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证,顾名思义,就是眼盲的证人。
如果硬要说此片有何新意的话,那就是这个盲了。
影片海报上的两张人脸也在讲述着这个女盲警智斗杀人魔的故事。
利用盲人敏锐的听觉以及女主人公的智慧,制服连环作案者,最终脱离险境。
虽然法律上盲人不可以作为目击证人,但丝毫不影响本片的剧情结构,搭景布架 与《人群中的脸》相同的是,现场目睹或者听知杀人凶手的女主角都患有一定程度的缺失,都因与凶手有一定的接触而被列为他们的“重点对象”,欲灭之。
不同的是,《盲证》一开始就明确交代了此事件的始作俑者,接着娓娓道来。
这个人面兽心的家伙惯以名为propofol的睡眠麻醉药物成分迷晕要下手的目标,手术刀是随身携带的“杀手锏”,对象通常为女性,并且得手后,以残忍、凌虐的方式对待来满足自身那扭曲得无以复加的心理。
他有犯罪史,坐牢前是一名妇科医生,以堕胎见长,这应该就是他专挑女性下手的原因之一吧。
在他看来,她们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就不应该继续生存在这世界上。
所以,闵秀(女主人公的名字)对他来说就是那残缺的一份子。
在最后殊死搏斗的场景里面,“你这个残疾人,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个世界上”泄露了其仇恨心理,同样是心理上的不健全。
至于因何入狱,此种仇恨心理又从何而来,影片并未详细交代。
重要的是,出于盲人的警觉和敏感,种种信息的串联都利于案情的侦破,到那时,他要面临的是又一次牢狱之灾,当务之急就是杀人灭口。
当然,我们都知道,女主角往往都不会那么容易就死掉,因为还要经过几番激烈的斡旋争斗后,被附上英雄的光环。
只不过,我们都深谙,通往英雄的道路上往往荆棘丛生…… 该片被定位为悬疑片,18级。
如果可以,你也可从不同角度去看待。
它可以是一部励志片,女主人身残志坚,依然不放弃当警察,勇斗不法分子;误打误撞闯入她生命中的弟弟迷途知返,不再是小混混。
它也可以是成年教育片,这场邪恶与正义的较量告诉大众要知法守法,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说到底,它也摆脱不了恐怖片的嫌疑,片中导盲犬身中多刀而亡,妇女被凌虐的场景,警察不得善终的死状等都是佐证。
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剧情的设定是以盲人的综合觉知来判定案情的走向的,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另一亮点是演员们细腻而出色的演技。
其中,作为凭借《盲证》出道的朴宝剑,在影片中饰演东贤,一个年轻活力的少年,热爱舞蹈,背着姐姐想要通过跳舞出名而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
朴宝剑在影片中的戏份并不多,只有开头的5分钟左右时间。
想要在短短5分多钟时间内塑造出一个同样鲜明的角色并不容易,但是他做到了。
电影算是好电影的那一类,情节安排十分紧凑,节奏也很棒,看的时候情绪完全被剧情控制的感觉。
虽然看的时候也会考虑这些合理性,比如为什么被犯罪分子盯上了女主和男主仍旧独自出门,为什么赵警官一个人查案并且已经对那个医生产生了怀疑还如此不谨慎在车门前捡东西给对方可乘之机,为什么男主和女主在孤儿院两个人都已经进入房间而不知道把大门锁好,妈妈电话响起时女主发现了受伤的男主为什么不把电话摸过来反而在那里惊慌失措了一会,还有在屋子里男主把正欲行不轨的坏人打晕了不把坏人绑起来。。。。
但是抛开这些可能是为了剧情需要而设置的不合理性,整部片子还是很棒的。
印象最深的是地铁那一段和夜店女郎那里。
地铁追踪算是惊心动魄,还有狗狗那么煽情赚眼泪的戏,可以说女主和狗狗开头一起玩稍微缓解了压抑的气氛;夜店女郎上车的那里让我欣赏的是拍摄的角度,从车底拍女郎的烟头和歪歪斜斜的高跟鞋,直至高跟鞋踏上了车和车一起消失,很难得的角度。
听说这部剧中国要翻拍,有点期待也有点担心,毕竟韩国拍摄这种关注弱势群体和带有血腥暴力题材的剧已经是得心应手了,同样的剧要想搬上中国大荧幕可能需要改动很多,再者这么一部经典的片也算是较难超越了。
整体显得有点拖沓,个别场景比较紧张,比如凶手和盲女的地铁追逐戏,110分钟的电影缩减成90分钟节奏会更快一些。
女主的导盲犬很是可爱,不过为了救主人而死在暴徒的刀下也算完成了护主的使命。
洛阳李浩性奴案在2011年9月侦破,而本片在2011年8月份上映,为什么还有人藉此夸赞什么韩国电影人讲效率,率先大胆地将性奴案搬上银幕,令人五味杂陈。
有些人把自己的位置摆得过低,时间一长就行成了思维定式,总以为不如别人。
剧情: 警校学生闵秀雅(金荷娜 饰)强行拷住跳街舞的弟弟,开车时二人发生争执,发生了严重车祸,自己身负重伤,双目失明,弟弟惨死。
许是视觉器官的失灵刺激了其他器官的活跃,加上缜密的思维和判断力,秀雅能够觉察许多正常人忽视的细节。
所以秀雅虽然失明,但依然争取警校毕业的机会。
在一次暴雨夜归途中,她自认为打上一辆高级出租车。
谁知司机欲行不轨,强行灌她饮料,两相推搡之时更发生车祸撞到一个路人,司机说撞到狗了,但是秀雅不信。
秀雅有些功夫,还是让司机逃脱,她向警方报案,最终只有其貌不扬的赵警官相信她的判断力,于是和她一同调查肇事者。
另一方面,时尚青年基夔(俞承浩 饰)声称曾目击车祸过程,但是他的陈述与秀儿多有不同,自然不被赵警官采信。
后来两个人的描述逐渐合一,秀雅以为的出租车原来是司机在车顶加了假灯,被基夔目击。
(剧透提示)这时候秀雅和基夔已经成为司机意图灭口的对象,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 。
赵警官通过摸排,排除了所有的出租车司机,在车库遇到了那个司机,一番打斗被杀死。
警局则查到了司机原来是妇产科医生,堕胎专家,他具有仇女心态,在地下室禁闭了很多女性,虐待、强奸。
最后在秀雅兼职的孤儿院,司机去刺杀秀雅和基夔,结果却被秀雅打晕,落入法网。
接着秀雅顺利从警校毕业,基夔则服兵役,抽空参加秀雅的毕业典礼,他们一起经历过生死,基夔诚心地喊秀雅“姐姐”,弥补了秀雅导致弟弟死亡的内疚心理。
构思有点出奇,不过这也仅仅是限于韩国范围,在其他国家,类似感官破案早已有类似电影电视作品了。
影片节奏还是不错的,只是在煽情方面用得有些过度,金荷娜这次的表演很容易获得观众的喜欢,不过就凭借这一个角色获得影后,多少说明了这一届影后还不算竞争很激烈的一届。。。
金荷娜这样的耐看型美女才是韩国电影界最缺少的,她还独有一股温柔的气质,让人喜欢的女演员。。。
还不错的一部悬疑惊悚的片子,看到女主被追那一段我真正感觉到了恐惧,特别是进入电梯的刹那,心真是提到了嗓子眼,看到忠诚的狗狗被杀的情境,真的就像在杀一个很亲近的人一样的感觉。
女主在叙述自己遇到的问题时,感觉有点神乎其神了,她只是失明了三年而已,听力却达到了感觉一开始就失明人的200%一样,我承认失明的人听力确实是很灵敏,但女主这样的,基本上算是天才了。
影片利用对立来形成角色的站位,同样也是对立,实现了紧张的制造和悬疑的完成。
有两种制造悬念的方式,一种是作为其中角色的一副手尖,一双眼,作为观察,发现的器官。
或是观众似是摄影的镜头,俯仰追退,适应或挤压放缓出事件行进的节奏。
而另一种紧张制造的方法既是,作为观众的“我们”从不参与任何事件,从事发的现场离席。
永远抱有观察的距离。
明明知道了大体脉络与结局,但完成的路径是通透大道还是曲径幽深却不详,我们紧张着早可预见的袭击,却无能和无奈为之列出脱困之法。
人物一个完满的故事的迂回,一定是由众多不完美个体组合而成,否则一满就没了继续和变数的可能。
影片一开始简单直接的意外车祸,快速的将女主人公从“正常人”的状态带入了故事的情景。
车祸中丧失的光明和亲人,而进来的是对世上他人的敏感,最周遭带有警惕的惴惴不安的观察,目虽忙,心却明。
当天空暗下来,就要在获得一双眼睛。
而기석的出现正是秀雅的一双明亮。
两人在还没来及太多冲突的磨合,就进入到互相依靠的关系中,尤其是 地铁中,通过手机摄像头为秀雅引路逃生的桥段。
两人从对立面站成了同一边。
기석获得了在放浪生活漩涡中的定心和温馨,重要的是他同样是秀雅丧弟的补偿机会。
同样年轻孱弱的十九岁。
影片中唯一一个不是猎杀目标的推进者是警官。
一个不灵光,不招人待见的中年警员。
唯一且重要的闪光品质就是:平易真诚。
本片中警方的形象并非是精明睿智勇猛的群像。
相反,这样一个暴力机关的力量,只是一个带有口音,还有背外号警员的平实卖力。
杀人魔医似是尘霾,不分夜昼的弥漫与埋伏。
较于近一两年的黑帮恐怖色彩影片《追击者》《哭泣的男人》《为了皇帝》本片中的血腥怂魄充其量算是一点“淡妆”只是为了一场暴露罪行的埋盖。
正与邪的对簿从未展开,追猎一直不断。
技法灰色影片除了最后秀雅终于完成学业,毕业时露出阳光般温暖。
通篇的色调都不明媚。
光源不是来自雨夜中独照的车灯,地铁中明亮却不停拭去的封闭车厢,还有弯弯窄窄胡同中기석被追击时,短促的路灯。
存留在记忆中的背景都是不明确的灰色的天。
自然就多了紧蹙和不安。
在人物的造型上,除了金荷娜几件素净的毛衫,迎合了无助女性可以轻松招来的爱惜之情;기석只是一顶略微蓬松的小卷发来表现不羁的态度;而警员也是路人大叔。
无妆也无扮,似乎人物都没有争先恐后的积极性,有意将人置于等待恐怖不安,接受安排的待命之中。
秀雅的“盲” 并非是无法获得外部的讯息,除了与导盲犬相伴,手机的摄像功能还有六感的感知与拉近。
运用工具和身体,不断诱导信息的进入,制造气氛,推动故事的位移。
尤其是用假性的“看见”将第六感具象。
影片终结,我们始终也未能轻松。
因为这原本不像是一个,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光明终将撕裂黑暗的HAPPY ENDING。
我们所见到是三个小小的平凡之人,在一个霸蛮无理的屠夫迫击之下,自卫之后的精疲力尽。
如果照时下比较流行的做法,把警察分为普通警察、文艺警察和二逼警察的话,《盲》中的赵警官只能算个普通警察,甚至有些二逼,但就是这个普通中透着小二逼,猥琐中透着小可爱的角色却是整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
赵警官,名稀奉(听着像稀饭,名字都这么喜感),爱抽烟,爱吃炸酱面,也爱看美女的清凉照。
和韩国影片中的大多数警察一样,长相猥琐且不修边幅,如果只用一个字来形容其外部景观的话,那就是:矬。
稀饭大叔虽然长得矬,却是警察局里的“精锐要员”,外号“海鸥”的他经常接些文艺警察不愿意接的案子,比如给盲人姐姐录口供。
虽有十万个不情愿,稀饭大叔还是担负起这个案子,于是一个二逼在职警察加上一个文艺盲前见习女警察、一个二逼叛逆少年、一只二逼忠诚导盲犬,和一个文艺变态杀人狂之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其实稀饭大叔在案件的调查中还是展现了作为一个警界“精锐要员”的素质的,比如利用自己的矬形成的亲和力去四处走访,比如那只录音笔的应用,比如他给班长分析交通肇事案与少女失踪案之间的联系,比如最后锁定罪犯的小手段,都反映了他矬的外表下其实有一颗细腻的心。
但归根结底稀饭大叔还是个二逼的警察:他总喜欢说一些自己的名言警句来鼓气,比如“不知道犯人的长相还要坚持追下去的就是警察”,比如“拼了命去做就没什么破不了的案子”,然后还会二逼的说道“自己听着也会觉得这句话太帅了”;他会和导盲犬玩的不亦乐乎,没事就拿豆沙包、鸡腿神马的来调戏那只可怜的狗狗;他会劝文艺盲女青年回到警校去“监听组”,在文艺盲女青年想放弃的时候,稀饭大叔会气愤的要“发疯”;最后,他也死在了自己的二逼上,他以为自己会像一个文艺警察一样战胜文艺杀人狂,可惜导演不答应,因为文艺杀人狂要留给文艺盲女青年来解决。
就是这么个二逼警察,和那只拼死保护主人的二逼导盲犬一样,让我感动的同时,也有刺痛般的伤感。
大感觉其实还是可以的。
紧张气氛的烘托和犯罪现场都是韩国电影的长处。
前半部分还是可以的,情节紧凑,节奏快。
快到观众还没怎么推敲剧情就有进入下一个小高潮(也许是我反应比较慢。。。。
)但是看到最后女主拿板砖之前的心里描写实在是整个片子唯一的尿点,有点虎头蛇尾。
说道情节方面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冷笑数声。
有几下几点我实在想不明白。
第一,剧情结尾变态杀人犯在孤儿院外打弟弟,弟弟快死了。
这时也许只要补一刀,像杀警察那样,弟弟就可以杀青,跟剧组领盒饭了。
可是因为女主把车窗敲了,就放弃弟弟去杀女主,这就有点说不过去。
第二,自始至终,杀人犯为什么要杀人都没有交代清楚,杀人人群是哪一部分也没有讲影片就结束了。
他的职业是妇产科医生这件事除了说让捅人血管更准确就没有别的作用了。
第三,弟弟明明看清了犯人的长相,连视频都录下了,所以警察还是抓不到他。。。
真是还不如一只狗狗。。。
好吧,归根结底,不考虑细节的话,还是不错的。
女主够美,男主够帅,狗狗很可爱,犯人很猥琐,警官很无赖
看到中间果断直接跳着看结尾。
女一号与男二号视频通话都看见罪犯了竟然需要查车,找车主才能找到。
就算他视频电话没有保存(没打过不知会不会保存)男二又不瞎,不应该让他形容一下罪犯的相貌,辨认嫌疑人吗?
本身要打四星,现在一星不多。
看电影不可能和现实一样,但这个漏洞我无法忍受。
这真是侮辱智商
很一般
2星半,漏洞百出,人物脸谱化,越来越大妈的金荷娜,本来死的该是她啊~同样是怎么也死不掉的boss,论变态又比不过去年同类型的《看见恶魔》中的崔岷植,那才真的叫人毛骨悚然~唯一亮点就是导盲犬,护主那段泪奔
剧情硬伤,节奏硬伤,女主演技硬伤,狗演技赞
太假了
好久之前看的,今天想起来。情节很紧凑
涩奇!
狗狗的死让我好忧桑
警察依旧无能,凶手依旧苍白冷血,盲人追凶的人物设置很有趣,细节处理上和剧情推进环环相扣。除了情节刺激,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缺乏深度。★★★
很不错。
危急时刻各种闪回,然后主角克服心魔什么的,真是被用烂了。
虽然逻辑漏洞百出,但气氛颇为紧张,而反派角色着实又是个欠扁的狠角色。揪心电影,值得看一下。
3.5. 俞承豪长得真可爱,卖手机那段创意不错。后半段十足“盲女惊魂记”。可惜故事本身还是太多缺陷了。
【C+】自己是很多年前先看的中国改编版,发现导演居然是同一个。选角上面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关系,更喜欢中版的警察(王景春)和中版的反派(朱亚文),至于女主上面,emmm好像差别不大。明显的还是这版的更为刺激,福利院雨夜追逐的戏码实在加分
烂俗套路,工业制品。
既不够惊悚刺激,也不够温情感人,没有张力
剧情推理有硬伤,女主演技还是觉得有点假。没耐心能完整看完,跳跃着看完全部。
先看的越南版的,基本上故事剧情一样一样的。。这个狗狗出镜率很高!!变态医生从事堕胎手术坐过牢够变态!斗杀男警察!女主下车逃跑专门走的盲人道!!弟弟被揍的都挺惨!最后一板砖可还行哈哈!
유승호완전멋있다 !!!
2011韩国影史年度第二佳。
因为是瞎子让这部电影添彩,因为是老掉牙的犯罪逻辑,让故事失彩。。。那只u狗狗好可爱啊,也好可怜啊~~~~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