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布鲁斯南演的邦德少爷气息有点重,当然,风流是必须的,但是风流的基础是有良好的责任心,以及判断能力。
哈利贝瑞特别性感,很喜欢。
裴淳华也是超性感的,相比之下我其实更喜欢裴淳华,有一种天真无邪的气息。
哈利贝瑞的黑色性感健美路线近年看的有点多,能引起观影兴趣,但是不能引起内心向往。
整部电影的特效等等放在现在也是很不错的,在02年真是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特效一分,演员一分,情节一分吧。
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卸任作,特效上达到了任期巅峰,剧情趣味性上跌到了任期谷底。
而且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竟会有导演能做到把哈莉·贝瑞都拍得这么丑。
相比之下当年的裴淳华真的好青春好漂亮,从外形上就有Frost的感觉。
反派的主从二人组有一种微妙的基情,而且这个钻石镶脸的创意真的很超前,甚至觉得还挺好看的。
片头一如既往出彩,保留了007系列从始至终(但是下一部就没有了)的裸女剪影热舞,还很巧妙地用冰块、蝎子和火焰进行了邦德在朝鲜受审的演出。
不得不说布鲁斯南邦论外形不会输给任何一任,即使是那种狼狈的造型依然帅得一塌糊涂。
之后剧情顺利地进行到美朝两国交换俘虏,邦德发现对方正是朝鲜人赵,而自己无法证明自己没有出卖过任何人,于是大闹一番后逃到香港,在中国特工(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by王男)的指示下开始追查新贵古斯塔夫·格雷夫斯,并得知他就是应该“已死”的Boss,成功拯救世界的故事。
除去无趣的剧情外,隐形的阿斯顿·马丁很酷炫,新任Q的吐槽很犀利,最后的卫星炮也很扯。
最后邦德和金克斯的钻石play各种意义上很绝妙。
最后心疼一下M,刚和一个儿子处好关系这个儿子就要退休了,下一个更爱她也更不听话。
007的看点之一就是美女,然而女主角是个黑人,还是短发,虽然很多人觉得她很漂亮,但我却不怎么喜欢,因为人人都有不同的审美,倒是我觉得女反十分迷人。
大家都知道女反是裴淳华演的,但裴淳华这个名字也是她拍完《消失的爱人》为大家所熟知之后起的,而早在十年前,我就迷上了这个女反派(虽然当初还不知道演员的名字),当时在电视上播过这部电影,而那时候“罗莎蒙德·派克”这个名字也是鲜为人知,现在人家既然起了中文名,咱就继续称呼她为裴淳华吧。
一开始她冰冷冷的,对邦德是爱搭不理的,但似乎是个好人,和邦德是一个阵营的,而且还按照惯例与邦德上了床,一边享受一边还说邦德是007情报员不该这么做云云。
之后便是完全背叛,进而领便当。
在最后机舱里,女反的“冰美人”形象完全烟消云散了,就像大部分动作片末尾反派都一改平时沉着冷静的性格,变得越来越疯狂,发型也乱了一样。
女反在飞机稳定下来后出现,已经是披头散发了。
打斗过程中也是多次大声吼叫,表情十分狰狞,哪有半点之前的风度,倒是女主期间要不就扑克脸,要不就一脸痛苦,胜不骄败不馁的,妥妥的主角心态。
当然了,这也很正常,情敌见面分外眼红嘛。
女反和女主统共见过三次面,每一次双方都是对立的。
第一次在宴会上,女主的身份还不明确,女反佯装好人,在邦德面前和女主一阵互相嘲讽。
当时女反几乎已经开始争风吃醋了。
第二次女主被囚禁,女反去“探望”她,实际上这一段意义并不大,既然要淹死女主,直接淹就得了,何必要过去看她呢?
无非是女反又在争风吃醋,认为自己也和邦德上过床了,特来炫耀一番,这小心思倒是挺可爱的。
第三次,则是最终决战之时了。
女反出场时可以看到她之前的束发没有了,此时正披头散发,而她并没有穿上衣,只有一件傻子也看得出是用来诱惑观众的情趣内衣。
我们大胆猜测,女反穿着情趣内衣,一直在房间里等着大反派(或许他们准备来一发),但突然飞机失去平衡,女反差点丧命,等到飞机恢复了正常运作后,她便怀疑驾驶舱有人入侵,于是便带着一把剑找了过来,这才发现害了自己的雅兴之人正是自己的情敌!
她仍能保留住自己的风度——冷言冷语地调侃女主,还夸她是个“乖女孩”(可是女主现实中比女反大十几岁呢),直到发现自己中了女主的奸计,整个飞机即将爆炸,她终于失去了最后的理智。
也许是因为她意识到自己逃不掉了,因为这架飞机完了。
整场对打,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女反在力量上就压制了女主,虽然中途被肘击了面部,留了点鼻血,却也砍了对方一刀,扳回一城。
就在看到女主蹲在地上,以为她精疲力竭的时候,女反发动了最后一击,却又被女主轻易招架住。
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女反被刺中的部位,配合她的穿着来看,实在是让人热血沸腾啊!
导演也是深谙人心,安排女反派在最后一战脱个精光,让观众看个痛快。
搞得我看完了电影,满奶子都是脑子!
附几张网上找到的图
女主扔出的飞刀被弹到一本书上
女反以为得手了,蹲在地上的女主捡起了书中刀。
女主轻松格挡女反的最后一击,并把书中刀钉在女反的胸部。
女主将书中刀推入女反心脏。
整个战斗过程那本书就是关键,不过这种种设计难道不是为了让女反卖肉吗?
全片看罢,个人对全片的观影感受如下:1,先感叹一句:皮尔斯·布鲁斯南也老了。
2,这一部的预算是在前20部中最高的一部,但也难掩整体上的平庸。
剧情前半部分还算有悬念感,各个出场人物颇有敌我莫辨的味道,邦德也被军情六处放逐,甚至在全系列中唯一一次被敌人确确实实的逮捕了(被关了一年多),受尽各种折磨,这是全系列目前唯一一次。
(其余时候不是很快顺利逃脱就是监禁起的生活完全就是住酒店)但是在中段剧情崩溃严重,所有悬念和有意思的设定以及反转一股脑的全部倒出来了。
于是我们立马知道了海莉·拜瑞是美国情报员,终极BOSS变脸了,裴淳华是双面间谍(这设定在《黑日危机》才玩了一把,不知编剧怎么想的,这一部立马再玩一次,有意思么?
),于是,真正的剧情基本就结束了。
剩下的一半就是各种打斗场面的串联以及邦德再次拯救世界。
另外,作为21世纪第一部007电影,居然抄《金刚钻》的梗,差评!
3,邦女郎的表现中规中矩,虽然两位邦女郎均是奥斯卡级的(一位影后,一位提名),但是剧情对角色的设置太过刻板导致两位在片中表现差强人意。
不得不吐槽这次邦女郎被邦德哄上床来的实在太容易了,编剧们已经放弃调情了,一个直接三言两语就上了,另一个前一分钟还表现的不吃邦德这套,下一分钟立马主动投怀送抱,当然,顺便按照惯例继续给BOSS戴了绿帽子。
4,邦德电影素来以宏大的实拍特技见长,就算有用CG,也是辅助作用。
但这一次CG特效完全成为了动作场面的主角,无形之中少了很多动作场面的真实感。
尤其是最后直升机逃生那段,这脑洞开的已经是魔幻级别了。。。。。。
当然,片头的气垫船追逐和冰上飙车还是很爽的。
5,个人心目中,此片实在表现的差强人意,和《金刚钻》一样,只能以“平庸”来形容。
但这片套用《金刚钻》的阴谋设置,此等不思进取行为使之排在《金刚钻》之后,但动作场面上颇有可看性,剧情的不给力很大程度上被连续不断的动作戏掩盖了,冰雪世界的场景设置也很有冲击力与想象力,故排在大段时间表现沉闷的《杀人执照》之前,位列全24部系列中第十七位
这是第一部对裴淳华有点印象的电影,当时还没有特别的迷恋这个演员。
但是现在回顾他的表演突然变得灵动起来,跃然纸上,说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一点也不为过。
那时的确有好多佳人在争奇斗艳。
以至于清新脱俗的裴淳华显得不那么出类拔萃。
但是当我嫣然回首,迅速的在那么多美的出众的女人中注意到她。
007这部电影太过活色生香,其实并不适合裴淳华。
但优秀的演员总能做到收放自如,这部电影了她是美艳不可方物的蛇蝎女人,成果的演绎了一位女特工的专业素养,以及天赋异禀的身体条件,没有哪个邦德能抵御住她的诱惑。
当然为了剧情的需要最后邦德战胜了一切邪恶力量,但是我相信邦德遇到她一定是属于那种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俗人。
邦德就是个文化符号,无关真实与否。
这里笔者想探讨关于悬念的制造和铺垫。
制造悬念的好处在于,让各个思维,想法不同的人自行脑补,将焦点聚焦到同一个地方。
吸引注意力。
不好意思,标题用了个毫无关联的标题党米兰达的扮演者裴淳华后来饰演过大卫芬奇《消失的恋人》,是个悬疑味道极浓厚的片子,好这口,又没看过的,强烈推荐。
这女子至始至终都是一种甜美带着神秘的杀气,将你深深的吸引过去,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操控你的生与死。
像蝎子...
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邦德在一次胸有成竹的特勤任务中,意想不到的暴露身份并被捕,在被捕期间朝鲜方面获得了己方的情报,被赎回的邦德被认为不堪折磨泄露了信息,而被“开除”的他决定要查出谁泄露了情报并要向泄密人给予报复的,其间,他结识了NSA的特工和自己在MI6的同僚,并发现钻石大王Gustav利用卫星武器企图统一朝鲜的阴谋,而出卖自己的正是自己的同僚。
最后他和NSA特工在飞机上将敌人消灭的故事。
该片节属于典型的动作大片,节奏鲜明、剧情简洁,香车美人,绚丽的科技等。
片中的邦德是个身手敏捷,心思细密而又处处留情的魅力特工,为了还自己清白而满世界追踪一名朝鲜人。
枪战,飙车,剑击,惊险大场面一个不少,但面面俱到给人的感觉是面面都没有俱到,场面无法给人一种肾上腺素激增,屏住呼吸的观感。
光凭帅气的皮尔斯和性感的女特工们也无法撑起这部大片的不足。
故事的开始,布鲁斯南开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不知道是不是知道后期不再续约,直接敷衍到被逮了起来。
入狱后的007,享受了真·冰火两重天的滋味。
情报员被逮,基本上就查无此人了。
这一点,007心里相当有数。
然而,如此优秀的情报员,M不会轻易放弃的,所以,经过“间谍之桥”,007还是华丽回归了。
故事围绕着北韩和南韩,自然绕不开我大天朝。
不过,这“随便的按摩师”实在太过于随便了,一点杨紫琼的影子也欠奉。
还一个更low的,简直是太丢份儿了。
不过好在007志不在此,人家有更为广阔的“天空”。
不过,这“白虎”,也……哈利贝瑞的人设,基本是朝着杨紫琼的路子走的,唯一的不同,是滚床单的速度是所有邦女郎里头最干净利落的。
对于007而言,不管这女的是好是坏,“品尝”过了才知道。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真是太让人“伤心”了。
故事还是沿袭007的套路,很多高大上的科技在故事里头成为现实。
基因技术、人造太阳、全球变暖,反派其实挺可爱的,关心的也是“世界大事”。
唯一的遗憾,好像是气垫船,这个可是成龙玩剩下的。
故事里头还有一项AR技术,007用来测试工作能力的。
不过,后来被秘书用来做了“不可描述”,这AR开发的,已经脱离程序设计了,当真“硬”得很。
说点有趣的,故事里头好多言论,都有点离经叛道的意思。
老外也不知道是怎么审的。
故事里头,曾江虽然戏份不多,但很有分量。
不管怎样,反派说出这样的台词,还是很对胃口的。
最后的最后,布鲁斯南和哈利贝瑞的这段台词,当真是意味深长。
也不知道是不是看了这么多的钻石,布鲁斯南有点动心,片酬越要越高,以至于金主爸爸也吃不消。
“择日而亡”,这个名字有点晦气,布鲁斯南的007之旅到此结束。
有意思的是,丹尼尔格雷格的007之旅,最后也落到了“无暇赴死”上头。
5颗星给哈莉·贝瑞:身材很养眼;5颗星给外景组:有效拉动多国旅游GDP增长;4颗星给皮尔斯·布鲁斯南:劳模级高龄007扮演者;-4颗星给罗莎曼德·派克:太丑了。。
-10颗星给编剧:剧情太弱智,主旋律味道太浓;1颗星给棒子:这次的整容手术很惊艳,东方人特征彻底没了。
其实看007系列,我没有过度追求情节的合理性。
因为你会发现每一任007都是既冷酷又多情,机智且勇敢,总能在最危难时化险为夷,也总能邂逅一段浪漫的爱情(必备条件)。
历任007都是大帅哥,再搭档性感漂亮的邦女郎和扣人心弦的剧情,基本就是完整的特工题材了。
最先进的武器一定是邦德所有,最奇葩的对手,敌人一定是败于邦德的手下。
就像打游戏付费升级。
007也有被套牢的时候 太科幻了
这个真的是『补標』,我看过多次,不知道为什么忘了补標,也好借机重新再看一遍DVD双碟收藏。我还是喜欢布鲁斯南版007,也是中国观众用VCD / DVD影碟观影方式无差别与世界『同步』观看娱乐大片的时代,007系列电影由于意识形态方面,一直以来虽然风靡世界,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公映,主要观看渠道就是录像带📼VCD,DVD影碟等那个时代『大片』很少,007系列成了几年一次的观影盛宴,也是电影科技的顶级应用,让我们一度百看不厌。(其实这次是为了再看一遍裴淳华之前没有印象她出演过邦女郎电影)
21世纪第一部007,而且真的是绝对的佳作,冲浪场面,隐形阿斯顿马丁,震裂戒指及各种哪怕是今天都是很出色的idea一并呈现给观众,虽然受制于年代的特效制作水平,但紧凑的剧情、大场面效果以及美艳的邦女郎(Rosamund Pike美艳不可方物,Halle Berry性感狂野小俏皮),我简直无法不给此片五星!PS:原来VR那么早就出现了~
花里胡哨的黑科技很多,但逻辑方面没法自圆其说
第20部007影片把矛头对准了朝鲜一位世界级的媒体大亨和他的阴谋诡计。这个邪恶的阴谋家妄图利用一枚宛如第二颗太阳的卫星来挑起战争、控制地球。为了追踪该人,邦德辗转香港、古巴,并再次回到伦敦。
哈利贝瑞身材不是一般的好啊啊啊啊啊啊啊……
终于看了007电影,哦,原来是这样子的啊~还行吧.
不知道朝鲜人看了会咋想,不过估计他们一般都没看过
Pierce Brosnan收官作,虽然有影后Halle Berry加盟,但这个系列在走下坡路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Sex for Dinner, and Death for Breakfast."
看看电影里朝鲜领导人的英俊模样,再看看现实世界,就知道电影都是意淫出来的。真正真实美丽的,只有冰湖一年四季的震撼哦!哦哈哈哈哈我这个广告做的太拙劣了。冰岛取景蛮不赖的,不过那时候视效做的还是不行,冰山区海啸部分冲浪滑翔想法不赖,效果太明显的假了。。给五星也很假。。四吧
反正都一样。
空有Band20的情怀,彩蛋的堆砌也无法掩盖剧情的愚蠢,裴淳华的角色毫无逻辑,哈利贝瑞如同花瓶一样的摆设,唯有看出西方世界对朝鲜拥有致命性武器的臆想到了疯狂的地步。
荒诞,低智商电影,都懒得骂它
也是VCD时代的记忆,作为007系列的40周年献礼和第20部影片,皮尔斯布鲁斯南最后一部,这部电影玩弄各种高技术武器噱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除了007在冰岛冲浪那一段画面太假以外,其他几段都非常精彩。
我不喜欢刻意突出意识形态的电影。
英美合璧,珠联璧合,007永远都不孤单;简直就是不死之身啊,007;自认为是看过的007系列最好的一部:场面宏观,麦当娜主题曲听着很来电,有柔有硬!
die another day
第一次看bond穿军装,大场面的电影 还是美国才有实力拍得出,黑珍珠很神武~~
4.5,可以算绅士特工电影的末路,大量铺特效就可以明显感觉到主创极度不自信,内心很虚,当然最后呈现的效果也是特别一言难尽,没有克雷格对007的再塑造,再让布鲁斯南继续演下去,肯定是死路的,所以皇家赌场才这般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