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影子,有些是夕阳照射下的,长且浅,有些是正午的太阳,短却深,如初恋。
初恋再短,也总归是终生的记忆,她总是会冷补丁的冒出来,在上班途中听到一首当年的歌,在书中读到一个美好的故事,可这都不及,在看到《再见初恋》这种用忧伤填满的电影。
吵架后,那个疯狂跑过来将你在身后抱住的悸动,公交车上,疲惫的靠在身旁的肩膀,月光下,那个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的幸福的吻……走的那样快,倏地一下,就全部变成了回忆。
时间的魔力便是绝不停留,无论是美好还是痛苦,当一切重归平静,当时间将另一个男人推到生命之中,偶尔,好像那个他走了,好像日子重归美好了。
可当那条给我打电话的短信到来,当本该成为记忆的人出现在眼前,纯真的美好变成了复杂的依恋,偷偷约会的愉快和痛苦一剂毒药般,毒性十足却又欲罢不能。
似一个美梦,总要醒,醒后总归是无比的唏嘘,宁愿没有做到这样一个美梦,也就不会如此痛苦。
生活中,有几个人会有机会真正的重温一遍初恋,电影中,重温的初恋爱仍在,只是爱得深的仍旧深,爱的浅的仍旧浅,你发现,原来两人在一起并不是什么人生不幸,只是,一定有一个人,爱得没有另一个多。
初恋,如此,所以分手总归是多数,因为前方的精彩。
再恋,亦如此,但人生已经进行了那么久,在想改变轨道已不只是切掉记忆那么简单。
所以,我们一次次想起初恋的好,实际上,我们想起的,是自己那时候的好。
1999年2月,少年苏利文骑车穿过巴黎街头黯淡冰凉的天光,到自动售货机上买了一小盒糖果,然后在路边小摊上买了一朵玫瑰。
1999年2月,少女卡米尔赤身躺在床上,房间里光线清冷,映衬得她仿若刚从油画里走出。
苏利文把鲜红玫瑰放到了卡米尔身旁。
苏利文从大学退学,去南美旅行。
卡米尔在巴黎阅读苏利文跨越了半个地球的来信。
然后,再也没有来信了。
2007年,卡米尔从建筑系毕业,和自己的导师感情稳定,第一次当上项目经理。
偶然在公车上遇到苏利文的母亲,两者中断多年的联系恢复了。
见面那天巴黎时值盛夏,每个角落都是明亮的光线,苏利文骑着旧车出现在卡米尔面前,面目身段没有丝毫改变,仍然是多年前那个穿过寒冷街头为少女买一盒糖果的少年。
年少时的刻骨铭心纤毫不差地再度出现在眼前,随之而来的是一如最初的意乱情迷。
卡米尔觉得自己这么多年一直爱着苏利文,哪怕已经和导师下定了建立家庭的决心。
她可以在项目现场自信地指挥施工人员,但在苏利文面前仍然一如当年懵懂的少女。
然后,苏利文再度从卡米尔的生活中消失,理由毫无新意:还不是对的时间。
影片的最后,卡米尔和导师去山间别墅消夏,她头戴苏利文当年的草帽走过当年的小道和理想中的小屋,下到一同畅游过的小溪里。
风把放在岸边的草帽吹走了。
卡米尔浑然不觉,在洒满碎金的河水里缓缓游动。
这就是法国影片《再见初恋》的大致情节,或者更简单一点:相爱——分别——重逢——分别。
这样的情节每天在电视电影里上演,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上演,或者狗血或者平淡。
在《再见初恋》一片中,简单的情节再度被弱化,镜头不带情绪地跟随卡米尔的生活,让时间的流逝展示少女与初恋的告别。
这种设置没有把感情的任何一方放在高处,没有把谁设定为弱者,只是告诉观众们,曾经有这样一段感情,美好过、挣扎过,最后它结束了。
影片没有尝试给正在恋爱中的男女端出一碗教你如何保鲜感情的心灵鸡汤,也不会安慰失恋或者启发观众终结单身。
它像所有无聊但美好的法国影片一样,告诉你,生活本身值得被记住,悲伤和喜悦、相依和孤独都是人生况味,不分高下。
无法用精彩来形容《再见初恋》,因为它实在是太平淡。
但漂亮一词却不会失之偏颇,看多了好莱坞大片的双眼,每每看到这式清新的法国小品,总会惊叹法国人对自己周围环境的喜爱。
片中的四季街头、乡间随意地出现在镜头里,但每一个角落每一束光线又都充满了美感,这不是造梦的电影布景,却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于是它的美,便又毫无距离感地贴近了观众,即使身处万里之外。
我最感慨的影片场景莫过于多年后卡米尔和苏利文再度相遇,苏利文的容颜身段竟没有丝毫改变,连气质也是当年的惨绿少年。
卡米尔已经出落得成熟大方,而苏利文却还是那个单车少年。
对于一个女人,这大概是杀伤力最强大的旧情,当年的挚爱还是一如最初,哪怕内心已经被生活磨砺得多么坚硬,这幅皮肉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都不免被击中胸膛。
因此片中卡米尔说自己其实这么多年一直爱着苏利文这个情节并不是那么有说服力。
卡米尔在苏利文身上看到的,不过是停滞的美好时光。
但在苏利文本身,他只是一个拒绝长大和妥协的人,实际上已经被一直往前的时间抛在了身后。
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苏利文决定再次离开卡米尔的时候,他在电视里看到了一则新闻,一匹出逃的马奔跑在巴黎湿滑的街头,跌跌撞撞、惶恐不安、格格不入。
这又何尝不是苏利文的状态呢?
他也终于明白,和卡米尔相比,他真的被时间忘在后面了。
因此哪怕两人赤裸相拥,但也隔开了无法跨越的距离。
相比卡米尔,苏利文早和这段感情告别了。
而卡米尔最终接受旧爱不在的事实后,她告别的不仅是初恋,也是女人生命中所有的不成熟,至此,少女终于长成了女人。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有永远的男孩,但没有永远的少女,哪怕后者要美好得多。
那封信让她又哭了,男主角离开后她全程都在忧郁空虚的度过自己的青春。
直到她变得成熟了一些,开始有成熟的男人对她的孤独状态产生怜爱直到她又遇见初恋。
要是一个女人为了男人的离开而哭那是她太脆弱太脆弱了,而且她真的太离不开这个人离开了她就会得忧郁症。
男主角全程在对女主角说爱她,但全程都是他在主动离开。
电影结尾处男二让女主独自去游泳但是提醒她戴帽子拿棍子防蛇。
男二的年龄让他没有多少精力同女主做那些年轻人做的事情去卢浮宫一次就够了,但是女主喜欢他还是会愿意再陪她去一次,从他和女主一起去卢浮宫之后女主想再去时他的反应可以看出来他是个好人和女主的父亲一样对伴侣很好,没有太多脾气。
毕竟不是年轻气盛的年纪。
而且男二的戏份实在太少,感觉他应该得到更多的戏份。
女主背叛的太明显了,男二一点恨意也没有。
故意揣测一下,是他太爱女主吧。
毕竟女主一直以来都很脆弱即使有了他。
看完再见初恋,感觉很平淡。
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剧中的卡米尔和现在的自己多少有点相似,把男朋友当做是生命的全部,离开就无法生活。
记得自己也和男友说过同样的话,只是,还没有达到女主角的境界,目前的我们还没有分开。
我想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像剧中的人物一样吧。
再见初恋,剧中的卡米尔是一个极度复杂的人物,当年没接到苏利文来信的时候,她的那份绝望,在多年重逢后再次品尝,只是没有了当年那份幼稚,而是淡定的去重温当年的和苏利文一起走过的每一步路。
戴着苏利文当年的小帽,走当年手牵手和苏利文一起走过的每一步路,去一起游泳嬉戏的河边,同样捡起小石头,只是她的小帽被风吹进河中,这同样也是一种暗示,象征她和苏利文的爱情就如这顶小帽一样,会漫无目的的飘下去。
再见初恋,貌似再见不了。
曾经的那份美好一直都在,只是当初的人儿已不在。
Good bye my lover.110分钟里面,我脑海里全是他。
初恋。
历经了四年。
我一直忘不了他。
苏利文的离开,卡米莉的不愿意不理解。
我总是喜欢置身于女主角的处境想,如果我是她,我会怎么做。
她和我像不像。
可能她对苏利文的爱,就像我对他的爱一样。
无论如何,我都爱他。
那个,在你最纯洁的时候给了你所有你要的东西的人。
撇开背叛撇开争吵不谈,我对他的记忆,越来越好,但是那些不开心的事情,总是我不愿意去想起,也不愿意去接受的事情。
中午时候,睡着醒来,放着《我好想你》,盯着手机上面的歌词,任记忆盘旋。
我好想你,却不露痕迹。
中午在看书时候,朋友又告诉我,昨晚他也在酒吧,就像上次那个位置。
我会胡思乱想。
是不是他是因为我,才去那间酒吧,是不是又是上次我们遇见了,就是那张桌子,我会这样想。
好像他对我的执着,我就会觉得他仍然属于我。
我喜欢他,一直都是。
可是,看着他的样子,想着他的样子,我觉得自己喜欢的又是一个印象,一种感觉。
但是他的生活如此糟糕,我们又是这样尴尬的年龄,理智拉住了我,没有去做一些傻事,比如和他坦白,这就是初恋,你永远忘不了,而且永远美好。
他是不是也像其他年轻夫妇一样,有了孩子了,就结婚了,如果这样,我就会彻底忘了他,虽然也很不希望这样,我太追求感觉的完美。
女主角最后和了一个年长的建筑师,她说她也爱他,但是是和爱苏利文不一样的爱。
男主角抛弃了她两次,不是不爱,就是感觉,不能在一起了。
女主角妈妈说了句,怎么还是他,你什么时候才能忘了他。
女主角看着妈妈,没有说话。
我知道,她永远忘不了。
因为我就是这样。
我想去联系他,看到他上次醉在酒吧不省人事,我知道他过得不好,朋友说,心别太软,我就是想看着他变好,那种拯救他的心态又跳出来扰乱我心绪了。
尝试过做普通朋友,事实证明不可能,我还是做不到。
会不会以后会好点呢。
苏利文旅行了10个月,最后留了三年,那种探究平静的勇气,我很欣赏。
他中途给女主角写的最后一封信,说不想和她一起了,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想要平静,那种看似莫名其妙但却又十分探究内心世界的感觉,我觉得我也有过,不过我更决绝,我想拥有他甚至想他死,但那也是以前了,现在我只想他开心,是不是我真的渐渐变成熟了,可是在爱情里,特别是对于初恋的情愫,是很难说成熟的。
他抛弃了她两次,每一次我都觉得是情理之中,至少我是猜想得到的,初恋就是这样,可望不可及了。
再见,初恋。
Goodbye,my ex lover.2013.07.30
前期慢节奏,焦点都放在法国乡村风光上了。
“我爱他,像爱你一样深,但是又不一样。
我们的爱情改变了我,给了我力量。
”时隔多年,卡米儿的爱历久弥新。
突然想起《半生缘》里,曼祯最后对世钧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不是每段故事都苦涩收场,最后遇到“适合的人”也是一种幸运吧。
好的爱情让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美好的世界,而坏的爱情让你因为一个人而丢失整个世界。
对于爱情,用这样标准衡量是否欠妥当?
或者说爱情是否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来确切的表达清楚?
感觉爱情总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就像风吹在脸上,雨淋在身上,无法表达那种真真切切的感受,只能是自己去经历,自己去体会。
我想这才是爱情的魅力,没有经验可谈,只能经历了才懂得。
异地恋的相思之苦,见面之后的负距离,一个吻,一个拥抱,哪怕是一个眼神,都值得深深回味,那种爱到深处无法自拔,你快乐,我亦快乐,你忧愁,我便忧愁。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却是同一种感受,想要达到融为一体的状态,无时无刻伴你左右,紧紧相连的两颗心。
爱情让人痴迷让人醉。
其实任何关于爱情的探讨都是为了探索人性的深度或者说生活的吊诡而法国人在这个方面的感觉无疑使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细腻,深邃,华丽,忧伤,我每次看侯麦的时候都爱不释手口不能言唯有内心惊动,因为他是最独特的,你尚在最好的年纪有着灵敏的感觉和澄澈的内心,看来你只有容忍我借你内心火光了
初恋永远是个提起来就觉得酸涩的话题(很惭愧到现在也没经历过),面对初恋 爱情就是女主的一切 但因为完全依赖男主而没有自我了 换做我是男生 也会很害怕这样完全被依赖的两性关系 感觉过于黏腻 两性关系最舒服的状态就是 在一起时舒服快乐 分开时也可以沉浸于自己的事情 。
遇到第二段感情时 女主已经是个拥有想做的事的人 和初恋说再见 也是和那个在情场里初出茅庐、还很笨拙的自己说再见吧 就像那个建筑学老师说的:人是自己决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实不管在哪个框里 成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不是完全自私地为自己活的意思 而是 不要成为别人的寄生虫 要保持独特的灵魂 。
影片越看下去觉得女主越有魅力 后来懂了 是她独立的灵魂在熠熠生辉。
末段,两个人走出电影院各执己见的话 正是我看这部片时想说的啊:典型的法国电影啊,又啰嗦又傲慢(这该不会是隐藏的官方吐槽吧 最为致命hh)。
男主最后想复合又劈腿的行为真的无语又咂舌…但女主最后选帽子还是选了初恋送的那顶,果然初恋是很难忘的吧。
p.s 影片中很多细节很有意思:1、时间的流逝通过黑板、日历、稿纸来体现 2、红蓝黄三种颜色和型号相近的车整齐排列,后来开进一辆黑色的车,蓝色就开走了~
我们向往爱情的美好时,那个走进我们心里的人,会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的回忆,无论的是高兴的,伤心的。
在我们会用很长时间去咀嚼后,这些都是幸福的。
不是我们爱的那个人想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自己在和他分享彼此时,感受对方心意时,自己潜移默化的为对方改变着。
看到女主角为男朋友的离开而悲痛欲绝时,我感受到了那是心灵历练痛楚。
她完整的回忆着和那朋友呆过的每个地方,每个建筑,这些地方都有她的幸福与痛楚,她试着读懂建筑,努力学习建筑,自己也在慢慢地成长。
看到这些,回想自己的心路历程,缺乏那种坚韧和勇气,丢弃了太多。
当她再次遭遇初恋男友的离开,她落泪了,也许这次的泪水是对过往初恋的封尘,她已经坚强的成为一个女人,而非事事依赖小女孩了,她懂得了珍惜过往的幸福,同时也明白现在的生活也应是幸福的。
她不再说,爱情就是全部了。
最后她畅游卢瓦尔河,洗去自己对过往的依赖。
哥何时能解开自己的心结啊!!
一个永远不穿bra的少女忘不了初恋的故事- -
4.5
风景加一星。。小清新去屎一屎
Loving you forever can't be wrong. Even though you're not here can't move on..
年轻有为吧
不仗着法国背景,真没耐心看完
"你还是一贯坚持你的敏感。"过十年可能我就不会理解了吧。幸好现在看到了。
力道于后程逐渐加强,和初恋男友反复重现相遇-离别的循环,触手可及又遥不可及;而现男友是最诚实的存在,离开同样是存在。镜头持续丈量着与拍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将环境与人物尽数吸纳,却遗憾少见镜头内部空间反作用于人物的影像能量。于是产生一个问题:在一部试图展现个人流转际遇的电影中,人物应成为情绪的携带者,还是创造者或背弃者?我倾向后者。
三星半。片尾的歌太好听了。
看完立刻忘记。。看看巴黎风光算了。。
一般
一个永远不穿bra的少女忘不了初恋的故事,片尾曲很赞
又长又臭
一个少女关于爱情的自我成长教育。
我比较喜欢这种法国电影··
分了数次,好不容易看完。这个女孩永远也不穿胸衣,不爱笑,长得也没有多好看。她没办法忘记心里的人,是不是初恋永远有这个特权。法国的小文艺,没有那么可爱了。
喜欢他们看完电影出来讨论的一段。莫名想到了《夜以继日》,这大概就是法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不管怎么样,爱情还是件很美好的事。看到柏林很亲切!
足够敏感细腻,有时间河流的感觉,黑屏也很到位,那个帽子作为一个小小的magic prop就很厉害啊。(又名《请〈冷战〉导演跪着看这片100遍》续集)
悲伤的故事,悲伤的人生
电影就像那个男生里描述法国老电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