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对彭氏兄弟的金字招牌,还有李心洁,收的这个片子。
还是经典的恐怖元素:黑色长发、水、密闭小空间(电梯)……李心洁的大眼睛演这个绝对一门灵。
这个片子太杂了,煽情成分太多,想表达的元素有些贪多嚼不烂,整场看下来很多地方让人昏昏欲睡。
结尾的转折还不错,算是点睛之笔,不过这种类似《第六感》的结局还是有些滥了,好虽然好,就是有点太眼熟。
这个片子我看到《千与千寻》《指环王》《骇客帝国》《神曲》的影子……这种奶油烤杂拌本来是王晶的路数嘛,嘿嘿
很久以前写的一篇:彭氏兄弟的鬼片质量一向很好。
我是出名怕看鬼片的人,曾经看《午夜凶铃》,一到贞子爬行的紧要关头就只会低下头、紧紧抓住身边人的衣襟。
饶是这样,之后还吓得半个月不敢关灯睡觉。
《见鬼》、《双瞳》,都把我唬得不轻。
但这部《鬼域》,我却从头看至尾,且一脸云淡风轻。
鬼片不恐怖,并不说明它就不好。
《鬼域》,很好很好。
“李心洁饰演的女作家徐寻,首次出版爱情小说便一举成名,成为当红作家,她在小说里描述的浪漫爱情,感动了每一位读者。
在一次书展中,她宣布了想撰写一部探讨灵异世界的小说的创作计划,书名为《鬼域》。
鉴于第一部爱情小说的影响,所有读者都相信徐寻一定能够凭借她的文笔和才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如幻如真的诡异空间,再次让读者投入引人入胜的“凶间”。
书展过后,徐寻开始着手构思撰写《鬼域》,但反反复复几次构想出来的故事情节都差强人意,徐寻陷入了创作困境。
恰在此时,昔日旧情人又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更是令她思绪万千,没了一点创作状态,一怒之下,她将存在计算机上的《鬼域》初稿删去,怪事就此发生,徐寻开始产生不同寻常的幻觉,更开始看见不能解释的现象!
仿佛自己小说中所虚构的一切,都走到现实中!
房间内似有神秘物体出现,断了的长发散落在地上,徐寻感觉室内并不只她一个人!
神秘黑影再三出现令她更加恐惧,一些恐怖现象仿佛就是因她删除电脑里的草稿而产生,她在小说中描述的诡异事件在现实里重现。
一天晚上,一人乘坐电梯的徐寻在电梯间惊遇诡异婆婆,并牵引她进入了另一个离奇空间——一个不可思议的鬼域!
在离奇空间里,徐寻与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打掉的女儿相遇,两人闯入满是野鬼的坟地,成群的孤魂野鬼在那里游荡,既恐怖又诡异。
历经重重危险,徐寻终于才又回到了自己的空间,但她发现……”几乎每个导演在将类型片拍成行业泰斗之后,都会想向言之有物的艺术片进发。
或许彭氏兄弟也是如此。
《鬼域》,用某些杂志的话来说,是宣扬了环保的主题:不要浪费纸张及所有事物,不要随便丢弃你厌倦的东西……但,这电影所包含的东西原比“环保”二字更多。
当看到放弃了自己生命的吊死鬼从树上爬下,当看到被打掉的婴胎在肉红色的迷宫畸形成长,当看到被后辈遗忘的亡魂疯狂地争抢一片片冥纸,当看到被女主角创造而又舍弃的书中人物狰狞着想向她索命……我毫不害怕,只觉得悲哀。
人类天生害怕寂寞,拼尽全力,不过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关爱。
当获得认可与关爱的希望落空时,爱即成恨。
女主角打掉的女儿也曾在婴胎迷宫中长大,也曾是一个面目扭曲的怪胎。
她这么对她的妈妈说:“那里好恐怖。
”但现在,她眉目秀丽、坚强可爱,只不过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妈妈是爱她的。
她的心没有扭曲。
日本民间也有类似的传说:被人们抛弃的事物都会产生灵魂、变成妖怪。
它们会呆在自己的国度里,默默看着自己以前的主人。
当主人遭遇危险时,它们会施用法术,帮助主人。
该传说与《鬼域》相似的地方在于,它们都宣扬以德报怨。
是,我们曾经都是被别人舍弃过的东西,但,千万不要怨愆。
看完《鬼域》,很容易让人心生畏惧。
是是,我们再也不敢堕胎、再也不敢自杀、再也不敢浪费……再也不敢抛弃与被抛弃……但,很多时候,是否抛弃或被抛弃,并不是我们自己就能主宰的。
如果你爱的人一句话也不说地离开你,你是否会仇恨?
如果你将已残破不堪的玩具扔进垃圾堆,你是否会心悸?
正如电影快结束时,小女孩问:妈妈为什么会不要我?
老爷爷回答:每个人都总会有他想忘记、或不能要的东西。
是,每一次抛弃都会难舍,每一次被抛弃都会心痛。
我们,就活在抛弃与被抛弃的轮回之中。
我们,人人都身陷鬼域之中。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抛弃时心存眷念,在被抛弃时心怀慈悲。
电影的结尾有点蛇足之嫌。
徐寻自鬼域回到家中,正筋疲力尽、待要喘息,突然发现房中另有他人。
她慢慢走出来一看,另一个徐寻正安坐着讲电话。
原来,这个空间中的徐寻已经将《鬼域》一书的情节改过,而我们的女主角,也已成为了一个被抛弃的故事角色……可以说,这个结尾很明显是在模仿《寂静岭》。
想得俗气一点,也许导演还指望拍几部续集呢。
事实上,《鬼域》中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寂静岭》的影子,但相比《寂静岭》奢扬妖娆的视觉效果,我更喜欢《鬼域》略带中国风的画面,许多镜头都有歌特式油画的感觉。
尤其片子快结束时的高潮戏段,画面轻雅灵动,又隐有一份“众生皆得救赎”的庄严,平和中见绚烂,没有为炫特技而做特技,最最值得表扬。
原以为是部恐怖片,结果倒是成全了我,汹涌地大哭了一场。
分两次把电影看完的,前30分钟实在太平庸了,那些在恐怖片里常用的烂俗桥段都有,看得我真的睡了过去。
庆幸的是,我没有把它删除,一念之间的事,它就真如电影所描绘的去到那个鬼域世界了。
所谓的“鬼域”是被人们遗弃的遗忘的人、事、物,它们会去的地方。
那里有我们曾经居住过的旧楼,幼时爱不释手的玩具,累年陪伴我们的旧书籍,那些故去的人,被人遗忘,没有谁再去上他们的坟,送去花束,诚心祷告。
弃婴,被打掉的小孩,他们没有等到出生的那天就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他们在这个世界继续长大,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名字,没有被拥抱过,被留恋,被需要过。
定言抱着虚弱的小女孩,她哭了,她怕她会“死去”。
我想这一刻就算小女孩彻底消失,她都心甘情愿,这是她的“第一滴泪”,第一次有人因为她哭泣。
“谁都有东西想忘记。
”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我故去的亲人,为什么近年我越来越少将你们想起?
我过去的恋人,我将你的msn、QQ、电话号码统统删除,把你的照片、衣物、各式纪念品一律打包封存。
为了躲避失去你们的痛苦,我让自己不再想起你们,只是为了免受当前那小小的苦楚,我那么狠心舍得将你们遗忘。
是的,忘却就是背叛,忘却也是最深刻的一种报复。
好看的哎,构思也不错,想象力丰富。
刚看了看别人的影评,想来我对这部电影太随便了,关于遗弃的主题与“环保”挂钩也好与“流产”相关也罢,都是很发人深省的人伦主题。
关于心理主题,与“遗忘”有关,这个遗忘可以是选择性的,为了自我保护,继续生存而不得已而为之,而如何做到不去追悔,才是这个主题抛给观众使之深思的问题。
而故事讲完了,“定言”可能是女作家笔下的个人载体,最后“定如”说她的故事就写到这可能就是这种设定的暗示,不过为什么“定言”又作为实体出现了呢?
1.可能是展示真相,进行反转,又或者平行时空不同的“定言”一起东拼西凑,制造了鬼域。
2.徐寻没办法面对的那个最终想遗忘的伤痛,她在书里还是没有面对成功,而“定言”却在鬼域里面对成功了,至此她比徐寻更像徐寻,较完美的她出现,要对抛弃自己的“徐寻”进行报复,实体出现,取而代之。
《鬼域》是我在很久都没看鬼片之后看的,它恐怖,它看完使人感受很多,使我追望以前,做的种种事。
那些被我们遗弃的东西,像一个个怨灵。
每个人只顾自己的私利,遗弃它们.。
我们都没有想过,它们是多么可怜。
它们本身是善良的,但是因为人们的遗弃,对人类失去希望,开始变得恐怖,充满仇恨。
我们在抛弃一样东西时,应该将心比心的想想,如果是你自己被抛弃了,你会怎样?
那另一个空间,充满怨气、灰白、暗淡、无序、混杂....每个人都嫌弃,那是我们所创造的"悲惨世界"那些弃婴,人类为了私心抛弃了他们..人人都有幸福的权利,我们无权剥夺他们活生生的被打掉,被自己父母打掉..那样的痛苦,那样的悲惨,该和谁述说?他们活在他们的空间里,无限悲痛他们能怎样?只有恨。
那些去世的人,永埋土中在世的人们都忘了他们他们的墓碑,多久无人祭拜?在那冰冷的泥土里,无限的悲凉他们也进入了,另一个空间那个被人抛弃的空间...在世的人可曾想过?待自己落入那无底的泥土里独守着凄凉,被世人抛弃该为何种心情?现实虚幻,一线之隔在世的人们觉悟吧在那个空间被遗弃的东西将一直等待着被人珍惜,记住..........
很久没看惊悚片了,尤其是在夜深人静,只能听见猫的嘶叫的晚上。
彭氏兄弟再一次与李心洁合作,带来了亦真亦幻的《鬼域》。
我只能说自己对恐怖的抵抗能力下降,对恐怖的应激反映也比较出乎意料。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被吓到了三次:第一次,我心里一惊,骂了一句“我操!
”;第二次,我心里又惊,把“我操!
”憋了回去;第三次,我心里再惊,把“我操!
”的“我”憋了回去,但没控制住“我操!
”的“操!
”溜了出来。
这就是我看《鬼域》的心理及语言历程。
当然,以上这些就是闲扯。
我要说的主要是这部片子在撼动人心方面所作的努力及效果。
彭氏兄弟你可能不熟,但你应该知道《见鬼》系列电影(共三部)彭顺、彭发这两个香港电影界难得的鬼才,是极热衷于用灵异骇人的题材去表现人内心深处最细微的情感及其变化的。
光怪陆离的鬼故事背后,是他们精心设计的人物感情线。
他们的电影脱离了普通鬼怪电影只求恐怖、不重内容的桎梏,让你在受尽惊吓后感动得涕泪横流,对其爱恨交加。
虚的不说,我们来看看实际内容。
上面的影片简介只是个引子,徐寻进入鬼域后的经历才是重头戏。
这是个奇幻世界,荒诞不经、毫无条理;这也是个寂寞的世界,是被人遗忘和遗弃了的世界。
徐寻废弃的草稿被丢在垃圾桶中,这个世界也就由此而生。
它也会随时消失,象征着我们的永久遗忘。
在充满吊尸的森林里,一个穿红衣的小女孩救了徐寻一命。
自此她们便携手寻找返回人间的路,搀扶着走过荆棘丛生的“鬼域”。
她们的情谊也是电影最重要的感情线索。
在她们走过野花田是,徐寻为女孩取名“定如”,而徐寻,她的真实名字是“定言”。
“月缺、赤地、天地脱色、绿草无根,近也......”徐寻想重返人间,得到了上面这则指示。
于是,她便和红衣女孩踏上了寻找中介站——沟通阴阳的神秘地域——的路。
月缺之时,两人前行的路被鬼冢阻挡。
一幕惊心动魄却感人至深的故事上演了:这些孤鬼饱尝寂寞的滋味,因长期无人祭拜被冷落在一旁。
二人便把随手采的野花送给孤鬼们。
当这些鬼的灰青色的冰冷的手一一抬起的时候,希望和爱也随着升起。
此刻,人与鬼已无界限,人与鬼因着关怀和感激相连。
没出现一朵花,就又多了一丝液体在眼眶中打转......在艰难地经过赤地后,徐寻、定如来到了一幅天地脱色的景境之中。
这里便是中介站了。
临别之时,定如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定言八年前打掉的孩子。
这个无辜可怜的女孩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而被妈妈抛弃,一定要当面问个清楚。
而定言,怎料想因自己一时冲动亲手毁灭了的小生命竟出现在她眼前,并人鬼殊途!
是愧疚,是惊喜,是无奈,是忏悔,更是百感交集。
最终,人还是回到人的世界,鬼还是留在鬼的领域。
她告诉她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定如,她似乎也原谅了她的无情与不负责任。
电影完结了,感动却留驻了。
珍惜眼前事,珍爱眼前人!!
片子倒是一般,但也的确给到我很多想法。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在人生的旅途中,捡捡丢丢。
有时候,这种遗弃并不是出自本意,可能是各种外在因素加诸导致内心选择放弃。
每一次,都是选择把悲伤的或者带有刺痛的回忆选择遗忘。
其实很多事想要忘掉,但却怎么也忘不掉,到最后其实只是控制自己不要再想。
记忆因此有时候会有断开。
好比在放电影的时候,突然剪掉一部分,马上画面调到另个情节。
尽量选择不去记起一些事,却又每每在不经意间想到,这个时候只能深呼气,闭上眼睛,深呼气。
尽力用新的事物去填补生活中的空洞。
但又好像说,心里的空洞始终无法填补。
也许我们都是这样的。
2016年7月10鬼域有的时候人们选择遗忘,是为了保护自己。
我们遗弃的东西,遗忘的人,都在哪里。
我们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被别人编撰的。
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结果。
女主是作家,写了鬼域一书。
可能从开头的某个地方开始,故事已经是小说了,而我们还不自知。
就像最后戴眼镜的女主说的一样,因为小说里的主人公太像自己了,所以删掉重新写了。
我们遗忘了一些东西,创造了一些东西,又丢弃了她们。
那些很久没有人去拜祭的逝者,只要一朵花就可以让路,也可以为一朵花掠夺。
看的时候这里让我很悲伤,一个人有好几重死亡,完全被人遗忘可能是最让人心凉的一种。
我好奇死后的世界是怎样的,也好奇被遗忘的世界又是怎样。
不过这部电影的特效,配乐,所有的场景,色彩都很棒。
让我不觉的想,是不是真的有一个这样的世界,包含所有所有那些被遗忘的事物。
经常有电影里写,人们死亡之后不觉得自己已经死去,觉得自己还活着。
需要身边其他已经死去并知晓的人慢慢提示他们。
人死后刚开始不会记得已经逝去的亲人,朋友或者宠物。
而这部电影里,也用同样的感觉,写了被遗弃的世界里的老伯,是女主不记得了的爷爷。
你才记起来爷爷啊,总是被这种台词感动。
我最最怕的,就是遗忘曾经心中的美好,亲人和挚爱。
从第11分钟开始,长时间的黑屏铺开,电影的女主已经从美女作家徐寻变成了她自己笔下的虚构人物定言。
其实不难推敲,从家里闹鬼到误入鬼域,从邂逅小姑娘到中介站母女煽情,都是徐寻笔下《鬼域》的情节设定。
现实中,由于小说主人公和自已有颇多相似之处,徐寻出于自我保留最终放弃了该部小说。
然而令她始料不及的的是,她用文字构建的鬼域事实上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异域。
所以当她决定放弃《鬼域》那一刻,被遗失的定言在真实的鬼域应运而生。
影片的高潮,两个来自不同空间的人相遇。
一开始只是想找出这部印象里还行的鬼片看看。
只记得很早之前看的,而且比一般鬼片更有意思。
除却一直为人称道的特效不谈,影片情节较弱,逻辑零散,有多处为恐怖而恐怖的痕迹。
不过这都是正常的,鬼片嘛,讲哲学♂和道理就不那么吓人了。
而且此片也没有在故弄玄虚上多停留,算是很快的进入了主题——鬼域。
鬼域根据片中人物的解释是:“被人遗忘的事物所堆积形成的地方。
”女主一进去就是拆迁危楼,摇摇欲坠的电线杆,一踩就踏的楼梯,不停掉落的书籍,和面无表情的“人”。
是个很符合鬼片的氛围。
然而抛开鬼片,联系一下现实——被遗弃、遗忘的东西,就会变得这么了无生气吗?
随时倒塌崩裂,如浮萍无以为继?
如果被我们遗忘的东西没有去这里而在地球上,那会是什么样子?
就是我们生活的样子啊。
被你时常遗忘的父母正在某个角落自己生活着,他们每天散散步,唠唠嗑,和楼上老许聊聊你;被你忘记在草丛的小猫崽慢慢自己长大了,在觅食中或许不知什么时候就死去;而你也是被某个小学同学甚至暗恋对象遗忘的存在,以前一起说好的约定到最后只有你一个人记得。
你父母、小猫咪和你自己的内心,似乎就像这座鬼域一样,荒草丛生,不小心就摇摇欲坠。
不同的是,我们不只是依附他人的存在。
所以只依附他人的,拍成了鬼片;自己充实自己的,才能活得坚实勇敢。
这几天也一直在想自我认知这种事。
我很多时候都很自卑,到新环境不敢说话,别人笑一下我觉得在笑我,感觉有点轻微的被害妄想。
形成原因且不说,但这明显是病态的。
菩提树枝叶纵横,明镜台上满是灰尘。
我渐渐开始让自己坚定起来。
早上和人打招呼,目光不用躲闪,声音可以大一点;别人忘记自己的名字了也不要尴尬,那不是你的问题,等等诸如此类。
不愿再用他人的目光和评定来填塞内心,因为当别人从你内心撤走了,你会摧枯拉朽的崩溃。
在你的内心玩经营养成类游戏不好嘛。
除了这些哲学♂,影片还有一个硬问题就是:弃婴。
国家虽然有不可以查胎儿性别,六个月以上的胎儿不可以打掉等等规定,每天无时无刻还是有无数胎儿被打掉。
一想到如果他们活下来,长大了,是像定如那样善良可爱的小孩子,但是却连睁眼看看这世界的权利都没有,心里就难过的不行。
我绝不会打胎的。
反正我二十了,现在生养也没问题。
嘎嘎烂~~~~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披着狼皮的羊。说,拥有的不要随便遗弃,大人的错不要让孩子承担,你的罪与错早晚要自己受,可能是这个世界,也可能是任何一个空间。
前半段跟后半段链接得太差,但是视觉效果做得很好。香港那种废旧的楼,游乐园,娃娃丢弃地,墓地,这些片段意境都特别好。清明看的,墓地那一段让我想起了我外婆,但我知道一定会有人去拜祭她的。关于堕胎和遗弃,我一向觉得可恶至极。请用保险套,在你未能清楚决定前。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婴尸庙》
光追求大场面的制作了,情节有点单薄,结局很赞。
一定要看香港版,大陆版台煞风景了。李小姐真的是鬼美人,没有比她更适合演鬼片的了。推荐女人看看,也许会唤起很多伤心的回忆。模仿寂静岭和千与千寻的部分明显,但是不减分,场景很漂亮,很环保。
除了李心洁,我没有觉得它是一部恐怖片。
剧情是0,视觉牛逼,可以把一星刷到三星,但还是难看
太爱了,这种画面感。
被遗弃和遗忘的世界,这个立意不错,加上充满想象力的特技场景,很有可能制造经典。可惜没有。故事进展和场景间衔接生硬,台词也如同嚼蜡,埋下的线索太浅。
堕胎的罪责权杖打在母亲身上,无视母亲其实是遭到父亲的“遗弃”,算不算一种男性视角的特权呢?视效创意都可看到“舶来品”的影子,金敏啊,魔法世界啊。类型没定好,到底是《与神同行》的通关视效道德片,还是恐怖片呢,不伦不类。世界观没有搭建过程,都靠小女孩和刘兆铭的叙述来强行圆,观感便不满足,典型的华语电影问题。李心洁吊带装好看,半遮着脸的时候我怎么好像看到了董玮的影子?女主角写的故事用的是简中。
李心洁很好看 电影很不好看
教育片。。。。
喜欢怪调调
说实话,很失望
一开始看很无聊觉得乱七八糟,后面觉得故事可以。既是对于过去遗失之物与遗忘之人的追想,也可见女性在社会环境中的困境,事业与爱情的逼仄,母职在那个时代还不是鲜明的矛盾,而是堕胎事件对于女性的痛苦与打击,她何尝想要忘记,可是为了保护自己只能忘记。相比起来男性就轻松得多。从电影中也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除了故事之外其他就一般般了。
每个人都有想要忘记的...```
造景恰似梦境,诡异华丽至足。
琼瑶奶奶改写灵异小说一定是这种结果。
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