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起源

Origin,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种姓:分裂我们的根源,Caste,Caste: The Origins of Our Discontents

主演:安洁纽·艾莉丝-泰勒,乔·博恩瑟,维拉·法米加,奥德拉·麦克唐纳,南希·纳什,尼克·奥弗曼,布莱尔·安德伍德,康妮·尼尔森,芬·维特洛克,维多利亚·佩德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起源》剧照

起源 剧照 NO.1起源 剧照 NO.2起源 剧照 NO.3起源 剧照 NO.4起源 剧照 NO.5起源 剧照 NO.6起源 剧照 NO.13起源 剧照 NO.14起源 剧照 NO.15起源 剧照 NO.16起源 剧照 NO.17起源 剧照 NO.18起源 剧照 NO.19起源 剧照 NO.20

《起源》长篇影评

《起源》短评

全是对话,情节冗长

6分钟前
  • 凡耒
  • 还行

拋開觀點是否同意不談,建議以後博士論文都這麼寫,看起來省事多了

8分钟前
  • Atopos
  • 推荐

生而平等,已遥不可及。

12分钟前
  • Angela
  • 还行

讲社会的阶级分化,说是印度种姓制度的蔓延,不单单种族歧视,但是实际过于冗长无趣,并没有共鸣的震撼感

16分钟前
  • 上五楼的快活
  • 较差

这个意外的不错啊,导演把浪漫宏大又理想主义进行到底了,又有点纪录片的味道,其中的几次离别也描绘的非常动人,穿插叙事结合的也比较自然,脉络清晰,看完我都想去找书来看了……

18分钟前
  • 蕾拉
  • 推荐

More like an educational experience of cinema.

20分钟前
  • 林楚峰
  • 还行

周日看完的,这会mark下。我其实挺喜欢蒙太奇的方式,让我有一种平静的疯感,因为我觉得我的记忆也是这么闪来闪去的。但是,但是。我看到了在说美国种族歧视、德国屠杀、印度种姓制度,我没能和亲情感情线一起连起来,甚至有些监介。阶级化,不按道德去评价其实就是分层。是数量多起来的必然结果不是吗。老祖宗走向不同的方向成了国家,用户多起来还要分类运营呢。只不过这里连起来的,都是带血的负向分层。不禁想问,如果没有自己感情的黯然神伤,女主还会去思考展开么。如果只让我从这个叙事里get一个点,那就是人在悲伤的时候或许能被激发平时没有的心力、勇气、对自我存在价值的验证与一定程度的不厌其烦。get两个点,就补一个人不要自我可怜与自我感动。get三个点,就再补一个倍速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22分钟前
  • FROG IN A WELL
  • 较差

拍的看似严谨,但立论本身就是强词夺理了。

27分钟前
  • gary
  • 还行

看影片时总有一种熟悉感,后来才想起看过书,《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现在想这个书名其实有点???种姓本质是一种阶级构建,一方要另一方之上,是全世界范围的。印度的种姓,德国纳粹对犹太,美国黑人歧视,中国难道没有吗?古代士农工商,贱籍的孩子长大还是贱籍,这跟种姓不像吗?各种隐藏的默认的规则,都是。 回到电影,比书籍增加了作者本人的生活,家人,其形象立体化了,描绘了写此书搜集素材的艰辛旅途。书中举例影视化后还是挺震撼的,身处其中该有怎样的创伤。建议补充书籍更详细。尽管在专业人士看来有很多缺点,但例子都是真实的,至于结论可以自己联想。

32分钟前
  • 淡珉
  • 推荐

翻来覆去说教,就一句话的观点。太浅太糙了。给人一种没文化还硬搞学术的感觉。

35分钟前
  • Captain_C
  • 很差

“焚书的地方,最终会烧人。”信然也;它发生了,因此它可能再次发生。

39分钟前
  • 巴乔的背影Blue
  • 推荐

威尼斯补标,贪多嚼不烂,伊莎贝尔的自己调查经历、调查主题自身的严肃性和她的情感经历都是影片想要统统扔给观众的主题,叙事的焦点也在这三者间模糊。观众看不到一位学者在与各类人打交道时的艰难,反而在伊莎贝尔大篇幅的旁白和交谈中,上了一堂reading信息量巨大的历史课。导演用各种抒情的台词,试图结构根深蒂固已久“种族主义”话语体系,指出种族主义的多面性、人们心底的潜意识拒绝并且忽视了这些多面性,但过度美国黑人中心主义叙事的套路,有强行绑架德国的反犹主义、消费印度种姓制度和展现印度奇观之嫌,相当薄弱和贫乏的镜头语言,令全片只能在鸡血式口号和“我似乎懂了很多”中收尾。

40分钟前
  • 阿莫多瓦特了
  • 较差

冷静细致,近期最佳观影体验。

41分钟前
  • 林家铺子
  • 力荐

知道了又能怎样呢 也改变不了什么

44分钟前
  • UD14
  • 较差

美国最近几年越来越重视政治正确……女主试图把美国的种族歧视和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的种族灭绝联系起来,只能说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了🤷在我看来有点牵强,毕竟出发点不同,还有历史和文化等方方面面原因,印度的种姓制度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可以说刻在骨子里了😂而纳粹单纯为了灭绝,包括中东地区因为宗教原因导致的男女不平等,美国奴隶制度是资本家为了获利,不能一概而论的……

48分钟前
  • daydayup
  • 很差

这么新奇的电影很难评,不一挖掘某一事件,而是弱化了所有事件,再来一锅炖。有意思不过我感觉除非遇到外星文明之类的,人类才能最终团结起来。

52分钟前
  • GloomySN
  • 推荐

【2】灾难透顶。精挑细选打磨每一句普利策biography的台词,并加以超长的独白。只顾着如何写作一个合乎情景的essay film,充斥着种族主义的说教,控诉与历史的不公,徐徐缓缓地狂轰乱炸。通过对白强调文本,而忘了电影的视听,技法一塌糊涂。冗长的两个半小时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完全不知道到底是种族,还是种性,就跟电影要拍传记电影一样,最后拍出来的只有传记。噩梦重回《鲁斯汀》,颁奖季全程被snub不是没道理的。

54分钟前
  • 酱桑
  • 很差

一部论文电影却有着极为冲击力的情感光谱,好几次看得我热泪满盈。以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被暴力谋杀为引,从种族歧视的狭义笼括性开始了德国反犹纳粹屠杀-美国种族奴隶制度-印度种姓制度的系统性回溯,揭示着由种姓为起源延伸出的关于身体、性别、血统的不平等暴力,几段真实历史的人物/事件填充着叙事的经络,而“人”的普性之爱与历史的共性之殇则化作了充沛的情感肌理,令人触动,使人启发,更让人缕缕落泪,配乐实在太加分

57分钟前
  • aeuzdzj
  • 推荐

没想到纳粹是从美国种族主义抄的作业,这种会议的场景呈现意义非凡,他发生过,就可能再次发生,这是重点。但也不能只看根源的等级制度,国学对恶是论迹不论心的,论心无完人,德美印有相同也有不同,只能说美国绝、印度绝,纳粹更绝。当人类真正超越等级制度的凌虐,当是个超脱的美好世界。

1小时前
  • V博
  • 推荐

人性的探讨没有终点。

1小时前
  • 魔度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