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往往是励志的,因为借助了精神力量,使之产生永恒向上的动力。
如果某种传奇带着它固有的合理性,就会产生好的故事。
本片《鲸骑士》就有这样的好故事,空旷的大海,遥远的呼唤,一个岛上的毛利人,他们的祖先是骑鲸而来的。
古老的民族保持着传统的家长制度,有一个长者管理着整个村落。
继承和发展成为一种使命。
与之对立和发生摩擦的就是新时代的不断前进与更替。
传统的文艺作品中,清晰的矛盾的冲突是成就好作品的前提。
《鲸骑士》的创作者正是抓住了这种矛盾,从而营造出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典之作。
组长家里,新生儿的出生,必然是件重大的事件,尤其又是长子之子,就更牵动了作为祖父的酋长(组长)的心。
本是喜事,却因儿媳的死亡,带来悲伤,老组长其实没有关心儿媳的死,对他来说,深受打击的是,儿媳不但自己死去,还带走了刚生下的儿子,虽然只流下一个女婴,取名PAI。
作为一个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karo(组长的名字),传宗接代是重要的事,同时还要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够成为新的酋长,继承事业。
小女孩PAI的出生,即意味着她的成长会和祖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也越来越难逃直接面对的冲突。
PAI的父亲,即老酋长的大儿子,已经是融入到新时代的生活中去,没有继承古老的事业,这也是祖父和孙女之间的另一层复杂情感:即想爱护,而又因为自己的原则而无法爱护。
放弃,就是对祖先的一种背叛,karo不会这样做,所以他必坚持,坚持寻找族中未来的酋长。
他把家庭中年轻一代的长子都叫来,学习古老的技术和毛利传统文化。
无论是出于证明自己,还是天生的求学精神,pai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训练中去,却遭的祖父最严厉的斥责。
理由很简单,因为pai是个女孩。
这使得她的反叛具有更深的意义,是对家族以及传统文化观念的颠覆。
偷学技艺不成,pai好像感觉到困惑和走投无路,这时站出来指点她的人,就是奶奶,她作为女性的身份,带有对pai的同情以及发自内心亲情的爱护。
奶奶告诉pai,除了祖父以外,还可以向叔叔(父亲的弟弟)学习技艺,特别是棍术。
而聪慧的pai在短期的学习内竟然在无意中与米克搏击时,将他的棍挑了出去,正好让祖父看到,无疑,这又成为她新的罪证。
急于找出未来酋长的祖父,终于等到他最后的一堂课,也是最后的选拔,米克曾是被赏识的孩子,却因输在pai的手上,而是去被选拔的资格。
其他男孩子都跟着去了海上,老酋长将身上的鲸齿抛入海中,能将其重新捞起的孩子,就应该是未来酋长的最佳人选。
当然,结果仿佛也在冥冥中注定了,没有人捞起鲸齿。
绝望的karo在深夜悲伤地呼唤祖灵。
Pai也在船边,用相同的内容呼唤神灵。
逐渐地,小女孩pai身上神秘的灵性,开始成为影片传奇色彩的中心。
鲸由于pai的呼唤,仿佛是听到祖先的召唤,成群的游上岸来。
正在此时,夜晚,pai在晚会上含泪朗诵着献给祖父的诗篇,祖父却怔怔地看着游上岸来的鲸群。
证明自己,其实对pai意味着牺牲,最起码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带鲸群离开,她向祖先那样骑在鲸的背上离海远去。
手中拿着pai从海中找回的鲸齿,祖父终于在此刻承认了pai,同时在内心有着深深的悔过。
传奇的色彩还是以美好的和解为结局,这才圆满了传统的叙述。
抛开影片来看,Pai的形象,成为关于奋斗的启示与榜样,这也许就是传统叙事的优势所在,典型的人物不但在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跳出影片,同样有着某种普遍的意义。
这也是这个缺乏意义的世界中,表达意义最有效的方式。
盛佳蓝光标记
初看这部电影应该是在两千零七年前后,合着比初恋的初恋还要隐秘的情绪。
虽然印象深刻,但却一直束之高阁,几年后,我借用宫泽贤治的智慧,写下永诀之朝,和驭鲸而去的Paikea一同沉入暗潮深海。
再近一些,我听到吉田洁的生灵祭,顿时泣不成声,少女抓住岩石质感的肌肤离去的背影又聚焦在心口。
所以当因为某个契机再次拾起这颗遗珠,我决定好好为它写点什么。
当然,同时也为了我一直以来的念念不忘,不为回响。
就景别来说,我觉得大远景和远景居多,也最容易出离开思想,表现神秘袤远的部族文化是再好不过了。
关于祖孙和父子的长镜头和中景也很值得玩味,对错,传承。
这个关于现代毛利人的传说,Niki给的答卷我是肯定的。
一个小小的想法。
【鲸骑士】里,让我影响最深的是那股绳子。
Old Paka 在修理小船的马达的时候,给Paikea看的那股用来发动马达的绳子。
绳子很粗,由许多细小的绳子组成。
粗绳本身好比是Old Paka所在的这个毛利民族。
而那些小细绳,可以比作毛利民族的族人。
Old Paka,Paikea的爸爸和Paikea代表了毛利民族的延续。
绳子断了,就好像Paikea的爸爸因为对Old Paka的顽固不化的失望而离开了他的民族。
但Paikea却努力地将断掉的绳子接起来并且成功地用它发动了马达。
Paikea是毛利民族的希望。
即使重新接上的绳子不再像原来那样平整光滑,但它的精神却依旧还在。
Paikea给毛利民族注入了新的力量,而让这个看似断掉的绳子重新凝结在了一起。
其实应该算是温馨的家庭片,只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所以对我来说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剧情不再多说,之所以写也许是为了引起周围同伴的注意吧。
毕竟,以老人和孩子关系为主角的片子都是我的最爱(『天堂电影院』『蝴蝶』『放牛班的春天』。。。
)。
也许说是女权主义的片子有点过,不过对于我来说至少是一步女性争取平等主义的片子。
我以为只有在本国才有重男轻女的陋习,是佩儿是个坚强可爱的女孩儿,她的勇敢和意志最终让她成为一名实至名归的鲸骑士。
她跟鲸一样属于那片深遂蔚蓝大海。
故事讲述的是新西兰毛利土著女酋长的故事。
小姑娘出生于酋长家庭,她爷爷希望能有个孙子来继承,但她妈妈在生她的时候难产而死,连同她的孪生哥哥一起。
她父亲不能接受同时失去妻子和儿子的打击,离开了小岛,周游世界。
她爷爷虽然喜欢她,但总觉得她是个女孩,不能就任酋长,因而,打算在十几岁的男子当中培训出合格的领导。
然而,实际情况证明,那些男子们都不如小丫头厉害,最终女孩子当上了酋长。
故事很简单,但看着挺感人的。
有一段描述了大量的鲸搁浅,人们奔走相救,有提海水浇灌的,有拿块湿毛巾覆盖的,试图不让他们缺水而亡,但杯水车薪,人们忙活了一天一夜,还是不能挽救它们的生命。
后来,小姑娘跑过去指挥头领鲸,才使得鲸得救。
虽然这有点不合科学道理,科学家证实鲸搁浅,一是因为体内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让它们生不如死,二是头领鲸的声波被破坏,信息失控,三是海水污染含有大量的石油等物。
不过,我觉得一个民族,有着他爱护动物的本能、与自然和谐生活的传统,还是让我很感动的。
生命都是一样可贵的,情感都是一样相通的,不管在怎样的生命之间。
传承的不一定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在那咿呀咿呀的圣歌当中,又有谁能否定它不是对鲸的热情召唤呢!
酋长爷爷始终相信古老的传说,他相信传说能够召唤鲸的LEADER才是真正的首领,虽然他因此而不喜欢小姑娘,觉得她的存在是灾难的根源,但我还是很喜欢他,一个老男人,一个老酋长,对民族根源的崇拜,对自己祖先传承文化的信仰,矢志不渝寻求团结的精神,还有对生活的态度及意义。
只有真正的聪明的勇士,才能成为一个部落的首领。
只有真正的首领,才能让一个部落团结一致,不论他们离故土多远。
小姑娘说,她觉得让一个民族真正壮大的发展方式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传承下去。
最后,爷爷认可了。
彩船下水了,部落里的男男女女跳着祝福的舞蹈,齐心合力划向蔚蓝的大海——鲸的家园。
电影的配乐很好听,像深海的歌曲,那个演女酋长的小姑娘好漂亮:)
貌似是對傳統文化的追溯和批判。
記不大清。
寫這影評只想讓自己知道當時的感受。
看完電影后的某一晚我夢見自己站在海邊,聽見女孩喊者“派奇亞”。
女孩在毛利人的傳統家庭生活,爺爺是酋長。
爸爸桀驁不馴,可說是6、70年代的憤青(對中國近代史考證不足),批判傳統文化,崇尚自由。
而派奇亞勇敢衝破男尊女卑的繭,同時又接受傳統。
完全不同的爷爷爱和奶奶的爱,生而失母和男尊女卑造成的早熟,天生的睿智,骨子里的领袖气质;孤岛悬海民族守旧的传统,与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带来的向往尝试,的碰撞;阴风冷雨,骑鲸归海,生死从容换来的蓝天白浪,骄阳当空,独木一舟载毛利一族顺时破浪。
谁想到,不世英雄竟是柔柔少女。
中间千万。
难得的好电影。
作为一个继承了某一文化传统的人,总不希望这一脉相传断送在自己手中。
所以片中的毛利酋长(女主人公的爷爷)竭力寻找一位能继承毛利文化的英雄。
但深谙毛利文化的孙女却不是自己心目中所想。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中国的古装电影、电视剧中某一族武术的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
不过这部影片却不是在重男轻女的问题上纠缠,而是站在家庭的角度,揭示了个人价值的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寻求一个平衡点来折中。
影片的大团圆结局符合观众的心态。
女孩赢得了爷爷的信任与尊敬,父亲带着后继妻子回到自己家乡并参加到了毛利人传统的团结活动中。
这部影片也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家和万事兴。
以前看综艺的时候看过一些关于毛利人的表演,那时候不太了解只是觉得很滑稽很好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叔叔的吐舌头依然觉得很搞笑,可是看到爷爷那么认真、那么严肃地展示时突然觉得很可敬,在他身上看到了力量、传承、不朽。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到大城市的人,对于传统与风俗的消逝还是深有体会的。
20几岁的时候每次逢年过节看到乡人去祭祀、去供奉、去拜神会觉得很封建很迷信,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渐渐意识到这是我们的根啊,我们怎么可以忘记根本呢?
那些想要摆脱传统习俗的人往往是从年轻人开始,而电影中最先开始的则是爸爸。
刚生下双胞胎的母亲就去逝了,还带走作为家族未来的男婴儿,留下了对爷爷毫无用处的女孩,父亲接受不了这个悲痛的事实,接受不了父亲的偏见和固执,毅然决然离开了这个地方,放弃了自己未来酋长的责任,对他来说这个责任太过于古老,已经不值得去维护和坚持。
作为家族未来的新鲜血液也并不怎么看中家族的光荣,他们并不想停留在这里,外面有更广阔的天空,有更新鲜的事物等待着去探寻,而他们有这种思想也是从父辈或者更年长的年轻人那里学来的,显然,过去的传统已经在分崩离析。
作为爷爷的伴侣本应该最支持丈夫的事业,可是奶奶其实也在慢慢的不再坚持该坚持的规矩,女人应该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去生育,而不该去做有害健康的事情,比如吸烟,可是奶奶却和朋友们聚众吸烟。
奶奶也不那么坚持一定要男孙去继承家族古老的使命,为了孙女也敢于挑战丈夫的威严、挑战酋长的禁忌。
失意的叔叔虽然表面上畏惧父亲的威严,可是背后却已经不再毕恭毕敬的仰望自己的父亲,父亲严禁女子学习一切继承者的东西,可是他偏偏乐意教侄女她所想学的一切,格斗、寻找鲸齿等。
整个村庄好像没有人再执着于家族的信条,可是作为酉长的爷爷却努力维持着一切。
他坚持自己的长子生育长孙,即便放弃优秀的二儿子、伤害自己心爱的孙女;他费心费力的去教导年轻的一辈,以身作则,即便挨了后辈的打、丢掉了自己尊严的象征鲸齿。
可是老天总是不让人如意,看着离去的儿子、资质平庸的年轻人,他心力憔悴。
家族的使命,历史的传统,年久的习俗,这些需要老一辈人去坚持和把控,老一辈从前人接过棒,他们也想要传递到下一代。
传统、习俗、使命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它们会经过演变、会经过筛选、需要吸收新东西,老人们负责旧事物优良的传承,而年轻人则需要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
它们虽然没有生命,可是它们也需要养分,一味地墨守陈规它们会枯竭,注入新鲜的血液能让它们以一种新的姿态继续存活、遗传。
公众号:三横兰
剧情本身非常俗套胡扯
女孩表演太纯真了,哪儿找来的。我不知道里面一些做法是不是合理,但是最后骑着鲸鱼没入海里的死亡方式实在太美了。引人入胜的是神秘的文化本身,那些听不懂的歌舞,但是无疑确实很吸引人,最后的歌舞反复看了好几遍。
蓝光重刷。勉强及格。其实从头到尾,是族长爷爷需要孙女更多,而不是孙女需要爷爷更多。在半小时处,孙女放弃和父亲去德国而选择留守,后来又偷偷学棍术学毛利语,其实整个这段对孙女的内心动机是缺乏呈现的,直到片尾鲸鱼搁浅这场戏——此前铺垫了不少毛利族群衰落的细节:被放弃的旧船、青壮年男人稀落、组长用绳子比拟毛利文化而绳子断掉、还有那些孱弱的无法通过组长考验的毛利男孩,这个时候女主角以一种拯救者的姿态出现,挽救搁浅的鲸鱼和族群(于是最后一场戏出现了不少青壮年划船),她本人成了母性的象征。妮琪·卡罗这个切入点选得不错,在毛利文化和西方文化里,鲸鱼的象征意义是相通的,比如《妓女和鲸鱼》等电影里都有女性和鲸鱼并置的戏码。女主可爱,有不少拍的精致的外景,音乐也很动感,让你忍不住跟着喊:嚯噫~嚯噫~哈咿呀那!
不得不怀疑它高分的原因是因为毛利人比中国人少。
One young girl dared to confront the past, change the present and determine the future少数民族风俗电影
在文艺片外表下的主旋律电影。拍得很美,也很完整;主题也抓得很好。但这几乎就是本片全部的优点。剧情呈现是典型完全导演视角的——很多时候缺少心理描绘,戏剧铺垫也不足——而这种呈现是以一种宣言式的表达为目的的。这是很多主流美国电影,尤其是政治正确的美国电影的典型问题。区别是相比这些片子,本片的层次感更强,更多依赖故事而非说教本身推进情节的发展。我觉得导演是有才华的,虽然——至少从本片看——她的才华过于具有目的性(某种程度上她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进军好莱坞,让自己表达意愿强烈的片子被更多人看到)。
澳式口音印象颇深
來新西蘭第一年看的第一部新西蘭本土電影。當時還做了兩節課的電影分析欣賞!哈。最後我還在全班面前感動得流了幾滴眼淚~從此被所有人認爲我非常地多愁善感。哈哈
拍得很傳奇,女孩蠻有感覺的。
凡是煽情的都是傻片——这片其实还可以。。。
完全民族化的片子,尤其是配乐,真的做到了充满异域风情,小女孩的表演也很细腻,能拿到奥斯卡提名,实至名归。
通篇无高潮,剧情不吸引人
故事比较一般,摄影很美,总体真的很差好吗......
很平静的电影,在毛利人的部落,根深蒂固男尊女卑思想,一个女孩用她的执着和努力改变传统。母亲的离去,父亲的逃避和缺失没有让这个女孩低落,反而让她更努力的获得祖父和族人的认可。如果连自己都不认同自己,那其他人也不能认同你。
“鲸鱼骑士”代表的不仅是毛利人所认同的民族领袖,也是毛利文化中关于“智慧”的图腾。古老文化是继承还是割舍?陈旧观念是恪守还是颠覆?传统原则是袒护还是跨越?”先知“的回应,证明了回应不在回应之中。它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并以自由,平等,博爱的视角看待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
传统啥的 动物啥的 立意还行 就是太膈应了太膈应了,还看不下去 三倍速还行
印象最深的是在海上迎风飞荡的酋长面具,一瞬间爆发的力量足以让我们无所畏惧。或许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里,都需要一种殉葬式的牺牲,在这种仪式中我们懂得了牺牲的含义,也完满的’成全了自己。
cctv-6《佳片有约》播过,那时正在上高三,于是,想起了我那不堪回首的高中生活~~~~
如果以现代文明的角度来解读所有跟“本土”“原住民”“土著”“岛”“图腾”等有关的影片想要表达的内涵时,无疑都像给自己一个挺大的耳光,因为现代文明正是挣脱征服了野蛮的文明而存在的。真正的“土著文化”已不存在,他们早就为捍卫信仰而被现代文明所杀,我们所看到的是苦求平衡而不得的后裔们
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问过千万遍,再问千万遍。