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女喜欢B女,B女喜欢C男,C男喜欢D男,一雷用鸡爪催眠,你看不见,你忘了,吃一口 二雷陈绮贞旅行的意义真是大泛滥啊大泛滥小王子也很泛滥啊泛滥两个女孩子骑自行车,感觉很美小瑷奋力的奔跑,望着远去的飞机,大声说我喜欢你,很美推车的场景很搞笑渺渺。
渺渺。
恋爱时怎么一回事?
你以为呢?
Side A: 人生只如初相见电影还没有正式开始,就听到一个声音---喂,我到台湾了••••••很干净、清爽的声音。
我第一感觉是桂纶镁,空气中有她的味道。
在看过的无数电影里,也只有她有那样纯粹质地的声音以及从容感觉,神态间总是淡淡的。
透过公用电话玻璃窗模糊的光线,可以看到半张模糊的脸,她嘴角上扬露出洁白的牙齿,巧笑吟吟。
溪水般温婉的快乐以音线为介质涓涓流淌入空气里••••••忍不住遐想:那薄薄光线下的灰尘也会快乐微笑吗?
接下来的场面开始热闹起来。
伴随着叮当作响的音乐声,紧促的上课铃声,一个手忙脚乱的女生出现---明显睡懒觉又匆匆赶去上学的女生!
令人目瞪口呆。
半晌,才忍不住笑。
白衬衣格子裙的年轻女孩狂骑车,途径那些绿意盎然的田野美丽的房子蓝天白云。
景色美的一塌糊涂,可这些她都无心观看。
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她就是活泼的热情的爱做蛋糕的女孩小瑷(卡哇伊~~)。
终于坐到教室里,听说有日本来的交换生。
她忍不住偷偷去看,透过小镜子看到的是一个纤细的女生。
女孩子安静的坐在窗前,看着运动场微笑。
那一副画面仿佛打下来祥和的光束。
她是安静的细腻的蛋糕达人女孩渺渺。
(给我的感觉很像桂纶镁,神态、声音都很像。
恩,脸型又有点像‘林妹妹’陈晓旭~美女~)渺渺开始拿着地图去寻找奶奶初恋的糕饼店。
经年之后,人非物也不再。
她偶然到了一家CD店,听到童年时期那首奶奶吟唱的歌曲。
那里有一个帅气的‘忧郁男’老板,整天戴着一副大大的耳机。
老板很酷!对客人不理不睬。
埋头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开始对他好奇。
下来我们知道他在近乎疯狂的寻找一张从来没有发片的CD —《 Get together 》。
不惜一切代价。
随着渺渺和小瑷的接触,友情日升。
面对冷清的忧郁男,相较于渺渺的退避三舍,小瑷则是勇敢的去‘挑战’他—一再问问题,甚至主动摘下他的耳机。
在起初的三人戏份里,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瑷在说话。
渺渺在静静的听,他则有一搭没一搭的回话。
随着渺渺和小瑷的接触,她们开始走进彼此的世界。
小瑷自小被妈妈抛弃。
又因事与深爱她的父亲关系别扭,是寂寞长大的倔强小孩;渺渺有一个痴呆的奶奶生活在十七岁的初恋记忆里,一次次讲述那个芬芳的潮湿的花季雨季。
她的描述如此美丽,让人憧憬不已。
(因此,渺渺开始就带着寻找美好的目的而来的吧?
遇到有型的CD店老板,在奶奶初恋的老地址上。
一切都是那么契合。
她开始关注陈飞—忧郁男老板。
)也因为共同的一些秘密交换,她们感情渐进,度过了一段平和静美的日子—阳光、蛋糕、欢笑、音乐,仿佛聚拢了所有明快的主题。
爱情给人无畏的勇气。
渺渺开始主动和忧郁老板搭讪。
打扮自己。
一个人跑去店里。
偷偷取走他阅读的书籍,关注他以往的人生,鼓起勇气要求体验他大大的耳机--寂静。
他说他戴着耳机并不是一直在听什么,而是因为他不想听到音乐。
他一直表情淡淡。
她一直在微笑。
Side B :你不懂。
我要我们在一起。
在我们几乎以为这样一个单纯美好的童话式爱情故事即将修成正果的时候,生活以猝不及防的姿态来了一个大转折。
(或许,人生本来就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那么就可以说意料之内。
)渺渺让小瑷帮她去约会他,他拒绝。
敏感的渺渺感觉仿佛近在咫尺的他却原来远在天涯?
或许,或许,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个人的距离?
可是,这距离能否跨越?
如何跨越?
她没有恋爱过,她不懂。
她很伤心很难过。
KTV里,她喝了很多酒。
喝醉之后开始(用日语)说:“他好像很不开心•••是不是忘不了女朋友呢?
是我误会了,我以为他对我有感觉••••••心贴着心的感觉,原来,只有我发现••••••”接下来,插叙中我们看到了小贝,他说:“小王子还是深爱着他的玫瑰吧?
•••飞机师还是一样深爱着小王子•••可是我只知道一种爱•••我爱上了一个人,一个男生•••你会愿意接受我的爱吗?
•••是现在不会还是永远都不会?•••我等你啊,我会一直等你。
”小贝是勇敢的男生!
好像恋爱中的人总是以超乎寻常的热情积极寻找爱人的足迹---他读的书他听的音乐他看得电影他走过的路他看过的风景他生活过的城市,所有一切似乎都因有他的烙痕而金光璀璨,如此与众不同。
陈飞对于小贝亦是如此。
所以他去看《小王子》。
渺渺喝醉了,来找陈飞:---你看,星星很漂亮耶—-闪烁的星星,只有地球人才看得到。
---为什么?
---如果没有大气层的搅动,星星只是平凡的光点。
---所以,保持远远的距离看它,会比较美喽?
他在如此温柔的拒绝她。
她很难过。
小贝和陈飞:---然后,小王子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可是他留给飞机师十分宝贵的礼物啊。
---是他的声音。
---从此以后,每当飞机师望向天空,就可以听见小王子银铃般的笑声。
这样他就不会再感到寂寞了。
小贝哭了。
他说:“你愿意把我的demo当成我留给你的声音吗?
”天空下起了雨。
渺渺撑着伞站在雨中。
奶奶打来电话甜蜜的说,我们牵手了••••••爱情如此甜蜜!
只是如果,两厢情愿。
店里有女生来找他:“老板,我要的明明是《你不懂》,为什么里面是《我要我们在一起》?
”他看到了一个小纸条••••••镜头回到那个昏黄的午后,渺渺躲在角落里偷偷换CD:《你不懂》--《我要我们在一起》。
过去。
他不懂。
他要他们在一起。
现在。
他不懂。
她要他们在一起。
我也似乎听到:其实。
你不懂。
我要我们在一起。
Side C :不是最后的最后--小瑷,为什么你这么喜欢做蛋糕?
--你不觉得蛋糕吃起来会给人一种很甜蜜的感觉吗?
不管是酸酸的苦苦的还是甜甜的,可是它外观上就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
--可是你不觉得这样的幸福很不真实吗?
--但是不真实也总比没有好吧?
小瑷说渺渺有一双太阳的手,握着暖暖的。
就不疼了•••太阳的手可以做出来好吃的蛋糕,是否也有阳光的味道?
小瑷真的好喜欢好喜欢渺渺。
爱的深,爱而不得,伤的重。
KTV里,小瑷泪流满面。
切洋葱的时候渺渺泪流满面。
因为他要走了,她那么伤心;小瑷也哭了。
她也那么伤心。
她转眼就去找陈飞,质问他为什么不可以留下,为渺渺。
却不想知道了陈飞和小贝的故事••••••---你要是不介意,就让我多呆两天在走。
---怎么会介意呢,你要多呆几天都行。
我们是哥们嘛~••••••---我们的事,以后就别再提了。
省得尴尬。
---你到底在尴尬什么?
是你尴尬还是我尴尬?
---我不是那个意思。
---什么意思?
---对不起。
---陈飞,你到底爱不爱我?
一句话。
我他妈的不要这个纪念。
你有种就说,陈飞。
---你为什么要问我?
你为什么要逼我?
---阿飞,你没有种。
小贝出车祸之后。
陈飞毁掉了所有他的CD。
他们的音乐。
他戴上大大的耳机,从此他的世界里没有了声音。
(Music : 就要忘记了/你给的快乐/却又舍不得/你爱做的梦/你爱唱的歌/我全都记得•••)是不是只有永远失去一样东西我们才能明了它对我们是否重要?
程度如何?
用心痛来证明是否深爱?
在失去之后他终于学会勇敢承担。
他终于承认:我是他(贝贝)的男朋友,兼唱片制作人•••••最后的时候,当彼此的心事透明。
KTV里她们在唱歌(陈绮贞《旅行的意义》。
陈老师的声音好好听啊,啦啦~~):“•••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说不出离开的原因••• ”飞机起飞的时刻,小瑷追着飞机奔跑:“渺渺,我会想念你做的面包,我会想念你暖暖的手。
渺渺,我好喜欢你。
我真的好喜欢你。
可是,你都不知道。
”她痛哭失声。
渺渺:“--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知道恋爱时怎么一回事了。
我终于找到奶奶初恋的那个地方,那家糕饼店已经变成一家小小的二手CD店。
我在那里,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事你永远忘不掉。
味道、声音、文字、风景,都是会过去的。
最后留下来的,只有记忆。
如果有一天,我什么都失去了,我知道我一辈子不会忘记,有一年在台北,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恋爱时怎么一回事?
你知道了吗?
已经记不太清楚这是看的第几部台湾青春片。
印象里喜欢的有《蓝色大门》、《练习曲》还有《囧男孩》。
这些电影以一种合力,而不是独立的姿态在我的生命中扮演角色。
于是看这些电影,会有着模糊而统一的情绪在电影里游走。
有人诟病着这些电影的千篇一律和不思进取,它们有着如此相似的外表轮廓:明亮干净的画面,青春清新的演员,以及时而在电影里响起的台湾小清新音乐。
这个简单公式几乎成为了一条范式,按部就班的操作是不会出什么大的纰漏的。
我们却又忍不住试图去辩解和反驳:是啊,谁说青春的记忆是可以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作业呢?
正是它的不可追回和已然逝去,才会让内心的坚硬动容,再也无法粉饰外表的故作坚强和眼神的冷漠,只想把这一刻的软弱埋首藏在双手之间。
我停留在小瑷在电影结尾处的奔跑,似乎想要去抓住什么,美好的夏日时光,以及那个我曾深爱过的人。
【为什么是渺渺】东京来的少女,有着与别人不太一样感觉可是又说不出具体是什么的渺渺。
渺渺有着安静恬然的气质,和一个单纯的心望:那就是,憧憬一场像奶奶那样可以一辈子刻骨铭心的爱情。
这种倔强使得外表温柔的她,多了些韧性和勇敢。
她是纯粹的,所以才会让小瑷的生活坐标开始摇摆,从此原点成为了一个叫做“渺渺”的女生,小瑷的世界里便因为渺渺而感觉到快乐和幸福都是如此简单,是可以伸出手就触摸到的距离。
出演渺渺的柯佳嬿,在侧颜微微低下头的瞬间,像极了桂纶镁。
她们有相似的鼻翼轮廓和淡然的气质。
在电影的最后渺渺剪掉了淑女气质的长发,也告别自己幸福过挣扎过的夏天。
想起渺渺时,总会将记忆不由自主带回《蓝色大门》里的孟克柔。
曾经那样喜欢过的女生,最后也只是变成身上一道惨烈的伤痕。
孟克柔说不出的话,绝望又伤感的亲吻,与渺渺在下雨天窗外舍不得离开的身影,酒醉后喃喃唱着《长春花》的身影重叠在了一起。
她们其实并不相似,但都有一块地方纯粹美好地让人不忍去破坏、伤害它。
所以我想,小瑷喜欢上了渺渺,是来自内心的渴望,就像追求太阳的温暖般出于本能;所以,即使陈飞没有喜欢上渺渺,大抵也会记住这个女孩子,哪怕只是一秒钟的回忆。
【小瑷】渺渺,我好喜欢你,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都不知道。
小瑷外表乐观开朗,大大咧咧,然而心里有着无法与周围朋友述说的成长的疼痛。
朋友甲和朋友乙是可以聊着每日八卦新闻、相互取闹捉弄的玩伴,却不是那个可以分享自己秘密,那个可以陪伴在自己身边夜晚一起看星星的人。
小瑷与父亲长期维持着紧张疏离的关系。
那些没有与人倾述的愿望刺青。
穿肚环。
十八岁时离开这个家这些在心里保留了许久的秘密,终于找到了一个安心的去处。
如果可以许愿,在生日那天。
小瑷或许会撒娇、投入渺渺的怀里,说永远不要分开。
而最后,小瑷也只是在飞机场里,端坐在桌子另一边,然后安静地拥抱,约定好谁都不准先哭。
标准地就像一个好朋友应该表现出来的那样。
如果不是在公交车上看到那个“太阳之手”的蛋糕才意识到也许渺渺再也不会回来,东京到台湾的距离,不是每天清晨捷运的路线。
那天夏天里发生的所有故事,都像被阳光猛烈的灼热过后开始升腾成眼角的水雾。
心里的愿望卑微而简单,只是和渺渺每天在一起,像每一个要好的朋友一样,为何却无法圆满。
一起坐在天台的植物旁吃着盒饭;一起尝试失败了味道却不错的蛋糕;一起换上相同的背包饰物,作为友情的象征,哪怕只是自己单方面的固执。
小瑷的梦想就像对待她喜欢的蛋糕一般。
只是看着,便会有种幸福的感觉。
无论蛋糕的滋味如何,这样酸甜苦涩的味道早已交织成了幸福的模样。
也许渺渺在回到日本很多年以后,会怀念在台湾的这样一段时光,以及在想起那个对蛋糕沉迷的活泼的有点冒失的却很善良的女孩子,是不是会旁若无人地微笑起来,然后和身边的朋友解释说,我有一个朋友……而渺渺不知道的,是这个女孩子内心的独白,和飞机场外拼命的奔跑。
那些鼓足了勇气的表白却在飞机起飞时的巨大轰鸣声中,消散空气中。
因为渺渺,小瑷从一个希冀18岁快点到来,这样便可以做许多在家里不能做的事情的单纯女生,成长为一位开始懂得了人生也有苦涩、隐忍、放弃和无奈这些本不该属于她的细微感情。
夏天的空洞与巨大的燥热不安,伴随着周而复始的蝉鸣,像标志着成年身份的那一杯酒精,抑或是面对着大海时的那种可以挑战一切的年轻朝气,定格为我对这个夏天最真实的印象。
我想起了许久以前看过的安达充的一本漫画,主人公站在海边大声地呐喊:把我的青春还回来。
那时候看起来,是多么矫情;现在却只觉得些些酸涩。
也因为渺渺,小瑷懂得了什么是爱情和付出,渐渐体会到父亲在每天清晨等待自己吃早餐的期盼和紧张的心情。
在第一次主动邀请父亲时,虽然嘴里说着用手吃蛋糕,太不卫生了,却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是等待了许久的释怀与和解。
【陈飞】『你不懂』『我要我们在一起』『今天你好吗』『台北,东京』『孤独,不孤独』『我们可否跳舞聊天』『The moment…』『旅行的意义』据说故事在最初设定时,陈飞的角色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就仿佛《情书》里的柏原崇在图书室里抬头的定格,只是少女心中寄托情感的一个对象,如此这般便足够了。
不需要有更多的戏份和互动。
本来也只想把《渺渺》当作两个女生之间的成长故事。
可最后呈现的版本里,忧郁店长不仅在里面和渺渺靠近时有火花般的温暖,而且店长本身也变成一位有悲伤故事的人。
并不能说,陈飞因为渺渺开始改变,学会接受现实,走出阴霾开始新的人生。
渺渺从未设定成天使艾米丽那样的人间使者。
但我总觉得,如果不是渺渺的喜欢,陈飞或许还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中,在大耳塞的隔绝下过着没有往事和音乐的生活。
渺渺之于陈飞,就仿佛小瑷之于渺渺般,他们玩着捉迷藏一样的追逐游戏,这三个人只要有一个人的重心发生偏移,这个故事就会有着童话和糖果般甜美的结局吧。
喜欢陈飞的渺渺,像每一个陷入爱情里的女生一样,努力把自己扮演成那位男生喜欢的模样。
所以渺渺偷偷换陈飞的《on the road》,虽然困惑不解依然卖力地去读那本荒凉的小说,然后在和陈飞交谈时发表几句自己的观点,换来一个陈飞诧异的眼神,这样渺渺便很满足;或是在汽车抛锚后和陈飞在公路上合力开动汽车,这样的意外虽然让人实在联想不起美好和浪漫,和奶奶跟渺渺说起的情节多少也有些出入吧,虽然陈飞在后来也没有牵起她的手,但渺渺心里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希望这条路没有尽头,一直走下去”的矛盾幸福的心情,于是连这场小插曲也成了心中美好的情节。
渺渺与陈飞玩的那场寻宝游戏,陈飞最后看到渺渺写给他的那张字条,收到渺渺寄给他那张他一直在寻找的『get together』,陈飞应该也感受到了渺渺的心情吧;即使不能回应以同样心情,即使他最后也不过是珍重地埋藏和小贝在一起生活的所有片段,收拾心情,回到故事的最初。
那时陈飞穿着闷骚的红色T-shirt问小贝: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小贝笑着说:是啊……在梦里。
【另外】1.路嘉欣小姐的【你不懂】不知道会不会在电影原声带里出现呢?
看见路小姐作为歌手,而不是演员的角色出现,真是感到惊喜。
去把那些出现的歌名找出来听吧,去连成一幅地图。
2.其实感情本来就不是对等的。
小瑷父亲一直在付出着自己蹩脚的关心,等待小瑷一起吃早饭;为小瑷买生日蛋糕;把家里的鱼缸换成了圆形,只是因为害怕鱼缸里的鱼会得自闭症。
这些琐碎的情节使得出场不多的父亲,有一种温情在里面。
尤其当我想着,父亲是否是在害怕小瑷就像鱼缸里的鱼一样,自闭、受到伤害。
想到这里,便觉得父亲的形象滑稽而可爱,为这个并不懂得表达情感的父亲,和最后的结尾。
3.最近看到蔡康永的《痛快日记》,里面提到了一段小王子和狐狸之间的“养驯”的关系。
我并不觉得陈飞和小贝在年纪一大把的时候,去仰望星空记忆《小王子》的台词是一件很雷人的事情。
似乎女孩们总觉得,小王子是只属于花季少女的童话,老女人和男人都不配去读《小王子》,又或者在电影里出现简直太不文艺太不豆瓣了。
可是天啊,圣休伯里在写《小王子》时,便已经是一个一点也没有童话感觉的中年大叔了,那些人在读《小王子》时,难道从未联想到一位壮硕的大叔写童话时的纯真表情吗?
好吧,不在这里执着于《小王子》的身份归属问题,就像小瑷大声控诉陈飞在21世纪还读《on the road》实在是件很落伍的事情一般,陈飞选择了缄默,内心的诉求总是无法道于外人知的。
4.他们都说,看《渺渺》的时候,心里在上映的其实也是自己的故事。
那些爱过的人,那些爱过自己的人,都变成了日记本里泛黄的、被翻过的一页。
他们也许早已离开,也许再也不回来,但是,请不要忘记了曾经心动的真实的感觉,那便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着的刻骨铭心。
渺渺。
一个很好听的名字。
一个很像桂纶镁的女主角。
一个很似「盛夏光年」与「蓝色大门」混淆出来的成品。
不可以否定的是女主角很清秀。
男主角也比较有魅力。
足以吸引人的眼球。
不可以否定的是片子的内容对于暗恋而言是感触颇深的。
不可以否定的是青春与爱情是永恒的主题。
说句老实话,全片只有渺渺是正常人。
且不说她以极其细腻的演绎诠释了暗恋的滋味,她爱上的起码是一个男人,但是爱不曾萌芽却已经被摧毁。
记得片子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也算是片子的小高潮,闪光点的一part。
就是渺渺用巧妙的手段以「你不懂」为切口,把自己的心事用CD的名字连成一段告白的文字。
新颖而又充分体现了当下我们这个年龄的女生追求喜欢的男孩的方式。
而以剪发告别初恋,又是现代小女生对待失恋最俗套的桥段。
从一家饼店到一家CD店。
两代人,同一个地点,萌生两段维美又夹带少许悲伤的初恋,也许冥冥中早已命中注定。
还好渺渺并不知道小瑷爱上了她,也不知道她所暗恋的忧郁老板所爱的贝家欣是一个男人。
p.s 原来歌曲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让人产生共鸣。
就如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我本来并无感觉的歌曲,经由此片赋予了特殊的内涵,竟然就成为了我的收藏。
慌乱的生活,隐约的电话筒,我在用力奔跑,也在用力躲藏; 那个罚站的高中,那个难以忘怀的叛逆;笔直的头发,安静的背影,双手托着下巴,远望那个男生;我喜欢那个怪物,咣当咣当的,在那里扑腾;恬静vs开朗和脸一样的心灵和笑一样的手巧阴郁的色彩让人忘记了过往的缤纷阵阵流淌着荡漾着却搭配着冷漠和专一漠不关心,充耳不闻心中那风帆在肆虐我也害怕看到鸡爪,差别在于她不敢看,我不敢吃想到和你们一起躺在宾馆的床上聊天只是不是两个女生而是4个我们八卦,我们靠的好近,我们窃窃私语,我们高声阔论笑,充斥着整个空气那是种什么感情?
离别的拥抱是因为我还想见到你我喜欢你没有表情的看着像我一个高中同学,好美好熟悉这里的范植伟,有点张孝全的感觉自闭,有时候是偶然的解脱,但不能太久要喜新厌旧喜欢盒装CD,她切割了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锋利,透亮,镜子般,清澈也无奈窗外飘絮的天空,阴霾,仿佛要下雨了在缺雨的北京,值得鼓掌了,却也无从期待蛋糕,是不是常常和同性联系在一起和《antique》一样你是我们的支柱我是你们的开心果校服也遮掩不了的放荡不羁我喜欢换了校服的淑女装,放下梳起的头发,微笑,说话,像吃了蛋糕般愉悦甜而不腻只淡淡的而已热裤vs校园的裙摆最喜欢独立音乐她诠释了歌手或是composer的独立精神她有种让人想保护的冲动咯咯咯咯的高跟鞋谱出了暖暖焕然间的想起控制不住的微笑森海塞尔的一款耳机可以隔绝一切噪音是不是你用的?
颈椎不住的疼痛汽车熄了火落魄但也乐观一种相信,一种力量,一种追寻,一种推动有趣而坚强男人,总是因为女人而伤神也只有自己知道值得不值得而我,却一点也不会只是会守着,偶尔翻出来想念,微笑,觉得是生活中的太阳然后准备好走入下一段人生乐观是我的信条幸福的弄上红色,黄色,白色喜欢台湾最常见的便当有家的感觉即使他不喜欢我,看着暖暖的饭团,也懂得释然只是他不知道罢了你的手,细细的,长长的,柔柔的她,欣喜,因为他拒绝她你的失落,让我想起,企鹅对那个女生的爱,那么真挚和执着只是,企鹅是女的我不会吻女生,可以证明可是我心里也只有一个人,又不知道该怎么证明颈椎依旧在痛,头依旧在晕,心里想着除了那个8年后唯一的“别人”想要个肩膀,抑制呕吐的欲望想要有双眼睛,陪我仰望想要有张嘴,告诉我,星星的故事和小王子想要有银铃般的笑声,这样你就不会寂寞了有可能吗?
为你录张DEMO,把我的声音送给你有可能吗?
为你舞动奇迹,把我的影像送给你有可能吗?
为你诉说秘密,把我的心事送个你有可能吗?
为你写下文字,把我的思绪送给你有可能吗?
有可能吧只是,乱了,找不到了而已电影的插曲让我想起了陈老师蓝天里独特的云只是不愿意承认,我有多喜欢她,会显得随波逐流,会显得做作与讨好“小朋友”那个专属于大二的冬天一切在21岁生日之后一键恢复只是多了一个躲避镀金的CD机,储存了碎片般的记忆,关于高中的音乐日记,那个音乐和书本陪我的高中,还有,篮球,我的小朋友和企鹅很少泪,很少心痛,因为我是UU的彩虹糖,我会一直开心的笑下去,一直ME-1946我没有一辆车,可以载我们去想去的地方抑郁都是有原因的在梦里纽扣相遇get together陈老师的《旅行的意义》,是21年的岁月里,最喜欢的音乐那短发,很美渺渺 晚安
从小到大 其实都会遇见 这样的朋友吧自己弄的一团糟的头发 她神奇般绕着手指就帮我弄好自己傻乎乎去捣乱 她就在一旁安静的笑自己煮菜时灰头土脸一塌糊涂 她接过来几下就妥帖于是心里有莫名的崇拜 觉得她什么都做得好哇渺渺就是 大力水手心中的菠菜渺渺是另一只手渺渺就是答案上课无聊时 就用铅笔蹭蹭她 写小字条 画鬼脸 考试失败后 她递给我小本子 给我写 温暖鼓励的话她借给我书和杂志 她总为我收拾残局 我对她都顶礼膜拜了她却从不为自己的万千优点而动容仿佛她自己站成了 一个小宇宙所有的星星在里面兀自运转 恬然有序张大眼睛的我 只有爬在那个宇宙的窗台上眨巴眨巴 观望我们爱上这个身边的渺渺却不知道是喜欢她 覆盖的羽翼下的安宁还是说 自己一个人太久了 爸妈永远只在客厅里所有的温度都隔了透明玻璃 看得到 总无法触及外表的毫不在意 变成了内心的作茧自缚越是开朗的笑 越是空白的预兆所以依赖上这样一个好的渺渺走在大街上 牵手嬉笑让仿佛一直没有降落的自己 找到了 小飞机场直到有一天 渺渺回过头才知道她安静的睫毛下 原来也有对我们的依靠那些 我的浮躁和傻气 固执和痴蛮 奋不顾身的勇敢 一败涂地的狼狈原来也让我成为了 她的渺渺她是 每个人的渺渺她真正冲动起来 比任何人都决绝和凛冽她站在我们的十八岁 二十岁里 怎么看 都好像永远不老这个名字 似是心中一个渺然又理想的记号渺渺地存在着 那么无望 又充满温柔的力量教我成长 教我相信 教会我爱和原谅机身起飞的巨大轰鸣 短暂夏天的空气再见 渺渺。
具体的剧情我就不重复了 说说感受吧是很青涩的一部片子剧情没有波荡起伏 是安安静静的小瑷对渺渺的感觉细腻让人觉得舒服然后les&gay好像现在正在被大家接受着爱`我想应当是不分性别的异性之间的爱未必就完全圣洁于同性之间的爱很多人把爱与性联系起来所以认为同性之间的爱就是龌龊但是这样的类比不应是恰当吧再然后推荐点东西吧香港《霸王别姬》《春光乍泄》台湾《盛夏光年》《刺青》泰国《暹罗之恋》日本《爱我生活》、电视短剧《最后的朋友》《爱无罪》上面的东西是我看过来觉得不错的片子希望大家喜欢
你不懂。
我要我們在一起。
今天你好嗎。
台北東京。
孤獨 不孤獨。
我們可否跳舞聊天 此刻...旅行的意義。
小王子還是深愛著他的玫瑰吧。
飛機師還是一樣深愛著小王子。
那是另外一種愛。
是嗎?
可是我只懂得一種愛。
我愛上了一個人 一個男生。
別說了。
我愛你。
你別再說了。
你會願意接受我的愛嗎。
不會。
是現在不會還是以後都不會。
我不知道 你給我一點時間想想好不好。
好 那我可以吻你囖。
不可以。
那你吻我囖。
不可以啊?
那好啊 我等你。
我會一直等你。
花拓也的演技好 看下一站是知道的。
幾句臺詞 幾多絕望。
絕望之中又要尋覓希望 還要為自己鼓起勇氣。
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
一代少年變文青的主題曲。
四妹真好看 真的。
最近豆瓣推荐给我的影评都是关于渺渺的,看了几篇,好象都没有提到我最欣赏的那段小插曲,就来敲敲键盘吧。
渺渺通过几张专辑的名字来表达她对陈飞的爱,我觉得好浪漫,好细心,也好勇敢。
为什么她那么肯定会有人来换或者买那几张专辑的其中一张呢?
如果那几张专辑一直放在角落里,没有人打开它们,结果会怎样?
也许是因为其中有一张是《旅行的意义》,所以对这段小插曲特别有好感吧。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电影题材一般般,不过电影后半段播起《旅行的意义》时,我哭了。
本来我也以为这是一部在les掩盖下的gay片,可是那一刻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小暧与渺渺之间是很深厚的友情。
也许是联系到自己的现状,所以就哭了吧。
和亲爱的舍友相处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总希望时间可以停下来。
最近都剩我一个在宿舍,也提前感受了一下离别的伤感,总会很想她们。
听到她们说想我了,那是多么开心的事啊另外,我觉得小暧每次叫“渺渺”都叫得好甜。
其实《渺渺》的故事很简单,一对女生,一对男生,各自生活,又相互交织。
女孩子的故事仍然是蛮吸引我,这是一种细腻的,发散在不知不觉里的墨绿味道,很天然,又很诗意。
我吃叹于泽东的电影总能给人一种“笼罩”的感觉,不温不火,又恰恰让人的心绪被圈在其中不能自拔,不过有的东西用的滥了,常常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王家卫的陈词滥调亦近乎是过时了,没头没尾的说教讲述的似乎都是曾经的事情。
泽东的设计一直做的很漂亮,最明显的是他们的各色海报,我想它们在内地无数弱智海报的包围里,应该算是鹤立鸡群了吧。
片尾的设计也很漂亮,电影里的道具随着演员表一起出现,虽然是白线的勾勒,却充满了符号化的想象空间。
小瑷握住渺渺那太阳般的双手,枕在对方肩头的一种悸动;陈飞和小贝的爱情更像是面临着雷池,竟然不敢越过。
导演的处理是有轻重的,前者是轻描淡写的情感渗透,后者就恨不得热烈的敲打出声来,总有些失衡的感觉,台词的突兀感亦很明显,那个久久不肯开口的陈飞为什么会说一句“我是他男朋友”呢?
两个女生尚且存在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陈飞和小贝就太过赤裸裸的直白,《渺渺》里的活泼痴情的小瑷才算是一个最合她本色的身份。
不可置否的是小瑷是影片的主角,柯佳嬿扮演的渺渺却是偏据一旁,这是一个桂纶镁式的女孩子,举手投足都带着一种温吞的气质,搭配倒也非常和谐。
青春,是不可回追的东西,爱情,是无法磨灭的印记。
它们在那个啃书的年代里生长、发芽,在属于自己的音乐里蔓延、扩张,在偶尔喝下的一杯酒之中沉淀,在细心做出的一块蛋糕里凝结,在KTV的大声放歌里飞扬,在隧道里的撞车声中幻灭。
《渺渺》也许是一个破碎的梦,一章散落的故事,一曲幻灭的音乐,不过那份情怀,仍然能戳进你内心的柔软之处,久久蔓延,无法断绝。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