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记忆消逝前》想忘了我?
没门!
带你一起走!
一对深爱着彼此的夫妻,开始一段只有彼此的旅行,与其让爱在病魔中消逝,不如一共奔向生命的终点,他们用对彼此无私的爱自私的支撑着自己走向尽头。
全片采用明亮的色调配合轻松、幽默的氛围讲述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喜欢这种积极、阳光的表达!
但感觉整体戏剧性略微过头,表演的痕迹略重。
7分。
ps:如果说春节档的几部高票房片都算主菜,略显油腻,那这部就是爽口凉菜,专解油腻!
如果说《杯酒人生》是包装着酒的中年人公路电影,那么这一部《爱在记忆消失前》就是包装着美国文学的老年人公路电影。
有三个地方飙泪。
一、John和Ella在路上停留在一个公园里,突然有个女生跟他们打招呼。
John已经患上老年痴呆,很多事都记不得了。
但是这个女生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记得她的名字,还记得她后来去读了哥伦比亚大学,问她学业如何。
女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让孩子跟教授打招呼,对孩子们说:“这是最棒的文学老师,他影响了我一生……”她走后,Ella假装生气,说你什么都不记得,却记得这个学生哈?
John说,因为她学得很认真很努力,真的很棒。
二、John女儿也成为了一名文学老师。
在有一处歇脚的地方,John和Ella给她打电话。
影片也处理得非常好。
女儿是在校园里接到电话的,John对她说:“你不知道我多么以你为骄傲。
”女儿憋着泪没哭出来。
三、John犯老年痴呆的时候,会一直拉着陌生人(餐厅女服务员之类的)说他喜欢的海明威,但是别人并不感兴趣,整个场景十分尴尬,片子一开头就埋下这个小伏笔,这也是这部温情片的笑点之一。
在片子末尾的时候,他又拉着一个女服务员又滔滔不绝地说美国文学。
他说完福克纳再说又说海明威,说到他最喜欢的海明威的那一句话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本来以为又是一个尴尬的女服务员,但是镜头慢慢转过去,女服务员用崇拜的眼神看着John,脱口而出《老人与海》最后一句话“He only dreamed of places now and of the lions on the beach”,老教授高兴地叫了出来,说就是这一句,他很高兴这个陌生的服务员居然理解她,然后她说她的大学论文是研究文学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在这三个地方飙泪了。
这部片在讲爱情,很感人,让我想起了叶芝的《当你老了》。
但是又似乎讲了点别的什么。
那种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能够和他人分享的喜悦之情,和爱情一样珍贵。
事实上,片中有很多细节都在说John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文学老师。
Ella帮他唤醒回忆放幻灯片的时候,说他的学生都很爱他,给他过生日;他一直念念不忘想去海明威的故居,而整部片,也是Ella带上John去膜拜海明威的故乡。
记忆会消失、John死去了。
但是他影响了很多人,激励了很多人,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文学的幸福和快乐。
我想起了小说《斯通纳》的文学教授斯通纳死去前的样子,故事说他就这样倒下了,床边/柜子上还有只翻开了一页的书。
我想作者应该是说,虽然这本书只读了一页他就去世了,但是斯通纳是幸福的。
我又有点想我的英国文学老师。
她是一名有点冷艳不近人情的漂亮女老师。
我非常喜欢英国文学课,学得也很好,但是我逃了她三次课,每次都被她点名点到了。
考试前我故意撒娇去问她,希望她网开一面:“罗老师,我旷了三次课,会不会对我的分数有影响?
” 她面无表情地说:“肯定会有影响的。
” 但是她给了我全班最高分。
爱在记忆消逝前 The Leisure Seeker (2017)本片全程色泽明亮,音乐轻松,节奏紧张,笑点不断,虽然这是一个生命尽头的故事,却不给观众任何自怨自艾的机会。
电影的风格和主人公的性格相辅相成,幽默轻松、云淡风轻的背后是充满哲思的人生态度。
关于生命的终结,为什么一定要那么悲伤?
有点任性,有点疯狂,难道不行吗?
72岁的女主角海伦·米伦(Helen Mirren) 曾凭借电影《女王》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而82岁的男主角是老帅哥唐纳德·萨瑟兰 (Donald Sutherland) ,曾在热门电影《饥饿游戏》系列里扮演的大反派斯诺SNOW。
这次他转变风格,摇身一变成为终极大暖男,少女们还hold住吗?
[剧情回顾]害怕剧透的朋友可以观看完影片后再回来。
电影中的男主角John是个文学宅男,沉迷于海明威的著作,就算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还能如数背诵《老人与海》的章节,并用这个手段勾搭少女。
他在情感上非常依赖妻子Ella,认定妻子就是自己一生的挚爱。
女主角Ella是美丽泼辣的典型的美国老太太,性格倔强、独立。
她事无巨细地照顾丈夫的生活,同时也喜欢发号施令。
两人虽然如此高龄却不忘秀恩爱,时不时“亲热”一下,弄得儿女们既尴尬,又羡慕。
这部电影的主线展开,在明亮的阳光下,老夫妻两人开着冒烟儿的破房车跌跌撞撞地向南方驶去。
一路上惊险不断,两人却都当成笑料:巧遇John的美女学生,Ella骑摩托车追车,汽车车爆胎后遭到坏孩子打劫,以及两人不断在争吵与撒狗粮之间反复⋯⋯就算是再完美的人生,也总有终结之日。
[科普一下:大脑退化不可逆]电影中John是阿尔茨海默病(AD)中期患者,他的记忆愈发衰退,甚至忘记了自己孩子的名字,在片中还有尿失禁、说不出“水瓶”这个词等失语症、失认证的症状。
AD的发病原理是大脑的退化,从近期记忆开始。
所以患者一般是最近的事情想不起来,但是以前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随着病情恶化,患者失语、失认、失禁,最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划重点!
AD不可逆!
大脑退化的部分不可能长回来!
除了药物治疗,记忆训练是常见的干预手段,专业治疗师从远期记忆开始,与患者交流、训练患者的现有认知能力。
有一个常见误区需要重视:失智老人家属千万注意不要向Ella这样不停逼问“你记得吗?
你记得吗?
”。
这对于还没有完全丧失认知的John来说太痛苦了!
不断地追问,只能让他更加紧张、焦虑、没有尊严!
划重点!
AD是退行性疾病,不可逆!
大脑退化的部分不可能长回来!
电影中某天晚上当一群年轻人和他们一起看幻灯片的时候,John就已经表现出非常难过、懊恼的样子—想想看,照片中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都不认识了,多么可悲!
[生命的终点由自己决定]在现代医疗体系下,几乎没有人能够掌控自己生命的终结。
当一个人丧失表达能力、或者就算还有表达能力,当处于危重状态时,你的意愿已经无人听从,你的生命掌握在你身边的人手里。
你的子女、伴侣或者其他亲属的签字才有法律效力。
John最怕的事情就是Ella把彻底失去记忆的自己丢进养老院,所以他拜托妻子在他彻底丧失心智后帮他饮弹自尽。
而他却不知道,Ella也已经身患绝症,命不久矣,不能等到John彻底失能之日了。
我本来觉得很伤感,很不希望Ella先于John之前去世,那样的话他饮弹自尽的计划就落空了……他的子女才不会让他按自己的心愿结束生命呢,说不定会违背他的意志把他送进养老院。
万幸的是,妻子Ella是个内心强大、一旦做决策后就十分笃定的人。
她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她已经为两人做了更好的打算,并且一步一步地实施⋯⋯在我看来,他们选择的结局对两人来说真是太完美了!
在福罗里达的海滩上,看着碧海蓝天连成一片,John问:“这里是天堂吗?
”Ella回答:“也许是吧……”John回答:“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汉堡吃?
”在最终留给子女的信中,Ella这样说:请不要悲伤,不要自责。
我们不希望经历失能时的种种不堪。
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你们现在也许会伤心,但是未来会感到轻松和宽慰。
—————豆瓣上有一个网友提问:该不该带父母观看这部电影?
很多网友则忠告“千万别带父母看”。
我的想法是恰恰相反!
我认为正因为日常生活中没有机会和父母探讨生命话题,所以更应该借助这个电影作品,让全家人思考。
如此轻松、愉快地讨论人生终点的电影难道不应该让更多老年人了解吗?
难道父母没有权力看一看美国人和自己不一样的生命选择吗?
正如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我们也无法左右自己的离去。
这才是最可悲。
因因老龄化的缘故,老年影视越来越多,年轻的观众也开始被老年明星圈粉,学会欣赏暮年的美。
以上。
可以这样说,这是老太太有预谋的逃离和结束,在这么一场汽车旅途中,她按下了起点,不知终点就在哪儿?
在老太太住院时,如有神助的老头找到了她,两人又一次选择逃离,这次老太太知道他们倆的时间到了。
故事的结尾有些悲伤,老太太的选择跟从了她的内心,也听从了老头的内心,电影中有大量两人的对话混合着各自的回忆,老头受着老年痴呆的折磨,一瞬间清醒的时候会跟老太说,给我一把短枪,把我的拇指扣上班机。
那时老太太看老头的脸是悲伤和温柔的,她懂。
这最后的旅途是老头的一次真心话大冒险,每每当他说些什么时,你会深深的触动,原来现实成年人的生活中充斥了那么多谎言。
老太太和老头的爱情很美,直到最后一刻。
她们依旧在一起,我不会丢下你跟你在一起。
在当今阿兹海默症被越来越普遍发现的情况下,老人和家庭如何去面对是值得思考的。
想起了几年前的那部电影《father》,忧伤又起。
好电影👍。
对于再成功的人来说,与死亡的战争,也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
能大段大段背下海明威著作的教授,却记不住妻子的名字;对生活抱有巨大的热情也无法抵抗癌细胞在全身的扩散。
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的那张“用好多面粉袋子补过的旧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
如何去面对死亡?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说过“更可怕的死亡是那种依赖于现代医学苦苦维持的生命,那种永不结束的慢慢的苟延残喘。
以希波克拉底的名义,医生们创造了一种对于人类来说最为精致优雅的折磨:存活”。
在这部电影当中的两位老人显然拒绝那种精致优雅的折磨,而选择开上一辆古董房车去和死亡迎面撞个满怀。
海伦米伦和唐纳德萨瑟兰的精湛演技为这部公路之旅添色不少。
优雅绅士和痴呆老人之间无缝对接,一个爱吃醋,话痨的妻子跃然屏幕。
尽管遗憾于段落与段落之间连接较为松散,对于推动情节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尽管我们能看到他们的病情越来越重),但那些知识分子的玩笑,对女儿的示爱,发现劈腿后的原谅,这些点点滴滴带给了观众许多欢笑与感动。
对于爱情最美好的憧憬全包含了这里。
但比起老夫妻俩的爱情,我更喜欢的是“去海明威的故居”这个主题。
在我看来,电影中老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海明威一直所崇尚的,而电影也像是对他的一次致敬。
纵使人生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但他们就如同圣地亚哥一样始终没有停下行动的脚步,不向死亡进行妥协,那种顽强和乐观,对于尊严的彻底守护,就像是从海明威的小说里走出来的。
也许终其一生拖回来的也只是无用的巨大骨架,最终想到达的目的地也是今非昔比,充满遗憾。
但用尽全力去奔赴目的,在路途中展现出“要用自己的意志过活”,从内而外体现的强大生命力依然令人动容。
19岁的海明威对于生命有过类似的感叹:“与其在年老体衰万念俱灰时死去,还不如在这无不充满幻想的幸福的青年时代死去,让生命在灿烂的光明中消逝。
”我想他们都是在幸福中消逝的。
愿他们在梦中遇见了狮子。
照护他人,是凌驾于人性上的美德。
而如果有了爱情,这美德便说不清是本能还是习惯,一定是丘比特乱射箭,让有情人把爱情当成了麻药。
趁麻药褪去前,拔箭保命。
但麻药有时也是可以要人命的,于是这两人便永远被丘比特之箭连在一起。
丘比特射出的箭,是没有解药的毒药。
艾拉与约翰,携手四十余年的老夫妻。
艾拉癌症扩散,约翰阿尔莫兹海默症,但明显意识上更清醒的艾拉,天然地担任了照护者的角色。
不仅仅在约翰日益衰弱的记忆后,在整个家庭创建的四十多年里,艾拉都是那个照护者。
作为家庭主妇,她照料约翰的生活。
作为妻子,她支持丈夫的事业,如果说约翰是一名一辈子研究海明威的专家,艾拉仅仅由于对约翰的爱,至少也是半个精通海明威的专家。
约翰生病后,愈发像艾拉的小跟屁虫,他总在忘记艾拉,但也总在寻找艾拉。
他时时像一个犯了错吸着鼻涕找不到家的孩子,等待艾拉捡回他。
约翰生病了,艾拉更难受。
最沉重的莫过于由她决定两人奔赴死亡的过程。
约翰曾经多次表达,生命临近尽头病入膏肓时,希望艾拉将枪口朝向他,扣动扳机,帮他结束生命。
但约翰只决定了自己的生命终点,并未想过艾拉的生命终点该怎么走下去。
况且他时而清醒时而模糊的记忆表现,甚至并不能让艾拉判断这样的意愿是真是假。
艾拉病重,本也一心向死,但要让她带着另一个病入膏肓的生命约翰一起赴死也足够艰难。
她照顾约翰的时间有限,若她先结束生命,约翰将遭到怎样的对待,她无法想象,也不忍心想象。
但自己又怎能决定结束他人的生命,即使这个人是朝夕相伴的伴侣,这又不是何尝一种自私呢?
约翰设计的是一个人离开的结局,艾拉设计的是两个人一起离开的结局。
艾拉设计两人一起沿着回南方的路,重温时光,在故乡结束生命。
她带着陪嫁的房车,带着猎枪,带着能播放家庭照片的投影仪,止痛药和安定药。
即使有约翰孕期出轨的红尘往事浮出,扰乱了计划,艾拉还是未曾改变。
尊严和生命,由不得约翰做出选择,命运将枪递给艾拉,让艾拉选。
艾拉将枪口对向自己,扣动扳机,她选择了尊严。
但约翰也必死无疑,因为他早和艾拉的生命融为一体。
艾拉说:我们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
约翰说:谁从你这里偷走了约翰,也从我这里偷走了他。
Poor me, couldn't imagine anything in the name of love more sublime than this. It's not that "will you love me forever", not that "will you die for me", but "die with me".Let's call the grave and make our reservation.A little bit hurry and unthoughtfully curt in the editing though."Give me back my man!""I'm sorry, I wish I could, too. The guy who took him from you also took him from me. I can't reach him anymore."
中文的名字略觉浅显易懂,我倒是很爱本片的英文名,The Leisure Seeker。
这辆古董级别的大房车带着这样一个潇洒的名字,载着两位老人家驰骋在一号公路上,倒也有份桀骜不驯的意味。
如果老了,我们就向南走吧。
去看看还活着的亲戚,也看看沿途的阳光沙滩,噢,还有你最爱的海明威的故居。
老太太总是装扮精致,时不时拿着圆圆的小镜子补补口红。
头上戴着的透明小红帽,像极了今年Dior的新款,总让人忍不住联想她年轻时该是怎样美丽的模样。
老爷爷一身西装革履,戴着小圆眼镜,对于公路旅游来说,倒是略显装扮过头。
连老太太都说,亲爱的,我觉得你今天的古龙水有点重。
这一路,我们的目光总是追逐着车尾,看它开在蜿蜒的公路上,从日出东方,到夕阳西下,听着背景音乐从小提琴变成吉他。
他们遭遇了抛锚,抢劫,老太太还坐着摩托车追逐过忘了自己的老爷爷。
其实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你的老去而改变其本来的面貌,所以岁数的增长,不绝对代表能力的蜕变。
但我们也慢慢接受着老爷爷患有严重的阿尔兹海默症,而老太太的大肠癌也已接近晚期。
老爷爷一直念叨着的海明威,有一天他突然忘了老人与海的结尾。
他读着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集,从第一句开始读,可是读完的时候,却忘了故事是怎么开始的。
老太太的金色小短发掩盖下,其实是化疗后已苍白的短发。
而她也会有一瞬,厌倦了帮他记着所有他的记忆。
甚至,没有一份爱情是完美的。
老爷爷无意间竟说出和邻居Lilian曾经偷情的故事。
可这一切,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前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既然你都陪我走到世界尽头了,若你的心在这,就选择再原谅你一次吧。
"Your silence is never embarrassing." 没有一刻,我会觉得,这一刻,我需要说点什么。
“He was the one for me." 若不是生命重叠了那么多,怕是不会有那么多回忆吧。
若是没有彼此的羁绊和拥抱,谁也走不了那么远吧。
选择这样走完一生,也是幸福的吧。
《爱在记忆消逝前》将原影片名“the lexure seeker”翻译地直白而贴切。
患阿兹海默症,时常忘记妻子和儿女是谁。
还尿床尿裤子,打嗝放屁耍孩子气。
这或许是我们老了以后回归孩童“逆生长”的模样。
而老妻患病需要住院,还得照顾你的饮食起居,替你洗裤子擦身子,满足你要吃冰淇淋的愿望,甚至还不得不原谅你的风流往事。
这也可能是老了之后她与你共同生活、继续付出的模样。
是在老屋中、病榻前熬完这一生,还是走完最后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
还是让我们继续手牵着手,再走一遍年轻时旅行的路程吧!
尽管行动缓慢、老态龙钟,但老有所依,就是最大快乐。
尽管有争吵、有无奈,但床头还能有你相拥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已经处理好一切事情和所有安排,你们不用担心。
……很抱歉给你们带来伤害,但临终前我们是愉快的。
你们现在会感到痛快,但不久之后就会感到解脱,那种不必看到我们身体和思想逐渐消逝到解脱。
我很爱你们到的父亲,我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我不能让他一个人孤零零的。
我们总是在一起,这是我们最后到完美假期,是最美好的结局。
”
最美好的结局,就是当我们都老了,还能彼此相依,共同度过最后的美好时光。
当约翰的阿尔茨海默病日渐侵蚀他的记忆宫殿,当艾拉的身体被癌症不断吞噬,这对老夫妇却选择了一场看似荒诞的公路逃亡。
《爱在记忆消逝前》以温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关于衰老、遗忘与爱的画卷,它不提供廉价的慰藉,而是在记忆的废墟上,重建爱的栖居之所。
影片最动人的悖论在于:正是记忆的消逝,让爱的本质得以浮现。
约翰忘记了许多事情,却始终记得与艾拉初遇时的悸动;艾拉忍受着病痛,却坚持守护丈夫残存的尊严。
导演用暖色调的镜头语言,将房车变成移动的诺亚方舟,装载着这对夫妻五十年的情感积淀。
当现代医学对衰老束手无策时,电影提出了另一种治疗方案——在遗忘的阴影下,爱可以通过日常的仪式获得新生:一个默契的眼神,一次拌嘴后的相视而笑,这些微小的互动构成了抵抗虚无的堡垒。
影片结尾处,两位老人相拥的剪影胜过千言万语——爱不是对抗遗忘的武器,而是在遗忘中依然选择停留的勇气。
哭了笑了羡慕死了!看的时候脑海里全是那句最老套的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希望每一个珍贵的你,无论多少岁的你,都能看到。“爱不是一时的激情与浪漫,而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起体验人生的美妙,直到生命的终结。”
3.5 这个片很有趣的是,完全架空掉了人物的现实性,不管不顾一股脑地陷入到情调中去。无论是癌晚期快死还是痴呆到不能自理,亦或狗血的陈年往事,在电影中都明确地呈现出虚幻荒诞、脱离现实的叙述版本。但也就是这种“管什么真实”令这部电影成立,哪怕温情脉脉是陈词滥调,够感人我也照单全收。
不管经历多少兴奋时刻,我们终将回归平淡,并在平淡中获得幸福,直到死去。
像是公路片和喜剧版的《爱》,靠无数个散点的际遇串起的剧情,其实如果不是两个老戏骨在估计会撑不起来,场景的戏剧性都很强,倒也还挺好笑的,观看照片成为贯穿的锁匙,不过虽然是一北一南的夫妻,但行动上非常法国了,死前也要来一发。#我看得挺欢乐的#
可能是环境的原因吧 整篇看起来有些索然无味 不推荐
虽然台词三句不离海明威,导演却并没打算贯彻冰山原则,略显直白啰嗦。
我还以为是爱在的第三部,看完才知道不是。这一星给日落的场景,忍不了任何出轨。从邻居讲,你妈妈不在时可以照顾爸爸,就觉得不对,妈的🙂。听到“kiss twice ”没绷住,哭了,但依然不理解为什么有爱人,还会有别的“朋友”🙂
真的很一般。没有把两人暮年后由爱情向亲情的转化刻画出来。
不知道为什么莫名有种代入感,真心佩服这老太,伺候老头一辈子,发现被出轨已经就是将死之际了只能选择原谅,最后要以爱之名一起长眠,女人一生的爱与付出和男人一生的罪与过错就这么因病痛和死亡一笔勾销了,确实是很坚强有韧性一老太,但悲哀在到头来只是自我安慰,我们多少都活在这种幻觉中。
把人生最后时刻留给和爱人来次冒险自驾游,一路美景拌嘴小幽默找回忆了心愿而坚决不被束缚在病床,确实是一种阔达对待人生终点的态度,无意揭开隐秘黑历史有点《45周年》之感,但这段收得未免太潦草,结局也不太意外,数年前已被《爱》震撼过一回,如今自然打了些折扣,萨瑟兰演间接性痴呆真逗死了。
结尾不提倡,过程不饱满
破天荒宅了120+小时后,跑出去看了这电影。没想象中那般伤春悲秋,而是带着一种很朗然的态度,在记忆与生命倒数之际,完成最后一段相互陪伴的旅程。到最后,该怎样就怎样,不拖泥带水,很圆满。而海明威成了一个很桀骜很不凡的精神意象,久违了。看老戏骨演戏还是很舒适。leisure确实值得seek。
絮絮叨叨,絮絮叨叨,阿兹海默电影里算是比较糟糕的。。。
遗憾太多,心愿难了。谁知道能活多久,只是不愿等到人生的终点,还错以为一切都来得及。
3/13@大光明普陀 5分。塑料中产老年情,看了忘得比老头还快。比较好玩是故居起舞的海明威气质(咦)。主角与当年嬉皮士同龄,暗示这个身份(哪怕旧的)说不定都会比较有看点。豆瓣分有毒。
可能他的一生与海明威截然相反,但他还是追寻了一辈子海明威的足迹,在那些果敢里,一遍又一遍感受着野性和美,终于,他变成了其中一个笔下人物,作为老人,作为海。
荣誉毕业论文写了海明威,现在在瑞吉当服务员 Wrote an honors thesis on Hemingway in college, now a waitress at St. Regis
老来俏到 Donald Sutherland 这种程度应该比片中主角的爱情来得更难得
"我给你买了6条内裤你怎么从来都不穿“。。真是好久没听到这么接地气的台词了,如此烟火气。碎碎念的老来相伴,不轰动却动情的共生死
导演是水土不服还是真的水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