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少年往事》的时候,我在大连开往上海的火车上。
窗外是初夏的景色,郊外大片大片的绿树、草坪,起伏的丘陵,小池塘,小房屋,还有并排的铁轨伸向远方。
最爱的场景:当男孩为女孩捡鞋被抓,卖牛奶的人、男孩与校长一起跑步汇报这件事情,男孩当翻译——校长与:“孩子们多勇敢,为什么要批评他们了?
生命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比如:雨中跑步。
”那位卖牛奶的先生可能不明白校长在讲什么,但生命中美好的事情真的太多了,比如在旅途劳顿时能看一部这样的电影。
是在青岛拍的,很欧洲的场景,很西化。
可能年少时最喜欢打闹的对象,就是你喜欢的那个人,你只是想引起他\她的注意,比如那个小胖子小龟。
女孩最终勇敢地去了她想去的欧洲,风风雨雨的人生也经历过。
男孩于她,就如当时好奇跳入镜头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巧。
这部电影挺好的,我很喜欢的电影。
小朋友这种生硬无伤大雅,反而很清新,否则要像中年人一样娴熟油腻么?
反而生硬直接更反映少年童真。
音乐,场景都很棒,梦开始的地方。
让我想起童年,让我展望未来的人生。
希望像小女主一样真实,勇敢。
小男主也是个勇敢的人,更细心的男生。
青岛很美呀,刚好今天看到视频号上推青岛,想起了这部电影。
刷了好多遍,喜欢这种纯真有梦的电影。
电影最后一个场景,多年了念念不忘。
很意外的看到这部电影,很意外的找来看,很意外的得知是部国产剧,很意外的觉得拍的很好看。
一说起儿童电影,大家都会推荐《怦然心动》、《伴我同行》、《初恋这件小事》、《两小无猜》、《Little DJ:小小恋爱物语》等著名外国电影,但是国产的电影就几乎没怎么推荐。
看了这部之后,觉得以后都可以说:告诉你,中国有部儿童电影还不错,可以去看看。
这部电影讲的是活泼调皮的小女孩方艺琳捡到就读于培理中学的尧永诺的小提琴,为了还琴给尧永诺,方艺琳结识了培理中学的七金刚,但是方艺琳无意将尧永诺的小提琴砸坏,为了请求尧永诺的原谅,方艺琳发愤考进培理中学,渐渐地与尧永诺成为好朋友。
方艺琳的梦想是走遍欧洲的每一角落,尧永诺的梦想则是成为了不起的小提琴家。
种种原因之下,方艺琳离家出走,打算自己去欧洲。
在七金刚及尧永诺的帮助下,方艺琳拿到船票,高兴之余也意味着两个好伙伴得分离,甚至永远没见面。
影片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更是好的结局。
本来少年的事情就是拿来怀念,这种恰到好处的结局刚刚好。
演员也是惊喜。
是自己前段时间追的《军事联盟》的杨修的扮演者翟天临出演。
不得不感叹,小时候的翟天临还真的很帅。
初见女主的时候,欲语不语的样子好娇羞。
女主扮演者马晓倩也把活泼可爱,敢做敢当的方艺琳表现的淋漓尽致。
很喜欢里面的小桥段,一起住在海边的小船上,一起约定晚餐吃什么,一起聊自己的梦想。
女主永远都在鼓励男主勇敢踏出第一步。
还有小乌龟在追方艺琳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我爱你。
也是暖暖的。
小孩子家的哪有什么仇与怨,不过是气你不跟我玩罢了。
1982年的青岛真的太美了,本土化欧式风格的建筑随处可见,还有出名的提琴家与初恋的爱情故事。
惊喜的发现原来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香港导演,影片的胶片感觉也很好,尤其是弹奏小提琴跟快速流转的画面结合在一起,真的很好看,也很有香港特色。
虽然小演员们念台词的略青涩的表演,还有个别情节显得很突兀,并没有那么连贯,但真的算是为数不多的华语好电影了。
反正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谁不看谁吃亏喽。
正如电影的名字一样 , 每个少年心中都尘封着一段羞涩,遗憾的往事 . 也许 , 这就是青春的一部分吧 .成长的过程中 , 我们看过太多轻薄的风景 , 厌倦了那些世俗的嘴脸 , 再回首 , 想到自己十三四岁的样子 , 那个不谙世事的年纪,竟会漂浮起笑靥 . 原来 , 这段空灵 ,纯净的时光并未被遗忘 , 只是暂时地被我们忽略 .饶永诺 , 一位会拉小提琴 ,眉清目秀 ,性格老实的男孩 . 方忆琳 , 则是一位活泼可爱 , 喜欢捉弄人的女孩 .这似乎与记忆中的他(她)很像 . 影片开头的部分重复着Vivaldi的传世乐曲《Four Season》 . 确实 , 这是当时吸引我往下看的原因 . 忆琳偶然捡到了永诺丢失的小提琴 ,却因为少年玩乐的本性 , 不慎将琴弄断 ,并且在随后还戏谑的捉弄了永诺.这使他非常生气 . 然而 , 两人在随后的一件事上同仇敌忾 , 永诺也因此原谅了忆琳 . 少年时的怨恨往往就是这么容易释怀. 之后 , 忆琳离家出走 , 永诺则帮她 , 停靠在海边的那艘船 , 成了忆琳的临时避难所 .暮色中 , 两个少年坐在海边 ,谈论着各自的梦想 ,他们欣喜的语气,纯真的眼神 . 也让这苍凉的夜里多了一抹暖流 .曾几何时 , 我们也像他们一样 , 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着梦想 . 时光荏苒, 我们却再也找不回曾经的那些豪言 .永诺的梦想是有一首留名后世的曲子 , 忆琳则希冀自己的足迹能留在欧洲的每个角落. 忆琳与永诺去找小提琴大师唐远骥学艺 ,然而 ,一个与大师有关的伟大的爱情故事似乎让两个心中萌生了一丝爱意 . 即便是无涯的时间横亘在彼此面前 , 大师也心甘情愿的用这一生的去等待 . 那天晚上 ,同样的海边 ,忆琳问到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 , 你会怎么做?" "去死 " , 永诺嬉笑的回答 . 两人同时笑起来了 ,海浪轻柔的击打着礁石 , 海鸥掠过海面 , 消失在暮色中 , 也带走了这个问题与答案 .然而 , 忆琳吞下的那颗衣扣似乎寓意着, 一颗爱在种子早在在心中萌芽 .忆琳就要去欧洲了 , 然而临走前小乌龟的那些话让人忍俊不禁 , 却又觉得很感动 ." 你不要走 , 我爱你 . 你走之后 ,没人和我打架了 ." 少年时的情谊竟如此单纯 , 简单 . 临行前 , 永诺将一张专门为她而做的琴谱送给忆琳 , 就在分离时 , 伴随着片中忧郁的插曲 , 两人不时的回头看看对方 ,终于 ,永诺冲到忆琳面前 , "你等我. " 便回去拿小提琴, 准备演奏这首关于他们的曲子 .也许 ,忆琳能听懂他的琴声 ,两位少年最终说出彼此心中的秘语 .但途中的一场意外却让这些成了幻影 .永诺到达那片海堤时 ,船已起航 ,空旷的码头 ,只有永诺一个人孤单的身影 .他对着这片海 ,拉起那首曲子 , 海风拂过 ,吹来淡淡的忧伤 .这一刻 , 眼泪滑过他的脸颊 . 刘若英在《后来》中唱到 「如果当时我们能不那么倔强 现在也不会那么遗憾 」 少年时的羞涩和自尊 , 使他们不会轻易说出那些秘语 , 却使两人天各一方, 只能在各自的世界里怀念着彼此 .多年后 , 远在欧洲的她寄到一封信 , 信中写到「感谢你 感谢你曾经陪我走过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 而已是暮年的永诺读到这封信事, 也露出了惬意的微笑 . 人在暮年 , 仍然对彼此心存感激 . 即便是天各一方 , 他们也无怨无悔. 看到这里 , 我思忖着席慕容的那句诗「长大了之後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 诗歌 .1 .好多年过去了 突然收到你的来信 来到我们分开的海堤 拆开你的信 仿佛就在不久前 那一天,我勿忙拿来小提琴 你的船却起航了 我还是拉起为你作的那首曲子 你可曾听到 你带走的曲谱可曾有谁 替我演奏2. 还好吗 儿时的回忆在这个暖暖的午后 看完你的信之后 再一次上演 许多许多年过去了 你说,那是你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 我又何曾不是 我们确然走过各自折曲的人生之路 我们生命之树身躯庞大却枝叶脱落 而回忆的本子越发厚重 那片青翠欲滴 夹杂着阵阵涛声的回忆 是我最常翻阅的 3.读着你的信 我便回到年少时候 那些回忆就像阵阵海浪 拍击堤岸 我仰起头来轻轻地叹息 阳光暖暖的照我的脸上 就在我离开的时候 我看到 小男孩和小女孩 嘻嘻哈哈地放风筝 年龄比当时你我小一些 而我们的孙子也有这般大了吧 我看着他们 在湛蓝的天空下 嘻戏 不禁泛起笑容 眼前有海鸥飞过
我本以为本片是音乐版《恋之风景》,所以当结局到来时我有理由严重不满,直到那两个白衣小孩没心没肺蹦蹦跳跳地奔跑于那条我曾经多次流连的码头,我释怀了许多——我突然悟到不会有比这更纯粹的爱了。
“我不要做女孩子!
我不要!
”说着,方忆琳就拿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揣在身上的剪刀利落地剪掉了一边长辫。
尧永诺站在她身后望着她,既惊讶又心痛。
那时候性别不是一件令方忆琳太在意的事情,对于男女间的暧昧,她甚至会很自然地产生排斥感,后来母亲决定要她订婚的消息令她立即做出离家出走的决定。
年少的他们对爱情几乎没有概念,却比成年男女之间更懂得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无条件地支持对方。
就如方忆琳鼓励尧永诺的音乐之路,而尧永诺也支持方忆琳走遍欧洲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换作10年后的他们,如果换作你我,倘若天分并不出众的他要学习小提琴,你会不会觉得他是在浪费生命?
倘若她决心离开这片国土离开你,只为了去欧洲转转,你会不会卖掉所有,仅仅为她换得一张船票?
难道说这并不是爱情,只是少年间真挚的友情?
可是这又怎么解释尧永诺和方忆琳离别时候反复多次的回眸?
怎么解释她忐忑着从熟睡的他身上摘去了一粒纽扣?
怎么解释他一定坚持拿回提琴为她演奏最后一曲?
可能恰恰是因为年少吧,所以方忆琳说要走,大家伙全部兴高采烈地支持她,尽全力为她筹钱买票,却直到离别时候才发觉是那么不舍,连小乌龟也拼命地喊着:“你走了我和谁打架阿!
”没有自私,没有欲望。
这是很像友情的爱情,或者是,很像爱情的友情。
小时候的事,说不清,只是很美好,很快乐。
这片拍得很美,虽然间或会很囧地看到塑钢窗或者人行道上的白色标记,但是作为一个从小长在这里城的青岛人,我已然被片中异常浓厚的上世纪初期的欧式风情给迷惑了。
我依然很怨念那结尾,因为这结尾让我想起杜拉斯的《情人》,一个是欲望纠缠,一个是少年心事。
洛丽塔杜拉斯被岁月摧残至臃肿老妪,正太尧永诺有朝一日也逃脱不了变为面目沧桑的老头的命运,多年后想起彼此,也只是轻轻一叹罢了,我们都知道不会再有那样的纯粹了,只有回忆是永恒的。
最近喜欢的电影TOP1《少年往事》,意外的惊喜,第一次发现中国可以拍出高水平的纯爱电影,在我心里,我觉得它甚至比《蓝色大门》更好。
我喜欢影片中的少女方忆琳,尧永诺问她,我拉的琴好听吗?
她如实相告,不好听,你要加油呀,哪怕这是她喜欢的男孩子,她也不带滤镜如实相告,因为晓得,他的志向是小提琴家。
她常赞美他,也打击他。
她热心的帮助他,也戏弄他。
她陪伴了他,也离开了他。
影片的最后,方忆琳走了,偷偷摘下尧永诺的第二颗纽扣,带着少女气懵懂的心意,远走欧洲,方忆琳是白富美,父亲的掌上明珠,尧永诺是上洋学堂的阔少爷,超nice,他们的分开没有悲情和无奈。
去欧洲是方忆琳的选择,因为 ,她想要走遍欧洲的每一个角落。
离开尧永诺的世界里,她不舍,可放弃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她不能,我喜欢这样英气的女子,在催促心爱的男孩子前进的时候,也没忘了自己要奔跑。
我也喜欢这样的男孩子,就是我不该让你为了我牺牲掉自己,千言万语化作他的一句话,你一定要在日记里写我哦我也喜欢方忆琳的妈妈,和方忆琳的英气不同,她极端的小女人,生了三个孩子,内心却还是个小公举,喜欢蕾丝裙,喜欢洋娃娃,丈夫每次出差都会买洋娃娃给她。
她常常试图在女儿面前厉害起来,其实只是一只少女心的纸老虎,没敲门进女儿房间,被女儿一通呵斥没礼貌,自己气呼呼却也只能退出去,然后敲门在进来,真是个可爱的妈妈。
我也喜欢尧永诺的爸爸,他赌钱输了,气呼呼把儿子的小提琴丢掉,说小提琴赌头不好(广东话里的,尧永诺是广东人),他不想让儿子拉小提琴,因为他音乐是一个太需要天赋的东西,是个实在人。
《少年往事》是一部很棒的电影,我第一次看一部不卖惨、不为了虐而虐的青春片,每个人优雅而美丽,理性而克制,影片中大片大片的绿色植物、大片大片的明黄色油菜黄、灯光璀璨的旋转木马,一簇一簇的百合和黄玫瑰,和你所没见过的绝美青岛,我真好爱这部电影。
配乐很美。
尤其是男女主角坐旋转木马、在森林里奔跑的快镜头,配上那音乐,真有青春年少、两小无猜的感觉。
他们与另一帮孩子打斗起来时,背景音乐也十分活泼调皮,这才是初中生打闹的样子,没有大是大非,不过是发泄一下精力罢了。
而且,用水波的形式来处理梦境,有诗意。
这个片段前后都交待得很清楚。
先是小女主方忆琳站在海边跟小男主说,她以后的梦想就是环游欧洲,接下来画面就切换到水波粼粼中的欧洲风光,建筑,教堂,还有背景音乐中的小提琴声。
等这部分画面过了,又切换到两人的谈话,都梦见去了欧洲,还听到了小提琴声,暗示着两人的心意越来越相通了。
除了这三个部分,他们一起追猫的片段也十分有趣。
但由此也不得不说,本片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情节十分生硬,简直不知道男主的爸爸为什么不让他学琴,只因为自己拉的不好?
这理由也太生硬了。
还有本片的大“反派”小乌龟向男女主他们扔炮仗,反而把自己炸了,看的我尴尬癌都要犯了。
别说小乌龟那圆乎乎的样子,炸得一脸黑,倒是有点像郝邵文,但根本就营造不出那种爆笑的效果啊,导演还是安安心心地文艺好了。
女主小眼睛,但活泼可爱,男主演技虽然青涩了点,但也算养眼。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冲配乐和青岛美丽的风光,也是值得一看的。
这是一个远离战争,远离纷乱的乌托邦,假想的世界,这里只有纯真与美好。
像是吹着夏天的空调时第一口冰甜的西瓜。
浪花翻滚的海边,伴随着孩子爽朗的笑声,风声夹杂着音乐声,欢快而又活泼。
大人以为把小孩锁在屋子里,她就真的出不来了,她不知道,屋子除了门还有窗户……女孩拿到了心心念念的望远镜,镜头里的世界让她着迷,那么近又那么远。
故事,就从这个望远镜开始了。
女孩在教堂外捡到了一把小提琴,提琴的主人叫尧允诺。
那时候上学,大家都为了考试而烦恼,一有关于答案的风吹草动,大家都一窝蜂地跟上去看个究竟。
只是我们那时候还没有卖答案的说法,好像大家都不在乎钱,可能是不懂有了钱可以干什么吧。
因为一把琴,他们相识了,也因为这把琴,他们闹了别扭。
少年的关系总是这样时好时坏,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几天不说话,故意赌气,也可能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破涕而笑,这就是小时候。
课间,我们总爱冲出教室,或者跳牛皮筋或者扔沙包,没有一个人闲着,然而课间总是很短暂,当上课的铃声响起,一个个垂头丧气,又不得不冲进教室。
作为学霸的尧允诺,他是一个乖小孩,一板一眼的,自从认识了方忆琳,从此生活多了很多不一样的色彩。
我想允诺骨子里本身就带着不羁的性格,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让他展现。
“人生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比如说,在雨中跑步。
”小时候重承诺,一句小小的玩笑,也要去实践,然而长大后,那一张张虚伪的脸,那一句句伪善的话,让人看不懂,想不明白了。
怎么人长大了,很多事情都变了,那这样的长大还有什么意义呢?
咖啡厅的老板娘,应该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吧,那么美好,只是影片没有给我们叙述,留给我们美好的遐想空间。
曾有一段美好的感情和她相伴,然而现实种种使得他们不得不分离。
欢快的音乐,晃动而又不断切换的镜头,所有的美好汇聚在一起,他们嬉闹玩耍,他们大声欢笑。
油菜地、小树林、旋转木马,都是孩子的天堂。
且不去思考为什么学生会有一辆汽车,本身这部电影细细思考就有很多矛盾与瑕疵,想多了这电影就没多大价值了,就像网上有网友说这电影有反动思想……唉,到底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呀!
当男孩和女孩走得很近的时候,其他的学生便会起哄,而身为男女主角的他们又开始局促,傻乎乎的。
于是,无话不说的他们,又渐渐疏远。
方忆琳离家出走,允诺带她来到“诺亚方舟”,他们一起改造小船,于是有了方公馆,飘逸的轻纱,可爱的小狗,哗哗的海浪声……望远镜里的轮船,满载啦忆琳的梦想,总有一天,她也会乘着大船去她向往的欧洲。
校医院的医生没有检查出病情就给了允诺一针,真有点草菅人命之意味。
可能那个时代就是这样吧,人人都有些麻木,唯有孩童保持着纯真的本性。
那个时代的大人,认为音乐只是弄着玩玩,成不了大事,以至于没有多少人来支持孩子的音乐梦想。
会拉小提琴的爸爸,不允许儿子拉小提琴,多么可笑的现实。
钱小魏,居然是一只猫,它又懂什么吗?
也许只有孩子才相信猫可以实现他们的愿望吧。
一只傲慢的猫,一段疯狂的追逐……终于他们找到了唐远骥,只是那个唐远骥死了,和一个女人一起死去了。
这个唐远骥还活着,他的身体活着,灵魂早已远去。
“人生中总有一些事情是最重要的。
”她走了,他没有后悔。
离别虽然就在眼前,他们并没有多大察觉。
唯有到了最后一刻,才开始伤感。
混乱的码头,来来往往的人,有的来到,有的即将离开。
方忆琳一个人,拎着行李,风吹走了她手上的纸,她着急地狂奔,这是她与少年时代的唯一联系了。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从你的世界路过,我想留在你身边。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一部电影我惊奇的发现如此浪漫的欧式建筑竟然在中国,我已经不记得那部电影的名字了,但是我依然清楚地记得,男主角和女主角只有十几岁,小男孩站在别墅的长台阶上拉小提琴,小男孩的侧脸倒映着红树叶的影子,小女孩从别墅里跑出来,小男孩问她要去哪里,她说去欧洲,她买了船票。
两个人走在林荫道上,小男孩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她说也许过一段时间,也许永远都不回来了。
过了很多年小男孩成为了别墅的主人,他收到了一封小女孩的来信,信中照片里的女人自信的笑着,她真的去了欧洲。
今天看到一个帖子“你们最喜欢的那座城市呢?
”我脑海里突然想起了青岛,想起了这部电影。
我单凭这对青岛欧式建筑的记忆终于找到了它的名字《少年往事》,我脑子里的片段已经不清晰了,只记得上面写的这个情节,或者连这个情节都不是很对,但是我对电影里殖民地时期所留下的欧式建筑印象深刻。
也许是电影男女主角纯纯的感情影响了我,我脑海记忆里青岛是浪漫的,街道上一尘不染,海风吹在脸上黏黏的咸咸的味道,那种感觉让人如此向往。
为那一种情怀,一去不返的少年时代~
很可爱,很童话,很扯淡……
别久不成悲。实在是受不了扔琴。
女孩: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你想对我说什么?男孩:去死吧
青涩懵懂但缺乏细腻的叙事,唯有告别时不约而同的回眸令人惊艳
这个片子最大的功绩就是记录了当时美丽的青岛。
风景很美 没有年代感 女主长得很甜但有点儿土 男主我实在不喜欢
昨天的我们总是傻不啦唧 让人忍俊不禁
还记得小时候,看这部电影我惊奇的发现如此浪漫的欧式建筑竟然在中国,我已经不记得那部电影的名字了,现在忽然记起这部电影,在百度搜索它才找到他的名字。
我弟说:这是一部学霸和熊孩子的两小无猜〜
童梦奇缘之青岛,故事设定在1928年,但有着不食烟火的架空感,无法接受。小女主的表演倒是古灵精怪,天真可爱。
“如果今天就是世界末日,你想对我说什么?”“去死吧。” 哈哈哈哈哈~~~青普话好销魂~~~~~
想看部不费脑配乐好听的匹配到这部,纯真的有点太无聊了,翟天临看起来真是一点都没有天分啊。一星给少年时懵懂的喜欢,一星给少年时出走的心。
给少年情怀,给青岛,给浪漫和被记忆的永恒。
我的天,无意中看的《少年往事》中的少年竟然就是正在看的《大当家》的月亮啊!鉴于我令自己惊讶的速忘天赋,我要参加最弱大脑比赛。三颗星是因为片子里的少女太让人担心了,乱世之中离家出走,身无分文一无长技还远涉重洋。。。离谱。
什么破玩意啊,还能更假吗?这片子在豆瓣能上7分简直不可思议!
刚从青岛回来 正巧选看
口齿不清纯纯的爱。。画面好棒
青岛和青春
他们说话前都喜欢 诶 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