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逻辑有问题吧?
在一个喜剧下面讲史实,讲反思战争,不是所有的战争电影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吧?
那法国人拍的虎口脱险是不是更丑化德国人?
怎么没见人去喷?
想看反思战争和抗战史实的,出门左转,一寸山河一寸血,看个喜剧电影还看出了优越感,你们真是太幽默了,全世界都找不出这么幽默的观众了,和喜剧电影较真,佩服!
当初自己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小,虽然知道挺多的爱国的啊,关于日本侵犯中国的事情,但是那个时候毕竟还小,对很有事情只了解表面。
电影出来的时候,自己倒看得津津有味,觉得可以这样打日本人挺好,就应该打他们,看他们还敢不敢侵犯中国。
不过,这要是换在现在来看的话,我可能真的不会去看这部电影了,就算有郭达,潘长江,也肯定不会去看了,肯定会觉得特幼稚,根本不能表现出爱国。
所以,还是停留在以前的眼光吧。
上学那会儿看的时候就没觉得好看,看过的同学津津乐道,都乐崩了,整的我要说不好看都得觉得我有病,于是就跟着乐。
现在看更觉得扯淡至极,为了扯淡而扯淡,你就算是喜剧片也没这么个扯法吧,跟神剧有什么区别,撑死了是个网大水平,什么玩意儿!
同类的扯淡题材还有《三毛从军记》,还有这个片的续集——
https://weitoutiao.zjurl.cn/ugc/share/thread/1675995182892040/?app=&target_app=13&tt_from=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中国版“虎口脱险”——《举起手来!
》拍摄背后的6个故事:1. 本片的拍摄原由来自于导演冯小宁看过的一篇关于“中国导演就是拍不出来像《虎口脱险》这种类型的战争片”的评论文。
倔强的冯小宁感到非常不服气,誓要填补上中国电影中的这个空白,于是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来设计构思剧本。
2. 以演小品见长的潘长江透露,“虽然自己有过演电影的经历,但对于本片信心却不是很足。
这次和名导冯小宁合作,最初心里还是有一些紧张。
不过,冯导的一句话让我镇定了。
”他说:“你就安心的去演,因为这个角色一开场就被打傻了,而且只有一句台词。
”3. 导演冯小宁说:“我拍电影从来都是根据剧情选演员,并且对是否敬业非常看重,因为演我的片‘艰苦’和‘低酬劳’是少不了的。
”而片中的两位重要演员也都表态力挺冯导,郭达表示,“我扮演的郭大叔既淳朴又搞笑,最主要还是一个英雄,能够有机会遇到这样一个难得角色,要是争片酬那可真是傻子了。
”在一旁的潘长江更是不忘搞笑,“冯导的节奏我喜欢,片酬少是我的荣幸。
说实话,这样的片倒给导演片酬我都干。
”4. 在片中扮演“下等兵中村”的潘长江可是吃了不少苦,顶着40度左右的高温,还得穿着厚军装。
不仅如此,为了拍出令人捧腹大笑的外貌,潘长江需要刻意罗圈腿走路。
潘长江说:“我的腿本来挺直的,可拍戏时就得罗圈着,拍完后还留下了后遗症,一到刮风下雨天腿就会疼痛。
”5. 导演冯小宁透露:“由于剧情很搞笑,自己在拍摄过程中边拍边笑,有很多时候笑的都控制不住自已,甚至连摄影机都拿不太稳了,所以影片上映时观众会看到有的镜头会有一些抖动。
”6.《举起手来》中的主题曲《老少爷们》的歌词正是导演冯小宁所写,不光写,而且还唱。
他说:“歌词是我写的,所以我非常明白它要表达出的情感。
我也没有什么唱功,就是高声吼,反正影片的主题是同仇敌忾,让我这个业余歌手感觉很痛快
今天在豆瓣看到这部电影的分是有些震惊的。
有些人可能会说你的震惊重要吗?
如果这个语境是在你我之间,那可能一点都不重要,但是如果对象换成小时候的自己,我觉得我的震惊很重要,这是我对于那个已经没有办法发声和表达的小时候的自己的尊重。
有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有各种问题,甚至是对抗日战争残酷史实的伤害,会误导小孩子,也有说笑点很低级乃至于根本不好笑的。
我尊重所有人表达的权利,我并不想反驳什么,但是我想替小时候的自己说几句话。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笑,很多镜头乃至于现在我还记得,我笑过,也喜欢过,我想如果那时候的自己知道有这样一个打分的机会,我一定会打五星,你可以说那时候的我肤浅,年少无知,甚至于上升到我不爱国都没有问题,那是你的观点,你的表达值得被尊重,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跟我小时候一样的那么一个群体,他们也有表达的权利,他们的世界可能很小,小到好笑就可以是一部电影存在的价值,小到好笑就可以是评价一部电影的所有标准,甚至连觉得是否好笑都只是依据他们自己的小小世界里的评价标准。
可是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难道不是所有的表达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吗?
为什么一定要脱离电影本身去评价电影?
为什么看了很多人的评价后我连打出自己内心真实的分都需要顶着道德压力?
我依然没有想要去反驳什么,我只是想争取那个原本就该属于我的权利,我只是想轻松的为小时候的自己去打分。
说到最后,我好像又觉得说这些没有什么必要,因为小时候的我只会跟在意的好朋友争得面红耳赤,才不会管陌生人的所谓评价。
是在大巴车上看的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我被rape了如果小日本都是那么弱智的话,如果中国人都是那么无畏的话如果游击队个个的身手都不亚于jack Bauer为什么抗战要打八年呢?
(这还没从918开始算)像这种电影,还是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有人说,喜剧嘛,夸张一点又何妨?
why so serious?
但是,喜剧和闹剧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靠廉价笑话堆积起来的“喜剧”只会让人感受到导演和编剧的懒惰更何况,如果让日本人看到这部电影,只会白白送给别人一个嘲笑我们的机会
其实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虽然说它是一部抗日战争时期的影片,但是跟我们之前看过所有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影片都不一样,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抗日时期的影片除了打仗就是打仗,枪林弹雨的每天都是有许多的英雄在这场战役当中离开我们,但这部作品却不一样,因为我只要看一次这部作品我就笑一次,真的是太好看了。
它没有枪林弹雨,虽然说也是比较的惊心动魄,但是却一点都不沉闷,非常的幽默,看完之后我相信许多的人应该都是哈哈大笑,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小日本和两个小孩,一个大叔还有一个女同事,在刚开始的时候日本侵入了我国先后遇到了游击队之后又打了起来,具体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吧,然后小日本发现了一个金雕像,就去叫司令把他给抢过来,但是却很不幸他们又遇上了游击队。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大概有几个剧情,其中有一个就是他们有一个小日本被牛给撞了之后,又遇到了两个老奶奶,把黄豆撒在了地上,小日本在爬坡的时候,真的是摔的四脚朝天,还有一个剧情就是他们遇到了两个小孩,把小日本喝的水换成了酒精,在小日本把酒精喝到嘴里之后,两个小孩放了一个鞭炮,让那个小日本直接表演了一个口喷火的表演。
最后一个就是在小日本准备炸桥的时候,可没有想到一头驴过去直接一泡尿直接把火给浇灭了,可以说这部剧真的是非常的搞笑,不用一枪一族,直接把所有的小日本给搞到崩溃,真的让我们看得非常的过瘾,特别是在抗日时期,我们的英雄有多少是在抗日时期牺牲的,所以我们应该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首先说明,其实这电影不是用来搞笑的!!!
没发现被日本人抓起来的村民后面都没出现过吗?
没发现练肌肉的日本兵不断出入一间破房满身大汗吗?
其实真相是村民从鬼子进村一开始就全被杀死了!
男主角被日本人发现后先是当了机枪活靶子后来被活活烧死!
女主角目睹了男主角被虐待并且被日本兵发现后被。。。。。。
,然后疯了,妄想了本片发生的一切!
罗圈腿日本兵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耳旁幻听响起了死去村民的“举起手来”的呼喊,战败后悔过希望孙子谢罪(真像电影里那样为什么要谢罪?!
)而还有无知的中国人后代傻乎乎地相信了她的姥姥的疯言疯语!
冯小宁,或是为通过电检的严苛,或是商业化的无奈将电影剪接成了现在这样。
当看到这一场胡闹版的意淫深受国人喜爱后然后破罐子破摔拍了垃圾的第二部。。。。。
真希望能剪接出一部UNCUT版,或许永远不可能了。。。。。。
我把密码想起来了,哈哈哈没想到这篇乱写的评论有这么多的支持和反对,感觉人生到达了高潮。
但开篇两个点感觉是对的,电影里除了主角几人之外的村民,只有被日军抓的镜头,之后就只出现了一位老太太,感觉还是细思恐极。
这也可能是冯导为了观众最大程度的隐忍了(对比之前的《战争子午线》和《紫日》,两部都有血腥屠杀的镜头)。
再进一步,这部电影的基调是喜剧,屠杀之类的,实在是无法加入片中,真是败坏观感。
很多人不断提到这部喜剧电影不真实,恶搞历史。
我感觉耳边似乎响起了一个声音:“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你这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
”。
人类的本质,果然是复读机啊......再次谢谢大家的评论和阅读!
我去看了一眼虎口脱险的评论几乎全是好评,恶搞德国就是经典,举起手来恶搞日本就被骂的狗屁不是,还有狗逼腆着逼脸说当初逗得哈哈大笑现在翻脸就开始骂起来。
这些脑残们生怕别人不知道抗战打了十四年,打的多艰难。
拿喜剧片和纪录片比,把喜剧片当抗日神剧。
神剧看多了,似乎骂恶搞日本的片子变成了政治正确,阿猫阿狗都过来凑凑热闹骂两句。
这些弱质们有那闲功夫去治治脑残吧,别他娘一天天在那装大尾巴狼了,让人恶心
这是我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学校组织的,本来是不感兴趣的,结果全程哈哈哈,最坑的还要写观后感,不过还是可以的。
这部剧虽然是搞笑喜剧类的,但是一些细节方便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守护国宝人人有责,不过一些设定也是让人尴尬,部分通过给敌军制造的不合理的搞笑,丑化敌军的形象来激发笑点,敌军的智商无厘头,虽然作为一部喜剧搞笑电影来说无伤大雅,但还是感觉yy过度,连动物都可以随意欺负,强行尬笑。
看过N次
弱智的意淫
革命片也可以这么搞
花姑娘
创造出许多并不存在的笑料, 特别是潘长江的罗圈腿, 简直就是一场个人show
恶心到令人发指!
哈哈哈哈
很搞笑~不过也真是太三俗了吧~小鬼子没这么白目吧~
以前看过,典型的“国产科幻神作”
6,第一部确实够搞笑
....挺无语的
第一次看的时候真觉得他是那时候最好的电影
垃圾中的垃圾,低级趣味中的低级趣味~~~
中国人看了自然欢乐,日本人看了呢??
当初曾经爆损过的片子,为啥变成没看过的呢?
潘长江的罗圈腿😂花姑娘=母猪😂最后潘长江骑着鱼雷上岸了😂😂😂
忘了哪个长途客车上看的了,这种片子总用不笑就愣咯吱你的感觉
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它大概是我小时候看的几部电影之一。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以及它的剧情和笑点,也是我和我哥的童年的一小部分,比现在尬演流量电影好的多,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吹不黑(=^▽^=)
搞啊
纯粹看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