的冲突在哪里?
要知道,情杀、仇杀的中枪心理状态不一样,咬肌的张合角度也有区别。
【问题2】我这个角色的名字是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我要提炼出“双枪雄”这个名字蕴含的复杂社会意义,以便我下一步进行角色行为逻辑的深度分析。
我的逻辑合情合理,可以说是平地造雷、无中生有,很专业了。
—————— #一句话总结# 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提出一个好问题,可以为下一步的拍摄进程制造障碍,不是,创造条件。
——————第三步,探讨角色可能性,提出解决方案。
这个部分可以和第2步同时进行。
刘强西说过,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那个提出问题的人。
我是制造了问题,但我也会解决问题。
比如针对杀人动机的不同,我马上给出3种假设下的中枪反应。
普通人一定看不出分别。
没关系,对于人物的内心挣扎,确实需要慢慢体会。
至于双枪雄这个角色名字,我精心设计了他在应激状态下的一连串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大吃一斤屎、萝卜上下蹲、东木式拔枪法、奥斯卡旋风转、花栗鼠三跳墙、鸳鸯乱点头等多种前沿表演技巧。
注意!
表情、姿态、肢体张力等,所有行为必须符合角色的身份特征和心理动态。
大家看我的表演。
精致中带点草率,不羁中透着落寞,浮夸中还藏着一丝丝尴尬,层次可以说相当丰富了。
不出所料,阿Bart已经看呆。
所以说即便是下一秒领便当,对待彩排,我们也一定不要敷衍。
比如,台词要紧凑,哪怕演对手戏的是大咖,要求也不能降低。
不厌其烦,多次排练。
最后独自复盘。
——————#一句话总结# 挖掘人物需求、提供多元解决方案的同时,制造麻烦,无形中拖延时间、增加预算,是一个专业演员避免拥有的基本素质。
——————最终,靠着戏精般的认真,还有杠精般的执着,我完美通过了杀手导演二人组的考核,并成功出演双枪雄,被打死在餐厅。
以上三个步骤说明,要想和挑剔的客户达成一个教科书级别的合作,你必须全程保证,用足够的热情感染对方。
比如这次合作,我就成功激起了阿Bart的杀人欲望。
他的反应非常符合杀手角色的定位,也是对我,一个替身演员最好的奖赏。
说一个题外话,阿全和杀手阿Bart的经历真的很精彩。
香港的彭浩翔把我和他们合作的过程,拍成一部电影《买凶拍人》,很多观众特别激赏我在里面的表演,这也是今天我站在这里的原因。
所以感谢大家的捧场,我只是做了一个跑龙套该做的。
谢谢。
————————我是两个驯兽师中的一个,欢迎关注没什么粉丝的同名公号。
彭浩翔是个有意思的人他飞叶子他写连载后来写剧本最后当导演拍电影这都是看不到前景 不被常人看好的人的生活轨迹不上班 不白领 不高薪 不稳定但是这类人知道自己热爱什么 知道自己理想在哪里 有多大知道自己的才华不是普通的才华这部电影的编剧 彭浩翔 / 谷德昭都很棒彭浩翔是一路从青春期便在报纸杂志发表变态连载小说的天才少年谷德昭是能瞒着师傅高志森导演编出《唐伯虎点秋香》和外人合作 然后被逐出师门的编剧神童高志森编剧的作品《纵横四海》编剧导演的《花田喜事》《开心鬼》出品《蜜桃成熟时》等所以枪战、黑帮、喜剧、情色等 谷德昭都是学足了的 并且和彭浩翔一起转化为淫和贱当然黄金配置很重要 张达明 葛民辉都是一流的演员 真正的演员李栋泉剪辑 金培达的原声音乐创作也很棒但是我严重怀疑彭浩翔和谷德昭一定看过法国青年才俊Rémy Belvaux / André Bonzel / 贝诺特·波尔沃尔德 在1992年执导的《人咬狗》该片获得第45届戛纳电影节 影评人周单元 和青年电影特别奖我就是喜欢挖祖坟 资深学习者 资深艺术掘墓人 哈哈我上课时候播给不同班级的学生看 但我没有给他们看《人咬狗》 因为他们更容易接受相近文化的 简单易懂 或者干脆说“翻译”过的影片特别是影视后期的学生看 他们都能在张达明很认真的用粤语说:“错!
不是补救,这是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你懂么?
香港电影失败就失败在后期制作!
”的时候会心而笑,但是我常常是感觉到悲哀的,在担心扩招后的教育,那么多孩子们为了考大学突击美术,甚至本身并不热爱这一行,毕业出去,家境好的不用愁,一般家庭的孩子又能做什么呢?
特别是专业不扎实的学生?
我们生活在不许评论、不许有意见、甚至不许自嘲的地区看到了出色的香港电影都在作品里自嘲自己的电影不够好我们总是一片大好 好的不得了有一次和学生在中午吃饭的时候 我们说道贫富失衡 饭店很巧就进来一个老乞丐 他不是要钱 就是去拿点桌子上客人遗留下的剩菜然后服务员去哄他 让他走 我和老板说 你给他吃点吧 反正你也是要倒掉的女老板给了他一点于是在想 他是济公就好了劫富济贫的神话故事和人物自古就有所以世界永远都是如此 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古代轿子马车 现在汽车 其他真没什么变化 依然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诗也没以前写的好以前的诗人是去妓院和头牌吟诗作对 弹琴饮酒 谈恋爱的现在嘛 只剩下嫖 肏肉希望饥饿的人都有饭吃 不再饥饿 希望做艺术的人也都能多一些市井人文的关怀 引人入胜的创意当然 你也可以一片形势大好的 拍一些宫廷挤奶大片手撕鬼子 裤裆藏雷 光屁股小孩杀日本兵婆媳关系 闺蜜辣妈 奋斗创业 三者插足也可以拍一些宣传那啥的红色片但不要总是拍
[img]http://bbs6.netease.com/ent_upimage/200508/1124725676.jpg[/img]先生曾经说中国人缺乏幽默感,几十年的血雨腥风过后夹紧尾巴的华语影坛终于有了自嘲的智慧,在这上西方文明熏陶过的港人更在行一些。
《买凶拍人》不仅在剧情上有不错的构思,同评论音轨连看,你也看到演员的即兴表演能力,特别是葛民辉和张达明的喜剧天赋。
而有着良知导演就不会抨击时弊的机会,老戏骨因为楼市崩盘跳楼自杀和葛民辉打电话的即兴戏里有着强烈的政治指涉,这样的电影被忽视就是必然的结果。
现实让人走上不归,而杀手的戏剧化也犹如这个年头政治的戏剧化。
虽然这是一部喜剧,但是其后面的社会话题令人心寒。
导演自己说这是向一些电影致敬,确实在他的影片里我们看到的是他对于电影的热爱,甚至也喜欢在片中露一小脸,这个他喜欢的的马丁也是这个德行。
有人说我和华语电影有仇,基本上都是抨击的。
然诸位硬要把烂片碰上天吗,这种糗事俺做不来。
我们看到,我们真真切切看到这些年来华语电影中的香港电影可悲的自我阉割,那扬起的白鸽早被剪断了翅膀,许多导演为了通过审查而胡乱投靠。
而彭浩翔《买凶拍人》这部低成本影片和此后的系列作品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电影是平民的艺术,不要总是抱怨体制,再严厉的制度也无法禁止民众微笑,特别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其实,读解导演的画面确实可以发现他的内心是否热爱电影,就像大陆长期被忽视的张建亚、张军钊,他们或许不是讲故事的高手但是从他们对于画面以及电影语言的探索而言他们的热心有目共睹。
《买凶拍人》最有趣的一幕是杀手阿Bart和阿全给雇主看杀人实录录像带的场景。
这也是后来标哥事件的起因。
从电影叙事而言,整部电影的节奏因为导演个人的偏好而并不是掌控得太好,然而,有些段落可见导演对于影像的追求,比如阿全回去找女友的那场戏十足的文艺片拍法。
我奉劝王尔冈这类的影评人有些职业操守,连电影都没有搞明白,不要为了稿费而瞎说一气,这是为文者应有的底线。
香港我觉得有一点特别好,就像这部电影里竟然可以找出那么多导演和电影人来当甘草演员,一方面说明义气,同时也证明了导演的人缘。
而七十年代的艳星邵音音已经全然找不出往昔的神采,岁月就是这样的无情。
在DV普及的年代,电影必须在影像上让观众留下印象,高反差和色调对于环境和戏剧性造成很大影响,这部电影的趣事妙闻在两条评论音轨里披露很多,喜欢电影的要看三次才能了解尽然比较有趣。
我个人不太喜欢双枪雄的角色过于夸张,而那些老演员的加盟只是保持本色,亮点不多却看得流畅,而主演的即兴发挥和片厂的趣事在葛民辉的张达明评论里热闹非凡,这是一部必须自己看的影片,也是近年来香港优秀的类型片。
千万不要错过两人的评论音规,甚至比电影更搞笑!
【附录:影片资料】《卖凶拍人》香港2001导演:彭浩翔演员:葛民辉、张达明、王合喜片长:95分钟个人评价:艺术性6.5,欣赏性7.5(优秀的商业电影,特别是葛民辉、张达明的评论音轨)2005年8月22日 星期一 23时47分 寒鸦精舍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Osama KavkaLu)此文首发于网易 【原创作者版权保护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原创作者kavkalu(卡夫卡·陆)所有,除本人署名发布的坛子外,不允许其它相关论坛用于商业目的转载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你大爷啊 我怎么没看出这片子有那么好呢,无聊透顶
评分好高啊。。至少我没看出来。。。
竟然高达8.6分,不可思议。。。彭浩翔很多电影都举重若轻,而且永远有性和脏话这两个因素
彭浩翔处女作,有两杆大烟枪的感觉,形式感浓厚。港片少有的风格
杀手一家和丈母娘吃火锅那段,真是搞
没发现有多好笑啊,不过色情的到不少,露个点什么的算不不错的三级片吧
也就还好啊 哪有多了不起~还不就是爆米花一粒
彭胖子的处女作,半部好片,结尾~蛇了。不会听粤语的朋友请绕道彭氏电影!你懂“丢~~you!”吗?
只能说吹捧这电影的脑残真的分不清黑色幽默和低级趣味的区别
说实话,电影太粗糙了。虽然我明白是导演故意搞成这个样子的,但是确实很难让普通观影人接受。导演拍电影,不是为了讨好观众,而是纯粹的玩儿电影,倒也惊奇。中间的黑色幽默,和含糊不清的观念,倒是比较少见。
1.Bart和阿全加起来就是彭浩翔自己吧2.觉得是他最好看的一部,我超级喜欢的故事风格。3.葛民辉的表演很很很精彩,加分不少。4.彭浩翔还是掩饰不住自恋呢。
张达明的侧脸很眼熟...
You Shoot I Shoot。彭浩翔横空出世,黑色幽默搞笑至极。杀手独行侠成配角,导编摄剪一体才最拉轰,“我的偶像是马田史高西斯”。和日本AV女优的感情戏是彭导的个人趣味。葛民辉张达明的活宝组合。恶搞古惑仔和吴宇森电影,讽刺监制越权、大佬干涉拍戏现象,谷德昭刘以达林雪陈辉虹等众多配角也很出彩
怎么评价会那么高?不懂。。。
港式幽默还是不怎么对胃,有彭自己的风格。
张达明长得好像楚文哦~亲切可爱!
完全不知道这样一部电影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港式荒诞,怪异杰作。这样一部极贱的电影竟会有若干感动点,结局稍乱,幸亏不是预期中的悲剧。网罗许多港片的老面孔,恰如其分地运用。彭怪鸡点子新奇,阿全就是牛刀初试的他自己。最可贵的是他在维护吊诡氛围的同时,还是没忘记推进剧情。用三头六臂打造出这么一场小人物历险记,比低俗小说更亲民。
you see一朝入夢終身不醒常事來的,搞電影的人始終都對拍電影的事耿耿於懷
当你看到一个毫无笑点的喜剧 它就叫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