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周洲
主演:池韵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4
简介:沈青怀着孕,压力很大。 她照顾着意外怀孕的学生和患有脑瘫的叔叔,后者有被赶出疗养院的危险。 成本不断增加,时间紧迫,但她和丈夫勉强承受。 当她收到自己的孩子有70%的几率先天残疾的消息时,她的婚姻陷入危机,沈青和她的丈夫为残疾胎儿的命运争论不休,而这个未出生的灵魂却同情地观察着一切。 周洲导演凭借池韵的强势主演和..详细 >
太过个体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注定让这部电影需要去寻找她的观众。“要不要打掉腹中注定残疾的孩子”好像是一个有着显而易见答案的问题,但真实的爱也许会改变一切。这个月初我的狗狗去世了,他住院的那二十多天,我计划着为了照顾他改变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即使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还是期望他能够活着,仅仅是活着就够了。活在这个世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也许对每个人来说答案都不一样,但希望有人的答案可以是爱与被爱。
这些苦大仇深的,充满矛盾的东西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东亚人永远无法改变的隐忍退让?每次讲故事之前都要铺垫一层浓郁的苦痛。这种叙事太老套,我接受无能
#18thFIRST 观众不是催产素
18th FIRST ,以为在看伊朗宣传片。抛开堕胎的道德讨论,本身逻辑也不成立。沈青带着她的婴儿,被卡在了窄门里。
就挺无聊的,呵呵
自我感动式的表达
#2024FIRST#关键在于对议题的完全性逃避,原本应该是未出生“不健全”的孩子家长是否有权利决定生命走向,但是刻意的避开反倒是树立一个令人恨得牙根痒痒的父权制男性和他的“狗腿下属”,中间变成了一段纪录片风格,后面变成了剧情片?我喜欢里面灯光的变化,台灯、窗户、人物的阴影各种细节的变化实在是细腻。但是我觉得从根本上的刻意塑造让影片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好议题。几处角色的对应比如说出“我不值钱”的叔叔和自己,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
#18thFIRST# 不知道有没有人见过某些宗教宣传打胎有报应的标语?7.23
18th FIRST FRAME《渡》:是蛮私人的一部影片吧 面对大多数观众其实缺陷就在于电影主角的选择和情节发展并不那么普世也无法令人共情…其实唯一最浅显的问题就是台词很不生活 看《渡》至少能让我学习到该如何规避台词书面化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正向引导了…
FIRST第三场。看睡着了
池韵的三个长片演得是真不容易,各种被整。
没想到是这个题材 我觉得这个题材不讨喜 也不具备争议…一个有正常价值观的人都会选择打掉 这并不是冷血而是在弊大于利的情况下做出必要选择…女主角这种属于少数 不值得同情
虽然映后听到很多不喜欢的声音,我也谈不上喜欢,但这部影片非常坚定,我被这种对“生命”二字到底可以如何释义、如何共处的探寻态度打动了,这种探寻是人的本能,也是每个生命找到自己与世界对话的唯一路径,我想影片中女主一系列的选择最终引导她找到了自己的路,这就足够了。
#18thFIRST#啊啊啊啊啊啊啊
太老派了
假文艺真刻意,假深刻真低智。
不接受。
有这么矫情么?孩子有问题就是要提前终止,这不是我们发展医学的目的之一么?这么个破事磨磨唧唧,好像世界末日了!
我的天什么封建糟粕思想搬上大银幕,还是西方反堕胎思想的渗透啊,真的直接一整个震惊我,几乎要在电影院吓晕。一辈子都只能躺着的残疾人叔叔自己受的苦和让整个家庭受的苦就还摆在所有人眼前,哪来的信念感硬要生下残疾的孩子再循环这样的苦难?全家人都劝别生就只有女人非要生?堕胎后还要描写女人内心的愧疚与苦难?不论是“所谓母爱”还是“敬畏生命”都完全用错了地方,塑造出一个那么想生的女人真的是中国电影性别议题上的绊脚石。“她的一帧”单元选片还是谨慎些吧。#18th FIRST 31 媒体场 20240724
艺术电影并不是需要粗糙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太过个体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注定让这部电影需要去寻找她的观众。“要不要打掉腹中注定残疾的孩子”好像是一个有着显而易见答案的问题,但真实的爱也许会改变一切。这个月初我的狗狗去世了,他住院的那二十多天,我计划着为了照顾他改变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即使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还是期望他能够活着,仅仅是活着就够了。活在这个世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也许对每个人来说答案都不一样,但希望有人的答案可以是爱与被爱。
这些苦大仇深的,充满矛盾的东西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东亚人永远无法改变的隐忍退让?每次讲故事之前都要铺垫一层浓郁的苦痛。这种叙事太老套,我接受无能
#18thFIRST 观众不是催产素
18th FIRST ,以为在看伊朗宣传片。抛开堕胎的道德讨论,本身逻辑也不成立。沈青带着她的婴儿,被卡在了窄门里。
就挺无聊的,呵呵
自我感动式的表达
#2024FIRST#关键在于对议题的完全性逃避,原本应该是未出生“不健全”的孩子家长是否有权利决定生命走向,但是刻意的避开反倒是树立一个令人恨得牙根痒痒的父权制男性和他的“狗腿下属”,中间变成了一段纪录片风格,后面变成了剧情片?我喜欢里面灯光的变化,台灯、窗户、人物的阴影各种细节的变化实在是细腻。但是我觉得从根本上的刻意塑造让影片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好议题。几处角色的对应比如说出“我不值钱”的叔叔和自己,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
#18thFIRST# 不知道有没有人见过某些宗教宣传打胎有报应的标语?7.23
18th FIRST FRAME《渡》:是蛮私人的一部影片吧 面对大多数观众其实缺陷就在于电影主角的选择和情节发展并不那么普世也无法令人共情…其实唯一最浅显的问题就是台词很不生活 看《渡》至少能让我学习到该如何规避台词书面化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正向引导了…
FIRST第三场。看睡着了
池韵的三个长片演得是真不容易,各种被整。
没想到是这个题材 我觉得这个题材不讨喜 也不具备争议…一个有正常价值观的人都会选择打掉 这并不是冷血而是在弊大于利的情况下做出必要选择…女主角这种属于少数 不值得同情
虽然映后听到很多不喜欢的声音,我也谈不上喜欢,但这部影片非常坚定,我被这种对“生命”二字到底可以如何释义、如何共处的探寻态度打动了,这种探寻是人的本能,也是每个生命找到自己与世界对话的唯一路径,我想影片中女主一系列的选择最终引导她找到了自己的路,这就足够了。
#18thFIRST#啊啊啊啊啊啊啊
太老派了
假文艺真刻意,假深刻真低智。
不接受。
有这么矫情么?孩子有问题就是要提前终止,这不是我们发展医学的目的之一么?这么个破事磨磨唧唧,好像世界末日了!
我的天什么封建糟粕思想搬上大银幕,还是西方反堕胎思想的渗透啊,真的直接一整个震惊我,几乎要在电影院吓晕。一辈子都只能躺着的残疾人叔叔自己受的苦和让整个家庭受的苦就还摆在所有人眼前,哪来的信念感硬要生下残疾的孩子再循环这样的苦难?全家人都劝别生就只有女人非要生?堕胎后还要描写女人内心的愧疚与苦难?不论是“所谓母爱”还是“敬畏生命”都完全用错了地方,塑造出一个那么想生的女人真的是中国电影性别议题上的绊脚石。“她的一帧”单元选片还是谨慎些吧。#18th FIRST 31 媒体场 20240724
艺术电影并不是需要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