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天说再见我们想在你身边想着你你在天边我们相识在眼前说着你你就出现神出鬼没吓人玩忘记了昨晚的梦幻若是想起佳作有一篇我不要我的时间在变短停下来就不能在梦幻看今天说明天忘记了昨天我不用在相信你话在心间这首歌太经典人们在留恋他在唱你在听声音的巨变
寻找梦幻岛1.伦敦1903,真人真事改编2.亮丽色彩3.用你的想像4.现实交叠梦想5.戏剧不应该被看得太严肃6.戏剧本来是什么?
游戏之作7.童真之心8.门里的琉彩9.没人相信他,他就不会成功10.梦幻岛,一个美好的地方11.你在三十秒内长大成人12.软清的配乐13.你灵感的源泉14.他过世了15.我们都逃不出时间的命运16.我们共度的夏天
“他相信自己,他相信。
生命就是和他所信仰的一样。
他的信仰是那么长久坚定,最终他的信仰变成了现实。
”believe,长久以来都是孩子们的童话。
大人们会说,即是是最坚定的BELIEVE,里面也有一个lie。
心中neverland,只能是幻想,只能用我们微薄的力量与这现实抗争。
至于后果,我们闭上眼睛,锁起门,随他吧。
I'm tired waiting,i'm tired of looking like a fool.记录一句无关紧要的话。
这部电影,似乎触动了我内心的童话世界。
让我相信,世间一切,只要相信,投入,就会美好。
电影显得好像是巴里先精神出轨,但事实是巴里和妻子玛丽从没有圆过房,妻子出轨后他要求妻子断绝和情人的关系,但玛丽拒绝了,巴里于是强制离婚,之后却仍给她提供经济支持。
引自维基——“1891年,他邀请朋友杰罗姆·克拉普卡·杰罗姆为他的戏剧《行者,伦敦》寻找一位漂亮的女演员。
两人成了朋友,在他1893年和1894年病重的时候,她帮助他的家人照顾他。
1894年7月9日,巴里康复后不久,他们在基里缪尔结婚,玛丽也退出了舞台。
按照苏格兰的传统,婚礼是在他父母家举行的一个小型仪式。
据报道,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圆房,而且这对夫妇也没有孩子。
(奇怪的关系。。
)……从1908年中期开始,玛丽与吉尔伯特 · 坎南有染(她比她小20岁,是巴里反审查活动中的同事) ,包括一起去黑湖小屋,只有屋里的工作人员知道。
1909年7月,当巴里得知这件事后,他要求她结束这段关系,但她拒绝了。
为了避免离婚的丑闻,他提出如果她同意不再见坎南,就允许她合法分居,但她仍然拒绝了。
巴里以不忠为由提起离婚诉讼; 1909年10月离婚获准。
即使在玛丽嫁给坎南之后,巴里仍然在经济上支持她,给她每年的零花钱,这笔钱是在她和巴里的结婚纪念日举行的一次私人晚宴上发给她的。
”而最初巴里也不是直接就和辛尔维娅一起出游,最开始他只是在公园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耍,而认识辛尔维娅的时候她的丈夫还活着。
在辛尔维娅死后巴里成为了孩子们的监护人,一直将他们抚养长大。
尼克(孩子之一)曾经说巴里是个天真无邪的人,他曾写信给别人“我不相信吉姆叔叔和任何人——无论男人、女人还是孩子——经历过所谓的‘灌木丛中的骚动'”。
或许从不应该试着从普通人的视角去解读巴里,他好像是彼得潘和胡克船长结合而生的矛盾体一般,一个一直不愿意长大、逃避长大但却已经长大的成年人。
《彼得潘》虽然是一本童话书,书中却有很强的生命和死亡意识,我第一次体认到死亡就是从这本童话书中。
温蒂在花儿凋谢中知晓了死亡,而当温蒂长大、变老的时候,彼得潘却永远是那个小男孩,胡克船长永远被肚皮里装着闹钟的鳄鱼追赶,哒哒的时钟声是死亡前进的脚步,而身为成年人,永远忧郁而没有快乐的胡克其实是嫉恨着不会长大的彼得潘的,他有好的修养,会弹钢琴,并且书中暗示他是毕业于伊顿公学的贵族,然而他仍然无法得到快乐,只有永远是孩子的彼得潘是快乐的。
书中的孩子并不是浅薄的平面人物,也有好胜心、自大等小毛病,巴里更像是一个细致的观察者,看到了儿童天使的一面和恶魔的一面,在我看来《彼得潘》也是一本探究儿童心理的育儿手册,它兼具童心和成人的视角。
电影还是有很多联系《彼得潘》的小细节,建议和电影《小飞侠彼得潘》一起看。
小飞侠彼得潘 (2003)8.12003 / 英国 澳大利亚 美国 新西兰 / 剧情 儿童 奇幻 冒险 / P·J·霍根 / 杰瑞米·桑普特 蕾切儿·哈伍德
傍晚没事看了我一直期待的《寻找梦幻岛》,几乎是一年多以前在cctv6见过这部影片的介绍,虽然很不详细,但是其中孩子们自由飞翔的镜头深深吸引了我,这种我梦境中最常见的场景使我对这个影片充满幻想,甚至自己做梦看到这部电影。
但是直到今天才真的下载了看,真是懒啊。
说实话,看完之后影片并没有让我失望,而是自己的状态让我失望了。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疯了似的做实验、修仪器,练跑步减肥都是整天算计自己是不是跑够了圈数、这周减了没有,心里面对感情或者幻想都已经麻木。
无论是当年随便看到东西就能产生无数联想,还是隔一段时间就被积累的想法充溢胸膛在纸上一吐为快,都已经不复返了。
作为一个老男孩,我渐渐失去了天真。
所以当我看着这部影片,心中充满感动时,却想不出更多的意念来让自己回忆和畅想。
最可怕的是竟然有了如下的想法: 查尔斯*巴里在陪着孩子们玩耍的同时,面对着并不轻松的生活和事业压力,以及常常冒出来的各种事件,仍然在不断的填充自己的创作,当我只是看到他完成了众多生活中的小任务、日复一日的陪孩子们玩耍后,竟然写出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剧本。
平时的我又是怎么做自己的事情呢?
无非就是每天赶着做迫在眉睫的事情,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最后其实想一想从没有系统性的完成自己的想法。
所以生活中的事情一件接一件的解决没有错,但是更重要的要有自己的天地,并且一天天充盈它,就像巴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思想空间,每次独处时都身在其中,打开自己的卧室门后里面其实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天堂。
这让我想起一段话,人人差不多都是每天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生活的差别在于另外8小时你在做什么。
我的生命中在追求什么,其实自己还是知道的,有追求就去做呗,正所谓勇敢做自己才能活得快乐。
这样一大段想法实在是太过功利,看来我很长的时间以来过的就是这样充满对效率的渴望的日子。
心中的天真童心就是这么慢慢褪去。
不过在我看来,这部影片就是在讲人的童心是怎么褪去的,人间的生活毕竟充满艰辛坎坷,孩子长大的过程早晚会遇到失去的悲苦和成人的欺骗。
看着影片中的一个个人物,我偶尔也恍惚看到自己的经历:做孩子时没完没了的大喊大叫和闹事任性,突然有一天有了自己的理想似乎就开始长大,不再听从自己长辈的约束而远离家乡放手追寻自己的生活……童心早晚会褪去,每个人过程不同,所以人与人的性格不同。
戴维斯夫人对医生的反感在于看到丈夫当年无法用医药挽回而感觉受到欺骗,这种固执在我的亲属中实在不少见,其实如果了解他们的经历,往往发觉他们的想法其实跟孩童般简单直接,对其诡异之处就能有所理解。
就像凌力在《倾城倾国》中所说,其实每个人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理由,不论是做好事还是坏事。
而四个兄弟的遭遇是双亲先后离去:最小的孩子不甚明白生死,更关注于孩子的游戏,这就是查尔斯唯一能够用投硬币之类完全转移视线的孩子;最大的孩子则选择一夜之间长大,有了自己固执的想法和行事性格,甚至能够顶撞祖母。
小Peter 因为恰好处于能明白大人们的谎言而受伤最深,是所有人中最棘手的一个,除了时间确实也没有好的办法。
其实查尔斯的童年则是让我想法最多的,可以看到其实他幼年时享受的母爱很不够,所以他无法处理好跟妻子的关系,而更想要投身事业。
这都是因为当年直到他失去自己的哥哥后,穿上哥哥的衣服试图安慰母亲,母亲才第一次认真的看他……其实这种场景触动我最深刻的一次是看《风之谷》原著最后一卷时,因为幼年时母亲每天都经常发呆怀念自己夭折的其他孩子而忽略自己的小女儿,那乌西卡对于母亲没有太多好感,甚至不喜欢成为母亲,最后甚至由于下意识的发泄自己幼年时的痛苦而让自己的"孩子"死去……不过那乌西卡最后变成了一个神化的人物,而查尔斯则选择在头脑中拥有一个不随年龄而消失的童话世界。
《寻找梦幻岛》的海报上写着unlock your imagination,不过毕竟是理科生,我现在只能做这么多了。
Fri Jun 6 21:23:39 2008
看过寻找梦幻岛,终于彻底喜欢上了Johnney Depp,这个特立独行的演员,始终坚持自己的标准选片。
海盗、查理的巧克力工场、理发师陶德、爱丽丝、剪刀手爱德华,每一部片都在用他的方式,追求希望和爱。
在梦幻岛里,Johnney Depp终于干干净净、本色出演了一回,男主简直干净的令人发指,一如其孩童般的纯净心灵,终于彻底打动了我。
梦幻岛太象johnney depp一路走来电影形象的完整写照,一切美好在于believe,我相信他believe。
看片的时候又忍不住哭了,这个世界需要有人相信美好,虽然生活可能这样那样的辛苦。
我也大爱这个坚持传递美好,通过电影在你我心中构筑一个个neverland的人。
再说说喜欢的凯特吧,凯特会参演这个片,她可以把人生的无奈、人性的弱点表现的那么入木三分,却选择这么一个剧情简单的温情片,看似和她的戏路不符,其实我却毫不意外。
在对人生理解的越来越多以后,还能选择优雅坚强的活着,光靠愤世嫉俗是不够的,温暖的信念和坚持,才是我爱凯特的理由。
作为粉丝的这番言论看起来好象小学生啊,不过人生就是曲线前进的,在走过了很多年以后,相信我写的这些,有同样走过的人会懂。
周一下午,屋外暴雨连天,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打开电视,放上电影《Finding Neverland》的DVD,甚至忘记泡一壶茶,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自己寻找Neverland之旅。
看这部电影前,我对它几乎一无所知。
通过租碟服务租来的电影,没有影片介绍,没有前言后记,只是从DVD封面Johnny Depp和Kate Winslet的微笑的脸庞,大概猜测,或许,这会是部动情的爱情故事。
电影开始,Johnny Depp饰演的Sir James Matthew Barrie站在出口的大幕后紧张地注视着来观看他编写的戏剧的观众,他的妻子(他居然已经结婚了?
我有些失望)则在大厅替他招呼着来宾。
幕布拉开,戏剧上演,观众受着折磨,Sir Barrie的世界在下雨…… 失败的演出之后,他要去公园散心,隔着房门邀请自己的妻子(他们居然分房睡?!
),被拒绝后独自去公园,在那里,他遇到了Kate Winslet饰演的新近守寡的Sylvia Llewelyn Davies和她的四个可爱的儿子们。
自此,故事终于展开了。
如果,看这部电影只是为了看一出爱情喜剧,那么一定会失望。
最好不要抱着任何期望,由着故事带你进入Sir Barrie和这四个男孩子的想象世界——Neverland。
因为这位Sir Barrie,就是脍炙人口的童话人物彼得·潘的作者。
之前我看过的Johnny Depp的影片并不多,但印象都很深。
在《剪刀手》里,他饰演的拥有一双剪刀手的机器人爱德华爱上了一位人类女孩,他是那么善良温柔,但结局却令人心碎;《睡谷传说》里,他刻画的侦探机智敏感,却很胆小。
这两部电影,连同他配音的动画片《僵尸新娘》,在我记忆里永远定格为黑白两色。
再就是他在《加勒比海盗》中饰演的杰克船长,浓重的化妆也掩饰不了他一贯持有的一颗童心。
在《Finding Neverland》里面,他所饰演的角色的童心感染了身边的人、受着失去父亲的伤痛的男孩们,以及屏幕里、屏幕外的观众们。
当他的《彼得·潘》上演时,他请来了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来观看,大家都被他的故事迷住了。
当他把这出剧搬到Llewelyn Davies家,表演给垂危的Sylvia时,她笑着、陶醉着,走进了永远不能回头的Neverland。
这时候,不知多少眼泪都为此淌下(包括我的)。
她的葬礼后,她的母亲告诉Sir Barrie,她的遗嘱里提出由Sir Barrie负担一半的照顾自己儿子们的责任,当被问及“你准备好了承担这个责任吗”时?
他说,“我怎么能舍得下他们?
” 而Sir Barrie自始至终,应该都是爱自己的妻子的,但他的妻子和他始终属于两个世界,他活在幻想中,她生在现实里。
但是,大家都是善良的人。
他用爱心帮助Llewelyn Davies一家,得到的回报是爱与信任。
他的妻子虽背叛他,却赞叹他作品的杰出,还告诉他,他应该和Llewelyn Davies一家在一起,因为那里可以带给他灵感。
他的剧院老板兼好友(由Dustin Hoffman饰演,我竟然没看出来)一边发牢骚说跟他合作会亏本,却总是默默接受他的剧本、排练、上演。
Llewelyn Davies一家更是把他当作家庭的一分子,一起游戏、一起幻想。
影片的广告语是“Unlock your imagination(开启你的想象)”。
我被开启的,不止是想象,还有一颗童心,和心底善良温柔的角落。
这部电影在05年被提名好几个奥斯卡奖项,包括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剧本改编等,最后获得最佳电影音乐奖。
不过在观众心里,得什么奖或得不得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一出善良人的故事。
当我一看到强尼戴普的出现,我就毫不犹豫的认为这会是一部好电影,在这个抑郁的深夜,一部好的电影会敲击人的灵魂!
我随着影片去探索,不到一半,我就想:这是彼得潘的现实版吧?
果然,这是一部彼得潘作者的故事。
强尼戴普饰演的詹姆斯·巴利又把我们带入了心灵的深处。
"Every time a child says 'I don't believe in fairies' there is a little fairy somewhere that falls down dead." 这句话让我回味许久,不知何时,我们长大了,忘记了一切值得去珍惜的简单美好,却纠结于薪资、商品、人际关系的赤裸争夺中,纠结于别人眼中的自己。
我们忘记了童话,不相信童话,也不相信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感情。
我一直笑谈自己是一个大人眼中什么都有的小孩,小孩眼中什么都没有的大人,是因为我看到自己逐渐丢失了一个单纯的心,当我开始熟练的运用成人社会中的社交手段去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熟练的为自己挑选一身行头去修饰自己的身份、财富、品味时,我觉得我自己在渐渐老去……我常常怀念小时候的自己,在一个院子里,捧着一本小人书,在阳光下,就是一下午,而现在有了房子,买了自己所有想看的书,甚至有了两台咖啡机,却只能让它们静静的摆放整齐,无法抽出一个下午的心情,去寻找自己心中的梦幻岛……童话之所以被叫做童话,是因为童话里的世界源于真实的世界,是现实世界无法企及的理想主义和简单主义,在童话里童心是主宰世界的唯一标准,这种简单的天真在我们小的时候不懂觉察,但当长大成人之后,经过一些现实生活的磨练,就会越发感觉到童话和童心的美好。
长大后,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我们被迫地被教育,学习戴上不同的面具,因为的大家都这样,就像都穿衣服一样,而突然在寂静而孤独的城市夜晚,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发现自己如皇帝一样穿着透明的衣服,傻得可笑。
长大,是一种伤害!
我们需要重新找到童话和童心,才可以在心里藏有一块纯洁的世界,才能正视现实生活中惨淡的人生,直面各种尔虞我诈、蝇营狗苟。
我最近越发的发现,比我年轻的朋友,却表现得比我还要世故,他们学会了掩饰心中的嫉妒,学会了了无声息的竞争,学会装模作样的认真做事,学会了后浪推前浪,我开始觉得害怕,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他们的眼中变复杂,一个玩笑,在他们的理解中变味道,是我太随意,还是他们失去的简单的心境?就和这部电影一样,不完全是讲述一个童话,而是在讲述一个童话的创作过程,童话世界的主角是儿童,但创作者却是成人,虽然詹姆斯·巴利非常有童心,但现实生活依然是充满矛盾、困惑、无奈甚至残酷。
他与莱文利·戴维斯一家在一起的时候,同样招来无数非议和指责,因为戴维斯女士是一个寡妇,因为社会习俗与偏见,大人们习惯了自己的思维惯性,他们不愿意去理解这种简单关系,不愿意去理解这种简单关爱,我相当害怕,当我们一晚一晚的睡去,第二天是不是又老了一岁?
又丢失了一小块童心?
又变得世故一点?
又变得狰狞好斗起来?
一部电影,好不好不在于它投入了多少制作成本,有多少炫目的特效,有多少明星的参与,而在于它是否有它明确的内涵,是否感动一些人,就像詹姆斯巴利一样,写些讨好上流社会的作品并不会让他觉得有多少成就感,而只会让他觉得疲于应对,而一部源于心的作品,也最终证明了他的成功。
在媒体工作这么多年的我,越来越不喜欢看杂志报纸,甚至是自己发表的文章,商业性的软文并不能让我觉得有什么成就感,而博客里的大呼小叫,神经质的发泄情绪,也不能让我觉得有所价值,我最后明白,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或者文字,一定是由心而发的,这点很重要。
这部电影,没有什么特别煽情的画面,却让我特别想哭。
长大后,我们有了很多责任,有了必须去做和必须面对的人,慢慢偏离了自己心中的梦幻岛,我们自己丢失了自己的精灵;我想,如果生活可以多一点相信,多一点简单,那长大就不会如此可怕。
这不是一部讲述童话的电影,而是一部告诉我们童话是怎么创造的电影。
但愿我们开始简单存在,但愿以后我以后有了小孩会陪在他们床边给他们念彼得潘,但愿我们能边长大,边创造自己的童话。
作者:马立玄 来源:80关注网
我在电影院里 和一大帮来自世界各国的家伙们 看这个电影没有字幕 我的听力当时还不是那么好 所以茫茫咚咚 但是剧情还是看得懂 最后 我终于哭了 感动于病重的那个妈妈 她推开自己家的院子门 发现了一个真的neverland 那是怎样的感动和感谢 我旁边的那个法国大哥 居然也泪流满面 原来那么高大的法国男人也是个容易被感动得小孩子我们每个人 在小时候 都期待自己遇到小飞侠 而小飞侠永远拒绝长大 我们每个人 都 无法拒绝长大 于是 成长 经历 承受 忍耐 可是 我依旧相信 那个小时候一直听说的NEVERLAND 肯定存在
我记得小时候莫名其妙地就可以分清楚童话和现实的差别。
我知道我不是公主,身为无产阶级不能如此堕落地希望凭一个国王老爸混吃混喝混王子;我也知道自己不是幸运星般的爱丽斯,可以跟随着一只兔子去向另一个有扑克的地方。
但当我终于长大,终于可以用自己的身份证堂而煌之地出入于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网吧时,我却再也不知道该怎样描绘梦境与现实的分界线。
我总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那些张口闭口就是利益和好处的老师,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那些为了我们没给他带来好处就报复我们的同学,我总是把世界想得无敌美好,只要像许木木一样好好做事,努力向上,世界的美好就会为我展开——果然一开始就不应该太沉迷于虚无的岛屿或者空旷荒漠中那个孤单寂寞的小王子。
我们也许就应该在山坡上长大,心里的句子是好好学习,以后离开这个鬼地方。
这样的话也许我们都能少些痛苦和彷徨。
后来的后来我再翻看那些书,我觉得那些童话作者到底是怎样隐瞒着失望的内心,书写希望的段落的。
他们是怎样用敏感的作家之心,去如此纯白地构筑一个残忍的梦想,让孩子去梦想,让现实去击碎。
好吧,今天想说的是《寻找梦幻岛》。
就像没有一个女孩能拒绝奥斯丁,没有一个孩子会不喜欢彼得•潘。
那个永远也长不大,住在梦幻岛上的小小少年。
喜欢假装,假装自己不难过,假装自己也有很多朋友,然后在自己的假装中,忘记所有悲伤地快乐起来。
再一次带走那些还有童心的孩子们,全然不顾沧海桑田的时间。
虽然那个作家一出场就对自己写的剧本不满意,从狭窄的幕布缝隙里观察众人的表情,因为那些木然而觉得天昏地暗,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出于礼貌的褒扬对于诚实的人总是像咒骂。
于是他和一只白色的狗在公园里散步,顺便拿着棕色封面的笔记本。
然后他看见那四个孩子。
认识了他们温柔善良的母亲,最喜欢那个总是想装大人的彼得。
他跟自己的狗一起跳舞,满意的看到他们脸上终于露出的笑容。
他开始慢慢地相信,自己有带来快乐的天分和能力。
他开始假装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
他们像一家人一样可以过得很快乐。
他觉得这样他们都会快乐一点,这样他就可以忘记自己和妻子打开各自的房门看到不同景色的现实,而他爱的女人和孩子们也能够慢慢地在没有父亲的压抑中微微地开心起来。
女人的母亲说,你知道这带给了我女儿多大的伤害么。
于是他就一副受伤的神情。
总是这样。
总是在我们最快乐的时候,现实这东西对我们当头棒喝。
他到底还是个孩子。
就像四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个孩子一样。
即使他们都温柔善良,也不会因此而让世界真的充满阳光,让所有的人都理解他们的无辜。
世界就像那些谣言中他如何享用小男孩般刻薄恶毒。
世界就像彼得摔坏笔记本和一切快乐的道具一般残忍得鲜血淋漓。
他看着那个长子,温柔地说,30秒之后,一个孩子就不见了。
即使他的作品大受欢迎,我也没办法觉得这个故事是一个喜剧。
不是因为死掉的女主角,也不是因为最后那四个孩子的泪水。
只是这个童心未抿的作家,注定要被现实的无奈所伤,而这一切,像命运一般必须。
在她即将离世之前,他带她去了梦幻岛,就像一直以来他答应的,“我会带你去梦幻岛。
”尽管之前,他对妻子残忍地说,“没有那个地方”。
——那我怎么才能去那?
——只要你相信。
梦幻岛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我总觉得无论多么善良多么天真多么努力认真,依旧还是要生活在这个残忍的世界里,而那些黑暗痛苦的事件一点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温柔而略微减少哪怕一点点。
或者正好相反,正是因为那些天真和善良,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黑暗无助。
以前看安徒生的童话,总是喜欢类似《小伊达的花》之类的梦幻文字,觉得美丽而奇幻。
后来,我看着《光荣的荆棘路》,眼眶温度高于体温一度半。
为什么这些善良而温柔的人们,总是要被生活搞得无可奈何,露出悲伤的眼神,用那么欢快的笔触去写那么悲凉的故事。
我也曾经露出一副阮玲玉一般悲天悯人的表情,想问为什么世界总杀死最善良的人。
也许这的确是必须的,没有痛苦,叫什么诗人。
不被痛苦所打磨过的蚌壳中,又怎么会有明艳动人的珍珠。
我们眼中的明媚往生,也许恰巧是他们心中的浓雾苍凉。
所以这些童话作家永远是泪水饱蘸深情,逼迫着自己相信笔下的世界,那么明媚而晴朗,即使自己也知道那不过是明媚角落而已。
所以。
所以即使天真和善良不能带给我们利益,好处,升官和发财的机会,那又怎么样。
人生又不是用来获得利益,好处,升官和发财的。
纵使你们认为我天真得过分。
因为这个世界已经太恶心了,所以我才愿意相信那些在苦笑中浸泡的天真的故事。
童话的意义,就是在于我们可以在被现实伤害得鲜血淋漓的时候,去找一个角落,那里有勇气和执着,有坚定和信念,好让我忍着痛也愿意往下走,不快乐至少还有梦。
我愿意相信,我们是为了童话中那样的公平善良正义的世界而不是漆黑的现实才一直忍耐到现在,才一直忍耐下去。
SHE的歌里唱,小王子说,有些事,流浪过才会懂。
所以,即使只是一个齿轮的距离,也请让我们去转动吧。
哪怕我能撼动的,只是这个世界上螺丝的一圈。
——要如何做呢?
——只需要相信。
boys , girls , we are forever...
"Just believing"
结果现在才看,结果质量一般。
@2024-05-31 12:20:29
预告片很花哨,温暖的红色调,那些用无数纸板排列成的海浪,玩具鲨鱼,Johnny Depp假扮的戴眼罩的海盗船长……堆砌出另一场混乱冒险,充满幻想成分的轻喜剧。
作家的心灵是孤独的。有时候越孤独作品越纯粹,可是有时候他也需要一些阳光照射进来,感受人间的温暖。
他对所爱的女人说:“我会带你去梦幻岛。” 对不爱的女人说:“没有这个地方。”
以世俗眼光來看,巴里所導演的戲劇性的一切,跟風流韻事毫無兩樣。浪漫本身就是成熟的反義詞。這種天馬行空的純真,經不起任何世俗考驗,若非sylvia英年早逝,大概也是一場普通的affair。
你每说一次,根本不存在什么精灵,世界上某个地方,就会有一个精灵掉下来死掉。而有些快乐,人们总是想去破坏。哪里有neverland,怎样才能见到neverland。Just by believing。戴普,凯特,海默和其他孩子,谢谢你们,给我一次完美绝伦的永无岛之旅。
很温情,很好的故事,拍的也很美
没看完 看不下去
If you just believe.
真的看不下去。。。。。我看到一半就没看了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长不大的小孩。这不是叫你任性撒娇。而是让你保有一颗纯真的心去相信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什么都不用做。相信就好了。
Young boys should never be sent to bed.They always wake up a day older.And then before you know it,they're grown.
看不下去,对主人公没什么了解,引不起共鸣
你相信 它就存在
前半部沉闷,后半部烂俗,
整篇都让我想起1993的《影子大地》。温情,也煽情,还需要再克制一些。
剧情类型实在让我提不起兴趣 逮捕的造型也太一半 哥还是比较适合长发 最重要的是男神和女神居然没有激情戏 又听到我讨厌的舞台剧以后差点就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