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专业追剧的是媳妇儿,我只是玩票跟看,只看了大家普遍认为灌水气质严重的最后几集。
诚恳地说,一年逛两次爷们儿衣柜的我,稀里哗啦地哭了。
娘剧首先一个特质就是明显的双重主线,或者说是双主题变奏。
我们跟着剧中的蒋雯丽将她的/我的/我们的人生里里外外看了个通透:封闭而敏感的内心世界被外界闯入,那或许是爱情或许是温暖或许只是单纯的荷尔蒙,于是具体而微的感受能够燃烧成每一个炎苗细节都清楚细腻的篝火;相对的外部世界永远保持着表面上的温情脉脉,每个人都在利益的平衡木上小心行走,在自己趋利性的选择驱使下将那个为自己付出最多的人推向深渊,通过母子、母女关系的处理,世界冰冷的本质贯穿整部剧。
双主题的表现形式如此风格迥异以致于截图出来大家根本不会觉得这是同一部戏。
讲到蒋雯丽和她的男友们充满温情回忆的细节,车站单车大红围巾一方桃林,从拍摄角度到取景意象上唯美倾向都比较明显;而讲到子女生活(尤其是夫妻独处、睡前等片段),一股浓重的生活俗剧的气息就透露出来,斤斤计较互相算计道貌岸然无可奈何通通在里面。
一部戏里两种截然割裂的风格样式,让我们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内心世界柔软敏感丰富如一树深山独自开落的桃花、外部世界人与人之间从根本上的不可沟通性。
前者因为虚幻迷离而愈发美好珍贵,后者因为坚实不摧而更加冰冷绝望。
一把从外面烧到心里的个体生命之火,一个生长在身体里、延伸到社会外的人际关系,不正是我们生存状态的体征:先天罹患死亡之癌的“人”,终归要带癌生存并宛若不知自我欺骗地奢求存在意义——意义始终缺席,而无数个瞬间的感受长存。
一些散记:故事的“命运”主题在姥姥去世那集(之前不知道有木有)通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明显传递出来。
将蒋雯丽彻底离开以后张鲁一的寻找至于一条逼仄并繁乱的街上,逆光占据多半镜头,西装革履的张鲁一和身后骑自行车、带红袖章的解放军截然分开,这个现代感十足的镜头十分经典。
蒋雯丽在戏中年纪越大越有味道,到后期的选景、采光让人感觉小心谨慎如电影,每一个镜头都别有深意、每一个场景都充满回忆感,无需对白和背景音乐,有沉寂静观的红墙灰树,有行走其间的风尘雪莲,已经是一种美的享受。
母亲,三个孩子,还有那些先后出现在芳子面前的几个男人,都是时代的剪影,性格各异,都有缺点,都有优点,没有一个人可以是完美的,没有圆满大结局,看完后心是痛的,沉重的说不出话来回想起整部剧,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喜欢站在自己的价值观上,道德高点,戏谑去看一部电视剧,是很难看到里面的东西,这些生动的角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甚至社会上多部分人都比不上大毛,二毛,三毛
前四分之一还行。
后面就越来越拖。
镜头也拖,剧情也拖。
齐之芳这么不干不脆地,结果就是把三个男人后半生全给拖进去了。
其实三个男人都是好人(虽然小戴在最后变了奸商),都有可取之处,要是懂得割舍的人,一早过上幸福日子又不耽误另外两位奔前程了。
非要拖拖拉拉,三番四次临要结婚又悔了。
到后来真有点腻歪了。
好多事物出现的年代也太超前了吧,与事实不符。
我妈说编剧肯定不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
别说我妈,连我都能看出好些个与现实不符的地方。
这些个也就只能用来蒙小小孩吧。
而且剧情上面有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及少数穿帮镜头。
总的来说不够严谨不够精良。
照理说严歌苓对于写那个年代的人、事还是很擅长的。
回头会再找书来,看看是否比电视靠谱。
最后说说演员。
蒋雯丽总得来说还是蛮美(虽然有个大脑奔儿:P),演技还是一如既往地不错,就是台词功底觉得还稍逊;第一拨小演员们都挺可爱,尤其是毛毛这小丫头,萌死了;演小戴的以前没见过,平心而论是所有男演员中最帅的一个,尤其是笑起来一口大白牙。
最后变了坏人,可惜了;于荣光还是延续一贯的硬汉形象;李立群和吕中这两个老戏骨是吸引我来看这个剧的根本原因,戏里看来,李立群算合格,基本达到他的水准,有些地方演得稍有点过。
而吕中,不愧是人艺出来的。
那种出神入化,完全将表演痕迹抹掉,融入到一个妈妈、姥姥的角色中去,至少要有一颗星是完全给吕中的表演。
长辈说!
年轻人当然不理解这部电视剧,她们那个年代的才能理解!
但那个年代的人当寡妇不是很难再嫁么?
我只能说这部神剧,满足了长辈们那个年代的某些情结!
没错,你们肯定猜到了。
少有自由恋爱,少有人追。
搞对象都特么偷偷摸摸的。
多的是父母操办的婚姻和相亲。
认识几天就结婚,上床,生孩子的组合根本就不是个事。
而我这个伪现代的80后,对这电视剧的看法却向90后的“无知”靠拢!
我完全没看到这个母亲为了她的儿女吃了什么苦。
就是徘徊在各种男人身边。
这简直就是一个浪漫爱情剧嘛,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妈的浪漫爱情故事。
或者说。
这是全天下寡妇的一部励志剧。
3个男人同时为了个寡妇坑蒙拐骗,有点玛丽苏了吧!
没有蒋雯丽,我会给负分!
或许真心被各种苦情戏轰炸到爆浆了。
求大编剧。
求大电视台。
求各种大导演。
求你们还是来谍战系列打打杀杀的警匪片吧。
孙红雷的征服多带感啊?!
也多少考虑一下男同胞对电视剧的爱好。
虽然我基本上不会坐在电视前守着。
但没事也会喵几眼。
好么?!
很偶然的看了这部电视剧,一是在严歌苓没有声名在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喜欢她的作品,二是也比较喜欢蒋雯丽,给我的印象是她可以是蓬头垢面的妇女一转身又可以变成一个精致的女人。
齐之芳,一个美好的女人,是美好而不单单是美丽。
无论生命中经历什么都没有改变她的内心,一直到老她的心还是洁白而高贵的,宛若当初少女一样。
我喜欢这样的女人,纵使生活如何煎熬,不要变成一个强悍的女强人一般毫无柔情,也不要让那些尘埃蒙了心像孙燕一样悔了一个纯净的少女带来一个尖刻俗气的妇人。
结尾有一段让我唏嘘不已,在她的哥哥家被来学习的孩子家长认为是哥哥家的保姆。
你们可知道天鹅老了也是一只老天鹅,而鹧鸪即使是花样年华也不过只是一只年轻的鹧鸪罢了,而这个道理鹧鸪是不会明白的。
至于三个男人,老李齐之芳的内心从来没有愿意嫁给他。
一个这样的男人嫁了怎能对得起自己。
肖虎可以是寂寞红尘中的安稳伴侣,却不是心心相印的另一半。
这两个男人一个把齐之芳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甚至用一些心计来得到齐之芳。
另一个从来没有走进齐之芳的内心,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爱她。
戴世亮曾经是和齐之芳的心灵距离最近的,他懂得如何疼爱一个女人,而二十年的时光却带走了这一切。
二十年后两个人在相遇的那几集看的最让人揪心,在这几集里两个人形象和气质的对比特别强烈,我不禁想到,如果当初两个人结婚了安稳的走到现在,那眼前的小戴叔叔一定是一个衣着朴素面带慈祥的小老头了,这个小老头才是齐之芳永远的小戴。
在说说另一个女人王方,我想王方这个角色是投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想法的一个人物,她和齐之芳有相似之处,都是内心敏感纤细的女人,又对爱情真挚而执着。
齐之芳第一次见到童彤并知道他喜欢王方时立刻断言,王方不会喜欢他。
旁边的肖虎惊讶的问,为什么啊?
齐之芳当时的表情耐人寻味,我看到的是带着一点骄傲和自信,王方喜欢的是云翔那样长相的男孩。
这一幕设计的很好,很微妙的道出了肖虎从来没有真正的明白齐之芳,他所爱的只是齐之芳的一些侧面,这两个人永远都做不到心心相印,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房子的事,还有戴世亮出现以后肖虎一系列导致两个人分开的做为。
齐之芳和王方是同一个路数的女人,正是因为理解,齐之芳才会断言王方不会喜欢童彤而且是赞许的口吻。
而这种理解如果不是生来的一类人,纵使是母女也是永远做不到的。
云翔,有棱角的脸,一样丰富而纤细的内心。
作者最后很仁慈的给了他和王方两个人一个完美的结局,谅解和厮守。
可以说王方和云翔两个人是作者所喜爱的人物。
而类似于童彤王红这样的人物至少在严歌苓的作品中只会作为布景板出现。
以此小记。
好的电视剧是需要好的故事的。
似乎现在已经缺少这样的故事了。
现在的电视剧都离生活太远。
齐之芳最惹人生气的地方大概就是,她总是要谈恋爱。
哥哥妈妈怪她不肯嫁给李茂才,儿子怨她总“招蜂引蝶”,嫂子嘲笑她挑了个罪犯。
虽然结婚要以感情为基础,就要先谈恋爱去培养,这很正常,可在那个年代,一个漂亮的寡妇,竟然索要“感情”,未免太小资,太大逆不道了。
最初瞄到几眼,觉得说这个女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为什么人人都爱她。
于是乎又追了一把剧。
看到不少人说齐之芳矫情,自私。
可能是我本身也矫情,也自私,我很能理解她每一步的选择。
年轻的时候不肯选择老李,她不喜欢大老粗和流氓的眼神。
当时也有因为老李跟大毛闹误会她才更加担心。
后来年轻有才华又如此深爱他的小戴出现了,心底小资情调的她自然会爱上他。
可是有些人就是用来怀念的,他以一个想不到的方式离开了。
她也想等他,后来得知了他的死讯,又迫于孩子和周围的压力,她放弃了等小戴。
对于肖虎,她心里满满的感激转变为爱,可总是阴差阳错没有机会在一起。
说没有看到她吃苦,不知道原著是不是也没有着重这一块,还是电视剧有意删减,但还是能从细微处看出来。
买菜只买处理的,别人扒掉的不要的菜叶她也要,上班时候吃窝头咸菜,唇膏过期了还一直用着,这些不是苦难的证据吗?
只是因为她是个要强同时漂亮的女人,所以必须要光鲜的出门,这正是我最欣赏的一点,再苦难也要热爱生活。
对于后来几个孩子的表现我真的是太失望,作为她的子女,她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老了的她还要面对各色老头,不知道她的那些孩子怎么想的。
还好有那片爱的桃花林,我喜欢这个故事。
男人死后,女人改嫁可以理解,但是男人死了才多久就开始寻思着嫁人了?
说是家庭条件不行,我也没看出来能饿死人,要嫁给老李,孩子动了人家的东西,人家问问都不成了?
要嫁给小戴,小戴为你进了监狱,就听别人说他死了你就死心了?
自古还讲究一个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呢。
后面的都不说了,这一大家子我也是服气,都是属墙头草的。
齐之芳对肖虎有爱吗?
还只是感激,当肖虎在第40几集中感觉自己给不了她房子,给不了她幸福,因为爱她离开她而齐之芳呢,没过多久就和戴世亮走到一起,她还有原则吗坚守爱情了吗?
坚守肖虎在她身边的时候那个选择吗,假如她最后没发现戴的骗局,就嫁给戴了,这也太气人了……也许善于遗忘是人的本性也许很少有人能对自己的爱情忠贞力挺肖虎,最后齐之芳找人家老肖,人家老肖为啥还在等她,我想要是她不找,老肖也不会再娶,会孤独终老,这是多么伟大的爱老戴也不错……齐之芳让我失望了,她应该坚持对老肖的爱
中年玛丽苏,哈哈哈,笑死了。
我一直很疑惑,过去的老人总是在说他们那个年代多么严格,各种标准的严格。
但是这个剧里面,放在现在都要被唾弃的人和事,主人公是如何在高标准的要求下放荡形骸,游刃自如,然后还没被家人和姘头唾弃的。
后来我知道了,女主家人和姘头,以及和女主合得来的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人,即便某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多么“良善”。
我们不一样啊,我们不一样,所以这部剧的导演和编剧与我们不一样啊,他们的价值观里面这就是“正确”,反之我们这种正常人,譬如剧里的大嫂,都该付出一切补贴,挨打挨骂,下场凄凉的。
一个在温饱都有问题的时代里,还要光鲜亮丽的花钱打扮,到娘家打秋风,利用姘头掏钱掏力,孩子去捡垃圾吃,女主吃的饱饱的,漂漂亮亮的,然后眼含热泪,哀叹命途多舛,我可去你妈的,恶心死我了。
双标狗,又当又立,当婊子立牌坊。
你坏你就承认你坏,你自私就承认你自私,毕竟做都做了,还不能说,还要立牌坊,你咋这么恶心人呢。
结局编剧你咋不写的更惨一点呢?
譬如女主家人和姘头全部下场凄凉。
这样的话,跟女主一样的观众印象深刻,讨厌女主的人也能体验一把爽文呢,这样不上不下两边都恶心,也是够够呢。
三观不一样的人天然敌对。
看看这个编剧把三观稍微正常点的人都惨成啥样了,那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只是骂骂编剧,也只是小巫见大巫吧,到底谁更恶毒呢,编剧你心里有数吧?
靠男人就说靠男人,别说自己自强自尊就行了,对吧。
作为身为母亲,子女,妹妹,小姑子,情人全都不合格,就说咱不合格嘛,就别老一副天下人都要迫害我,我多么坚强,我多么伟大,这不恶心人呢是不。
这剧里好多好演员啊,多可惜呀,全都被剧情迫害了,哎。
咱呢就喜欢做好事有好报,做坏事得处罚的正常爽文,各种人物只要不又当又立,咱都不讨厌呀。
过好自己的日子,别打扰别人,这就已经是很好了。
咱大中华很多励志妇女感人事迹,请编剧不要污染她们的形象,你不配。
有时候我真怀疑,这编剧是不是高级黑,毕竟剧里的公务员人物好像都是做坏事的人???
咱中华妇女良好形象女主更不配代言呢。
貌似还是有很多不合情理的地方
太不现实…寡妇的后宫们
小戴
鲁一君
蒋雯丽真适合这样的角色,但是剧中的某个女儿太讨厌了。剧情胡扯。
01棄。
♪ the promise
寡妇不容易啊。
进退两难
还行,但是本身不怎么喜欢这类题材。
严歌苓的作品应该是不错的,只是蒋雯丽没有演出芳子那种好强自重的自然美,反而挤眉弄眼,举手投足就是个轻浮,十里八里都能闻出那股子的骚味。。。
娘要嫁谁?可怜的几个男人
演员都没有问题,问题还是人设...女主人设真的受不了
七分吧,别的不说就说杨青,杨青的演技比那些花瓶好几百倍,她的出场能让你感觉到什么叫做全身都是戏,当然这演员确实有些丑。😂😂
严歌苓现在也变成了赚钱机器,编剧粗糙,有失水准!历史常识和细节不严谨,人物发展不合逻辑,三个孩子长大了都很讨人厌!演员也差劲(尤其是长大后的毛毛)。王方赵云翔的戏,人物愚蠢病态,戏重复,拖沓。老演员是唯一的亮点:蒋雯丽、李立群、于荣光、吕中演得不错。
每次看完一部类似的跨越一生的长篇电视剧,就像自己也过完了一生。回味无穷。可是我有个坏习惯,总会忍不住地快进。五星。
一个女人要养活那么多孩子 不买吃的就知道打扮自己。真无语。我要是她嫂子也忍不了
这剧居然是严歌苓小说改编的2020漫长寒假 继《新世界》《养父的花样年华》后陪妈妈看得第三部剧(大多在走神儿) 没结局就回学校了 前两天听说结局 才知道原来这也算大女主吧 ——娘的后宫??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生着气看完的,这要是通过电视一天天的看我得被活活气死。像这种硬是清高、死要面子,而多数时候是爱她的男人们活受罪的女人真是让在下佩服。只要够浪漫又才气绝对跟人跑了,苦了色迷迷被利用的李茂才和正直默默付出的肖虎。ps张鲁一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高富帅啊。
这个剧不知道在宣扬什么?漂亮的寡妇就喜欢和男人搞暧昧,不喜欢结婚,看到男人就走不动路,不拒绝不喜欢的人对她好,搁在现在,就是渣女,利用别人,利用完,又把人一脚踢到一边去,你不喜欢别人,你别占人便宜呀,这女的越看越恶心,拍这个剧的人三观不正,蒋雯丽就爱拍这种中老年玛丽苏,最后一部和明道演的,终于把观众恶心的绝悟了,一分给姥姥的扮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