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朱莉娅
وداعا جوليا,Goodbye Julia
导演:穆罕默德·科尔多法尼
主演:Eiman Yousif,Siran Riak,Nazar Goma,格·达尼,Issraa Elkogali Häggström,Mustafa Aiman Khalifa
类型:电影地区:苏丹,瑞典,德国,沙特阿拉伯,法国,埃及语言:阿拉伯语年份:2023
简介:北苏丹人莫娜曾是一名歌手,结婚后退出歌坛。生活体面的她却被内心秘密折磨:她曾间接引发了一起谋杀。为平息愧疚,她收留了失去生活来源的死者遗孀和儿子:来自苏丹南部的朱莉娅和丹尼尔。在家庭内外,两个完全不同的女人建立起意外却暗藏危机的友谊。由于无法坦白罪行,莫娜决定抛开过去,努力适应现状。但她没有想到,国家的动荡蔓延至..详细 >
超出预期!
8分,很细腻,很难得的好看的苏丹电影。小人物故事➕社会变革经典搭配,服化道很有特色,镜头一看就是戛纳喜欢的样子。选取女性视角可能是为了缓冲过于激烈的矛盾,让苏丹南北文化沟通成为可能。缺点:总感觉情绪没完全爆发出来,剪辑可能还能改进。结局没有看出某些评论提到的女性走向独立的寓意。
只能说还行
看哭了。却在影厅第一排accessible seat看大脸的新奇体验。看的时候一直在担心mona的老公打她。看完了之后根据它的题材有点明白为什么他会在利兹电影节获得观众选择奖了
润物细无声的展现了族群冲突、宗教冲突、伊斯lan家庭的冲突。剧情、镜头、节奏都不错,最近看的最好的电影!
第一次看苏丹的电影,作为申奥片完成的非常不错。同为女人,身份、地位不一样,所思所为皆有很大差别,当然最大的还是活下去。女主人有点像金丝笼里的小鸟,既要又要还要,还喜欢甩锅
一次别离苏丹版
3.5 今年的苏丹奥外送选片,虽然视角不是直接聚焦爆发至今规模巨大的苏丹内战,但也以小见大十分有力地通过情节剧中的个体视角剖析了当下苏丹冲突中的多极化政治格局,作为普通人是足够能通过其来理解地缘、种群、宗教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无奈现实。如苏丹这个第三世界国家被国际大国当作代理人战争的地点成为政治角逐的牺牲品一样,受婚姻、父权、殖民体系作用的女性们也同样是庞大社会最基础的控制单元——家庭当权者们的牺牲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担任本片制片之一的露皮塔·尼永奥为本片贡献了不小的国际影响力,也正是她以演员身份进入好莱坞多年的原因,这甚至是电影入选奥斯卡的决定性因素,如片中所示,虽带有羞辱意味但也足够有效。在非洲大陆声音微弱的当下,我们需要这样成熟独立的作品来听到她们的呼喊声。——SIFF′26
#Cannes76
透过电影来了解一下这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以及两位女性的谎言与友谊。看这部片的过程中一直很焦虑,因为里面的人都在被迫说谎。那种滋味不好受,我非常理解。
观影中一直担心赎罪的女主会东窗事发,只是没想到是这个结尾
非常丰富的电影,包罗着女性、种族、救赎、谎言、婚姻、友情等等非常多的主题线索,多却不乱且细腻,很好地保护了故事的完整性,做到这样真的很不错。近期看到的电影佳作。
对于远在另一端国度的人而言,她们如此的陌生,又如此让我们共情。没有人是安全的独善其身
《再见,朱莉娅》是一部深刻描绘种族冲突、女性主义等社会敏感点的电影,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近期很喜欢的一部电影。苏丹北方人枪杀了一个南方人,北方人的妻子莫娜找到被杀男人的遗孀茱莉娅和孩子,给她提供工作和住处,供孩子读书。很多年过去,莫娜无法再掩盖真相,此时才知道,茱莉娅早就知道内情。此时正是苏丹公投的时期,南北分裂,北边的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南边的非洲人信仰基督教。多年内战以南北分裂为结束,可能他们曾经能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甚至还有过甜蜜期,但离开才是最后的归宿。电影以小见大,是个人情感的分离,也是国家的分裂,舍不得是真的,但分开对大家都好也是真的。电影有许多细节很有心,比如那栋看起来牢固无比却长期漏水的房屋。
一部剧情简单背景复杂的电影,一场车祸,两个女人,两个家庭的故事,有救赎有种族歧视。女人最终走出自我,太难
在片子最出彩的我觉得是:小男孩是非黑白观念一心复仇与大人们之间复杂关系碰撞的矛盾。 感觉这电影信息量有点少,又不刺激(要是直接崩了男主人变成惊悚片也好啊)感觉很没意思。
#SIFF长三角放映南京场# 放映结束疯狂鼓掌,真想打十颗星。打破了大荧幕女性在政治中1.跟从或归属于丈夫 或2.向男性形象靠拢 两极状态的面貌,更深刻地建立了一种女性在复杂政治生态中的共生。(另外,两位女主角居然都不是职业演员,太牛了!)
不同种族阶级女性处境
20240620上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