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阿童木》老老实实临摹好莱坞动画片不同,《倔强萝卜》是在向盖·里奇以及中国同行宁浩的那些又黑又专的黑色电影偷师。
但《萝卜》的问题是野心大于能力,无论是故事线索还是主题,都有小马拉大车的嫌疑。
这部片子主创错误地以为复杂与奇巧是这类电影取胜的砝码,而忘掉了盖·里奇和宁浩成功的另一关键——将复杂化为纯粹的能力,而这种纯粹是以一种强大的价值观做底子的。
可以说,正是盖·里奇那种对世界的冷感与讥诮,还有宁浩那种草根荒诞的悲凉,让他们两人电影里那些花俏的情节有了基础,那些繁复的形式有了意义。
而《萝卜》,似乎还不知道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角色。
当宁浩也错误地以为把这种纯粹的智力游戏做为唯一卖点时,《疯狂的赛车》就变得无味而造作。
中国电影一直是缺少技术的,因为“艺术“这词儿,就好像万能狗皮膏药,贴上它,就能遮挡创作者自己技法上的苍白与贫乏,然后他也就觉得自己电影的每一个毛孔散着高贵与完美的气息。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电影开始这么重视技术,是件好事。
因为,中国电影终于决定补课了。
但需要警惕的,是一种矫枉过正,过份的对技巧和智商的强调,会让电影从源头上变为一种算术。
而这,会很快地让我们的电影从迂腐的艺术八股过渡到华丽却无聊的商业套路。
电影,说到底,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而不是一种如同暴发户般对技巧的炫耀,它应该是你讲了一个你自己的独有的故事,然后那黑暗处有一个人默默地为之激动。
来自电影世界11月号
《疯狂的石头》我到现在都没看,虽然它的口碑已经被吹上了天,相当于中国电影史的《公民凯恩》。
小成本喜剧从今往后站起来了,成为一帮投机取巧的导演眼里的肥肉,低投资,二三线明星阵容,拍出来就投放全国市场,基本结果都是未赚不赔,这是一个连《喜羊羊》、《灵灵狗》都能票房过亿的年代。
《倔强的萝卜》和《疯狂的石头》两个片名宛如上下联儿一般充满了白描似的商业用心,编剧果然是同一人,可惜文不对题,“萝卜”只是男主角的外号,跟拟人化的蔬菜带给观众的奇妙联想没有丝毫关系。
据说上映后遭到媒体一致恶评,导演自嘲“初次”,但不能解释拍摄手法为何对《疯狂的石头》进行疯狂地抄袭,处女作拿大奖的导演多了。
“萝卜”只学出皮毛,并把全部希望押宝在主创班底的继承遗志和攀“石头”附“赛车”(《疯狂赛车》)的献媚模仿,几年前那场票房神话的残余波澜溅起如今一个新的“致敬”作,可惜的是质量成问题,可幸的是大部分人不买账。
“顽固的发明家追着老板讨要欠款”这句普通的新闻标题语在本片中被扩充成90分钟的剧情,实际的结果竟还没有真人民工的一场跳楼秀来得有喜剧感,因为被编剧自作聪明的情节设计搞得观众眼里很乱,心里很烦。
前期众多配角的登场只为铺垫影片后半部分的高潮戏“二层楼里的盗窃”,使角色间的冲突更多,关系更复杂,明明非成功既失败的盗窃结果,被半路杀出来的几位配角弄得偶然事件连连,走直线能到达的过程非七拐八绕,百转千回,观众跟着干着急。
也许你会反驳,说制造各种机巧的细节才是影片精彩的关键,才是编剧表现智商赠送观众惊喜的主意,但实际情况是那些看似巧妙的设计其实并不高明,不是在玩逻辑,玩因果,玩呼应,另人拍腿叫绝,而是拙劣的玩道具和玩运气,乙捡起甲丢的钥匙,使得甲费劲周章用焊接枪撬保险柜,最后乙又丢了钥匙阴差阳错地被甲再捡;红外衣的丙逃出笨强盗的绑架,却因甲错披了一块红毯子,被人追打;笨强盗眼看要逃跑成功,却被夹在窗户铁栏缝隙里自己拨打110求救。
荒唐的故事往往搭配寒酸的制作,除非你听说过好莱坞有投资上亿美元拍出一部低级性喜剧的先例,《倔强的萝卜》从头至尾体现着粗制滥造和因陋就简。
音乐没给我留下任何印象,片尾歌演唱者不听也知道是借用的演员本身。
“地下管道”的主要场景非常明显的是室内搭建,有几个镜头的灯光方向都布错了。
有两段借鉴电子游戏《超级玛丽》和《反恐精英》(“CS”)的影像表现放在今天看也算老套,没创意,玩花活儿取悦观众,前者的踩蘑菇爬墙N多导演都用过,后者的主视点射击很早以前出现在美国影片《DOOM》里(rock主演)。
《疯狂的石头》火爆后还成就了一帮苦苦挣扎的三线演员,黄渤可能是最不思进取的一位,凭那张猥琐的痴汉脸和拾荒者不讲卫生的黑黄牙口,几乎包揽了近几年小成本喜剧里的特型角色,一概的小混混、倒霉鬼、地痞流氓,出镜率高与勤奋不是一回事,保全所谓的喜剧明星位置才是重要。
杜海涛演的“小萝卜”(萝卜的儿子)和黄奕演的欠款老板的女儿最后成为恋人,当然之前有一段必须存在的误会和打情骂俏的追逐,能丰富能补充一部国产喜剧片还欠缺的俗气,我在座椅上一直考虑他俩到底有什么出现的必要,马上黄奕被车撞倒,杜海涛医院里哭爹喊娘,此片终于没能坚持一闹到底的局面,有了深情又深刻的一幕深度戏。
也许湖南电视台给剧组塞钱了,也许黄奕信奉“潜潜更健康”。
本来给自己规定只对自己认为好的电影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但实在是忍不住了,我不禁要问:导演,你侮辱了我们的选择,却亵渎了自己的水准
看完 《倔强的萝卜》之后,笔者得出了两个观点:其一,黄渤之所以目前大红大紫,并不是靠着一个“黑皮”的角色吃遍天下一招鲜,以他毫不出众的形象能从大量油头粉面的娱乐明星中脱颖而出,靠的还是自身独特的形象和平民化的演技。
其二,《疯狂的石头》问世以来,至今仍然在发挥着余热,影响了大量国产小成本电影,本片虽说算不上跟风,但是从其多线程多人物的特点上来看,本片意图很明显,是想复制《疯狂石头》的成功路线小火一把,但显然没到火候。
本片充其量只能算一颗“小石头”,殊不知,石头很硬,萝卜很脆。
电影的故事新意有限,但怎么说五花八门的小人物汇集一堂,看他们在一起耍宝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起初各自扎堆,而且之间的关系简单,各自呼应。
随着故事的发展,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渐交错,意外事件增多,形成了类似网状的结构,相互交织但不复杂,以增强本片的故事性与可看性。
这一手我们在《疯狂的石头》里早已领教,乾坤大挪移到本片依旧如此。
好戏人人爱看,即使是不太新鲜的剧本被重新打磨一边摆上货架照样人有买账,所以说本片在这一方面做的还是不错,故事情节能够抓住观众的心,但是问题就出在导演在延续成功模式的同时,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情节的构思方面,却忘了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使得本片几乎可以一分为二,一半抽风,一半好戏。
本片的前半部分堪称抽风般的乏味,前期用了大量的闪回和旁白介绍人物关系和故事前因,而本片有头有脸的主儿又是出奇的多,除了几个主要人物,笨贼、保安、肾虚男按摩妹......大量游离于主线之外的角色,使得这一部分显得杂乱无章,开始出场的人物凌乱毫无头绪,冷不丁冒出来一位来让人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像《石头》与《赛车》那样用不了很长时间就把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两两划清,在抱成一团往主线中引入。
《倔强的萝卜》的前期多个人物各自为战,没有抱成一团,可能是导演也是怕观混淆不清,在出场人物的二舅和三舅头上以2和3标明,可这两个角色一直在故事之外徘徊,不知导演是何用意?
而且,电影的前篇在人物混乱的同时,也没有老老实实的讲故事写人物,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花哨的摄影和影像剪辑,配以山寨般的电脑动画,更加乱上加乱。
导演在这里以一种走火入魔的状态大玩花活,且颠且狂,有的时候似乎像在卖弄风格,结果弄巧反拙,在自己玩过瘾的同时,也晃花了观众。
到了后半部分,电影才迎来了重头戏,那场连环盗窃段落甚是精彩,此时不见了前半部分的抽风,真正进入到了剧情的高潮阶段,各种人物之间关系的明确,密集的笑料,《疯狂的石头》一般精妙叙事和巧妙布局,把观众直接引入到了剧情的设计中。
姗姗来迟的精彩段落使得这一部分故事发展非常紧凑,几条线索汇集一处,众多搞笑的人物一同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滑稽段落。
前面说了,黄渤的成功不是靠着一两部电影,今年是他大丰收的季节,从年初的《疯狂赛车》到后来的《斗牛》和还未上映的《无人区》,老黄如今已经成功进入到中国一线明星的行列。
本片中这个鬼头鬼脑的老罗角色,比起他已往所塑造的人物来说明显低调不少,没有疯狂的表演,更多了一份内敛的实在。
而其他角色更多是作为搞笑人物出场,骨子里面本着恶搞的精神,充分发挥各种的长处。
比如那一对笨贼,和一对更笨的保安遥相呼应,其实这两套角色的内涵大同小异,都是突出了那种脑子不太灵光的搞笑气场,虽说也不算新鲜,但依然令人喷饭。
倒是杜海涛饰演的小萝卜比起他“老爸”来可就相形见绌,而且由他领衔的另外一条线索更像是另外一部电影中的故事,几乎始终没有融入到电影的主体部分。
黄奕的角色也充其量在片中混个脸熟,在一部喜剧电影中身上竟无半点笑料,完全被那个按摩妹的角色压在身下。
总的来说,《倔强的萝卜》肯定能让你在电影院里开怀大笑,但是这样那样的毛病也为电影减分不少。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路线指引了大量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发展方向,但真正成为“石头”第二的电影至今尚未出现。
我发现自己很不适合看黑色喜剧,你知道,黑色喜剧总是一边逗你笑一边让你内心纠结。
我是那种三点都比较低的人,别误会,我说的三点是:哭点,笑点,还有纠结点。
我太容易和主角感同身受了,如果主角很纠结,我的纠结绝对不比他少。
今年过年看《疯狂的赛车》的时候,我就跟着黄渤纠结了一次,还没到年底,我又跟着他在《倔强的萝卜》里纠结了一次。
黄渤的演技真是没话说,不过黑色喜剧靠得不是演员过硬的演技,就算毫无演技的杜海涛出现在电影里,也不会降低它的品质,反而能增加一两个笑点,能够降低它品质只有故事。
《倔强的萝卜》从故事上讲不及宁浩的疯狂系列纠结得彻底,如果作为宁浩疯狂系列电影的复制者,它只是复制出了四分之三,有味道,却不够味。
首先,导演这个人,骨子里要有幽默感。
萝卜是导演田蒙的大银幕处女作,这也是我给三分的一个原因,若是有经验的老炮拍成这样,那两分就算好的了。
其实客观地说,至少这部片子田蒙童鞋是用心拍了的,不论是偷萝卜这么明显的软广告,或者用超级玛丽这些来刺激70末80初这代人的G点,都能看出他是有些小想法和小聪明的,不过这些小细节穿插的不够自然流畅,这类手法的使用,早在缪斯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林志颖的旋风小子里就有了,所以这样硬生生的加进来感觉也不是很好。
电影里加动画的话,我觉得可以借鉴一部巴西电影黑眼圈 Nina,那个的手法要好得多。
其次,要有好剧本支撑。
萝卜使用的是盖里奇式的一贯手法,就像两种疯狂一样,几条线同时进行,同时插入些倒叙,最后又都交错在一起,像是一个网,有各种不同的交点。
这种手法的选择是比较安全,只要各个交点凹的不太硬,故事总还是个好故事,所以就取决于导演的表现手法了。
再来,演员和影片的风格元素要协调统一。
石头没什么大牌,港台演员也几乎没有,赛车里选择戎祥那样的台湾谐星也很成功,因为他们本身就透着股黑色幽默。
而萝卜里演员的选择,套用用小赵对小萝卜的评价最为合适不过了,那就是肤浅。
工体西路可可香蕉的logo也赫然在目。
有时候,陌生脸更有戏,为了追求商业效益找来些明星不见得是好事儿。
也许田蒙是觉得黄奕拍过十全九美有了黑色幽默的相关经验?
也许那的确是经验,但绝不是成功的经验。
黄小蕾的天下第二可以算作此类影片啦,当然,天下第二要比十全九美好些,不过统一起来,都可以算作肤浅之作。
最后,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部电影要有一种风格。
可以是沿袭大师的路线,可以创新,但绝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大杂烩永远摆不上席面。
萝卜很明显的想走黑色幽默的喜剧路线,同时又想融入一些时尚元素增强商业性,出发点是好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吕克·贝松。
故事性和商业性同时能兼顾太难。
老谋子和凯歌兄都吃了大亏。
人们喜欢的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和霸王别姬那样的电影,因为导演把一个故事讲好了。
黄金甲和无极不管有多卖座,都成了衡量烂片的标准。
到底是做王晶还是做贾樟柯,你总要选一个。
有人说,那为什么石头叫好又叫座?
那只能说明宁浩有运气又有实力。
人家玩的东西在内地电影中算新鲜,人家的黑色幽默也玩的算明白。
好比宁浩是李宇春和张靓颖那一届的超女,在那以后,即使有再多的选秀,再好的选手,也很难触及那种高度。
何况大家一拥而上都做选秀,观众凭什么买你的帐?
大家都玩黑色幽默,观众凭什么还愿意看?
总体来说,田蒙很用心的来做这次电影,但用心不一定就能拍出好东西,要给自己的风格有个定位,这才是最重要的,就仿佛一个人找工作要有职场规划一样,你到底想做hr还是销售,自己心里,得有个谱儿啊。
ps:最后,不知道黄渤接这部片子出于什么角度考虑。
若是有私人关系不好推脱也就罢了,若是单纯的接片子的话,我还是那句老话,黄渤啊,接片子要慎重啊。
演戏有风险,选片须谨慎。
电影我一般只是看,从不枉加评论,我觉得一个导演他有能耐拍出片子来就代表他比我强,因为我还没有拍过片子;这次萝卜我实在忍不住的要说两句。。。
田导演的片子几乎不看,有个很俗的理由我才去看-杜海涛!
不要以为我是花痴,纯粹是为了朋友才去看的;先说演员吧,杜海涛在里面的表演几乎是没有任何演技可言的,本色如此,只不过我看到了一个只有杜海涛一个人的快乐家族在外场做的节目;黄奕一直都不是很喜欢她,从还珠三开始讨厌她,太做作了,在里面的饰演一被男朋友抛弃的女生,角色内心世界完全没有表达出来,有的只是野蛮撒泼,又让我想起来还珠三里面的小燕子,很不讨人喜欢!
黄渤就一句话:看黄渤还不如看星爷!
再说故事情节吧!
故事情节陋俗老套,一点也不精辟,漏洞百出啊绑架从头到尾没有交代清楚、阔老板欠债还钱?
...不过,还说一句,现在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啊
自从《疯狂的石头》很有“诚意”地抄袭了《两杆大烟枪》之后,国内的类喜剧片等电影似乎不玩点多线叙事的手法就不叫拍片(虽然好莱坞近期也有这毛病),可惜的是多线叙事是高手或者是在用正常顺序或手法说好一个故事的基础上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的,国内的导演们似乎没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硬是没学会走就先跑开了,结果自然是跌跌撞撞、鼻青脸肿,也害的观众跟着受累。
也许导演的初衷是好的,也很想一鸣惊人,但凡事总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作为普通观众,还是奉劝这些不自量力的导演们,打好基础再出来混行吗?
别坏了多线叙事的名声!
冲着黄渤买了盘正版,看了后悔了这片子真不该买正版,根本不值得买正版。
更加不值得去电影院看。
来了豆瓣,看到一群枪文,什么2009最搞笑的喜剧片。
是反讽么?
炒作!
从大量在地铁中投放的广告,什么爆笑上映,只拿黄渤说事情。
构思过分追求创新,但编剧的把控性太差了。
电影节奏控制的很糟糕,我是忍着看完的!
喜剧喜的不到位。
说黄渤科学怪人,怪的不到位。
什么超级玛丽,CS之类的游戏拍摄手法也算创新?
多看看电影吧。
跟 石头 和 赛车 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因此想看的人还是去买盗版。
或者网上看看就行了。
今年国产烂片太多,都不太好起标题名了。
这导演就是一味的模仿《疯狂的石头》系列,多线索的故事,到最后非要凑在一起,演员大都饰演一些小人物,片子尽量搞笑,加一点点离奇,一点点伪装的对现实的嘲讽,小成本制作,这不是模仿《疯狂的石头》系列是什么?
本片中还拉来了出演过《疯狂的石头》系列的演员黄渤,这又是导演更应该挨骂的地方,黄渤现在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其喜剧水准在内地来说绝对是一流,这样一部电影完全是浪费了他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会损失一部分他的观众和机会,葛优在《气喘吁吁》中,虽然那片子也颇受批评,但是最起码那导演是肚子里有料的,只是没倒出来罢了,而且葛优也尝试了一个全新的角色类型,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收获,黄渤在本片中的选择就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了,完全就是浪费时间。。。
除黄渤,黄小蕾外,其它演员此次表演都非常烂!
黄奕和杜海涛那两个人算是演员吗?
要么面无表情,要么表演做作。。。
片中最搞笑的戏份都由那个锅炉工和扮演按摩女的黄小蕾组成,那为饰演锅炉工的演员也许就是本片唯一的收获了。。。
乍一看海报和简介以为又是宁浩的作品,细一看,是没听说过的田蒙,好吧,不知名没关系,《疯狂》钱的宁浩还不是无人知晓。
哪知从片头就完全流露出模仿的痕迹,而且不仅仅是模仿,有些角色和套路简直就是抄袭。
很多人说是冲黄渤去的,可是黄渤在片中有亮点吗; 有人说是冲杜海涛去的,杜海涛的电影有什么值得你去关注的?
丫不就是在快乐大本营跟在老不死的何老师以及装疯卖傻的谢娜后面整个一二傻子嘛?
再说黄奕,整就是一花瓶,从没有过甭说足以获奖哪怕是拿得出手的作品,整一个对着镜头挤眉弄眼,适合拍化妆品广告,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 说说那两个小混混,是抄袭《疯狂》最明显的也是最失败的部分,只是起到串联部分情节的小小作用。
笑点?
有吗?
还有那个黄小蕾,这两年频频在一些小制作垃圾“搞笑”电影(《天下第二》、《皇家刺青》)里亮相,我就纳闷了,为啥哪部片里都是操着一口川腔,还动不动在片里展露一下酥胸?
说说剧情和剪辑,很明显是有着盖里奇风格,那就是刻意强调剧情的峰回路转、意外冲突以制造一种幽默。
可是盖里奇也就一部《两杆大烟枪》成名,他还有啥杰作?
话说我觉得《两杆大烟枪》也就那样,看一遍新鲜,两遍就厌了。
这种风格的电影完全淡化了演员,显然不是长久发展的正路。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